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日 星期一

《後五十歲的選擇》Reset 你的人生


《後五十歲的選擇》Reset 你的人生
大前研一
http://isbnfax.ncl.edu.tw/isbn/admin/pdf/980312340.pdf

作者簡介

大前研一(Kenichi Ohmae),一九四三年出身於日本福岡縣,早稻田大學理工學院畢業,東京工業大學碩士、美國麻省理工學院(MIT)博士,一九七○年進日立製作所,一九七二年進麥肯錫公司(McKinsey & Company, Inc.),麥肯錫日本分公司社長、麥肯錫亞太地區會長以及總公司董事等要職,於一九九四年辭職。目前擔任加州大學洛杉磯分校(UCLA)研究所政策學系教授、OhmaeAssociates公司董事。著作有著有《Off學》、《即戰力》、《質問力》、《研磨商業力》(以上為天下雜誌出版)、《企業參謀》、《平成維新》、《上班族生存法則》、《.com衝擊》、《中國衝擊》、《.com工作術》,以及《日本的真實》等書。

 




推薦序一    人雖然到了中年,也必須要重生
推薦序二     身處轉化之中
推薦序三     重新開機,啟動第二人生
推薦序四     人生的刻度
第一章 年齡層之間的差距不斷擴大 

 創時代經營者都在二十多歲創業

 三十世代是全力以赴、邁向成功的時期
 人在步入社會後十年,儘量學習應該會的事情
 「魔之時期」:公司內奔波始於三十五歲
 單靠過去的經驗已無法支撐
 體制產生的矛盾
 再出色的創業者,一旦老了就難作出大改革
 選舉的投票率一向與年齡有關
 五十世代和四十世代間的鴻溝
 「平成維新」為四十世代改革
 日本早該在十年前重開機了  國家的債務,全由年輕人買單
第二章 日本進入平均五十歲的時代

 捨明星,做原野的花朵
 徹底想清楚,在別處能扮演的角色
 換公司,能提升自己嗎?  是否擁有重過人生的堅強意志?
 中高年者為何杞人憂天?
 人生是否幸福,是判斷的基準
 都知事選舉失敗,五十世代之挫折體驗
第三章 為第二人生作準備

 製作人生的平衡表
 億萬富翁未必幸福
 別拖延想做的事,現在就行動
 想做的事情超過十件以上嗎?
 用心和各類型夥伴交流
 將遊玩的計畫先排進日程表
 退休後最重要工作也是你的娛樂
 考證照,不如學習運用資產
 試著移住目前棲息處以外的地方
 往生時,有沒有理想的葬身之地?
 妻子也許想自由地度過殘餘的歲月
 學前美國總統柯林頓寫《我的人生》自傳

 

推薦序一    人雖然到了中年,也必須要重生/林芳鬱
(本文作者為台大醫院院長) 
    古代五十歲的人,已經人生過半,應該要進入知天命的境界了,然而拜醫學進步之賜,現今五十歲的人,人生才過一半,但是更加令人迷惘,時常有所謂「人到中年、棋到中盤」困惑。年輕的時候選擇太多,不知如何取捨,然而因為年輕,無論選擇了什麼,都可以從頭來過;中年就不一樣,彷彿棋到中盤,沒有退路,更經不起錯。大多數人雖不算功成名就,但職位也算有一點,權力也還小有一些,不管稱心與否,也都是可以維持的。所以人到了中年,總是變得格外膽小,性情不敢縱,名節不敢汙,權貴不敢忤,在光鮮的外表下,都是焦躁與徬徨。給社會新鮮人人生規劃或是創業建議的書,多如汗牛充棟,然而討論中年人生的選擇,卻寥若晨星。這本《後五十歲的選擇》,是彌足珍貴的。 
    以東方的傳統文化而言,大前研一是一個異數。他出身於核子工程的專業訓練,但是最為人所稱道的是挑戰傳統的逆向思考方式、創新的策略性思維及坦率直言的風格,時常能能洞見未來的趨勢,而提出發人深省的創新見解。專長雖然是跨國企業的巿場策略、海外投資、組織系統及經營方針之規畫,然而對於人生及社會百態,更有深入而不一樣的見解。縱觀其歷年來的觀點,雖然時有變化,然而都有脈絡可循,頗似梁啟超之「以今日之我戰昨日之我」的信念。以這樣人,來談五十歲後的人生,想必精彩可期。 
    大前研一在這本書中,以創業者的角度,認為步入社會後十年,應全力以赴盡量學習,三十五歲以後的「魔之十五年」,要排除舊習性,朝向自我發揮的方向邁進。五十歲後的人生選擇,是一個新的挑戰,要捨得重新開機。這時候「窄而深」是生存的關鍵,年輕時候廣泛涉略與多方學習嘗試,中年時應該改為專一而深入,才能獲勝。其次,必須「捨明星,做原野的花朵」,提升自己回饋周遭環境的價值與貢獻,發一隅之光。這時候也需要向自己承認已經盡力了,帶著感恩的心情,以「人」的身份安安心心地把重心放在生活,讓自己生活得更好。這時候的生活也必須將「家人」放進考量的範圍,並且多用時間、愛與關懷在雙親身上,才不會在雙親往生的時候後悔哭泣。最後,要掌握人生,珍惜人生中的悲歡離合,活在當下,當個靈魂自由人,做自己想做的事,用心與各類型夥伴交流。本書從事業的成功開始,逐漸擴展到經驗傳承、生活、親情及生命中的緣份,觀點務實,對於接近或是已經是中年的人固然極具參考的價值,對於社會的新生代,同樣非常值得推薦作為生涯規劃的指引。 
    最近讀到一篇文章,提到老鷹到了中年時,它的喙太長使得它不能再吃食,羽毛厚的不能再展翅翱翔於天空,爪子的指甲太長使它不再能俐落的攫取獵物。老鷹的選擇是費盡全力飛到一個懸崖邊,找好一個巢穴,先用自己的喙猛力撞擊峭壁,把喙磨掉,直到長出新的喙來。然後用喙拔掉自己的長指甲,使爪子長出新的;接著再用新指甲拔掉自己的多餘的羽毛,使翅膀重新展翅。經歷了五個月的歷練和新生,又可以翱翔藍天三十年。老鷹的例子,同樣可以用在人生。這本書告訴我們,人雖然到了中年,也必須要重生。不要緊緊守著自己被社會體制化的僵化自我,而應該勇敢地接受挑戰,要獲得新生,必須經歷新的歷練,「有捨棄才可以得到」,中年一樣會是精彩人生新的開始。
推薦序二     身處轉化之中/徐重仁 
(本文作者為統一超商公司總經理)    日本有許多全球知名的冠軍企業,那些成就大事業的人物們:松下集團的松下幸之助、夏普集團的早川德次、本田技研的本田宗一郎、新力的盛田昭夫、大賀典雄、京都陶瓷的稻盛和夫、立石電機製作所(Omron)的立石一真、山葉集團的川上源一等的人生軌跡與歷程,幾乎毫無例外,都在二十多歲時,不被體制或組織馴服,努力挖掘自己的才能,確立信念、展開行動。然後,在三十世代時,他們確立了公司組織的基礎以及未來發展息息相關的公司原型,也都在約莫三十五歲前後有過最激烈的改革,再加速搭上潮流的列車。 
    大前先生認為,現在日本社會上的人在二十世代時也普遍擁有這種資質,但大多數人「不幸」地會在進公司數年後,染上所謂「上班族遺傳因數」,養成察言觀色的習慣,只做被指示的工作,沒有指示就不做的習性,只關心個人升遷和如何快速地完成眼前工作,卻逐漸地殆盡了去做未經指示的事或進一步提出新方案的勇氣和力氣。接著,就一路從三十歲、四十歲,走到五十歲。 
    原本五十世代應該是坐上高位、開花結果的時期,但企業潮流不斷在變,以往組織所重視的年資升等,現今轉為以能力為優先考量,再加上業務IT化、尖端科技化等因素,許多公司開始重用年輕人。也就是說,原本競爭已經很激烈的中高年齡層就任的職位,很可能被年輕人搶走,事實上這已經是事實。 
    想在改革期開展新事業,就不能拘泥於舊知識和經驗,而是需要一種能對守舊的做法提出質疑,果決地開拓新事業的行動力。在這種時代,勝利者終究是年輕人,體內充滿舊時代染色體的人,其過去的經驗已不適用了。 
    作者在本書中不斷強調的觀點就是「重新開機」,他認為遇到瓶頸就該動手重新開機。重開機,相當於把腦子放空,如此便能讓頭腦變成隨時吸收下一波事物的海綿。換言之,重開機是迎接下一波新事物時,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驟。假如視捨棄累積至今的東西為「可惜了」的話,就無法按下重新開機的按鈕了。一旦想守成,沒有辦法戒除「上班族遺傳因數」的影響,只會打亂人生的步調。 
    大前先生更認定,日本早該在十年前就該按下「重開機」鍵。
    
