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21日 星期五

08月21日 後佔中第249天 政改方案否決後第64天



0821 後佔中第249
政改方案否決後第64



順時序記錄








「佔中混賬」唔啱數 港大未追究




未查明20萬秘捐去向 疑放生戴耀廷鍾庭耀陳文敏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自稱「小人物」的爆料人日前向本報爆料提到,香港大學收受「佔中」5張共值約241萬元支票,但爆料人提供的金額,卻比港大今年6月底公佈的審核委員會調查「佔中捐款門」報告相關部分少了20萬元。本報繼續跟進調查,發現港大有關報告早已自爆港大民研計劃收受違法「佔中」資金約261萬元,全部用於策劃與組織違法「佔中」等相關工作,不但令外界質疑港大成為「佔中大本營」,民研計劃的20萬元差額不明來歷會否違反港大守則,更亟待深入徹查。同時,港大既知悉問題,有必要進一步調查涉事的「佔中三丑」之一、港大法律學者戴耀廷,和民研計劃總監鍾庭耀,及涉及事件的港大法律學院前院長陳文敏等,才能釋除公眾疑慮。

爆料人在日前獨家提供給香港文匯報的投書中提到,「香港大學先後收了『民主發展網絡』開出的五張大額支票,第一張是2013年10年7日,然後是2014年1月29日,2014年2月18日,2014年11月17日,2014年12月16日,五張總數是$2,413,665。香港大學審核委員會報告書第20頁的七條數錯了(共$2,613,665),有20萬不明來歷。」

本報記者根據爆料人所述,翻查港大審核委員會報告書第20頁。其中說明,根據校內相關財務匯總,審核委員會在了解早被密件揭發的、由戴耀廷以匿名方式捐予港大的80萬元捐款之時,同時確認了港大民研計劃收取了「佔中」資金委託從事與「佔中」有關的七個項目,包括兩場「佔中商討日」、「元旦公投」和「622佔中公投」等(見表),而這些資金總值約261萬元。

未跟進261萬用途應追查

爆料人強調,這261萬元資金中的241萬元,是分別以5張支票以「民網」名義開出,當中20萬元差額下落不明,暗示港大應知悉實際收入和賬面「有出入」,卻未有向鍾庭耀進一步跟進20萬元差額何來。這也是爆料人所強調的:「香港大學審核委員會報告書不盡不實,除了上面說的錢,還有其他。而且香港大學追查$2,613,665,查到鍾庭耀就算,我要問,錢是給香港大學的,二百六十萬,鍾庭耀點使?有沒有賺蝕?香港大學審核委員會應該繼續追查。」

疑港大把關「隻眼開隻眼閉」

爆料人在投書中早已提出質疑,「佔中」涉違法借用「民網」支票戶口籌款,「『民主發展網絡』(向港大)開出的五張支票全部都為『佔中』,而且擺明是『民主發展網絡』的支票,不是匿名的本票,香港大學沒有眼睛嗎?不知道『民主發展網絡』就是『佔中』嗎?抑或港大甘願做『佔中』大本營?」爆料人續指,「如果是卡達菲或者恐怖分子的支票,請港大開工,港大收不收,做不做?應該把關,沒有把關或者隻眼開隻眼閉的港大負責人,為什麼校務委員會要放生?」

港大內部早已披露不少問題亟待跟進,然而港大就事件多次回覆傳媒查詢時,仍只重申港大審核委員會就捐款事宜的報告及相關文件,已經公開讓公眾參考,並上載大學網頁,未有說明任何跟進工作。目前為止,戴耀廷和鍾庭耀不僅仍能在港大任職,更沒有受到任何處分,變相放生戴、鍾等人。





陳健民耍賴拒交佔中數簿 出席座談會遭港獨圍剿


  大公網8月21日訊(記者冼國強)“佔中”爆發接近一年,但事件仍然留下不少謎團,例如“和平佔中”聲稱會公開交代財務報告,但現時仍然不了了之。《大公報》記者早前鍥而不捨致電“佔中三醜”,惟他們一直迴避。記者昨日與“佔中”發起人陳健民當面對質,陳藉故推搪,聲稱“我想等到港大事件平息之後才作打算,因為始終涉及財政有關問題。”陳健民又否認“佔中”不接受一萬元以上捐款説法,聲稱這説法只是戴耀廷自己曾經講過,而他們不抗拒大額捐款,只是不想單一捐款佔太大百分比。之後陳健民更託辭匆匆離開,迴避記者進一步追問。

  對於“佔中”以來種種謎團,例如借用“香港民主發展網路”為違法“佔中”籌款,到底項目明細如何,“佔中三醜”至今沒有公開交代。《大公報》記者早前鍥而不捨致電“佔中三醜”,惟他們一直迴避。早前本報記者當面追問戴耀廷何時交代財務報告,戴聲稱“做緊做緊,依家有核數師整理帳目,而報告會睇到曬所有收入源頭響邊度”,又以“有下場(活動)”為由急步離場。《大公報》記者昨日再與“佔中”另一發起人陳健民當面對質,不過陳健民與戴耀廷一樣閃爍其詞。

