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30日 星期日

08月30日 後佔中第258天 政改方案否決後第73天



0830 後佔中第258
政改方案否決後第73



順時序記錄









田北俊質疑干預校政 政府斥毫無根據



  大公網8月30日訊 (記者龔學鳴)就自由黨榮譽主席田北俊日前聲稱,政府和中聯辦方面有人在港大副校長遴選事件中游説港大校委會成員,特區政府發言人昨日發表聲明,嚴正指出有關指控“毫無事實根據”,並對田北俊的言論“深表遺憾”。有學者認為,政治人物在發表言論的時候應該有理有據,為自己所説的話承擔責任。

  以“據我理解”言之鑿鑿

  田北俊早前在出席電台節目後,以“據我理解”的説法,聲稱政府和中聯辦有人遊説港大校委會成員,在副校長任命的問題上“做手腳”,“感覺”政府正干預大學運作。有關的指責言之鑿鑿,但缺乏任何的實際理據作支撐。言論一出,已經引起各界譁然。

  針對田北俊的有關言論,特區政府發言人昨日發表聲明:“就田北俊議員昨日(8月28日)公開表示,香港大學委任副校長事件有政府中人插手,感覺政府正干預大學運作,特區政府發言人強調,有關指控毫無事實根據,對田議員的言論深表遺憾。”教育局發言人日前已指出,教資會的程序便覽訂明,院校有甄選教職員的自主權,強調政府並沒有参與。

  事實上,港大校委會主席樑智鴻前日亦已經針對田北俊的言論再次迴應傳媒提問。他強調,一眾校務委員都是以香港大學最高利益為依歸,不相信有人會受到遊説及壓力影響。有長期在港大從事教育工作的港大畢業生在報章上撰文直言,“香港的左派報章或中央機構根本沒有任何可以施壓的能力”。他指出,至今未有任何人能夠提出政府或中聯辦如何幹預,向誰施壓的實質證據。文章形容有關指責是“缺乏常識及實證的指控”,強調任何人,無論左右,還有中立人士,都不應該干預大學行政。

  學者:圖塑造中間形象

  全國港澳研究協會成員、法律學者宋小莊指出,政治人物有權利發表自己的意見,但如果不顧事實,分分鐘構成誹謗。他指出,田北俊在發表有關言論的時候,未能提供真憑實據,只是以“覺得”、“理解”的字眼來包裝,有誤導市民之嫌,並不恰當。宋小莊推測,田北俊有關言論可能是關心年底的區議會選情,希望塑造中間形象來吸納選票。但他認為,即使有不同意見,但發表觀點亦應該有根有據,為自己言論負責。



民主黨見港澳辦高官 建制派反應正面


【HKG訊】民主黨一行五人周三會晤港澳辦副主任馮巍一事,繼續在政圈熱議,除了消息傳出當日泛民政黨的強烈反彈外,連日來建制陣營也有議論。民主黨主席劉慧卿今日在電視節目中進一步解釋會面的原委和意義。

由於事前保密,這次會面不但受到泛民激進政黨攻擊為「密室談判」,在民主黨內部也惹來爭議;「乳嗚」中常委區諾軒就公開表示不滿:「我覺得在公布消息上我們可以做得謹慎一些,包括是否可以在事先和大家說。」

不過,民建聯主席李慧琼卻不同意是「密室談判」,她說:「我們殷切期望民主黨可回到理性軌跡,特別是和一些極端派或激烈反對派切割,我們不覺得這是『密室談判』。」

立法會主席曾鈺成則回應「是好事」。他說:「我注意到其他議員對這會面持正面態度,希望接下來更多這些接觸溝通。」他認為,既可以通過特區政府,也可以直接和香港黨派接觸,「他們(港澳辦)是主管香港事務的官員,為何不可和香港各黨派的人接觸呢?」

曾任中央政策組首席顧問的全國港澳研究會副會長劉兆佳則相信,由港澳辦而非中聯辦官員約見民主黨,反映出中央並非鐵版一塊,仍然希望爭取與務實、溫和的民主派溝通。而基本法委員會委員譚惠珠則認為,雙方接觸屬正常,互相了解是好事。

劉慧卿:會面顯示中央態度有變

民主黨主席劉慧卿強調,該黨領導層的做法符合黨內機制,否認會面安排是「先斬後奏」,但表示尊重黨內不同意見。對於外界質疑「私下」會面,她今早出席無綫電視節目《講清講楚》時表示,外界就是否認與京官見面有不同意見,若不能說服對方亦無辦法,而普遍市民認為民主黨應與中央溝通。