從個人角度來看,大前先生自己在二十八歲那年走出日立,在五十歲那年自麥肯錫退休,參加兩項選舉失利,因此在五十二歲那年脫離政治活動。這一生總共三次,他對所累積的東西毫不覺得「可惜」地全部刪除,重新開始。當然,這需要很大的勇氣。不過,即使自己不重開機,一旦年屆退休,仍會被強制刪除。 
    「重開機」和我最近很喜歡的一個動詞,有異曲同工之妙,就是「轉化」,我認為經營個人或企業都要能自我轉化,用「轉化」延續人生續航力。 
    我的五十世代,其實是台灣便利商店發展最快、變動最多的時期:7-ELEVEN到達兩千家指標且持續攀升,並不斷向時代潮流和消費趨勢的變化挑戰。為了避免組織僵化,我認為要有新的活水注入,所以我們取得了星巴克咖啡代理權,接著引進黑貓宅急便、無印良品、Mister Donut 連鎖店等,每一次的「創新」,都像是一次重開機,締造出成功,也讓身處其中的人有了需要轉化的刺激。轉化,等於是一個重新定義自己,調整自己看待世界的方式,從內在尋求對轉變的真正理解,才去適應外在的變化。 
    大前研一先生在這本書中,以打保齡球洗溝為例提到,在二十世代、三十世代,未察覺自己的球落在球溝裡,還可以諒解;然而到了四十世代、五十世代就應該有所警覺了。到了四十世代後半,在公司還無法升遷的人,用打保齡球的術語來形容,就叫「洗溝」。由於自己尚未察覺,因此,會錯認即使無法拿到全倒,至少也能打倒前面三支球瓶。但一度掉進球溝的球,可能再回到球道嗎?唯有按下重新開機的按扭,讓所有的的保齡球瓶再重新排好,才有機會調整一下姿勢、改變一下心情,然後再擲一次,這就是重開機的真義。 
    無論你是書中所描繪的哪一群人,你都該找到自己重開機的關鍵,從現在就開始做想做的事,到你迎接每天都是星期天的退休生活時,就已經練就讓人生過得快樂的方法了。退休以後便能以玩專家的身分,把生活過得有趣而豐富。可以做的事很多,讓你對人生永不感到厭倦。我認為這才是理想的五十歲以後的選擇。

