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9日 星期一

02月09日 後佔中第56天


02月09日 後佔中第56天


有香港大學學生不滿學聯在雨傘革命期間多次誤判,於是成立「港大學生會退出學聯關注組」(退聯關注組),要求在港大舉行公投,來決定港大學生會是否退出學聯。公投由今日(2月9日)展開,為期五日,在校園內八個地點開放票站進行投票。 

退聯關注組要求退聯的理據有三: 

1)學聯絕非僅是「院校合作平台」,更是社運組織金主。學聯坐擁二千多萬,旗下不少基金開放供外界團體申請。然而學聯意識形態單一,早已淪為政治組織。例如學 聯以「建設民主中國」為綱領,又同時為支聯會創會成員,間接綑綁院校對支聯會的取態。港大留在學聯,則等如被逼認同學聯綱領及其相熟組織的政治理念。 

2)學聯作為學界組織,然而運作卻封閉不民主。學聯秘書處無正當授權,卻有份參與決策。秘書處與常委互為一體,行政監察不分。各間院校代表團委任方法不一,代表性成疑。 

3)學聯從不公開內部財務報告、工作報告和會議文件,包括曾資助之民間組織名單及資助金額,同學難以監察及問責。 

根據港大學生會憲章,公投法定人數為10%基本會員,即約1500人投票才算有效。港大並不是第一次就退出學聯進行投票,早於2006年港大學生會曾以賬目混亂、行政失當等理由發起退出學職的公投,雖然贊成退聯人數多於反對,卻因投票人數不足而不獲通過。











港大退學聯 9年前有前科


image1423316801648

港大學生會下週將會舉行校內公投,決定是否退出學聯。翻查資料,原來港大退出學聯的爭議在9年已上映過,追昔撫今,或許能為今天的情況帶來一點啟示。

把時鐘撥回2006年,四名港大學生會前幹事在當年9月底向現任學生會聯署,炮轟學聯變質,包括受外界干預作出決定、失去自主性、帳目和投票機制混亂等。學生會遂發動公投,決定是否脫離學聯。學聯其後整頓財政,大削開支冀挽留港大。不過,支持脫聯的學生就指冰封三尺非一日之寒,學聯除了財政外,也有很多積累多時的問題。除了應屆學聯內閣外,10名前港大學生會會長,包括現任「白宮發言人」馮煒光,也在公投前夕發聯署信,反對港大脫聯,指若港大認為學聯處理內務欠妥善,應從根本尋求解決方法,而非輕言退出。

不過,公投反應冷淡,投票率不足一成,僅942人投票,未得達到憲章規定的法定人數,提案未能通過,而投票結果為:446人支持脫聯,307人反對。

到底當時「脫聯派」口中的「冰封三尺」問題又是甚麼呢?同年8月學聯的一宗風波應為其中一條導火線。話說當時的特首曾蔭權在8月16日偕時任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林瑞麟於禮賓府,和學聯及其他大專學生的代表會面,就教育及政制發展交換意見。

豈料中大、理大、嶺大及樹仁的學生會都發聲明,稱不滿「會面前必須保密」的附帶條件,中大、理大更因而杯葛會面。報章引述消息稱,當時的學聯代表會主席兼港大學生會幹事陳啟業向所有學生會表示,政府要求此會面要高度保密,不可向外透露半句,否則會面將會取消。不過,特首辦澄清指,沒有為是次會議定下任何先決條件。

這宗風波更牽涉一名惹火的愛國愛港猛將:基本法委員會委員劉迺強,因為他的兒子劉方時任港大學生會主席。既然陳啟業和兒子合作,他就「搭搭路」。不過,其子並沒有出席會面,而他也否認有設下會面要保密的條件。

除了保密條件外,誰人先提出要會面也成了事件的另一個火頭。報道指劉迺強向特首辦稱學生很想就政改問題和特首會面,但學生都否認其事。劉迺強指6月底、7月初已通知各學生會會面事宜,但四間發聲明的大學堅稱8月1日才接獲行政長官辦公室透過中間人作出的邀請;如果消息被洩漏,會面將取消。

事件繼續發酵,火頭逐漸燒到陳啟業身上,學聯爆內訌。報章引述杯葛會面的中大學生會外務副會長李耀基不點名指責,負責聯絡各學生會代表陳啟業蓄意竄改會面資訊、延遲通知學生代表會面日期,最後更「反口」出席會面。他暗示會提出罷免陳啟業,或要求他辭職。

