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日 星期二

小念頭

小念頭


詠春共有三套路:小念頭、尋橋、標指。初學者需先學習「小念頭」,動作簡單及容易記,而已可以自己對鏡練習。但不要小看此基本套路,因為小念頭每一個動作就成了日後的動作根基,日後的黐手等動作大部份都是小念頭演變出來的。「小念頭」意即提醒初學者應抱以謙虛和忍耐的態度習拳,切忌懷有一步登天或速成的想法。小念頭既為習詠春拳的基礎,其重要性是可以肯定的,有所謂:「小念頭不正,終歸不正。」小念頭雖然看似簡單,但需留意小念頭內裡包含很多詠春基本技巧,務必打好基礎。

    小念頭可分為三節,第一節主要是功力的訓練,第二節是發力的方法,而第三節則是常用的基本手法。練習時必須要慢,除了發勁動作之外,尤以第一節更為重要,要做到慢而不間斷,慢而不呆滯。初練習大約為十分鐘,復後可以達至大約三十分鐘,但要視乎練習者的水平,不可勉強。

第一節內容(要點:馬部、正中線、一攤三伏)


預備式立正抱拳二字拑羊馬下交叉耕手
1.1 預備式
全身放鬆雙腳靠合立正,兩手垂於兩側,眼望水平向前。
1.2 立正抱拳
兩手握拳提至胸側,拳心向上,須記放鬆沉肩。
1.3 二字拑羊馬兩膝微曲,雙腳掌向左右分開成八字腳。1.4 下交叉耕手雙拳變雙掌向前交叉下插,掌背向上,左手上右手下。
上交叉耕手收拳左日字衝拳攤手
1.5 上交叉耕手上臂不動,兩前臂提起轉作交叉之勢於胸前,此時左手內,掌心向內。1.6 收拳雙掌握拳,兩臂微力向後拉收回胸側,拳心向上。1.7 左日字衝拳左拳扭轉成姆指向上且慢慢推出移至與胸口保持一個拳頭距離的中線,跟著向前用肘底力伸前,差不多伸前時才用力衝出。1.8 左攤手左拳攤開成攤手(手掌向上),注意手肘位保持中線。
圈手、收拳右日字衝拳攤手圈手收拳
1.9 左圈手、收拳手腕為軸心向內圈手後握拳,不可扭動肘位。拳收回胸側(如1.6動作)。1.10 右日字衝拳右拳扭轉成姆指向上且慢慢推出移至與胸口保持一個拳頭距離的中線,跟著向前用肘底力伸前,差不多伸前時才用力衝出。1.11 攤手圈手收拳右拳攤開成攤手(手掌向上),注意手肘位保持中線。手腕為軸心向內圈手後握拳,不可扭動肘位。拳收回胸側(全套動作如1.8動作)。1.12 左攤手左拳打開成掌(掌向天),貼著胸側以肘底力依中線慢慢向前伸出,伸至手肘與胸口保持一個拳頭位停。
1.13 圈手手腕為軸心向內圈手後變成護手,記不可扭動肘位。
1.14 護手手腕輕輕用力枕著(感覺好似枕在平面的桌上)以肘底力慢慢收回於胸前(與胸口須保持一個拳頭距離)。1.15 左伏手三次放鬆左手手腕成伏手,掌心向身體,手肘再從胸側拉回中線,以肘底力向前慢慢推出,肘位至胸口一個拳距離停。伏手以腕為軸圈手成護手拉回胸前。(重覆三次以上動作)1.16 左橫掌左護手向右慢慢橫推,差不多到右肩時才發力拍出(長橋發力),但橫掌不可過右肩。打出後護手再次收回胸前。
