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6月24日 星期三

06月24日 後佔中第191天 否決政改方案後第6天

0624 後佔中第191
否決政改方案後第6



郭榮鏗倡設 泛民中央溝通機制



法律界議員郭榮鏗建議,中央、泛民建立直接恒常的溝通機制,不止談政改,同時要討論一國兩制、《基本法》如何延續。(鄧宗弘攝)法律界議員郭榮鏗建議,中央、泛民建立直接恒常的溝通機制,不止談政改,同時要討論一國兩制、《基本法》如何延續。(鄧宗弘攝)

【明報專訊】湯家驊宣布辭任議員並離開公民黨,其前黨友、法律界議員郭榮鏗提倡泛民與中央溝通,指「後政改」時代,中央、特區政府與泛民都需要「冷靜期」,建議中央、泛民建立直接恆常的溝通機制,不止談政改,同時要討論一國兩制、《基本法》如何延續。他說最痛心不是有人不肯定《基本法》,而是有人對《基本法》失望,呼籲中央若果理性,應了解年輕人為何有此想法。

學聯秘書長羅冠聰表示,基本法實施18年,是時候檢討,包括與現時社會狀况有何不一樣,條文有否需要修改,冀院校可以討論。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說,除將與學聯合作推動討論外,學民亦會就基本法教材內容等議題,在街頭引起關注。

學聯羅冠聰:基本法是時候檢討

郭榮鏗昨與傳媒茶敘,回應學生推動討論修改基本法,他承認部分港人確對一國兩制失去信心,但指基本法大部分條文均無問題,只是落實時偏離原意。他理解學生想法,但認為討論修憲前,也要檢討基本法實行時的問題。

郭:基本法落實時偏離原意

他說,「看不到香港除了很一國兩制外,可以用什麼制度」,惟一國兩制行了10多年也需檢討,舉例「政改甩轆」事件,正好顯示中聯辦插手干預。

至於如何建立溝通機制,他提到去年與中聯辦主任張曉明會面,感覺只是「搵交嗌」,指對方偏聽;至於特首梁振英就「別有用心」,靠他「搭橋」只是「癡人說夢話」。郭指公民黨從來都有空間、量度與中央溝通,亦非愈來愈偏激,建議與港澳辦、基本法委員會主任與副主任等官員,建立直接恆常溝通機制,反映該黨意見。


被問到是否憂慮被視為接受「統戰」,郭說政改否決後,一國兩制也要走下去,不可能與中央「擦身而過」或「背對背」,總要有接觸,而他作為新議員、亦是功能界別議員,包袱會少點。


郭榮鏗:「一國兩制」的實踐與延續記者會




袁國強:本屆不再提政改 沒違基本法

【明報專訊】律政司長袁國強昨表示,政改議題造成社會撕裂,香港需休養生息,本屆政府會專注經濟和民生事務,是否重啟政改由下屆政府決定。對於基本法研究中心主席胡漢清日前質疑,政府餘下任期不做政改工作,是違反《基本法》45條內訂明的「循序漸進」,袁不同意有關說法,指「循序漸進」不代表政府每天都要做政改工作。

袁國強昨出席律政司的「檢控周」活動後表示,經過20個月討論,市民對政改議題認識已增加,卻某程度上造成社會撕裂,認為即使明天再次啟動政改,相信情况亦不會有大轉變,故香港需要在政治方面「休養生息」,讓社會各方冷靜及反思,想清楚將來政改重新上路時應該採取什麼態度。


袁又強調,即使本屆政府於餘下任期不做政改工作,也不代表以後都不做政改工作,不認為政府如胡漢清所指違反基本法。他指出,自1997年到現在,政府亦非每一年或每一屆都做政改工作。



梁火速約晤建制派談施政
昨交政績匯報 被指似為連任準備




【明報專訊】政改上周四遭否決,而特首梁振英立即開展他標榜的「民生」工作,昨日發表上任3年的《施政匯報》,力銷民生及經濟政績,主打房屋議題,指明年私人單位落成量達2萬個,是10年新高。有建制派表示,政改否決後,梁已火速約見建制黨派,大談未來施政,要求建制派配合,形容梁表現起勁,似在為爭取2017年連任做準備。

