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3日 星期日

從尿尿看出健康危機

從尿尿看出健康危機
http://hk.epochtimes.com/10/11/11/127396.htm
諮詢/鄭祖耀(台大醫院檢驗醫學部主治醫師)
撰文/陳佳佳
來源/《好心肝會刊》第52





尿尿是每個人每天必經數次的「小事」,但卻是身體是否正常運作的指標之一,可說尿尿也有大學問。


人體的腎臟中以腎元作為功能單位,包含腎小球以及腎小管兩部份:腎小球把多餘的水份以及代謝的廢物一併濾過,再經過腎小管的再吸收以及分泌作用,之後經泌尿道排出的液體就是尿液了。因此每個人尿液的多寡跟每天攝取的水份總量,以及食物的種類有很大的關聯。


尿液量也有「中庸之道」,過猶不及都反映了身體可能有病變產生。正常人一天約有6002,000c.c.的尿液產生,若不在這個範圍內,多於2,000c.c.就是多尿,少於500c.c.則是寡尿。


多尿、寡尿的原因


當飲食量正常,但是每天尿液量遠大於2,000c.c.時,要考慮是否在荷爾蒙調控上出了問題。體內的抗利尿激素在腦下垂體分泌不足、或是腎臟集尿管對抗利尿激素反應不良,也就是所謂的尿崩症患者,一天解尿甚至可多達4,0005,000c.c.,雖然水份補充可以緩解症狀,但仍會造成生活上的困擾,最好還是及早就醫以對症下藥。


多尿也可能是腎小管病變等腎臟疾病引起,讓腎臟對鹽份的調控不當,造成水份流失。另外,國人常見的糖尿病,也會因為尿液中的糖份較高,造成滲透壓性利尿作用,較容易帶走體內的水份,因此糖尿病患者會有多尿的症狀。


至於每日尿液量少於500c.c.,則可能是腎臟衰竭,以致於排尿有困難。不慎使用了含有腎毒性的藥物,也會因為引發腎小管性病變,以致於無法順利解尿。其他像是心臟病患者,因為流經腎臟的血液量變少,也會造成寡尿。還有肝硬化患者,常見症狀就是肚子大大的,體內水份過多卻排不出來;這是因為肝臟出問題時,製造以維持血液滲透壓的白蛋白不足,水份會跑到腹腔、皮下組織,反而使得尿液量變小。


另外,泌尿道下游的「出口阻塞」也是寡尿的一個可能性,例如:尿路結石、膀胱腫瘤、中老年男性常見的攝護腺肥大等,也會使得每次排尿量減少。


尿尿非黃色 健康亮紅燈


不僅要注意尿液量,尿液的顏色也跟健康大有關聯。除了早晨睡醒的第一泡尿,通常顏色會顯得比較深以外,尿液的顏色主要應呈現淡黃色。尿液的顏色則跟攝取的水量多寡有關。不過當尿液的顏色偏離了黃色,這時可能就是健康的警訊。


茶色尿
一般尿液顏色變濃,出現茶色尿,最擔心的就是肝臟方面的問題,可能與急性肝炎、膽管阻塞、膽道發炎等疾病有關。往往在皮膚黃疸症狀出現之前,小便顏色就已經產生變化,是觀察肝膽健康的一個指標。


紅色尿
另一個常見的就是俗稱「血尿」的紅色尿。紅色尿有很多非疾病的成因,例如:女性生理期時,尿液被經血污染;時下流行生機飲食的甜菜根,食用後會讓尿尿顏色變紅;部份藥物也會引起紅色尿,例如:在肌肉痠痛、需復健患者常服用的一種肌肉鬆弛劑(chlorzoxazone);而結核病患者服用的立泛黴素(rifampin),則會有橘紅色尿出現。但在停藥一陣子之後,尿液顏色都會恢復為淡黃色。


不過,在這些情況之外,紅色尿確實可能代表健康亮起紅燈,與身體疾病相關。例如:溶血性疾病造成的血紅素(hemoglobin)增加;橫紋肌溶解症造成的肌紅素(myoglobin)增加;非污染性的紅血球增加,則可能是膀胱發炎、尿路感染,甚至是令人擔心的泌尿道腫瘤所引起,不能等閒視之。有紅色尿應盡快就醫,找出原因。


