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4日 星期五

雙酚A (BPA)


酚甲烷(Bisphenol A,縮寫為BPA),中國大陸塑料業多稱為雙酚A。一種化工原料,是已知的內分泌干擾素(環境荷爾蒙)。
對環境生物和人類的影響
酚甲烷為一種內分泌干擾素,會影響生殖系統。在清潔聚氯乙烯、環氧樹脂和聚碳酸酯纖維時,若使用氧化鈉、氫氧化鈉(苛性鈉/哥士的)和其它鹼清潔劑,會釋出酚甲烷。
有關酚甲烷對人類的影響,目前說法不一:工業界資助的研究結果傾向於聲稱沒有發現重大影響;政府資助的研究傾向於發現有重大影響。歐洲及日本學者已密切注視它對人類生殖力的影響。美國政府衛生機構稱,動物實驗顯示,塑料瓶中通常含有的化學物質酚甲烷可能會引發癌變和其他功能紊亂。在實驗中,接觸到酚甲烷的老鼠身上出現乳腺癌、前列腺癌等癌症發病徵兆。
加拿大政府已於20081018日發表公報宣布,被廣泛應用於食品包裝工業的酚甲烷是一種危險的化學品,並正式將酚甲烷列入有毒化學品名單,禁止在製造嬰兒奶瓶的過程中添加酚甲烷。這一舉措使加拿大成為全球首個宣布酚甲烷有害並禁止其用於食品包裝業的國家。

(明報製圖)

塑化劑入侵食物鏈問題已浮現,浸會大學抽驗本港市面20款鹹淡水魚,發現除了芝麻斑,其餘均驗出可致影響生殖系統的類雌激素塑化劑「雙酚A」(BPA),含量由十億分之0.52不等,其中鯪魚、塘虱、大頭魚和桂(鱖)魚含量較高,雖然相關含量水平未致危害健康,但學者指港人從多種途徑累計攝入塑化劑問題須正視。
港島鹹水魚含量較華南高
這是本港首份有關市面出售的鹹淡水魚含塑化劑的研究,浸大生物系抽取了10種淡水魚樣本(共113條),包括來自新界魚塘的鯪魚、鯇魚、大頭魚、塘虱;來自順德魚塘的鱔、桂(鱖)魚、生魚、鰂魚、烏頭等。另外10種鹹水魚樣本(共169條),包括來自港島的黃花、假泥鯭、紅衫;來自華南的牛鰍、龍脷,以及來自海南的木棉、芝麻斑等。
化驗結果顯示,淡水魚含雙酚A水平由0.52ppb(十億分率)不等,鹹水魚則含0.51.1ppb不等,其中來自新界及順德魚塘的淡水魚,雙酚A水平相差不大,但來自香港島的鹹水魚,平均含雙酚A較華南和海南鹹水魚為高。
入侵食物鏈問題浮現
負責調查的浸大生物系教授黃港住說,研究數據顯示,人們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塑膠物料,其塑化劑滲出污染水源、進入食物鏈的問題已經浮現,「以前大量使用的硬膠透明膠樽,很多也含有雙酚A,即使已埋在堆填區,但其塑化物料也可滲出,污染環境及水源」。
雖然近年多國已開始禁用雙酚A,但黃港住說,環境中的塑化劑污染物並不會即時清除,雖然單從食用鹹淡水魚攝入的雙酚A,對健康構成的影響微,然而除了食魚,市民在日常生活不同層面接觸及攝取到的塑化劑累計總量不容輕視。有關研究在最新一期國際學術期刊《光化層》發表。



free counter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