有建制派認為,2017年普選落空,梁振英或會受益,因維持1200人選委會,梁作為在任者有優勢。政改否決後,梁表示邀約各建制黨派飯敘,答謝慰勞,但原來梁近日已火速個別約見建制黨派,大談未來民生工作。有知情者形容,據知梁看來心情大好,會上其實並沒什麼特別事宣告,認為梁是想藉此機會,樹立他是建制派領導的地位,並做好基礎為連任作準備。該知情者笑指,「梁振英其實應請泛民食飯」,因為泛民否決政改。

指明年私樓落成2萬伙 10年新高

梁振英昨晨出席行政會議前就公布,發表上任3年來第3份《施政匯報》,匯報長54頁,羅列他任內的各項政績,涵蓋經濟發展、房屋、扶貧等各領域,其中不少着墨他主打的土地及房屋(見圖)。

梁說知道樓價仍然上升,租金仍然上升,但造地建樓需時,指他上任「第3、4年開始看到成果」,指明年的私人住宅落成量,是過去10年的最高紀錄,亦較過去10年的平均數高72%,「希望可以開始紓緩過去長時間以來積累的供不應求情况」。匯報資料顯示,政府預料今年有1.3萬個私人單位落成,2016年有2萬個。不過,政府早前預測,到2017至2019年3年間,私樓落成量共約4萬伙,即平均每年約1.33萬伙。

梁亦提到政府制訂「貧窮線」,落實減少貧窮人口。政制方面則有2頁紙內容,簡單說明政改遭否決,並批評泛民連續3年就預算案拉布,指市民對泛民不合作運動「感到討厭」。

張超雄:貧窮率下降有少許功勞

工黨李卓人批評,匯報對政改失敗隻字不提,又將工程造價上漲責任推卸在泛民及不合作運動上。該黨張超雄則認為,貧窮率下降,梁振英有少許功勞,包括推行長者生活津貼,但指梁不應沾沾自喜,因長者及殘疾人士都仍有三成貧窮率是不可接受。

工聯會王國興相信,房屋供應增加,可令樓價平穩,但他認為,要大幅改善問題,還是要推行新界東北發展計劃,或洪水橋發展。王認為,按匯報內容評論特首梁振英應否連任,是言之尚早。




稱獲京官短訊安慰
葉劉︰中央不問責



建制派因為「等埋發叔」集體離場,令政改高票遭否決,建制派互相卸責兼指摘,田氏兄弟更唇槍舌劍互窒,外界關注建制派是否需孭鑊。曾為未能投票致歉兼落淚的新民黨主席葉劉淑儀稱,收到京官的安慰短訊,中央不會問責,與此同時中聯辦主任張曉明於明晚邀請42名建制派議員到中聯辦茶敍。學者認為,中聯辦藉此顯示團結,擺出安撫姿態。 
記者:姚國雄 林俊謙

張曉明昨原邀請42名建制派議員到中聯辦出席晚宴,及後為遷就議員「齊腳」改為明晚9時半茶敍,而唯一一位就政改投反對票的建制派、醫學界梁家騮未獲邀,梁回覆傳媒時稱「冇所謂」,不會向中聯辦查詢,正如有人結婚擺酒但沒邀請他,不會問對方原因。

證實獲邀的葉劉淑儀稱,中聯辦的茶敍是要慰勞建制派過去20個月支持政改,並非要就政改被否決問責,她與田北辰亦會出席:「佢哋(京官)都知道今次嘅甩轆,唔係話我哋原則性違背支持政府政策、故意唔投票,而係協調出咗啲問題,所以完全冇問責。」曾公開流淚的她透露,有北京官員透過短訊安慰她。

