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菊香蟹肥,是人們品嘗大閘蟹的最好時機。大閘蟹肉質細嫩,滋味鮮美,營養豐富。每100克蟹肉約含蛋白質15克,豐富的氨基酸,脂肪2.5克,同時還含有鈣、鐵、硒、鋅、鉀、維生素A、B族維生素等。學會科學吃蟹,人們在享受美味之時還能提供多種營養素,有助於促進組織細胞的修復與合成,提高免疫功能、促進健康。
吃蟹有講究,過度易致病
蟹黃蟹膏,膽固醇高
雖然大閘蟹營養豐富,但最誘人的部位———蟹黃蟹膏,其膽固醇含量也最高,對人體健康存在隱患。據統計,每100克蟹膏中含有膽固醇466毫克,每100克蟹肉含有膽固醇65毫克。世界各地的流行病學調查都證實,膳食中膽固醇和飽和脂肪酸的攝入量過高,會使血液內膽固醇和甘油三酯水準增加,結果提升患上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的幾率。
世界衛生組織建議,人體每天膽固醇的攝入量應低於300毫克。依此看來,一隻大閘蟹的膽固醇含量已超出每日推薦攝入量,吃蟹一定要節制。我們建議,吃蟹每次不超過1只註(一),一周最多吃2至3次;如果一次吃了2至3只蟹,那麼下次吃蟹須間隔一周。
有高脂血症、高血壓、心腦血管疾病以及肥胖的人,吃蟹頻率還應減少,最好選擇性地只吃蟹肉,少吃或不吃蟹黃蟹膏。為了避免攝取過量的脂肪與膽固醇,建議吃蟹時應減少其他肉類、內臟、蛋類的攝入量,同時多吃蔬菜水果,降低脂肪與膽固醇的吸收,促進代謝。
安全吃蟹,記住“三不”
不吃死蟹蟹死後體內糖元分解乳酸增多,僵硬期和自溶期縮短,蟹體內的寄生細菌迅速繁殖並擴散到蟹肉中,使蛋白質分解產生組織胺。蟹死的時間越長,體內積累的組織胺越多,毒性也就越大。即使死蟹煮熟煮透,這種毒素仍然不易被破壞,食用後會引起噁心嘔吐、面頰潮紅、心跳加速等。
不吃生蟹、醉蟹大閘蟹生長在江、河、湖底的泥溝裡,並以動物屍體或腐殖質為食物,因此含有各種病原微生物。活蟹體內的肺吸蟲幼蟲囊蚴感染率、感染度很高,這種囊蚴的抵抗力很強,一般要在55℃的溫度下加熱30分鐘,或濃度為20%的鹽水浸泡48小時才能殺死。生蟹、醉蟹雖味道鮮美,但極易誘發肺吸蟲病,刺激或破壞肺組織引起咳嗽咯血;一旦侵入腦部,還會引起癱瘓。因此,吃蟹建議高溫蒸煮20至30分鐘,這樣才會把蟹內的病菌和寄生蟲殺死。
不與濃茶、柿子同食濃茶、柿子、刺梨、山楂等食物含有大量的鞣酸,不宜與大閘蟹同時食用,否則會與蛋白質結合,凝聚形成“胃柿石症”,繼而出現腹痛、嘔吐等症狀。吃蟹最理想的佐料是醋、薑、蔥等調味料,蒸煮時放一些紫蘇、黃酒以及少量鹽,可起到辛溫解表,增加鮮味、殺菌助消化的作用。
大閘蟹之名,緣何而來?
