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12日 星期日

華富邨


華富邨




四十七歲,半百未過理應正值壯年,然而,一個決定令它加速踏入黃昏,說的正是政府早前提出重建的華富邨。對於重建,邨民反應並不太大,畢竟「講都講咗十幾廿年」,但對外人而言,簡直就如墮入黃昏戀般,突然瘋狂迷上這條邨的一切,拜訪老舊的冰室、走到瀑布灣探索、於大廈與大廈之間遊走,努力記錄夕陽斜照下的最後風光。

半百滋味 新不如舊


華富邨的黃昏景色的確很美,說的不只是重建前的日暮感覺,還有那裏的傍晚景色。華富邨位於港島西南方,面向瀑布灣,可遠眺南丫島及大嶼山,海面被夕陽西下時的胭脂染紅,波光粼粼猶如無數金蛇,就憑這個無敵靚景,足以為其添上「公屋豪宅」的美譽。

自一九六八年入伙以來,歷經四十七個寒暑,多年來大大小小的維修、改建也掩蓋不了屋邨的殘破感,就連邨內的老冰室也帶着風霜。位於華光樓平台的銀都冰室,是邨內歷史最悠久的冰室,通風的磚牆、半瓷磚半油漆的牆壁、「請勿吐痰」的字牌,以及玻璃餅櫃中的菠蘿包……無論裝潢還是食物,彷彿同樣停留在四十七年前,只是收銀機前的人由創辦人阮伯伯變成第二代傳人阮少儀。這位三十來歲的女子,與冰室的老舊氣息格格不入,為了保留老父的心血,她與家姐二人毅然放棄工作,接手冰室。
少儀曾打算將其改頭換面,希望加上壁畫讓冰室modern一點,「不少朋友認為要保留這種懷舊感覺,結果惟有放棄,只好換上新的卡座,盡量保留原有面貌。」至於食物,不是不想改變,只是改變後反應平淡,曾推出mocha等咖啡,可惜慘敗收場,還是奶茶、菠蘿包、火腿通粉最受歡迎。少儀接手時的那團改革的火已經熄滅,而且早與冰室融為一體,並樂在其中,正當我和攝影師專心拍攝時,少儀突然拿出一個不銹鋼外賣箱(左圖),「是開業時用來送外賣的,箱身很重,真的不知道當時是怎樣拿起來送外賣的!還有那個舊式茶壺,又墮手、壺嘴又難控制,不如現在的茶壺好用,哈哈哈!」雖然少儀對這些舊物彈到體無完膚,但卻珍而重之地收藏起來,可見她仍然很重視冰室的每事每物。

雖然少儀並非住在華富邨,但對此邨有深厚感情,「好多食客都睇住我大,感覺像親人般,十分親切。」冰室更與邨內的長者日間中心合作,每隔三個月便舉行一次『銀都三點三』,為中心內的公公婆婆提供十二元的套餐,希望回饋社區,幫助邨內的老人家。說到重建,少儀認為是一件好事,始終舊樓已經十分破舊,部份需要鐵枝支撐,「可能未必會另覓新舖重開,到時再算吧!」

銀都冰室 華光樓707-708號


健康小食幫補生意


曾幾何時,華富邨擁有多間士多,不過相繼結業,剩下的只有華昌士多。華昌位於邨口,顧客多為華安樓及華樂樓的居民,或是在門前等巴士的乘客。

士多於一九八一年開業,見證着巴士線越開越多、人流越來越少的日子,生意亦由盛變衰。「一九九七年前,生意真的很好,開榴槤開到手軟,買新年糖果禮盒甚至有兩條長龍,一條畀錢一條包花紙,幸好街坊都會主動落店幫手。」老闆陳垂帛所指的街坊便是居於華樂樓的婆婆陳玉梅,陳婆婆與老闆同姓三分親,老闆更以兩母子來形容二人的關係,「雖然生意受便利店及超市所影響,但仍有很多街坊支持。」為了掙錢,陳垂帛扭盡六壬,特別自製烚花生、蒸番薯及茶葉蛋等健康小食,以香味來吸引街上的顧客。「賣生果賺不到錢便要想辦法開源,試試那些受歡迎!」陳婆婆解釋道,在旁的陳垂帛則笑着認同。不過最吸引我的並非花生香或售價低廉的飲品,而是老闆的毛筆字,鐵畫銀鈎絕對令人印象深刻。


華昌士多 華安樓地下

清晨五時 排隊嘆茶


「以前一杯奶茶三毫子,早餐不過一元,吃西多士及蛋牛治已經很高檔!」緬懷過去的正是邨中另一間老冰室──華富冰室的老闆顏惠文,這位七十多歲的老人家腰板挺直,說話聲如洪鐘,站在水吧拿着茶壺一拉一倒,功架十足,他沖泡奶茶的經驗由冰室開業時到現在,數數手指足有四十多個年頭。

這裏的奶茶茶身順滑、茶味很濃,奶與茶互不相搶,全因顏老闆用上三種茶葉溝成,拉茶時間亦很靠經驗,看火候看溫度,加上採用以滑溜見稱的黑白奶,難怪不少街坊每日清晨五時便來等其開門嘆茶。奶茶配麵包簡直就是完美組合,華富的麵包全是自家製作,每天凌晨二時,麵包師傅便開始做菠蘿包及餐包等,早餐過後便炮製老婆餅和合桃酥,無論是食物品種還是出爐時間均迎合邨民要求與生活節奏。


