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18日 星期三

中國古代人名用字的特點


中國古代人名用字的特點



一般看來,在現代社會生活中人名就是一個人的代號。其實,每個具體時代的人名不只是區別人與人的符號,同時又是文化的鏡像和觀念的折射。它反映了當時的社會思想、信仰、習俗、道德觀、價值觀、文化心理以及美學觀念等。據考證,先秦兩漢時期人們取名時有下列幾種思想傾向:祈求長生不老、渴望富貴財利,除疾去病、崇尚武功,以出生地和出生時間或輕賤易養的動物取名,還有一些講究忠君愛國、忠信賢德、尊親敬老等方面的吉語[1]。古人取名時的這些思想傾向,無論在傳世文獻中還是在地下出土中均有有大量記載。作為記錄古代人名的古代璽印最能直接體現上述思想。本文在充分參考有關文獻和古璽印資料的基礎上,對先秦秦漢時期人們取名時的用字特點及其反映出的思想傾向進行一番系統的探討,以就正方家。

一、祈求富貴財利

自從人類進入階級社會以後,人們參與社會活動的主要目的就是為了使自己生活得富足快樂。正如《荀子·榮辱》雲:“夫貴為天子,富有天下,是人情之所同欲也。”《史記·貨殖列傳》亦云:“富者,人之性情所不學而俱欲也。 ”又:“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可見,對財富的大量佔有是當時人們參與社會活動的最主要目的。古人常常把帶有“發財致富”之類的吉祥語詞用為自己的名字,以此保佑有朝一日能實現自己的願望。這類的詞語在古代文獻中經常遇到,如富貴、長富、富昌、富之、千萬、百萬、長利、常利、廣利、常有、將有、獨利、利上、買之、賈之、市之、多酒等等。同時,先秦時期,生產力還不很發達,作為一般等價物的貨幣並沒有嚴格統一的規定,在一定程度上,擁有牲畜、穀物的多寡成為衡量財富的尺度[2]。誠如《禮記·曲禮下》雲:“問庶人之富,數畜以對。”所以,有些人名也能體現出對牲畜或穀物的渴望,如弘羊、多牛、多禾等。西漢時期,隨著統一封建王朝的建立和社會的日趨穩定,社會經濟得到長足的發展,人們對“財利”的看重也超過了以前任何一個時代。當時人們致力於追逐“財利”的思想,不僅在傳世文獻和考古資料中有大量的記載,而且在漢印中也有充分的反映。人們把帶有吉祥含義的詞語刻於印章,或隨身佩帶,或置於家中案頭,目的就是保佑早日實現自己的願望。如即大利、巨萬、來富、至富、大富、長富、日富、日利、千金、千萬、萬匹、千石、萬石等等,這些刻於印章的吉語與同時期的中人名所用的吉語如出一轍,其功用是一樣的,就是為了祈求自己能夠獲得更多的財利。

雖然大富大貴一直是人們渴望的事情,正如《論語·里仁》所云:“富與貴,人之所欲也。”但在先秦甚至更早的一段時間內,人們最渴望的是“富”,其次才是對貴的嚮往。先秦時期的文獻中,使用期盼“顯貴”的詞語作為人名的並不多見,到漢代隨著社會的穩定和經濟的發展,人們把富與貴結合在一起,在渴望擁有財富的同時,更渴望自己在仕途上官運亨通,使自己顯貴起來,漢印中能夠體現這種思想的內容有:宜官、利官、宜官秩長樂吉貴有日、宜官內()財、富貴、長貴、常貴、日貴、益貴、日就富貴、利而未央宜官大昌、日光、長光、常光、大光、萬光、益光等等。

