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8月7日 星期五

紅酒十八問

紅酒十八問    張建雄

品紅的人口急劇上升,進入品紅世界的人很少逃得過波爾多紅一關。此無他,歷史悠久,推行最力,相對而言,價格也最堅挺。亞洲品紅客的財力突飛猛進,但品紅的實力卻未能同步上升。於是乎品紅方式光怪陸離,品紅文化節外生枝,被法國品紅老手竊竊偷笑,付了高價之餘,尚被譏為土包子、無紅酒文化。其實品紅也不外乎回歸自然,取其真趣而已。筆者不妨從各種紅酒迷思中作個說明,絕非專家之言,作參考而已。

pagex2a.jpg (13912 bytes)

一、酒溫的迷思:

「白酒才需要凍飲,紅酒可以在室溫進飲」:這是不科學化的說法,「不要凍壞我的紅酒」更是莫明其妙。法國人藏酒只藏在自己的地牢比較陰涼之處,一般溫度是攝氏12度,冬夏季之間仍有溫差,但未至影響酒的質量。至於品紅時的室溫亦要看季節,法國幾乎是沒有冷氣機的國度,即使是巴黎此等大都會,亦只有四星級旅館才有空調,因為真正炎熱的日子沒有幾天,室溫在沒有太陽照射之處大概攝氏22度吧。夏日炎炎,法國亦愛在戶外品紅,室外溫度雖然未如香港之熱,也有攝氏30度吧!波爾多紅的酒溫應在攝氏15至18度飲用。酒齡淺者要較低溫,酒齡高者則可高攝氏二三度。以香港的天氣,若是在酒莊購回家飲,或攜酒到酒友家共飲,真的要買個溫度計,或者立即入雪櫃降溫才成。筆者多次在亞洲五星級餐廳內飲到「熱紅酒」,比「熱啤酒」有不遑多讓之差勁,居然尚有侍應答以此餐廳以供給食物為主,紅酒請「睇開些」。可見酒客的增長遠比酒保增長為快。基本常識要靠自己。若覺得酒溫不對勁,紅酒一樣要放入冰桶降溫。尤其在夏季,比較年青和淡身的紅酒,冷飲更宜。「一冰掩百拙」本是白酒名言,紅酒亦偶爾適用。

二、 透氣的迷思:


紅酒需要透氣吧!透氣要多久?是否需過瓶?用不用透氣瓶(Decanter)?答案是並無準則。一般而言,透氣並無害處。老酒需要透氣,讓紅酒氧化,酸味溜走,讓酒味醇和。尤其葡萄成分如封似閉,味道不易發揮如Palmer, Gruaud, Larose,必須全套手續做齊。可用扁身瓶,讓紅酒與空氣全接觸。法國品紅客經驗,新酒也可以透氣。反正不急灌,不拼酒,輕斟低酌,酒味自然佳,但此原則對己經過老和風燭殘年的紅酒不適用。一般除了幾大特級酒皇,紅酒在七十年代就要小心,最好詢問酒保是否需要透氣,一般即使是同年份,半瓶裝不必過樽透氣,兩樽裝保存年代較久,必需透氣。五星級酒莊的Lynch Bages,75年已不用透氣是常識。
pagex2b.jpg (73429 bytes)

三、 酒色的迷思:

將紅酒傾入一隻薄身玻璃杯內來觀其色是品紅酒一大享受。波爾多紅酒色隨年齡而變,年輕貌美時紅得發紫-紫羅蘭的紫。其實顏色來自葡萄的皮色,到紅酒成熟時,酒色會呈磚紅色,若保存不當,酒色還會呈濁俗的泥紅色,過濾後,或可品嚐,但已不保險。紅酒的色尚可以從酒色的明亮、深淺來區分。葡萄酒的成份並不來自單一葡萄是一般常識,以波爾多紅而言,一般最通常的葡萄品種是三大:蘇維翁(Cabernet Sauvignon)、美羅(Merlot)、法蘭(Cabernet Franc)和二小:維鐸(Petit Verdot)、馬庇(Malbec)。各大酒農各師各法,由於配方不一樣,產地有異,老幹新枝,風風雨雨,於是形成各種紅酒組合,變化多端。品紅之士,亦各憑想像,感覺先行,整色整水,專家一樣。


四、 譯名的迷思:

