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4月23日 星期四

04月23日 後佔中第129天 公布政改方案第2天


04月23日 後佔中第129天
公布政改方案第2


主要報章社評 「袋住先」立場一覽






【 反對「袋住先」】

對特區政府提出的這種指鹿為馬方案,對特區政府官員這種視市民如無物的態度,我們必須毫不含糊、堅決不移的say no!


很不幸,虛怯的當權者只剩冷漠與傲慢,市民的堅持、犧牲根本不放在眼內,根本不掛在心上。特區政府昨天提出的所謂終極政改方案堅持把框架原封不動引入,決意把市民幾十年的特首普選夢打碎,要市民俯首認命。

我們認為,任何支持、堅持民主理想的議員都有責任、有必要團結一致否決方案,以向北京表明我們對真普選的信念不會動搖,也不會被任何甜言蜜語威逼利誘扭轉。

【 支持「袋住先」】
(按:方案公佈前,《明報》社評曾兩度明確呼籲泛民「袋住先」,見本月15日22日報道)

要泛民這樣就回心轉意,看來似乎與現實脫節。例如有建議政改決議案寫明可以優化,爭取部分議員轉軚,現在連這個也付諸闕如,使人覺得當局的立場是否硬得有點過頭了。

2005年,立法會曾經否決過政改方案;2010年再提政改時,北京堅持循序漸進原則,基本上把2005年的方案再拿出來,最後關頭接受「超級區議會」議席而通過了方案。但是,民主進程已經受到否決方案的影響。本港處理政改,若能經一事長一智,則在北京主導政制改革的情况下,理應汲取教訓,避免重蹈覆轍,可惜各方囿於政治掛帥,政改可能會再走曲折老路。倘若今次否決了政改方案,日後即使重啟五部曲,北京再拿出8.31決定,大家又可以怎樣?還有是2017年沒有了特首普選,2020年的立法會普選也不會實現,從推進民主進程的角度來看,否決政改方案就可以解決問題嗎?答案顯然不是。

若今次政改失敗,那就沒有贏家,大家都是輸家。然而,香港是高度文明的社會,無理由明知道大家都輸的事,卻讓它發生。所以,我們仍然期望,北京與本港反對陣營重拾解決問題的能力,透過實質商討,尋求妥協,落實2017年特首普選,扭轉「統統皆輸」局面,把香港從由盛轉衰的分水嶺拉回來。

…無謂對中央撤回「八三一決定」抱不切實際的幻想。

套用在現時的提委結構,泛民至少可以有一至兩人成為參選人。參選人「入閘」後,將可以公開陳述政綱爭取提委支持,由於提委投票不設上限,如果參選人在過程中得到極廣泛民意支持,中央和提委都會受到壓力要「放他出閘」,否則在選舉時招來大量白票抗議,就算沒有法律效力,都有損中央面子,特首的民意認受性更將繼續受到挑戰,增加管治困難。

如果立法會否決方案,社會加劇內耗,中央只會更不放心,五年後即使再搞政改,框架不會放寬,本來兩年後就可以實現的普選特首夢想,不知要再拖到何年何月。…在今次政改諮詢過程中和大部分民意調查,顯示支持立法會通過方案的受訪者比反對者多。議員絕對不應扼殺市民的選擇權。

雙方針鋒相對,雞同鴨講,除非出現奇迹,否則政改方案勢必拉倒收場。…當局與其寄望出現奇迹,不如準備應付即將來臨的風暴。

中央寸步不讓,反對派政治圖謀無法得逞,竟不惜一拍兩散,剝奪五百萬選民的投票權利。…說穿了,反對派根本不希望香港落實普選,因為他們一直靠「民主」吃飯,一旦落實普選,意味着他們將會失去政治本錢;更何況,日後經普選產生的特首得票隨時數以百萬計,反觀部分反對派政客得票不過數萬,很難再以「民意代表」身份刁難特首施政。事實證明,反對派「打着紅旗反紅旗」,他們才是阻礙香港民主進程的罪魁禍首。最諷刺的是,有反對派政客聲稱「袋住先」是政改的盡頭和終點,「既對不起祖先,也對不起下一代」,問題是,他們的祖先到底是誰呢?是英國還是美國?

