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聯知識及入門、句法與結構及節奏與風格
(作者:光重皇)
對聯,俗稱對子,雅稱楹聯(因多用於張貼、懸掛、雕刻在廳堂門柱上)。當代聯人陸偉廉將它定義爲:"對聯是由兩組文義相關的對句所組成的聯合體"。其中,第一組稱上聯,第二組稱下聯。與駢文、格律詩詞一樣,對聯也是我國漢文學所特有的一種文學形式。如日本著名漢學家鹽谷溫博士所說,"對聯是中國文學的特産物"。漢字爲表意文字,通稱方塊字,具有一字一體一音一義的獨立語特徵(少數異體字、破音字、多義字,並不否定在具體的語言環境下,漢字只能是一字一體一音一義),故由漢字構成的漢文學,獨具對稱均勻之美。從文字的運用來看,對聯不愧是開在漢文學之樹上的一朵奇葩。它比較集中地體現了漢字的特色,是漢字文化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作爲一種文學形式和文化現象,對聯基本上只存在於漢民族文化圈內,具有濃厚的民族特色。
對聯是一種實用性很強的文學形式,不管是典雅的、通俗的還是雅俗共賞的對聯,將其張貼、懸掛、雕刻在門柱廳堂,都能營造出一種祥和、喜慶,或者高雅、莊嚴的氣氛與格調。因此,自從對聯産生時起,它就與人們的日常生活息息相關,並逐漸融入了中國人的民間習俗之中,成爲中國傳統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一般認爲,最早出現的對聯是春聯,而春聯起源於桃符。從晉代至唐代,對聯這一文學形式便已經萌芽並逐漸發展。不過,人們通常將五代時蜀後主孟昶於西元963年歲除日題在桃符板上的一副春聯:
新年納餘慶
佳節號長春
作爲春聯之發軔。直至明清,對聯逐漸盛行,並延續至今。總之,濃厚的傳統性與實用性,是對聯賴以生存和發展的土壤。
對聯作爲一種獨特的文學形式,不僅實用性很強,而且藝術要求也很高。其文學藝術風格總的來說可概括爲"短小精悍"。對聯的篇幅往往不長,單邊字數多爲幾個字到十幾個字,上百字、上千字的長聯,並不多見。正因如此,一方面,它在格律上要求非常嚴謹,不是隨便兩組字數相等的話就能湊成的。如果沒有嚴謹的格律,那麽,作爲一種獨特文學形式的對聯,其獨特性、藝術性將蕩然無存,其藝術生命力也難以持久。因爲對聯最本質的藝術特徵是其對稱性,而只有嚴謹的格律,才能保證它的對稱性。另一方面,作爲一種形式小巧的文學體裁,其內容應當是精悍的,應當包含盡可能豐富的思想涵義。在這個意義上,一副對聯如果僅有形式而缺乏內涵,那麽,就難免淪爲一種"文字遊戲"、"雕蟲小技"。反過來,好的對聯則有"詩中之詩"的美譽。總之,形式與內容的精煉性是對聯又一個重要的藝術特徵。
另外,對聯還是一種具有較強的啓蒙性的文學形式。學習寫對聯,對於我們學習漢語言文學,特別是有關字音、韻律、詞性、語法修辭等方面的基礎知識,都有很大的幫助。欣賞與寫作對聯,是學習漢語的好形式。
總之,對聯的文化藝術特徵大體上可概括爲:民族性,傳統性,實用性,對稱性,精煉性,啓蒙性,等。
(二)
對聯是一種講究格律的文學形式,要欣賞與寫作對聯,必須瞭解其最基本的格律要求。所謂對聯格律(簡稱聯律),指對聯中有關平仄、詞性、語法修辭,以及書寫張貼等方面的格式與規律,其核心是對仗。對聯的基本格律可概括成以下幾點:
1. 字數相等,內容相關。
從字數來看,原則上,只要上下聯字數相等,不論多少字數均可。如上下聯各四個字,則稱四言聯,等等。但在實踐中,多爲四字以上,因漢字一般需要四字以上才能組成句子。從內容上看,一副對聯的上下聯之間,內容應當相關,也就是意思要相互襯托或相互銜接,以起到相反相成或相輔相成的效果。大多數對聯上下聯之間的內容
