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4日 星期一

全力控糖尿病 免癌變新鑑症

全力控糖尿病 免癌變新鑑症
(星島日報2010628日報道)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0627/3/ivw1.html


早前,香港中文大學發表研究指,糖尿病人血糖指數上升,患癌風險亦隨時增加。糖尿病者如能作胰島素治療,患癌比率則較未有接受胰島素治療者大幅減低80%。反映如能妥善控制病情,將有助降低患癌風險。以下由專家解釋箇中原理,並總結嚴控糖尿要點及治療發展。

免疫系統差礙事

盧續稱,糖尿病是因身體對胰島素的供應及需求失衡所致,患者因胰島素不足以分解體內糖分,致令體內血糖過高而破壞各組織的功能,故應從供應與需求兩方面著手,如病情較輕及初發時,可藉改變飲食習慣和增加運動量,減少身體對胰島素的需求。盧坦言:「眼見有病人即使得知患上糖尿病,仍然大吃大喝,又拒絕用藥治療,病發數年已出現視力受損、截肢等併發症,亦有病人已病發三十年,但因控制得宜,至去世前仍無出現任何併發症。」

近年糖尿病病發年齡愈趨年輕化,與年輕人從小缺乏運動和好高糖飲食,令體內胰臟長期過勞而提早出現衰退有關。雖然糖尿病遺傳因素亦為誘因,但其實只有極小數患者純因遺傳因素而致病,病發多為年齡增長與不良生活習慣所致。

早用藥延胰臟壽命

盧再三強調,因糖尿病初期並無明顯病徵,故患者控制病情的意願一般較弱,且部分病人因害怕、誤解而延誤用藥,故令控制難度大增。如病情惡化到了需要接受胰島素治療的階段時,能及早接受胰島素注射,可大大減輕胰臟分泌胰島素的負擔,延長胰臟壽命,以避免因胰臟完全喪失功能後,需要完全依靠胰島素注射。

難代先天調節功能

胰臟本身具有感應血糖狀況,並作出判斷而自我調節分泌胰島素的功能,而無論長效或短效胰島素,均不具胰臟感應及調節功能,每次用藥後都只可降低相同的血糖指數,故如飲食突然過量或過少,均可致血糖過高或過低。

定時定量飲食,配合定時用藥,方為控制糖尿病的不二法門。雖然現時外國正研究新藥物,圖藉減少腎臟吸收糖分,讓更多糖分排出體外以緩和病情,或將檢測血糖儀器植入體內,以便隨時得悉血糖情況,但以上方法均仍屬研究階段,離實際應用仍有一段距離。

四十歲定期檢驗

如有以下徵狀,或已患上明顯的糖尿病者,應即求診檢驗。

1. 過多的血糖會經由尿液排出,故易多尿、夜尿頻密及經常口渴者應留意。
2. 因患者細胞未能充分利用葡萄糖,故常會進食過量及容易疲倦。
3. 細胞會將體內蛋白質及脂肪分解為葡萄糖補充能量,故患者多會體重下降。
4. 血糖上升可令身體抗菌力減弱,致令傷口不易瘉合,或皮膚發癢等徵狀。
5. 高血糖水平可影響眼睛晶體折射,甚至損害視神經健康,導致視力模糊。
不同種類的胰島素,生效時間及效力維持時限均各異。
年輕人多愛高糖飲食,胰臟負荷過重易致機能提早衰退。
因胰臟損失的功能無法逆轉,故治療亦只能做到控制病情。
現時檢驗血糖指數,仍以針刺指頭方式最為準確。
愈食愈瘦且缺乏生氣,或可能已患上糖尿病。









free counter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