法文不是容易的語言,發音更是有虛音連音。異鄉人到法國,確有難於啟齒之痛,但既要飲紅買紅。不能單憑手指指。法國紅酒傳到中華之鄉亦有百多年的歷史,慈禧太后品紅作補品已是後事,百年老店的山東張裕酒家,亦有自創品牌。但波爾多紅要譯到信達雅確實不易。將Lafayette譯為「老佛爺」,Lynch Bages譯為「靚次伯」是神來之筆,但後者只有香港老戲迷才懂,年青一輩的品紅之友不知為何物。將Mouton譯為「武當」,令人聯想起「劍仙」,到將法國教宗Pape Clement譯為「神紅」,乃誤將教宗作神父,但教宗有許多位,也應對號入座。此酒以優雅見勝,紅寶石色,乃嘉芙區(Graves)佳品,但嘉芙區之寶的Mission Haut Brion居然就草草音譯為佳富紅,就有點那個,但若論價格,確是富人才飲得起。若以意譯,聖蒂美濃酒區的「白馬」非馬,Cheval Blanc簡易能明;嘉芙的「騎士」Domaine Chevalier都是年年上佳酒榜的角色。紅酒要風行除了要品質好外,尚要名牌叫得響,譯得順,所以瑪高(Margaux)一酒風行百多年。不懂法文一樣可以點酒點得順暢,不致失威。但瑪高既為酒區亦是酒莊,初哥們不要混淆。有時招紙上印上瑪高,尚以為買到便宜貨,實則不知所買為何物,但能以酒區為酒莊名字,亦是只以一家別無分號。至於筆者試譯的玟瑰崗(Montrose)、獅子城(Leoville)俱是波爾多佳品,但獅城有三寶,本是同根生,後來分家,各有千秋,要知詳情,參看拙著。其他較為好譯的有龐美濠區(Pomerol)的小村莊(Petit Village),村莊雖小,風味濃烈,亞洲少人飲,未知何故。聖袓尼安區的「塔寶」(Talbot),乃琉璃寶塔倒轉頭,亦儲酒之方法。說起塔想起有支「蘇塔」(Soutard)。杭州有紀念蘇東坡的蘇堤,聖蒂美濃有「蘇塔」,宜於久存,愈久愈佳,可以名之。至於為堪富利保加這位性格老生所譯的保加露(Beaucaillou),亦是好戲連場,價錢合適可買也。

五、 酒香的迷思:

品紅與品茶的共通處是酒有酒香,茶有茶香。不過茶要新茶,酒要老酒。茶要汲泉烹水才能香氣四溢,但紅酒成熟時,一開瓶便聞果香。飲好酒尚要夠長壽,能不保養乎?紅酒所能有的氣味少說也有四五十種。法國紅酒學院將之分門別類,提鍊成「精」,供品紅新進「聞之哉」。普通的煙味、辣味、雲呢拿味、草莓味,大家耳熟能詳。紅酒有大家閨秀、有煙視媚行、亦有村女娥媚,洗盡鉛華,了無香氣;但亦有年紀太幼,果香未出,不能喉急。至於庸脂俗粉,易飲易忘之紅酒,是不必聞香,聞亦閒唔出也!日前品94年的Sociando Mallet未見酒香,就是有此弊。而Palmer此種必需久藏之酒,即使90年亦是無處覓其紫蘿蘭之香味,太早開瓶只是辣手摧「香」而已。

六、 招紙的迷思:

紅酒的招紙十分有研究,上面標明紅酒的年份、酒精度、含量、產地、等級。好的紅酒尚可標明酒莊。酒質最低保證是要有AOC, 是產地控制的保證。O字是Origin,但在招紙上看不到,因為是以產區代入。波爾多是最大約數,如果見到Bordeaux,不要以為好口野,只是告訴你是任何波爾多地區都可以生產的雜牌軍而已。見到Medoc,仍不見紅酒芳蹤何處,一直要見到有酒莊。但地圖上仍未必見到,只有那些上了1855年榜,年產30萬瓶紅酒才算是有名有姓,有得追究。為了防止冒牌貨,招牌用的是特製萬能膠,用水都浸不脫,只有特製的「脫招紙用品」才有效,每張也售15法郎,但脫下來已黏在紙上,不能重用,只能留為紀念。若根據法國品紅一族公論,紅酒出廠若售價至300法郎,已是頂級,再上去已無再高之處,所以超過300法郎的紅酒,價格全在招牌上面,理宜脫而存之。

pagex4a.jpg (10526 bytes)

七、 酒價的迷思:

