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7日 星期一

抗碳青黴烯鮑氏不動桿菌 (CRAB)

抗碳青黴烯鮑氏不動桿菌
CRAB
http://hk.news.yahoo.com/article/100826/23/jwn7.html

温馨提示:這幾年來,「抗藥性」,已經從醫學術語,轉變為人人熟知的新聞名詞,也凸顯了問題的嚴重性。

公立醫院抗藥超級惡菌颷升,過去10年間,可入血致命的「抗碳青黴烯鮑氏不動桿菌」(CRAB)急增10倍,更「瀕臨無藥醫」,曾有住院病人疑染菌後斃命,長者高危。


專家推算全港每年多達700人感染,遠超過醫管局及政府的監測,他批評醫管局監察超級惡菌的方法落伍。

港大感染及傳染病中心分析本港其中一個醫院聯網的CRAB感染情況。此超級惡菌對「重炮」抗生素「碳青黴烯」(Carbapenem)已完全抗藥。結果發現,過去10年,有關抗藥惡菌佔鮑氏不動桿菌的比率急升,由97年的2.6%,飈升至08年的29.4%,急增10倍,這明顯與醫管局指整體抗藥惡菌比率保持平穩有異。





5千病人 8%染惡菌CRAB

港大研究人員分析在9708年間,有關醫院聯網有160萬個住院紀錄,總共在5,684名病人身上分離出鮑氏不動桿菌,當中444人感染抗藥惡菌CRAB,佔整體的7.8%

大部分樣本從病人的呼吸系統痰液中驗出,但有17個樣本在血液中發現,其他身體的液體如肺水、腹膜水,以至膽汁,都有惡菌,顯示惡菌已入侵血液及重要器官,嚴重可致血中毒或嚴重器官感染死亡。

不幸感染超級惡菌的患者中,逾半是年齡75歲或以上的長者,但亦不乏壯年,11%1850歲人士,亦有2.7%的患者年僅017歲。

超級惡菌CRAB已落地生根,該中心總監何栢良更形容「瀕臨無藥醫」,長期病患或受創傷患者一旦感染,恐細菌入血致死,過去本港已有住公院患者染此超級惡菌後死亡。

落地生根 「瀕臨無藥醫」

據統計,08年每萬名住院病人便有7CRAB抗藥病例,何說,若醫管
局每年約有100萬宗入院個案,推算每年高達700人染此超級惡菌,「平均每週有10多宗,醫生都覺難搞。」

何栢良批評,醫管局的監測不能反映真實情況,低估了嚴重性,「醫管局的監察落後,無計算細菌對強力抗生素碳青黴烯的抗藥情況。」

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直擊》上周公佈本港「十大惡菌」,當中提及抗多藥鮑氏不動桿菌(MRAB)的感染率,每年多於4宗病例,卻未有反映CRAB的抗藥情況。

衞生防護中心昨回應稱,公共衞生化驗服務處數據來自九龍醫院    及普通科診所,與港大的研究來源及分析的細菌有所不同,中心轄下的感染控制科學委員會,將在月內開會研究加強監察抗藥性細菌。

醫管局數據低估超級惡菌的抗藥力,據悉,當局有制定公院對CRAB的防控感染指引。局方昨回應稱,在有需要的情況下,將加強監察及呈報相關感染個案,以提供數據分析。

抗藥性影響正解
 
很多人誤以為病菌一旦出現抗藥性,即為無藥可治。但何醫生解釋,患者可用三、四的藥物去取代一、二藥物進行治療。但三、四藥物多為舊式或最新型藥物,舊式藥物可能因副作用、價錢、服藥方式等問題,一直較為少用;而新型藥物則可能因應用時間尚短,有可能要面對不明的風險及後遺症。
 



http://www.google.com/imgres?imgurl=http://microbiology.scu.edu.tw/wong/courses/inform/94/final/93134003/index3.files/image001.gif&imgrefurl=http://microbiology.scu.edu.tw/wong/courses/inform/94/final/93134003/index3.htm&usg=__tSjwo782udr9wGLTkXQa2lOmJeU=&h=104&w=386&sz=7&hl=zh-TW&start=2&zoom=1&um=1&itbs=1&tbnid=eoCLTCX3hhJTKM:&tbnh=33&tbnw=123&prev=/images%3Fq%3D%25E6%258A%2597%25E7%25A2%25B3%25E9%259D%2592%25E9%25BB%25B4%25E7%2583%25AF%25E9%25AE%2591%25E6%25B0%258F%25E4%25B8%258D%25E5%258B%2595%25E6%25A1%25BF%25E8%258F%258C%26um%3D1%26hl%3Dzh-TW%26sa%3DN%26tbs%3Disch:1