劉慧卿在節目中說,除了表達市民意見外,「大家見面,認識多一點,過程中多一點了解,可能會多一份信任,我相信這是要建立的。梁愛詩在我網台節目都說過,沒有理由投票前找人談兩句,叫人投票給你,她都說應該有多些交往,知道對方有何想法,然後就一些事情達成共識。」

她引用西諺「一隻燕子不是夏天」形容,如果中央政府和特區政府都用言行顯示真的有一套新的做法,包容一點,就是好的開始,「今天我是否可以說一定可以?當然不是,但至少做了,我們與馮巍見面沒有新的說話講,但甚麼是新的呢?就是這個會面!」


劉慧卿期望溝通可以持續,中央可接觸更多不同黨派,將來會面開放些,例如事前讓公眾知道就更好。但她澄清,促成今次會談的是基本法委員會副主任梁愛詩,與特區政府無關。




老嫩醫生搶救我城命運





 ■去年9月爆發為期79日的雨傘運動,成千上萬港人走到街頭,表達追求民主的信念。


藥石無靈的病人躺在眼前,到底應該放手一博,還是黯然轉身?佔領運動這個新「技術」,既無track record,又無臨床數據,香港可以成為世界成功先例嗎?歐耀佳和馮德焜兩位外科醫生,一年多前決定走在抗爭前線,目睹社運和病人一樣,命運不由自主。歷經分崩離析、破滅無力,二人參選醫學會會董,一老一嫩決定留守在制度中,一面「自療」,一面抗爭。




 ■由病房走到鏡頭前,馮德焜坦言要小心說話,現時仍未習慣到街上叫咪。李家皓攝



【社運新丁馮德焜 溫和發聲尋共識】

民主需要傳承,當上一輩醫生逐漸淡出民主舞台,不少年輕醫生勇於走上台前。經歷國教、政改及雨傘運動,屯門醫院外科醫生馮德焜認為,中央及特區政府企圖以謊言淹沒這片土地,「繼續沉默會害咗香港」,無形壓力阻不了他與同道成立政治團體「杏林覺醒」,並代表支持民主的醫生贏得醫學會會董一席位。這位新丁直言自己較溫和,眼見香港過去3年撕裂,他主張在堅守原則下與各陣營溝通,尋求共識達到真普選。

36歲的馮德焜政治啟蒙始於大學時期,他是1999年香港大學學生會評議會主席,當時已開始關心政事。2003年港大醫學院畢業後任職公立醫院,2012年他參與醫學界聯署反國教,直至去年開始投身社會運動。

一年前8月31日人大常委公佈政改方案,晚上馮德焜參加添馬公園的抗爭集會,「當晚好感觸同唔開心,8.31個設計包裝成一個普選,但實際上係一個極權,仲要搵香港人合謀去做戲,做場戲假扮普選」。之後政改爭議升溫,社會氣氛緊張,引爆連中產及專業人士都參加的雨傘運動,馮與一班年輕醫生成立杏林覺醒。

走到前線「係無可奈何」

不少人指政改逼專業人士走到前線,「你話係唔係好願意,真係唔係,係無可奈何」。政改激發香港回歸後前所未有的社會動盪,「大家珍惜嘅價值變得好脆弱,如果冇人出嚟講真話就會好危險」,他說下一代恐怕香港會倒退,未來要生活在一個沒自由及沒真相的社會。

訪問當天早上,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開記者會回應辭去校務委員會委員,袁指以往香港一直可成功在東西文化間找到微妙平衡,但過去3年香港失去這種能力,無法找到出路;馮德焜也有同感。他認為特首梁振英企圖用鬥爭手法打倒反對派,控制全香港人,「香港以前有好多唔同聲音,政府同反對派有機會發聲同各有輸贏,唔會絕對地去扼殺另一派聲音,但梁振英用嘅手段令太多人唔服氣」。

他說泛民本身也有問題,舊一代民主派遲遲沒有交棒予年輕一代,也無法貼近年輕人的聲音;年輕一代越來越不滿,想挑戰泛民「大佬」,也變得越來越激進,但他相信支持激進派的人並不多,「我識嘅醫生普遍唔支持激進,尤其港獨,同以衝擊、肢體暴力為主」。但若民主派沒有一個有效機制讓年輕人接棒,及有一個代表年輕人發聲的平台,新一代惟有找一個更吸引眼球的方法表達訴求,「一激進就慘,因為挑戰對家底線」。

