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3日 星期日

尿液出現大量不散泡泡


hit counter
download hit counter code


尿液出現大量不散泡泡
腎衰竭的警號及早預防

温馨提示:小便出現大量「泡泡」,千萬不能忽視,因可能是蛋白尿,是腎衰竭的警號,亦反映心及腦血管正受破壞,糖尿病及高血壓患者屬高危一族。中文大學醫學院研究發現,逾四成糖尿病患者有蛋白尿,尿液中含大量蛋白尿的患者,死亡率較無蛋白尿患者高六倍半,心血管併發症風險亦高逾五倍,故糖尿病患者應定期作併發症檢查,以便及早發現蛋白尿及接受治療。


唐俊業指糖尿病及高血壓均會破壞腎臟小血管,導致蛋白尿,患者出現心臟血管病的風險相應增加。

中大內科及藥物治療學系副教授唐俊業指,蛋白尿俗稱「泡泡尿」,指尿液大量「起泡」,是腎功能受損的早期徵狀。他解釋,近七成糖尿病患者同時患有高血壓,這兩種疾病會不斷破壞腎臟小血管,負責過濾廢物的腎小球足細胞會逐漸「疏窿」,令蛋白隨尿液排出。

日排逾300毫克 屬大量蛋白尿

據醫學標準,每日排出三十至三百毫克蛋白屬微量蛋白尿,每日排出超過三百毫克則屬大量蛋白尿,若置之不理,最快可在兩至三年內演變成腎衰竭。除了攻擊腎臟血管外,蛋白尿亦可能反映體內其他血管正受破壞,包括重要的心腦血管等。中大檢視了七千六百多名在九五至五年期間到威爾斯親王醫院覆診的糖尿病患者病情,發現當中四成三人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一成六屬大量蛋白尿,他們的死亡率較沒有蛋白尿患者高出六點六倍,患心血管併發症風險高五點一倍,中風機會則高五倍。




唐指蛋白尿患者可服用血管緊張素抑制劑以控制病情,例如ACEIARB類降血壓藥。臨床研究顯示服用該類藥物的大量蛋白尿患者,比起服用傳統藥物患者,死亡風險減四成半,心肌梗塞及中風機會分別降低約五成及四成。現時公立醫院會視乎糖尿病患者是否有蛋白尿及病情嚴重程度,決定是否處方這兩種藥物。他稱由於病人未必靠肉眼察覺蛋白尿,部分病人則屬隱性個案,而一般覆診亦未必包括蛋白尿測試,建議糖尿病患者每一年或一年半便接受一次併發症檢查,當中包括尿微蛋白比例測試。

蛋白尿無注意要做心臟手術


羅小姐指半年前已發現小便帶有較多泡沫,但一直不知是蛋白尿,亦不知是心血管疾病的警號。

五十歲的羅小姐十年前確診患糖尿病,雖然一直有定期覆診,但卻未有認真看待病情,亦沒有妥善控制血壓及血糖水平。至兩個月前心臟病發入院才「知驚」,醫生發現她的尿液中含微量蛋白,她本人亦指半年前已發現小便出現泡沫,但卻一直不知道是心臟病的警號。

十年來照食高危食物

任職保險業的羅小姐稱,十年前得知患糖尿病卻不以為然,照樣進食肥肉及「豬油渣」等食物,亦未有按醫生指示依時服藥,引致有高血壓及高血脂等問題。近年體力逐漸衰退,以往可一口氣上樓梯,變成需休息幾次,一年前更出現胃酸倒流,但仍未為意心臟已出現問題。至兩個月前經常感到氣喘及乏力,某日在家中看電視時突然呼吸困難,急忙電召救護車送院,醫生確診她有肺積水及心血管閉塞,需進行支架置入手術,住院六日才可出院。

醫生發現她有微量蛋白尿,她亦承認近半年發現小便有較多泡沫,但沒有變得混濁,故未有特別注意,事後才知道原來「泡泡尿」是心血管問題的警號。羅小姐現時需接受胰島素、降血壓藥及降血脂藥治療,她已決心改善生活習慣,盡量少吃肉類及肥膩食物,及每日散步,已成功由一百五十磅減至一百四十磅,血壓亦維持在正常水平。





晨起第一泡尿 最明顯

台北榮民總醫院腎臟科主任楊五常指出,尿中有泡泡,通常是因為尿液裏的有機溶質,最主要成分是食物中的蛋白質經消化後的代謝廢物,造成小便中的磷酸鹽及尿酸升高,改變了尿液的表面張力,加上排尿時的衝激力,使得馬桶內的尿液出現些許泡沬,就像水花濺起時也會出現泡泡,特別是晨起第一泡尿尤為明顯。 

泡泡大不易散 蛋白尿 

不過,尿裡出現泡沫,究竟如何分辨是正常現象,還是異常的蛋白尿? 一般人並不易分辨,最主要靠臨床檢驗來判斷,但可先藉肉眼加以觀察,若是泡泡沒多久就逐漸化開,可能代表最近吃較多的大魚大肉,尿中含有較有的尿素氮等溶質,如果是泡泡顆粒較大,且像肥皂泡沫般彼此相連,又不易化開,代表蛋白尿的機會比較高。 



排超出150毫克 需檢查

台大醫院腎臟科主治醫師黃政文表示,正常人每天會排洩微量的蛋白到尿中,但如果一天排出超過150毫克以上,就稱為有「蛋白尿」,它可分為生理性蛋白尿和病理性蛋白尿兩種,前者如劇烈活動後、懷孕、尿路感染等,就會有暫時性蛋白尿出現,通常上述因子排除後就會呈陰性反應。至於病理性蛋白尿,則是每次檢查都有蛋白尿存在,需要進一步檢查其病因。











free counter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