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8月11日 後佔中第239天
政改方案否決後第54天
梁振英不高興立會「拉布」
曾鈺成:相信自己會被指是「最差立會主席」
曾鈺成。(無綫電視節目《清心直說》截圖)曾鈺成。(無綫電視節目《清心直說》截圖)
立法會主席曾鈺成指,他知道特首梁振英及其同事很不高興立法會「拉布」,又相信自己在政府眼中,是「最差立法會主席」。
梁振英接受新華社訪問時批評立法會「拉布」拖累香港經濟,曾鈺成於無綫電視節目《清心直說》直言,「如果你問他(梁振英),他會說曾鈺成是最差的立法會主席,因為他一直容許泛民阻撓。(主持:梁振英會說你是最差立法會主席?)我知道梁振英以及他的同事很不高興立法會這樣『拉布』」。
曾鈺成提到,有人就「拉布」責怪他,但他強調自己不能做職權範圍以外事情,否則會被司法覆核。
尋找校委會民主改革之路
戴耀廷
港大法律系副教授
港大校委會的組成、權力、運作及決定過去少有人會關注。但最近因港大校委會以「等埋首席副校」為由,延後考慮一名副校長的推薦及任命事宜,引發不少學生、校友及公眾人士質疑港大校委會部份成員受政治干預,最後學生衝入港大校委會會議場地要求校委們解釋不改變決定的理由,令港大校委會的組成方法成為了一個學生、校友及公眾關注的議題。
港大校委會按現行的規則,共有二十四名委員。七名委員是由校監也就是特首委任的委員,其中一名擔任港大校委會主席。六名委員由港大校委會委任,兩名委員由港大校董會選舉產生,四名委員由大學教師選舉產生,一名委員由大學職員選舉產生,一名委員由本科生選舉產生,一名委員由研究生選舉產生,司庫及校長是當然委員。現行的結構是因應2003年進行的「管治及管理架構檢討報告」的建議修改而成的。
雖然當時報告特別強調維護學術自由及院校自由是最重要的考慮,但有關港大校委會的建議,主要針對的,多是要使港大校委會能更有效率地去監督及檢討大學的發展計劃和整體的表現。因此報告建議港大校委會的人數不應超過二十四人,且非校內人士應佔絕對大多數。報告並沒有討論校監是否應由特首出任,也沒有討論特首委任校委的原則。
在2003年時「鍾庭耀事件」已經發生,相信報告特別強調學術自由也是與此有一些關係。但報告肯定沒有考慮過在極度政治化的環境下,港大校委會要怎樣組成才能確保學術自由及院校自主不受干預。當時的特區政府尤其是特首,大體仍能秉承傳統,尊重大學的自主,在任命校委時,也不會太過親疏有別。但在此之後,又發生了「教院事件」,並因着民主普選一直被推後,到了2014年由於普選特首的政改爭議,終爆發了雨傘運動,令香港社會因政治發展未能配合社會部份人士的期望(尤其是年輕人),出現了嚴重分化。現任特首在各方面不顧過去一直行之有效的做法,用盡法律所賦予的權力,以政治需要蓋過一切其他的考慮,對港大的院校自主及學術自由,及香港一直尊崇的核心價值構成了極大的威脅。
把握任何機會實踐民主
過去半年發生的事,凸顯出現有港大的管治架構,尤其是港大校委會的組成,因着政治環境的改變,已不能保證港大的學術自由及院校自主。在後雨傘時代,邁向普選特首的路雖暫受阻,但要能最終實現真普選,我們更要把握任何機會想方法把民主的理念推展及實踐至香港公民社會的各個層面。大學是守護香港核心價值的橋頭堡,把大學的管治架構民主化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發展範疇。
怎樣改革港大校委會的組成方法,能找出一個方案,既能在政治環境惡劣之下有效地保障大學的學術自由及院校自主,又能對公眾民主問責,並維持大學管治的效率,是當前必須考慮的問題和面對的挑戰。但民主改革和發展,不單是在於結果,更在於過程。因此推動改革港大校委會的民主程序,必須能讓各持份者,包括了學生、教職員、校友及公眾,都有充份的機會商討所有涉及的事宜。這過程應是開放的,能讓不同意見的人坦誠交流想法,以得出一個大家都能接受的共識改革方案,再由他們通過民主的程序決議。結果會交給校方及政府去考慮是否接納,但若他們選擇不接納建議,他們就有責任向各持份者及公眾解釋理由。
於後雨傘時代,要在香港推動民主普選,就需要多層面及多向度地進行工作。推動港大校委會的民主改革這過程本身,就是在香港實踐民主的一個很好的機會。若能在港大校委會改革上實現得到民主的理念,成果也必能推展至香港社會的其他層面和向度,為香港民主普選奠下更穩固的基礎。
梁振英連任大計
林兆彬
自由撰稿人
梁振英上任前傳聞負有四大政治任務:推行國民教育、《基本法》23條立法、整治傳媒,及推行「假普選」。梁振英上任三年多以來,似乎只有整治傳媒這一項任務有明顯成效,但社會變得極度撕裂,就連建制派陣營都未能夠好好團結起來,更發生政改表決「等埋發叔」的鬧劇。試問梁振英憑甚麼再獲得中央和主流建制派支持連任呢?
