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7日 星期日

05月17日 後佔中第153天 公布政改方案第26天




05月17日 後佔中第153天
公布政改方案第26




人人慨嘆蝸居難求,曹仁超覺得最可悲的是,香港人最大的願望竟然是買樓收租,包括大學生:「所以我經常寄語年輕人,不要讓500尺綁住你的青春。」 (灼見名家圖片)
人人慨嘆蝸居難求,曹仁超覺得最可悲的是,香港人最大的願望竟然是買樓收租,包括大學生:「所以我經常寄語年輕人,不要讓500尺綁住你的青春。」 (灼見名家圖片)
專訪曹仁超:年輕人,不要讓500尺綁住你的青春

灼見專訪 | 2015年5月14日
記者:馬文煒
上文〈專訪曹仁超:思考要國際化,做事要本土化〉討論了曹仁超對未來中國經濟走勢,以及未來香港扮演的角色的看法,本文將繼續探討香港在經濟轉型方面的成果。曹仁超認為今日的年輕人缺乏生存空間:「地產霸權將香港資源都佔據着,當租金連我們都覺得貴的時候,年輕人如何創業?」

靠收租的社會難有前途

香港地少人多,寸金尺土,是每個小孩都知道的事實,但這是否正常?曹仁超提出疑問:「中國人的經濟,到了某個階段,往往人人尋租,統統做收租佬。從經濟學來說,收租是對整個經濟最沒有幫助的行業。今時今日我們以香港有李嘉誠、李兆基為榮,真是貽笑大方,笑死鬼佬!我真要批評一下,這30多年來他們的建樓技術有進步過嗎?外國的預製房屋、倒模式技術,香港都沒有。房地產商這些年來毫無技術創新,最擅長就是賺地價(asset inflation) 。」
以曹仁超的專業來看,整個 asset inflation 始於1971年美元與黃金脫鈎,至2014年10月隨QE3完結。「因此將來若還想賺地價,這個方向我是會擔心的。可以見到現在上市地產股的市值是低過 NAV(net asset value)30%或以上,亦即股票市場告訴你,他已不是成長的行業,而是衰老中的,只是還未浮面。」

本港經濟轉型一事無成

與此同時,80年代美國的科技創新潮,目前仍未見於香港,香港的經濟轉型步伐相當緩慢。「那時我批評過董建華搞出來的科技園,由2001年至今,毫無科技可言。那時候有一間公司來香港想要土地發展晶片,但晶片技術是台灣的,機器是 Intel 不要的,來香港幹什麼?最後他們去了上海,搞得損失慘重。所以說,你不要找二流人才、三流技術去發展高科技。」踏入二十一世紀,一流人才的要求不只是豐富的知識及經驗,而且更要懂得與時並進,在這一方面,年輕一代強大的適應能力和對科技的熟練令他們佔了很大優勢。
Facebook 創辦人 Mark Zuckerberg 生於1984年,現在只是31歲。 (亞新社圖片)
Facebook 創辦人 Mark Zuckerberg 生於1984年,現在只是31歲。 (亞新社圖片)
事實上,現今市值超過2000億美元的網絡巨頭 Facebook 的創辦人朱克伯格(Mark Zuckerberg)也只是剛剛30歲,可見這是年輕人的時代。但曹仁超一想到香港的新一代就不禁問一句:「Where is the angel?外國有所謂 angel funds(天使基金),你有主意,去申請,大部分都願意給你一、二百萬美元去嘗試,成功的話再注資,協助管理,加快成長。因此這些新公司可以10年、15年後才賺錢,Facebook、Twitter 等很多都是靠他們創立的。但香港沒有天使的,只有魔鬼,大地產商即使賺千多二千億,都不願意撥一點錢幫助年輕人創業。可以說,直到現在香港的理念仍是賺到盡。叫年輕人搞高科技,我只會問:錢從何來?」
1976年,蘋果公司創辦人之一喬布斯在自己家中的車房,製造出世界最早的商業化個人電腦Apple I。曹仁超指出香港連這樣的機會也沒有:「莫說車房,只是一個車位,都是用來炒的,不是用來讓年輕人創業的。」他認為年輕人應該得到更多鼓勵,而且100間創業的公司中,只要當中5%成功,已經足以改變世界。

今日局面政府難辭其咎

本港由上世紀七十年代開始逐步實施免費教育,發展至今,教育已普及年輕一輩,當中不乏人才,為什麼香港不會出現一個 Google 或 Facebook?「在美國,人人都會說 I have a dream,他們的 dream 是 innovation,是創造蘋果電腦、Google;而香港人的 dream 就是買樓。整個社會都只想買樓,不鼓勵 innovation,包括《信報》。那時我跟林生說創新,他說現在已經很好,不用搞。因為《信報》成功了,所以不用搞。因為香港地產商成功了,所以也不用搞。結果是成功帶來失敗,因為地產商太成功、太能賺錢,致令很多企業都失敗了。而他們佔據着大部分資源,他們不搞,香港沒有剩餘的資源可以搞創新。當整個社會都向房地產看時,如何會有創新?而造成這個現象,香港政府難辭其咎。
在如此社會氛圍下,人人慨嘆蝸居難求,曹仁超覺得最可悲的是,香港人最大的願望竟然是買樓收租,包括大學生。「即使好運或者憑父蔭,25歲前儲到首期,開始供款,供到45歲為止,到時都不用想創業了。所以我經常寄語年輕人,不要讓500尺綁住你的青春。」


