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16日 星期日

08月16日 後佔中第244天 政改方案否決後第59天




0816 後佔中第244
政改方案否決後第59



順時序記錄




中央統戰工程 影響豈止港大


/施家潤(城大公共政策及管理文學碩士)
/柯衍健(港大校友、正在英國修咸頓大學攻讀政治學博士)

===============================================

由梁智鴻帶領的香港大學校務委員會宣布擱置副校長(學術及人事資源)一職的任命,稱要等埋首席副校長才決定人事任命。

7月28日,校務委員維持原本決定,引來學生包圍校委會會議室,李國章卻反問:「點解佢哋不滿?佢哋有咩根據不滿?你講俾我聽我係咪犯咗罪?我係咪殺人放火?」

學生着急的 是程序公義

該委員在事件中當然並非犯罪,也非殺人放火。不過「等埋首副」理據極為牽強,該副校長職位招聘早於首席副校長,本身早已設有既定程序和要求,並不是基於首席副校長的要求而來。學生急於維護的,乃是港大的程序公義,以及抗拒權貴對於港大內務和任命的壓力。如果該前中大校長和前教育局局長對學生的不滿產生疑問,顯然是裝作無知。

港大委任副校長風波,更需憂心的不是陳文敏能不能當副校長,而是院校的統戰工程已深入肌膚,令人生畏。在現行制度下,特首手握香港多家資助院校的校委會或校董會中一定數目的任命權。再者,要染紅大專界,最直接的手段就是拉攏這班校委會或校董會成員,授予大學領導層出任人大或政協,亦或委任人大或政協為校委會或校董會成員。

校委與京政治聯繫 佔比日大

我們今年4月做的研究,找出了各大專院校校務委員會之中,與北京有政治聯繫的成員數目和百分比(註)。我們狹義地定義與北京有政治聯繫的人士為人大或政協人士。由附圖可見,與香港大學一樣,理工大學同樣有6名成員與北京有政治聯繫(藍棒和主軸所示),佔整個校委會的百分之二十七(紅點和次軸所示),城市大學與北京有政治聯繫的成員更多達百分之三十。其他院校也有1至3位成員與北京有政治聯繫,佔百分之五至十五不等。

即是說,北京與特首有絕對權力干預學術自由和院校自主。事實上,數字赤裸地說明,政治早已滲入到各間院校校務管理的血脈之中。主權移交以來,學術自由和院校自主的空間進一步因統戰工程所收窄(詳見《香港革新論》第十二章)。校董會及校委會作為校內最高的權力架構,對校政、憲制、法規、財政、研究經費分配、發展方向和人士任命等環節都有很大的影響力。

然而,北京政府有目的地透過統戰工程操控大專界,委任親信到校董會和校務委會之中。而「陳文敏事件」,則是親北京權力高層的喜惡,帶進了大學人事任命的表象,其影響豈只是港大的,更是全港院校的。

在地抗爭 抗統戰滲透

若果如李國章所言,學生衝擊全因是「梁振英委任」的一男子因素,那麼香港的政治困局反為容易處理得多,北京只需要把他罷免事情便可解決。「北京政治聯繫」的圖表與陳文敏事件說明,香港的政治困局乃是天朝中國的政治操控,與香港民間主體性相互排斥的結果。

天朝中國為了鞏固其政權穩定,其政治操控只會有增無減,親北京權貴的喜惡相信在未來的校政中會陸續有來。香港民間社會以至各大專院校可以做的,就是認識天朝中國的特性,組織在地抗爭。

在地抗爭絕非流於口號和叫罵,更重要的是將抗爭組織化和長期化。比方說在校政議會中可參與的議席要寸土必爭,各院校學生和校友可組織聯校校政監察組,系統地量化和研究院校赤化情況,抵抗長期的政治操控。

要守護香港,香港人要共同抵抗政治操控,守住學術自由的堡壘。否則,不單是大學自主,甚至是唇亡齒寒的教育和港人思想都會被紅色勢力所侵蝕。

...................
註:與「北京有政治聯繫」指該校務委員為現屆或前任全國人大代表、全國政協委員或省巿政協委員。作者根據各院校網頁的校務委員會名單,然後逐一翻查香港友好協進會網址、全國人大網和全國政協網的官方紀錄,以核實各委員與北京的政治聯繫。






青年學者反思政改 倡「革新保港」
公眾集資 與天朝博弈



■左起:方志恒、田方澤及區諾軒等年輕學者合著《香港革新論》,提倡中間本土路線。朱永倫攝

【8.31決定一周年】

曾經溫和,去年8.31決定後,政治學者方志恒灰心得關掉手機,謝絕採訪。他與一眾年輕泛民人士、學者閉門讀書,研究全球本土運動、自治制度的實踐。花近一年時間,在「民主回歸」與「獨立建國」間,探索出「革新保港」的第三條路,主張活用crowd funding(公眾集資)實踐民間自治、推動「港式雙首長制」,與天朝中國博弈。

記者:雷子樂




雨傘運動過後,依然相信溫和路線的立法會議員湯家驊退黨、辭職,創立民主思路;討厭中共的本土派,以武制暴,甚至主張建國。方志恒則與民主黨區議員區諾軒、教協理事田方澤等多位年輕學者、政界、社運人士組織讀書會,重看80年代爭取民主回歸的文獻,反思民主運動,寫成《香港革新論》。他自嘲:「8.31之後,反正我哋啲溫和派都冇咗角色,變相畀我哋反思。」

方指,溫和、建國路線各有盲點。傳統民主回歸派假設北京有開明派可良性互動,但隨北京加強操控香港,打壓社運,要香港增加對內地經濟的依附,在天朝心態下,堅守溫和路線,等於投降。至於城邦論、歸英派等的獨立建國路線,則抱持「中國崩滅」想像,認為中共政權不穩之時,香港就有獨立、歸英的空間,但當中存未知之數。

推動雙首長制

方志恒構思的「港式雙首長制」,建議由特首及政務司司長分別擔任「地區首長」及「政府首長」,特首專責中港關係;政務司司長則是普選產生的立法會多數黨領袖,透過立法會向市民負責,並主持政府日常決策。

他續稱,香港人眼前面對的是一個結合經濟實力、威權政治的天朝中國,短期內不會有變。79日的佔領運動,暴露了群眾運動的局限性,就是當北京認為可承受到有關衝擊,就不會讓步。要突破這局限,惟有壯大公民社會,在下一次政改爭取更多的空間。
最近前記者吳曉東運用crowd funding,目標籌募300萬創立專攻調查報道的通訊社。方志恒亦認同活用crowd funding是未來路向。他舉例說,加泰隆尼亞面對西班牙中央政府的打壓,曾有一段時間,不能在公開場合運用加泰隆尼亞語,當地的本土派就透過創作流行曲,建立本土意識,「喺香港,可唔可以諗下透過crowd funding籌款創作廣東歌?」

區諾軒正研讀小熊英二的《日本人的國境界》,講述日本人如何吞併沖繩,「當沖繩人冇咗自己語言之後,當地人嘅主體性冇埋」。引伸香港,他認為普教中正是消滅香港人主體性。他們同時研究世界各地的小國生存之道,方志恒指香港面對中國這龐然大物,小國的經驗值得參考,這亦是香港民主派過去鮮有的想像。

香港革新論網頁:http://www.facebook.com/reformhk







































































Flag Counter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