推薦序三     重新開機,啟動第二人生/李吉仁 
(本文作者為台灣大學國際企業學系教授兼管理學院副院長)    大前研一先生又出書了!這次他以五十歲這個世代所需要面對的第二人生規劃為主題,暢談日本所面臨的社會結構變遷,以及不同世代應有的生活態度與價值觀。大前先生是位相當勤於發抒洞見,並將之轉化為文字的企管顧問與趨勢專家,這些年來他更開始將其生活哲學與讀者分享,也迭有發人深省的見解。個人雖非樂活與日本專家,但當主編邀請為本書寫序時,有感於自己即將邁入大前先生所說的五十世代,自然有興趣想知道大前先生這次又提出什麼新的生活概念,遂答應寫序好讓自己有先睹為快的機會。 
    本書內容不長,只有三章,但幾乎都是以日本的政經社會為背景的討論。首先,大前先生先為五十世代(約略是五十到五十九歲的人)進行生涯特徵的素描。五十世代正好是戰後出生的嬰兒潮這群人(日本人也稱為團塊世代),他們沒有經過戰爭的苦難,但卻經歷了過去三十年來經濟起飛與泡沫化的歷程;他們不論在企業組織裡、社會與經濟地位上,都屬於「既得利益」的一代,加上退休條件不差,更將成為富有與幸運的享福世代。 
    但是,大前先生對這個世代提出嚴重的警告,他認為五十世代在企業內多數已形成高度慣性行為,不太可能有創新與改革的能力,在退休前的十年或更長的日子裡,如果沒能認清需要開創第二人生的需要,積極發揮五十世代的附加價值,恐將成為企業與社會的負擔。 
    大前先生建議五十世代要有感恩的心,不必抱怨機會不再降臨,而應該盤點運用自己的專業能力,成為別人的助力;不僅要有需要離職的危機意識,更應該在企業內外主動尋求創新的工作挑戰,更不排斥換跑道到社會服務部門,用民營企業養成的專長活化社會資源;不要怕放棄現有的一切,也不要昧於現實社會的殘酷,只有讓自己「重新開機」,才有再進步與豐富人生的機會。 
    此外,大前先生更提出幾個有創見的第二人生設計哲學。他認為不要留遺產、應該將儲蓄全用完,為剩下的二、三十年創造一個幸福與快意的人生,更重要的是,要從當下、不要等到退休再開始啟動第二人生。同時,要特別注意工作與生活平衡,甚至讓玩樂成為生活的重心,要過不一樣的生活、認識不一樣的人,不要再重蹈過去的生活軌道;甚至需要將往生之處也規劃好,這樣才算是無怨無悔的幸福人生。 
    綜觀全書,處處流露著大前研一慣有的批判性思考,也參雜了他個人在五十二歲時投入公職選舉時的改革理念,以及兩次失利後的不平與不解。大前先生在六十一歲時出版本書,應該是他個人對五十世代的實踐與反省,以及對年輕世代更深的期許。本書雖是小品,但內容卻也頗堪玩味。

 推薦序四     人生的刻度/李仁芳 
(本文作者為政治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教授)    創業者,二十歲就拒絕感染「上班族染色體」,不願成為Yes Man. 他們在二十歲時,就抱持信念起而行動,三十歲時即大體完成了攸關事業未來發展的公司原型。回溯成就大事業人物們(松下集團的松下幸之助,夏普集團的早川德次,本田技研的本田宗一郎,新力的盛田昭夫、大賀典雄,京都陶瓷的稻盛和夫,Omron的立石一真,山葉集團的川上源一,微軟的比爾蓋茲,戴爾的麥克戴爾,耐吉的奈特)的人生軌跡與歷程,幾乎毫無例外。 
    這些創業人物都在30歲時,貪婪地學習,奠定其事業的基礎。然後大略35歲前後,做了最激烈的企業改革,讓事業組織加速搭上潮流列車。 
    可以說30歲,尤其是35歲前後,身為經營者,無論肉體、精神、生理與能力各方面,都是站在巔峰的年齡,可說是經營者最鮮美、最富於衝撞意志與創造力的時期。 
    如果只是一般帶著「上班族染色體」,習於被社會成規馴養,不敢做衝撞體制的創新異端,這樣的人到35歲時,仍舊是養成了當被要求「手伸出來」,就立即伸出手的乖男巧女習性。像你我這樣的一般尋常凡人,坐在論資排輩的科層組織中,再過大前所謂的「魔之15年」後,一晃眼就50歲了。 
    50歲以後的人生第一守則是要體認,「窄而深才是生存的關鍵」,範疇廣泛地涉獵與學習是年輕人的天地,50歲以後就該放棄「範疇經濟」,追求「深度經濟」。 
    走窄而深路線的人終會獲勝 

    年輕時代的SONY,一無所懼地朝創新事業勇往邁進。可是當Apple推出iPodiTunes Music Store,橫掃全球市場,重新界定了Personal Audio與線上音樂領域時,曾以Walkman稱霸上世紀八十、九十年代Personal Audio產業的SONY卻束手無策,一籌莫展。 
    正是因為SONY身兼軟硬體的綜合公司,以致於遲緩整頓CD銷售額消退的事業,未能快速擁抱網路音樂的新世界。 
    數位時代是與「綜合」對峙的窄而深的世界。背後沒有包袱,已無所失者反而可以極力經營嶄新的事業,這是無包袱的明快者必勝的秘訣。 
    同一家SONYCanon也是),相對於Kodak在膠捲技術的钜大利益包袱,當其在投入數位相機市場時,也因為無包袱拖累,一旦投入戰場,就義無反顧,勇猛前衝而一無所懼。 
    中年的人就像中年的公司,要整頓囤積無益脂肪的腰圍,揮慧劍斬斷捨不得的癡愚,將一切重新歸之於零,才是求生之道。 
    像國家這種大組織也是相同道理,日本之所以強盛,因為這是一個會歸零的國家。經過270年德川幕府掌政的江戶盛世,「明治維新」說改革就改革。一九四五年終戰,也很快重新定位,走「產業立國」、「技術立國」路線。很少見到一個國家如日本,在僅僅一百年之間,即歷經兩度翻天覆地大變動,而能歸零重新再造,其命維新。真正少見的能Unlearn放空,如此靈巧整頓的國家。 
    2005年,日本人的平均年齡達50歲。步向高齡化的日本社會終於登上「平均年齡50歲」的新舞臺,台灣距離這個階段也不遠了。最近臺北出版了一本角度新鮮麻辣的書《笨蛋,問題出在四年級!》台灣人說的四年級大體與日本人說的「團塊世代」相當。終於,台灣也有人將焦距放在四十五歲至五十五歲的人,透視人間本質真相,認真思考如何充實50歲的人生。 
    綻放在原野上的花朵,發一隅之光 