酒貴就好飲只是暴發戶的觀念,如今有投機紅酒客,專門炒產量少的紅酒,只是物以罕為貴的經濟理論,Le Pin年產8 000瓶,Valandraud年產11 700瓶,Mondotte96年都炒到一箱2 000英鎊,也是產量少而已,其實量少的酒而比這些新貴好的多得是,只是產量在年產30 000瓶而已,以今日酒客之多,30 000瓶亦是濕濕碎,筆者品過的聖蒂美濃的小酒莊Le Tertre Roteboeuf, 嘉芙區的La Tour Haut Brion, 龐美濠區的「頂爺」,阿花(Lafleur)亦只得年產20 000瓶,早已名震四方。24 000瓶產量教堂紅(Eglise Clinet),加上和Petrus齊名的Trotanoy也只年產36 000瓶,此等佳釀比較物有所值,不必跟風找新貴也。

八、酒書的迷思

法國紅酒種類繁多,少說也有萬餘種,佳者美不勝收,平平者可以佐餐,所以有詩人說:品紅是一種精神的活動,多於飲宴的活動。只要精神得到滿足,其他不足論。若能有益身心,只是副產品,不必太在意。人生若不稱意,百病自然叢生,所以選紅之學,不得不研究。進行經濟活動的人都有通病,就是如何以低價進優質貨,與本身的購買力關係不大。有人進入紅酒大觀園,法文不知所云,所以都要枝盲公所。在法國的超級巿場和酒莊都有專業酒保提供諮詢服務,筆者也認識好幾位,但賣酒者未必是品酒者,品酒者未必是識酒者。酒保們也不過經人訓練,向前輩學師,口耳相傳,略知一二而已。年輕的酒保不過是一般職員,本身限於財力,能品名酒的機會不多。所以要開古酒,如今十年以上也算古,因為一般紅酒只有七年命,只有特級紅才有長壽,但特級需要庫存兩年才入樽,所以目前95的紅酒之佳者,亦在靜坐期,要年底才有貨。兩年變化如何,無人得知,有變佳亦有變劣,各安天命,名家也跌眼鏡,多少92年被置為不值一評者,如今有意外驚喜,兼之售價廉宜,93、94之佳者,也是年輕質美,但如何得知是一門學問。當然品酒多年的老酒保信得過,但品酒過多有職業病,不一定作得準,柏架也只能作參考。此公不是法國人,在法國品紅中,亦是爭議人物而已。筆者手頭法國酒書如Gaultmillau, Brettane & Desseauve、Parker和Hachette等少說也有五六本,不論酒莊、年份相同,都是意見紛紜。只憑一次試飲,就定終身,此等試酒客,即使天生異稟,也難保無錯,印刷也難保錯。盡信書不如無書,信自己的品味,買而品之,人人口味不同,死不認錯可也。


pagex4c.jpg (186749 bytes)

九、 酒瓶的迷思:

波爾多紅的酒瓶是標準化,和布根地、阿爾薩斯的酒瓶截然不同,一經見過就曉。可惜如今外國酒不論智利紅、西班牙紅、意大利紅都用波爾多酒瓶為大多數,容易混淆,大家不能憑樽認酒,只好看招紙是法文還是意大利文、西班牙文,多學幾國語言,也是好事。波爾多紅只有Haut Brion自成一派,十分好認,這是新學品紅的常識。到法國巴黎旅遊的不妨到瑪德蘭教堂周邊的三家紅酒莊,觀看各種酒瓶。由半瓶裝(0.375公升)、普通裝(0.75公升)、兩瓶裝(1.5公升Magnum)再上去的特大裝到6公升也有之,不常見就是。在餐廳讀酒單大多只有半瓶裝、普通裝和兩瓶裝出售,價格是因量調整,不要看錯,變成不是太便宜,便是太貴。波爾多似乎尚未出到0.50公升裝。如今是普羅旺斯(Provence)比較普遍。在家獨酌或對酌,若以普通裝太大,飲不完,最好有半瓶裝和0.50公升裝各一,開瓶後立即將酒過瓶,餘下的0.25公升或0.375公升可以當晚飲完,其他用木塞蓋起,翌日再飲,也不至於酒香全失,此亦空瓶活用法!事實上,無論酒量有多好,多飲傷肝,少飲保心。此亦治一經,損一經,國人保健常識而已。長飲長有長健康,不亦快哉!紅酒在大瓶命較長亦是常識。


pagex4b.jpg (34781 bytes)

十、酒杯的迷思:

