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2月29日 星期日

海鮮舫簡史

海鮮舫簡史:四十年代的歌塘船

作者:冼培安先生
1947(約)早期海鮮舫照片,太白和全記,那年代還沒有自己發電,晚上都是點大光燈照明,全記在五十年代尾改營專做漁民酒席船,能夠搜集到這張海鮮舫最早期相片難能可貴。
一九四七年早期海鮮舫照片,太白和全記,那年代還電力還沒有普及,晚上都是點大光燈照明。
全記在五十年代尾改營專做漁民酒席船,能夠搜集到這張海鮮舫最早期相片難能可貴。
  清朝末年,我的曾祖在國內做官,因得罪權貴,家人購置兩艘帆船,承載冼家兩代人,率眾南赴香港。然而,航行期間其中一艘帆船沉沒,該船親人全部罹離。另一艘船親人僥倖生還,遂利用僅餘一艘帆船,留在香港仔,學習過漁民生活。祖輩本來不懂漁務,惟因生計,開始觀察香港仔漁民生活,至父親一代善用祖輩餘產經營漁業生意。在幾代人的傳承下,發展了海鮮舫的飲食生意,「漁利泰」一名在南區亦廣為人知。
  抗戰勝利後,香港仔開始出現了海鮮舫的前身-「歌塘船」。這種歌塘船源自廣州,最初只有一層,後來加至兩層,以良木建造,用上百年亦不會朽壞。每層可擺十圍酒席,分兩行排列,一行五圍。當時,香港仔的山邊有墳場,不少北角居民身故後,下葬於此。孝子賢孫致祭後,由於回家路途遙遠,故就地光顧附近漁民所經營的食肆,這些香港人便成為帶動香港仔飲食業的首批人士。本來只是經營喜慶宴會的漁民,見有利可圖,便決定經營飲食生意。那時,「全記」是第一批經營歌塘船的人,而「漁利泰」是第二批經營的人。由於電力問題,食客需要於天黑前用餐,是當年的一大特色。

海鮮舫簡史:五十年代漁業的貸款制度

作者:冼培安先生
五十年代漁利泰  
約一九五零年的漁利泰,停泊在鴨脷洲洪勝爺廟對開水域
  五十年代,由於氣泵仍未普及,若要品嚐新鮮海產,便需光顧香港仔的海鮮舫。當時海產品種繁多,諸如鹹水羔蟹,塔門鮑魚,珍饈百味,任君選擇。那時,外國人開始喜歡前往香港仔食海鮮,又帶動了香港仔海鮮舫的發展。
隨著香港仔漁業興旺,吸引不少漁民參加捕魚,透過賺取收入,贍養家人。然而,捕魚需要船隻,而漁民家貧,怎樣可以出海捕魚呢?由於那時銀號沒有按揭,我們便貸款給漁民,為他們提供捕魚的財用。漁民借款,出海打魚後,我們透過木桶盛載魚獲,運至西環及中環售賣。黃昏結算時,我們會抽取百分之二十的利潤。例如一名漁民賣得一百元魚獲,即抽取二十元,其中十元償還本金,另外十元是利息,漁民淨獲八十元。不少漁民即使償清貸款後,因感恩圖報,仍樂意將魚獲寄賣。頂峰時期,我們擁有幾百個漁民貸款戶口,每日純利高達一萬元,當年雲吞麵一碗只售兩毫,一層單位一萬元,買下半條香港仔東勝道亦只是三十二萬而已,其盛況可想而知。
上圖是五十年代香港仔海旁海鮮舫全景。上圖是五十年代香港仔海旁海鮮舫全景。
為什麼照片有色彩呢?六十年代,彩照流行,時人便將黑白舊照上色,再作售賣。
左面第一艘是本人家族上一代經營的漁利泰海鮮舫,六十年代轉售股份予海角皇宮。
右方手面最後那艘是太白。當年Aberdeen漁村風味十足!
1950 (約)五十年代早一張稱斯文報賣廣告當年香港仔還未有電話五十年代的漁利泰報章廣告,當時香港仔還沒有電話,與鄰格相映成趣漁利泰碼頭,電話還是5個字
約一九五零年漁利泰碼頭。後期香港仔安裝了電話,號碼還是五個字
1953A五十年代由山上望香港仔全景海面有海鮮舫和酒席船五十年代.山眺上望香港仔全景,海面有海鮮舫和酒席船
1950 (約)五十年代品嚐海鮮可享受魚船歸航情景另一番滋味五十年代,品嚐海鮮,可以目睹漁船歸航,別有一番滋味
1950 五十年代照片早期食海鮮遊客門自己找這些小艇送到海鮮舫上上圖是五十年代前期,食客若要吃海鮮,需要自行找圖中小艇,再前往海鮮舫
1950 (約)五十年代最早期海鮮舫碼頭接送遊客,在四十年代是要自己找渡海艇仔送自己出去食海鮮上圖是五十年代最早期海鮮舫碼頭,海鮮舫東主開始自設碼頭,接送食客
1951第一代太白拍攝於五十年代當年坐遊艇來食海鮮已經是大豪客上圖是一九五一年的第一代太白海鮮舫,當時坐艇前來尋食者,全是大豪客
1950第二代太白建造於五十年代中期上圖是五十年代中期的第二代太白海鮮舫