屬於互相襯托的關係。這種襯托或者是從相同的角度互相映襯、互相補充(即所謂"正對"),或者是從相反的角度互相反襯、互相對照(即所謂"反對"),"正對"如:
心蓮清淨
性海圓融 (注:所引對聯未注明作者或出處的,均出自本書,下同。)
"反對"如:
心平積福
欲重招殃
有少數對聯上下聯之間的內容屬於互相銜接的關係(即所謂"串對",或稱"流水對"),也就是上下聯兩個分句共同構成一個複句,上下聯存在一種連貫、遞進、選擇、轉折、因果、假設、條件、目的等複合關係。當然,這種互相銜接同時也是互相襯托的。如:
若無前世心中毒
哪有今生意外災
又如:
除了香甜苦辣鹹酸澀
無非柴米油鹽醬醋茶
如果上下聯內容毫不相關,會使人覺得非常生硬與滑稽,則起不到對聯應有的文學效果。
除非是一種特殊的對聯形式,即所謂"無情對"。它指的是上下聯形式上(字面上)對仗工整,而內容上(意義上)卻並不相關,從而造成一種特殊的效果。如:
三星白蘭地
五月黃梅天 (常用聯)
庭前花始放
閣下李先生 (常用聯)
公門桃李爭榮日
法國荷蘭比利時 (常用聯)
樹已半枯休縱斧
果然一點不相干 (常用聯)
2. 詞性相當、概念相當、結構相稱、節奏相稱。
所謂詞性相當,指上下聯相對的詞語性質(從嚴格意義上說,是每個字的詞性)應當盡可能相同或相近。如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以及連詞對連詞、副詞對副詞,等等。如:
大行絕俗忘榮辱
至道無情空是非
如果從每個字來看,"大"與"至"、"榮"與"是"、"辱"與"非"是形容詞,"行"與"道"、"俗"與"情"是名詞,"絕"與"無"、"忘"與"空"是動詞。但在實踐中,對虛詞的要求比較寬鬆,一般能夠虛詞對虛詞即可。對實詞的要求較爲嚴格,詞性不同一般不能相對。但那些詞性比較接近的、或者詞性能夠兼通的實詞,也還是允許相對的,如名詞和代詞、某些動詞和形容詞之間。當然,詞性相同屬工對,詞性相近或相通屬寬對。
更嚴格一點說,不但詞性要相當,而且詞語所代表的概念也要相當,也即要盡可能相類似或相對襯。這也涉及到對聯的寬工問題。若上下聯兩個詞語共同所屬概念的範疇越小,對仗就越工,反之則越寬。如:"中國"對"雄鶏",其共同範疇是事物;"曉日"對"雄鶏",就縮小爲自然物;"小草"對"雄鶏",就縮小爲生物;"駿馬"對"雄鶏",就縮小爲動物;"老鴨"對"雄鶏",就縮小爲鳥綱以至家禽。再者,若上下聯兩個詞語之間,概念關係越互相矛盾(即所謂"矛盾概念"),對仗就越工,"有"對"無"、"真"對"假"、"生"對"死"、"物質"對"精神"、"自然"對"社會"等,就屬於工對。
所謂結構相稱,指上下聯語句的語法結構應當相同或相似,也即主謂結構對主謂結構、動賓結構對動賓結構、偏正結構對偏正結構、並列結構對並列結構,等等。如:
勝行嚴佛土
正法利人間
上下聯皆爲主謂賓結構。其中,"勝行"對"正法"、"佛土"對"人間",又皆爲偏正結構。再如:
軟首妙光,威名顯赫
雄獅利劍,寶相莊嚴
"軟首妙光"對"雄獅利劍",皆爲並列結構;"威名顯赫"對"寶相莊嚴",皆爲主謂結構;"軟首"對"雄獅"、"妙光"與"利劍"、"威名"對"寶相",又皆爲偏正結構。
另外,上下聯之間還應當節奏相稱。對聯行文多以二字(有時也以一字或三字)爲一節奏。節奏相稱,就是應當盡可能同步。如:
漏盡-飛身-去
心空-及第-歸
又如:
以-神通力-護持-正法
設-孟蘭盆-超度-慈親
總之,上下聯的用詞造句,在詞性、語法結構和節奏上,應儘量相當或相稱,以保持形式上的協調與工整。但這些要求在實踐中還是允許適當放寬的。個別情況下,還可以有所變通。如:
五十三參,遍訪良師求正智
百城煙水,廣行悲願踐初心
