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11日 星期一

05月11日 後佔中第147天 公布政改方案第20天



05月11日 後佔中第147天
公布政改方案第20



黃偉豪﹕民主告急!
——港民主運動缺乏的兩大成功條件
作者是香港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副教授




【明報專訊】在當前香港政制改革關鍵時刻,我們有必要認真地探討為何現時支持「不符合民主原則」的「袋住先」方案的民意,竟然超越「企硬」爭取「真普選」的民意,使到在香港支持民主人士的人數,忽然由一直以來的大多數人萎縮至少於半數,到達了一個歷史性的新低位。

探討問題有如何嚴重,我們先要了解過往的民意情况。回歸以來,多間學術機構所做的多次民意調查,每每發現在支持香港爭取民主的問題上,有多達七成,甚至以上的市民表示支持。就是因為這強大的民意壓力,加上寫在《基本法》內的憲制責任,迫使政府不得不重視香港的政制發展問題。可惜,「雨傘運動」似乎成為了香港民意的分水嶺,成功地把原先七成的民意瓜分成兩部分。這不單是大大削弱了向特區政府及中央爭取民主的民意壓力,這兩股分裂或被分化出來的勢力,更加可以是互相對抗,形成了極之嚴重的內耗。

多元混戰 議題混亂互相攻擊

民意分化的情况,在「雨傘運動」之後,不止沒有改善的迹象,更向其他相關議題擴散,及發展成實體世界裏的行為和對立。例如,在「雨傘運動」後出現了多間大學的學生要求退出「學聯」的「退聯」潮,可以預計在討論「六四」悼念活動,在香港本土與中國內地的事務的定位及關係上,又定必再揭起一場激烈的爭論。

這次在政改方案上的民意分化,也可以被視為是「雨傘運動」的趨勢的延續。重要的一點是,以上的一切皆多是由傳統泛民陣營分裂出來的內部鬥爭,非直接由建制派發動的外部攻擊。因此,香港民主運動的抗爭,也由過往壁壘分明的泛民與建制的二元對立範式,演化成多元混戰的亂局。它所帶來的負面結果是,爭取的議題混亂及不清晰,爭取的力量是軟弱及互相攻擊。這對香港要成功爭取民主,絕對是一件很壞的事。

從一個負責任的老師的角度,重要的東西和論點,不妨一提再提,一直至重點完全被明白為止。因此,在探討「民主告急」這問題及現象上,筆者便在這裏破例一次,重提曾經介紹過的由Erica Chenoweth和Maria J. Stephan所著的Why Civil Resistance Works:The Strategic Logic of Non-Violent Conflict《為何和平抗爭會成功:非暴力衝突的策略邏輯》一書(見參考資料)。

在書中,根據對全球自20世紀起的多場民主運動的分析,兩位作者除了強調和平抗爭對爭取民主的重要性外,更多番指出一場成功的民主運動必須要有大量及多元的公眾參與(mass and diverse public participation)。亦即是說,作者認為民主運動要成功必須達到以下3個條件:

第一、和平而非暴力的抗爭方式;
第二、得到社會上的大部分市民所支持及認同;
第三、支持民主運動的公眾的背景必須多元化,來自社會上的不同角落及階層。

可惜,用以上的三大條件來評核香港當前的民主運動,香港是絕對不合格的,因為在三大條件當中,香港頂多是符合了第一個「和平抗爭」的條件,後兩者均達不到。

用以上民主運動的成功的三大條件的角度來分析,「雨傘運動」在推動香港的民主運動上既有得,亦有失。一方面,它成功地宣揚了和平非暴力的抗爭文化,亦加深了很多人對民主的付出及投入,願意以更高政治風險的行動,例如佔領,來向政府施壓,爭取民主。可惜,由於種種的原因,包括了佔領的策略,時間,長短等種種安排,帶來了分化的源頭,使到原先七成支持民主的民意漸漸成了二元的對立,達不到社會上大多數人均支持同一場運動的條件。在最高峰時,支持佔領行動的市民也不過半數。到了第三個成功條件——支持者多元化,一直由支持「雨傘運動」到現在的反對「袋住先」的市民均是以年輕、高學歷及較高收入的人士為多,表示運動仍不能深入社會各階層。

