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30日 星期三

徐悲鴻之馬 「一洗萬古凡馬空」


徐悲鴻之馬 「一洗萬古凡馬空」




徐悲鴻是20世紀中西繪畫結合最成功的典範,他在深入研究中國繪畫傳統和歐洲傳統美術基礎上,盡精微,致廣大,主張中國畫“古法之佳者守之,垂絕者繼之,不佳者改之,未足者增之”,西畫則“可采入者融之”,重視素描、速寫等繪畫基本功的訓練,成就之高,一時無雙。現在學畫畫從素描開始,從速寫開始,美院招生仍是考素描速寫色彩,仍是受其當年美術教育理念所影響。所以陳傳席先生說:“畫家能家喻戶曉的,現當代只有數人而已,其一是徐悲鴻,其二是齊白石。徐悲鴻畫馬,齊白石畫蝦,幾乎無人不曉。” 

徐悲鴻最擅畫馬,他以水墨寫大幅奔馬、立馬、群馬,或神采英發,或遺世獨立,生機勃勃,既寄託情懷,也在筆墨運用上把寫意風格的畫馬技巧推到了前無古人的極致。他對馬的肌肉、骨骼以及神情動態,進行過長期觀察研究,畫了數以千計的速寫。徐悲鴻畫的馬筆墨酣暢,奔放處不狂狷,精微處不瑣屑,筋強骨壯,氣勢磅礴,形神俱足。
徐悲鴻筆下的馬是"一洗萬古凡馬空",獨有一種精神抖擻、豪氣勃發的意態。

悲鴻先生畫馬特點有如下幾點:

1、注重立體效果。只要我們拿他的畫馬作品同北宋的李公麟、明代的仇英、清代的任伯年畫馬作品比一比就清楚了。他們的馬重氣勢,可是立體感不夠。任伯年用筆放縱,是其寫意特色。然而由於沒有西畫法滲入,給人有結構不準,透視感不強,視覺平面化等感覺。悲鴻先生就不同,不論是單馬,雙馬,還是群馬,都按照透視原理去畫。或者採用平行透視,或者採用成角透視,都將馬畫的具有空間感,真實感。





2、造型上比較誇張。寫意畫當然有誇張,要點是要適度。他畫的馬和自然的馬比較,比如頸部較長,腿部細而且高,都體現出“天馬”善於奔跑,馳騁疆埸,勇猛精進的特色。尤其是馬的鬃尾處在劇烈運動中向上飄揚,奮力擺動。這是他獨特的創造。





3、重視解剖特點。悲鴻先生自己就說過他熟悉馬的解剖動態,熟悉馬的骨骼肌肉結構。例如馬頭鼻骨,面部陰陽轉折面是很符合馬的生理特點的,就連胸部肌肉也無不體現出駿馬的矯健。





4、民族特色顯著。徐氏畫馬,雖說借鑒西畫成分不少,但是我們民族繪畫的特點是很突出的。他用筆用墨完全是中國化的,鬃尾一般是使用濃墨揮灑,達到視覺平衡,肩部的轉折面也使用濃墨,頸部陰陽交界處濃墨一筆,其它處使用淡墨,頸和肩交接處留白。有時候腹部背部也大面積留白。濃淡墨寫大腿和管部,濃墨勾蹄。無不體現筆力的勁健俊爽。其畫馬完全是按照馬的形體結構,肌肉走勢來確定用筆用墨的,這些都給我們今天畫馬者帶來啟示。




騏驥生絕域,鵉鳳本高翔;雲龍飛遠駕,天馬自行空。在神州廣袤的原野上,永遠飛馳吧,悲鴻先生的駿馬!






 
來源:國學精粹與生活藝術

URL(本文網址): http://big5.soundofhope.org/node/700882














Flag Counter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