現在冰室的生意主要依靠邨民,假日才有外人前來光顧,不過顏老闆直言現在生意難做,「以前一間屋起碼住五六個人,現在後生的搬走,只餘下兩老,邨民跟整條邨都老化起來。」笑問顏老闆後生一輩是否住在風水邨中發了達走出城,「哪有這般誇張,又地靈人傑又風水樓,華富邨只不過交通方便、風涼水冷,其實這條屋邨最高峯時曾住了五、六萬人,當然有人發達、有人出名,加上當時七、八十年代經濟起飛,做生意較容易,現在人工貴來貨貴,生意難做,就連食物的味道亦變了,好立克亦不如以前般香,雞蛋亦失去以往的蛋味!」


邨民在變,食物也在變,但願這杯港式奶茶的味道一直不變。


華富冰室 華富邨商場一期地下

與意粉初遇的回憶


兩間冰室均位於下邨(華富一邨),上邨(華富二邨)則以快餐店及茶餐廳為主,上邨最老資格的食肆非麗絲快餐店莫屬。於一九七五年開業的麗絲走舊式快餐店路線。裝潢以橙紅與白為主、牆身貼滿各款餐單,櫃位內傳來炸雞髀、雜扒飯及乾炒牛河等呼喚聲,極有三十多年前電視劇《香港八一》系列銀禧小食店的感覺。

老闆曾日華每天推出八款三十三元連湯或飲品的特價午餐,「價錢實惠一點,幫幫年老的邨民,始終一起相處了這麼多年,與街坊有感情嘛!」就是一碟普通的雜扒意粉,豬扒、雞全翼、火腿及腸仔鋪滿整隻碟,賣相樸實,但細嚐自家製的醬汁,便見誠意。茄汁酸甜適中,剛好包着每條意粉。意粉當然不是al dente,但其軟腍口感正是老一輩邨民初次跟意粉相遇時的感覺。開業時不過五元的炸雞髀則橫跨了不同的年齡層,即使是早已搬離的中年人,假日也會帶子女回來吃炸雞髀。「做法沒變,一樣是先醃至入味後,以滾油浸至八成熟,客人order時才炸至全熟,盡可能維持最初的味道。」這種對味道的堅持、為街坊食客的堅持,就是舊屋邨中難以割捨的感情。


麗絲快餐店 華富(二)邨商場六樓17-18號舖

傳言多籮籮


政府提議重建的華富邨,於一九六七至一九七一年相繼落成,乃建築師廖本懷所設計,由華富一期及二期組成,分別稱下邨及上邨。全邨共有十六幢大樓,有雙塔式、L形及一字形的樓宇設計,全部高低錯落依山而建,設有商場、街市、圖書館、學校及巴士總站等,是首個以小社區概念打造的屋邨。

這個小社區一直有平民豪宅之稱,前律政司司長黃仁龍及I.T時裝集團老闆沈嘉偉等均於華富邨長大。名人輩出外,此邨亦有不少傳聞,鬧得最熱烘烘的必定是鬧鬼及UFO的傳聞。有傳該處是日治時期的亂葬崗,初落成時空置率極高,還流傳不少鬼古。UFO傳聞則比鬼古更熱,話說在一九八○至一九八一年間曾有居民見過華泰樓上空出現一架底部發光的黑色UFO;一九八五年,華富邨上空又出現了一艘UFO,體積巨大,底部有七彩燈光,刮起一陣大風,惹來全邨轟動。但走訪多間食肆,問過不少居民也未曾見過UFO的蹤影。


八十後的忘年之戀


踏入黃昏的華富邨,有人嫌它老土,卻有八十後鍾情這股獨特韻味。外號「銀河小王子」的Will Cho,於二○一三年憑着一張大東山星河照獲得國家地理頻道Nat Geo Awards2013「觀眾最喜愛的作品」。「自從二○一○年開始行山,發現香港原來有很多靚景,華富邨便是其一。」他最愛探訪瀑布灣右方的天然瀑布,「每逢黑雨或八號風球翌日,便會拿相機到瀑布,它會由一條變成三條,很壯觀,我亦會在旁邊的石灘拍攝星空、黃昏及雲海等。」對於重建,難免有點不捨,「老人家住慣了一個社區,搬到別區往往難以適應,到時可能最愛的銀都冰室也會消失,不能再扮偽文青或屋邨阿伯與街坊喝茶吹水了。」

另一位八十後柯佩佩(Robyn),亦愛以鏡頭留下她心中的華富邨,「早兩年因為工作壓力太大,在邨內閒逛,發覺華富邨有很多可愛的地方,所以藉鏡頭記錄下來。」Robyn兩年前擁有第一部菲林相機時,首筒菲林的拍攝對象便是華富邨。現在,她也經常孭着相機在邨內遊走,「始終生活是需要累積,回憶不能帶走,惟有用鏡頭留下這一切。」


Will Cho:

最愛華富邨的迷人景致。
Will Cho作品

柯佩佩Robyn:

只要將目光放近一點,放慢腳步,這裏其實很有趣。
Robyn作品
記者:區佩嫦
攝影:林栢鈞、潘志恆
插畫:麥震東
編輯:陳國棟
美術:房 雍 











Flag Counter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