    50歲的人生第二守則是要立定志向做一個無名的,美麗地綻放在原野上的花朵!換言之,50歲的心志是別做枯木,做開在原野的花朵吧!提出你的生命智慧與養分,在身邊栽種培育下一個世代的種子,改良身邊土壤的質地。50歲的人若能如此提升自己對周遭環境的價值與貢獻,「發一隅之光」,年輕人自然會聚集到身邊來。不用權限,而以人性一決勝負,是五十歲的「非掌權者」唯一的武器。 
    不要一味守成,也不要覺得可惜,要勇於reset自己的人生,改變心情作個了斷。活出真實的自己,不用在配偶家人面前逞虛榮。50歲人生的第三個守則是向自己承認自己盡力了,卻只能做到這個程度。要會自覺自己已無法比現在更有成就,帶著感恩的心情成佛,別再百分之一百把自己當「公司人」來過日子。而是開始能以「人」的身份安安心心地把人生重心放在自己的生活上,專心地讓自己生活得更好。 
    不為無法解決之事煩惱,積極地將時間花在有意義的事情上。絕對要多用時間與金錢在雙親身上,不要在雙親往生的時候後悔哭泣。要常常想,該如何做,才能讓父母往生前覺得「啊,過了一個好人生!」也許每隔十年就要做一次人生的盤點。至於50歲做盤點時,一定要將家人放進考量的範圍——這是50歲人生的第四守則。 
    分辨「實華」與「虛華」,了悟Having≠Being 

    50歲的人如果還看不清「實華」與「虛華」的分別,還不懂得Having≠Being的道理,可以說是完全的癡愚。大前有一次問在世界各地擁有十幾棟別墅的朋友:「去年,你那些房子,去了幾次?」朋友回答:「才去看了其中兩棟,擁有這麼多,卻根本用不完。」
    
幸福的指數,未必與所儲蓄的財富金額成正比。告別世界時,將儲蓄全部歸零的人生,其所展開的世界,是何等的燦爛! 
    想做的事,現在立刻開始著手去做。別將想做的事挪後,很多人夢想著退休後再「每天釣魚」,但釣魚是因為偶爾為之才有趣,老後再每天都釣魚,那和做漁夫的工作有啥兩樣? 
    最成功的人生,總是忠於自己內心的選擇。股神巴菲特自言:「我從很年輕的時候,就熱愛自己的工作。」有人對他說:「這份工作我打算做十年,雖然不喜歡,但是我打算做滿十年後再做自己喜歡的事」巴菲特爽利毫不含糊地評論說:「對我而言,這簡直是不可思議的說法,就像是說要把性愛存起來,等老了再享受一樣!」 
    活在當下,決心成為靈魂自由人! 

    這種現在一直拼死工作,做老後的夢,無異畫餅充飢。有些事現在不做,就永遠不會做了。那些把「想現在就做」的情緒延至將來再說「退休族」的人,將來說會過愉快的退休後生活,是很令人懷疑的。50歲的人生要活在當下,如果有想做的事,就立刻去做。能充滿元氣地到外處奔馳的人,臉一定看起來很年輕,而且容光煥發,是所謂50歲成佛邁向第二人生的覺者。這種人活到75歲、80歲都仍然活得很燦爛。50歲以後,與其仍然現出戰鬥姿勢充滿血腥氣味地活,不如早些成佛追求自己的樂趣,過只做喜歡事情的人生,別理會他人的批評。 
    50歲以後人生的第五守則,是掌握逐漸升高的人生濃度。50歲前後,是能看清全盤人生的結局並開始倒數計時的時候。人生的路已走到濃密森林中,再往前就是準備長久休憩的甜蜜黑鄉。森林中cafe的時計緩緩刻下人生的刻度,50歲的人開始懂得珍惜人生中溫柔的時光(優悠時間)。今後還有幾次與良朋佳友共進晚餐?幾次與衷心關愛的人遠方旅行?深刻體會一期一會的人生遇合、邂逅不會再來,而會一次比一次珍惜,打定主意就是要活在當下,決心當個靈魂自由人! 
    據說現在從本鄉的東京大學連到穀中的散步道,在天晴的週日,沿途走著一大排中高年齡的夫婦。從前人跡罕見的場所,如今卻活像京都的「哲學之道」。也像是回應這群50歲人的期待似的,曾幾何時,充滿江戶時代風情的茶屋興起,這條散步道變得熱鬧起來了。眺望夕陽暮色,觀賞璀璨人生。只要有心,50歲的人要過幸福的人生,也不是那麼難哩!

《後五十歲的選擇》:Reset 你的人生  摘錄
M型社會》作者,日本首席管理大師大前研一,2008年又有3本作品在臺問世,分別是《質問力》(商周)、《研磨商業力》(天下雜誌)、《後五十歲的選擇》(天下雜誌)。前兩本,大師依舊以他驚人的觀察能力,書寫撼動管理界的經濟新觀點;但《後五十歲的選擇》一書,卻有別於大前研一向來的寫作路線,該書雖然也以「管理」的角度看人生,但調性十分柔軟。出版以來,蟬聯紀伊國屋、八大資訊平臺好書介紹等暢銷書排行榜數月,與《M型社會》一樣受到大前粉絲的歡迎。