李卓人諷擺解穢酒

當日亦未有投票的民建聯主席李慧琼昨指時間緊迫,部份議員當晚已安排活動,民建聯或未能全體出席;譚耀宗則指,張曉明未有明言會面內容:「只係邀請大家傾吓偈,飲杯茶。」經民聯主席梁君彥指,茶敍是檢討和交流政改工作的機會,做法正面:「一個機會畀大家坐低睇一睇,向前點樣去做。」

工聯會麥美娟稱該會收到邀請,很希望在席上表達意見,但她因有工作在身未能到場。她不同意外界指中聯辦干預香港事務,認為這類交流會並非首次。有份留守議會投票的自由黨張宇人表示,當晚要開會未能出席,但該黨有人赴會;又指中聯辦是中央駐港機構,與對方聚會不一定是遭對方問責。

工黨主席李卓人揶揄中聯辦是想擺解穢酒,最令人憤怒是建制派出賣香港人,寧向中聯辦問責,也不向港人交代:「鍾意擺就擺囉,但令我最不齒係一投票完咗之後,建制派啲議員就向中聯辦交代或者去被照肺。」

學者:旨在安撫

基本法委員會委員陳弘毅認為,中聯辦關注政改表決一事「好正常」,因今次涉及中央按人大8.31決定所訂的特首普選能否落實,加上中央官員在政改表決前的不同階段,都大力爭取政改通過,不認為議員向中聯辦匯報有問題或者屬於干預。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馬嶽指出,不知道中聯辦搞茶敍的原因,但認為這次茶敍旨在安撫建制派:「我諗係要顯示團結,安撫意味重過分派責任,如果要懲罰嘅話,亦都唔會喺咁大班人面前做。」





陳弘毅:政府無責任再提新方案



【文匯網訊】(記者 李自明)香港反對派否決了特首普選決議案,煞停了香港民主發展,卻又高叫要「重啟政改五步曲」。香港基本法委員會委員陳弘毅今日指出,雖然2017年的特首普選落空,但特區政府已經盡其最大努力推動政改,並花盡心思提出符合全國人大常委會「8‧31」決定的普選方案,故今屆特區政府無責任再提出新的方案。他又強調,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已明確表明,「8‧31」決定訂明的基本普選制度及法律原則,今後仍然適用,反對派應面對現實,全面檢討他們現在的爭取策略。

陳弘毅今日接受民主黨主席劉慧卿主持的網台節目訪問時表示,2017年的特區行政長官普選落空,但特區政府已經盡其最大努力推動政改,最終是立法會否決了普選決議案,故特區政府現階段沒有責任再提出新的方案,「普選方案是符合全國人大常委會『8‧31』的決定,特區政府花了很大心思設計普選方案,並清楚向全社會解釋,所以,特區政府再沒有責任推動政改。事實上,市民對政改議題亦感到厭倦。」

普選特首最快要2022年

展望香港今後的民主進程,陳弘毅估計,香港最快可於2022年普選特區行政長官,隨後立法會普選,有關的決議案最早可由2016年及2021年的立法會處理,「根據全國人大常委會2007年的普選時間表,香港要先實現行政長官普選,隨後立法會普選,這就是香港民主進程的時間表。因此,選民可於未來兩屆立法會選舉表達政改意見。」

籲反對派面對現實 檢討現行策略

陳弘毅並建議,反對派應檢討現行的策略,與建制派於「非政改項目」尋求合作空間,或有助於今後政改發展的討論,「中央官員已經明確表明,在香港實施普選前不會改變人大『8‧31』決定。立法會否決政改後,全國人大常委會辦公廳亦發表聲明指出,人大『8‧31』決定訂明的基本普選制度及法律原則,今後商討普選仍然適用。『泛民』應面對現實及中央取態,全面檢討現行的政改策略。」

不過,劉慧卿宣稱,「策略究竟有咩事呢?選票是重要,但並非所有。為香港、為國家,民主黨會堅持理念。若不撤銷不合理限制,如何令選舉公平公正?經濟與政治就像銅錢兩面,因此,民主黨不認同(特區)政府只聚焦發展經濟民生。」