深棕色尿
尿液還可能呈現深棕色。除了跟少見的先天性尿黑症或是黑色素瘤有關,橫紋肌溶解症若是引起大量的肌紅素分解到尿液中,也會促使尿液呈現深棕色。


一天尿幾次才正常


除了從尿液量、顏色掌握健康,尿尿的頻率也是參考的一大依據。其實每個人在一天中到底尿多少次才算「正常」,並沒有醫學上的參考值;而且日常中部份飲食也會增加尿尿的頻率,像是攝取了含咖啡因、茶鹼、酒精成份的飲品等,這些都會有利尿作用,讓人跑廁所的次數增加。但是如果發現在沒有特殊原因,日常飲水量也沒有太大變化時,小解卻較往常頻率增加、減少,要留心有沒有泌尿道的問題。因為包括像尿路感染、膀胱處在受刺激的狀態,就會頻尿並且尿急感。攝護腺肥大到一個程度,使得患者有解不乾淨的感覺,也會有三不五時就想跑廁所的頻尿發生。


人為的憋尿,也會影響尿尿的頻率。但有些人憋尿久了,明明很急卻排不出來:這是因為人的膀胱有一定容量,當超過1,0001,500c.c.,膀胱被撐開後影響收縮功能,反而造成解不出尿來的「急性尿滯留」,所以平時應盡量避免憋尿。尤其女性更不要憋尿,因為女性的生理構造,尿道口跟肛門口較為接近,常憋尿容易會有腸道細菌感染的可能。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國人常會注意自己是否有「尿濁」現象,也會把這個現象跟腎功能劃上等號,甚至因為尿濁而求醫、服藥。但其實「混濁尿」在臨床上並無太大意義,可以是鹽類結晶造成;除非是由感染引起,尿液從外觀上看起來「濁濁的」,不一定代表身體產生病變,因此並不用特別在意尿液是否清澈或是混濁。


簡單來說,要從尿液解讀健康狀態,觀察顏色、計算頻率,排除飲食的影響後,再考慮跟某些疾病的相關性。


尿液顏色變化及可能原因


尿液顏色 原因 相關疾病
茶色尿(棕色) 尿液中胆紅素增加 肝胆疾病,如:急性肝炎、胆管阻塞、胆道發炎等
色尿 尿液中紅血增加 女性正值生理期、腎炎、尿路結石、尿路感染、泌尿道腫瘤
尿液中血紅素增加 溶血性疾病
尿液中肌紅素增加 橫紋肌溶解症
藥物引起 部份肌肉鬆弛劑、抗結核病藥物
食物 食用甜菜根
深棕色尿 特殊代謝物 先天性尿黑症、黑色素瘤
大量肌紅素增加 橫紋肌溶解症
鮮黃色 攝取大量維他命B2


 當身體機能出現某些異常時,這時在尿液中會出現一些反應,如應當藉由尿排出體外的廢物,卻不被正常排泄出;而不該出現在尿液的某些物質卻在尿液中發現。


尿液檢查注意事項:


 為了使尿液檢查結果正確,尿液的正確收集是相當重要的。民眾在做尿液收集時,請注意下列事項──


1.      容器必須清潔
不論是採玻璃杯或塑膠杯,均須注意乾淨與否,因為容器受污染會直接影響結果。


2.      採尿的時間
一般常規檢查可以在任何時間採集,而做驗孕、尿細菌培養、尿糖、尿蛋白或尿膽酸時,為了讓結果更正確,以清晨第一次排尿的尿液為佳。專家強調,最好的尿液檢體是受診時剛採到的新鮮尿液,因為時間一久,尿中會增生細菌。


3.      收集中段尿液
為了排除檢驗時的干擾,應先排出1/3,然後收集中段尿液


4.      不讓任何異物進入檢體
檢查前一天應徹底清潔陰部,以免陰道分泌物混入尿液中;若有陰毛掉入容器中,也不可以手指或器具撈出。
此外,女性在生理期,容易干擾檢驗結果,最好是避開生理期,擇期再檢驗;而服用維他命C也可能影響檢驗結果,請事先向檢查單位說明。


從尿液顏色異常看病症


 在正常情況下,尿液大多呈現透明狀,尿量多時呈淺黃色,尿量少時呈黃褐色,晨起後的第一次排尿顏色較深。當尿液顏色發生變化時,可能是因為喝水太少、服用藥物或罹患某種疾病所致。究竟是什麼因素會造成尿液異常?不同顏色的尿液又是何種疾病的徵兆呢?請看本文教您如何從尿液異常做簡易的自我診斷。


