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2月3日 星期五

對聯平仄要求



對聯平仄要求


範文一:對聯平仄規則

第一種: ……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第二種: ……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句中平仄:不管多少字的聯句,只要從上列任意一個“平仄杆”的最後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馬蹄韻規則。

句腳平仄:不管多少句的聯語,每一分句的句腳字只要從上列任意一個“平仄杆”的最後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馬蹄韻規則。

(一)句中平仄規則舉例

一言句:

舊(仄)
新(平)

二言句:

詩癖(平仄)
畫癡(仄平)

看水(仄仄)
聽泉(平平)

三言句:

獨生子(平平仄)
特種兵(仄仄平)

龍膽草(平仄仄)
馬蘭花(仄平平)

四言句:

四方來寶(仄平平仄)
八路進財(平仄仄平)

恩來立志(平平仄仄)
馬到成功(仄仄平平)

五言句:

有客如擒虎(仄仄平平仄)
無錢請退之(平平仄仄平)

--五言句律詩格之一

百花開盛世(仄平平仄仄)
雙燕入農家(平仄仄平平)

--此格式也可看作下列格式的變格。

八方盈正氣(平平平仄仄)
四化湧春潮(仄仄仄平平)

--五言句律詩格之二

六言句:

梅報九州春訊(平仄仄平平仄)

--六言句此格式也可看作下列格式的變格。

處處明山秀水(仄仄平平仄仄)
家家笑語歡歌(平平仄仄平平)

七言句:

鶯歌燕舞留春住(平平仄仄平平仄)
虎躍龍騰向未來(仄仄平平仄仄平)

--七言句律詩格之一

諸葛大名垂宇宙(平仄仄平平仄仄)

--七言句此格式也可看作下列格式的變格。

碧海紅霞輝玉宇(仄仄平平平仄仄)

東風旭日蕩神州(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句律詩格之二

八言句以上多為拆分句,拆分後按每個分句的字數套用上述規則即可。不再舉例。

(二)句腳平仄規則舉例

二句聯:

門辟九霄,仰步三天勝跡;(平仄)
階崇萬級,俯臨千嶂奇觀。(仄平)

爆竹知人意,聲聲悅耳;(仄仄)
梅花曉天時,朵朵歡心。(平平)

三句聯:

申奧功成,入世關通,一年好景蛇辭歲(平平仄)
興邦業舉,富民旗展,萬里雄圖馬躍春(仄仄平)

勤廉並行,作風轉變,民安國泰千秋富(平仄仄)
法德齊治,正氣弘揚,地久天長四海春(仄平平)

四句聯:

九州風物,蕩漾胸中,一任他海闊天空,鳶飛魚躍;(仄平平仄)
三晉溪山,奔騰眼底,合歸我松青柏翠,鳥語花香。(平仄仄平)

申奧揚眉,入世爭雄,足球圓夢,喜事樁樁強國力;(平平仄仄)
促農邁步,航太鬥豔,科技興邦,豐碑座座快民心。(仄仄平平)

五句聯以上以此類推,不再舉例。

範文二:對聯的平仄
對聯的平仄:

古代漢語聲調分平上去入四聲,四聲又可分為兩大類:平聲與仄聲。現代漢語中仄聲包括上聲、去聲,平聲包括陰平、陽平。對聯要求一聯之中平與仄相間,一般是兩個音節一轉換;上下聯之間平與仄相對。一般情況下,上聯末字用仄聲,下聯末字用平聲,使人讀起來順暢、深長、有餘味。

按現代漢語標調,一聲為陰聲,音高而平;二聲為陽聲,音由下往上。(以上為平聲)、三聲為上聲,音由上往下再往上;四聲為去聲,音由高往下(以上為仄聲)。古入聲字已消失。

對聯平仄口訣:

“平對仄,仄對平,平仄要分清;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

詩句平仄:

平仄是律詩中又一個重要因素,我們講詩歌的格律,主要就是講平仄。平仄是詩歌格律的一個術語:詩人們把漢語四聲分為兩類,“平”就是平聲(包括陰平、陽平),“仄”就包括上、去、入三聲。如果平仄兩聲在詩歌中交錯出現,就能使聲調多樣化,達到“諧和”的音韻效果。這種“交錯”包括:

1、平仄在本句中交替出現,
2、平仄在對句中對立存在。例如:“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這兩句詩句的平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就本句來說,每兩個字一個節奏。平起句平平後面跟著的是仄仄,仄仄後面跟著的是平平,最後一個又是仄。仄起句仄仄後面跟著的是平平,平平後面跟著的是仄仄,最後一個又是平。這就是交替。就對句來說,“金沙”對“大渡”,是平平對仄仄,“水拍”對“橋橫”,是仄仄對平平,“雲崖”對“鐵索”,是平平對仄仄,“暖”對“寒”,是仄對平。這就是對立。

根據平仄的要求,律詩在這一方面的形式就只有固定的兩種基本格式。它們是:

()五律:

1、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

2、平起式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七律

1、仄起式

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平起式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當然,律詩還可以由此而變化出其它諸多格式來,我們就不必要一一瞭解了。

律詩在平仄上也有特別要求,主要表現為:

第一,律詩的平仄有“粘對”規則。“對”就是對立,上文已經提及,這裡不再重複。“粘”就是平粘平,仄粘仄;後聯出句的第二字的平仄要與前聯對句的第二字相一致。具體說來,要使第三句跟第二句相粘,第五句跟第四句相粘,第七句跟第六句相粘。上文所述的五律平仄格式和七律平仄格式,都是合乎這個規則的。試看毛主席的《長征》,“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五嶺逶迤滕細浪,烏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軍過後盡開顏”。第二句“水”字仄聲,第三句“嶺”字跟著也是仄聲;第四句“蒙”字平聲,第五句“沙”字跟著也是平聲;第六句“渡”字仄聲,第七句“喜”字跟著也是仄聲。可見“粘”的規則是很嚴格的。粘對的作用,是使聲調多樣化。如果不“對”,上下兩句的平仄就雷同;如果不“粘”,前後兩聯的平仄又雷同了。明白了粘對的道理,可以幫助我們背誦平仄的歌訣(即格式)。只要知道了第一句的平仄,全篇的平仄都能背誦出來了。明白了粘對的道理,又可以幫助我們瞭解長律的平仄。不管長律有多長,也不過是依照粘對的規則來安排平仄的。違反了粘的規則,叫做失粘;違反了對的規則,叫做失對。

第二,律詩格律中的“孤平”禁忌。孤平是律詩格律的大忌,所以詩人們在寫律詩的時候,都注意避免孤平。在五言“平平仄仄平”這個句型中,第一字必須用平聲;如果用了仄聲字,就是犯了孤平。因為除了韻腳之外,只剩一個平聲字了。七言是五言的擴展,所以在“仄仄平平仄仄平”這個句型中,第三字如果用了仄聲,也叫犯孤平。如果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須用仄聲,那就必須採取補救(見下文)的辦法。

第三,律詩格律中的“拗救”。凡平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前面一字用拗,後面就必須用“救”。所謂“救”,就是補償。一般說來,前面該用平聲的地方用了仄聲,後面必須(或經常)在適當的位置上補償一個平聲。“拗救”的具體方式是極其複雜的,我們無須一一瞭解。

第四,關於“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說法。關於律詩的平仄,相傳有這樣一個口訣:“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這是指七律(包括七絕)來說的。意思是說,第一、三、五字的平仄可以不拘,第二、四、六字的平仄必須分明。至於第七字呢,自然也是要求分明的。如果就五言律詩來說,那就應該是“一三不論,二四分明”。這個口訣對於初學律詩的人是有用的,因為它是簡單明瞭的。但是,它分析問題是不全面的,所以容易引起誤解。先說“一三五不論”這句話是不全面的。在五言“平平仄仄平”這個格式中,第一字不能不論,在七言“仄仄平平仄仄平”這個格式中,第三字不能不論,否則就要犯孤平的禁忌。至於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在一般情況下,更是以“論”為原則了。總之,七言仄腳的句子可以有三個字不論,平腳的句子只能有兩個字不論。五言仄腳的句子可以有兩個字不論,平腳的句子只能有一個字不論。“一三五不論”的話是不對的。再說“二四六分明”這句話也是不全面的。五言第二字“分明”是對的,七言第二四兩字“分明”是對的,至於五言第四字、七言第六字,就不一定“分明”。如“仄仄平平仄”這個格式也可以換成“仄仄平仄仄”,只須在對句第三字補償一個平聲就是了。七言由此類推。“二四六分明的話也不是完全正確的。


