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9日 星期一

二十四節氣的民間風俗



二十四節氣的民間風俗



遠在春秋時期,中國古代先賢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和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農曆二十四節氣這一非物質文化遺產十分豐富,其中既包括相關的諺語、歌謠、傳說等,又有傳統生產工具、生活器具、工藝品、書畫等藝術作品,還包括與節令關係密切的節日文化、生產儀式和民間風俗。

二十四節氣是中國古代農業文明的具體表現,具有很高的農業歷史文化的研究價值遠在春秋時期,中國古代先賢就定出仲春、仲夏、仲秋和仲冬等四個節氣,以後不斷地改進和完善,到秦漢年間,二十四節氣已完全確立。

我國古人對二十四節氣的劃分十分科學、準確,是多少先輩經驗的總結,並傳下了古畫以提醒四季的耕種。

立春

 \

立春,是24節氣第一個節氣。

開始的意思,中國以立春為春季的開始,每年24日或5日太陽到達黃經315度時為立春。從歷史文獻記載來看,我國歷朝歷代的迎春儀式隆重而浩大。此時的立春已經超過了農曆24節氣只標示節令與氣候的功能,而是已經被當成一個節日了,因此在歷史上便演化出了許多圍繞立春而舉辦的活動及民俗,如春娃春鞭春捲打春春酒春牛等等。

雨水

 \

雨水 24節氣中的第2個節氣。

每年的219日前後,太陽黃經達330度時,是二十四節氣的雨水。此時,氣溫回升、冰雪融化、降水增多,故取名為雨水。雨水節氣一般從218日或19日開始,到34日或5日結束。雨水和穀雨、小雪、大雪一樣,都是反映降水現象的節氣。民間到了雨水節,出嫁的女兒紛紛帶上禮物回娘家拜望父母。生育了孩子的婦女,須帶上罐罐肉、椅子等禮物,感謝父母的養育之恩。久不懷孕的婦女,則由母親為其縫製一條紅褲子,穿到貼身處,據說,這樣可使其盡快懷孕生子。

驚蟄

 \

驚蟄,是24節氣中的第三個節氣。

每年35日或6日,太陽到達黃經345度時即為驚蟄,這時氣溫回升較快,漸有春雷萌動,驚蟄的意思是天氣回暖,春雷始鳴,驚醒蟄伏於地下冬眠的昆蟲。蟄是藏的意思。驚蟄象徵二月份的開始,會平地一聲雷,喚醒所有冬眠中的蛇蟲鼠蟻,家中的爬蟲走蟻又會應聲而起,四處覓食。所以古時驚蟄當日,人們會手持清香、艾草,熏家中四角,以香味驅趕蛇、蟲、蚊、鼠和霉味,久而久之,漸漸演變成不順心者拍打對頭人和驅趕霉運的習慣,亦即打小人的前身。

春分

 \

春分,是24節氣中的第四個節氣。

是從每年的320日(或21日)開始至44日(或5日)結束。春分,每年公曆32021日,太陽到達黃經0(春分點)時開始。這天晝夜長短平均,正當春季九十日之半,故稱春分"春分吃春菜""春菜"是一種野莧菜,鄉人稱之為"春碧蒿"。逢春分那天采回的春菜一般家裡與魚片"滾湯",名曰"春湯"

清明

 \

清明,是中國的24節氣第五個節氣。

每年的陽曆四月五日左右。清明節的習俗是豐富有趣的,除了講究禁火、掃墓,還有踏青、盪鞦韆、踢蹴鞠、打馬球、插柳等一系列風俗體育活動。

穀雨

\ 

穀雨,位於24節氣表的第六個節氣。

是春季的最後一個節氣,這時田中的秧苗初插、作物新種,最需要雨水的滋潤,所以說春雨貴如油。穀雨是雨生百穀的意思,每年420日或21日太陽到達黃經30°時為穀雨。古時有走穀雨的風俗,穀雨這天青年婦女走村串親,或者到野外走走,寓意與自然相融合,強身健體。

立夏

 \

立夏,位於24節氣表的第七個節氣。

每年55日或56日是農曆的立夏。鬥指東南,維為立夏,萬物至此皆長大,故名立夏也。此時,太陽黃經為45度,在天文學上,立夏表示即將告別春天,是夏日天的開始。在立夏的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舉行迎夏儀式。君臣一律穿朱色禮服,配朱色玉佩,連馬匹、車旗都要朱紅色的,以表達對豐收的企求和美好的願望。宮廷裡立夏日啟冰,賜文武大臣。冰是上年冬天貯藏的,由皇帝賜給百官。

小滿

 \

小滿 ,位於24節氣表的第八個節氣。

夏季的第二個節氣。其含義是夏熟作物的籽粒開始灌漿飽滿,但還未成熟,只是小滿,還未大滿。每年521日或22日視太陽到達黃徑60°時為小滿。江南一帶則有小滿動三車的說法。它是對江南小滿農事的形象總結。所謂三車即水車、紡車、油車。在農諺中,百姓以滿指代雨水的豐裕程度,小滿正是江南早稻追肥、中稻插秧的時節,如若田裡不蓄滿水,就會造成田坎乾裂,無法插秧,影響農作物的收成。