事實上,中央對目前的形勢瞭如指掌,對政改並沒有寄予太大希望,港府揚言盡最大努力爭取,直至最後一刻,不過是擺擺姿態、聊盡人事而已。整個反對派已被激進勢力騎劫而形成綑綁格局,不管港府如何努力,終是枉費心機。

政改勢必一拍兩散,「二○一七,一定要得」只是一句口號而已,當局與其寄望反對派「回心轉意」,不如為收拾殘局早作綢繆。

「我得不到的,你也別想得到。」反對派採取玉石俱焚的策略,杯葛政改,是其本身利益所決定的。可以斷言,反對派不僅會否決政改,亦會發起街頭抗爭,佔領行動隨時死灰復燃,更多更大更激的亂象還在後頭。

事實證明,最不希望香港有民主的是反對派,剝奪五百萬選民一人一票普選權利的也是反對派。為了達到不可告人的政治目的,他們圖窮匕見,必將上演最後的瘋狂。中央也好,港府也好,是時候放下幻想,準備戰鬥。
既然認定中央是小人,那麼就不應該自命為君子,必須以小人的心思忖度之,今天不給你真普選,明天一樣不給你真普選,後天依舊不給你真普選。那就是說,若然因為政改方案不完善而拒絕接受,美其名曰捍衞尊嚴,日後可能什麼也沒有,香港人將會更加缺乏尊嚴地生活於連一人一票也欠奉的政治環境。
這次不要,下次還有沒有機會要?現在放棄得寸,日後怎樣進尺?情況好比追債,債仔欠下一百萬元爛賬撒賴不還,債主窮追猛打,最終債仔願意「還住先」交出五十萬,債主要不要?不要則什麼也沒有,要的話,尚有機會繼續窮追猛打討回尾數。
《南華早報》:For HK's Sake, Let Reforms Pass

Imperfect as it is, the proposal is still a step forward.

Various opinion polls have shown that over 50 per cent of the public accept Beijing’s framework. If the level of support remains the same, or rises further, the pan-democrats should vote for the package.

One person, one vote to choose the city’s leader will be a milestone in Hong Kong’s democracy. To make it happen, support from the pan-democrats is essential. It is in the city’s interest for Legco to approve the reforms.

手執一票的議員,不能無視多數民意的訴求,應好好聆聽市民心聲,讓香港循序漸進,先落實特首普選方案,然後在未來再爭取優化。

…香港人成功之道,是面對現實,識得變通,對政改而言,亦體現這種務實的作風,只要沉着向前走,穩重行事,香港實現特首普選「一定得」。

只要不帶偏見的人士,都會認同方案已經盡量擴大民主成分,也給予反對派很大的政治空間,是值得社會各界包括反對派議員支持的普選方案。

若此次普選方案被否決,普選的前景就極不確定,不知何時才能重啟政改討論。反對派若不改弦更張,政制發展就只能原地踏步。否決政改,剝奪市民「一人一票」選特首的權利,反對派如何向市民解釋:「1200人的選舉比500萬人的選舉」更民主?原地踏步對香港的民主發展更有利?到時,反對派就要背上「普選殺手」的罪名。

中央懇切希望香港落實普選,但不會拿原則、底線作交易。反對派須放棄中央在底線上作出妥協和讓步的幻想。

方案公佈後,受到全港市民的關注、歡迎和各界人士的高度評價…不少經歷過殖民管治的中、老年市民,對於兩年後能夠首次用自己手上一票選出特區行政長官,真正體會到當家作主人的滋味,更是充滿憧憬和感動得熱淚盈眶。不少「八十後」和「九十後」,對於兩年後有份參與選特首也充滿好奇和興趣,表示因此而要認真學習一下基本法,知道如何行使自己的責任和權利。