香港過去3年的撕裂令他明白,無法要對方完全接受自己陣營的一套;連佔領79日也發生了,今年7.1遊行人數下跌,香港人可能慢慢厭倦上街示威及抗爭。支持民主一方與中央及特區政府溝通達致共識,雙方行前一步,可能是更有效方法。

被問到溝通是否代表妥協,這位新丁笑說:「呢個年代『妥協』呢個字好敏感,因為啲人覺得你轉軚。」但雨傘運動正正是過去2、3年各政治陣營溝通失敗的結果,「梁振英政府想將佢可以控制嘅規則加諸市民身上,所以香港人先咁嬲;要對抗呢個力量,唔係用另一個極權要對家接受我哋所有嘢。如果用呢個方法,只會再變另一個梁振英出嚟」。

拒挑中央底線「先有得傾」

馮德焜認為,民主派應先鞏固自己力量,即使現時特區政府不像港英政府般尊重不同民間組織及團體,但只要有足夠民意,政府不可忽視。支持民主陣營應堅持自己原則,包括維護香港核心價值,保持司法獨立及公平公正制度,與對方陣營探索出路,「大家唔好隨便挑戰對方嘅底線,咁先有偈傾,咁樣先可行到下一步」。他認為中央已出底牌,凡涉及國家安全、領土完整及中央政權受威脅等問題上,必須小心處理。

馮德焜說話不慍不火,速度快但有條理,他形容自己政治上屬較溫和。對於會否擔心被指「得個講字」?他坦承有此擔心,尤其是香港局勢發展存在不少隱憂,但相信在資訊透明化的年代,一言一行被監察,只要立場堅定就沒甚麼需害怕。「杏林覺醒想法好簡單,想有真普選,任何有利於真普選嘅事都會嘗試」。

由一名進出手術室的醫生,變成走到幕前議政,馮德焜承認感到無形壓力。曾有資深醫生想說服他支持政改,指若政改不獲通過梁振英會連任,情況會更差;也有前輩勸他不要走得太前。醫院內有不同政見的同僚,不但考驗他,也考驗制度是否公平公正。對於會否擔心影響升職,他說:「完全冇擔心就假,如果要搵錢就唔會搞政治,同會出私家。」

不少人曾問他會否出選明年立法會選舉,特別是他贏得醫學會會董一席後,他笑言自己沒有號召力,也沒能力遊走於建制及民主派之間,「連袁國勇都冇能力,我點會有」。
不少人覺得杏林覺醒代表年輕醫生,但馮德焜表示,歐耀佳對杏林覺醒的支持,正正代表不少前輩醫生也有同樣追求民主的信念。兩人相識8載,馮德焜由跟隨歐耀佳參加人道救援訓練,到現在接棒半隻腳踏入社運、政治,都只希望有一天香港有真普選。

■記者陳沛冰




 ■歐耀佳對佔領運動爭取不到實質結果感絕望,一度萌生出走念頭。易仰民攝


【戰地醫生歐耀佳 大無畏傳承希望】

韋莉(動畫《玩轉腦朋友》角色)終於初次下車回家,但在出發往明尼蘇達州的巴士上尚有很多不知去向的乘客,歐耀佳是其中之一。去年11月底一個晚上,他一個人回到廣華醫院辦公室,用鍵盤寫了封電郵,辭去紅十字會、義務工作發展局等所有公職,他是土產戰地醫生、公認的「正能量彈」,但情緒控制台要shut down,他欲救無從,那段行屍走肉的日子,歐耀佳以兩個字總結:幻滅。

700天前港大學者戴耀廷的佔中建議曾經是集體的夢,只要按着劇情,大不了輸掉自由和前途,準不會「爛尾」收場,歐耀佳也是這樣想,「最多坐喺度畀佢拉囉,告我囉」。
所以佔中10死士名單上本來有他的名字,只是當年「募兵」時他陰差陽錯在巴基斯坦參與人道救援工作,死士當不上,就被佔中發起人朱耀明拉去召集醫療隊,在國教時支援過絕食者的他義不容辭啟動「作戰mode」,對於刑責及打爛飯碗風險,更是大無畏,「我唔相信Medical Council(醫務委員會)會除我名,最多到時搞大佢,開記者會投訴番MC,唯一擔心係冇咗份公積金」。