其中,"五十三參"對"百城煙水",是以同一個典故的兩個常用語相對。單從詞性、結構等形式方面來看,嚴格說是不合聯律,但從內容來看,則屬於"義對",是允許的。
3.平仄協調。
平仄協調,狹義地說,就是指對聯在音調上的兩大要求:平仄相對與平仄交替。廣義地說,也包含句腳安排等其他一些平仄問題。要弄清這些問題,首先必須區分什麽是平聲、什麽是仄聲。這又有兩種劃分標準。在對聯創作中,一般是運用"古四聲",即古漢語將音調分爲平、上、去、入四聲,除平聲外,上聲、去聲、入聲皆爲仄聲。現在,也有少數人運用"新四聲",即現代漢語將音調分爲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聲。其中,陰平、陽平爲平聲,上聲、去聲爲仄聲。兩種聲韻的不同,關鍵在於入聲字。入聲字的掌握和識別,大體上還是有規律可循,在此恕不贅述。對初學者來說,
最簡單易行的辦法是先在運用時借助工具書。據作者個人的經驗,在運用中比較容易熟悉入聲字。不過,要注意的是,雖然上述兩種用法可並行不悖,但在同一副對聯中,不能同時混用。
現在再回過頭來談平仄協調的問題。所謂平仄相對,就是上下聯的音步要平聲對仄聲、仄聲對平聲。反之,如果平聲對平聲,仄聲對仄聲,就叫平仄失對,又叫同聲相對。音步與節奏大體上是同一概念,一般來說,一個節奏即是一個音步。由於對聯脫胎於格律詩,因此,在平仄方面,對聯與格律詩中的對仗句基本相同。而且,對音步的安排也有"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之說。因爲在實際上,並不一定要求整個音步平仄相對,而只是要求在音步位上平仄相對。所謂音步位,就是每個音步的末位字,這是決定整個音步性質的重點聲。由於漢字的絕大多數音步爲二字音步,因此,音步位一般指的就是每句的第二、四、六等字數。所以便有了"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如:
悲欣交集
事理雙行 (注:平聲用""表示,仄聲用""表示,下同。)
又如:
火移薪盡業猶在
身壞神迷行不亡
其中,一三五不一定平仄相對,二四六皆平仄相對,即屬工對。不過,並非所有的音步位都在二四六位置上,主要是由於,對聯行文的格式除了以律詩中的對仗句式爲主以外,還有詞曲文賦等格式以及領字的存在。如:
厭娑婆苦域
弘淨土法門
觀美女華瓶盛糞
嘆凡夫甘願投泥
直心乃萬行之本
貪欲爲諸苦之源
深心勤習真言宗教義
全力弘揚大手印法門
講到平仄相對,必須提一下對聯的句腳。一副對聯不管長短如何,也不管倒數第二個字是平聲還是仄聲,都要求上聯仄聲收尾,即最後一個字(句腳)應當是仄聲;下聯則要求平聲收尾。一般不能上聯平聲收尾,下聯仄聲收尾;更不能同聲收尾。另外,由多個短句組成的長聯,還要注意每個短句的句腳不能全都是仄聲或全都是平聲,而應當有所錯落,
至於這種錯落具體如何安排,則尚無定論。不過,運用"馬蹄韻"撰長聯是一種比較好的句腳安排方式。
所謂平仄交替,它與平仄相對實際上是同一個問題的兩個方面,指的是一個句子自身的音步之間,平仄應交替使用,否則就是平仄失替。只有每句的最後一個字(句腳),可以不考慮交替問題。如:
佛身遠過世間望
妙法不堪小智聽
又如:
無所從來何有相
得成於忍不生心
在平仄問題上還有一些禁忌,如忌"三平尾"或"三仄尾",忌"孤平"或"孤仄"等,留待下麵再談。
總的來看,對聯在平仄協調方面是有講究的,寫作對聯不能不講平仄。如果說,字數相等、詞性與概念相當、語法結構與節奏相稱,賦予了對聯整齊美、嚴謹美、對襯美、結構美、節奏美等審美特徵的話,那麽,平仄協調則賦予了對聯音韻美這個重要審美特徵。當然,有時爲了不以辭害意,個別地方出現平仄失對或平仄失替,亦可通融。