最終陳啟業沒有請辭,而學聯代表會副主席兼常務委員會主席楊嘉駒,就因有感會面風波後,自己難再協調各院校的關係和確保學聯發揮其應有作用,故提出辭去所有職務。

由於向來學聯只要有一間成員院校有異議,便不會落實有關行動,但會面是在中大和理大杯葛下繼續進行,無疑對學聯是一大打擊。事實上,會面風波後,中大和城大的學生會都曾重新審視過院校和學聯的關係,校內也出現過脫聯的聲音,但沒有發動脫聯的公投。

由此或可看到一個跡象,就是每當出現政治事件,而事前院校之間的溝通並不完善時,重視原則的學生組織就會出現分歧,以至爆發爭議,而首當其衝者,就是運作透明度不算高的學聯。而今次港大退聯,無論公投結果如何,都是改革學聯的契機。



杏林覺醒成立 夾實梁家餾 要求政府重啟政改







醫學界政改關注組「杏林覺醒」舉行記者招待會,回應早前醫學界及醫學生有關政改的問卷調查結果,並要求政府重啟政改。

「杏林覺醒」的成立目的是向醫學界的代表施壓,以避免立法會通過一個假普選方案。他們認為,醫學界議員梁家餾需要向自己的選民負責,而現時業界支持公民提名、否決政改的聲音明顯。由於距離政改表決時間尚早,梁家餾容易改變立場,杏林覺醒亦促請其必須在「確實的民意改變」之下,亦即有一個在醫學界更有公信力與代表性的民調結果下才能改變立場。梁家餾於記者會上回應指,除了否決方案以外,亦希望「做得更多」。

「杏林覺醒」發言人馮德焜表示,政改並非玩泥沙,不能講少數人的意願強加於多數人的身上,否則,香港將繼續難以管治。而在醫學界及醫學生有關政改的問卷中,皆顯示「831決定」不得民心。有指香港因2017普選的問題嚴重撕裂,分化為兩派,「杏林覺醒」表示此現象源於831人大決定,中央為香港設計一個令大家不開心的方案所引致。因此,政府要為此負上大部分的責任,為什麼會有一個如此的框架,破壞彼此之間的信任,繼而令中間派完全消失。杏林覺醒成員黃任匡指出,「831人大框架」下的普選是毒藥,就算白票守尾門的糖衣包裝,都依然係毒藥。「作為醫生,我哋唔能夠俾香港人食毒藥。」

在記者會中,「杏林覺醒」指出醫學會會長史泰祖早前公開承諾,讓「杏林覺醒」成員出席林鄭月娥與香港醫學會的會面,卻在其後出爾反爾,「杏林覺醒」對此表示遺憾,並認為政府只是在表面有商有量,實際上卻迴避意見。史泰祖則回應醫學界不應你死我活,要有交流共識和妥協。



共青團究竟是甚麼一回事?
關於「共青團員」,我想給各位朋友解釋一下。 

在中國,少先隊員/共青團員身份幾乎沒有任何政治意義,「優秀共青團員」其實相當於「優秀中學生」。因為小學生會自動「被加入」少先隊,初中學生會自動「被加入」共青團。少先隊員/共青團員的身份(至少從我的經歷來看)是沒法逃避的。而且中小學生都是未成年人,並沒有足夠的判斷和行為能力來拒絕/抵抗。其實抗拒也沒什麼意義,因為它真的不會給個人生活帶來影響,和小學時戴紅領巾一樣,形式主義的流毒而已,沒有什麼政治內涵。 

如同讀教會學校的同學不一定都信教,少先隊員/共青團員的身份和其政治立場也沒有因果關系。而加入共產黨則完全是另一回事。入黨是主動行為,申請入黨者皆已成年或接近成年,需要寫入黨申請書、宣誓,(至少在表面上)奉行《共產黨章程》,才能有機會成為黨員。這使得共產黨員和共青團員有本質上的不同。當然,我並不是說共青團員一定不紅/共產黨員就一定紅,只是想讓大家明白,在中國,受諸多不受個人控制的因素的影響,人的政治身分往往流於形式,並不能直接反映人的政治信仰和立場。入黨在我看來通常是投機鑽營者加入利益集團獲取經濟利益的手段,而甚少是對政治信仰的皈依或實現政治抱負的途徑。在一個連憲法條例都能被視為無物的國家(憲法第三十五條),會有幾個人真的將《共產黨黨章》《共青團團章》當回事呢? 