這3個條件,除了有實證的數據及個案支持之外,均有其背後的合理解釋及重要原因。第一及第二個條件的原因十分明顯。堅持和平非暴力的原因是,武力是獨裁者的最大武器和最大優勢,而以暴易暴亦與民主運動本身所代表的價值互相衝突。而若一場民主運動只得社會上的小部分人支持,也沒有可以能有足夠的力量推翻極權政府。

運動支持者多元化意義重要

至於第三個條件,民主運動的支持者必須有多元性,也有其深層的重要意義。如前所說,香港堅持爭取真普選的人士,主要是年輕、高學歷及收入較高,這種情况,從樂觀的角度看,現在只餘下較窮,年紀較大及較低學識的人才繼續相信政府。但從策略的角度來看,這是一個對民主運動足以致命的嚴重缺陷。

爭取民主的過程,無疑是當權者與民主運動人士的一場角力和互動。在這個過程中,必然包括了互相鬥法,及從對手的優點及自己的錯誤中學習,從而進化的情况。因此,民主運動支持者的多元化的好處,是可以帶來策略上的多元化。當民主運動成員多元化的時候,每一個運動的支持者均可運用自己獨有的背景、才能、專業所帶來的技能和智慧,來創造各有風格和特色的爭取民主策略,運動的策略自然變化多端。這個時候,只是代表社會上一小撮人,主要是權貴和既得利益者的極權政府,面對多元化的民主運動策略,便難於預計及招架,變得被動及「捱打」。其實,當初在獅子山上掛上「我要真普選」的巨型條幅,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及突破,可惜其後的策略卻缺乏變化,無以為繼。

多元化也有另一個極大的好處,就是防止報復或清算。當民主運動的參與者是多元的時候,當權者便難以在社會上把他們逐一追蹤及認出,然後打擊,孤立及進行報復。以此道理來引伸,當「雨傘運動」的領導者和主力參與者主要是來自學生組織及大學,他們自然會是在運動後重點被追擊及打壓的對象。這符合了理論的預期,也恍似符合正在發生的現實,只有達至成員及支持者多元化,香港的民主運動才能有效脫離這無奈又悲情的現狀和佈局。

參考資料:

Chenoweth, Erica, and Maria J. Stephan. (2011) Why Civil Resistance Works: The Strategic Logic of Nonviolent Conflict.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周庭與周融辯論



【明報專訊】政改方案料下月表決,無論係支持定反對政改嘅團體,噚日都趁母親節落區宣傳,而學民思潮嘅周庭噚日就喺大圍嘅街站,同保普選嘅大聯盟召集人周融狹路相逢,兩人仲當面討論政改,引嚟唔少人圍觀。

街頭激辯政改白票

生於1950年嘅周融同周庭講,自己喺殖民地年代生活咗「50幾年」,仍然乜都無,所以想要普選,又叫周庭「小朋友」,話呢個係屬於香港人嘅年代,唔係你讀大學就比公公婆婆有更高權利。周庭就反問周融,既然係屬於香港人嘅時代,咁點解香港人唔可以參與特首提名,要中央選完3個特首候選人,先再畀香港人揀呢?