《後五十歲的選擇》全書宗旨在教導上班族,如何在50歲來臨前,先做好人生第二春的規劃。立意實在是老調重彈,這種書籍坊間比比皆是,幾乎每隔一段時間,即有作者推出類似作品,今年臺灣書市也有5本同類書籍出版。但本書卻如2001年雅歌出版的《人生下半場》一般,一推出就能轟動市場,是因為它的內容不流於俗套。其實,在管理界享有盛名的大前研一,也曾動過寫而優則仕的念頭,並曾兩次選舉失利。1995年與青島幸男競選東京都知事敗北,大輸一百多萬票,那年他52 歲,在這場選戰中首次嚐到「名氣無用」、選舉之前人人平等的現實。選戰讓坐在管理界寶座上多年的大前研一,學習放下身段, 向醉漢、老太太、飛特族彎腰拜託,一一拉票。事後他深刻自我反省「戰敗後的我就像另一個人似的,不與人爭」他學會凡事忍耐不抱怨,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將近十年後《後五十歲的選擇》出版,經過反思、重新盤點生命的大前研一,以批判性思考,提出對人生的獨到看法,確實不同凡響。

本書第一個特點是,書名雖是《後五十歲的選擇》,但與坊間一般談第二生涯的書籍只鎖定退休族讀者,有所不同。作者係從管理的角度,用「世代」來區分各年齡層現代上班族的職業生涯,並一一給予生涯管理的忠告,因此適合各年齡層讀者閱讀。

所謂「世代」是指二十世代(指20-29歲之間的人,以下類推)、三十世代、四十世代、五十世代。大前指出,二十世代的人剛進入公司,需要拼命學習,如果在這十年中,不願成為Yes Man,就不會染上上班族染色體(即在企業內形成高度慣性行為,長官一個命令才有一個動作)。這樣的人擁有開創事業的創意與拼勁,如果能在30歲前建立攸關事業未來發展的公司原型,就有可能成為大老闆。例如松下集團的松下幸之助,夏普集團的早川德次,新力的盛田昭夫、大賀典雄,微軟的比爾蓋茲⋯⋯都是如此。假若你想扭轉自己的上班族思維,與成功企業家看齊,大前說「比較適合的年齡是2832歲」之前做改變。

可惜大部分的上班族習於被社會成規馴養,不敢做衝撞社會體制的新異端,這樣的人進入三十世代仍舊是辦公室裡的乖男巧女,會逐漸進入大前所說的「魔之十五年」。(指35-50歲之間的職場生涯)。上班族在35歲之前,每個人在職場都會有進步,但一般人等到該學習的能力都學習完了,如果工作上既沒有調職,也沒有新的刺激,就會成為你我一般的平凡人,坐在論資排輩的科層組織中,等待升官。而那些同期進入公司的「能幹的傢夥」,早就被貼上標籤,搭升遷電梯扶搖直上了。因此大前鼓勵陷入「魔之十五年」的上班族,要刻意、強制性的為自己立定目標,一方面排除上班族染色體舊習,一方面提高眼界,不斷進步,並想辦法讓老闆發覺你、賞識你,那麼「在四十世代時,也許有瞬間扭轉乾坤的機會」,才能在五十世代時坐上權力寶座,脫離「魔之十五年」的咒詛,延續職場生涯。

當然如果你的年齡已屆四十世代後半,而尚未嶄露頭角,對不起,沒有機會了!迎接五十世代的來臨,讓大前研一教你做生涯轉換,精彩的過人生下半場吧!

談到生涯轉換,大前有一個讓人驚艷的新概念;也是本書的靈魂主軸──Reset你的人生」。
他說:「對日本、企業、或個人而言,我想沒有比此刻更需要按下重新開機(Reset)鍵的時代了。」。他並以日本的例子說明重新開機的重要性。日本繼德川幕府掌政270年後,第一次的重新開機就是「明治維新」。政府勇敢捨棄武士道、刀劍、舊文明,昨天還盲目深信的東西,一夜變調;女人穿上洋裝跳交際舞,全國上下一起適應、效法西方文明,結果富國強兵,使日本得以全速前進。第二次大戰結束,日本也一樣重新開機,政府呼籲產業立國,成立加工出口區,全國上下又快速前進。松井證券和樂天集團都曾經碰上嚴重的事業瓶頸,領導人在關鍵時刻願意捨下過去資源尋找新的道路,終於起死回生。
相反的,柯達曾經是席捲世界的相機軟片王國,因為害怕失去手邊原有的資源,不敢重新開機,結果讓新力與Canon搶佔數位相機市場。

五十世代也是如此,許多人認為我還有人脈、資源,未來十年可能還有升遷機會,但事實並非如此。五十世代的上班族要面對的現實是,如果你還沒有掌握權力,升官已是妄想。在經濟不景氣的時代,被裁員的機會增加,萬一公司倒閉,連退休金都領不到。保留資源雖有可能讓你勉強存活,但更有可能讓你動彈不得。既然在職場上的勝負已見分曉,何不勇敢按下重新開機鍵?「盤點一下上班族時代留下的庫存才華,才能理解自己最擅長的是什麼?」依據你的庫存才華在企業內外重新尋求創新的挑戰。

大前在書中為重新開機的五十世代提出幾個有創見的第二職場生涯設計:

1. 捨明星做原野的花朵。如果你不願意換跑道離開企業,就運用自己的專業成為別人的助力,在職場做一個得力的副手。如此就不會為不能升官而自尋煩惱。

2. 到鄉下小公司發展第二春,活用大公司的技術。例如在東京不被重視的才華,到了缺乏技術的山形縣卻可能成為寶藏,而山形縣的物價低廉,城市上班族可以在此過很棒的生活。唯一要注意的是,千萬不要擺出大都市的架子,要能夠與地方人士產生「黏力」,你的鄉下第二春,才能成功。

3. 如果選擇跳槽後要注意自己的角色扮演,才不會失敗。他提出AB兩種角色扮演。A:如果進入的是老舊公司,第一年請先保持沉默,一年後再提出改革意見,這樣比較穩妥。B:如果進入新公司,最好化身為守護的角色,才不會「顧人怨」。

