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0月31日 星期五

震撼收藏圖文 中國逆天的文物






震撼收藏圖文 中國逆天的文物


圖文下載

1
明宣宗行樂圖。圖中拿根小棍瞄準地上一枚彈子者為明宣宗。你猜他在幹啥?打高爾夫。真的,這項運動古代叫捶丸,拿小棍捶石球之意也。最早起源於宋代,元代時期大受上流社會歡迎,在明代成為流行運動。是一種無論男女,老少咸宜的休閑娛樂方式。
這是打高爾夫球的明代勞動婦女。(文字是原作者配的,不過私以為從服飾上看,圓領袍和高腰襦裙,貌似更接近唐。)
這是根據出土球杆製作的複製品,木頭不經放,原件已經爛兮兮了。
但是石頭很耐放,這是藏於北京首博的捶丸。在沒有因腐蝕坑坑窪窪前,肯定很光溜。捶丸運動最早是從唐代風靡的馬球變化而來,不騎馬的馬球叫步行球,慢慢就變成了捶丸。
千萬別以為高爾夫球是多麼高端洋氣的玩意兒,這是老祖宗從宋朝就玩剩下的了。15世紀的蘇格蘭人也許發明了現代高爾夫,可惜中國人早就珠玉在前了。以後要是在歐洲出土了證明捶丸傳入歐洲的文物,就徹底變成出口轉內銷了。高檔高爾夫會所你們感覺如何了?洋氣了半輩子,其實是在復古。

2
新莽時期的青銅卡尺,傳說中王莽穿越的物證。

3
這是唐代被中香爐,可以把被子熏的香香的,還暖烘烘。牛在任憑你在被子里怎麼翻騰,這玩意永遠都能保持水平,一點都不會灑出來。


4
此為大漢朝節能環保無煙雁魚銅燈,燈由銜魚的雁首、雁身、兩片燈罩及帶曲鋬的燈盤四部分組成,可拆卸。兩燈罩可自由轉動,能調節燈光照射方向和防禦來風。雁腹內可盛清水,燈煙經雁頸溶入水中,可減少油煙污染。


5
銅車馬,值得一提的是銅車馬最有技術含量的就是它的傘桿,銅車馬的傘桿插在一十字帶豎桿銅座上,銅座與輿底作不固定連接。傘柄中空,暗藏利器。柄底多機關,通過不同機括的推拉組合,可以靈活控制傘柄在十字底座上滑動,從而使得傘蓋可以根據太陽方向的不同而調整合適的傾斜方位;不固定的連接使得銅傘打開機括後能取出,以其尖端插入土中,又可為歇息於野外路邊的主人遮陽避雨;在有刺客襲擊的時候,傘蓋作盾,傘柄和內藏的利刃都可自衛反擊。(下圖為傘桿仿製品,在兵馬俑銅車馬側用以演示,目前傘桿結構尚未完全破解)


6
漢代壁畫,那兩個站在車頂上的人不是真人,但是真的會敲鼓。此物名為大章車,現代人稱其“記里鼓車”。每行一里,鼓敲一聲。《古今注》載:“車上為二層,皆有木人,行一里,下層擊鼓;行十里,上層擊鐲。

7
這是安徽壽縣的月壩。壽縣古稱壽春,淮南王劉安和小夥伴們在這兒鼓搗出了豆腐。明朝萬曆時的知州楊澗修建現代化的排水系統,清朝乾隆年間的知州劉煥在其基礎上加築了月壩。這東西牛在哪兒呢?牛在它可以排洪,而且現在還能用。
圖裡有個T形的玩意,那是個大木頭塞子。在洪水來襲時會把它推進下水道里堵死。隨水壓增大會越來越緊,防止洪水倒灌。是非常簡便有效的防洪系統。平時下水道的水噴出來會把它推開,排水到城外。靠一個木頭塞子,利用水利實現了全自動化防洪排水系統。

8
越王勾踐劍。通高55.7厘米,寬4.6厘米,柄長8.4厘米,重875克。1965年冬天出土於湖北省荊州市附近的望山楚墓群中,劍上用鳥篆銘文刻了八個字,“越王鳩淺(勾踐),自作用劍”。專家通過對劍身八個鳥篆銘文的解讀,證明此劍就是傳說中的越王勾踐劍。越王勾踐劍現藏於湖北省博物館。此劍歷時千載而不銹,且具備金屬記憶功能。而且表面這紋飾設計,不覺得LV應該給版權費嗎?!