周融無答呢個問題,突然轉去講少數服從多數,係民主真諦。周庭繼續狙擊,問對方如果香港人支持否決政改,反問周融係咪都係轉軚支持否決?周融就話𠵱家得27人反對,但支持嘅有43人,但周庭質疑立法會議員唔係全部都係民選,功能組別係小圈子。周融話佢都贊成改遊戲規則,同落實普選特首,咁2020年立法會制度就有機會改變喇。

周庭又質疑,話按政改方案,如果特首選舉就算九成白票,候選人都仲可以當選。周融就反駁,話上年泛民搞電子「公投」揀公民提名建議,都有超過10%白票,係香港史上最多人投白票,但泛民都無取消到。

睇到呢度,唔知讀者覺唔覺得兩人對話有啲答非所問?最終佢哋討論亦無結果,但周融就叫在場人士畀掌聲佢,因為佢作為老人家,都肯同周庭班後生仔討論,值得讚賞佢喎。



面試遊學變撐政改 學生稱被跣




親政府專頁「佔中不代表我」日前上傳一條關於數名中學生支持政改的片段,不過事後被揭發原來有關片段是學生參加由香港廣西社團總會主辦,一個為期21日、宿費用全免美國交流團的面試時所拍的。

《明報》聯絡到涉事學生的老師,他引述學生指,學生面試後,社團聯會的職員問他們願不願意拍片,強調只作參考用,沒提過會公開片段,並給他們提示紙參考講話內容,部份學生的提示紙印有支持政改的重點。

學生當時拍完片後,再問片段的用途,職員聲稱「想聽聽學生意見」;該學生事後因擔心片段的用途,曾致電秘書處要求不要公開片段,獲一名男職員答應,直到上週五在網上見到有關短片,方知被公開。老師引述該學生所言,對事件感到氣憤,認為自己被「被跣一鑊」,自己的言論被扭曲,片段曝光後,備受壓力,曾想過不上學,或者戴口罩上學。




廣西社團疑美國遊利誘學生撐政改 「學舌鳥」籲學生自拍真心話


近日成立的新媒體TMHK今日獨家報道,「佔中不代表我」facebook專頁近日上傳一段關於數位中學生支持政改的片段,片段中學生大談反佔中的「肺腑之言」,惟TMHK就踢爆,整件事情的真相,其實是香港廣西社團總會主辦一個為期21日的住宿費用全免美國交流團,而片段就是他們在最後一輪時面試的情況,由工作人員派發一張印有對政改看法問題的白紙,接受面試者「跟住啲guidline答」,結果就變成是「不怕被暴力民主網絡欺凌而發聲的年輕人聲音」。

憑《日日去鳩嗚》、《陳浩南教書篇2014:警察招募日》一舉成名的網上製作團隊「學舌鳥」今天就在facebook專頁上「認真呼籲」,指「眼見別人脅持人質式拍學生撐政改」,故呼籲學生們「以身作則,自願自發地拍片說出對政改的看法」,再把片段傳送予「學舌鳥」,然後由他們剪輯成片再上載。

「學舌鳥」在呼籲中表示:「希望大家願意站出來,給別人看看,我們的中學生是有靈魂有生命的」,同時更「特別希望」曾現身在「撐政改」片中的學生們,當時如果並非自願,會站出來澄清。





曾向「廢偽社工」宣戰 何君堯今日突然道歉


前律師會會長何君堯日前出席《城市論壇》時自稱「社會工作者」,後來遭社工總工會踢爆,他根本不是註冊社工,而訛稱社工乃違法行為,社工註冊局已決定報警處理。誰知何君堯並無悔意,反而批評別人是「廢偽社工」,要向他們宣戰。不過,話口未完,今日何君堯無再向社工宣戰,反而自己就自稱社工一事道歉了。

事緣何君堯今日在添馬公園自行舉行了一個「反對語言暴力 培育優質文化」討論會,回應社工風波的同時,亦繼續討論嶺大音樂會唱粗口歌的事件。據《蘋果日報》報道,他承認自己當日「可能講得快咗」,又澄清「唔係想招搖撞騙……冇意思對神聖嘅社會工作者有冒犯之意……唔係冒認社工,如果有任何誤會,我表示歉意」。

何君堯又說,若當日言論令人感到被侵犯,只是誤會,並就此說「對不起」。至於他在節目中當眾要求文化評論人鄧小樺脫衣示範作行為藝術,何君堯形容自己並非存心叫她除衫,只想帶出行為藝術不可逾越法律界線的意思。











順時序記錄






















Flag Counter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