「市民對政改議題已感厭倦」

陳弘毅反駁指,他不是要求民主黨放棄立場,而是要調整策略,包括尋求更具廣泛代表性的提名委員會等,「很多市民對政改議題已經感到厭倦,不希望香港有永無止境的爭議。在香港未步向更民主化之前,香港(人)仍然要生活,立法會應發揮應有功能,不要拉布及癱瘓議會,而是探討合作的可能性。」

被問及有反對派中人要求修改香港基本法中有關特首普選的條文,陳弘毅強調,香港基本法第一百五十九條訂明,香港基本方針政策不得修改,否則會違反《中英聯合聲明》。其中,基本法第四十五條確立的行政長官選舉制度,就屬於香港基本方針政策層次,而他看不到任何說服中央修改第四十五條的理由,因此,在政治現實上並無修改的可能。




香港立法會政改表決背後的黑手
作者: 郭寶勝
來源: 中國人權雙周刊

歷史似乎為香港人開了一個國際玩笑——政改方案竟然以28票反對、8票贊成、0票棄權遭到大比數否決,而且在投票前有33位建制派議員詭秘離場、舉世驚詫。港府和建制派自詡獲得最大民意支持的政改方案,卻成為歷史上最少贊成票的政改方案,這無疑是對港府的極大嘲弄,也嚴重損害了中共的臉面,北京中南海已惱羞成怒、也許開始興師問罪了。據《明報》消息,亞視投資人王征在微信發帖稱“敵人並不強大,卻成國際醜聞”,他建議中央,仿效當年“撤董之舉”,“長痛勿如短痛”,立即撤換梁振英及中聯辦主任張曉明,以示問責,以儆效尤。

港府和中聯辦是否應為這次投票難堪事件負責呢?從種種跡象觀察,至少中聯辦欲操縱立法會建制派投票,卻因手段拙劣、弄巧成拙。從事後民聯梁君彥議員承認政改否決後到中聯辦約見中聯辦副主任來看,建制派背後的操縱者就是中聯辦,而中聯辦的背後是北京中央。

據香港《NOW新聞》:“今日的事絕對是一場意外,大結局爛尾收場。由表決鐘響一刻開始,建制派三名大佬,經民聯的林健鋒、葉國謙和譚耀宗一直在交頭接耳,長時間不在座位上,還一度離開了會議廳。折返之後,譚耀宗與田北俊說了兩句,林健鋒就向主席提出休會。據聞大家當時也知是想等劉皇發返來投票,但究竟想怎樣操作,卻只有數個人知。主席拒絕休會後,林健鋒就想實行計劃B拉隊離場,想藉著不夠法定人數而再拖一會,但聽聞林健鋒離開時,只說了一句‘我們先出一出去’。民建聯葉國謙也只是指向門口說‘建制派出去’,大部分人都不知所謂何事,只是見到三名大佬都離場,就跟着大隊走”。

從以上描述可知,建制派的三位領袖一直在商討並與外界聯繫,之後帶領建制派議員離場。究竟三位得到了什麼指示不得而知,但離場行為的確是號令一下、統一行動的。根據《明報》和其他媒體拍到的照片,建制派議員們一直通過手機互相聯絡,並且建制派議員似乎有一個短訊群組,由此可知離場決定提前通過手機短訊組得到共識,才集體離場。

對於為何離場,事後建制派的領袖們都說是要出去等經民聯劉皇發,有人稱發叔正在趕來,即將到達。其實這是非常荒唐可笑的,等人只要一兩個人出去即可,為何需要33位出去等一人呢?也有建制派領袖對媒體坦言,他們離場是希望立法會因法定人數不足,而暫停會議15分鐘,待身體不適的劉皇發能夠趕到會議廳投票,但出現差錯、有些議員沒有出來,導致表決有效。這些前後矛盾的解釋使他們離場的目的更加讓人懷疑。