生於草根,長於盛世,歐耀佳的路線本來離不開「屋村窮孩子,立志惠社群」一途,由年輕時參與社區健康計劃,到紅十字會、無國界醫生及義務工作發展局,中間偏偏夾雜了由前上司、聖母醫院院長林鉅成引薦加入的議政組織民主發展網絡,成為了他履歷表上一條「歪路」。

嘆港似加沙「乜都被控制」

回首從前,歐耀佳不否認自己是「真心膠」:念大學時旁觀中英談判,自覺受了社會很多恩惠,又相信1997後香港人真的能當家作主,所以不移民;看着近年天星、皇后、新界東北抗爭運動,一代人把香港看成自己的家,他又覺得很有希望,「因為香港年輕人肯出嚟,既然呢個係我地方,我就要爭取話事」。

去年中,他和友人安排好佔中醫療隊的工作,請了10月初幾天假,準備和其他香港人一樣「晒冷」爭普選,結果8月底他由加沙回港,雨傘運動就在眼前爆發,看着自己的家冒出催淚彈,歐耀佳很激動,「香港警察向人民放催淚彈,好shock」。

在旺角衝突重災區附近廣華醫院擔任外科顧問醫生,他目擊無數個旺角黑夜,「之後出黑警、警棍,仲有重奪旺角嗰晚,廿幾人扑頭,照頭扑,呢啲真係暴力,警察通例講驅散群眾唔係咁做,鎖骨、頸對上好脆弱,可以致命」。

12月1日清晨,他和醫療隊在龍和道救治傷者時被警察追打,戰地醫生由助人者變成無助者,複雜情緒無法言明,「就算去到巴基斯坦、加沙,傷者都受日內瓦公約保護,好安全」。他感嘆以色列像中國,「香港就好似加沙,大陸圍堵香港,乜都控制晒」。

他憶起1992年在英國受訓,同期來自天津的醫生提醒他要離開香港,中學老師勸他無論如何要移民,終於到其後雨傘運動,他才萌生出走的想法,「無力感好強,堅持(爭民主)咗30年,原來冇結果」。他把視線放到遠處,「越上心,原來越辛苦」。

11月28日,他獨自回到辦公室,發電郵辭去所有公職,「冇晒momentum(動力),成個人行屍走肉,挫敗感好大,覺得受咗好大冤屈,好想逃避」。一走了之,不是「阿燥」的鬼主意,成長於非微創年代的歐耀佳,在戰地醫療界着實極為渴巿,「我喺外面每一滴汗水都好幫到人,如果香港唔需要我,我咪去外面囉,去一個需要我嘅地方,我喺香港做醫生,好多人可以代替,去到外面,唔係人人都做到」。

選醫學會董為「篤眼篤鼻」

大半年來,「阿愁」天天發功,加上一群傘後醫生─­­─後來的杏林覺醒推波助瀾,居然暫時留得住歐耀佳,「嗰陣班年輕醫生想draft(起草)個聲明,對醫學會好失望,我咪同佢哋搵梁家騮囉」。眼見年輕醫生無樓又有升職壓力,56歲的歐「送佛送到西」,「個組織要登記地址,我咪借畀佢囉,我都升咗上神枱,就退休,唔驚啦」。

杏林核心個個初出茅廬剛完成專科試,仍要顧慮前途,歐耀佳看不過眼醫學會染紅,對佔中醫療隊被打又毫無反應,索性捱義氣選醫學會會董,上月以票王姿態勝出,「我就係要坐喺度,擺到明係唔順佢哋,佢哋都吹我唔脹」。

「阿憎」加這一腳,留他一年半載應該不是難事;除了在醫學會「篤眼篤鼻」,歐耀佳也決定繼續教學工作,傳授醫術,希望年輕一代完他未完的夢。

雨傘運動這個核心記憶球,在歐耀佳眼裏、在香港人心中,怎看也是深邃的藍;象徵喜悅的金黃,過去大半年黯淡無光。黃藍之戰看來要待下回分解,眼前的歐耀佳則已決定在下一站「傳承」下車。

「司機,有落!」會是我們共同的心底話嗎?

■記者張嘉雯  

























Flag Counter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