面對一個合憲合法、合情合理而又切實可行的普選方案,面對全港市民渴求普選的心情,二十七位泛民議員如果還要“綁”下去,難道你們就沒有一點愧疚與不安嗎?二〇一七,一定會得!
政改方案符合了最大民主要求,也符合了最強的民意呼聲,手握關鍵少數否決權的泛民議員,豈能如此懼怕在一個依法、公平、公開的選舉中角逐和比拼,共同接受市民的民意檢驗,更寧可「一拍兩散」毀掉普選,無情剝奪市民普選行政長官的權利。如果泛民僅計算自己利益,就令政改胎死腹中,這不但是公然與民意為敵,更加是公然與民主為敵,期望泛民議員好好想一想,莫成為「普選殺手」以及「歷史罪人」。

若果今次不接受這個方案,政制發展可休步了。

據了解,在泛民圈子中,一些高層核心成員仍言之鑿鑿地說「有直達北京天庭的權威人士」回話,說只要泛民「企硬」,中央大員會在最後關頭「轉變立場」,泛民屆時可取得更多的「讓步」方案。最離奇的是,本報從不同泛民核心都聽他們說有這些所謂「權威人士」的存在。但不論政府還是京官已多次強硬地表明不會有任何讓步空間。本報估計這些泛民不是「幻聽」,便是「蠢」。

本報奉勸一句:泛民凡事算到盡,最終可能落得萬事皆空,成為阻礙政制向前走的歷史罪人。
《新報》:普選特首方案 政府背水一戰

在中國文化中,一世不是永遠,只是30年。但泛民提出的「公民提名」,不符合《基本法》,他們亦無法令中央信服所謂「真普選」不是變相奪權。

平情而論,這套所謂「袋住先」方案,對泛民政客是有利的,因首階段只須120提委記名推薦,他們要參與不難。

在泛民來說,「公民提名」不符《基本法》,中央不會接受。而他們又提不出符合《基本法》的普選辦法,一再聲稱要否決議案,甚至表示不理會民調數據,但否決方案後,他們能給市民一個普選的日期嗎?

【 未確實表態 】

單靠微調推薦程序等,恐難爭取更多市民的支持;港府既表示推動政改「一定要得」,中央更強調通過政改是「硬任務」,中央與港府就應更積極釋除市民對「袋住先」的疑慮,讓市民可更理性、務實、全面判斷應否「袋住先」。

故港府要爭取民意支持,關鍵是要讓市民更深入了解「袋住先」的含義,是否如泛民所指一旦接納不理想的方案,未來便沒調整空間,此至少有兩方面待港府詳細解釋,以游說市民:其一,2017年特首選舉提名方式須依「831決定」,但港府能否透過本地立法方式,優化提委會的組成?其二,泛民指「袋住先」即「袋一世」,港府更應盡力釋疑,就算未能承諾2017年後的民主藍圖,至少應進一步闡述將來的民主化空間。」







彭鐵穎專欄|梁特稱以聲浪蓋過人非民主 
曾多次呼籲「shout at them」



行政長官梁振英指,民主應該有包容的精神,他說昨晚到美孚落區宣傳政改時,有「狙擊人士」用不文明的說話,以自己聲浪掩蓋官員發言,這些並非民主的表現。

如果大家有民主精神,應該給予對方時間和空間,讓不同的意見發表。梁振英說,不希望每次落區都遇到這種場面,但即使遇到反對,官員都會繼續聽取不同意見,他與會與社會有不同意見的人,包括泛民議員見面,希望同心協力做好政改的工作。

梁振英說法的第一個問題,是昨日的會面明顯是地區建制派精心策劃,包括了「廣場大媽舞」及建制派區議員們站台等等,與其說是梁振英希望聆聽不同的意見,倒不如說是又一場「表演」,何嘗是民主諮詢的表現?

另一諷刺的是,梁振英曾向商界人士說過,如果覺得有誰阻礙政府快速制訂、執行政策,就喝罵他們(shout at them)。梁特此後亦有其他場合使用有關的說法,因此不知道梁振英今日「忽然禮貌」的說法,又是否合乎他口中的民主呢?再者,梁振英昨日應對被狙擊的方法,好像是與對方「鬥大聲」呢!