而從建制派對中央、中聯辦唯命是從的習慣和他們在立法會上頻繁聯絡外界可知,他們是得到中聯辦授意后統一行動的。而中聯辦為何叫他們統一離場呢?唯一能解釋得通的理由就是中聯辦企圖使這次表決流產,繼續拖延政改表決,以拖待變、徐圖大計。無論如何,流產總比政改被否決好看些。

根據香港基本法的規定,任何政治改革方案必須經過香港立法會三分之二議員支持才能通過。由於泛民議員人數28位超過三分之一,又集體決定投反對票,故政改方案必不會通過。於是中聯辦決定採取辦法阻止表決,香港立法會共有議員70人,立法會表決法定人數為35人,只要有36位議員撤離立法會,就可以阻止投票表決。

中聯辦做事向來縝密陰狠,提前早就通知好建制派36位議員在表決前離場,但由於聯絡疏忽或者36人有人抗命,致使表決前離場的只有33位。那麼抗命不走的3位到底是誰呢?當時33人離場后,會場除泛民28位外,還有9位建制派議員,分別是立法會主席曾珏成,自由黨田北俊、張宇人、方剛、鍾國斌、易志明5名議員,還有建制派議員陳健波、林大輝、陳婉嫻3人。主席曾珏成因為主持會議當然無法走,肯定不在中聯辦安排的36位議員名單中。自由黨議員都非中共信得過的人,肯定也不在36人名單中。

那麼收到集體離場通知但抗命沒有離開會場的,應該是議員陳健波、林大輝、陳婉嫻三人了。根據時政評論家林保華在台灣《民報》上的文章分析:“陳婉嫻是土共中比較有人性的,也熱情為基層服務,所以不但是透過一人一票的普選當上議員,也多次在香港政治人物的民調中奪冠”。可見陳是在建制派中較有主見者,也許她沒有被組織聯絡到,也許她收到撤離通知后自覺不離場,留下來湊齊表決法定人數。

由於各自原因留下來的9位建制派議員,在有意無意間,的的確確維持了表決的有效性,挫敗了中聯辦企圖使表決流產、拖延生變的陰謀,而因大部分建制派議員離開會場而導致的懸殊投票比率,使中共輸得很難看,使它在全世界面前丟盡面子,“輸到脫褲”。這正如《聖經.詩篇57:6》:“他們為我的腳設下網羅,壓制我的心;他們在我面前挖了坑,自己反掉在其中”。

總之,從這次讓世人萬分震驚的中聯辦企圖以建制派議員集體離場方式中止表決事件來看,中共政權在香港的確肆無忌憚地踐踏香港市民民主權利、破壞聯合國所規定的地方選舉權利、操縱和干擾香港正常的民主政治生活,值得地球村居民同聲來譴責。而中聯辦完全成為凌駕於港府和立法會之上的太上皇,這完全違反《基本法》和香港法治,中聯辦之無法無天,早就在香港成為“過街老鼠、人人喊打”。

欺世盜名的“假普選”政改方案雖遭否決,但香港市民爭取“真普選”的征途才剛剛開始。國際社會關注香港的人士,除了要繼續徹底查明這次詭異離奇的立法會33名議員集體離場事件外,更重要的是與香港市民“同呼吸、共命運”,與專制者及其代理人不斷抗爭、贏得人生而具有的天賦權利。





破局之後:

群龍無首,一盤散沙

蔡子強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


20150619_1

過去30年,每隔10年左右,香港便會出現一次大型群眾運動:1989年是六四,上百萬人上街;2003年是七一,50萬人上街;2014年則是雨傘運動,數以十萬計的人佔領金鐘、銅鑼灣、旺角街頭達79天之久。

以往這些運動完結之後,都能匯聚力量,聚沙成塔,運動中冒起的政治精英,後來都成了民主派新的領袖,在往後幾年盡領風騷,而運動中所釋放出來的龐大能量,也能凝聚成新的政治組織,主導了之後的政局,例如八九之後,是支聯會和後來的民主黨;至於七一之後,則是民陣及公民黨。