「紅底」這種一旦沾染便不得翻身的語彙還是應該用在真正有威脅的紅底,也就是那些真正在服從黨的指揮、執行黨的意志的人身上,無論其是否名義上屬於那個政治團體。如今情勢危急,沒必要在無關痛癢的細節上大作文章浪費精力。





【林鄭出席政改論壇 餘空櫈拒學生入場】



是晚,青年事務委員會在柴灣青年廣場七樓舉行青年交流會,而是次交流會主題為「行政長官選舉辦法」聽取年齡介乎15至29歲青年人對普選的意見。唯有現場消息指,場內有部份台下參與人士明顯是年過30的。而會前,主辦方指因場地限制,只可以安排早前報名的七百多位市民中抽出二百多名進入會場中,學民思潮、社民連及熱血公民的部份成員未能進入會場並在場外示威。

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於會上指自己並不是「好打得」,表示現時施政要順暢要動之以理,說之以情,要忍辱負重,單靠打是沒用。又稱這次做政改工作十分艱難,與皇后碼頭比較兩件事情性質完全不同。她覺得是次政改工作是極高難度,甚至曾經公職三十多年來最富挑戰性、艱難的工作。

艱難的主要原因是政制議題在港富有爭議性的議題,回歸以來已是第三次進行政改討論,憶述了2005年立法會第一次否決政改議案,2010年的較幸運獲得通過令2012年選舉加入更大民主成分。是次政改的爭議性更為嚴峻,以前的均是擴大選舉委員會的民主成分。而是次討論是普選行政長官,在政制發展裡面是一個重大變革,對香港而言是歷史性一步。對香港政治、經濟、民生發展極為有利,因此她個人希望在任內完成這件重要的事。

於會上,百多名與會青年中抽出以每輪三位形式,每位有一分鐘向司長表達自己意見。第一位青年引用溫家寶總理曾經講過「中國人質素低所以中國人無法推行民主」指出現在的普選方案並不民主。

交流會於晚上8點完結,埸外的學民思潮一眾成員本欲將多封信件遞交給林鄭,當中包括「要求公開對話」情願信。據現場消息,林鄭已由其他通道離開,只派出一名首席助理秘書長出來接信。黃之鋒質問為何讓場內留出多張「空櫈」,反而不盡讓青年入內跟林鄭對話;並要求秘書長不要將信件隨便掉入「劉江華」。(編按:意指垃圾桶)



















順時序記錄


18:14 柴灣青年廣場

[林鄭到青年廣場 與青年人談特首普選方法]
是晚,青年事務委員會在柴灣青年廣場七樓舉行青年交流會,而是次交流會主題為「行政長官選舉辦法」。由下午傍晚時份,青年人在廣場外排隊等候入場。













20:39 

琴日去完屯門鳩烏,今日繼續係旺角鳩烏,香港係鳩烏天堂。





21:40 

琴日大約有數十名旺角鳩烏團友到屯門鳩烏,十幾名被拘捕人士中亦有旺角鳩烏團友。點解團友會去?因為屯門事,並不只是屯門人事,而是香港人事。97後,極權中共開始在香港新的殖民時代。中共政權,只為權貴服務。特區政府除了為大財團服務外,更只是中共既奴才,將香港人既利益置於中共權貴之下,大興土木,耗費數以千億計既大白象工程、屢屢摧毀極具本土歷史既古物建築。所以入境處處長說水貨客沒有失控之餘,市民既生活空間、水平不斷收縮下降。上水、屯門等區淪陷,唇亡齒寒,其它地區一定不能倖免。所以,支援各個地區打擊水貨客、爭取取消一簽多行的政策,實為每一個珍惜香港生活質素、空間既市民既責任。未來如各區有相類既抗爭行動,希望大家關注、參與。





22:05 


旺角佔領期間,阿邦在衝突中被捕,罪名是襲警罪,將於三月四日上庭。





22:57 


旺角佔領人士Amy在一宗遺失案中被控告,她希望大家能聲援她。








Amy稱事情起源為上月在旺角西洋菜街參加鳩嗚團並在事後發現一部被留下的iPhone 4S。

自雨傘革命後,市民對警方的不信任再創新高,Amy亦不例外。她因為不信任警方所以拾到電話後並無交給警察而自己聯絡機主交還電話,惟後來在交收電話時,被兩名便衣警員以盜竊罪拘捕。現時Amy仍在等候警方通知是否會正式落案檢控。



 「鳩嗚」團友Amy 稱路不拾遺卻被懷疑偷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