林鄭譚志源論出閘門檻 分途示範自打嘴巴





關於政改方案,就如同一個擘大眼講出來的大話,雖然政改三人組不住強調方案如何合情合法合憲,但只要細心留意,就連三人組本身(其實袁國強未有發過言),在記者會回應提問時,都不能夠自圓其說,出現前言不對後語的情況。

其中一例,是林鄭月娥回應方案是否會提高泛民出閘的機會時,她是如此說的:
首先必須要說明,任何政制發展的制度,都唔係為了去配合或遷就某些政見或黨派的人士可以參選,或者甚至可以當選,我們都是從制度方面出發;但係我剛才已經講了,在符合831決定的框架之下,我們都尋求到一些空間,去為呢一場的行政長官普選,注入更加大的競爭性,或者更多的民主成份。咁有更大的競爭性,顧名思義,就可以令更加多唔同背景,唔同政見的人士,係可以成為行政長官的候選人,然後就可以在普選的時候,讓500萬合資格選民去選出呢位行政長官的人選。

咁我剛才已經講了,在我設計裡面的兩大要素,一個就係入閘比較寬鬆,換句話說,泛民人士能夠爭取入閘的機會,在120同240呢個上下限之下,他們的機會是提高。第二方面,就係當這位有泛民背景的參選人,他要爭取提名委員會去支持他的時候,由於提名委員會是沒有受數目的限制,他是可以支持所有的參選人,包括泛民人士或者有泛民背景的人士的參選人,所以呢位泛民人士,或者有泛民背景的人士,能唔能夠爭取提名委員會支持他的機會,亦都是提高了。

那從這兩方面,你可以引伸到,在我們的設計方案裡面,唔同政見的人士成為候選人的機會是有所提高。
大家其實不難發現,當林鄭月娥強調制度不是為了配合或遷就某些政見或黨派時,然後卻在後半部分,落力推銷指方案如何可增加泛民出閘的機會,其實不是在自打嘴巴嗎?

而她在談到「出閘」程序時,其實更拋出了巧妙的語言「偽」術;其中,「由於提名委員會是沒有受數目的限制,他是可以支持所有的參選人」一句,驟耳聽來,確似可令泛民背景候選人,不用跟其他人競爭,也可以一樣爭取到選委的支持,但任何的選舉制度,如果明知只會選出三人,但每名選委手上的選票卻不是按比例得最多三票,而是可以跟參選人數字同等,大抵「小學生」都知,結果可以是十人有著同樣高票,而因此難分出高下。

但為何林鄭月娥等人,卻設計出有如此大漏洞的方案?箇中原因,正是他們深明提委會並沒有自由意志,他們不會按個人意願選出候選人,只會按中央的要求而定出三個人選供市民選擇,而泛民背景人士未能出閘,官方就可以大條道理解釋,不是不夠票,而是未能爭取到足夠提委支持,但其實所謂的提委,不少根本就不會做自由選擇。
這一個,正正就是篩選!
而為了嘗試掩飾自己嘗試「氹」泛民入局的甜言,林鄭之後就加上一句:「我們的設計方案裡面,唔同政見的人士成為候選人的機會是有所提高」,如果大家心水清,當不同人的機會都有所提高,那其實眾人的機會不是又處於同一水平嗎?那又真的有提高了嗎?

當林鄭月娥大拋語言「偽」術,但明眼人其實看得清楚,如此的出閘方式,必然會有著漏洞;譚志源就接力解畫,指會透過本地立法來解決,云云。其中,他更忽然強調,票數平手之類的問題,雖然出現機會不大,但立法程序要仔細,所以一定能處理;不過,當再談回現時的方案時,他卻又說漏嘴,指現時方案可以解決大部分的法律問題,如此來說,不正就是雙重標準嗎?

事實是,政改三人組大抵從來不怕出現平手票,甚至不擔心有超過三人得到逾半的提委票:當提委會按照選委會的方式組成,過去的小圈子模式,自然會自動交接。再要知道提委會如何篩選?一看董建華、曾蔭權與梁振英的當選方式,答案不已寫在牆上嗎?