芒種

 \

芒種,是農作物成熟的意思。

芒種是24節氣中的第九個節氣。每年的65日左右,太陽到達黃經75°時為芒種。送花神農曆二月二花朝節上迎花神。芒種已近五月間,百花開始凋殘、零落,民間多在芒種日舉行祭祀花神儀式,餞送花神歸位,同時表達對花神的感激之情,盼望來年再次相會。

夏至

 \

夏至,是24節氣中的第十個節氣。

每年的621日或22日,為夏至日。夏至這天,太陽直射地面的位置到達一年的最北端,幾乎直射北迴歸線(北緯23°26′2844),北半球的白晝達最長,且越往北越長。夏至這天山東各地普遍要吃涼麵條,俗稱過水面,有冬至餃子夏至面的諺語。煙台萊陽一帶夏至日薦新麥,黃縣(今煙台龍口市)一帶則煮新麥粒吃,兒童們用麥秸編一個精緻的小笊籬,在湯水中一次一次地向嘴裡撈,既吃了麥粒,又是一種遊戲,很有農家生活的情趣。

小暑

 \

小暑,是24節氣中的第十一個節氣。

每年77日或8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05°時為小暑。我國古代將小暑分為三候:一候溫風至;二候蟋蟀居宇;三候鷹始鷙。小暑時節大地上便不再有一絲涼風,而是所有的風中都帶著熱浪。頭伏蘿蔔二伏菜,三伏還能種蕎麥;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小暑頭伏吃餃子是傳統習俗,伏日人們食慾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習俗裡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山東有的地方吃生黃瓜和煮雞蛋來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雞蛋,不吃別的食物。

大暑

 \

大暑,是24節氣中的第十二個節氣。

在每年的723日或24日,太陽到達黃經120°。大暑節氣的民俗主要體現在吃的方面,這一時期民間飲食習俗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吃涼性食物消暑。湘東南地區則流行一句廣東諺語:六月大暑吃仙草,活如神仙不會老。仙草即涼粉草,有神奇的消暑功效,用它做成的燒仙草在外觀、口味、療效上均與龜苓膏類似。台灣則有大暑吃鳳梨之俗,乃是因為這個時節的鳳梨最好吃。

立秋

 \

立秋,是24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

每年88日或9日立秋。“秋”就是指暑去涼來,意味著秋天的開始。貼秋膘,民間流行在立秋這天以懸秤稱人,將體重與立夏時對比。因為人到夏天,本就沒有什麼胃口,飯食清淡簡單,兩三個月下來,體重大都要減少一點。秋風一起,胃口大開,想吃點好的,增加一點營養,補償夏天的損失,補的辦法就是“貼秋膘”:在立秋這天各種各樣的肉,燉肉烤肉紅燒肉等等,“以肉貼膘”。

處暑

 \

處暑,是24節氣中的第14個節氣。

每年的823日前後(822日~24日),視太陽到達黃經150°時是二十四節氣的處暑。祭祖、迎秋處暑節氣前後的民俗多與祭祖及迎秋有關。處暑前後民間會有慶贊中元的民俗活動,俗稱“作七月半”或“中元節”。舊時民間從七月初一起,就有開鬼門的儀式,直到月底關鬼門止,都會舉行普渡布施活動。此外,處暑之後,秋意漸濃,正是人們暢遊郊野迎秋賞景的好時節。

白露

 \

白露,24節氣中的第15個節氣。

此時氣溫開始下降,天氣轉涼,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每年公曆的97日前後是白露。福州有個傳統叫作“白露必吃龍眼”的說法。在白露這一天吃龍眼有大補身體的奇效,在這一天吃一顆龍眼相當於吃一隻雞那麼補。

秋分

 \

秋分,24節氣中的第十六個節氣。

時間一般為每年的92223日。南方的氣候由這一節氣起才始入秋。秋分曾是傳統的“祭月節”。如古有“春祭日,秋祭月”之說。現在的中秋節則是由傳統的“祭月節”而來。很多地方在秋分時節要吃一種叫做“野莧菜”的野菜,有的地方也稱之為“秋碧蒿”。秋分一到,全家人都去採摘秋菜。采回的秋菜一般人家與魚片“滾湯”,燉出來的湯叫做“秋湯”。有順口溜這樣說:“秋湯灌臟,洗滌肝腸。闔家老少,平安健康。“

寒露

 \

寒露,在24節氣中排列十七。

於每年的十月八日至九日交節。《月令七十二候集解》說:“九月節,露氣寒冷,將凝結也。”寒露的意思是氣溫比白露時更低,地面的露水更冷,快要凝結成霜了。如果說白露時節天氣轉涼,開始出現露水,那麼到了寒露,則露水增多,且氣溫更低。此時我國有些地區會出現霜凍,北方已呈深秋景象,白雲紅葉,偶見早霜,南方也秋意漸濃,蟬噤荷殘。北京人登高習俗更盛,景山公園、八大處、香山等都是登高的好地方,重九登高節,更會吸引眾多的遊人。