二、祈求福祿長壽

為了使自己生活得富足顯貴而且平安吉祥是古人參與社會活動的主要目的之一,也就是所謂的“福”。古代稱富貴壽考等為福,《尚書·洪範》雲:“五福:一曰壽,二曰富,三曰康寧,四曰修好德,五曰考終命。”可見,福祿長壽是人們心目中“福”的重要組成部分。中國古代方術中,人們很早就開始注意採用各種方法進行養生保健。當時許多方士或潛心修煉,或煉製丹藥服食,以求自己延年益壽。春秋戰國時期,很多人不僅重視修煉或服食丹藥,而且把祈求健康長壽的語句用在自己的名字中,以保佑自己能夠幸福長壽,多子多孫。如:延壽、延世、延年、萬年、萬歲、多年、彭祖、萬紀、壽王、君壽、壽臣、壽成、千秋、長壽、益壽、久長、鶴年、龜年、續世、廣年、增紀、壽貴等等。古代印章中有很多與人名相類的吉語,如:長壽、壽樂、安壽、永壽、壽慶、延壽、千秋、千秋萬歲、延壽未央、與天無極、日壽大幸、和福、受福、宜子、宜子孫、長宜子孫等等。當時的典籍中能夠反映這方面思想的記載比比皆是。《詩經·大雅·假樂》雲:“受福無疆,子孫千億。”《禮記·樂記》雲:“有大福,必有禮以樂之。”《莊子·至樂》雲:“夫天下所尊者,富貴壽善也。”《戰國策·齊策》雲:“犀首跪行,為儀千秋之祝。”《漢書·禮樂志》雲:“靈殷殷,爛燭光,延未央,永未央。”以上所列祈求福壽與子孫蕃息類的語詞是漢代流行的通俗語,不僅見於當時的典籍,在漢代的銅鏡和瓦當中也經常見到。如:“千秋萬歲”、“長生未央”、“延年益壽”、“延壽萬歲常與天久昌”[3]等。而且,在同時代的漆器上也有類似的吉語,如邗江胡場一號墓的漆案底部有用朱漆書寫的“千秋”二字等[4]。近年,考古學界在新疆民豐縣尼雅發掘的一座夫婦合葬墓中曾出土一批漢代紡織品,其中有織成文字的錦,上亦有“延年益壽”、“大益子孫”、“萬事如意”等吉祥語。

和祈求福祿長壽相並存的則是對疾病的厭惡,由於古代醫學條件的限制,疾病是人們生活中的最大禍患之一。因此,渴望驅疾去病,也是人們所追求的重要目標,有不少人名可以體現出古人對無病無災的渴望。如去疾、除疾、疾瘳、疾已、棄疾、疾去、病北、去熱、熱已、痤愈等等。歷史上一些著名的人物如霍去病、辛棄疾等就是其中的代表。

三、以習武名稱為名

春秋戰國時期,由於諸侯國之間的兼併戰爭頻繁,一批平民因軍功顯赫而進入貴族的行列,因而有不少人從軍以實現自己的理想;也有一些人​​出於保護自身的需要而練習武藝,在一定程度上來說,整個社會都瀰漫著崇尚武功,講究習武健身的風氣。當時,有很多人名就體現出世人的這種思想。如:禦寇、護軍、卻敵、闢兵、右軍、持弓、弄弓、勝客、武強等等。而且,有的女子的名字中也帶有這些字詞。據文獻所載,有一個名叫陳持弓的女子,九歲時就闌入宮掖。“陳持弓”這個名字就體現出其父母希望女兒能如男兒一樣武槍弄棒、保家衛國的心態[1]。到漢代,由於以匈奴為代表的北方少數民族經常南下入侵,時刻威脅著中原地區的安全,曠日持久的軍事對峙,造成國力衰弱、兵民疲憊的局面,人們渴望國家安定、生活安居樂業。所以,許多人在其名字中使用反映厭戰心理或體現戰勝匈奴的決心和氣概的字詞,如罷兵、破虜、滅胡、斫胡、敦狐()、屠胡、勝胡、敦胡、破戎、卻戎等等。

四、以出生地或出生時間為名

古人有不少名字可以反映出人的出生地、籍貫或出生的時間等。有的以地區或國名表示籍貫或出生地,這類的人名有:魯人、梁人、吳人、越人、楚人、荊人、楚僕等。有的以郡縣的名稱表示籍貫或出生地,如五鹿、常山、瑯、章丘、邯鄲、中山、右阿、於陵、郢人、桂林等。先秦時期的文獻和古璽中,以地為氏者,往往是以自己祖先的居住地為自己的姓氏。這些以出生地作為自己名字的做法當與以地為氏者相類,均為由於國家滅亡或生活地被外族吞併等不可抗拒的因素迫使自己離開故土,為了表示對故土的懷念而以此為名或為氏。有的以少數民族稱呼來表示族屬或出身,如羌人、胡人、胡豎、匈奴、胡囚、義渠、戎奴等。還有的以月份等出生時間來取名,如九月、五月、中月、稷月、十一月等等。漢代陰陽五行思想流行,人們的一切活動往往都要擇日以定吉凶,他們期望自己的孩子出生的時間等就是最吉祥的日子。