佔領後次輪政改諮詢 學生參與度再跌

佔領後次輪政改諮詢 學生參與度再跌
雨傘運動歷經七十九日,五十萬人曾為爭取公民提名而留守街頭,大專學生更是主導運動的核心分子。佔領告一段落後,政府一月初隨即展開為期兩個月的第二輪政改諮詢。次輪諮詢於三月七日結束,本報在八間大專院校進行參與政改諮詢的問卷調查,調查結果顯示大專生於政改諮詢的參與度偏低,近八成受訪者曾參與去年的雨傘運動,但曾參與首輪或第二輪政改諮詢的人數不足一成。
文字:許卓非、劉詠芯   編輯:潘希橋、鄒詠詩

不足5%受訪大專生參與次輪諮詢
本報於第二輪政改諮詢期間(二月二十六日至三月四日),以問卷形式訪問了703位來自香港八間大專院校的學生,了解他們在兩輪政改諮詢的參與程度,以及對政制改革和普選的期望。受訪者中近八成曾參與雨傘運動,參與首輪政改諮詢的人卻只得8.25%; 參與次輪政改諮詢的更少,只得4.84%。
香港大學社會工作及社會行政學系副教授徐永德指:「若運動被認為是失敗的話,部份原來的參加者與旁觀者不期然產生無力感或挫敗惑,其後或影響群眾參與運動的積極性。 」徐又推測政改諮詢的參與率低,可能是受訪者對政府的諮詢報告能否充分反映民意,又或能否以此說服中央政府作出讓步感到悲觀。
你有沒有參與第一輪政改諮詢?
你有沒有參與第一輪政改諮詢?
你有沒有參與雨傘運動?
你有沒有參與雨傘運動?
你有沒有參與第二輪政改諮詢?
你有沒有參與第二輪政改諮詢?

不滿政府首輪諮詢回應 大專生感悲觀
受訪者對第一輪政改諮詢後政府的回應普遍感到不滿意,以5分為很滿意,平均滿意程度只有1.84分。曾參與首輪諮詢的受訪者當中,九成五選擇不滿意或非常不滿意;而曾參與雨傘運動的受訪者當中,近八成三人表示不滿意或非常不滿意;相反,未有參與雨傘運動的人傾向中立,佔近五成九。
就讀浸會大學中國研究課程一年級生彭同學稱,特區政府在雨傘運動期間對學生的訴求不予回應,使她對特首及政改三人組失去信心,「所以我沒有參與第二輪政改諮詢,亦不相信政府會重視市民的意見。」
香港科技大學學生會前會長羅緯綸認為,大專生去年參與雨傘運動的主要原因為9月28日警方施放催淚彈,「並非所有同學都關心政改,加上政府採取低調態度進行政改諮詢,引起不同團體的不滿且杯葛諮詢,同樣使同學的參與度降低。」
另一方面,問卷顯示受訪者對香港的政制改革前景傾向不樂觀,以5分為滿分,平均只得1.96分。就讀城市大學公共政策及行政學系犯罪學二年級生余同學指,自己對政改一直不抱任何期望,「就連雨傘運動之類的行動也不能撼動政府,無法逼使他們改變源自根本的政制問題。」

Graph3Graph5

次輪諮詢反應熱烈 學者:政府濫竽充數
為期兩個月的第二輪政改諮詢於三月七日結束,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日前公佈政府收到超過十萬份意見書,指反應比第一輪好。時事評論員劉銳紹質疑,政府在過去的諮詢中,多次被發現諮詢結果含「水份」,「外界必須仔細分析結果,避免被表面數字矇騙。」
劉認為大專生於政改諮詢的參與度低乃政府失去誠信所致,「大專生覺得自己的意見不會被吸納,官方諮詢不能反映民意,自然降低其參與諮詢的意欲。」他補充,若政府繼續採取「台前做戲,台下潑水」的策略,一方面濫竽充數,另一方面打壓異見,只會造成民意反彈,失去大專生的支持。