干邑的酒杯是短腳,紅酒酒杯是長腳。拿干邑酒要用手指接觸杯身;拿紅酒要拿杯腳。無他,除非閣下經常手腳冰冷,紅酒不宜加溫而飲。當然遇上用塑膠杯加冰加汽水來飲瑪高之輩,如何拿酒杯是絕對無所謂的。不過各法國紅酒區所用的酒杯又有所不同,甚至有數學家將每種酒杯加以測量,如何可以令紅酒與空氣接觸面弄至最大,加速透氣速度,其實有點「阿茂整餅」。因為若果開瓶透氣已經充份,又何必再整色整水?不過酒杯另有一用途乃計算熱量。一隻波爾多紅杯應載0.215公升的紅酒,正宗傾酒規矩是三分之一杯,所以是0.072公升,一瓶波爾多紅的佳品應是有680卡路里。一瓶普通裝紅酒是0.75公升,所以飲一份波爾多紅才是60卡路里,一個青萍果的熱量而己。除了對飲水都會肥的人之外,品紅應無大礙。有「熱量專家」報告:若將食物用0至9來給分,水是0分,烈酒8.5分,牛油7分,麵包2.5的話,紅酒只有0.7分,1分都不到,所以法國品紅客沒有肥人,信而有徵。

十一、儲酒的迷思:


pagex5.jpg (34553 bytes)
紅酒要暗無天日,冰涼無汗,靜靜地躺在一個角落裡成長。和干邑不一樣的是,干邑要在橡木桶中成熟,入樽即停止生長,時光停頓,但紅酒的魔法是能在酒瓶內繼續生命,如人般能有生老病死,但卻不能輪迴,只此一生。陽光、熱力、冷暖無常、空氣污染、天搖地動、乾濕無常,都可以令其加速老化,由酒變醋,是常事而非異事。故此在巴黎地窖亦不安全,因為若是接近地鐵站,紅酒日日震到暈,不壞亦散。故此紅酒比小龍女還矜貴,在活死人墓藏之,千載玄冰還不能放得太近。有個不壞酒櫃,溫度調在攝氏12度;衡溫,不要玻璃門,乃是家藏紅酒要訣。放在床下底只是權宜之計。冷氣長放,保得了酒保不了人,冬天又如何?當然要注意是此乃保存老酒。年輕的紅酒,只怕它成熟得不快,若在數年間飲之,一般到達Cru級的酒,亦應有此耐力。紅顏易老,紅酒亦然。偶爾開一瓶品之,看其老化的速度,亦未嘗不是良法。法國人儲酒之道,在亞洲未必管用,自創新招儲酒又如何?有人在沉船百年處覓得紅酒,仍可飲,可見冰涼鹹水處亦可藏酒,信乎?

十二、酒齡的迷思:


紅酒不是種種都耐藏,過了時的紅酒只能供憑吊,恨時光之飛逝,酒味全無,味同品醋。醋之佳者如鎮江甜醋,尚可一飲;過時紅酒還怕有何異物。筆者也曾試過些七十年代的過時紅,感覺不太好。老酒開瓶要檢驗是否有酒渣,要隔除才好飲,又要透氣讓其氧化,協復酒香,但若時間拿捏不準,又會酒味全失。尚幸此種情況一般只發生在廿年以上的紅酒身上,在目前八十年代的紅酒尚未算陳紅。至於酒齡淺的新酒,熟度不夠,會產生澀味,或者丹寧酸味明顯,酒質如封似閉,謂之Ferme。諸如Palmer、Gruaud Larose都有此病。但丹寧酸又是能久藏的要素,不可或無。此種來自果梗的沈澱,確是令人又愛又恨。如何令整瓶酒達到均衡感(Balance),是每一個酒農夢寐以求的。一般梅鐸(Medoc)區紅酒較耐熟,令人急不及待;嘉芙(Graves)區能早熟,青春少艾,婀娜多姿,就要看酒客本身品味了。

pagex6a.jpg (13954 bytes)

十三、蠟燭的迷思:

在法國餐廳開瓶陳年紅酒時,必見酒保點一支臘燭放在酒瓶之下,然後再將紅酒傾進一個大肚酒瓶內,百思不得其解。有人說是將附近氧氣燃燒掉,免得太快老化;有人說是要亮一點,免得倒瀉;有人說是要看得清楚,陳酒若是有沉澱,可以留在瓶內。最後一論,似乎較為有理,所以陳紅要在飲前一日保持直放,讓沉澱物留在瓶底,若是保持平放,就難免有沉澱物在瓶側,想快就會倒出沉澱物,浪費了瓶酒。當然不是每種酒都有沉澱物。此種沉澱是由果梗長年後化成,有些紅酒相當厲害,但最近品過75年的Montrose、La Lagune和Lynch Bages、 Nenin都無此病。


pagex6b.jpg (95766 bytes)

