2013年9月13日 星期五

糖尿手與足




糖尿病人若不好好控制病情及適當護理,隨時出現糖尿足、糖尿手併發症。瑪麗醫院過去五年接獲糖尿手個案激增至每月一宗。港大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副教授葉永玉表示,糖尿手較罕見,與人口老化及病齡增加,令糖尿併發症飆升有關。另一方面,該院急症室去年底接獲一名三十三歲男子因右腳板底「爛至穿窿」求診,始知自己患上糖尿病,因潰爛傷口有多種細菌感染,要截除部分腳趾保命,個案反映糖尿病年輕化問題加劇。
瑪麗醫院過去五年(六至一年)接獲四十一宗糖尿手個案,由過往每一至兩年有一宗,增至去年每月一宗,併發宗數顯著上升,常見為指尖或指甲邊有傷口,如一般損傷或被魚鰭刺傷,引致細菌感染發炎,個別病人要做局部截肢手術,如切去第一節手指。糖尿手雖比糖尿足較罕見,但近年增幅明顯,葉永玉估計,與人口老化及糖尿病人數上升有關,加上患者無適當護理傷口,糖尿手併發便相繼激增。
神經線病變 四肢易變形
葉續稱,糖尿病人會出現神經線病變,觸感神經敏感度低,包括對壓力、溫度無感覺,加上四肢易變形,增加肌肉或皮膚磨損的機會。一旦有傷口,如鞋子太窄或有異物,令腳底或腳背受損,更易受細菌感染,致組織潰爛。
本港現時約七十萬名糖尿病人中,一成病人有糖尿足,年齡愈大風險愈大,其中六十五歲或以上患者,每四人有一人患此併發症。若清創或放膿手術,無法阻止潰瘍惡化,便需截肢,否則細菌入血隨時喪命。
腳爛到穿窿 始知患糖尿
葉永玉亦指,年輕糖尿足病人雖然較罕見,但情況反映糖尿病年輕化問題加劇,導致併發症亦上升。該名三十三歲男病人並不肥胖,亦沒有患糖尿病家族史,由於無定期量度血糖,不知道罹患糖尿病。他入急症室時,右腳底嚴重潰爛,接受清創手術去除爛肉後,還需切去右腳的腳趾公及二趾公,才能控制潰爛情況,並需服抗生素醫治細菌感染,病人現已康復出院。她估計,現代人少做運動、多吃高糖高鹽食物有關,令年輕一輩病發率提高。她警告,糖尿足的傷口可致嚴重的多種細菌感染,包括金黃葡萄球菌等,細菌一旦入血,更可喪命,無論年長或年輕的患者均絕不容輕視。
觸感遲鈍 開暖爐燙傷腳
糖尿病人觸感神經敏感度較低,皮膚受損亦不自覺。瑪麗醫院早前便接獲一名患糖尿病的印度男子,因天氣寒冷,持續一周開暖爐睡覺,由於其下肢神經線的敏感度低,雙腳受燙傷至形成水泡才求醫。
港大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副教授葉永玉指,該院今年一月接獲一名患糖尿病印度男子,持續一周、每晚平均七個小時開暖爐睡覺,將暖爐擺放距離雙腳五呎的位置,致腳部受燙傷。葉解釋,病人腳部神經線受糖尿病影響,敏感度極低,未能感受痛楚及火燙感覺,令他受傷初期亦不知,至出現水泡才發現受傷。病人腳部已做清創手術,左腳五隻腳趾因嚴重潰瘍要截肢。
腳部變形 度身訂造鞋墊
葉永玉提醒糖尿病人,除靠藥物治療、改善生活及飲食習慣,控制病情,另針對神經線問題,應避免冬天用暖爐、暖水袋等可燙傷皮膚的高危物品。
港島西聯網義肢及矯形部副部門主管鄺永祥稱,該部門一年起,在瑪麗醫院為糖尿病人設立工作坊,教導他們治理或預防糖尿足、糖尿手的問題,包括已接受截肢手術病人。「糖尿病人因腳部變形,走路會拗埋一邊,令腳底局部受壓,容易腫脹、發炎,甚至潰爛」,義肢矯形師會為腳部變形的病人,度身訂造鞋墊,重新分布雙腳壓力,避免糖尿足併發。
糖尿病人護理手部及腳部注意事項
4使用護膚膏,保持皮膚柔軟性,避免皮膚乾燥而致損傷
4佩戴手套後,才接觸污水或尖利物件
4穿着寬鬆襪子及舒適鞋子,不應赤腳行走
4不應穿着高跟鞋,防止腳底局部受壓
4每天清理及檢查鞋子,以免被藏有的異物弄傷腳部
4每天檢查腳部有否水泡及被割傷,並用鏡子檢查腳底
4如發現腳部有雞眼、厚繭及潰瘍,應及時求診,不要自行處理
4小心護理傷口,阻止細菌感染
4使用毛氈保暖,不應使用暖爐或暖水袋
資料來源:港大矯形及創傷外科學系副教授葉永玉



free counter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