1.      無色尿液
喝水太多,會使尿中尿色素的比例變小,尿色變淡,不必擔心,若非飲水問題,則可能是尿崩症、糖尿病或慢性間質性腎炎的前兆。


2.      乳白色尿液
若伴有排尿異常、發熱、腰痛時,應懷疑是嚴重泌尿道化膿、感染,如腎盂腎炎、膀胱炎、尿道炎或腎結核,使尿液呈現乳白色。


3.      白色黏液狀尿液
由於男性尿道是精液與尿液的共同出口,所以成年男性偶爾會從尿道中排出白色黏液狀的尿液,這是正常的現象,不需多慮。但是經常排出白色黏液狀尿液時,則可能是罹患前列腺炎、非淋菌性尿道炎或淋病等症狀,應及早治療,否則將傳染給配偶,引起生殖器官炎症,造成不孕。


4.      深黃色尿液
食用大量胡蘿蔔、木瓜等食物或中藥大黃、維他命等藥劑時,尿液會變深黃,只要停食就會恢復正常;急性發燒或上吐下瀉的病人,因水分會隨汗或糞便排出,所以尿液也會濃縮變黃。當肝或膽發生病變時,膽汁會往尿道排出,使尿液呈深黃色;肝炎患者的尿液也會呈現濃茶狀的顏色。此外泌尿器官化膿時,也會排出黃色混濁的膿尿。


5.      棕褐色尿液
嚴重燒傷、溶血性貧血、輸錯血型或急性腎炎、急性黃疸型肝炎、腎臟受擠傷等患者,會排出如同醬油顏色的尿液。而食用蠶豆後,會排出棕褐色尿液,並伴隨有頭暈、噁心或皮膚、眼睛發黃等現象,為蠶豆症患者。


6.      紅色尿液
即俗稱的血尿;排出血尿時,往往是泌尿系統及其鄰近器官或全身性疾病的前兆:血小板減少、血友病、白血病、過敏性紫癜、全身性紅斑狼瘡、結節性多動脈炎等結締組織性疾病;腎小球腎炎、腎結石、輸尿管結石、泌尿系統感染、結核等疾病;中年男性出現排尿不暢、血尿等現象時,可能是罹患尿道結石或膀胱癌;老年人出現斷斷續續且無痛性的血尿現象時,是泌尿系統癌變的徵兆,應及時至醫院診治。
服用某些藥物如:大黃、瀉藥酚或抗結核藥、止痢藥、驅蟲藥時、尿液也會變紅;婦女經期中,尿液會受經血污染,也會產生尿潛血現象。


7.      黑色尿液
罹患急性血管內溶血,如惡性瘧疾的病人,會排出黑色尿液。酚中毒或罹患黑色素瘤、尿黑酸病時,也會產生黑尿。


8.      綠色尿液
大量服用消炎藥或尿內有綠膿桿菌滋生時,會排出綠色尿液。
建議 尿液顏色異常者應做尿液篩檢,並至泌尿科做詳細的檢查。

一天該排多少尿?


 每天每人排尿的次數、尿量,依年齡、季節、飲食而有所不同,但若呈現過於異常時,便可能是病態的表徵。


正常的尿量


 正常成人一天排尿大約是一千到二千CC。但在冬天出汗少,排尿會增多,夏天出汗多,排尿會減少;飲食中喝水量增多,或吃利尿性的食物、飲料(紅茶、咖啡等)也會使排尿量增加。此外,兒童的排尿量較成人少,通常34歲的幼童約六百~七百CC10歲以上者,約八百~一千四百CC


正常的排尿次數


 正常人一天排尿,日間大約是四至五吹,夜間大約是0到二次。每次的尿量則維持在二百到五百CC左右;兒童約六至十幾次。


尿量過多(多尿)尿崩症、糖尿病先兆


 若每天尿量超過二千四百CC,即稱為多尿。除了喝大量飲料、氣候等因素外,多尿可能是尿崩症、糖尿病等的徵兆,不可忽視。
尿崩症 尿量特多,可能高達四千到六千CC,甚至一萬CC,就算少喝水也不會減少,並且有口渴想喝水、全身無力、頭痛等症狀,多見於青少年。