範文三:2、我的對聯平仄觀

學了些網上方家的對聯平仄說法,認知到:對聯的要素(特點)有很多,平仄相對就是其中之一。

所謂“平仄相對”,顧名思義,就是說在上下聯相同位置上的字,平仄要相對。

所有對聯的上下聯相同位置上的每一個字都要相對?不可能!!!所以叫“相對”,而不是“絕對”。我認為有幾點爭取做到或者努力做到:

一、“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

這種提法簡明扼要,大多時候可以遵守,但有的適用,有的不適用,還應結合音律節奏、對聯結構的變化情況。

二、 上、下聯的最後一個字要嚴格平仄

上聯最後一個字必須是“仄”聲字,下聯最後一個字必須是“平”聲字,也就是仄起平收。例:

西望瑤池降王母(仄)

東來紫氣滿函關(平)——李鴻章

三、片語的最後一個字要嚴格平仄

片語可兩字、三字。上聯的片語和下聯對應位置的片語的最後一個字必須嚴格平仄,除整聯的最後字嚴格“上仄下平”外,其它“上平下仄”、“上仄下平”都可。例: 書山有路勤為徑;

學海無涯苦作舟。

在這一副對聯裡,上聯的片語是:書山、有路、為徑;下聯的片語是:學海、無涯、作舟。抓住片語的最後一個字,就是要求山和海、路和涯、徑和舟一定要平仄相對。

這裡除了徑和舟因為是上下聯的最後一個字,必須是上仄下平外,其他字的平仄只要相對就行。

除了片語最後一個字外,其他的字可平可仄,請看書和學、有和無、為和作,有的是平對平,有的是平對仄。

四、長聯中每句的最後一個字要嚴格平仄

長聯由很多的句子組成,每一句的最後一個字必須平仄相對,這實際上是擴展了的片語的要求。就是在節奏點上,平仄一定要嚴格。

五、聯句內的片語爭取平仄交替

片語在上聯或下聯自身的句子裡,要爭取平仄交替,但不必強求一律。

六、成語在對聯中平仄可不論

成語在中國漢學的片語中,佔了很大的比重,它以精練的文字、豐富的內涵,在各種文學作品中,特別引入注目,對聯也不例外。可是在眾多的成語中,有相當的成語片語,自身沒有交替。例如:黔驢技窮、貌合神離、愚公移山、登峰造極、力爭上游、精打細算、群策群力等等,這些片語就

沒有交替,總不能把這麼多、這麼好的成語排斥在楹聯之外的。

七、新時代詞語在對聯中平仄可不論

一大批新的、富有時代特色以及外來的片語成了常用的文字,這些片語也有很多自身沒有平仄交替。如:五講四美、精神文明、講政治、講正氣、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展是硬道理、實踐檢驗真理等等。如果過分強調自身平仄交替,這些片語就永遠無法進入楹聯。真是這樣的話,那我們的楹聯就成了死守古板套話、千篇一律的陳腔濫調,缺乏時代氣息,毫無生命力。

八、允許三連平或三連仄

有一些專用片語,像祁連山、義大利、俄羅斯、新加坡、土庫曼、“跨世紀”、“迎千年”等,如用在上聯或下聯的最後,就成了三連平,或三連仄。

九、趣聯、遊戲聯不苛求平仄

在許多情況下,是即興而作的對聯。過於苛求,就無趣、無戲可言。 雖平仄不規整,但人們喜歡。例如: 坐,請坐,請上坐;

茶,喝茶,請喝茶。

山好好,水好好,入亭一笑無煩惱;

來匆匆,去匆匆,飲茶几杯各西東。

為名忙,為利忙,忙裡偷閒,喝杯茶去;

勞心苦,勞力苦,苦中作樂,拿壺酒來。

總之,平仄要講究,但不要苛求。對聯是文學,是一種精神產品,和物質產品一樣,對合格的對聯,平仄可以是界定對聯是精品(優秀)、一等、二等、三等的評判標準之一。

範文四:對聯平仄規則
對聯平仄規則

對聯知識

對聯是中國古老表意文字的一種特殊的文學樣式, 那麼,平仄又是對聯因素的重要組成部分. 所以說要出好聯和對好聯, 就必須掌握平仄, 沒有平仄, 也就沒有對聯一說了: 不懂平仄, 對聯也無從談起; 不講平仄, 決不是對聯. 說到掌握平仄, 還是有規律, 有方法的. , 要瞭解平仄, 就要先學習基本功. 主要掌握 <聲律啟蒙>, 這是很有必要的.

, 宿鳥對鳴蟲........

,要運用平仄, 就應該掌握平仄的框架. 禿筆在1992<對聯和楹聯異同的探討>一文中, 曾談到對聯的平仄源於律詩, 而又區別於律詩, 因為律詩只有五言, 七言, 而對聯在長期的發展中吸收了詞曲的長短句逗等格律. 律詩成為格式化了, 而對聯的句式, 音節則比較活, 比律詩平仄的運用更加活躍.

一、句中平仄規則(以上聯為例)

一言句:仄

二言句:仄仄

三言句:平平仄、平仄仄

四言句:平平仄仄

五言句: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六言句:仄仄平平仄仄

七言句: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八言及八言以上的的平仄視節奏而定。

受唐代以來律詩的影響,五言、七言句更多使用括弧中的平仄格式。

二、句腳平仄規則(正格,以上聯為例)

(最後兩句句腳平仄不相同為正格)

每邊一句:仄

每邊兩句:平仄

每邊三句:平平仄

每邊四句:仄平平仄

每邊五句:仄仄平平仄

每邊六句:平仄仄平平仄

每邊七句:平平仄仄平平仄

每邊八句: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我們在對聯時長用到的格式基本框架還有:

四字聯: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五字聯: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或者: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六字聯:

仄仄平平平仄

仄平仄仄平平

或者:

平平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仄平

七字聯:

平仄仄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或者: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變格:

平平仄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

八字聯:

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

或者:

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

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

九字聯:

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或者:

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

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

十字聯:

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平

句式: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平

三三四句式:

仄平仄 平仄平 平平仄仄

平仄平 仄平仄 仄仄平平

十一字聯:

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或者:

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五六句式:

仄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仄

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

十二字聯: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仄平平

或者:

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平

長一點的對聯, 雖無固定的格式, 但必須是平仄交錯, 互相協調, 要不然就不能算作對聯. 其實對於平仄掌握熟練的人來說, 是可以衝破平仄格式的束縛的.但是音節部分必須嚴格.

啟功先生曾用一個分節

對聯常識(二):對聯平仄

作者:佚名 文章來源:轉貼 點擊數:6209 更新時間:2006-2-15

對聯,雅稱楹聯,俗稱對子。它言簡意深,對仗工整,平仄協調,是一字一音的漢語語言獨特的藝術形式。可以說,對聯藝術是中華民族的文化瑰寶。對聯的種類約分為春聯、喜聯、壽聯、挽聯、裝飾聯、行業聯、交際聯和雜聯(包括諧趣聯)等。

對聯文字長短不一,短的僅一、兩個字;長的可達幾百字。對聯形式多樣,有正對、反對、流水對、聯球對、集句對等。但不管何類對聯,使用何種形式,卻又必須具備以下特點:

一、要字數相等,斷句一致。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達到某種效果外,上下聯字數必須相同,不多不少。

二、要平仄相合,音調和諧。傳統習慣是“仄起平落”,即上聯末句尾字用仄聲,下聯末句尾字用平聲。

(一)平仄歸類標準

在現代對聯寫作、評選中,提倡以普通話四聲(陰、陽、上、去)為平仄歸類標準。

但是,前人作品中某些字古韻、今韻讀音差異較大,為充分體會其意境和韻味,應該掌握古四聲(平、上、去、入)。參見《平水韻部》。

允許用古四聲創作對聯,但應加以注明;如果出句注明“使用古韻”,對句也應遵循古韻,不應在一副對聯中古今聲韻混用。

普通話平仄歸類,簡言之,陰、陽為平,上、去為仄。(古四聲:上、去、入為仄。)

(二)平仄相諧規則——馬蹄韻

當代楹聯界公認的平仄相諧規則是中南大學楹聯研究所余德泉教授提出的“馬蹄韻”規則。

馬蹄韻最基本的規則:平平仄仄兩兩交替!這是馬蹄韻對聯規則的精華所在,因狀如馬蹄的節奏,“馬蹄韻”因此而得名。

以上聯為例,馬蹄韻有兩種平仄排列規則(平仄杆):

第一種: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第二種: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不論是句腳平仄還是句中平仄,均應遵循此規則:

句腳平仄:不管多少句的聯語,每一分句的句腳字只要從上列任意一個“平仄杆”的最後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馬蹄韻規則。

