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6日 星期六

09月25日 後佔中第284天 政改方案否決後第99天





0925 後佔中第284
政改方案否決後第
99






曾鈺成﹕秩序急變非因警介入 指衝擊前所未有「仲要歡迎?」



曾鈺成昨第三日以立法會行管會主席身分出庭任辯方證人,昨午用膳後返回法院時,他脫下「招牌」中山裝,向記者說﹕「好熱呀!」(林俊源攝)

【明報專訊】立法會財委會去年6月中審議新界東北前期工程撥款,社民連副主席黃浩銘等12名反對新界東北發展的示威者,事後否認參與非法集結及企圖強行進入等罪,案件昨日續審。立法會行管會主席曾鈺成供稱,召警入大樓非政治決定,絕非受任何人指示或控制,行管會有最終決策權。他形容是次衝擊大樓屬前所未有及「歷史上最激烈的一次」,惟示威者的行為是否屬民意的表達則「有疑問」。

強調行管會沒指揮警行動

第三日出任辯方證人的曾鈺成稱,去年6月13日,因應立法會大樓的秩序及安寧急速變化,遂召警到場候勤,至晚上示威者衝擊大樓,警方才應要求介入。曾鈺成強調一旦警方介入維持大樓治安,具體行動由警方指揮,行管會不會給指示。他認為當日若沒有警方協助,示威者只會更易以竹竿衝入立法會,情况會更惡劣,不同意大樓秩序在警方介入後才急變。

辯方質疑,若警方處理事件有不恰當之處如打示威者等,秘書處會否阻止。曾鈺成說「惻隱之心,人皆有之」,每個人都可站出來阻止。他不同意行管會當日沒履行管理大樓的責任,認為有關指控嚴厲,對行管會不公道。

被質疑與示威者欠溝通 曾﹕點疏導?

辯方又質疑立法會秘書處只要求警方控制人群,而沒進一步與示威者溝通及疏導他們的情緒。曾鈺成否認,指秘書處及個別議員已以不同方式與示威者溝通及調停。他其後連珠炮發反問辯方,「示威者嘅訴求係唔想見到議案被通過,可以點疏導?我哋仲有咩可以做?」、「你覺得6月13日我哋繼續容許佢哋(示威者)留係大堂內用竹竿,係唔係負責任嘅做法?」、「係唔係出面衝緊入來,我哋都仲要歡迎佢哋入來呀?」他說秘書處有職員從大樓閉路電視見到衝擊場面「驚到喊出來」,質問「行管會收到警方嘅提醒,話會有多人圍立法會嘅消息。如果律師覺得仍要保持大樓開放,咁只能話呢個唔係行管會嘅諗法」。

認曾收林鄭信 籲行管會有效防守

曾鈺成同意去年6月16日接獲政務司長林鄭月娥的信件,信中提及因為示威是在立法會大樓內,而非在公眾地方發生,警方在大樓內的行動「很容易會被政治化」。林鄭在信中提及,鑑於案發前兩周的事故事態嚴重,她認為行管會須採取適當及有效措施作為第一度防線。

曾昨完成作供,辯方今傳召另一名證人。



佔領檢控 逾兩成自行佐證脫罪 張達明倡設資料庫 記錄作供不實警


【明報專訊】79日佔領運動期間,警方拘捕955人,警方近日公布截至今年7月底,這批被捕者中,兩成即209人的案件已啟動司法程序,在已有裁決的140人中,獲撤銷控罪及經審訊後獲判無罪的有40人。本報統計後發現,40人中最少9人(約22.5%)在自行提供關鍵現場片段後獲撤控或脫罪。監警會前委員、法律學者張達明認為警方須正視問題,建議設立資料庫,記錄每名被裁判官批評其證供不實的警務人員資料,以作檢討;佔中義務律師團發言人楊岳橋表示,要由辯方找出片段,反證警方口供不實,情况令人憂慮。
明報記者 張梓鈴

獲撤控40人 9人提供現場片段

本報統計後發現,逾兩成獲脫罪或撤控者,乃自行提供關鍵現場片段佐證,而有關片段均顯示,案發情况與警務人員的口供不符或構成疑點。當中,更有裁判官在裁定被告無罪時,批評警員為不盡不實的證人,要求將案件轉介投訴警察課,並需要將調查結果轉交他的席前(見圖)。



張達明:警作供不盡不實 制度有不足

監警會前委員、港大法律學院首席講師張達明表示,現時情况「曝露咗唔止一單半單」,很多佔領案件依賴被告自行提供影片,影片清晰顯示警員作供不盡不實,顯示現制度有不足,要被告自行提供證據才能證明清白,令人反思。

張解釋,一般案件「告唔入」後,高級警官要寫報告,惟只屬內部文件,除非當事人投訴,否則監警會無權監察這類個案,僅能靠警隊內部自行處理。張指出,如有事主就警員涉嫌作假證投訴,監警會審議個案將面對很大考驗,以展示未來能否公道地處理投訴,而非包庇警務人員。

另外,張認為警務處「新一哥」盧偉聰「要做啲嘢畀公眾睇,如果有錯要認,要嚴肅處理,唔係(市民)就會對警隊無信心」。張提議傳媒亦可建立資料庫,記載被裁判官批評證供不盡不實的警務人員的姓名資料,以作參考。

佔中律師:辯方舉證 情况令人憂慮

佔中義務律師團發言人楊岳橋表示,現時個別被捕個案要由辯方找出片段,反證警方口供不實,令人憂慮舉證責任轉至辯方,要由辯方自證清白,情况令人憂慮。

有法律界人士表示,證人宣誓後必須「講真話」,作假證屬刑事罪行。法官或會在裁決時批評證人供辭不可信,甚至要求轉介律政司及警方再調查。若涉作假證的人屬警員,被誣告者可向警方投訴、作私人檢控或民事索償。

觸發佔領行動源於9月26日一個決定﹕學生晚上突然決定佔領「公民廣場」,引發警民衝突,數萬市民趕到政府總部外聲援,間接令佔中提早啟動,究竟這10多小時發生什麼事?











傘運一周年

迥異於主權移交前的默然承受,小島在回歸17年以截然不同的面貌再次獲得國際社會的目光,「學生被扣」、「佔領中環」、「雨傘運動」卻都不足以名狀去年9月的大事件。《蘋果日報》回顧這一段由港人親手寫下的歷史片段,記錄在催淚彈下一夜覺醒、拚死抗爭卻發現無功而還,由組織者到參與者,如何在創傷後重新振作的故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