4. 幾個禁忌。
除了以上三個基本要求外,對聯在格律上還有幾個禁忌,即幾種應儘量避免的情況:
"三平尾"或"三仄尾";"孤平"或"孤仄";"同位重字"和"異位重字";"同義相對";等等。
"三平尾"或"三仄尾",指的是在一個句子的最末三個字,都是平聲或都是仄聲。如"依法修行能入道",若將"能"改爲"可"就變成了三仄尾。又如"緣深因厚坐蓮台",若將"坐"改爲"登",就變成了三平尾。
"孤平"或"孤仄",指的是在五個字以上的句子中,只有一個平聲字,或只有一個仄聲字。如"無言乃入門",若改爲"無言而入門",就是"孤仄";又如"大日心光遍照",若改爲"大日智光遍照",就是"孤平"(全平格或全仄格例外)。
對聯中允許出現疊字或重字,如"世事紛紛"對"紅塵滾滾"、"惟覺者能聽能會"對"嘆醉人不醒不知"。但對聯中應儘量避免"同位重字"和"異位重字"。所謂"同位重字",就是以同一個字在同一個位置相對,如"法界"對"世界"、"成道"對"成魔"。不過,有些虛詞("之乎者也"之類)的同位重字是允許的,如:
漏網之魚,世間時有
脫天之鳥,宇內尚無
諸佛洞觀實相而無住
衆生遊戲虛空而不知
所謂"異位重字",就是同一個字出現在上下聯不同的位置。如:
見諸法空虛,此身去直超彼岸
念衆生平等,三人行必有我師
若將上聯的"直超彼岸"改爲"已無後有",就與下聯"必有我師"的"有"異位重字。又如:
. . .
. . . 若陶匠摶泥,掌中視果
. .
. . .
. 勝樵夫觀弈,夢裏入槐
若將上聯的"掌中視果"改爲"掌中觀果",就與下聯"樵夫觀弈"的"觀"異位重字。當然,有一種比較特殊的"異位互重"格式是允許的,如:
萬法一心,空不異色
一心萬法,色即是空
聯中的"一"與"萬"、"心"與"法"、"空"與"色",便是"異位互重"格式。
所謂"同義相對",通常又稱爲"合掌",指上下聯相對的語句意思完全雷同,如"赤縣"對"神州"、"旭日"對"朝陽"、"史冊"對"汗青"。
5. 其它。
對聯的寫作與欣賞,還有一些相對次要的格律和比較獨特的修辭方法,如借對、自對、嵌字、回文、集句,以及對聯的橫批、對聯書寫和張貼的格式,等等。下面對以上提到的問題逐一做個簡單的介紹。
借對又稱假對,這是詞性上寬工轉化的一種方法,指句中詞性和詞語的含義雖非工對,但借助其另外的詞性和含義,則成工對。如:
灑漬尋常行處有
人生七十古來稀 (杜甫七律<<曲江>>中之頷聯)
"尋常"在此爲普通之意,屬形容詞,但古制"尋"、"常"又皆爲度量單位,屬量詞,借用此含義,則與數詞"七十"相對爲工。又如,"大而言之"對"志於道者",其中,"言'與"道"在聯中的含義分別是作爲動詞和名詞的,但"言"亦有作爲名詞之含義,道亦有作爲動詞之含義,二者相對仍屬工整。不過,借對在對聯中用得不多,只是在需要變通時不得已而爲之。
自對,又稱"句中自對",或"當句對",指對聯中的字詞句,不僅上下聯相對仗,而且上聯和下聯自身之中(句中)也存在對仗。這就使對聯更加工穩,更增添了對襯美。如"真妄"對"終","真"與"妄"、"始"與"終",就是句中自對。又如,"智愚"對"行止"、"榮辱"對'是非"、"微言大義"對"正法妙心"、"至高無上"對"微妙甚深"、"山色溪聲"對"晨鍾暮鼓"、"煩惱即菩提"對"微塵含刹土"、"如秤錘落井、礪石潭"對"縱仙術隱空、神通入海"等,不僅上下聯相對,而且句中也都有自對。句中自對的用法,在對聯(特別是長聯)中,運用得比較廣泛。
嵌字,也叫嵌名,指將特定的名稱(多爲人名、地名、事物名等專用名稱)嵌入對聯中一定的位置。這是一種運用得比較廣泛的方法。其具體方式很多,不下五十種。嵌字可分爲整嵌和分嵌。整嵌,就是將一個名稱不拆開而完整地嵌入,如<<題嵌四大天王>>