「我大輩子心機投放在《信報》,(這些剩餘股權)才值千多萬,但我住的房子都已升至3000多萬。早知就不做《信報》,將錢用來買樓就行,不用捱!」 (灼見名家圖片)

年輕人,不要讓500尺綁住你的青春

八十年代香港經濟起飛,由1984至1997年間,樓價升近20倍;但由香港回歸中國開始,在「八萬五」和SARS的影響下,樓價從1998年一直跌到2003年,跌幅超過五成。那可能是僅餘的買樓時機,因為在2002年尾,時任房屋及規劃地政局局長孫明揚推出俗稱「孫九招」的穩定樓市措施,曹仁超對此並不看好:「我早就跟孫明揚說,你一出這招就會累垮香港,現在證明我當時是對的。由2003年至今,無論什麼投資都跑不贏樓價。就好像回到1985年的時候,我在《信報》寫專欄的時候,那時我說飯可以不食,樓不可以不供。原因是《中英聯合聲明》裏的一句——每年賣地50公頃。當時用如此擠牙膏的方式賣地,全港一同排隊刷牙,樓價怎會不升?結果由1985年到1997年,香港樓價由650元一尺升到12000元一尺,這就是偉大祖國對香港的貢獻。」
樓價暴漲,除了是由於經濟起飛,帶動需求上升,更是因為供應被牢牢限制着。「多虧董生的『八萬五』,樓價才回落,原本大家辛苦一點就沒事,無故來個『孫九招』,就是擠第二次牙膏。所以現在社會責怪梁振英,我說,問題根本是董建華留下來的,而得益的只有小部分既得利益階層。」

制度鼓勵不勞而獲

2006年8月,《信報》創辦人林行止及其夫人駱友梅與商人李澤楷達成協議,由李澤楷控制的離岸公司 Clermont Media Ltd. 以3,500萬美元購入《信報》大部分股份。2014年9月,《信報》網站證實,林氏夫婦將持有的《信報》剩餘股權全數售予 Clermont Media Ltd.,同為創辦人之一的曹仁超笑言:「我大輩子心機投放在《信報》,(這些剩餘股權)才值千多萬,但我住的房子都已升至3000多萬。早知就不做《信報》,將錢用來買樓就行,不用捱!」他形容社會制度不合理:「現在香港的制度是在鼓勵不勞而獲,同時懲罰那些很努力去創業、創新的人,然後我們反而指責年輕人沒有創新精神,只顧買樓。根本是環境促成,大人教壞細路!」
對於去年發生的佔中,曹仁超又如何看?「佔中除了影響部分零售業、飲食業及酒店業外,接近無影響,不要將責任推卸給年輕人。大家之前預期樓價會因而大跌,這些都沒有發生,佔中之後樓價反而上升了。」他同情學生,但認為運動的效益有限:「改變不到大趨勢。」
原來曹仁超都有迷信的一面:「有時都要迷信一下,我認為從1978年改革開放開始,中國一直在走運……」他還斷言人民幣難以取代美元,想知為何曹sir 會這樣說?請留意下一篇文章。

曹仁超介紹

原名曹志明,長期任職《信報》,主管投資分析部。每周一至周六於《信報》撰寫「投資者日記」逾30年,是該報最受歡迎的作者之一,亦是香港其中一位最權威的投資評論家。先後擔任信報財經新聞有限公司執行董事及首席顧問,現為中國高增長集團首席經濟學家。
1974年前,曹氏在金融投資公司任職投資顧問,從事證券分析。近年出任多項公職,包括證監會投資者教育諮詢委員會成員、香港大學學生會投資學會諮詢委員、香港科技大學財務學系學生會諮詢委員、嶺南大學公共政策研究中心諮詢委員、香港公開大學李嘉誠專業進修學院財務投資文憑課程諮詢委員等。出版暢銷書籍包括《論勢》、《論戰》、《論性》、《非富不可:給年輕人的投資忠告》等多冊。 








順時序記錄



13:00 【雨傘節開幕 回應雨傘運動 關注當下社會問題】

由香港中文大學文化及宗教研究系文化研究學部碩士課程主辦的「雨傘節」,將於5月17日至31 日在賽馬會創意藝術中心舉行。主辦方希望透過視覺藝術、舞蹈、行為藝術、錄像、獨立電影、戲劇,以及一系列的工作坊和研討會,回應去年的雨傘運動,關注香港當下的社會問題,重新展示及思考香港的社會和政治議題。



















