4. 不要排斥轉換跑道到社會服務部門,用民營企業養成的專長活化社會資源。

5. 窄而深才是生存關鍵。「範疇廣泛地涉獵與學習是年輕人的天地,五十歲以後就該放棄『範疇經濟』,追求深度經濟。」

6. 他特別提醒已習慣上班族生活的五十世代,最好不要拿著退休金去創業,否則會把老本賠光。

大前也指出,不能與不願重新開機的往往是出身一流公司的上班族。這些人從小就優秀,在公司也很賣力,總以為一定會獲得回報,因此不斷埋怨運氣不好,卻捨不得放下過去。還有一種是喜歡在老婆面前逞虛榮的人,建議你告訴老婆現在真正的處境與風險,勇敢面對自己,與老婆一起攜手過真實的人生。

重新開機、認清自己後,五十世代上班族也可能選擇提前退休。大前認為這實在是件好事,大可不必為經濟問題太過擔心。因為不管是日本還是臺灣,二十、三十甚至四十世代前半的人,由於世界性的經濟衰退,他們進入大公司穩定工作的機會大為減少,許多人依附派遣業維生,所得只夠生活;買不起房子,只好做「啃老族」,吃爸喝媽;結婚年齡也因為經濟因素不斷往後延。五十世代的上班族就很幸運,既能領取足夠的養老金,也可以儲蓄,甚至在房價狂飆前買到房子,可說是安全上壘了。 
既然經濟上已不成問題,五十世代退休族如何為第二人生做準備。大前說首先你要製作人生的平衡表。「要充實第二個人生,必須先鞏固經濟基盤」,所以請你檢視自己擁有多少存款、儲蓄保險、股票、投資信託、房子的價值。然後將正數寫在右邊的紙上;負數(例如房貸、孩子的教育費)寫在左邊的紙上。這就是你的平衡表。檢視五十世代退休族的平衡表,大前發現大部分人手頭都算寬鬆,想要精彩度過人生下半場,再來要調整的就是心態了。

針對此點,大前提出的見解如下: 
1. 認清億萬富翁未必幸福,幸福的最高指數應該是「可以悠哉的過著退休生活」,這就夠了。

2. 想做的事現在就行動,別再拖延。

3. 人生只做自己喜歡的事。

4. 用心和各類型夥伴交流。你可以參加居家附近的地方社團,和街坊鄰裡密切交流,上圖書館,或做社區義工,都會讓你過的充實快樂。

5. 退休後最重要的工作就是你的娛樂,所以要將遊玩的規畫先排進你的生活計畫。

6. 萬一妻子不願再忍受大男人主義的老公,和平分手,各過各的人生也不是壞事。

當然,以上見解,可說是本書弱點。雖出自有全球化觀點的管理大師之口,內容與一般的生涯規劃書籍雷同之處卻不少。《人生下半場》的作者鮑伯‧班福德,早就提出類似的概念,只不過他是以基督教的中心思想為主軸為教友規劃分析。今年出版的生涯規劃書籍中,也有不少觀點與之近似。

但無論如何,被英國學界歸類為「超全球化學派」,擅長跨國企業的市場、組織系統及經營方針規畫的大前研一,轉換寫作方向,以挑戰傳統的逆向思考方式,坦率直言的為五十世代讀者所規劃的生涯選擇,在日本與臺灣書市中都可算相當有特色。
後五十歲的選擇
大前研一:幫你的人生「重開機」

國家的債務不知不覺間竟然暴增到七百兆日圓。早知會演變至此,十年前按下「重開機」按鈕不就得了?可是,該按的時候不按,卻有如被剪掉舌頭的麻雀舔海苔般地,最後終於把日本人的存款全吃光了。其結果是,連國民都背負了七百兆日圓的債務。這對必須償還這筆帳的下個世代──四十世代以下的人而言,是無比沈重的十字架。遲疑不決,是造成衰退的原因。遇到瓶頸就動手重新開機,對國家與個人的人生,都相當重要。

重開機,是承認至今所為完全失敗。輸了,就結束吧,將記憶體一度清除後全變成零,這在英語稱之為放掉(unlearn),意思是把腦袋放空,如此,便能讓頭腦變成隨時吸收下一波事物的海綿。換言之,重開機是迎接下一波新事物時,不可或缺的重要步驟。

大前研一寫這本書有他個人的時代背景,也有著眼於日本人口結構的時代背景。這些日本的企業內外在因素,台灣的政府決策者或企業人也都有遭遇到。

捨明星,做原野的花朵

○○五年,日本人的平均年齡達五十歲。步向高齡化的日本社會終於登上「平均年齡五十歲」的新舞臺。焦點是目前四十世代後半至五十世代前半的人,應檢視自己的生活現況,並認真思考如何充實今後的人生。

先來談五十歲。如前所述,在經濟方面,這是一個安全上壘十分幸運的世代。既能領取足夠的養老金,也可以儲蓄。身為上班族,可說是充分蒙受利益後退休的世代。無論活到八十歲或九十歲,都不必擔心餓肚子。

這種人在公司可能混得不算好,但無論愉快與否,整體而言,人生都是沒問題的。這就夠了。

但有很多上班族年屆退休之齡仍不願隱退,抱著「我還可以做!」、「再讓我的人生開花一次!」的野心。

三十五歲的人,雖一時面臨失敗,但仍未喪失重新再來的意願和勇氣。到了四十世代,逐漸喪失再賭一次和重新再來的勇氣,也猶豫不決是否要果斷地冒險改革。

根據大前研一的顧問經驗,在四十歲以後,還能下決心改變人生方向的人極少。

那些戰後的大經營者,每人都在三十世代,集中力量建構公司的原型然後開花結果。因為,三十世代是能以百分之百的氣勢突進、邁向成功的唯一時期。

大前研一認為創業經營者的開花期是三十五歲前後。那麼,白領上班族的生涯關鍵期又是何時?