9
魚洗,又稱龍洗,青銅有雙耳,當盆內注入一定量清水,用雙手來回摩擦銅耳時,可觀察到伴隨着魚洗髮出的嗡鳴聲中有如噴泉般的水珠從四條魚嘴中噴射而出,水柱高達幾十厘米。(中:四魚浮雕及噴水裝飾線拓片;右:李約瑟筆下的魚洗)

10
象牙席,至今只剩3張!好吧,傳統象牙劈絲技術已失傳……長:216CM,寬:139CM。席背整包棗紅色綾緞,邊沿包黑色緞邊。席面通體編織成人字形紋,由薄如竹篦、寬僅0.2CM的扁平象牙條編織而成。席面雖微有磨損,大體仍完整。

11
象牙套球,現存台北故宮博物院,17層,每層都能轉……這還是可探的,之所以沒有繼續下去是因為怕探壞了。

12
乾隆藍釉描金粉彩“清高宗行圍圖”轉心瓶。轉心瓶夾層上的12個牙雕人物還可以活動,如果用手撥弄人物,他們會在擺錘的作用下叩頭、作揖,形象栩栩如生。乾隆官窯生產了二三十對轉旋瓶,但這種結構的僅此一件。

13
下水管道,左圖是秦朝的,而且是沒統一六國時修的,西安西郊西寶疏導路出土,這一排下水道已經爛掉了。右圖是陶制地下水道水管,安陽殷墟出土。

14
左圖是安吉縣天子湖工業園楚國墓葬發掘出的文物。木製漆器,年代太久,腐蝕很嚴重,已經解體了,所以不太好分辨是啥。右圖為復原圖,這是一個坐便器。結合上面的下水管道,想像一下。

15
戰國的水晶杯,兩千年前的……

16
唐朝腰帶扣,可惜皮子已經爛光光了。愛馬仕什麼的弱爆了。

17
河北滿城漢墓出土醫用長流銀匜,這是給病重張不開口或者不聽話的小孩灌藥用的。捏住下巴,用那個又長又尖的喙,從上下牙中間撬開道小縫,然後手一抬,葯就灌進去了。

18
青釉提梁倒注瓷壺。壺底部中心有圓形孔,灌水時將壺倒置,水從母獅口外流時為盛滿,因壺內有漏柱與水相隔,所以底部雖有孔而不會漏。原理是虹吸原理。

19
刺身館,就是現在的紋身沙龍。

20
越窯青瓷方格盒,跟現在食堂用的快餐托盤簡直就是一模一樣。之所以確定它是一般的飯盒,是因為同樣形制的餐盤還有“禮盒”。朱然墓出土過一件這種餐盒,不同的是朱然墓的是精美絕倫的漆器,每一格都畫有一個聖獸。

21
左:婦好甗;右:三聯甗,類似現在的煤氣灶,獨一無二的複合炊具。

22
東漢釉陶燒烤爐,燒烤歷史源遠流長!

23
冰釜戰國時代的冰箱——1978年出土兩件戰國曾侯乙楚墓冰鑒。

24
這雙南宋球靴用牛皮製成鞋面,在鞋底上釘上圓頭鐵釘,向外突出,很耐磨,再塗以桐油,使之不漏水,不禁讓人感嘆其工藝之精湛。足球鞋還帶釘子,跟現在的異曲同工啊。

25
左:敦煌出土,漢代童鞋,上圖為編織涼鞋,下圖為牛皮鞋。右圖為一隻戰國時期皮鞋。

26
明朝的高跟鞋。

27
朱然墓出土漆木屐。這雙漆木屐長20.7厘米,寬9.6厘米,厚0.9厘米,是目前中國最古老的漆木屐,距今已有1700多年的歷史。良渚發掘中就曾出土過木屐,說明在4000年前中國古人已開始穿木屐了。
魏晉南北朝時期是木屐的盛行時期。這個時期的木屐不僅用於出行,還用於家居。文獻中對此有諸多記載。而此時的木屐樣式也富於變化。據說,南朝宋永嘉太守謝靈運創造了一種活絡木屐,前後齒均可拆卸,便於登山,史稱謝公屐。唐代木屐傳到日本。宋代,婦女因纏足之故,多不穿木屐。而男子穿木屐大都在雨天,充當雨鞋。穿着木屐的宋人形象,在宋畫《歸去來辭圖》中有所描繪。明清時期之後,傳統木屐慢慢淡出中國人的視線。