一、菌種名

Acinetobacter baumannii(正式中文名稱為:鮑氏不動桿菌或鮑曼不動桿菌;俗稱AB菌)

二、分類地位:

Acinetobacter baumannii屬於Proteobateria(變形菌門) →Gammaproteobateria(γ-變形菌綱)→Pseudomonadales(假單胞菌目)→Moraxellaceae(莫拉菌科) →Acinetobacter(不動桿菌屬),baumannii之義為以其發現者baumann(1968)之名來命名,Acinetobacter baumannii本名為 Acinetobacter calcoaceticus
在鮑氏不動桿菌為人類所發現之初,大多數科學家認為並不具致病力;然而隨著現代醫療科技的發達,為了救治重症患者而遂行的各種侵入性醫療,卻不可避免地造成病患的免疫力降低,臨床上逐漸發生鮑氏不動桿菌感染的案例。

三、自然界棲息地:

Acinetobacter baumannii由於生命力強,是一種廣泛地存在於大自然環境中的菌,可在水、土壤及食物和下水道污物中,性喜好潮濕,常見於東南亞等潮濕地區,亦為革蘭氏陰性桿菌中能存在人體皮膚上的正常菌叢之一,能和人體和平共存。此外在醫院中之推車、醫療器具、水槽、病床、床墊、還有呼吸器裝置,像氣切的接頭、氣管內管、空氣潮濕器和靜脈留置管、甚至於空氣中等皆可發現鮑氏不動桿菌,使用呼吸器的加護病房和重症病房內尤其多。

四、大小、形態:
Acinetobacter baumannii在革蘭氏染色下呈陰性球桿狀(Gram - negative ;cocobacillus )經常成對排列或呈長短不一鏈狀,在抹片染色上與奈瑟氏菌很像,本身沒有鞭毛(flagella)不能游動,所以不具動力(即移動性),亦不產孢子。

五、適合生長環境:

可生活在15 to 44°C之間,但大多數最適合的溫度為33℃~35℃之間,其為微嗜酸菌,在pH5.5~6.0可生長,為絕對好氧菌。此外,AB菌親近水,特別喜歡溫暖潮濕的環境。但也可以存活在乾燥、無生命的環境中,甚至乾燥環境表面尚能存活13天,且比潮濕環境活得更好。

六、培養特性:

Acinetobacter baumannii並沒有特殊的營養需求,一般培養基皆可培養,如:TSA,腦心混合培養基(brain-heart infusion agar,且在Blood agar, MacConkey agar, Eosin-methylene blue上亦長的很好,對其最好的培養溫度為30℃或室溫而非一般細菌之37℃,而在EMBMacConkey agar上之菌落呈無色,因為非發酵性之細菌。有時需要methionine此物質來幫助生長。

七、生化特性:

Acinetobacter baumannii為嗜酸性之革藍色陰性絕對好氧菌,所以具觸脢(catalase),大多數的不動桿菌不以glucose作為碳源,於 TSA slant培養後,發現其slant之斜面及底部皆紅色,因此為非醱酵菌。氧化測試(Oxidase test)後為氧化酵素陰性(oxidase -negative) 。Acinetobacter baumannii不會將硝酸鹽(nitrateNO3-) 還原為亞硝酸鹽(nitriteNO2-)而是直接還原為氮(N2),所以在硝酸鹽還原測試(Nitrate Reduction test)中為正反應且Acinetobacter baumannii無溶血性(no haemolysis),可分解醣類(Saccharolytic),AB菌很容易突變,又因抗生素的濫用,致使其具有多重抗藥性,即容易對抗生素產生抗藥性,造成臨床上用藥之困難,可以Mueller-Hinton agar測試其抗藥性。

Reaction
Biochemical profile

A. baumannii ATCC 19606
Growth at:

37°C
+
41°C
+
Acid production from:

Glucose
+
Lactose
+
Sucrose
Galactose
Fructose
Mannitol
α-Ketoglutaric acid
+
Tiglic acid
+
Utilization of:

Acetate
+
Citrate
+
Malonate
+
Glycine
+
Leucine
+
Presence of:

Arginine dihydrolase
+
Orinithine decarboxylase
Urease
Esculin hydrolysis








 
 