句中平仄:不管多少字的聯句,只要從上列任意一個“平仄杆”的最後依次向前取一截,即可符合馬蹄韻規則。

下聯平仄一般要求和上聯相反。

完全符合“平仄兩兩交替”規則的聯句稱為“正格”,不完全符合的稱為“變格”。

1、句腳平仄正格舉例

二句聯:

門辟九霄,仰步三天勝跡;(平仄)

階崇萬級,俯臨千嶂奇觀。(仄平)

爆竹知人意,聲聲悅耳;(仄仄)

梅花曉天時,朵朵歡心。(平平)

三句聯:

申奧功成,入世關通,一年好景蛇辭歲(平平仄)

興邦業舉,富民旗展,萬里雄圖馬躍春(仄仄平)

勤廉並行,作風轉變,民安國泰千秋富(平仄仄)

法德齊治,正氣弘揚,地久天長四海春(仄平平)

四句聯:

九州風物,蕩漾胸中,一任他海闊天空,鳶飛魚躍;(仄平平仄)

三晉溪山,奔騰眼底,合歸我松青柏翠,鳥語花香。(平仄仄平)

申奧揚眉,入世爭雄,足球圓夢,喜事樁樁強國力;(平平仄仄)

促農邁步,航太鬥豔,科技興邦,豐碑座座快民心。(仄仄平平)

五句聯以上以此類推,不再舉例。

2、句腳平仄變格舉例

民意順,國運興,四海謳歌稱盛世(仄平仄)

春風和,日色麗,九州景物換新顏(平仄平)

此例句腳平仄沒有遵循“兩兩交替”規則(沒有從“平仄杆”的最後依次向前截取),故為變格。

四句、五句及以上的長聯,有時為了聯意需要或者運用特殊聯格的緣故打破“兩兩交替”規則,即為變格。例:

新相識,舊相識,春宵有約期方值。試問今夕何夕,一樣月色燈色,該尋覓。(識、值、夕,古韻仄聲)

這邊游,那邊遊,風景如斯樂未休。況是前頭後頭,幾度茶樓酒樓,盡勾留。

(句腳押韻)

人人論功名,功有實功,名有實名,存一點掩耳盜鈴之私心,終為無益;

官官稱父母,父必真父,母必真母,做幾件懸羊賣狗的假事,總不相干。

(拆詞分總)

循規曰圓,循矩曰方。當圓則圓,當方則方。或舍圓求方,或舍方求圓,圓方豈可隨心變。

明事為覺,明知為悟。錯覺非覺,錯悟非悟。有以覺求悟,有以悟求覺,覺悟緣由閱世來。(覺,古韻仄聲。普通話jue2平聲)

(句腳越遞)

3、句中平仄正格舉例

一言句:

舊(仄)

新(平)

二言句:

詩癖(平仄)

畫癡(仄平)

看水(仄仄)

聽泉(平平)

三言句:

獨生子(平平仄)

特種兵(仄仄平)

龍膽草(平仄仄)

馬蘭花(仄平平)

四言句:

四方來寶(仄平平仄)

八路進財(平仄仄平)

恩來立志(平平仄仄)

馬到成功(仄仄平平)

五言句:

有客如擒虎(仄仄平平仄)

無錢請退之(平平仄仄平)

——五言句律詩格之一

百花開盛世(仄平平仄仄)

雙燕入農家(平仄仄平平)

——此格式也可看作下列格式的變格。

八方盈正氣(平平平仄仄)

四化湧春潮(仄仄仄平平)

——五言句律詩格之二

六言句:

梅報九州春訊(平仄仄平平仄)

——六言句此格式也可看作下列格式的變格。

處處明山秀水(仄仄平平仄仄)

家家笑語歡歌(平平仄仄平平)

七言句:

鶯歌燕舞留春住(平平仄仄平平仄)

虎躍龍騰向未來(仄仄平平仄仄平)

——七言句律詩格之一

諸葛大名垂宇宙(平仄仄平平仄仄)

——七言句此格式也可看作下列格式的變格。

碧海紅霞輝玉宇(仄仄平平平仄仄)

東風旭日蕩神州(平平仄仄仄平平)

——七言句律詩格之二

八言句以上多為拆分句,拆分後按每個分句的字數套用上述規則即可。不再舉例。

4、關於句中平仄變格

句中平仄變格之一:“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規則。

此規則的要點在於:只注重雙音節片語第二個字的平仄交替(第一個字則可以靈活處理)。 此規則一般應用於以“兩平”或“兩仄”起頭的格式中,且單言句不計最後一字。

具體說(上聯):三言句“一不論”(□平仄),四言、五言句“一三不論”(□平□仄、□仄□平仄),六言、七言句“一三五不論”(□仄□平□仄、□平□仄□平仄),八言、九言以上通常按拆分成兩句以上的多句聯另論。

舉例:

柳三變(□平仄。正格應為:平平仄,此例變格:仄平仄)

張九成(□仄平。正格應為:仄仄平,此例變格:平仄平)

風清雲靜(□平□仄。正格應為:平平仄仄,此例變格:平平平仄)

九州溢彩(□平□仄。正格應為:平平仄仄,此例變格:仄平仄仄)

四言句特例:

百花齊放(□平□仄。正格應為:平平仄仄,此例實為:仄平平仄,符合第一平仄杆,反而為正格) 明月幾時有(□仄□平仄。正格應為:仄仄平平仄,此例變格:平仄仄平仄)

我欲乘風歸去(□仄□平□仄。正格應為:仄仄平平仄仄,此例變格:仄仄平平平仄)


電信九州樞紐(□仄□平□仄。正格應為:仄仄平平仄仄,此例變格:仄仄仄平平仄)

草亭閑坐看花笑(□平□仄□平仄。正格應為:平平仄仄平平仄,此例變格:仄平平仄仄平仄)一三五不論”變格處理應注意的問題:

1)忌孤仄/孤平

孤仄/孤平導致聯句平仄交替太少,讀起來缺乏音調變化。一般應在五言、六言、七言聯句中避免此問題。

如何避免孤仄/孤平?記住一句話:不能只對第三字作變格。以上聯為例:

五言正格:仄仄平平仄,如果第三字變格:仄仄仄平仄(第四字犯孤平,下聯孤仄)

六言正格:仄仄平平仄仄,如果第三字變格:仄仄仄平仄仄(第四字犯孤平,下聯孤仄)

七言正格:平平仄仄平平仄,如果第三字變格:平平平仄平平仄(第四字犯孤仄,下聯孤平)

此外,五言正格“仄仄平平仄”也不能只對第一字作變格:平仄平平仄。如此上聯犯孤仄,下聯犯孤平。 (注意:五言、七言句孤仄/孤平的概念是不含最後一字。)

糾正孤平/孤仄的辦法:將其他單數位置的字也酌情作變格處理(其依據正是“一三五不論”規則)。例: 明月幾時有(平仄仄平仄)

重見六朝名勝(平仄仄平平仄)

前途無限未來日(平平平仄仄平仄)

2)忌三仄尾/三平尾

忌三仄尾/三平尾的理由同樣是“平仄交替太少,讀起來缺乏音調變化”。

切記:五言第二種律詩格(平平平仄仄)第三字、七言第二種律詩格(仄仄平平平仄仄)第五字不能作變格處理。否則就會在上聯出現“三仄尾”,下聯出現“三平尾”:

平平仄仄仄(下聯:仄仄平平平)

仄仄平平仄仄仄(下聯:平平仄仄平平平)

因此,根據“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規則和三仄尾/三平尾的禁忌,我們可以得出以下結論: 五言第二種律詩格只能對第一字作變格,七言第二種律詩格只能對第一、三字作變格。

句中平仄變格之二:特殊聯格

在很多特殊聯格中,其平仄運用可以視作馬蹄韻的變格,這些特殊聯格包括疊字、複字、回文、諧趣、音韻等等。另外,上聯全仄、下聯全平聯句也是很典型的變格。在這些變格聯句中,平仄安排幾乎沒有了任何規律。

舉例:

坐,請坐,請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複字格,上聯全仄)

風聲 雨聲 讀書聲 聲聲入耳

國事 家事 天下事 事事關心

(複字格)

上海自來水來自海上

山東落花生花落東山

(回文格)

管他三七二十一

醉我三百六十五

(諧趣、數字格。聯腳上平下仄,極為特殊)

藺相如,司馬相如,名相如,實不相如;

魏無忌,長孫無忌,爾無忌,我亦無忌。

(此聯聯腳上平下仄,實因聯意需要)

逝水載往事此去不返

新人說真情常來重遊

(全平對全仄,古來有之)

羊年陽春揚州楊柳颺絮洋洋灑灑

燕樂豔日雁塔彥英宴賓嬿嬿姝姝

(同音異字格。2003中華世紀壇征聯一等獎。本來是變格出句,但是對句做到與出句平仄字字相反,整體對仗十分工整,給人一種物極而反的完美感)