  被問及何時交代“和平佔中”的財務報告,陳健民稱:“我們現在正……你們看看港大這麼麻煩的事情,我們也不想在這個時候再引發太多爭論。我們自己好有信心最後一定會交代。”記者繼續追問他們何時交代,陳健民依舊反覆搪塞説:“我想等到港大事件平息之後才作打算,因為始終涉及財政有關問題,所以我想等待港大事件平息才交代。”

  大額捐款責任卸給戴耀廷

  至於是否知悉借用“香港民主發展網路”的户口收捐款或會違法,陳健民辯稱:“我們很清楚原則,我們以往籌到的款項只是用作‘前佔中’合法工作,包括公投和商討日,不涉及‘佔中’發生後的事情。”然而被追問到底如何分辨哪些款項是用於“佔中前”,陳健民又藉故推搪,聲言“佔中”“一爆發出來就是全民運動,資源也不用我們買,所以數目很簡單,只是因為港大事件底下,我們覺得讓港大事情穩定下來後才交代。”

  對於“佔中”聲稱不接受大額捐款,陳健民卻將責任推卸給戴耀廷,聲言“我們其實沒有這樣説,這個只是戴耀廷自己曾經説過,我們後來已經講我們接受捐款,但儘量避免大額捐款,以免佔太大百分比,所以我在以前記者會説過,超過一半是小額捐款產生,其他就是專業人士、生意人捐給我們。我們只有一個條件,就是不要有附帶條件,這就是我們很清楚説的。我們不想讓某些人佔太大百分比。”

  對質期間,陳健民又聲稱“不收一萬元以上,我們從來沒有説過。因為可能是‘佔中’未成立之前,戴耀廷自己説過,但我們‘佔中’日後在記者會上已清楚講明,我們不會抗拒大量捐款。”之後陳健民匆匆離開。

  疑搬龍門收萬元以上捐款

  記者翻查記錄,發現陳健民去年出席積極支持“佔中”的蘋果動新聞節目《壹錘定音》時,被問及會否接受黎智英捐款,他聲稱“其實我們會接受”,不過不希望是捐款額太大,例如三百萬或五百萬元。而“和平佔中”網頁當中“和平佔中問與答”部分,寫明“‘和平佔中’只接受每一捐獻者少量一筆過捐款,捐款上限可設在五千至一萬元之間。”一時聲稱不希望某人捐款佔太大百分比,一時又稱不抗拒大額捐款,到底“佔中三醜”對“大額捐款”定義是什麼呢?是不是被人揭穿後就任意“搬龍門”呢?

  鬼打鬼 港獨圍剿陳健民

  反對派繼續“狗咬狗骨”,“佔中三醜”之一陳健民昨日出席一個座談會談論香港政制未來發展,聲稱以“革命”方式不能為香港爭取到前途,卻隨即遭到在場觀眾及熱血公民首領黃洋達“圍剿”,有觀眾更狠批“佔中三醜”當日阻止示威者行動升級,質疑為何他們會拋棄示威者,陳健民卻無言以對,反對派四分五裂已成定局。

  市民爆發對三醜不滿

  陳健民、工黨祕書長郭永健、黃洋達、本土派部落格(Blog)盧斯達等昨日於理工大學出席一個座談會,一班強調本土的“港獨”分子在場內繼續硬銷“民族論”,黃洋達批評所謂“泛民”示威方式落伍,揚言要為香港獨立做好思想準備。盧斯達揚言,佔領人士當日佔領是出於愛護“香港民族”,多於擁護民主核心價值,批評“泛民”迴避香港民族主義是斬腳趾避沙蟲。

  陳健民反駁,聲稱本土派不應將價值與情感二元劃分,強調以“革命”方式爭取獨立是沒有前途。此話隨即引來觀眾及本土派嘉賓的“圍剿”,觀眾亦爆發一路以來對“佔中三醜”的積怨,紛紛批評陳去年阻止示威者將行動升級。陳健民則質疑升級成功意義何在。此番言論簡直引爆了本土派與“泛民”一直以來的矛盾,黃洋達直斥陳的言論欠缺禮貌,盧亦批評“睇你唔起”,黃更要求陳向觀眾道歉,不過陳卻未有理會。






孔永樂:行政長官任“校監”的歷史與現實



  最近,有人要求修正《香港大學條例》,要求取消香港特首擔任香港大學校監一職,從而讓“大學自主”運作,維護大學“學術自由”。筆者已多次撰文指出,大學與社會之良性互動及關鍵,以及“學術自由”的前提,是“學術”研究及討論。不過,近日有人指出香港大學應參考英國牛津、劍橋大學的藍本,改變現行制度。本文嘗試指出幾點,讓讀者進一步思考香港現況。

