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21日 星期二

政務司長林鄭月娥與學聯對話




政務司長林鄭月娥與學聯對話










 林鄭月娥在會面上,總結出四點回應:


一、有關2017年的特首普選,在「831」人大決定的框架下,仍有不少空間可討論,例如詳細的選舉方法,提名程序等,希望在稍後的諮詢期內,尋找最大的討論空間,樂意在第2輪繼續對話。

二、2017年的普選方法,並非「終局」,仍可進一步完善。她表示如需修改方案,日後仍可繼續討論,再次啟動政改5部曲。

三、希望與大家一起探討政改,計劃設立多方平台,重點討論2017年後的政制發展,邀請的包括各界代表及學生。

四、為向中央反映這次運動的民眾訴求,將向國務院港澳辦提交特別報告,爭取在5部曲以外,反映民情。


【全程對話文字直播】

.政府可就8月底人大決定後香港民情,向國務院港澳辦提交報告
.政府願思考建立多方面溝通平台作下階段討論
.劉江華、邱騰華全場未有發言
.岑敖暉﹕談了1小時45分鐘,政府仍是希望我們袋住先

1751 所有與會者已就座,記者紛紛拍照

1755 五名官員頻望記者鏡頭,五名學聯代表則翻看桌上文件

1800 準時Kick Off!鄭校長歡迎雙方代表,「主持人角色是令對話有序」

1803 鄭校長促盡量勿扯開話題,勿人身攻擊,以事論事,不得插嘴

1804 林鄭開始發言,稱對話符合社會期望,盼能稍緩和社會氣氛

1805 林鄭稱官員們帶誠意會面,無所謂輸贏,盼能有坦誠有意義討論

1806 林鄭﹕中央及政府清晰聽到學生訴求,促學聯顧全大局帶頭呼籲示威者撤離

1808 林鄭指民主制度須建基於憲制,831人大決定令港民主向前邁出一步

1810 林鄭呼籲在人大框架內落實普選,強調2017後普選制度仍可繼續向前發展

1811 林鄭否認人大決定屬半欽點制度,又指提名程序是否過緊屬見仁見智,可探討

1813 周永康發言,指很多港人覺得香港在沉淪中

1814 周稱港人逼於無奈行出來,是政府逼出來,

1815 周稱「1個月前我們要求對話,現在終有」,令人感到沒有抗爭難有對話

1816 周永康指人大決議令港人感到民主路被閹割,港人也質疑選舉制度被大財團壟斷,提委會制度傾斜商界

1819﹕「提名門檻提高,是倒行逆施」,並非向民主方向發展

1821﹕「公民提名、拒絕欽點、廢除功能組別」

1822 周﹕幾代港人投入這場運動,希望特區政府就民主化提出切實方法和時間表

1824 林鄭回應稱政改必須依法辦事,不能漠視憲制權力和責任

1825 林鄭﹕政制發展要符合香港實際情況、一國兩制、均衡參與

1827 林鄭稱中央的決定,不是簡單地只以一份政改報告為根據,人大決定已考慮政府報告及實際情況

1830 梁麗幗發言,內地憲法列明人大可撤銷決定,反問831人大決定是否就是一切、不能撼動?

1832 羅冠聰發言,質疑只有建制派能成為特首候選人,政府報告非客觀及全面

1836 袁國強發言,從法律角度稱,人大在提出政改發展方向上有權有責,人大在第二部曲提出方向,有助政制發展,既合法亦可以理解

1840 梁麗幗 回應袁國強﹕特區政府有責任爭取最民主方案,而非因人大有「守尾門」權力,就不去爭取

1843 鍾耀華﹕人大落三閘已打壓了港人政治權利

1845 譚志源由「明德格物」談起,指出是否接納人大決定民意各有千秋,又回應說2017年落實普選是政治權利進步

1851 譚志源稱,官員處事要良心也要專業,必須平衡社會各方利益

1853 岑敖暉不滿官員仍要求袋住先,對話至此感到失望及憤怒,質疑政府並沒提出政治解決方法,帶香港人遊人花園,他認同尊重法治,但目前屬政治問題

1857 羅冠聰﹕要求政府提出方法能如實反映民情,促請有魄力也反映市民意見

1900 周永康﹕見不到政府用政治手段去解決政治問題,卻是用武力手段解決政治問題,促思考融入公民提名及廢除功能組別

1906 林鄭﹕政改涉多元意見,不能一元化地只聽學聯代表的意見,香港社會對重要課題有不同意見,例如既有6月電子投票,亦有反佔中簽名

1907﹕「好難接受你們對我們的指控、因為我們的報告『片面』而導致人大作出831決定。人大了解香港有不同意見」,「我們沒隱瞞意見,反而製造機會讓中央聽到」

1910 林鄭﹕政府報告沒有誤導故不會再向人大提交補充報告。但特區政府願就8月底人大決定後香港發生的事和市民所表達的關注,提交報告予國務院港澳辦

1912 譚志源發言,目前基本法條文下難以做到公民提名

1916 袁國強稱,社會上有很不同意見,也有聲音要求保持四大界別以保均衡參與。

1918 袁國強以最低工資為比喻,表示現在大家商討應上調多少,但如果最初大家堅持「沒有50元時薪就不要」,那麼今天是否仍有最低工資?

1922 劉江華、邱騰華大半場仍未有發言!

1924 鄭校長問學聯在特首候選人數目上是否有立場?周永康﹕建議由官員回答,校長有時間可看看相關民調和資料

1927﹕周永康問,到底政府提交新報告有何實際效用?是否有下一步?

1929 譚志源﹕下論咨詢探討讓不同政見人士參選,以及提名程序的民意表達及民意監察

1932 林鄭﹕政府報告對候選人數目沒有引導性

1934 林鄭形容向國務院提交的是民情報告,反映人大決定後香港民情,例如激烈的反應和運動等,對政制發展有參考價值,有助往後推進民主

1936 林鄭﹕思考建立多方面溝通平台作下階段討論

1940 袁國強﹕修改基本法門檻比修改選舉制度更高,在2017年前修改基本法不現實

1945 岑敖暉﹕談到1小時45分鐘,政府仍是希望我們袋住先!政府沒作任何讓步,又怎樣叫我們撤走?

1948 周永康再促政府提出民主路時間表﹕大家想問林鄭,到底新報告、委員會有什麼用?

1950 周永康回應﹕最低工資30多元,社會人士普遍接受這是一個有尊嚴的水平,但政治權利呢?有青年示威者稱預了中子彈,令他感到很悲哀。

1952 林鄭﹕無法明白為何岑敖暉說831人大決定是扼殺民主

1953 林鄭﹕指特首認為「收入低於某水平就不應有選舉權」的說法有誤,人大決定可讓2017500萬人可選特首

1954 林鄭﹕學聯形容運動受到執法部門打擊,但「我聽到很多聲音都說警察克制」

1955 林鄭讚大家能心平氣和討論,高興耐心聆聽官員解說,盼非唯一一次會面

1956 林鄭﹕也許學聯代表有點失望,「但我們必須指出要按基本法辦事」

2000 林鄭﹕人大框架下仍有討論空間,樂意在第二輪諮詢與學聯保持對話;2017年普選辦法非終極方案;成立政改多方平台,重點放在2017年後長遠政制發展提高選舉制度民主成分











Flag Counter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