另有一些規則此處略去。

三、要詞性相對,位置相同。一般稱為“虛對虛,實對實”,就是名詞對名詞,動詞對動詞,形容詞對形容詞,數量詞對數量詞,副詞對副詞,而且相對的詞必須在相同的位置上。

四、要內容相關,上下銜接。上下聯的含義必須相互銜接,但又不能重覆。

此外,張掛的對聯,傳統作法還必須直寫豎貼,自右而左,由上而下,不能顛倒。

與對聯緊密相關的橫批,可以說是對聯的題目,也是對聯的中心。好的橫批在對聯中可以起到畫龍點睛、相互補充的作用。

範文五:對聯的平仄協調
奇妙的對聯 版塊一: 掀起你的蓋頭來

――走進對聯 2. 對聯由上聯和下聯組成,字數沒

有定規,但要求對仗工整,平仄協調。 對仗工整: 字數相等 詞性相同 結構相

當 茅盾小說代表作: 長篇小說《子夜》,短篇小說《林家鋪子》,“農村三部

曲”《春蠶》《秋收》《殘冬》。 版塊二:讀你千遍不厭倦

――欣賞對聯 對聯大體可以分為名勝類、喜慶類、哀挽類、

諧諷類、文藝類、行業類、集句類等 版塊三:牛刀小試顯身手

――撰寫對聯 1. 今天,青春年少的學子、博學多才的老師和可

親可敬的長者濟濟一堂,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輯一副對聯,描寫此盛況。

2. 輯一副對聯,表達你和遠方的朋友之間的友誼。 下面都是春聯

的上聯,請選擇其中一題對出下聯。 1. 掃千年舊習,( ) 2. 祖國

江山好,( ) 3. 祖國江山好,( ) 4. 爆竹聲聲舊風俗

舊習慣隨舊歲離去 ( ) 精 衛 填

海 行 千 裡 路 配對聯:將下列打亂的對聯準確配對。 1.發憤識遍天下字 2.

雨滋春樹碧連天 3.臘梅吐芳迎紅日 4.學海無涯勤可渡 5.書山萬仞志能

6.立志讀盡人間書 7.綠柳展枝舞春風 8.風送花香紅滿地 1-6 8-2 3-7 4-5 對聯與生活息息相關,凡眼前景、身邊事

皆可入對聯。請根據所提供的情境作集句聯。 高考對聯集錦: *

:對聯的平仄協調, 龍澗風回,萬壑松濤連海氣; 鷲峰雲斂,千年桂月印湖

光。 該聯的平仄為: 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 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

平。 第六:仄起平收 第三,是結構相應。 龍澗風回,萬壑松濤連海氣; 鷲峰

雲斂,千年桂月印湖光。 偏正主謂,偏正偏正謂偏正; 偏正主謂,偏正偏正

謂偏正。 第四,是節奏相當。一副對聯,作出停頓的地方基本上是一致的。 龍

風回,萬壑松濤連海氣; 鷲峰雲斂,千年桂月印湖光。 對仗工

整表現在四個方面: 第一,是字數相等。 第二,是詞性相同 龍澗風回,萬壑

松濤連海氣; 鷲峰雲斂,千年桂月印湖光。 上下聯詞性為: 名名名動,數名

名名動名名; 名名名動,數名名名動名名。 1稻田中學―― 上聯:承歷史

底蘊究天人際理欲上蒼穹攬星去; 下聯:懷瑾瑜憧憬展卷帙才華即從蟾宮摘桂

回。 上聯中“究天人際理”應該是從司馬遷的“究天人之際”演化而來,

“際理”,即是關係、原理。“欲上蒼穹攬星”可見“欲上九天攬月”的影子。上聯的意思:承載著百年學校的歷史底蘊,也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歷史底蘊,當然也包括悠久的人類文明的歷史底蘊, 下聯中“懷瑾瑜憧憬”應該是從屈原“懷瑾握瑜”脫穎而來。那麼下聯的意思應該是:懷著美好的憧憬,施展廣泛閱讀、

潛心鑽研後的才華,當然也包括考場上發揮的才華,這樣馬到成功,就能折桂。 明德中學―― 上聯:多年蘊蓄志遠功深日日攻堅獲益; 下聯:一卷攤開神馳筆暢堂堂遊刃有餘。 構思立意:學生平日用功,考試沒有負擔,考場上遊刃有餘。 長郡中學―― 上:英雄出少年揚鞭策馬河山萬里建功業; 下:才俊滿郡園揮毫潑墨青春十載展宏圖。 構思立意:通俗大氣,上聯實寫,下聯虛寫,鼓舞考生士氣。 1長鐵一中―― 上聯:學海泛舟五千年華夏英才書奇志; 下聯:蟾宮折桂三十載瀟湘學子寫華章。 構思立意:上下五千年,英才輩出,高考三十年來,湖南學子攜手奮進。 長沙市七中―― 上:壯志寫春秋學海無涯直掛雲帆探勝景; 下:湖湘多才俊今朝有我敢淩絕頂傲群倫。 構思立意:考生壯志淩雲,考後取得佳績。 甘 面 壁 讀 十 年 書 願 乘 風 破 萬 裡 浪 孫文 二三四五 六七八九 南北 缺“一”(衣)少“十”(食),沒有“東西”! 安徽碭山第三中學 王本利 梳理探究之二 1. 對聯,也叫楹聯、楹帖、對子 等。 平仄協調: 平仄相異, 仄起平收。 上聯最後一字是仄聲,下聯最後一字是平聲。 對 聯 一代文章推 畢生心血似 春蠶 子夜 翁去八百載醉鄉猶在 山行六七裡亭影不孤 四面湖山歸眼底 萬家憂樂到心頭 昔具蓋世之德 今有罕見之才 漢奸 該死 袁世凱 千古 中國人民萬歲 對不住 由此登堂入室 任君平步青雲 雖為毫末技術 卻是頂上功夫 常留桃李春風面 聊解蒹葭秋水思 勸君更盡一杯酒 與爾同銷萬古愁 流水夕陽千古 春露秋霜百年 恨 愁 * * *

範文六:對聯的平仄問題
對聯的平仄問題

對聯運用“平仄”的問題,從讀一報一刊來看,爭論得越來越火熱了。我想談談個人的“平仄觀”,並請教方家。

“平仄”的地位

平仄,是對聯體裁“六要素”之一,至低限度保持了“聯腳要講平仄對仗”。所謂用“今聲”或“古聲”制聯(只要不混用),就說明了“對聯要講平厭”。如果問理由,簡單地答:對聯是“格律文學”的一種。大小征聯啟事都強調應徵必符合“聯律”,沒有排除平仄。這些都給“平仄”有了應有的地位。至於是不是每位聯家都承認“對聯是格律文學”,且不劃等號。但是有說“聲律只是一種‘對聯技巧’”,對聯技巧很多,並非每副聯都用上它們,豈不是“聯腳平仄”也可以“不講了”,平仄在對聯中就可有可無啦。

對聯怎樣運用平仄

這個問題,籠統而言不能解決問題。我曾總結對聯存在三大體系,應分別對待:

一、律詩對偶格律型——必定要正本清源,三平尾要忌,遇到拗句、孤平要“救”。但只限五、七言句,至於七言句子末向前裁出的三、四、六言的短聯(或長聯中這種短句),可側重在音步平仄的對仗。不過,五、七言句並非都是律詩句式,還有“三二二”或“二三二”等,這就要審辨,切忌混談。律詩對偶格律型,格式是固定的。

二、非律詩對偶的格律型——也有稱“聯律型”的,它沒有不變格式可仿。一般包含兩個內涵:句子中的語意單位(即片語、短語、名詞),突破雙音節(含雙音節),有三個四個至多個字不同為音步(節奏點)的。創作時,從嚴要求應該做到“句中音步平仄要交替,句間音步平仄要互對”;放寬一點來講,句中、句間音步可不計平仄,句腳一定要計平仄,如果力爭句腳按“馬蹄格”乃上乘。這類型對聯包括“押韻、拆詞”等有關修辭形式之“句腳連平或連厭”古今所公認的格律形式。如:

藺相如,司馬相如,名相如,實不相如;

魏無忌,長孫無忌,爾無忌,我亦無忌。

坐,請坐,請上坐;

茶,敬茶,敬香茶。

欠缺瞭解“對聯技巧”的人,卻說:“若按平仄交替的死板要求,這樣的對聯還不應打入地獄麼?”