大前研一強調,既然會選擇成為公司的上班族,就是已經染上上班族染色體,不可能創業。所以在《後五十歲的選擇》一書中,他不贊成五十歲退休以後,拿著退休金去創業,否則把老本都賠掉了。

大前研一認為進入公司十年後,直到三十五歲期間,無論所待的是什麼樣的公司,在公司內該學習的事物都應該完全學會。因此,上班族在大學畢業後的前十年,能做到什麼程度就做,這就是關鍵期。其後,任何事情都學不到了。因此,「三十五歲前後也是上班族的黃金期,」大前研一指出。

也就是說,在一般實務方面,最盛期一般是三十五歲。如果是工程師,就是三十歲,幾乎所有的公司,擔負這種實務工作的人都屬於這個年齡層。

不調職,也不從事新的學習,度過二十世代後半到三十世代前半,在三十五歲時學完公司中該學的上班族能力。問題是,要如何度過三十五歲往後的日子?這是個值得重視的問題。三十五歲以後,如果不刻意、強制性地立定目標、提高眼界,進而邁向更高層級,自己的智性將無法跟著進步。

在最初十年,每個人都會有進步;但此後,能再進步的就只剩下肯繼續努力的人了。大前研一認為染上上班族遺傳基因之後,要一面排除舊習性、一面朝自我發揮的方向邁進,是相當困難的事。

擺脫「魔之十五年」

因此,大前研一寫出這本書最主要的目的是建議三十五歲以後的上班族,一定要提醒自己仍然有新的目標、新的努力的方向。不要自認為進公司該學的都學完了,而陷入「魔之十五年」。

大前研一認為,除非你在公司過了五十歲以後,有機會坐上權力的寶座,才能從「魔之十五年」中解脫。否則就得在五十歲時準備退休。大前研一所謂「魔之十五年」指的是,在公司所做的事,不過是為了讓公司裡的人知道你的名字而已。過程有點像只算減分的玩牌遊戲,一心只為了不要被扣分而繃緊神經。在三十五歲到五十歲期間,每個人都該擁有的目標和上進心,卻已喪失殆盡,這就是「魔之十五年」。

創業者有時也會如同過了三十五歲的上班族一樣,總有到了魔之境界的時點。大前研一認為個性強悍的創業總經理很難離職。若沒有培育足以信賴的繼承人,則即使到了六十世代、七十世代,也很難交棒。在這段期間,若非改革失敗,就是因公司內部漸漸對獨裁總經理感到不滿,經營者最後終被迫辭職。

因此不管是對此刻日本的上班族而言、對創業總經理而言,大前研一認為,「沒有比此刻更需要按下重開機(reset)鍵的時代了。」

不只人要重新開機,企業、國家都可以重新開機。例如,柯達曾是席捲世界的相機軟片製造商,目前卻在數位相機滲透市場的情況下陷入苦戰。柯達應該很早就料到,以軟片為主的市場將會萎縮,並且果斷地放棄這個領域,將經營資源投入數位技術,必須及早決心以數位相機定江山。

但是,柯達軟片公司因為害怕失去手邊原有的資產,以這種心態搬出下列理由拒絕重新開機。例如,想要活用軟片製造實驗室、賭賭看未來市場的可能性等。該重新整頓方向卻下不了手,就在這段期間,新力和佳能(Canon)紛紛投入數位相機市場,無舊包袱的企業一旦投入戰場,當然會勇往直前。

「業務需要整頓時,仔細盤算可以割捨的東西之後,就得揮劍斬斷不捨的心理,重新歸零,這是求生之道,」大前研一強調無論是企業或個人都該懂得重新開機。

不要減法,要重新開機

例如,目前自己擁有五十五項資源,保有其中五十項的話,今後或許能夠勉強存活;假如想獲得重生,則必須勇於全部捨棄、一切歸零,這就是重開機。若心裡想著這五十項資源可能還用得著,打算保留然後重新開始,這只是減法,並非重新開機。在變化如此劇烈的時代,半途改用減法度日,其結果是該捨棄的東西不斷出現,最後只會落得動彈不得。

換句話說,保持敏捷、快跑的能力,對公司、個人而言都是必要的能耐。大前研一以日本的例子說明重新開機的重要性。日本原來就是個經過巧妙地重開機後再發展起來的國家。繼德川幕府掌政兩百七十年之後,第一次的重開機就是「明治維新」;走向文明、富國強兵,使日本得以全速前進。

突然有一天,武士剪掉髮髻、捨棄刀劍,女人穿上連身洋裝,在鹿鳴館跳起西洋社交舞;直到昨天還盲目深信的東西,一夜之間完全變調。不只是政府,日本國民也是頭也不回,很快就適應新的制度和環境。終戰(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也一樣,本來嘴裡還罵著「英國、美國都是畜生!」當被投下原子彈後,即被迫作出「無條件投降」,這也是一次完全的重開機。

日本人忍氣吞聲地接受現狀,之後,政府忽然間又呼籲產業立國、成為加工出口國家,於是又快速往前推進。隨著新時代來臨,日本又快速而大量地吸收新技術和知識,利用轉型期又從零出發,展現更快速的飛躍性成長。

世界上也有幾個無法從封建社會跳脫出來的國家。例如衣索比亞,長期穩坐帝王寶座的塞拉西一世(Haile Selassie I),因軍事政變而被逐下臺後,因為國家無法順利地從舊制度轉移至新制度,使得全國國民長期陷入苦難當中。

就上面的實例比較,他察覺日本社會改革的速度之敏捷,及日本人民適應力之強,令人驚訝。再翻開世界史來看,至今沒有一個國家像日本一樣,在僅僅一百年間,就經歷了兩次大變動,也從未見過重開機時手法比日本更靈巧的國家。

