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2月4日 星期四





香港大學的大風暴,眾多人物之中,對於觀眾,最有趣也最有看頭那位,自然是校長馬斐森。

這位英國校長,遠從英格蘭西部的布里斯托大學請來。布里斯托是英國前男星、形象紳士、斯文有禮的加利格蘭的故鄉。中國人近年在英國貼錢,附設在人家的大學,開設孔子學院,據說除了教漢字,就是要讓外國人了解孔子儒家禮義廉恥的輝煌文化。

孔子說:「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馬校長來到中國香港前,不知有沒有在孔子學院惡補過兩小時所謂中國儒家文化。如果有,提着行李來到,中國香港特區必定成為令這位英國人大開眼界的儒家文化實驗室,此一Field Trip,英語講,it leaves me surprised and baffled,得到的第一手真實的中國經驗(Authentic China experience),一定獲益良多。

今日許多英國人跟中國的第一次打交道,就是遇上中共送錢的統戰微笑。你問一下今日英國財相歐思本對中國有何觀感,他一定說很好。

但是這位馬校長不同。他一來特區香港,還以為根據中英聯合聲明,香港還有所謂的高度自治。看見香港大學英國式的舊鐘樓,圖書館裏的英文書籍和論文,一定以為令到此一英國人首創的大學,有所作為。

但沒想到來到香港大學,他馬校長才發現,真實的狀況,與他當初在英國報刊上看見香港特區政府花錢登的招聘廣告裏面用英文寫的Job Description不同。但馬斐森一到,剛好遇上共產黨伸一隻手過來,要拆殖民地大學的招牌。於是,英國人遇上中國的小文革。如此獨特經驗,比起許多英國商人在跟中國簽署投資協議時,看見的握手和微笑,他一到,就看見中國人一張張扭曲的臉孔,不但鬥爭得「不亦樂乎」,還向這位「自遠方來」的英國客座臉上左一巴掌,右一拳頭,此等學習過程,他馬校長比許多英國政客和商人上的課程都獨特而真實,而且還可以活着收拾行李,辭職離境,所以說這位英國校長幸運。

而且當他回到布里斯托,如果還有心情,還可以去一次孔子學院,他仍會看到中國人教師陪着一張笑臉,遞上一張入學申請表叫他填寫:歡迎你了解中國。

這樣的事,以前發生過的,像十九世紀中葉去暹羅王宮教英文的女教師安娜。安娜回來寫了一本回憶錄叫「國王與我」。









Flag Counter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