五、以加強自己品德修養的語詞為名

先秦秦漢時期,儒家思想已慢慢成為社會的主導思想,對人們的生活產生了重要影響,當時很多人的名字就體現了儒家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正如《禮記·祭統》雲:“是故君子之齊也,專致其精明之德也。”加強自身修養,體現忠信賢德方面的人名用字有:恭敬、中信、民信、信忠、常賢、賢友、信之、仁之、讓之、信士、仁士、賢良、寬信、奉德、信成、友之、廣德、貞君等等。有的人名體現出忠君愛國,期望自己能實現安邦定國的願望,如忠臣、奉君、利主、安主、愛君、君諫、腹心、近君、安漢、奉國、利國、安世、安國、定國、充國等等。還有的則是體現了敬老尊親等美德的名字,如奉親、奉孝、孝讓、宜親、扶老、事親、利親等等。先秦秦漢時期的格言璽中也有不少這方面的內容,尤其是修身養性方面的內容,如敬事、敬上、敬老、敬忠、敬守、忠信、忠愛、慎事、慎言、信士、仁士、安民、和眾等等。所以,這些以加強自己品德修養的語詞為名者與同時期的格言璽印有著驚人的相似,當不是巧合。

先秦秦漢時期文獻中,有許許多內容可以印證這些思想。《易·乾》雲:“君子進德修業,忠信,所以近德也。”《禮記·哀公問》雲:“君子無不敬也,敬身為大。”《孟子·議兵》雲: “凡百事之成也,必在敬之。”《荀子·天論》雲:“是故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楚辭·九章·惜誦》雲:“竭忠誠以事君。”當時,作為隨身佩帶的吉語格言璽印中有如此多的內容和世人的人名用字相吻合,這說明修習好自身是是一個人能夠立身行事的前提,體現了儒家對修身的重視,從另外一個側面也反映出儒家思想對當時的社會已經產生了廣泛的影響。

六、以其他吉祥如意之類的語詞為名

自古以來,人們不但希望自己能夠大富大貴,能夠長生不老、福壽無邊,更希望自己的生活能夠時時吉祥,事事如意。先秦秦漢時期的大量人名用字就體現出這些思想。如:平定、長幸、常歡、未央、無恙、歡欣、樂世、賀喜、平安、安處、常善、逢喜、無咎、無患、祿之、賞之、允祉、和意、得意、中意、如意、常樂等等。而且當時人們求“吉”的思想在吉語格言印中也有充分的體現。如:吉、無咎、日吉、長吉、又吉日、幸、長幸、日幸、鴻幸、常幸、大幸、日樂、長​​樂、生樂、常樂、民樂、大樂、長樂無極、得喜、長喜、恭喜、喜慶、日有喜入等。從以上所列舉的人名用字和吉語格言印的資料可以看出,二者之間有密切的關係,甚至很大的相似之處。

從文獻所載我們可以發現,“吉”即吉祥之意。《說文·口部》雲:“吉,善也。”《詩經·召南·有梅》雲:“求我庶士,迨其吉兮。”毛傳曰:“吉,善也。”《逸周書·武順》雲:“禮義順祥曰吉。”《易林·益》雲:“兌,福德之士,歡悅曰吉。”《論衡·譏日》雲:“如吉無害,剛柔相得,奇偶相應,乃為吉良。”“幸”最初為沒有災禍之意。《廣韻·耿韻》雲:“幸,吉而免凶也。”到漢代出現幸福、幸運之類的吉祥語詞當是從“沒有災禍”引申發展而來的。《說苑·貴德》雲:“福履和樂,與天無極,天下幸甚。”《後漢書·崔琦傳》雲:“無怙常幸,愛有陵遲。”“喜”與“樂”意思相近,即喜慶、歡樂之義。

總之,古人的人名用字蘊涵著豐富的內容,以上雖然只是選擇了最具有代表性的方面論述了古代人名用字的特點,但是通過對它們以及相關資料的分析,我們不但可以對古代代人們追求生活幸福、安寧的思想有一個比較全面的了解,而且可以對當時社會的意識形態有一個整體的把握。同時,作為珍貴的文物和語言文字資料的古代印章,也對研究古代人名以及當時的社會面貌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






















Flag Counter
http://www.secretchina.com/news/12/08/26/464423.html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