但始終都能夠靈巧地重開機的日本,卻在此刻遭遇瓶頸。大前研一在本書中直言,因為日本在必須按下全部清除的按鈕時,卻遲遲不按,拖泥帶水才會造成今日的結果。他認為,以目前經濟膠著的程度推斷,再慢也該在十年前就開始進行整頓才對。

對於目前無法重新開機的日本經濟,這本書不僅只是給上班族參考,也可以給政府決策者參考。

○○五年,日本人的平均年齡是五十歲。在全是老人的國家裡,要求國民提起勁來,未免強人所難。但若在十年前,讓瀕臨倒閉的銀行、公司都倒閉的話,結果又是如何?相信如果這麼做,日本的現在與未來絕對是光輝燦爛、前途似錦。

針對「銀行若倒閉會引發金融危機,所以不讓銀行倒閉」的想法,大前研一從十年前開始,就提出「讓銀行倒閉吧!」的呼籲;當時如果當機立斷,讓該關門的銀行關門,那些能自力更生的銀行自然會站起來,政府也不需要從事超額的公共投資。

當時,財政部長武村正義(一九三四年生,一九九四年擔任村山富市內閣的大藏大臣,即財政部長)表示,「沒問題,不良債權只有十三兆日圓」、「只有十七兆日圓」,卻在不知不覺間變為三十兆、一百兆日圓?金融廳雖然宣稱,到二○○四年四月,不良債權的處理就可以告一段落,但那只是幻想,實際上噩夢根本還沒有結束。從四月說出此話到六月,才短短的兩個月,突然改口說UFJ銀行(後來與東京三菱合併成為三菱東京日聯銀行)本身已無法處理呆帳。

剩餘的十年仍算長。真有事情想做,還有時間。儘管勝負已揭曉,但還是可以想想,剩下的十年能做什麼?有什麼可做的?大前研一建議,「不妨一起來思考上班族最後這十年吧。」

別再這樣下去了。與其做枯木,倒不如做開在原野的花吧!

花費一些時間安靜地思考這些事情,想想如何改良土壤,用來栽種、培育下半場人生之花。如此努力下去,十年後也許會出現欣賞自己的人,獲得好的評價,至少能因而肯定自己並未虛度此生。

這一來就可以自信地說,「我可不是白領薪水的唷,我的投資總有一天會開花結果的。」並且抱持這種自信,待在公司迎向退休。

大前研一建議五十歲以前的上班族要先盤點自己最擅長的是什麼?一旦突然被調職到子公司、關係企業時,這些庫存的才華就可以派上用場了,或是就可以不慌不忙地尋找適合的差事,順利地採取新的就職行動。

「事先找好第二條退路,對個人而言並沒有任何損失,」大前研一說。

大前研一的後五十歲的選擇
對於五十歲後仍在原公司上班的人: 

先回顧自己先前25年的工作,把上班族生活中累積的庫存全都清出來,看看自己擅長的領域是財務?人事?會計事務?或業務? 盤點庫存後,如果看得出來,那就專注在擅長的領域同時別忘了將自己的眼界放在充實第二個人生上,把對公司的期待降到最低標準。

對於五十歲後想換工作的人:

五十歲的人若要換公司,應該選擇降兩級的公司,才是正確的做法,降兩級求職比較能夠抬高自己的身價。

對於五十歲後仍夢想創業的人:

絕不可將退休金全部投入新事業---直到五十歲以前都是上班族的你,就好比是早已被馴養的動物欠缺經營者的素質,選擇在有年輕人開展事業時,以顧問的身分進入,或以協助者的身分進入他們的企業,才是最佳策略。

退休後;別冒險、別借錢、將工作當成興趣,別想用欲望賺錢,這是大原則。

對於五十歲後已退休的人:

重新開機,從今以後,就「人」的角度,專心而快樂地度過退休後的二十年吧!

現在自己在做的每件事,都是為了最後能說出:「啊!我的人生過得很好。」而做的事情。五十歲左右的人,若能透過終點來看剩餘的三十年人生,那麼即使是直到現在一直認為極端重要的事,到頭來可能會發現,其實也沒想像中那般重要。 日本的退休人士只知道繼續存錢,要那麼多錢做什麼?為什麼有人這麼熱愛存錢?忍耐著不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一古腦兒地節儉,而且在做好萬全準備以後,才開始後悔,認為自己應該活得更自由才對,到最後還在一片怨嘆聲中辭世,這種人生真的好嗎?應該將時間和金錢全都投注在享受人生上,如果還擔心著「萬一」不知何時會到,以至於對生活的種種樂趣心灰意懶,不是本末倒置嗎?

若說退休生活有幸福指數可言,未必會當事人的儲蓄金額成正比,儲存一億日圓和十億日圓的人,退休生活的豐富程度並不一定有差距,即使擁有多餘的錢,也未必一定幸福。

退休後成為真正的玩家;把生活過得有趣而豐富,可以做的事很多,讓你對人生永不感到厭倦,真正豐富的人生,不在於擁有很多事業夥伴,而是日常的玩伴(我舉雙手雙腳贊成這句話)

五十歲的你,在上班族這個同質的社會中,已經待了二十五年以上,如果玩伴都是自己現在或過去的同事,那麼公司那套秩序勢必重現,設法讓自己有意識的走到外面和各種夥伴相遇,讓自己與他人的交流呈現多樣化,---和不同的團體、夥伴交往,也是充實第二個人生不可欠缺的條件。

對所有五十歲以上的人:

健康第一!絕不累積疲勞!人過了五十歲彷彿駕著破舊老車行駛在高速公路上做長距離行走,絕對不可以勉強!

把重心放在生活!讓自己生活得更好!專心讓自己生活得更好!

要活在當下!對於想做的事情就要立刻去做!

不需要太在意別人的批評,活出真實的自我!

不用在配偶、家人面前逞強,多花時間與金錢在父母身上。

五十歲前後;是一生中最能看清全盤人生!並開始倒數計時的時候,能快樂時,若不好好地享樂,以後就會後悔! 








free counter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