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2日 星期五

鶴山首屆梁贊詠春文化節:弘揚詠春文化





鶴山首屆梁贊詠春文化節:弘揚詠春文化 



2015925日到27日,首屆梁贊詠春文化節暨古勞水鄉旅遊嘉年華活動在鶴山市舉行,來自世界各地的800多名詠春拳傳人齊聚鶴山,共同尋宗詠春祖師故里。




圖為來自世界各地的800多名詠春拳傳人齊聚鶴山,共同尋宗詠春祖師故里。



圖為25日上午,江門市委常委柯文仲,鶴山市委書記伍培、市長謝錦波,著名導演黃百鳴和世界詠春代表等為梁贊銅像揭幕。

詠春拳是武術界一大流派,關於它的起源有多種傳說,但總繞不開黃華寶、梁二娣及梁贊三人。“其中鶴山市古勞鎮東便村人梁贊的出現,為詠春拳開宗立派、發揚光大起到了關鍵作用。近代詠春名家葉問正是梁贊的徒孫。簡而言之,詠春拳起於嚴詠春,衍於梁贊,盛於葉問,揚名海內外於李小龍,”鶴山市委宣傳部副部長許慧豔說。




圖為詠春弟子為師祖梁贊上香。 

據記載,梁贊從小喜愛習武,十多歲就常偷偷到洪拳拳師家裡學習拳術,18歲時由佛山拳師梁錫佳引薦到梁二娣門下。兩年後,梁二娣再將梁贊引薦到佛山瓊花會館黃華寶門下。而後樑贊又再被引薦到嚴詠春學習三年。梁贊對詠春拳改良和再創造,並在其後的多次比武中獲“詠春拳王”的稱呼。光緒初年,大約在1870年,梁贊開始在自己經營的“榮生堂”醫館內收徒授權。至此,詠春拳才真正由梁贊開宗立派,鶴山梁贊也成為詠春拳開派祖師。




圖為古勞水鄉的梁贊故居。

如今,鶴山詠春拳已成為廣東省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其習練者已遍佈世界,它是多國特種部隊搏擊訓練的項目,也是一種實用的女子防身術。在25日下午的詠春拳展演大會上,各拳館展示自身風采,此次表演不評分、不排名,現場不乏外國人身影。




圖為當地一家名為“黃師傅詠春修身會”的表演隊,在展示詠春棍術。

在古勞鎮東便村,家家有人練詠春拳,在鶴山市區沙坪共有15家詠春拳館,練習人員約逾萬人。而在全球的詠春習練者,有人說有300萬,也有人說超過500萬,儘管難以統計精確數字,但都公認梁贊為師祖。



圖為26日的禮祖學藝儀式上,當地學生學習詠春拳動作。

在本次活動中,世界詠春聯會主席、葉問之子葉準作為詠春弟子發言,他說梁贊是他的師祖,作為詠春的後人,最主要是要弘揚詠春。“詠春,已然成為鶴山的一張新名片。但它不僅是鶴山的,更是世界的。”




圖為葉準先生拳照。

香港南北國術協會副會長王群表示,這是他第一次來到鶴山,馬上就感受到鶴山有很濃厚的武術氛圍。“這裡(鶴山古勞人)詠春拳底子很厲害,今後有機會一定多來鶴山進行武術交流。”




圖為25日下午,詠春展演大會上的對練表演。

古勞鎮相傳由“古”和“勞”兩姓合併所得。這是典型的嶺南水鄉,灰磚民居臨水而建,小橋流水縱橫交錯,小舟與榕樹,水牛與白露,呈現了最原生態的水鄉美景。


圖為水鄉一景。

古勞龍舟競渡的民俗被稱為“三夾騰龍”,從清代乾隆年間到如今未曾中斷。據《鶴山縣誌》記載,“從清初時起,每年端午節,在古勞三夾河口都舉辦龍舟競渡,參賽船有10多艘,兩岸圍觀者如潮。”龍舟種類眾多,以村命名的“老仁和”,以龍船特徵命名的“金頭”,還有特殊含義的“七星”。



圖為龍舟競渡



圖為水鄉。

據悉,鶴山接下來計畫繞城一周,以大雁山為起點,沿西江串聯起古勞、茶山、龍口、鶴城等多個城鎮,形成集生態、環保、旅遊、運動、休閒和科普等多種功能於一體的郊野徒步旅遊線路。




圖為古勞水鄉的一座石板橋。



















Flag Counter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