1.17 左正掌護手成掌(掌心向外),慢慢向前推,手臂差不多成直線時,才發力向前拍(長橋發力)。1.18 攤手圈手收拳左掌攤開成攤手(手掌向上),注意手肘位保持中線。手腕為軸心向內圈手後握拳,不可扭動肘位。拳收回胸側。(詳細亦可參閱1.8-1.10)1.19 右攤手右拳打開成掌(掌向天),貼著胸側以肘底力依中線慢慢向前伸出,伸至手肘與胸口保持一個拳頭位停。1.20 圈手、護手手腕為軸心向內圈手後變成護手,記不可扭動肘位。手腕輕輕用力枕著(感覺好似枕在平面的桌上)以肘底力慢慢收回於胸前(與胸口須保持一個拳頭距離)。
1.21 右伏手三次放鬆右手手腕成伏手,掌心向身體,手肘再從胸側拉回中線,以肘底力向前慢慢推出,肘位至胸口一個拳距離停。伏手以腕為軸圈手成護手拉回胸前。(重覆三次以上動作)1.22 右橫掌護手成掌(掌心向外),慢慢向前推,手臂差不多成直線時,才發力向前拍(橋力)。左掌攤開成攤手(手掌向上),注意手肘位保持中線。手腕為軸心向內圈手後握拳,不可扭動肘位。拳收回胸側。1.23 右正掌
護手成掌(掌心向外),慢慢向前推,手臂差不多成直線時,才發力向前拍(長橋發力)。
1.24 攤手圈手收拳右掌攤開成攤手(手掌向上),注意手肘位保持中線。手腕為軸心向內圈手後握拳,不可扭動肘位。拳收回胸側。
第二節內容(要點:長橋發力)回頁頂
2.1 左按掌左拳變掌(掌心向下),慢慢沿身體側下按,手臂差不多伸直時才全力發勁向下按(長橋發力)。2.2 右按掌右拳變掌(掌心向下),慢慢沿身體側下按,手臂差不多伸直時才全力發勁向下按(長橋發力)。2.3 後雙按掌雙手提起至腰後(掌心斜向地),慢慢向下按,手臂差不多伸直時才全力發勁向下按(長橋發力)。2.4 前雙接掌雙手提起至腹部前(掌心斜向地),慢慢向下按,手臂差不多伸直時才全力發勁向下按(長橋發力)。
2.5 雙攔手雙掌收回成疊手,上臂和前臂曲成90度,左手上右手下,雙掌心向地。2.6 左右拂手
兩手慢慢分別向左右打橫打開,手臂快將與身體成為前線時才發勁分開(長橋發力),分開後兩臂與身體成一直線。
2.7 雙攔手
左右拂手成直線成隨即收回成雙攔手,上臂和前臂曲成90度,左手上右手下,雙掌心向地。
2.8 雙抌手
前臀交叉轉手,力量集於手抌位置把雙掌由上往下落,兩肘位移至胸部中線位置。
2.9 雙攤手
雙掌向外翻,手掌向天,成為雙攤手。手肘仍須保持靠中線。
2.10 雙窒手
雙掌向內轉,手背向天,翻掌後用肘底力將雙手微向後收,手肘位仍須保持一個拳頭位。
2.11 雙標指
雙掌向對手喉嚨位置前標出。
2.12 雙按掌
力聚於手腕把雙掌向下按,至愛部位置,掌心斜向地。
2.13 雙頂手
手指收合,曲腕以手腕背向上頂,高及喉部,指尖向地。
2.14 收拳
雙拳收回胸側。 
第三節內容(常用的基本手法)回頁頂
3.1 左橫掌
左拳變掌向左前微斜慢慢推出,將至右肩才發力打出至齊肩,須記發力後不可過左右肩。
3.2 左鏟頸手
收左橫掌至胸前,使肘底力再將左橫掌(手指向左)慢慢向前高(對方頸位方向) 推,手臀將要直時才發力向前方打出。
3.3 攤手圈手收拳
左掌攤開成攤手(手掌向上),注意手肘位保持中線。手腕為軸心向內圈手後握拳,不可扭動肘位。拳收回胸側。
3.4 右橫掌
右拳變掌向右前微斜慢慢推出,將至右肩才發力打出至齊肩,須記發力後不可過左右肩。
3.5 右鏟頸手
收右橫掌至胸前,使肘底力再將左橫掌(手指向左)慢慢向前高(對方頸位方向) 推,手臀將要直時才發力向前方打出。