“九月圓臍十月尖,持螯飲酒菊花天”。這一句話,道出了吃蟹要有明顯的季節性。九雌十雄,也就是說,陰曆九月雌蟹飽滿,到了十月雄蟹有膏。因此,過了十月寒風吹起,正是吃蟹的好時機。
那麼,大閘蟹為啥叫做大閘蟹呢?坊間說法有三:一種是捕蟹時有草紮,故稱閘蟹,“大”只是為了強調大小而已;一種是蟹在洄游產卵過程中,要經過一道道攔水堵潮的閘門,而能爬過那道閘的蟹,必定是身強力壯的;第三種說法,“閘”就是上海方言中的“煠”,意即“用水煮”,就像“白煮蛋”叫“白煠蛋”,“大”就是用大火煮的意思。由於“煠”字並非人人會寫,所以久而久之就變成了“大閘蟹”。
“四味”美蟹,食前切記四清除
蟹,自古就有“四味”之說。蟹的大腿肉,肉質絲短纖細,味同干貝;小腿肉,絲長細嫩,美如銀魚;蟹身肉,潔白晶瑩,勝似白魚;至於蟹黃蟹膏,含大量人體需要的蛋白質、脂肪、維生素等,營養豐富。
“四味”美蟹,食用前必須做到四清除。一清除蟹胃,蟹胃俗稱“蟹和尚”,即在背殼前緣中央一塊三角形的骨質小包,內有汙沙;二清除蟹腸,即由蟹胃通到蟹臍的一條黑線;三清除蟹心,蟹心極寒,呈六角形,又叫“六角肉”,它在蟹的中央,一塊黑色膜衣下,食用時可拿一隻蟹腳尖挑出;四清除蟹腮,即長在蟹腹部如同眉毛狀的兩排軟綿綿東西,又稱“蟹百葉”。上述部位既髒又無食用價值,切勿亂嚼一氣,以免引起食物中毒。
哪些人須慎吃蟹?
大閘蟹屬於高敏食物,也即民間說的“發物”。蟹肉中含有異性蛋白質,通過通透性增高的腸壁進入人體,會誘發並加劇過敏反應,引起胃腸平滑肌痙攣、血管性水腫、各種皮疹、哮喘、嚴重者更會引起過敏性休克。
以下五類人群,吃蟹時須謹慎:
●對吃蟹有過敏史,或有蕁麻疹、過敏性哮喘、過敏性皮炎的人,尤其是過敏體質的兒童、老人與孕婦,最好不要吃蟹。
●膽囊炎、膽石症、肝炎、急慢性胰腺炎以及嚴重心腦血管疾病的患者,儘量少吃或不吃蟹,更不能以酒伴蟹開懷暢飲,以免加重病情或引起上述疾病的急性發作。
●腹瀉、胃痛、感冒、發燒或本身脾胃虛寒的人不宜吃蟹,因為大閘蟹屬寒性食物,蛋白質脂肪含量高,不宜消化吸收,同時會加速脾胃不適,出現腹脹、腹痛、腹瀉、嘔吐等症狀。
●體質寒涼虛弱的孕婦,不適合吃寒濕的大閘蟹,會有引起流產的可能。
●嬰幼兒不宜吃大閘蟹,以免高蛋白加重肝腎臟負擔;學齡兒童每次吃蟹,以半隻為宜。
註(一):
食大閘蟹宜一日一隻
http://orientaldaily.on.cc/new/index.html?pubdate=20081003&ads=/new/new_aads.html&content=/new/new_a48cnt.html
秋風輕送,正是品嘗大閘蟹的好時候。大閘蟹的精華在於蟹膏,可是膽固醇含量很高,故大家吃大閘蟹時除了要學「揀靚蟹」外,更要認清自己的身體狀況、留意較健康的烹調方法以及保持日常均衡飲食。
蟹膏高膽固醇
蟹膏比蟹肉所含的膽固醇高得多,一個健康的成年人每天不宜攝取多於三百毫克膽固醇,而一百克的蟹膏含膽固醇接近四百毫克,吃一整隻大閘蟹就會攝取超過二百毫克膽固醇,連其他菜計算,隨時超過每天的上限。相反,蟹肉每一百克含不超過一百毫克膽固醇,脂肪含量也不高,亦是豐富的蛋白質來源,所以若不特別喜愛吃蟹膏,可選吃肉蟹,以免吸收過量膽固醇;若果吃大閘蟹,每天不宜多於一隻。
若持續吃高膽固醇食物,有機會令血脂升高,增加患上心血管病如血管栓塞、中風、糖尿病等的風險。通過血液測試可知道膽固醇值是否正常。總膽固醇值在5.2mmol/L以下是正常,5.2-6.1屬偏高,超過6.1則屬甚高。
若知道數值已超標,或年過五十但沒有做檢查,倡限制膽固醇攝取量至每天二百毫克以下,同時減吃油膩食物,最好每星期不多於一次,每次只吃半隻大閘蟹,並選擇清蒸方式,避免吃蟹粉等重蟹膏的菜式。日常飲食注意多吃水溶性纖維高的食物,如水果、麥皮、豆類以去除多餘膽固醇。
李小雪香港中文大學營養研究中心
http://www.sph.cuhk.edu.hk/cn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