 「雨傘世代」未能聚沙成塔

但反觀今次雨傘運動之後,卻不然。原本大家都期望甚殷,以為會有新的「雨傘黨」出現,來凝聚經過運動洗禮的「雨傘新世代」,提供平台讓他們繼續投身政治和民主運動,發光發熱。事實上,運動結束初期,確有消息傳出,學聯、學民思潮,以至文化演藝界人士如何韻詩等,曾積極商討組織「雨傘黨」的可能性,但結果,卻是不了了之。於是,一場波瀾壯闊的運動之後,卻只留下一片空白,不能不讓人惋惜。

當然,運動之後,也有留下散兵游勇的幾隊「傘兵」,聲言會參與區議會選舉,但會否堅持到最後,仍屬未知之數,更遑論能取得幾多議席;另外,也有留下幾個本土派組織,搞一些零星、游擊式的抗爭活動,但卻仍未能取得主流社會的認同與支持。
為何雨傘與六四和七一,會有這麼大的分別呢

原因之一,當然便是「新社會運動」的其中一個特徵,本來就是強調參與者自身的主體性,挑戰傳統上「領導」與「被領導」的關係範式。事實上,在佔領期間,便曾多次出現要求「拆大台」的聲音,亦曾多次挑戰學聯以及佔中三子的領導和決定。這樣的一種抗爭文化和氛圍,自然較難以組織政黨或政治團體的方式來開花結果。

 多元抗爭更難攖其鋒

有社運人士和網民會質疑,四分五裂,說正面一點是「多元抗爭」,那又有什麼不好?
問題是,香港的獨特處境,是運動要面對的,不是歐美國家已經運作成熟的代議民主,政權相對受到制約,政治空間相對較為寬鬆,反而是一頭業已空前強大的「利維坦」(Leviathan),運動原本已經恍如螳臂擋車,如今再四分五裂,更難攖其鋒,更易被對方逐個擊破,遑論予對方構成任何威脅。

就算換個角度,從那些新社運人士的位置和處境出發,群龍無首和一盤散沙,對他們自己來說也未必是一件好事。

 新社運也要靠傳統泛民來掩護

網上的討論,當中有一句很有意思的說話,那就是說,他們那些新社運人士,「擅長騎劫,卻不擅長組織」,所以最好就是由泛民和民陣等「吹雞」,帶頭號召行動,當有數以萬計甚至十萬計人士響應上街時,警方便會首尾難顧,他們才可以有空間,進行自己的行動如衝擊,以小博大,發揮槓桿效果。

但其實,這種說法無疑變相承認,始終要有傳統大規模的政治動員,他們的所謂多元抗爭和行動才能得到掩護,所以,如果所有傳統泛民政黨以至民陣等組織,都日走下坡,動員乏力,這些新社運人士的政治空間也只會更加狹窄,結果更有可能是同步走向衰落,而非取而代之。

網上月旦一番容易,但這些七嘴八舌的討論,能夠轉化成有效的政治行動,當中便存在一巨大鴻溝。

散兵游勇,固然可以令政權頭痛、滋擾,但要能與政權周旋,迫使後者改弦易轍,為社會籌劃和建設一個更美好的將來,那便非散兵游勇所能做到。

泛民四分五裂群龍無首對北京真的有利?

在政改過程中,不少建制派都冷嘲熱諷,說有不少泛民議員和人士其實心裏都想妥協,希望政改方案獲得通過,但卻沒有人有這個勇氣出來「孭飛」,生怕被其他民主派攻擊自己「轉軚」,民主立場不夠堅定,被其他人通過「踩」着自己上位,於是心裏都想別人先做「爛頭卒」,自己則坐享其成,結果政改也因此只有拉倒,泛民於是也落得作繭自縛,甚至是作法自斃。

但泛民之所以互拉後腿,其根本原因就是他們四分五裂,同牀異夢,但這樣,又與九七回歸後,選舉制度採用了比例代表制最大餘額法,來分化泛民,以及北京和特區政府近20年來不遺餘力打壓泛民,密不可分。所以,這個局面其實是由北京一手造成。但泛民四分五裂,群龍無首,那又是否真的對北京有利呢

北京一直視政改為一場「政權保衛戰」,所以始終寸土不讓,如今政改被否決,「反對派」除了擾攘一番之後,北京寸土未失,政權未被撼動分毫;相反,對方不單在動員上無以為繼,甚至在雨傘運動之後,更加一盤散沙,北京是否又能因此沾沾自喜呢?
若要和解,還可找誰來談判呢?