霜降

 \

霜降,24節氣中的第十八個節氣。

天氣漸冷,開始有霜。霜降一般是在每年公曆的1023日。這時中國黃河流域一帶出現初霜﹐大部分地區多忙於播種三麥等作物。霜降是秋季的最後一個節氣。在此期間,我國很多地區都有吃柿子的習俗。俗話說;“霜降吃柿子,不會流鼻涕。”

立冬

 \

立冬, 24節氣中的第十九個節氣。

 在每年的117日或8日,我國古時民間習慣以立冬為冬季的開始,我國幅員廣大,除全年無冬的華南沿海和長冬無夏的青藏高原地區外,各地的冬季並不都是於立冬日同時開始的。吃餃子:立冬節氣,有秋收冬藏的含義,我國過去是個農耕社會,勞動了一年的人們,利用立冬這一天要休息一下,順便犒賞一家人一年來的辛苦。有句諺語“立冬補冬,補嘴空”就是最好的比喻。在我國南方,立冬人們愛吃些雞鴨魚肉,在台灣立冬這一天,街頭的'羊肉爐''姜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高朋滿座。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雞來補充能量。

小雪

 \

小雪, 24節氣中的第二十個節氣。

每年112223日,視太陽到達黃經240°時為小雪,《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曰:“10月中,雨下而為寒氣所薄,故凝而為雪。小者未盛之辭。”小雪後氣溫急劇下降,天氣變得乾燥,是加工臘肉的好時候。小雪節氣後,一些農家開始動手做香腸、臘肉,等到春節時正好享受美食。在南方某些地方,還有農曆十月吃糍粑的習俗。古時,糍粑是南方地區傳統的節日祭品,最早是農民用來祭牛神的供品。有俗語“十月朝,糍粑祿祿燒”,就是指的祭祀事件。

大雪

 \

大雪, 24節氣中的第二十一個節氣。

在每年的127日或8日,其時視太陽到達黃經255度。大雪時節,黃河流域一帶已有積雪,天氣寒冷。而江南才剛剛進入隆冬季節,氣溫將顯著下降,天氣寒冷,可能出現初雪​​和冰凍現象。各地要加強冬小麥、油菜等春花作物的田間管理,查苗補缺,中耕鬆土,早施苗肥,培育壯苗。

冬至

 \

冬至,24節氣中的第二十二個節氣。

是中國農曆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節氣,也是中華民族的一個傳統節日,冬至俗稱“冬節”、“長至節”、“亞歲”等,早在二千五百多年前的春秋時代,中國就已經用土圭觀測太陽,測定出了冬至,它是二十四節氣中最早制訂出的一個,時間在每年的陽曆1221日至23日之間,這一天是北半球全年中白天最短、夜晚最長的一天;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在這一天還有吃餃子、南方吃湯圓的習俗,諺語:冬至到,吃水餃,還有關於該節氣的詩詞和影視作品。

小寒

\

小寒,是第二十三個節氣。

15-7日之間,太陽位於黃經285°。對於中國而言,小寒標誌著開始進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廣州傳統:吃糯米飯,小寒早上吃糯米飯,為避免太糯,一般是60%糯米40%香米,把臘肉和臘腸切碎,炒熟,花生米炒熟,加一些碎蔥白,拌在飯裡面吃。

大寒

 \

大寒,是二十四節氣最後一個節氣。

每年120日前後太陽到達黃經300°時為大寒。小寒之後過15天就是大寒,也是全年二十四節氣中的最後一個節氣。這時節,人們開始忙著除舊飾新,醃製年餚,準備年貨,因為中國人最重要的節日——春節就要到了。其間還有一個對於北方人非常重要的日子——臘八,即陰曆十二月初八。在這一天,人們用五穀雜糧加上花生、栗子、紅棗、蓮子等熬成一鍋香甜美味的臘八粥,是人們過年中不可或缺的一道主食。

附錄

二十四節氣歌

春雨驚春清穀天;

夏滿芒夏暑相連;

秋處露秋寒霜降;

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兩節不變更;

最多相差一兩天;

上半年來六廿一;

下半年來八廿三。

二十四節令歌

打春陽氣轉,雨水沿河邊;

驚蟄烏鴉叫,春分瀝皮幹;清明忙種麥,穀雨種大田。

立夏鵝毛住,小滿雀來全;

芒種五月節,夏至不納棉;

小暑不算熱,大暑三伏天。

立秋忙打靛,處暑動刀鐮;

白露煙上架,秋分無生田;

寒露不算冷,霜降變了天。

立冬交十月,小雪地封嚴;

大雪河叉上,冬至不行船;

小寒進臘月,大寒又一年。

十二月節氣歌

正月(寅)立春雨水節;

二月(卯)驚蟄及春分;

三月(辰)清明並穀雨;

四月(巳)立夏小滿方;

五月(午)芒種及夏至;

六月(未)小暑大暑當;

七月(申)立秋還處暑;

八月(酉)白露秋分忙;

九月(戌)寒露又霜降;

十月(亥)立冬小雪張;

十一月(子)大雪冬至節;



























Flag Counter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