3.6 攤手圈手收拳
右掌攤開成攤手(手掌向上),注意手肘位保持中線。手腕為軸心向內圈手後握拳,不可扭動肘位。拳收回胸側。
3.7 左攤手
左拳變掌攤開手,不須要如第一節的攤手過程慢慢推,可直接將手臂以及手肘移向中線位置。
3.8 左耕手
以手掌位置形成半弧形向下格成耕手,手背向外。
3.9 左攤手
耕手以半弧形由下而上變回攤手,手肘須靠中線。
3.10 圈手、左底掌
手腕為軸心向內圈手後握拳,不可扭動肘位。掌心打橫(指尖向左)向前小奄位置打出。
3.11 左攤手
左掌向上攤開成攤手,注意手肘位保持中線。
3.12 圈手、收拳手腕為軸心向內圈手後握拳,不可扭動肘位。拳收回胸側。
3.13 右攤手
右拳變掌攤開手,不須要如第一節的攤手過程慢慢推,可直接將手臂以及手肘移向中線位置。
3.14 右耕手
以手掌位置形成半弧形向下格成耕手,手背向外。
3.15 右攤手
耕手以半弧形由下而上變回攤手,手肘須靠中線。
3.16 圈手、右底掌
手腕為軸心向內圈手後握拳,不可扭動肘位。掌心打橫(指尖向右)向前下小奄位置打出。
3.17 攤手圈手收拳
右掌攤開成攤手(手掌向上),注意手肘位保持中線。手腕為軸心向內圈手後握拳,不可扭動肘位。拳收回胸側。
3.18 左膀手
左拳變掌手腕放鬆,左肘向前以弧形拋出(掌心向外)。手肘位至肩位成直線,而手肘高度應剛遮蓋肩膀(可對鏡練習),手腕骨位應與中線成直線。
3.19 左攤手
左肘取回中線位置,左掌向上轉成為攤手。
3.20 左昂掌
左掌向外曲腕,手腕位置向前方喉位托高。
3.21 攤手圈手收拳
左掌攤開成攤手(手掌向上),注意手肘位保持中線。手腕為軸心向內圈手後握拳,不可扭動肘位。拳收回胸側。
3.22 右膀手
右拳變掌手腕放鬆,右肘向前以弧形拋出(掌心向外)。手肘位至肩位成直線,而手肘高度應剛遮蓋肩膀(可對鏡練習),手腕骨位應與中線成直線。
3.23 右攤手
右肘取回中線位置,右掌向上轉成為攤手。
3.24 右昂掌
右掌向外曲腕,手腕位置向前方喉位托高。
3.25 攤手圈手收拳
右掌攤開成攤手(手掌向上),注意手肘位保持中線。手腕為軸心向內圈手後握拳,不可扭動肘位。拳收回胸側。
3.26 左脫手
左拳成掌往中線下格成耕手,右手變掌向上輕貼於左肘上。右掌反轉掌心向內往左前臂下削至手腕。左掌隨即反轉掌心向內,然後左掌收於右肘上。
3.27 右脫手
右拳成掌往中線下格成耕手,左手變掌向上輕貼於右肘上。左掌反轉掌心向內往左前臂下削至手腕。右掌隨即反轉掌心向內,然後左掌收於左肘上。
3.28 左脫手
左拳成掌往中線下格成耕手,右手變掌向上輕貼於左肘上。右掌反轉掌心向內往左前臂下削至手腕。左掌隨即反轉掌心向內,然後左掌變拳收於胸口前。
3.29 左日字衝拳
左拳(姆指向上)向前用肘底力伸前,差不多伸前時才用力衝出。右掌同時變拳收回胸前中線。
3.30 右日字衝拳
收左拳回胸口中線,同時右拳向前用肘底力伸前,差不多伸前時才用力衝出。
3.31 左日字衝拳
右拳收回胸側,同時左拳用肘底力伸前,差不多伸前時才用力衝出。
3.32 攤手圈手收拳、立正(全套完)
左拳變掌成攤手,手腕為軸心向內圈手後握拳,拳收回胸側。 雙腳靠合立正。