三、寬對型——在此,只就平仄上來說它。除聯尾外,句子音步及句腳皆不講平仄,連平或連仄可達好幾個字,幾乎就跟口頭語一樣,以表現“句法、句式(節奏)”對仗為主,形成“駢體對”。因駢體自四駢六儷發展至今,早不受“字數”制約(可參閱《增廣賢文》與《幼學瓊林》等)。例如:

發展就是硬道理;

廉潔堪稱好作風。

改革潮/掀起/華夏大地特色;

東方紅/喚起/中國人民新生。

像“廉潔堪稱好作風”十足的口號也!

三種體系的對聯,平仄上的“嚴寬”各有要求,不可含糊混談。作為聯家的創作,可以自己的愛好選擇。在這種情況下,硬要淘汰某一種而提倡一種,現在沒有必要,將來估計也沒有必要。但是誰佔優勢?除了“意境”這個前提,創作方式、對法、修辭技法等等當中的

特殊點(如集句、磋對、某些假對„„),恐怕是重要的鑒別因素。“寬對型”除了口語化佔優勢,其創作藝術“面”難免有很多被壓縮,這就值得深思了。

從“聯腳平仄”說開去

既然提出要求對聯只講“聯腳平仄”,學對人起碼要懂“文字平仄”。懂了文字平仄後而限定用在“聯腳”,雖取消音步和句腳的平仄,還不是仍“有約束”。因為某些論說都提到“平仄是桎梏”,只不過是多與少的程度差別罷了,實際上是自相矛盾。當然,應該承認“小約束”與“大約束”無本質區別,但有“鬆緊”之不同。聯律型”的對聯,早已擺脫詩律型而獨立產生、存在,平仄已經寬到“句腳”(或含音步),並沒有“孤拗和三連尾”之限制。如:

/有肝膽人/共事;

/無字句處/讀書。(周恩來)

塵劫/曆一千餘年,重複/舊觀,有幸明賢來作主;

詩人/題二十八字,長留/勝跡,可知佳句不須多。(寒山寺聯)

同時從語意節奏上也解決了“五講四美”、“愚公移山”等一些好的長短“詞語”入聯不“違律”的問題。如果說這還是“妨礙普及”和“影響創作的發展”,那不如把“聯腳的平仄”宣佈取消還自由。確實在“也談不拘平仄的對聯屬於正格”一文中有這樣說的:“非聲律聯因無聲律的限制,„„它使原來不熟悉聲律而受阻於創作門外的愛好者,比較容易地步入創作的行列。”這種說法我看不太妥當,因為聯律型體系已經給“造語”松了綁。至於強調非聲聯“好捕捉靈感,抒發情思,構建意境,塑造形象”,亦是脫離客觀的。這些方面不決定於哪種格式,而在於文學修養與藝術造詣。詩,如“少小離家老大回„„”,聯如“雪裡紅梅報喜訊;窗前綠柳訴芳心”,既口語化又意境高雅。某君舉例把“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用來編聯,再高明也是“口號”。可對聯是文學不是口號(其他兩體系的對聯,也有“口號”的,一般沒有寬對型容易出現),口號只是有關文體中的插曲。《對聯》開展國慶五十周年《祖國頌》大征聯,從見刊的副數上看,可能算得是近十多年收稿最多一次,“非聲律”應徵之作,可沒有佔鼇頭的,但是已獲“參賽權”。

有人提出“要爭取非聲律聯的發表權”,報刊上不是“沒有”,其決定是在其境界和藝術價值。發表與否,獲獎與否,對聯與對聯之間本身沒有鴻溝,無須談“爭取什麼‘權’的”。

範文七:對對聯的平仄寬嚴
對聯平仄的寬嚴

作者:餘子衡

對聯和其他所有文學一樣,有它自己的要素(特點),如果沒有了這些要素(特點),對聯就沒有了靈魂和生命,就不可能獨立地存在於世界上。

  對聯的要素(特點)有很多,平仄相對就是其中之一。所謂平仄相對,顧名思義,就是說在上下聯相同位置上的字,平仄要相對。這裡就有一個問題,是不是每一個字都要相對?可不可放寬?我認為,每一個字平仄都要相對既不可能,也沒必要,可以放寬,這在理論和實踐上都是已經解決了的問題。問題是怎樣放寬?放寬到什麼程度?這是目前大家關心和爭論的焦點,也是普及楹聯知識的關鍵問題之一。今天,我就學習對聯知識和開展楹聯活動中的一些體會談一點看法,不當之處,請聯友和方家指正。

  三個關鍵部位從嚴

  一、上、下聯的最後一個字。

  上、下聯中最後一個字的要求應該嚴格。上聯最後一個字必須是“仄”聲字,下聯最後一個字必須是“增”聲字,也就是仄起平收。例:

    西望瑤池降王母(仄)
    東來紫氣滿函關(平)——李鴻章

  二、片語的最後一個字。

  片語是中國文字,也是對聯文字的基本單位。片語大多是由兩個字組成,也有由三個字組成的。例:

    書山有路勤為徑;
    學海無涯苦作舟。

  在這一副對聯裡,上聯的片語是:書山、有路、為徑;下聯的片語是:學海、無涯、作舟。抓住片語的最後一個字,就是要求山和海、路和涯、徑和舟一定要平仄相對。這裡除了徑和舟因為是上下聯的最後一個字,必須是上仄下平外,其他字的平仄只要相對就行,看,這副對聯是做到了這一點的。除了片語最後一個字外,其他的字可平可仄,請看書和學、有和無、為和作,有的是平對平,有的是平對仄。

  三、長聯中每句的最後一個字。

  長聯由很多的句子組成,每一句的最後一個字必須平仄相對,這實際上是擴展了的片語的要求。這一點我就不細說了。

  綜上所述,歸納到一點,就是在節奏點上,平仄一定要嚴。


  對聯平仄的寬嚴

  一、關於在上聯或下聯自身的句子裡,片語要平仄交替這一條可放寬。

  我認為,這一條可以這樣要求,如能做到這一點,當然是好的,但應當放寬。也就是說,在這方面不必強求一律,可嚴可寬。這是因為:

  (1)成語在中國漢學的片語中,佔了很大的比重,它以精練的文字、豐富的內涵,在各種文學作品中,特別引入注目,對聯也不例外。可是在眾多的成語中,有相當的成語詞
組,自身沒有交替。例如:黔驢技窮、貌合神離、愚公移山、登峰造極、力爭上游、精打細算、群策群力等等,這些片語就沒有交替,總不能把這麼多、這麼好的成語排斥在楹聯之外吧?

  (2)中國的文字有幾千年的歷史。如同其他事物一樣,隨著歷史不斷發展和變化,一大批新的、富有時代特色以及外來的片語成了常用的文字,這些片語也有很多自身沒有平仄交替。如:五講四美、精神文明、講政治、講正氣、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發展是硬道理、實踐檢驗真理等等。如果過分強調自身平仄交替,這些片語就永遠無法進入楹聯。真是這樣的話,那我們的楹聯就成了死守古板套話、千篇一律的陳腔濫調,缺乏時代氣息,毫無生命力。

  199912299期《中國楹聯報》上湖南黃炳麟先生“富有特色的當代聯語”中的幾副對聯,是很好的對聯。現妙錄其中一副:

    是姓“社”,還是姓“資”?用“三個有利於”來判斷;
    要防“右”,更要防“左”,以“百年不動搖”去力行。

  這副對聯,儘管在對仗上有些問題,但瑕不掩瑜,仍不失為一副好對聯,它充滿時代氣息,很有特色。其他幾副也是如此。如按古板的平仄要求,恐怕就要被槍斃了。

  二、關於三連平或三連仄的問題,也可放寬。

  這是因為:有一些專用片語,像祁連山、義大利、俄羅斯、新加坡、土庫曼等,如用在上聯或下聯的最後,就成了三連平,或三連仄,如不放寬,這些專用片語豈不永遠被打進冷宮? 今年春節是世紀之交、跨越千年的第一個春節,許許多多的對聯上下聯,最後用上了“跨世紀”、“迎千年”三字,我看沒有什麼不好。
 鄧小平同志提出“發展是硬道理”後,有一年春節,我用這句話撰了一副對聯:

    發展就是硬道理; 
    廉潔堪稱好作風。

  這副對聯就是基於上述認識而寫的。

  三、一些趣聯、遊戲聯可以放寬。

  這方面的對聯,在許多情況下,是即興而作。過於苛求,就無趣、無戲可言。 例如:

    坐,請坐,請上坐;
    茶,喝茶,請喝茶。

    山好好,水好好,入亭一笑無煩惱;
    來匆匆,去匆匆,飲茶几杯各西東。

    為名忙,為利忙,忙裡偷閒,喝杯茶去;
    勞心苦,勞力苦,苦中作樂,拿壺酒來。

  若按平仄交替的死板要求,這樣的對聯還不應打入地獄麼?可人們就是喜歡它。

  四、不少優秀的對聯在這方面是放寬了的。

  有些人們交口相傳的對聯,既奇特又貼切,是
公認的雅俗共賞、妙趣橫生的佳聯,我記得有這樣幾副對聯:

    計利當計天下利 
    求名應求萬世名。——于右任

    板凳要坐十年冷;
    文章不寫一句空。——範文瀾

  如果過分強調自身的交替,這幾副對聯恐怕是重病在身了,然而卻流傳了多少年。可見,在自身交替方面,事實已經放寬,我們有什麼理由死死抓住這條不放呢?

