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療糖尿病的目標
《醫.藥.人》 第 79 期
http://www.3phk.com/article.asp?id=1647&folder=others§ion=healthinfo&issue=&story=sub
患了糖尿病固然不幸,慶幸是在醫學發展一日千里的今天,處理糖尿病除了嚴控飲食,藥物的選擇也不少。不過要把疾病控制,病人的積極參與和對待疾病的正確態度也很重要。
以前治療糖尿病,目標多放在紓緩患者的高血糖症狀,而現時治療糖尿病的目標則在預防併發症,對於糖尿病患者監察糖尿病情況,有所謂「糖尿病ABC」。
A(A1C)
糖化血紅素(Glycohemoglobin,HbA1C),就是量度紅血球中血紅素糖分的比例,若血液中的糖分愈高,血紅素被糖化愈嚴重,糖化血紅素就愈高。因為紅血球的壽命大約是 120 天,所以糖化血紅素大約可反映兩至三個月的血糖控制情況。正常人的糖化血紅素應在 5.1-6.4%,對於糖尿病患者,最理想的控制目標應在 6.5% 以下,但有時考慮患者其他因素,如低血糖的風險和年齡等,數值也有些微彈性,但是最起碼也要控制在 7% 以下。
B(Blood Pressure)
血壓,糖尿病人的血壓應控制在 130/80 mmHg 以下,而在糖尿病患者的高危群,即是患有糖尿腎和心臟病等,其理想血壓應在 125/75 mmHg。特別要留意是,血壓的控制與年紀無關。
C(Cholesterol)
膽固醇,低密度膽固醇,應控制在 2.6 mmol/L 以下,若是高危患者,則需控制在1.8 mmol/L 以下。
治療建議
要理想控制血糖,需要多方面的配合,第一步是改變生活習慣的治療,就是常說的「戒口和運動」,這方面可能需要營養師的輔助;第二步是自我監察,糖尿病患者須學會「糖尿病ABC」,嚴格監察血糖情況;第三步是藥物治療。而這三個不同的手段必須同時間執行。
傳統對付糖尿病,通常是在確診後先進行飲食治療,尤其在病情較輕的時期,待觀察多月仍然無效後才給予藥物治療。唯於2006年年底時,美國糖尿病協會和歐洲糖尿病協會更新了糖尿病治療措施,建議若是一旦確診糖尿病,應立即同時展開藥物及飲食治療。
治療概念的轉變
傳統治療糖尿病的方法,首要是勸病人改變飲食模式及多做運動,生活習慣改變不能奏效後才開始用藥。陳穎斌醫生說,這種治療概念已經改變,確診糖尿病後應立即使用藥物及執行飲食治療來控制,以改變疾病的本來軌跡。這是治療糖尿病關鍵性的改變,陳醫生強調,不要等到病情變差才治療。就是用藥控制和徹底進行飲食治療也不代表糖尿病不會變壞,但卻可以減慢變差的速度,有時甚至需要使用多過一種藥物來控制病情。
糖尿病是不能根治的疾病,病人普遍對長年服藥非常抗拒。陳醫生認為病人應明白眼前兩個可能--一是長期服藥減少疾病對身體的傷害;另一是避免糖尿病藥物,任由糖尿病影響身體,病人須考慮的,應是甚麼對自己的健康更有好處?對糖尿病患者的服藥問題,STENO-2 研究顯示,以積極手段(藥物及飲食)控制血糖、血壓及膽固醇與寬鬆控制各項指標,積極控制一組的死亡率、中風、冠心病都比寬鬆控制的低一半。積極治療一組無可避免地多用了藥,回報是健康得以維持,可見恰當用藥並無問題。
病人很多時只看眼前的問題而忽略結果,盡早治療,達至目標才是最重要。近年胰島素治療有了很大的突破,以前可能只採取服藥或打針,現時醫生或會建議使用混合治療。
現時市場上的醫療資訊很多,但是不一定都經過嚴謹態度的處理,病人很多時誤信不正確的訊息,錯估自己的情況,所以病人教育相當重要。
糖尿病理想控制指標
空腹血糖 4-6 mmol/L
餐後2小時血糖值 8 mmol/L 以下
糖化血紅素 6.5 以下
血壓 130/80 mmHg
低密度膽固醇 2.6 mmol/L 以下
誤解
糖尿病患者常有個錯誤觀念,以為正在服藥,就可以大吃大喝,其實要控制糖尿病,藥物與飲食治療必須雙管齊下。糖尿病不能治愈,且是個漸變性疾病,病人服藥的劑量有可能一直增加,甚至需要服多過一種藥物來控制。這並不代表病人控制糖尿的工作做得不足,而是病情的一定演變,病情若是得到良好監控,可減緩變差的速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