 
 
 
 
 
 
 














八、致病性:

不動桿菌是共生性的,為伺機性細菌,僅會對體力衰弱的病人及曾接受免疫抑制劑治療的人造成感染。

1970年代,鮑氏不動桿菌對許多抗生素仍具有感受性;但隨人類使用抗生素種類與量增加(尤其是廣效性的抗生素),鮑氏不動桿菌不斷累積其基因突變或利用與其他細菌交換遺傳物質的機會,不斷地增強抗藥性。

到了1990年代初、中期,許多鮑氏不動桿菌對多種後線抗生素產生抗藥性,只有泰寧(Tienam)一類的抗生素,仍保有對抗鮑氏不動桿菌的良好效果,但有效率只有96%左右。

1998年,台大醫院首度分離出對所有目前上市的抗生素(包含泰寧一類在內)均具抗藥性的鮑氏不動桿菌,即「全抗藥性鮑氏不動桿菌」pan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簡稱 PDRAB其所抗的抗生素i.e., ampicillin-sulbactam, ceftazidime, piperacillin-tazobactam, cefepime, aztreonam, ciprofloxacin, trovafloxacin, moxifloxacin, garenoxacin, amikacin, imipenem, and meropenem), PDRAB可說是台灣獨有的超強細菌,沒有任何藥物可以醫治,病患只有靠自身的免疫力來殺死細菌。國外文獻報告陳述的AB菌雖然也是多重抗藥性,但至少還有兩、三種抗生素有效。美國也在2000年發現此種菌株。

多重抗藥性的AB菌在台灣,感染率約是一千名住院病人有七、八人感染。PDRAB感染率較難估計。

至於感染PDRAB的病患死亡率,台大內科醫師郭律成等人去年發表的研究顯示,從1999年1月到2002年4月,治療30名感染此種細菌的菌血症病患有18名死亡,死亡率高達六成。

全抗藥性鮑氏不動桿菌的傳播,主要是接觸傳染。藉由人手或器材傳播,尤其醫護人員,如果忘了洗手就去照顧下一位病人,就容易傳染。
一般抵抗力正常者不會感染AB菌,它的生存條件是潮濕,使用呼吸器潮濕瓶的病患,最適合AB菌生存。台大醫院院內感染病原菌中,以抗藥性極強的AB菌問題最大,這種菌散布在病房內,加護病房尤其嚴重。

患者是否受到AB菌感染,可從痰液、尿液、血液、傷口滲出液等培養檢驗。若在病患痰液中檢出,有可能是受到汙染,不一定需要治療,但若從患者的尿液、血液或傷口滲出液等培養出,表示已受到感染,尤其血液中培養出者,感染情況最為嚴重,甚至有引發敗血症致死的可能。一般人到醫院看病不必擔心,但要多洗手和漱口;會不會受到PDRAB感染,與患者的免疫力、疾病嚴重程度有關,所以病越重、長期臥床、住院時間越久、戴呼吸器、使用的管子越多,加護病房裡的重症病患就越是院內感染的高危險群,要特別小心。

因為幾乎Acinetobacter baumannii可以抵抗所以的抗生素。尤其危險的是,它可以在無生命物體的表面存活一段很長的時間。

A. baumannii所造成臨床疾病相當廣泛,如:肺炎、腦膜炎、心內膜炎、腹膜炎、皮膚及軟組織感染、泌尿道感染和菌血症等等…此外,也會造成眼睛的感染,如:endophthalmitis, conjunctivitis, corneal ulcerations等等…

A. baumannii菌血症感染之臨床病程變異性相當大,從短暫性菌血症(transient bacteremia)到猛爆性敗血性休克(fulminant septic shock),而其粗死亡率高達52%。

其抗藥性與非抗藥性鮑氏不動桿菌引起的臨床症狀,發現兩組在臨床表現、危險因子等等均沒有明顯的差異,只有抗藥性包氏不動桿菌引起的死亡率比非抗藥性包氏不動桿菌高。

因此,嚴格遵守醫院中針對接觸傳染所訂定的隔離防護措施,是減少或避免散播全抗藥性鮑氏不動桿菌的主要方法之一。

另外,根據台大醫院一項初步研究顯示,住院病患感染全抗藥性鮑氏不動桿菌,和先前使用某些廣效性抗生素有關。所以,謹慎使用後線、廣效抗生素,也是減少全抗藥性鮑氏不動桿菌感染的重要方法。