不錯,北京固然「保衛了政權」,但從此社會只能充斥住一股負能量,建制和民主兩大陣營持續撕裂,互相廝殺,糾纏不休,什麼事情都做不成,香港陷入不斷的內耗和空轉。在經濟好的時候,矛盾仍可能得到緩和,但當經濟衰退,矛盾便會來個總爆發。上世紀東歐共產主義陣營的經驗告訴我們,當經濟景氣,人人「有錢搵」,生活持續得改善時,民眾還會忍你,但相反,當經濟惡化,試問政權還有多少資源可以拿來「維穩」?始終,沒有制度變革和創新,社會裏「沉默多數」與政權「相安無事」的共識,其根基其實是十分之脆弱的。

過去幾十年,我們見到當波蘭、捷克、南非、緬甸等獨裁政權要與社會和解,以打破令人痛苦的僵局時,始終要找來團結工會、哈維爾、曼德拉、昂山素姬之類,在民間社會具代表性和威望的組織和人物,來作協商,以謀求有代表性的共識,但當香港的泛民四分五裂,群龍無首,一盤散沙時,政權還可選擇與誰來談判,找誰來進行和解呢﹖






順時序記錄


09:00    金鐘

地政總署早前發出「最後通牒」,限令佔用立法會外添美道行人路留守的市民撤走,限期今天屆滿。多名地政總署職員今早9時到場,向在場留守人士宣讀最後通知,表示約10時便會採取清場行動,包括清拆現場的帳篷等障礙物,不排除向不合作人士作出檢控,被清走的財物亦會被充公,或會當垃圾處理。

立法會外約有十多個帳篷,留守人士忙於收拾,現場遺下很多垃圾,包括傢私、床褥和枕頭等。有警員在場戒備,亦有多部泥頭車在場候命。

警方公共關係科警員較早時間曾到場宣布,表示9時半就會清場,但因當時正下大雨,警方待雷暴警告取消後才會採取行動。天文台今凌晨3時35分發出雷暴警告,有效時間至今早10時正。


圖:無綫電視新聞截圖



09:34  


地政總署人員與警方今早9時到達添美新村,宣佈在1小時後,即上午10時開始清場行動。現場仍有村民在執拾。
09:55  金鐘

添美道留守區(添美村)地政署開始移走物件。
















10:00  地政人員清點帳篷   王登耀被帶走

地政總署人員於約10時半宣讀聲明,將移走添美道傍未批租的一切物品,包括帳篷、書架等,一切都會歸類為政府物資,將不予歸還。聲明重申清拆行為他人不得干預,否則不排除會遭檢控,政府將對留守的佔領人士保留追究權利。地政總署人員現正點算物資,一路帳篷物資被翻亂一地。

在添美道留守的八九民運人士王登耀手持黃傘,在地政總署人員清點帳篷時上前表示不滿,他指帳篷是朋友的,希望充公後能拿回還給朋友,但地政總署人員指需要其朋友立即前來,否則會沒收。

王登耀表示自己沒有地方可居住,不滿這個不公義、沒人性的政府才會留守,他亦願意承擔逾期逗留的責任。突然一名便衣警員上前,把他強行拉走,並於中信大廈前登上一白色客貨車離去。










11:47  地政總署人員於約11時半開始清拆立法會對開添美道一帶的佔領物資,出動一台泥頭車,將已由地政人員點算並堆疊的帳篷物資清走。所有物資據較早時地政總署的聲明所指,已歸類為政府物資,一概充公。
























Flag Counter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