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7日 星期四

男女有別 管教不同

各位父母施教時曾否受這些觀念所影響?養兒和育女果真如此大不同?兩個有仔有女的專家媽媽,回望十數年教仔教女的歲月,總結經驗,齊齊分享教養心得。
「男仔紮紮跳坐不定又粗枝大葉;女仔則文靜乖巧心細如塵。」
「男仔一定要剛強,因為將來要養家;女仔柔弱少少無所謂啦。」
分享媽媽﹕石玉瓊 (Stone)
按圖觀看下一張
背景﹕家長匯習總幹事;擁有註冊護士、助產士、社工3項專業資歷;育有兩子一女,分別211512歲,兩個兒子是資優兒。
對性別角色的期望,很多時影響我們對子女的管教態度。
生了兩子一女的石玉瓊說,女兒比較嗲,「但若兒子想嗲我、黐我,我潛意識之中卻想幫他獨立,覺得男仔應該要『英』,要擔起頭家」。石玉瓊說,在長子讀高小時,她曾希望兒子能夠獨立一點,兒子抱她,她便說﹕「大個仔啦!」但是,哪有父母不愛子女投懷送抱?「今天兒子已21歲了,他正在外國讀書,回港時會攬住我,十指緊扣,跟我說心事,我又好享受,雖然我知道男仔要剛強一點。」
父對子嚴 對女則百般遷就
至於當教師的爸爸,在教仔教女時也會有分別。「爸爸對兒子很嚴格,覺得他將來要幹大事,期望會較高。」她說,丈夫以往較強硬,說理多於說情,兒子不敢頂撞他。爸爸事前跟子女協議,要求做完功課後才可上網,每日限用半小時,若犯禁,便要即時關電腦,翌日更不能用。那麼,女兒又如何?Stone笑說﹕「爸爸對女兒百般遷就,只要女兒求、嗲就得。我提醒爸爸,這樣會害了女兒。」她舉例,女兒有時會「偷雞」,說要上網查字典,爸爸卻又容許,幸好兒子已長
記者問﹕「女孩子較嫻靜、專注力較強?較……」結果差不多都被Stone否定。「妹妹也活躍的,她頗有節奏感,愛跳舞、唱歌、說話……老大和老二相對來說沒那麼專一,但當做有興趣的科學實驗時卻是很專注的。」
踏入青春期 女孩子較「難搞」
相信很多教育工作者都認同,踏入青春期時,女孩子的確較「難搞」。Stone笑說,青春期時,男仔比較易處理,女孩子的態度則會稍差。她解釋,例如媽媽看見兒子把桌面弄得一團糟,訓誨完後,兒子通常會「哦」一聲,不久後便會執拾,「但若跟女兒說同一番話,則會反駁好多句,因為女仔把口叻,會死撐,挑起你的憤怒情緒」。
不過,另一些時候,石玉瓊覺得,女兒又的確較窩心、體貼,兒子則沒那麼外露。「女兒會說:『你係咪好辛苦呀?』『你早點睡吧。』」兒子見媽媽拿重物回家,則會上前幫忙。
個性因出生而排序有不同
除了性別差異之外,石玉瓊認為,孩子的個性,也受出生的排序影響。「老大出生時,因為只得一個,能獲得最多的專注,較受呵護,他的個人空間卻沒那麼大。到老三出生時,我們已沒什麼心力,因此,老三屬於進取型,會為自己爭取,也常常要求好親密,好貼心。」她續說﹕「老二自小已比較獨立,也不愛獨佔,因為甫出生便知道必須與他人分享,早已習慣。老大則覺得地盤被侵佔而不快樂。」
媽媽太小心 不懂湊「仔」
女性向來被視為謹慎細心,管教子女時又有何影響呢?Stone認為﹕「很多時媽媽不懂得湊『仔』,因為媽媽通常好小心,好保護孩子,令孩子的成長空間減少,爸爸則會較多放手,這一點媽媽必須留意。」
「很多媽媽湊『女』時,把焦點放在女兒將來結婚生仔上,在這方面(持家)教得好仔細,要求較高,例如要求女兒要懂得做家務,大家便容易有摩擦。」不過,她強調未必所有媽媽會如此。
她覺得,爸爸在家庭中的角色非常重要,「因為兒子的模仿對象是爸爸,女兒擇偶時會尋找像爸爸一樣的對象。媽媽則是孩子小時候的心理依附,令孩子有安全感,從而願意探索和創作」。但她提醒:「媽媽到了子女讀小學時便要漸漸開始放手,否則容易扼殺其創意及成長空間。」

