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足早期有“間歇性跛行”,走路多了以後,小腿以下,包括腳部疼痛,休息後自行消失,再走路時又會出現疼痛。這些患者平時雙足冰涼,感覺麻木,對冷熱痛刺激反應遲鈍或者無感覺。
糖尿病足是指糖尿病患者全身大小動脈,特別是下肢動脈出現血栓,形成血管狹窄,進而導致足部供血不足,因糖尿病神經病變而引起足部感覺缺失和損傷的腳部病變,常見於糖尿病病史長,長期血糖控制不好的中年人。糖尿病足早期有“間歇性跛行”,走路多了以後,小腿以下,包括腳部疼痛,休息後自行消失,再走路時又會出現疼痛。這些患者平時雙足冰涼,感覺麻木,對冷熱痛刺激反應遲鈍或者無感覺。一旦足部的皮膚損傷,傷口難以癒合,感染迅速擴展,可引起化膿性皮膚感染甚至骨髓炎,嚴重者會威脅生命。所以,糖尿病患者足部保養的重要性。中華醫學會北京分會糖尿病學會副主任委員、解放軍第304醫院分泌科主任馬學毅教授介紹,糖尿病患者是否一定是糖尿病足患者,除了到醫院進行檢查之外,可以進行自我檢查。 自我檢查“四部曲”
1、用棉花撚成尖端狀, 輕輕劃過腳背及腳底皮膚,看自己是否可以感覺到,如果沒有感覺則表示輕觸覺消失或減退;
2、用冷涼的金屬體觸碰腳部皮膚,檢查腳部皮膚是否感覺到冷涼,用37℃至37、5℃的溫水浸泡雙腳,是否感覺到溫熱,如果沒有感覺,表示雙腳已有明顯的溫度感覺減退或缺失;
3、用大頭針(或縫衣針)鈍的一端觸碰腳部皮膚,看是否有感覺,如感覺差表示觸覺減退;
4、用手指輕觸腳背靠近腳踝處皮膚,尋找有無腳背動脈搏動及搏動的強弱,可與正常人腳背部動脈搏動情況進行比較。如摸不到或脈搏很細弱,表示腳背動脈供血不足,這種情況常提示在腳背動脈上端有大動脈血管狹窄或梗阻。
患糖尿病足之後,生活中的四項注意
1、每次穿鞋前,一定要注意仔細檢查鞋子內有無堅硬異物,以免磨損腳部皮膚導致受傷;
2、每晚用40℃至45℃的溫水泡腳15—20分鐘,洗腳後用乾燥的純棉毛巾擦乾全腳,以保持腳部的清潔與血液流通,避免使用電熱毯、熱水袋,也不要洗桑拿浴、烤火爐、泡熱水澡;
3、日常生活中要穿吸汗性較好的棉襪及寬鬆舒適的鞋子,不要赤腳走路,以免受到意外傷害,同時要切記不要做爬山、跑步等劇烈運動;
4、剪趾甲時,不可剪得太深,以免損傷皮膚,造成甲溝感染。
做些有幫助的運動
1、乾洗腿。
用雙手先緊抱一側的大腿根,稍用力從大腿自上而下按摩一直到腳踝,後再從腳踝往回按摩至大腿根部。用同樣方法按摩另一條腿,以促進血脈流暢。
2、甩腿。
一手扶牆或者扶樹,先向前甩動小腿,腳尖向上向前抬起,然後向後甩動,腳面繃直,腿也伸直,兩腿輪換甩動,每次甩80—100次,以提高肌肉力量,促進血液迴圈。
3、揉腿肚。
以兩手掌緊挾小腿肚旋轉揉動,每側20—30次,兩腿交換6次,以疏通血脈增加腿部肌肉的力量。
4、扭膝。
兩腳平行靠攏,屈膝微向下蹲,雙手放在膝蓋上,順時針揉動數十次,然後再換另一方向揉動,可治療下肢無力、膝關節痛及疏通血脈。
5、扳腳趾。
端坐,兩腿伸直、低頭,身體向前彎,以兩手扳腳趾20—30次,可鍛煉腰腿,增強腳步力量,防止腳部無力。
6、搓腳。
將兩手掌搓熱,然後用兩手掌搓腳心各100次,可防止足部酸痛、乏力、麻木,促進腳部血液迴圈。
7、蹬腿。
入睡前平躺在床上,雙手緊抱後腦勺,由緩到急地進行蹬腿運動,每次3分鐘,然後換另一條腿,反復8次,可使腿部血液流暢。
8、揉紙球。
在一個大盆內放入兩張廢紙,單足踩入盆內,用單足將紙揉成一個紙球,然後換紙,再用另一隻腳重複揉搓。此方法不僅適用于糖尿病患者,也非常適合運動能力較差者,可提高足部各關節的靈活性,促進腳部的血液迴圈。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