具有對碳青黴烯這類抗生素具有抗性的Acinetobacter baumannii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在2003年於法國的圖盧茲(Toulouse)被分離出來。某些Escherichia coli 的菌株也具有 carbapenem-hydrolyzing ß-lactamase OXA-58,但與其他oxacillinases胺基酸僅有少於50%是相同的oxacillinases可水解 penicillins, oxacillin,imipenem,但對於cephalosporins的作用則是微弱的

在2004年3月到5月間,法屬波利尼西亞和大溪地的中央醫院,在24個病人身上分離出了對碳青黴烯這類抗生素具有抗性的Acinetobacter baumannii,這些具有多重抗藥性的菌株繪製造 carbapenemase OXA-23,這項研究更說明了未來因其他類β-lactams抗生素抗藥性日益增加的情形下,將會誘發β-lactams抗性全球性的蔓延,若細菌對於β-lactams的抗性增加,在疾病的治療上則勢必會增加carbapenems的使用此即會加速讓產生carbapenemases的菌株被篩選出來

β-lactamases根據胺基酸結構及基因核酸序列而定出A、B、C、D四類D類的β-lactamases因為具有oxacillinase的活性,所以大都被歸類在表現型OXA的類別OXA-69,發現於Acinetobacter baumannii AYEbeta -Lactamase OXA-69之胺基酸序列與OXA-51有97%是相同的,與 OXA-24 OXA-23則只有62和56%是相同OXA-69展現在生物化學上的特性為窄效性的水解能力但是當imipenem meropenem在低濃度使用時OXA-69也具有水解力

為了治療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造成的感染,因此在 mouse pneumonia model進行了單一的抗生素的使用(EX:colistin),但發現所得到的效果卻不好,所以又在相同的mouse pneumonia model進行了複合抗生素的試驗,由實驗數據顯示對於imipenem具有中度抗性的carbapenem-resistant A. baumannii 之感染最好的選擇為imipenemaminoglycosides,而對於對imipenem具有高度抗性但對rifampicin只具有中度抗性的carbapenem-resistant A. baumannii ,則可以rifampicinimipenemtobramycin colistin

九、參考文獻:
1. Bergey‘s manual of systematic bacteriology
2. Heritier, C., L. Poirel, P. E. Fournier, J. M. Claverie, Didier Raoult, and P. Nordmann. 2005. Characterization of the Naturally Occurring Oxacillinase of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49:4174-4179.
3. Kuo, L. C.,  L. J. Teng, C. J. Yu, S. W.  Ho, and P. R Hsueh. 2004. Dissemination of a Clone of Unusual Phenotype of Pandrug-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at a University Hospital in Taiwan. J. Clin. Microbiol. 42:1759-1763.
4. Montero, A., J. Ariza, X. Corbella, A. Domenech, C. Cabellos, J. Ayats, F. Tubau, C. Borraz, and F. Gudiol. 2004. Antibiotic combinations for serious infections caused by 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in a mouse pneumonia model. J. Antimicrob. Chemother. 54:1085-1091
5. Naas, T., M. Levy, C. Hirschauer, H. Marchandin, and P. Nordmann. 2005. Outbreak of Carbapenem-Resistant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Producing the Carbapenemase OXA-23 in a Tertiary Care Hospital of Papeete, French Polynesia. J. Clin. Microbiol. 43:4826-4829.
6. Poirel, L., S. Marque, C. Heritier, C. Segonds, G. Chabanon, and P. Nordmann. 2005. OXA-58, a Novel Class D {beta}-Lactamase Involved in Resistance to Carbapenems in Acinetobacter baumannii. Antimicrob. Agents Chemother. 49:202-208.
7. Http://www3.vghtc.gov.tw/ped/teaching/infectous/cdg/tsld035.htm
8. Http://home.pchome.com.tw/travel/schun02/Web09/w0915/1507.htm
9. 2004/09/29 聯合報
10. 2004/11/20 華夏經緯網
11. 2004/11/23 聯合報-醫生的行動電話可能散佈院內傳染
12. 李詩益,林金絲。1999Acinetobacter baumannii院內感染之介紹。感控雜誌。 9:151-155
13. 醫界新隱憂-泛抗藥性不動桿菌感染控制雜誌。13(3)
14. 陳昶華,林麗珍,黃凱琳。2002 彰化醫學。7:86-92.
15. 何茂旺,王復德,劉正義。2000。談不動桿菌屬。臨床醫學。46:15-20





free counter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