分享媽媽:列小慧
按圖觀看下一張
背景:理工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講師、註冊社工、認可家事調解員、事治療法深造文憑(澳洲);兩子一女分別161410歲。
10歲的May May14歲的哥哥Jeremy在理工大學的校園內你追我逐,活躍非常,誰說女孩子必定靜若處子?
媽媽列小慧說﹕「我並不認為男仔必定較女仔活躍。有些家長會對女兒說:『你是女仔來的,要斯文。』這反將女兒定型。」她說父母受主流社會的價值觀影響,認為男仔應這樣這樣,女仔該這樣這樣,有意無意間在建構孩子的個性。
同樣育有兩子一女的列小慧非常反對性別角色的定型。她笑說,次子Jeremy個性較文靜,小時候有點像女孩子,好嗲、好甜,她甚至忍不住替當時兩歲的他穿了條裙子影相,兒子還兩手合起來斜放在臉頰旁。女兒小時候看電視,見到漂亮洋娃娃的廣告,媽媽就說:「咁作狀,邊有人穿這些裙子的。」間接地為她製造寬鬆的性別形象。
女仔過分定型 或變成公主病
她說,把性別角色定型,容易產生問題,例如公主病。「公主病,即女仔要人侍候,孩子並非一生下來就如此,而是源於由小到大的教養問題,被灌輸﹕『你是女仔來的』、『女仔係咁,發小姐脾氣無所謂。』說來覺得理所當然,但過了頭的話就是病。」她續說﹕「女性可以有好多方便,嗲人:『我唔得呀,你幫我。』便有人湧過來幫助。很多人用此形象來賺取方便,也建構了自己。」
睡前親吻 與兒子主動談性
兒子踏入青春期,媽媽會否跟他們減少身體接觸?列小慧說:「我大仔16歲,他每晚臨睡前仍會吻爸爸媽媽一下,有些家長覺得好核突,但我認為這是親密關係的表達。為何因為他是男仔,因為已16歲就不可以?」她說青春期的男孩子確實會有較多性幻想,容易有性衝動,但列小慧說自己比較開放,也可能因為從事教導社工的工作,覺得什麼也可以和子女談。「我會主動問兒子有沒有夢遺?有沒有開始喜歡女孩子?長子就答:無喎!我好唔得閒,沒時間想這些。」
「男女在生理上確實有不同,但之間的差別是否大到要好意呢?」她說應該因應每個人的角色和性格去施教,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特的。
認定大子搞對抗 關係趨惡劣
不約而同,列小慧也認為出生的排序影響孩子的個性。有段時間,長子跟媽媽關係緊張,二佬一一看在眼裏,記在心中。「大哥因為是第一個孫,得到很多關注,小時候由祖母照顧,常帶他到街市,給他好多stimulation,令兒子的思維得到發展,可自由表達。我和丈夫也是活躍的人,常帶他到處去玩,因此他的大小肌肉發展得很好,很活躍。二佬自小哭聲已很柔弱,較溫馴,因為他從觀察中學習,知道怎麼做就不會被人罵。」
列小慧曾經跟長子關係緊張,正因為她認定兒子搞對抗,把他定了型。小時候長子跟人打招呼時會摑人一巴掌;他不做功課;除了一年班上學期外,他考試拒絕作答,因為他全部都懂,問為何一定要用考試去讓老師知道他懂?5歲時,列小慧想孩子嗲她,對他說﹕「你要聽媽咪話呀!」兒子卻答:「我做乜要聽你話?為何你是我媽咪,我便要聽你話?」列小慧說﹕「因為我是你媽咪,一定想你好。」兒子反駁﹕「你怎麼知道你以為是好的,一定對我好?」列小慧當時很擔心,怕兒子從此被標籤成問題兒童。希望利用獎罰方法去改變其行為,兒子卻覺得她「氣」。
找出閃亮點 由憤怒變欣賞
「哥哥這樣有性格,令做媽媽的不知所措,最尷尬的是,我是教社工的,應該要教得好。那時令我對自己有很多質疑,我點教人呀?我教人用的方法原來行不通的。」列小慧很憤怒,覺得兒子「玩」、搞對抗,直至兒子8歲,她到澳洲修讀事治療後,明白把子女定型帶來的害處,關係才好轉。事治療主張把人和問題分開,指每個人的生命故事情節豐富,人卻往往選擇合自我形象的事情述,看不到其他閃亮點。「事治療提醒我們,很多主流看法好理所當然,我們沒思考過為何會如此?可否不如此?」
「我把他定型了,因而看不到他的氣質、獨特的地方。我開始欣賞兒子,覺得他以往問了一些很重要的問題,而那些問題我已不再問了,因為我們在社會生存得耐,知道要這樣才能夠生存,而且又生存得幾好。」
她總結:「主流論述成為我們的綑綁,要問自己為何要跟?要跟幾多?教養孩子時最重要的價值觀在哪裏?性別定型只是其中一種定型,個性的定型是另外一種,定型會令大家互相綑綁。」



free counter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