一聯:
多聞正法,以廣目光
增長善根,而持國土
分別將東方持國天王、南方增長天王、西方廣目天王、北方多聞天王嵌入聯中。又如
<<題嵌金剛手秘密主>>一聯:
金剛手握持秘密
勇猛心摧破無明
回文,又稱卷簾,指的是使用恰當的詞語構成對句,使之既能順讀,又能倒讀。由於回文格難度較大,因而運用得不太廣泛,但這種格式很能體現漢字的獨立語特點。回文格的具體方式也多種多樣。比較常見的有當句回文、倒句回文、倒章回文,等。當句回文,即順讀與倒讀完全一樣,如:
霧鎖山頭山鎖霧
天連水尾水連天 (佚名題廈門鼓浪嶼魚腹浦聯)
又如:
淨心真實真心淨
圓覺妙明妙覺圓
倒句回文,即將同一句子倒讀,而上下聯不變,如:
結同心果果心同結
開並蒂花 (常用婚聯),倒讀即爲:花蒂並開
倒章回文,即通聯倒讀,下聯變爲上聯,上聯變爲下聯,如:
迢迢綠樹江天曉晴日海霞紅靄靄
靄靄紅霞海日晴 (佚名題武漢龜山聯),倒讀即爲:曉天江樹綠迢迢
集句,指將現存的分散的句子,組合成對句。如果整副對聯(多爲短聯)完全由現存的句子組成,稱完全集句。如:
鹿歸於野
色即是空
上聯集自<<出曜經>>,下聯集自<<心經>>,就是完全集句。又如:
勸君更盡一杯酒
與爾同消萬古愁 (佚名集唐詩聯,上聯自王維<<渭城曲>>,下聯自李白<<將進酒>>)
反之,則稱不完全集句或單邊集句。如:
司馬不來,相逢何必曾相識
佳人安在,此時無聲勝有聲 (當代聯人羅元貞題九江琵琶亭聯)
上下聯中分別只有後半句是現存句子(引自白居易之詩<<琵琶行>>),因此是不完全集句。又如:
世界微塵裏
人生大夢中
只有單邊是現存句子(上聯引自李商隱之詩<<北青蘿>>),因此是單邊集句。嚴格來說,只有完全集句才能稱爲集句聯。
(三)
在著重介紹了對聯格律方面的一些要求後,接下來談談對聯分類的問題。對聯分類的標準可以有多種,實踐中主要有兩種。一是根據對聯的字數多少與句式結構,分成短聯和長聯。上下聯皆由兩個以上短句組成且字數較多的對聯,稱長聯;上下聯皆由一個短句組成的對聯,稱短聯。一般來說,長聯與短聯在字數上並無絕對的界限。二是根據對聯的內容和用途劃分。從理論上看,這種劃分更是難以嚴格而完全。依本人管見,大體上可分成春聯、賀聯、挽聯、專門聯四大類。
春聯,指的是用於春節,內容多爲一般的詠物、抒情、祝願。大多數春聯可以通用。
賀聯,指的是婚聯、壽聯、新居聯(喬遷聯)、節慶聯,以及其它內容上帶有某種特定祝賀性質的對聯等。賀聯突出的特徵是帶有特定的祝賀性質,其內容必須是表示良好祝願、喜慶吉祥的。賀聯有通用的,也有專用的。是否通用,要因聯而異,不可簡單地照搬照抄,以免出現張冠李戴的笑話。
挽聯,指的是用於弔唁亡人的對聯。其內容限於對亡人的弔唁、緬懷、評價、祝願。其風格一般是哀痛、肅穆、莊嚴的。當然,也有爲未亡人作挽聯或未亡人作自挽聯的,則另當別論。挽聯同樣有通用的和專用的,在實用中更要注意區分。
以上三種對聯是運用得最廣泛,最具有群衆性、民族性、傳統性、時節性和實用性的。此外,可以將那些內容和用途比較專門的對聯,籠而統之地歸納成專門聯這一類。
比如行業聯、名勝聯、帶有某種特定題贈性質的題贈聯,以及帶有學術性質或文學創作性質的學術聯等。當然,行業聯、名勝聯、題贈聯、學術聯等之間並沒有截然的界限。
如佛教對聯,可以看成是一種學術聯,若是將其張貼、懸掛、雕刻於風景名勝處,也可以看成名勝聯。
另外,根據對聯的寫作技巧或修辭手法,也可以將對聯分成嵌字聯、回文聯、謎語聯、集句聯、諧趣聯等等。但嚴格說,應分別稱之爲嵌字格、回文格、謎語格、集句集句格、諧趣格等。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