為了爭取連任,梁振英必定會使出渾身解數,其中一招就是整頓各間大專院校,打壓學術自由,把民主運動消滅於萌芽狀態。培養學生明辨是非的大學,是中共的眼中釘。香港大學副校長遴選風波,無疑是一場由港共策劃的政治運動。從《文匯報》率先引述港大內部消息指,校委會正考慮由陳文敏出任副校長一職,揭開政治攻擊的序幕,到有人故意把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的評審報告提早洩漏給《文匯報》,用以攻擊陳文敏,再到中共喉舌《環球時報》發功批評陳文敏。這不就是證明了有某股勢力正在企圖干預港大副校長遴選嗎?
干預港大副校長遴選,不單止是為了阻止與當權者政見不同的陳文敏出任副校長,更是要殺雞儆猴,建立出一套規範:「凡與當權者政見不同的人士,都不能夠升職。」一旦這個政治審查的規範被成功建立,試問以後還有沒有教職員肯為公義批評政府、為學生運動講好說話呢?當大學的管理都被親共分子佔據,學運便會失去了教職員的支持,知識分子不再成為社會良心。香港的大專院校將變得與大陸的院校無異,距離文革越來越近。只要你與當權者政見不同,甚至曾經為被壓迫者講過好說話,你都不會有好下場。
在習近平的管治之下,中國的大學教師接到所謂的「七不講」通知,不能夠在課堂上講普世價值、新聞自由、公民社會、公民權利、中共歷史錯誤、權貴資產階級和司法獨立等。相信梁振英就是想借大陸為「學習榜樣」,展開赤化學界的大計,並把這一項功績成為他爭取連任的籌碼。因此,香港人若果能夠擋住港大這一劫,除了可以守護香港的學術自由之外,還能夠擊破梁振英的連任大計吧!
民陣抗議律政司拖延起訴暗角七警
曾健超:遲來的公義即是不公義
(獨媒特約報導)「七警『暗角打鑊』事件」發生至今已達300天,惟涉事7名警員仍未被起訴。律政司司長袁國強曾在今年5月時形容案件敏感,故決定聘用外界獨立的資深大律師,提供「公平公正」的法律意見後再作出決定,但事過三個月後仍毫無進展,被質疑為拖延時間。民陣今午和曾健超、大律師陳淑莊、公民黨主席余若薇及遭退休警司朱經緯亂舞警棍受襲的事主Osman到位律政司辦公室抗議,再次促請律政司司長袁國強公開交待起訴涉事警員的時間。陳淑莊估計最快十月才能作出聆訊,即接近事件一週年。曾健超亦直斥:「遲來的公義即是不公義。」
陳淑莊:每拖一日就對法制動搖多一分
陳淑莊表示警員停職當日已可對外公佈其名單,但「唔覺意」又拖延300日,強調警員是受薪被停職,又指不希望律政司又以敏感為由,要求再尋求多名律師意見。曾健超表示案件屬刑事,理應由律政署或政府代表受害者檢討疑犯,而非由市民像「擊鼓鳴冤」用各種途徑,包括司法覆核等,去迫使警務署或政府回應,他重申警務署只需交出名單,而律政署只需作出起訴然後上刑事法庭,再交由法官定奪,並形容「每一日的拖延就是市民對法制每一次的動搖。」
陳又表示曾健超案與一般行騙不同,不用翻查大量文件或搜證,是次案件較直接,亦有影片,並形容曾健超過往「有求必應」,包括提供DNA及認人等,指曾健超作為受害者了解案件進度是合情合理。
曾健超則指案發當日一共45名示威者被捕,而大部分示威者已以不同罪名上法庭應訊或已有判決,質疑疑犯為示威者或警員身分會遇上不同待遇。
民陣代表將出席聯合國禁止酷刑公約委員會
陳淑莊又透露正安排民陣代表出席聯合國於11月的禁止酷刑公約委員會,稍後將會向市民公佈詳細安排,又指其目的是希望能向政府施壓,及讓國際關注香港的人權情況,包括雨傘運動其間,多次被警員濫用權力的事件:「會將2014年觸目或被無理程序處理的案件一一提出。」
事發10月15日凌晨,公民黨成員曾健超在雨傘運動期間,被無綫新聞拍下遭七名警員於龍翔道被捕,並帶到添馬公園暗角涉嫌「拳打腳踢」達四分鐘。事發42日後7名警員始被拘捕。上屆警務處處長曾偉雄曾於3月17日宣佈完成調查,並等候律政司指示。期間曾健超多次要求警方交出名單作私人檢控,但至今仍不獲回應。而即使提出私人檢控後,亦由警方負責搜證,陳淑莊早前表示質疑警方能否公平地處理,另私人檢控無法申請法援,故期望律政司能接手。
順時序記錄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