糖尿病 

此病三大特徵為多喝、多尿、多吃,一天排尿量可能高達三千到一萬CC。此外,多尿症狀還可能發生在腎炎、黏液性水腫、肢端肥大症、腦或脊髓腫瘤、精柙創傷等患者身上。


尿量過少(少尿)各種腎疾的重要指標
 當一天的尿量少於五百CC,即稱為少尿。若並非飲食、氣候、藥物等因素引起,應考慮下列疾病的可能性:


急性腎炎 
患者常會先有感冒、喉痛、扁桃腺炎的症狀,一~三星期後,則有少尿、顏色深而混濁,甚至有血尿的現象。


腎功能衰竭 
急性腎功能衰竭,由於來勢洶洶,會使體內快速出現水、電解質代謝紊亂,而呈現少尿症狀;慢性腎功能衰竭,早期有多尿、夜尿、尿比重減低現象,晚期則尿量逐漸變少。


 此外,罹患腹瀉、高燒、嚴重嘔吐、腹膜炎、過度出汗的病人、充血性心力衰竭、前列腺增生、子宮頸壓迫兩側輸尿管等疾病也會引起少尿的症狀。


頻尿的現象


 如果一天排尿次數在十次以上,且30分到一個小時,甚至十幾分鐘就要排尿一次者,即是頻尿。


生理性的頻尿 
起因於飲食,如喝水過多、氣候嚴寒、攝取過多利尿性食物(咖啡、紅茶)等。


病理性頻尿 
常見於膀胱炎、膀胱結核、膀胱結石、前列腺肥大、尿道狹窄、尿道結石、更年期婦女、神經質等患者。而婦女妊娠,因子宮壓迫到膀胱,也會有頻尿現象。


夜尿多當心疾病信號


 一般人夜尿次數約一~二次,甚至不排尿,若夜間排尿45次以上,且尿比重偏低,即俗稱夜尿。


 在睡前若非食物、飲用過量的水等所引起的夜尿,應慎防可能是心功能不全、糖尿病、尿崩症、腎臟病變等疾病。而隨著年齡的增長、腎臟老化,老年人也較容易出現夜尿的情況,平時宜在晚上8點以後,少喝水


孩童的夜尿症


 寶寶成長到3歲左右,泌尿系統的排尿機能也差不多發育成熟,正常情況下,夜晚睡覺可以一覺到天亮,不必起床噓噓;但至4歲以後,要是孩子還會在睡夢中不自覺地尿出來,就得注意到孩子患了「夜尿症」了。


「尿床」那裏來?


 泌尿器官發育不完全,睡前著涼、睡前喝過多的水、睡得太熟,或是孩子心理上遭遇挫折、壓力或打擊時,很容易反應為睡眠中的床尿。但是,也有的夜尿症是因為泌尿器官的疾病(膀胱或腎臟毛病)所產生的,應請教醫師,對症冶療才是。


排尿訓練錯誤反造成尿床


 膀胱中積存了足夠的尿量時,排尿中樞就會馬上傳遞訊息到達大腦。此時大腦下了命令,膀胱肌肉收縮,把尿液順利排出,這是自然的生理反應。


 可是某些父母,辛辛苦苦地在半夜起床,叫醒孩子把尿,硃不知,如此一來,在膀胱還沒充滿尿液之前,就強迫排尿,反而擾亂了自然的生理機能。以後在睡夢中,孩子便常常動不動就尿濕了。


改善夜尿有方法


 建議父母們,首先應該把心情放輕鬆,並且採取平和的態度看待夜尿症,即可有效防治,小兒科醫師王德煌建議採取以下的方法:


1.      晚飯後,不要讓孩子喝太多水。
2.      不在孩子睡著以後,強迫他起床尿尿。
3.      一旦尿床,不要責備,改以平靜親切的口吻告訴他,這只是暫時的現象,長大就好了。
4.      晚上睡覺前告訴孩子,好好安心睡覺,其他的事不必擔心。
5.      敦促孩子早睡早起,養成規律的生活習慣。
6.      利用簡易指壓、及健身操改善夜尿。
7.      一有些許改善,應給予誇獎。


 當孩子不再為尿床而焦慮,又能得到父母的溫情鼓舞,加強了自信心,夜尿自然不藥而癒。


孩童夜尿症的簡易治療法


 神經質、過於敏感的小孩,或是膀胱、腎臟機能不佳的孩童,很容易有「夜尿症」,即俗稱「尿床」的毛病。這時家人可以借助三個對加強磅胱機能、改善夜尿症有效的穴逍──中極、關元、至陰,進行按摩指壓。




free counter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