  還有一個“粘”的問題,應放到提高的範圍去研究。為了普及,在一般的情況下,應該放寬,不去考慮。

  關於“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問題

  關於平仄問題,有一種流行的提法,那就是“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總的來說,這種提法簡明扼要說明了對聯的平仄要求,但不夠確切,也就是說,有的適用,有的不適用。例如:

    松竹梅歲寒三友
    桃李杏春暖一家。

  這副對聯是三、二、二結構,按節奏點要求,上聯的“梅、寒”和下聯的“杏、暖”,是在第三位置上,一定要平仄相對,而第二、四、六位置上的字,因不在節奏點上,則可平可仄,這就不符合“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要求。又如:

    不信美人終薄命;
    古來俠女出風塵。——蔡鍔

  這副對聯是二、二、三(一、二)結構,按“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要求,這副對聯上下的第二、四、六位置上的字,除二、四位置上的字,因是片語最後一個字,是節奏點,平仄應相對外,第六個字“薄”與“風”,因不是節奏點,就沒有平仄相對,我們不能說這不是一副好對聯。當然,“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有的時候又適用,例如:

    又是一年芳草綠;
    依然十裡杏花紅。

  這副對聯是二、二、三(二、一)結構,片語最後一個字,上聯的“是、年、草”和下聯的“然、裡、花”,這幾個字要平仄相對。符合“二、四、六”分明的要求。

  鑒於上述幾種情況,我認為不必簡單地強調“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為好。

  從實際出發看問題

  一、群眾的觀點:

  馬蕭蕭會長在“深切懷念魏傳統同志”一文中,傳達了魏傳統同志的意見:“在藝術技巧上要不斷總結、提高、豐富和發展,但目前更重要的是普及。要面向大眾,要注意和愛護群眾喜愛對聯的積極性。對於群眾的對聯創作,在格律限制上要放寬一些。要看不同的物件,逐步提高。”這個觀點是正確的,符合實際的,尤其是當前大力普及的時候。

  二、發展的觀
點:

  對聯和其他文學作品一樣,都有著繼承和發展的問題,這個問題處理得好,就有無限的生命力。 一方面,對聯如果不繼承格律詩有關對仗等一些本質的要求,那麼對聯也就不成為對聯了;另一方面,如果從對聯產生之日起就一成不變,那也是沒有生命力的。試想,如果沒有“五四”時期的新文化運動,不發展白話文和新詩歌,今天,我們的文章、詩歌是個什麼樣子?今天,我們在大力普及、發展、提高對聯的時候,“五四”時期那種革新精神不是可以給我們很大的啟示和借鑒嗎?

  三、時代的觀點:

  歷史在發展,時代在前進。我們的對聯也一樣,隨著歷史、跟著時代在發展在前進。只要是有時代氣息的片語、語音、習慣、節奏,我們都應吸收到對聯的創作上來,平仄和對仗,都要適應這種變化,和時代相適應,絕對不能因循守舊而遠離時代。

  最後,我還要說的是:對聯是文學,是一種精神產品,和物質產品一樣,有個合格不合格的問題。大家知道,為對消費者負責,不合格的產品是不能進入市場的。為對讀者負責,不合格的對聯,理所當然的我們不予承認。對合格的對聯,能不能分個精品(優秀)、一等、二等、三等,和物質產品一樣,分個品牌、一級、二級、三級。正如和物質產品一樣,也不能只准許品牌才能進入市場。只要是合格的對聯都應該承認,白璧無瑕當然好,但白璧微瑕、瑕不掩瑜,也應該受到歡迎。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做到雅俗共賞,滿足各個方面、各個層次的要求,有利於楹聯事業的普及,才能真正促進楹聯的發展和提高。


範文八:對聯的平仄和韻律
從先秦的對偶句發展到漢、南北朝時期的賦、駢儷,文人們逐漸感覺到音律在賦、駢文中的神奇作用,人們開始對對偶聲律注重考究。後來,沈約、劉勰聲律說的出現和傳播則是對聯日益走向成熟的催化刑。
  沈德潛認為:“詩以聲為用者也,其微妙在抑揚抗墜之間。”劉勰在《文心雕龍·聲律》中說:“凡聲有飛沈,響有雙疊。雙聲隔字而每舛,疊韻雜句而必睽。沉則響發而斷,飛則聲颺不還。並轆轤交往,逆鱗相比,迂其際會,則往蹇來連。”劉勰對音律說得比較清楚生動,他主張飛沉交錯運用,即把平仄調配得像井上的轆轤的繩子一下一下,回環往復,像龍鱗有逆有順,緊密排比,相反相成。清代錢大昕在其《潛研堂文集》中說沈約等人是“欲令一句之中平側()相間耳”。沈約說:十字之內,顛倒相配”。這些論述.為後來的對聯理論奠定了基礎。

  在對聯中,平仄律猶如它的雙腿,一平一仄,就像人左右腳走路一樣,要保持平衡才好,平仄律是從文學音律的角度對漢字聲調的分類。古漢語將漢字分為平、上、去、人四個聲調。平,所指的就是古漢語中的平聲;仄,所指的是古漢語中的上、去、入聲,因為按照四聲原理,入聲字與平聲字的音訊相差甚微,而平聲的諧樂範圍都在入聲的諧樂範圍之內,所以,到了元代以後,在北方入聲逐漸消失,化入現在的二聲和四聲之中,平聲又分出陰平和陽平兩大類,後逐漸衍化成近代的陰平、陽平、上聲、去聲四個聲調,人們將它稱為新四聲,凡聲調為陰平、陽平(指標準拼音一、二聲)的稱為平聲,凡聲調為上、去聲(即標準拼音三、四聲)的稱為仄聲。擊、說、積、極、習”在古漢語中均屬入聲字,雖然現在已入陰平、陽平之中,但論及平仄時,仍應屬仄聲。入聲字的特點是讀起來有短、促、急、收、藏的感覺(現在我國江南的一些地方,如閩南方言,仍保持著這種發音方式,他們對入聲字並不難辯認)。利用不同聲調的意態,交錯排列成句,就形成平仄律。將這種平仄律應用于不同的文學體裁之中,就使文學作品有了抑揚頓挫的音樂感。 《康熙字典》上載一首歌訣,即說明四聲的讀法,其歌曰:平聲平道莫低昂,上聲高呼猛收藏,去聲分明哀遠道,入聲短促急收藏。”

  根據這一原則,人們將所有的漢字統統分成兩大類,即一平一仄,非平即仄。這就形成了漢字的對立和統一。一平一仄,也就是一陰—陽的關係,平揚仄抑,平清仄濁,平長仄降,平悠長仄短促,平和緩仄急劇。平仄相替、節奏方出,節奏出則韻步起,由此形成了漢語的音韻美。聯句不但同句
平仄要交替,上句和下句也同樣要交替,就是說上句用了平聲字。下句相對應的位置必須用仄聲字與之相對,反之上聯用仄聲,下句則必須用平聲。這樣,就形成了字音的對立統一,有了字義的對仗,又有了字音的對仗,就形成了聯句結構的參差美,讀起來便琅琅上口,抑揚頓挫,鏗鏘有度,韻味和諧。

  現代詩歌理論家李汝倫說:“宇聲的平仄合乎音樂的配置,使詩詞具有了獨立性。”“可以吟而不唱,可以唱而不吟,也具有音樂美,即使動眼不動口,在眼中出現文字,也能顯示它的鏗鏘揚抑,因為有通感在起作用。”

  聯詩同源,它們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一副對仗工整的聯句,酷似律詩中的頸聯和頷聯,律詩在平仄對仗中講“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這一規則對於對聯依然適用。就是說,第一字、三字、五字可平可仄(按規矩對當然更好),第二字、四字、六字必須按平仄格式對出,否則,便犯了孤平的錯誤。

  現將五言、七言對聯(同樣是律詩的)平仄格式列舉說明如下.先看長沙愛晚亭聯:

  西南雲氣來衡岳  日夜江聲下洞庭

  這是一副平起仄收式聯,如將此聯按平仄寫出,即是: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以上加框的平仄,表示可平可仄,以下同)

  再看峨眉山萬年寺聯:

  海到天邊雲是岸  山登絕頂雪為峰

  這是—副仄聲起頭式聯,如用平仄調寫出,即是:

  仄仄平平平仄仄  平平仄仄仄平平

  以上是七言字聯格式。下面談談五言聯的兩種起頭式:

  看一書齋聯:

  開窗林月白  洗硯石泉香

  這是一平起仄收式聯,如將此聯按平仄寫出,即是:

  平平平仄仄  仄仄仄平平

  下聯是一副峨眉山雷洞坪聯:

  老雪凝千古  殷雷遲半空

  此為仄起仄收式聯,如將此聯用平仄調寫出,則是:

  仄仄平平仄  平平仄仄平


  下麵再談一談四字聯。四字聯沒有固定格式,它要求上下聯平仄相對,平仄交錯,一般上聯末字為“仄”,下聯末字為“平”。如奉節縣白帝城聯:

  節以明理  德能立名

  平仄調為:

  平仄平仄  平平仄平

  再如黃州赤壁聯:

  月色如故  江水有聲

  其平仄調為:

  仄仄平仄  平仄仄平

  最後再說六字聯的格式。六字聯的格式比較鬆散,歸納起來,大致分為兩種,第一種格式為:

  平平仄仄平仄  仄仄平平仄平

  如章均所撰聯:

  慎言語節飲食  蓄道德能文章

  第二種格式為:

  
仄仄平平平仄  平平仄仄仄平

  如某一園亭聯:

  竹雨松風梧月  茶煙琴韻書聲

  以上格式,為一般式。但什麼事物也不是絕對的,如一些趣聯巧對,則可打破原有格式。這裡不一一贅述。

  我們說一副聯是平聲起頭還是仄聲起頭,並不是去看第一字,而是要看第二個字,因為漢字多以兩字為一個音節,而且音節的重點一般落在第二字的上面。兩字一停頓,一字一煞尾(有的也以兩個字煞尾的)。兩字為一頓叫雙音步,一字為一頓叫單音步。頓是音節單位。

  我們說“一、三、五不論,二、四、六分明”的原則有時也要靈活一些,律詩在這方面有很多說法,這裡不再論及,只就一般現象加以說明。

  1.一、三、五不能不論

  例如在上面所舉的峨眉山萬年寺聯中,下聯是“平平仄仄仄平平”,第五字必須是仄,如果改成平聲字,那麼就變成“平平仄仄平平平”,句末連用三個平聲字,叫“三平調”,是對聯中的大忌,是絕對不允許的。還例如在長沙愛晚亭聯中,下聯是“仄仄平平仄仄平”,第三字就必須用平,而不能不論,如用了仄聲,句子就變成了“仄仄仄平仄仄平”,除了韻腳以外只有—個平聲字,導致字的平仄、陰陽不平衡,這又犯了孤平的毛病。在詩歌中,孤平是可以救的,救的辦法是將出句中的第五字由仄變平,這樣就成了“仄仄仄平平仄平”。

  2.二、四、六有時可以不分明

  例如,在蛾眉山萬年寺聯中的上聯,第五字原為平,如果用了仄,那麼第六字就要由仄改為平(為救)。即全句變成“仄仄平平仄平仄”(注意在這種拗的情況下,本句七言的第三字或五言的第一字必須是平聲)。再例如在長沙愛晚亭聯的上聯中,第六字也可不用平而用仄(),其條件是對句的第五字不用仄而用平()。這樣.全聯即成為:

  平平仄仄平仄仄  仄仄平平平仄平

  以上這些律詩平仄的一般規則,在寫對聯時,值得借鑒。

  平仄對仗,是指對聯的上聯與下聯的平仄音律相對而言。具體到對聯的上下聯本身,也有一定的要求,比如:平聲和仄聲必須交替使用,既不能只用平聲,也不能只用仄聲。因為平仄的作用是掌握聲調平衡的關鍵。如平仄單調,就會造成聲調的枯竭、失調,讀之也覺得吃力、不舒服。還有,如果上聯和下聯是幾個短句組成,則必須在每個短句之間,形成平仄交替的效果。即上一個短句的末一個音步與下一個短句的頭一音步,要平仄交替。

  例九江煙水亭聯:

  煙柳有情,駘蕩春光,風籟更吹晨笛起  水天無際,澄鮮秋色,月明遠共夜珠來

 
 上聯的第一個短句中的“有情”音步為平平,那麼接下來的二個短句中的第一個音步的“駘蕩”必須是仄仄,其它處都必須是如此處理,我們通常把上下聯的平仄相對稱為相拗,以上這種平仄交換稱為交替。一副好聯,必須做到上下相拗,句中交替,才能產生輕重、緩急、迴旋的音樂感,吟誦時會給人以美的享受。

  我們說上下聯平仄反要相拗,這是以上聯交替為前提的,上聯是依據,下聯是協從,但有時在征聯活動中出句是下聯,這樣對句就是上聯了。

  對聯出、對句各分句的最後一字稱“句腳”,也稱“腰眼”,是平仄運用的關鍵所在,一般必須平仄相拗。請看成都武侯祠聯:

  勤王事大好兒孫,三世忠貞,史筆猶褒陳庶子  出師表驚人文字,千秋涕淚,墨痕同濺岳將軍

  上下聯尾字,多為上仄、下平,視為正格。因仄聲字短促有力,平聲字舒緩悠揚,仄聲收上聯,聲調抑而頓,給人以言猶未盡之思;平聲收下聯,聲調揚而舒,令人發餘味無窮之感。但有個別的聯不是上仄下平,而是上平下平,或上平下仄或上仄下仄,視為變格。這往往是由於內容所限或是某種需要,多不採用。如成都杜甫草堂聯即上平下平式:

  柯如青銅根如石  花為四壁船為家

  奉節白帝城武侯祠聯,即上仄下仄式:

  自任以天下之重如此  是知其不可而為之與

  泰山壺天閣聯為上平下仄:

  登此山一半已是壺天  造絕頂千重尚多福地

  另外,對聯要避免“三同調落腳”,即上聯用三仄聲收尾,下聯三平聲收尾。總之,“失替”、“失對”、“同聲收尾”、“上平下仄收尾”、“三同調落腳”都屬於影響對聯節奏美的失調現象,初學者應該儘量避之。

 (作者:李岫春  錄校:惡人谷珠樓)

範文九:關於平仄音和對聯
1、平聲和仄聲

平聲:陰平、陽平

仄聲:上聲、去聲、入聲

平生去入是古漢語音調,普通話沒有入聲。

注:普通話裡:一、二聲為平聲,三四聲為仄聲。

2、辨別平仄的簡單方法:

平聲如擊鐘鼓,遠而悠長;仄聲如擊石木,短實重疾

口訣:平聲平道莫低昂,上聲分明哀遠道,入聲短促急收藏。

3、如何區分對聯的上下聯

首先,要區分門的上下首。在面對大門時,右手方向為上首,左手方向為下首。貼對聯時上聯貼上首,下聯貼下首。 (有時可根據橫批,若橫批是從左到右,則上聯貼在左邊,下聯貼右邊;若橫批是從右到左,則上聯貼在右邊,下聯貼左邊。)

其次,是區分春聯的上下聯。一般有以下四種區分方法:

一是按音調平仄分。春聯比較講究音調平仄,上聯最後一個字為仄音,下聯最後一個字應是平聲。比如“春回大地千山笑”(“笑”是仄音),“福滿人間萬民歡”(“歡”是平聲)

二是按因果關係分。“因”為上聯,“果”為下聯。比如“方向正確城鄉富,政策英明衣食豐”,因為只有“城鄉富”這個“因”,才會有“衣食豐”這個“果”。

三是按時間先後分。時間在前為上聯,時間在後為下聯。比如“風送鶯歌辭舊歲,雪伴梅香迎新春”,“辭舊歲”在前,“迎新春”在後。

四是按空間範圍分。一般是小者在前,大者在後。比如“勤儉持家家道昌,團結建國國事興”。這副春聯中的“國”比“家”大,所以“家”在前,“國”在後。

範文十:對聯常用字平仄(對你調整用詞的平仄有用)
對聯常用字平仄(對你調整用詞的平仄有用)20120804日 星期六 設為主頁 加入收藏幫助 | 留言交流 |
登錄 首 頁 閱覽室 館友 我的圖書館
對聯常用字平仄(對你調整用詞的平仄有用) 馨兒書苑 收藏於 2012-08-03 閱讀數:23 被轉藏:8

公眾公開 原文來源

轉藏到我的圖書館 推薦給朋友 舉報如果您在該網頁中發現有色情、暴力、反動等不良內容,請聯繫我們:






對聯常用字平仄


第一類:動詞類
仄聲詞:打 唱 帶 待 得 抵 遞 放 紡 訪 念 退 塌 踏 寫 做 吠 撮 坐 立 派 品
平聲詞:吃 搭 耷 當 滌 罰 發 飛 喝 扛 流 留 排 書 推 塌 踢 撮 說 張 揚 嘬
第二類:形容詞類
仄聲詞:醜 短 大 富 古 好 壞 假 舊 俊 闊 美 麗 淺 少 傻 痛 小 偽 窄
平聲詞:長 寬 多 芳 高 寒 滑 幹 佳 嬌 良 窮 奸 深 濕 疼 新 妖 微 真
第三類:天文對聯詞類
仄聲詞:靄 電 鬥 露 氣 照 霧 日 雪 月 火 雨
平聲詞:風 空 虹 霓 雷 氣 陽 陰 暉 曛 霜 天 霞 星 霄 煙 雲
第四類:時令對聯詞類
仄聲詞:夏 歲 月 日 刻 世 午 晚 暮晝 夜 臘 暑 晦 朔 曉 閏
平聲詞:春 秋 冬 晨 夕 年 時 節 朝 宵 伏 寒 晴 昏 元
第五類:地理對聯詞類
仄聲詞:海 地 浪 塞 戍 市 道 路 徑 圃 苑 墓 岡 嶺 隴 禁 掖 縣
邑 郡 鎮 壤 岸 穀 島 嶼 浦 澗 渡 驛 境
平聲詞:江 河 川 湖 山 波 濤 潮 冰 池 洲 沼 林 潭 澤 渠 橋 鄉
村 關 城 衙 園 墳 岩 崖 峰 石 疆 堤 京 國 郭 郊 州 郡 墟 壤 
泥 畦 峽 田 溪 沙 塵 塘 原 家 泉 磯
第六類:宮室類對聯詞
仄聲詞:舍 館 榭 室 閣 閭 塔 壁 牗 戶 檻 柱 砌 院 庫 井 殿 寺 廟 店 堞 壘 瓦 甍
平聲詞: 宅 廬 樓 台 堂 齋 宮 門 街 牆 簷 垣 倉 窗 壇 籬 扉 欄 闕 觀 庭 壕 屯
第七類:器物對聯詞類(其中也包括珍寶、軍事類)
聲詞:舫 艦 輦 磬 榻 枕 簟 鼓 角 幹 鼓 劍 箭 槊 戟 弩 鏡 案 座 幌 槳 箔 幃 帷 幄 棹
橈 珂 策 尺 碗 鑰 鑽
平聲詞:船 車 鐘 磬 砧 床 簟 席 茵 旌 旗 戈 刀 弓 槍 弩 燈 簾 屏 香 燭 爐 桅 篷 檣
帆 橈 壺 杯 觴 樽 觥 鈴 轡 玲 鞭 繩 甑 箱 筐 盤 盆 缸 簞 瓢 杓 甕 瓶 錢 舟 珠
第八類:衣飾類對聯詞
仄聲詞:裾 冠 帽 珮 帶 綬 簪 杖 履  屐 襦 扇 冕 甲
平聲詞:衣 裳 襟 袂 裙 巾 環 釵 璫 紱 簪 纓 靴 袍 衫
 裘 氈 旒  盔
第九類:飲食類對聯詞
仄聲詞: 酒 餅 餳 齏 鱠 酒 釀 酷 酎 醪 醢 醯 果 醬 飯 筍 菜 饘 胙 脯 蜜 肉米麵
脂骨蛋
平聲詞: 茶 茗 糕 餳 丹 餐 鹽 漿 肴 蔬 粥 羹 湯 油筋 皮
第十類:文具類對聯詞(包括文人用品)
仄聲詞:本 典 筆 墨 硯 紙 箋 印 筒 簽 劍 瑟 弦 卷 幅 
簡 策 冊 翰 季
平聲詞:墳 鈐 籌 簽 書 琴 弦 簫 笛 棋 軸 幛 毫 章
第十一類:文學類對聯詞
仄聲詞:賦 句 論 策 字 信 詔 令 符 篆 旨 敕 碣 詠 制 
誥 典 禮  畫 詠
平聲詞:詩 書 檄 疏 章 經 集 約 文 緘 篇 編 碑 詞 辭 
歌 謠 圖
第十二類:植物類對聯詞
仄聲詞:樹 木 草 柳 桂 葉 杏 李 柚 蕙 葛 柏 樗 莖 梗 絮 麥 萼 蕊 蘚 葦
平聲詞:花 蘿 藤 楊 蕉 菊 枝 條 桃 梅 蘭 竹 菊 梨 榴橙 橘 柑 篁 蘭 芝 椒 松 榆
杉 椿 萱 楸 根 禾 蕪 苔 蘆 荻 蔬 蓮 荷 菱 菰 蕖
第十三類:動物類對聯詞(包括鳥獸蟲魚菌毒)
仄聲詞:鼠 虎 兔 馬 狗 犬 駿 驪 象 鹿 豹 麝 狶 豸 獸 鳥 雀 鵲 鶴雉 鳳 燕 雁 鶻
隼 鵷 鷺 鸛鳧 蚌 鱉 蟹 蟻 蛹
平聲詞:牛 龍 蛇 羊 猴 雞 豬 駒 驄 犀 狼 狐 猿 貂 狶 貓 禽 鴻 鷗 鸞 鶯 雕 鴉 鳩
烏 鵑 鵬 鴛鴨 鵝 蛇 龍 螭 魚 蝦 蟲 蟬 龜 鱉 蟾 蛛 蠶 蛾 蠅 菌 毒
第十四類:形體對聯詞類
仄聲
詞:骨 肉 首 眼 目 面 臉 髯 耳 手 腹 脛 背 影 色 跡 羽 翼 翅角 齒 口 嘴 爪
平聲詞:身 心 肌 膚 頭眉 鼻 額 顏 頰 須 髯 睛 瞳 足 肩腰臍膝胸魂聲音容翎蹄牙唇毛翮皮
第十五類:人事類對聯詞(動詞類)
仄聲詞:怨 舞 笑 宴 遊 妒 論 志 道 感 寵 愛 憎 語 力 勢 醉 夢 氣意 事 性 品
平聲詞:功 名 恩 愁 閑 才 情 歌 妝 吟 談 遊 羞 言 思 榮 崇 辭 懷 心 靈 德 行
第十六類:感情類對聯詞
七情
仄聲詞:喜 怒 恐 畏
平聲詞:哀 思 悲 驚
六欲
仄聲詞:見 味 觸 意
平聲詞:聽 香 摸 情
第十七類:人倫類對聯詞
仄聲詞:弟 父 母 友 子 婦 女 婿 伴 侶 聖 賢 鬼 將 相 侯 
士 怪 叟 伎 妓
平聲詞:兄 君 臣 夫 妻 師 翁 姑 兒 叔 伯 賢 仙 佛 侯 王 軍 兵 農 
漁 樵 僧 尼
第十八類:代名詞類對聯詞
仄聲類:吾 我 予 汝 爾 子 或 自 己 相 者
平聲類:餘 君 他 誰 何 孰 人
第十九類:方位對聯詞類
仄聲類:北 外 裡 後 左 右 上 下
平聲類:東 南 西 中 邊 前
第二十類:數目對聯詞類
仄聲字:二 四 五 六 九 百 萬 億 兩 數 幾 半
 點 再 諸 眾 對 少
平聲字:一 三 七 八 十 千 雙 孤 獨 群 單 多
第二十一類:顏色類對聯詞
仄聲類:綠 赤 紫 翠 碧 赭 玉 粉 皓 素 彩
平聲類:橙 紅 黃 白 黑 青 蒼 藍 朱 丹 緋 金 銀 玄 黔 緇
第二十二類:干支類對聯詞
仄聲詞:甲 乙 丙 戊 己 癸 子 醜 卯 巳 午 未 酉 亥
平聲詞:丁 庚 辛 壬 辰 巳 申 戌 寅
第二十三類:副詞類對聯詞
仄聲類:漸 乍 已 欲 擬 即 俱 怎 豈 屢 每 亦 卻 莫 不 未 只 但 尚又 且
更 可 甚 最 竟 頓 漫 轉 越
平聲類:忽 才 將 皆 空 徒 枉 頻 休 不 惟 複 曾 嘗 須 應 宜 合猶 還 雖

更 能 殊 頗 稍堪 渾 翻
第二十四類:連介詞類對聯詞
仄聲詞:與 共 同 並 且 而
平聲詞:和 同 還 於 則 因 為 之
第二十五類:虛詞嘆詞助詞類對聯詞
仄聲詞:的 地 得 也 矣 歟 爾 耳 止
平聲詞:焉 哉 乎 兮 然 之



http://fanwen.wenku1.com/article/17134926.html
Flag Counter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