海鮮舫簡史:六十年代的海角太白

  海鮮舫開始發展,遊客漸多,船隻亦愈來愈大,筵席數目由二十圍增加至三十圍。全盛時期,香港仔共有七至八隻海鮮舫。一九五八年,伯父冼奴曾經支助數十艘機動漁船,協助新成立的海角皇宮搜購珍鮮。六十年代,海角皇宮收購漁利泰,與太白海鮮舫兩雄並立。海角皇宮的第一隻兩層船,名曰「海角皇宮」,由於生意暢旺,需要另置大船,這艘「海角皇宮」於一九六二年便賣給何鴻燊,讓他改裝賭船。直至七十年代,由於澳門賭業興旺,這艘「海角皇宮」又賣給一位香港仔商家,這艘船改名為「漁民大禮堂」,此後專做漁民酒席生意。
香港工商日報1958-06-25 - Copy一九五八年.伯父冼奴贊助數十艘機動漁船協助海角皇宮捕獲海鮮
1960 (11)六十年代早期第一艘海角皇宮誕生,船頭有噴泉全船空調,內部天花全部飛仙設計很有中西交流感覺,幾年後海角皇宮要鄺健便售給何鴻新做賭船上圖是第一艘海角皇宮,船頭設有噴泉,船內備有空調,天花則有飛仙圖案
設計融合中西,後來生意興隆,需另造新船,數年後這艘船便賣給何鴻燊,改裝賭船
1962-01-28 大公報一九六二年.何鴻燊向海角皇宮購入海鮮舫,改成賭船
六十年代尾海角皇宮將原來船身加長曾加坐位六十年代末期,海角皇宮將原來船身加長,增加座位
太白六十年代早期上圖是六十年代早期的太白海鮮舫
1960 (1)第三代太白建於六十年代早期開始有空調上圖是第三代太白海鮮舫,開始設有空調。攝於六十年代初期
六十年代湖南街海鮮舫碼頭接待處六十年代,湖南街海鮮舫碼頭接待處
1960 (4)六十年代湖南街太白碼頭等上圖是湖南街太白海鮮舫碼頭
1960 (7)九十年代我在曬相店看了這相片後自己開始搜尋海鮮舫歷史和圖片九十年代,我在沖曬店看了這相片後,便開始搜尋海鮮舫歷史和圖片

海鮮舫簡史:海角太白珍寶三國鼎立

作者:冼培安先生
  六十年代末期,一班前漁利泰員工向政府申請籌辦新的海鮮舫,名曰「珍寶」。然而,一九七一年,興建中的珍寶遭遇大火,直至一九七六年才正式落成。珍寶海鮮舫出現後,未幾呈現太白、海角、珍寶三雄鼎立局面。珍寶海鮮舫位置靠岸,主要做本地人生意,由於當時香港仔缺乏停車場,故多本地客前往用餐。當時的遊客,不僅有外國人,還有日本人,他們喜歡在岸邊,乘坐小船前往太白或海角用餐,體會漁港風情。每到晚上,太白、海角及珍寶三船的燈光照遍香港仔避風塘,畫面極為壯觀!
  隨著漁民漸多,政府需要興建石壆,保護人身安全,造成水流急速,影響觀感。加以工業逐漸發達,其排出的污水,影響魚獲,故海產品種逐漸減少。
  半個世紀以來,我看著海鮮舫變遷和發展,海鮮舫黃金時期在六十年代至九十年代,若以歷史的角度來說,它是食海鮮文化發源地,必定有其存在價值。但現今海鮮舫欠缺特色和風味,即使外表尚算宏偉壯觀,但內部與其他飲食場所並無兩樣;又兼經營者隸屬同一公司,在沒有競爭之下,就失去了進步的動力。香港旅遊業應該多帶遊客去海鮮舫,品嚐海鮮。在大家同心協力之下,海鮮舫才可生存,並吸引他人重新投資經營海鮮舫。我始終覺得,在海鮮舫品嚐海產,必定遠比酒家好的。
172七十年代珍寶海鮮舫還有一個月便開業,失火死傷幾十人1七十年代.開業前一個月的珍寶海鮮舫發生大火,死傷數十人
175珍寶重新建造中1973A一九七三年.重建中的珍寶海鮮舫
七十年代早海角皇宮將二樓也壙建再加坐位可想當年生意滔滔黃金時期七十年代前期,海角皇宮擴建二樓再加坐位,當年生意滔滔,可想而知
九十年代香港仔發展將所有海鮮舫搬遷深灣九十年代.政府發展香港仔,將所有海鮮舫遷往深灣
九十年代珍寶將海角皇宮太白收購全部歸珍寶所有,珍寶將海角皇宮拆卸重新建造新珍寶,但這艘珍寶命途更短,與著金融風暴後來便售去菲律賓九十年代.珍寶海鮮舫收購海角及太白。
珍寶將海角皇宮拆卸,重新建造新珍寶海鮮舫
但這艘珍寶命途更短,與著金融風暴後來便售去菲律賓。

http://www.oldhkphoto.com/?p=3039













Flag Counter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