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馨提示:中醫認為虛則補之,很多人喜歡煲藥材靚湯滋補身子,但對於需要換腎的病人未必適用,大補反而會弄巧成拙。解放軍第458醫院器官移植中心主任 劉洲 近日在廣州一個病友會活動上提醒說,在換腎前後不能隨便吃中藥材,小心引起排斥反應。
“在臨床上,我經常碰到有腎臟病人的家屬濫用中藥材給病人補身子的情況。”劉洲說,這些家屬往往沒有諮詢專科醫生,聽說什麼補品對腎有好處,就認為反正是補品,吃了有補腎的藥效最好,沒有藥效就當作是補補身子。但是,這種做法對要進行腎移植的患者,反而會發生一些本可以避免的排斥反應。
據他透露,有一名35歲的患者在換腎前一直做透析,身體虛弱,經常感冒。他的妻子經四處打聽得知西洋蔘很滋陰,野山蔘可大補元氣,於是專門給丈夫買來了這兩種參。吃了幾次之後,病人體質有所增強,感冒也少了,於是堅持進補這兩種蔘達半年之久。後來,患者進行了腎移植,腎源配型很成功,但是手術後卻出現了排斥反應。經再三查詢,才得知與患者術前吃參有關係。
西洋蔘擁有蔘類調節免疫功能
野山蔘同樣擁有參類調節免疫功能
另一位患者在換腎臟後,自行改變醫生交代的食譜,常喝人蔘雞湯,結果誘發了排斥反應。劉洲指出,人體在免疫功能低下時,對外來物識別能力差,不容易發生腎移植排斥反應。大補之後,由於提高了身體細胞的免疫功能,自身細胞對異物的識別能力也隨之增強,所以就會排斥移植的腎臟,破壞新腎臟在體內生存。
應注意的是,腎移植病人有三大類禁用藥材:
補氣藥,包括各種人蔘類,黃芪和太子參可根據病情需要;
壯陽類藥材,如鹿茸、鹿尾巴;
補血藥,如阿膠、大棗、當歸等。
花旗蔘
温馨提示:西洋蔘擁有人蔘類調節免疫功能,換腎腎友必須小心!
花旗蔘也被稱為「西洋蔘」。
秋天適當的進補?長庚醫院中醫內科部主任楊賢鴻建議,9月天氣還不夠冷,不適合大補,但需要補氣的人可以用西洋蔘來「涼補」,既有參類補氣、增加免疫力的效果,又不像人蔘容易上火,一年4季皆宜,即使是新陳代謝率較快的小孩子也可服用。另外,有些人服用人蔘會出現口乾舌燥、火氣大等症狀,可能就是屬於易上火的體質,也可以用西洋蔘來代替人蔘進補。
西洋蔘,主要產於美國、加拿大等地,也被稱為「花旗蔘」,和一般所說的「人蔘」,也就是中國的長白參和韓國高麗參不同。西洋蔘和人蔘屬於同科同屬但不同種的植物,不僅在外型、效果功能上不盡相同,服用與進補的方法也有所差異;西洋蔘擁有參類調節免疫功能、促進醣類代謝等功能,但比較不易上火,使用範圍更寬廣,不論老人、小孩或過敏體質者都可服用。
同屬於蔘類植物的西洋蔘,味甘、微苦,性涼,具有補氣養陰、清火、養胃生津等功效。楊賢鴻表示,西洋蔘和人蔘的效果其實相去不遠,最主要的功能在於調整免疫系統、增強淋巴球吞噬作用,以幫助身體對抗外來的細菌和病毒感染,這也是為什麼西洋蔘被視為增強免疫力聖品的最大原因。
另外,西洋蔘也具有促進醣類代謝、增進腸胃消化吸收、增強體力和腦力的效果。因此,凡是氣虛、體力差、用腦過度、手腳容易冰冷、易感冒或是容易腹瀉的人,都可以利用蔘類來補氣、增高體內營養的吸收與利用率,而不像人蔘太燥熱不宜在夏天服用,屬於涼補的西洋蔘,則是四季皆宜。
雖然同屬於蔘類藥材,西洋蔘和人蔘的服用方法卻大不相同。一般人蔘分為紅蔘、白蔘和人蔘鬚3個部分,紅蔘補性最強,天氣寒冷時或需要大補的人,適合以切片口含最有效;而白蔘和人蔘鬚補性較弱,適合當作藥膳做搭配性和輔助性的治療。
而西洋蔘則沒有紅白蔘和蔘鬚之分,本質偏涼補,可直接當作醫療藥用,也可入菜成為藥膳藥材;另外,市面上有許多相關產品,是將西洋蔘磨成粉狀服用,楊賢鴻建議,最好還是將西洋蔘切片入菜,直接和其他藥材、食材一起燉煮,效果較佳。
凡是蔘類植物都具有活化白血球和免疫淋巴球的作用,因此,患有感冒、感染性疾病或慢性發炎疾病的人,應該暫時停止服用西洋蔘;原因在於當體內有發炎反應時,白血球已呈過度反應,這時若再以參藥進補,反而會讓發炎愈發嚴重。楊賢鴻說,曾有一慢性肌腱炎患者吃人蔘進補,結果造成全身發炎疼痛。因此當出現類似發炎症狀時,進補要特別小心,最好能事先尋求中醫師的專業意見,以免愈補愈傷。
另外,以西洋蔘入菜做為藥膳食補時,建議不要與寒性食材和藥材一同烹調,例如黃蓮、白蘿蔔、筍子等都屬於寒性,與西洋蔘藥性不合,需要特別注意。
西洋蔘屬外來藥材,直到近代才被中醫廣為使用,直接做為藥方的例子較少,而較常運用於藥膳食療中,或者也可以當成日常茶飲,依季節和需求搭配適合藥材,隨時為身體補氣補活力。
朱國豪稱,除預防性飲食外,部分市民對不幸中風親友的飲食習慣亦存有一定謬誤,例如以為給予病人服食燕窩及人參等補品,就可幫助他們補虛。他解釋,部分心臟病人或需服食薄血藥,而人參本身亦有薄血功效,家屬在不知情下讓病人混和服用,或會出現流血不止。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