小念頭須注意要點
-身體放鬆
-眼望水平
-沉肩、腰直、收臀部
-兩膝內拑
-八字腳、馬部寬度與肩膀同水平
-須記得埋肘、出手取中線
《第一節》練習要緩慢
     第一節是詠春最基本講求的「調氣、手型、功力」。「調氣」慢-可使心情放鬆和呼吸暢通自然,達到排除雜念的效果。「手型」慢可使練習者更清楚動作走過的路線,如攤手,伏手的路線是如何行走的,護手回來時的位置是怎樣的,推出的時候有沒有埋肘,有沒有90度等,更能清楚了解是否用肘推出。「功力」-慢可使自己感受肌肉及精神是否已經得到放鬆,肘,膊是否每刻都處於鬆沉狀況,做到慢而不間斷的效果,及可使自己得到自我改正的機會。從力點上看,慢練可使動作在移動過程中的每一刻都得到充份的練習。
二字鉗羊馬(正、側)
正身二字拑羊馬
二字鉗羊馬(側)

人體中線

     由於人體中線多弱點,故此詠春十分重視中線之防守。於「小念頭」的站立姿態由於雙腳掌內八字指向中線,故此令膝關節同時朝向中線,再配合手法中之攤、膀、伏,也是以守中線,把整個人整體形成立體三角形朝向中線,防守與其後學習的攻勢有很大幫助。

為何要保持一個拳頭距離?
     原來手肘與身體保持一個拳頭位的原因就是發力的學問,當手肘太貼近身體時以致無力可發,詠春叫這情況「綀橋」。所以必須要留意這重點!
一個拳頭位

《第二節》練習的就是發力

     第二節基本是練習如何發力,如何在最短的時間內把力量有效地發放出去,在詠春上叫長橋發力,或叫寸勁,其實是在第一節練習了放鬆的前題下的發力動作,因為發力的前題是放鬆。在拳理上可使練習者明白到詠春發力的時機及方法,及如何達到省力的效果。第二節有不同方向及高度的發力,也是使身體及肌肉得慣性化的練習,使用起來時發力更得心應手。
《第三節》是綀習基本手法

     在有第一、二節的練習基礎上,即擁有放鬆及發力的基礎後,就要學習詠春的基本手法,如耕手及膀手等,這些都是重要的手法及日後黐手上手法變化的本-即「根源」。


進階小念頭動作解說

     以下解說能使你更明暸小念頭各動作的作用,但不須要牢牢的記著用法,當真實格鬥時會因體重的差易、地理環境等許多因素所造成的變化,還要用經驗和活用,因為招式不是固定的,小念頭的招式只是教懂詠春的最常用手法或手形,配合黐手的練習,才可把學到的動作在自然的情況下使用出來,達到真正的目的。所以說拳套是為黐手作準備,沒有好的拳套根基,黐手也難練得好。


     在整套小念頭內,最重要的就是第一節的練習,要把肘底力練出來,一定要從放鬆練起,使手部經過的每一個位置,力點都加以鍛練過,達到積柔成剛的階段,練習時不可用拙力,應從放鬆練起,盡量放慢,在外面看不到動但其實是在動的速度,經過日子的練習,才可感到肘底力,會感到在放鬆的情況下肘部都感覺很重的,是很重要的練習。

- 二字鉗羊馬配合日後轉馬可轉移重心避開攻擊外,兩膝的微曲轉馬亦有助使全身仔聚集一點發力。膝部微曲但不可過腳尖。
 - 上下交叉耕手是用來自己量度中線的預想圖,亦是練習手肘轉動的動作。
 - 日字衝拳如果懂得肘部發力可在近距離發勁攻擊。當連環拳練習時兩拳交錯點為發力點。
 - 與中線成直線的攤手作用可增加與對手接觸點外,更可由此帶給對手中線的壓力感,可練習出直力
伏手示範

- 伏手可探試對方和防守中門的攻擊,亦有控制對方的作用。

- 橫掌可格開對手的正拳,但不可過肩,否則便會使到身體結構不穩。
耕手示範

 - 耕手可防守下門的攻擊,配合轉馬,效果更好。

- 按掌可甩開被捉的手或近距離的攻擊,亦是長橋發勁的練習,俗稱[寸勁] 。

- 脫手,有反擒拿的作用,利用肘部轉動的動作反制對方擒著手腕的方法。


- 連環拳,詠春的扯拳方式,密集式的出拳可使對方受到壓迫感,但當然要配合時間,位置運用。

「視頻」葉準師傅示範全套小念頭





結語「先在心,後在身」

     練習小念頭必須全身放鬆,不只身體上的放鬆,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放鬆,達到心無雜念,從而能達到入靜的境界,有云:「先在心,後在身」。小念頭是練習詠春拳的入門功夫,是因為此拳收錄了詠春拳的基本手形如攤手,膀手和伏手,這都是為日後的黐手練習作好準備,這些手形若果在拳套裏的定式動作也做得不好,位置不準確,搬到黐手裏,也難以發揮其應有作用。所以一般都是先學會小念頭才學黐手,再到尋橋,繼而標指。總之小念頭為練詠春拳的根基,對日後功夫的進展有著深厚的影響。


     雖然小念頭是一套簡單而且易學的定式拳套,但是當你用心慢慢打完小念頭後,你亦會感到身體發熱,這就是練武後所謂的「真氣」遊走全身吧!


由於拍攝圖片於真實動作會有差異,本頁所有動作圖片只供參考之用。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