十四、酒塞的迷思:

開瓶出事,功虧一簣,是最煞風景的一回事,而酒塞破碎是原因之一。何以故?存放時溫度不足;酒瓶沒有平放;酒塞得不到紅酒的滋潤和酒塞本身品質不良。酒塞亦是紅酒成本之一,由六角錢到六法郎都有,相差十倍,但試想一瓶十法郎的酒又何能用六法郎的法塞,豈不是「妹仔大過主人婆」?良好的酒塞必比紅酒還長命,紅酒飲完,木塞還可留作紀念。酒塞亦是證明貨真價實的證物。好酒塞上必有酒莊名字、級別產區、年份,並有在酒莊內入樽(Mis En Bouteilles Au Chateau)的字樣,十分講究。開瓶後給主人,聞酒香是其次,檢查木塞以免假酒,或年份有誤,是主因。切勿本末倒置,做了呆子還不知不覺,猛讚好酒。

十五、酒刀的迷思:

要開瓶不出事,是否需要一把鋒利無匹的開酒刀呢?適得其反,西歐人講求效率,如德國人,德國的不銹鋼,質量一流,做刀亦鋒利無匹。筆者有把名廠酒保刀,真是一觸見血,好在不封喉,但每次開瓶,都是木塞四碎,保存不得,更莫論可以細觀塞上字樣。若是那些廉價木塞,更不用說。一開到底,酒塞入樽。最後還是反璞歸真,復古去用最原始也最完美的Laguiole酒保刀。此刀乃萬能,可以割開酒瓶錫紙。木質刀柄,酒攢五環,一刀在手,無酒不開,自覺如小李飛刀。多情劍客如多品紅而不灌黃,早已人間有情。

十六、二房的迷思:

有謂既然有「大房」可飲,何必飲「二房」?答案是:大房若是高不可攀,飲二房亦可聊勝於無。以前只有梅鐸區的超級酒莊才有二房,如Latour的Les Forts De Latour、瑪高的Pavillion Rouge,這兩家二房真是宰相門下亦大官,簡直比幾許正牌還勝。但近日亦已成為高價貨,實吹捧之病也!如今連聖蒂美濃和龐美濠的中型酒莊,亦人人有二房,不勝枚舉。其實二房的產生,一是飲得不要浪費,反正人力物力已花下去,經濟規範加大,產量亦多,但限於紅酒法例,不能多產,乃易名再戰,名為二房。製法一樣,師傅無差別,所差者可能是第一次榨壓為大房,第二次榨壓為二房。有時二房的產地不一樣,葡萄品種不一樣,果味稍遜,製法無異,價錢打過對折,又何妨?筆者很多時是先發現二房之妙,再探大房,其樂無窮,諸如Bonnat乃De Fieuzal之二房。筆者不能盡嚐二房紅,但有一妙策,乃請各大名食店主持人作盲公竹,每至名店必細觀此等名廚之選擇。如在Les Trois Marches品九三Connetable De Talbot,乃Talbot二房,不俗;在Les Musees品91 Les Fiels De Lagrange,乃Lagrange二房,平正順喉,果香十足。其他如Clos Du Marquis,此瓶最老牌二房(1904開業),已是獨當一面,很多人已忘了它是Leoville Las Cases的二房紅了。筆者選了52家二房紅,日後新書出版,乃公諸於世。

十七、酒客的迷思:

pagex7.jpg (53089 bytes)
天下品紅之士,無論富貧,莫不好名。此名無他,能得價廉物美之紅酒而傲也。「此翁何以富,酒庫不曾空」是白居易的名句,但在尋尋覓覓之餘,居然能得人所未得,其樂無窮。雖然有時也「釣魚不著買魚歸」來慰妻,但亦無可厚非。何處購得廉價波爾多紅,乃筆者每每遇到的標準問題。未有答案前,首先要給價廉和物美下個定義。品紅和婚姻都是講緣份,機緣巧合就會碰上,但閣下要識貨,才不致入寶山空手回。筆者曾替自己定下在巴黎採購的價錢,150法郎以下為價廉,80法郎以下不會物美。最物有所值的地方是財雄勢大,以賣紅為招徠的Hypermarket如Carrefour、Auchan、Monoprix,也曾買到許多美酒如Trotanoy、 Montrose、Gruaud Larose、Larmande、St. Pierre, Pavie、Haut Marbuzet、 Domaine De Chevalier、Soutard、Langoa Barton,自稱也是酒庫不曾空,酒福不淺。此等留與酒友共品,而平日的餐酒,以80至100法郎為限,亦曾找到Lannessan、Tour Du Haut Moulin、 Pontet Canet、 Lafite二房,和Sociando Mallet這些已可飲,亦可等的紅酒,雖然只是Cru Bourgeois,卻是極有可觀。若要再向價廉方向進發,就要走出名酒區,如Pauillacsst、Juliens這兩個一級和二級紅的產地,在二線酒區尋寶。Sestephe和Margaux均有廉貨,而Moulis和Listrcs亦不可忽視。Graves區這個比Pauillacs還老的酒區,簡直是美不勝收,有志品紅者,下次有暇去法國,何不一遊紅酒區?不必讓新加坡酒客威盡也。總之要價廉物美,有兩大原則:不能追求產量少的酒堡,因為產量少酒價被「炒起」易;第二不能追求名氣,名氣大是因為廣告費付得高,付得早,如今是收獲期,閣下早年不買,如今付高價。但未被發掘的好酒仍多,巴黎有酒商以酒莊直營,售價不超過90法郎為號召,是惜「杖頭錢」酒客的福音。

十八、年份的迷思:

紅酒的年份是否重要?答案是從陳酒的角度是重要,因為不好年份的酒根本不能保存至今。50年以上的紅酒,只有幾家超級酒莊才能留存,筆者參觀過一些1900、1911、1928、1929,酒塵滿瓶,不知尚能飲否?三十年代好像無甚流傳。四十年代,一九四五的瑪高已呈疲態,1947今年開瓶賀五十才知。五十年代有1952及1955;六十年代只有1961和1966才安全。七○年代的1970、1975、1978,此外不堪提。八十年代是最美好的十年,連最次的1984和1987,如今尚可飲,其他都可久存。九十年代,只有91失手,92稍次,其他都不失望,95可能太貴,靜待價格回歸合理水平。但是正如法國所有事物一樣,紅酒也有許多例外,這才是紅酒迷人之處。筆者品過1983年的Chevalier De Gruaud、1984年的Mission Haut Brion、92年的Gruaud Larose,出廠當年被評得一文不值,最近才被推翻,但價錢居然在120法郎之下。紅酒在瓶內的魔術,是非開瓶不知,而製作嚴謹的酒家如Montrose、Gruaud Larose,筆者是近十年都開瓶品之,酒質在新時不能品出太大分別,但價錢大有分別,其中奧妙,不妨注意筆者新作《品紅試食法國行》出版日吧!

註:【香港的酒價已經兩極化,貴者自貴,平者自平,但兩者都比法國原產地為貴。首先波爾多紅儘有每瓶十法郎的餐酒(Vin Du Pays), 而十法郎還是零售價格,因價就貨,品質有何保證,閣下自己體會。法國幾許酒徒,日日飲餐餐飲,不能餐餐都品紅,只能飲紅、灌紅、代替水份而已,法國人晉餐時滴水不進已是普通現象,此等廉價酒只是經濟低潮時的代用品而已。紅酒出口尚有退稅的好處,但手續繁複,兼且只用法文。筆者太座的爛熟的法文和超人的忍耐力,一周內跑了五次,才告將筆者部份存酒空運離境。大工程,個人不必嘗試,還是讓酒商賺這次專業錢吧!香港酒稅已由90﹪減為60﹪,尚有退稅20﹪,廉價酒如今數十港元都有得賣,要是倒算回去,原產地價格有多高?此酒能有多好飲?貴價酒已是屬於另類酒客的禁臠,非柏加酒書100分不飲者有之,不過人口不多,只是超級應酬場合的飲料;也有非九十分紅酒不飲者,此乃迷信酒書,「錢既易來亦可易去」的飲酒效率論者。連柏加本身也認為85分以上已足收藏飲用,何必自高身價,作冤大頭?在法國柏加乃爭議性人物,一般酒商不予重視,筆者尚有多類柏加90分之波爾多紅,只售百餘法郎而已,若以空運費每瓶五十法郎,再付稅,成本應是330港元。台灣酒入口一律90台幣,所以有人到台灣掃貨,以私人遊艇返港也。】



























Flag Counter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