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著名數學家丘成桐日前接受本報訪問時指出,有些人對基礎科學有錯誤的認識,以為學習基礎科學沒有出路,其實為學的正確之道是「為學問而做學問,不追求實際利益。」
丘成桐教授是美國哈佛大學數學系系主任。他日前應多倫多大學Fields Institute的邀請,擔任傑出學人。他在多大的《內空間之形——弦理論和宇宙隱藏維度之幾何學》(The Shape of Inner Space)的公開講座,出現爆滿場面。多倫多的演講是他全球巡迴演講的其中一站。
他接受記者專訪時表示,知識是無數天才累積而成。數學研究的突破並不是突然靈光一閃,靠天上跌落,而是經過很長時間埋頭苦幹,以及消化前人的研究。因此,他的新書《內空間之形——弦理論和宇宙隱藏維度之幾何學》,前半部主要是他從香港成長到赴美40多年間的心路歷程,特別是他如何憑著對學習的熱情,在不熟悉的學問上前進;後半部才是深入淺出解釋「弦理論」(String Theory)及「卡拉比—丘流形」(Calabi-Yau Manifold)。目的是讓年輕一代認識正確的研究態度。
丘成桐教授說,部分中國的父母和北美洲的華裔家長,往往對基礎科學有錯誤的認識,以為學習基礎科學沒有出路。
他指出,其實,數學博士生的出路很多,除了在大學擔任教授或者到中學執教鞭之外,銀行和金融機構的風險管理,也需要很高深的數學,華爾街很多大企業更認為,數學家的訓練,令他們的頭腦比MBA更好,況且高科技行業也很需要數學家。
他說,數學家所賺的金錢可能比不上華爾街的金融家、醫生和律師等專業人士,但收入足夠家庭開支和子女教育,而且生活質素更好。數學家不必靠埋沒良知或爭權奪利賺錢,又不必像醫生和律師般日夜辛苦。他的次子畢業于史丹福大學醫學院,現正任實習醫生。他說,看見次子沒日沒夜工作相當勞苦,但行醫是兒子的志趣也無話可說。
丘成桐多次向中國領導人進言,要提倡學術的深度和重要性,而不是因為對某一工業有利。
他認為,中國人天生想賺錢,但必須有人做學問。為學術而學術並不需要太多錢,也不必太多人。就像金字塔一樣,形成了一個尖端,自自然然就會往下發展成趨向實用性的研究。
他說,哈佛大學能夠成為世界學術的殿堂,正是因為大學從不過問研究是否有實際利益。因此,哈佛可以有不少被當代視為奇怪的研究,這些研究往往變成日後的主流,對社會和工業有很大的貢獻。
丘成桐舉例指出,現時生活不可或缺的電力,是源於150年前對電場和磁場研究,當時的學者純粹是為了興趣。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