  香港獨特因素不可忽略

  第一,英國牛津及劍橋大學的成立與英國皇室及基督教會有密切關係。根據劍橋大學歷史學者M.B.Hackett博士之研究,1225年劍橋校監的出現,代表校監及院士希望在劍橋區外的ELY小鎮教會區內,以一個獨特基督教會組織形式管理及運作。直到1231年,由英國當時的國王亨利三世決定成立大學。當時四封有關大學成立的皇室誥命是否精確寫上“劍橋大學”或“牛津大學”仍然存在爭議。不過,現在説來或許顯得奇怪,歷史學者已肯定國王亨利三世將校監(chancellor)與院長(masters)組成一個公司模式,成為大學之基本管理架構。重要的是,英國牛津、劍橋大學都得到國王、教宗及教皇的共同認可,以確立國家大學之地位。

  香港的情況如何?現在,有人以英國劍橋大學為例子,指出英國大學校監只是名義上的象徵代表,香港大學可以嘗試學習。這似乎忽略了英國劍橋大學成立的背景歷史。同時,英國劍橋大學由十三世紀成立至今已有八百多年曆史,不少大學儀式、學院運作已有成熟穩健的安排。英國也沒有經歷殖民地歷史及迴歸階段,近年來劍橋大學及牛津大學亦不見有大規模政治行動。同時,香港的宗教在大學的角色如何?我們建議參考外國大學時亦不能忽略這些重要因素。

  筆者曾撰文指出,香港大學在成立時也由英廷授權及時任港督盧吉勛爵的協助。我們細心觀察香港大學個別院系課程設計、教師聘任、舍堂生活甚至不少建築物也處處顯露英國高等學院文化的獨特風格。本地大學由英廷及港英政府悉心籌建,而不是由當時本地或內地知識分子“自主”地運作管理。即使英國本土精英大學的運作也非常獨特。根據前香港中文大學校長金耀基教授之親身考察分享,英國劍橋大學由數十間學院組成。事實上,不同學院各有獨立規模、風格,也各自有個別的院規。即使是院長的名稱也各有不同。至於院長產生方法,一些學院更由英女王任命,或需要外界派代表參與選舉。若然我們希望香港的大學都參考英國劍橋大學的獨特運作模式,我們是否需要考慮香港大學的法律學院或中文大學的數間書院院長也要由中央政府任命?現在,特首批評香港大學學生會的刊物涉嫌違反《基本法》,鼓動“港獨”思想也被視為干預“大學自主”,讀者可以思考大學與國家及政府的互動,以及究竟什麼才是高等院校“大學自主”的傳統。

  第二,有人指出迴歸前沒有人反對港督任大學校監,迴歸後對前兩任特首也沒有異議,這次因為本任特首處理大學問題的“新措施”才認真提出此建議。然而,讀者可以細心回想,迴歸後前兩任特首期間也未曾出現“佔領中環”違法政治行動。“佔中”行動由倡導、商討、組織及實際行動都似乎由大學教授主導、並配合學生組織在兩年間不斷在社會領域及大學、中學校園內動員,最後引發七十多日佔領香港各主要區域的抗爭行動,令香港市民及經濟發展大受影響。面對此情況,負責任的特首或政府是否需要多留意大學教育現況,同時確保公帑是否真正符合用途目的,大學教授及學生能夠提升本港社會發展及個人技能值得深思。

  多方改善大學管理運作

  再者,迴歸後沒有人反對前兩屆特首擔任大學校監,不代表沒有人指責香港政府幹預大學運作。迴歸後,經常有人指責特首干預大學運作及人事聘任,甚至反對政府高層要求合併大學整合社會資源等。最終,大學在“大學自主”原則下運作,以“大學利益”為依歸。然而,“佔中”事件後,社會其他人士如何確保“大學自主”方向能夠有效保障“社會利益”而並非單單是“大學利益”甚至“個人利益”?

  第三,有人指出英國劍橋大學上一任校監愛丁堡公爵也退任大學校監一職,打破皇室傳統,改為Lord Sainsbury由選舉產生。故此,香港大學可以參考。然而,當中卻沒有提及現年九十四歲的愛丁堡公爵已經擔任英國劍橋大學校監超過三十五年之歷史。同時,根據英國劍橋大學條例,本科畢業生之校友不能投票選出大學校監。筆者猜想,這是由於英國劍橋大學要求院士及資深教授曾經在劍橋大學認真修讀研究,才能有資格投票大學校監。筆者曾撰文指出,英國劍橋大學資深教授對學生刻意擾亂英國高等教育部長David Willetts的演講感到不滿,可見學生與資深教授的看法有時並不相同。現在,我們討論大學校監的角色時,也要思考本科畢業生校友是否可以影響校務委員會對副校長任命的決定。

  最後,筆者認為有人不滿特首擔任大學校監,其中一個可能是其認受性不足。事實上,理解大學運作的人士都知道,修改《大學條例》需要長時間討論及眾多程序。筆者覺得,最直接的其中一個辦法乃一人一票普選特首,特首在民選制度下由香港廣大市民決定誰人當大學校監。這樣的情況下參考英國大學運作也更有意義。不過,普選特首之政改方案已經遭到否決,我們仍要再思考其他方法改善大學管理運作。



































Flag Counter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