14:00 【專業議政團體再次落區熱派單張 薑蓉保普選街站冷清收爐】

今日下午二時,十一個專業議政團體在銅鑼灣鵝頸橋底發單張,宣傳「假普選方案,一定唔袋得」活動,十一個團體代表高叫口號「假普選方案,一定吾定袋得」表達訴求。有熱心市民舉起「假奶粉不可食住先,假普選怎可袋住先」標語,亦有市民響應十一團體義派傳單。

相反,薑蓉「保民主,撐政改,反拉布,做選民」最後一天簽名活動,簽名市民冷落,街站只見義工拍烏蠅,冷清收爐。






















14:00 【尋回警察良知 保障被捕人士權利】

香港社會工作者總工會下午在旺角西洋菜街舉辦『尋回警察良知』論壇,針對警隊警權過大、濫權的情況,展開討論、對話。
香港社會工作者總工會伍偉釗先生講解自閉症男子被捕後不公待遇、其他被捕者需知。被捕者需要帶紙、筆和手錶,用紙筆紀錄下所有在警署向警方提出要求的時間,如警方對被捕者的任何要求有所拖延,即可向值日官要求『落簿』,把要求的時間紀錄在案。並要清楚了解被捕人士的權利。
警權關注組代言人楊政賢講述監警會的現行制度不公,由於警察投訴科的制度是由警察自已調查,內部機制以拖延及行政程序把警察濫權的投訴無限拖延。楊政賢指二零零三的七一有二千多個投訴個案至今仍未有任何警察被起訴,可見監警會及警察投訴科有多濫權。
楊說雖然現時並沒有有效機構可監察警察濫權,但仍鼓勵受影響市民先進行投訴。
曾健超Ken講述『暗角打鑊』中警察未能有效處理警察犯下刑事案時機制的不公。
Ken指被捕人士亦有公民權利,他被捕當日曾在警局見到有男被捕者在警局被打穿頭、有女示威者被警方拖行至雙腿受傷,滿滿是血。
在暗角打鑊以及記者被襲擊受訪後的認人情序,Ken指出現時警方的操守有問題。但他直言『就算失望,不能絕望』,他不會放棄起訴。
曾健超再補充現在不是六十年代,亦不應期待新「一哥」會有新轉變,警察執法是應該合法而不是人治。













17:00  旺角

旺角持不同意見伯伯對峙







21:00 彌敦道近山東街

鳩嗚團昨晚一如往常在旺角彌敦道與山東街交界聚集,引起另一批反鳩嗚人士不滿,雙方發生罵戰。至9時許,一名中年漢衝出馬路,警員將他帶回行人路時,突然一名老翁踢向中年漢背部,梁姓男子(56歲)沒有表面傷痕,清醒送院,其後涉嫌在公眾地方行為不檢被捕。踢人老翁報稱姓李(64歲),涉嫌普通襲擊被捕,兩人帶回旺角警署接受調查,案件交由旺角警區刑事調查隊4隊跟進。

據了解,其中一名被捕人為鳩嗚人士,事後近百名團員到旺角警署門外聲援被捕團員,警方拉下警署太子道西出入口的鐵閘,並手持盾牌在場戒備。凌晨1時許,有聚集人士將路邊雜物,包括垃圾桶、環保回收箱及鐵欄等,拖出馬路阻塞行車線,部分車輛需掉頭駛走。其後大批警員將攔路雜物搬走清理,恢復行車。

至凌晨2時許,一名45歲姓陳男子途經旺角警署對開的彌敦道與太子道西交界時,疑因道路阻礙問題與人發生爭執,其間有兩名戴口罩男子由人群衝出,事主見狀逃走,至大南街33號對開時被截停,遭人用硬物襲擊,導致頭肘受傷,兩人逞兇後逃去,事主負傷報警,清醒送院治理。案件交由旺角警區刑事調查隊第二隊跟進,暫無人被捕。

至凌晨4時許,聚集人士得悉被捕者已被落案,陸續散去,約半小時後全部離開,旺角警署大閘於凌晨5時許重新開閘,回復正常運作。



【疑似醉漢鳩嗚團前倒臥 團友被捕】

今晚九時左右,藍絲帶醉酒佬如常在旺角行人專用區挑釁各組織、鳩嗚團友,又在彌敦道遊蕩,鼓動行人佔領彌敦道,警察到場帶走他,醉酒佬突然仆街,一名鳩嗚阿叔被捕帶到旺角警署。










【市民警署外聲援】
數十名團友、關注事件人士聞訊趕到警署,塞爆報案室,要求警察放人。




【雜物封路】
有人用雜物和垃圾筒阻礙太子道西馬路,封鎖其中兩條行車線。













Flag Counter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