28
唐代的挎包,LV同款,現藏於美國大都會博物館。

29
金縷玉衣(附鼻塞、耳塞、口含、手握)形狀如人體,由兩千多玉片用金絲編綴而成,每塊玉片的大小和形狀都經過嚴密設計和精細加工,可見當時高超的手工藝水平。(金絲穿玉片,太土豪了……)

30
南宋國寶級傳世孤品曜變天目茶碗。這是一個神異的文物,該茶碗是宋代黑釉的建盞(福建建陽窯),莫說舉世無雙,就連考古發現的大量瓷片中,也沒發現任何一個類似的瓷片。日本人形容這個碗,都是用“碗中宇宙”這種詞,說裏面彷彿是深夜海邊看到的星空,高深莫測。現藏東京靜嘉堂文庫。

31
左圖:這是一把牙刷,保存的還算好,但是毛已經爛光了;右圖是內蒙赤峰遼國墓葬出土的一堆牙刷。中國的牙刷最早是東漢發明的,大多都是骨制器。

32
“五星出東方”護膊。1995年10月在尼雅遺址發掘出土了大量精美絕倫的漢朝絲綢,其色彩之斑斕,織工之精細,實為罕見。其中一塊織錦護膊尤為光輝燦爛、耀人眼目,青底白色赫然織就八個漢隸文字:“五星出東方利中國”,令世人震驚,被定為國寶級文物。除去文字之外,還有用鮮艷的白、赤、黃、綠四色在青地上織出的漢式典型的圖案:雲氣紋、鳥獸、辟邪和代表日月的紅白圓形紋,方寸不大但內涵豐富。人們被這千年織錦“五星出東方利中國”所透出的精絕人心歸中國、祈盼和平的願望所打動,也為精絕國的命運而扼腕嘆息。

33
明代萬曆皇帝後孝端皇后十二龍鳳冠,為禁止到國外展覽的國家珍貴文物(共64件)。

34
曾侯乙尊盤,很多人都覺得是商周青銅文化的巔峰,繁複細密到極致。

35
淅川出土“雲紋銅禁”,春秋時期。同樣是工藝精美的青銅器,楚國的東西相比秦國的簡直華麗到爆。

36
左圖:曾侯乙墓“外棺”。這具棺木為戰國時期古曾國諸侯乙的葬具,形制碩大,結構奇特,由銅框架里嵌厚木板構成。棺蓋上有12個伸出的銅鈕,底下有10個圓形獸蹄形足,足上有10根銅立柱,立柱之間用木板嵌裝。更為奇特的是外棺一側的下方,開有一門洞;有學者推斷此洞可能是為墓主人留下的靈魂出入之口。
右圖:曾侯乙墓“內棺”,與外棺相比,內棺更加精美,彩繪圖案更加華麗。內棺形制略小,棺身遍塗朱漆,其上彩繪具有神秘色彩的裝飾圖案。圖案中以黑、黃色漆繪各種形態的龍、蛇、鳥、獸、神等,絢麗多彩,具有戰國時期楚地文化中神秘浪漫的色彩。

37
從前有個人叫獨孤信,他有好多官職,每天要隨身攜帶很多很多的官印,丁玲咣啷的好麻煩啊!於是他發明了——ALL官印IN1。

38
蛋殼黑陶(因為薄如蛋殼)。龍山文化,距今4500年,不僅震驚這個形狀是如何造出來的,還在震驚是如何保存下來的。

39
三星堆出土的青銅神樹,大概有四米高。貼出來的這棵神樹,應該是廣為人知的1號神樹,這棵1號神樹分為3層,樹枝上共棲息着9隻神鳥,顯然是“九日居下枝”的寫照。傳說遠古本來有10個太陽,他們棲息在神樹扶桑上,每日一換。復原後的青銅神樹上殘留着9隻鳥,神樹的最頂端卻沒有神鳥,推測還應有象徵“一日居上枝”的一隻神鳥。同時出土的還有數件立在花蕾上的銅鳥、人面鳥身像等,很可能其中的一件便是那隻居於神樹上枝的銅鳥。

40
故宮

41
乾隆的白玉蚩尤環
合若天衣無縫開仍蟬翼相連
乍看玉人鐲器不殊古德澹禪
往複難尋端尾色行底是因緣
霧蓋紅塵溫句可思莫被情牽



[鄭重聲明: 新聞和文章取自世界媒體和論壇,本則消息未經嚴格核實, 也不代表《阿波羅網》觀點。]
本文地址: http://hk.aboluowang.com/news/2014/1030/465007.html

Flag Counter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