1513列印

政府低調宣傳 壟斷民意
是次政府低調宣傳第二輪政改諮詢,劉銳紹表示,「官方宣傳旨在『洗腦』,期望壟斷資訊發佈,最終主導民意。因此,宣傳多與寡均無助於鼓勵市民參與諮詢。」另一方面,劉又認為政府經常透過廣告字眼誤導民眾,包括強調若不通過現時的政改方案,將沿用2012年的選舉辦法選出2017年的行政長官,導致政改遙遙無期,企圖向異見者施加輿論壓力,逼使泛民團體就範。
香港大學學生會會長馮敬恩同意政府忽略部份大專生的訴求,「政府假裝有商有量,實際上一錘定音,諮詢在遵從8‧31人大框架的前設下,無法滿足同學透過學界公投所表達的意見,包括公民提名和一人一票票值均等。而有前設的諮詢並不是真正供同學表達意見的『諮詢』。」馮敬恩表示,若四月表決的政改方案不符合普選原則,不排除在理念相同的前提下與學聯合作,向政府表達立場。

Graph3Graph3

受訪大專生對時事認識度不足
前學聯常委梁麗幗以個人名義入稟高等法院,就人大8·31決定申請司法覆核,質疑人大常委決定缺乏法律基礎,要求政改三人組重啟諮詢;另一方面,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力爭於四月中公佈諮詢結果,並向立法會提交表決方案。
調查顯示,雖然大部分受訪者曾經參與雨傘運動,但是他們對時事並未有深入了解。以中國國家副主席李源潮在一月尾發表「香港反佔中鬥爭沒有結束,好戲還在後頭。」的言論為例,僅約一半受訪者知道言論的出處。城市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院一年級生何同學坦言自己對政改的認識流於表面,「我有參與雨傘運動,但沒有太留意其他新聞。」羅緯綸認為政治團體需要將民主理念帶入校園,以彌補大專生對時事認識不足的事實;劉銳紹寄語大專生重視聲音多元化的重要性,「千萬保持獨立思考,切忌官方主導民意。」

GRAPH 9_1列印



【學聯解體?】港、理、浸三大退聯 城大月底公投


理工大學及浸會大學,於昨今兩日先後結束公投,通過退出學聯;學聯目前僅剩城大、中大、科大、嶺大及樹仁五家院校。城市大學將於本月28日起舉行7天公投。

城市大學將於4月28-30日、5月1, 4-6日,舉行退聯公投。中大退聯關注組則已將847個聯署呈交代表會,聯署尚在核實中。

對於再有院校公投退聯,商台引述學聯秘書長羅冠聰表示,會尊重公投的結果;羅冠聰指,學聯目前正檢視在院校間的代表性,從而調整策略,又指學聯正進行改革,包括削弱秘書處的權力。

浸大退聯關注組認為,院系學生無法監察學聯、或要求學聯問責,又認為對學聯改革抱有期望是不切實際。




























順時序記錄



19:30  「迫在眉睫,何去何從?基督徒對話政改爭議 」

日期:2015年4月23日(四)
時間:晚上七時半至九時半
地點:循道衛理聯合教會香港堂一樓禮堂
(地址:灣仔軒尼詩道36號)
講者: 
前民主黨中常委黃成智,
中大經濟學系教授宋恩榮
科大教授成名
鄧偉棕律師(前佔中死士)





19:54  循道衛理教會


黄成智首先發言,表示沒有改變初衷,仍是反對831人大決定,認為這政改方案是垃圾,但垃圾是可以廢物利用的





20:00  循道衛理教會


中大宋恩榮教授,認為831是一個有競爭性的普選,但可惜,有機會不能通過這競爭性的選舉





20:20  循道衛理教會

科大成名教授發言,首先分析三點
第一,方案門檻是大於50百分比
第二,北京是很容易操控選舉結果
第三,拿出証據來,將來怎樣優化

第四,選舉要有和諧結果





20:36 循道衛理教會


鄧偉棕律師(前佔中死士),認為中央設定選舉方案,是一個不合理選舉





















Flag Counter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