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0日 星期四

血管鈣質積聚越多 心臟病發風險越高

 
血管鈣質積聚越多
心臟病發風險越高
德國研究
Source: http://hk.apple.nextmedia.com/template/apple/art_main.php?iss_id=20090811&sec_id=4104&subsec_id=3626368&art_id=13085461
心臟病突發死亡率甚高,德國科學家發現量度心臟血管的鈣質沉積狀況,能有效預測心臟病發。研究人員利用電腦掃描檢查,為 260人進行心臟血管鈣質沉積評分,在長達五年的跟進期內,有 23人出現嚴重心臟病發, 40人需接受通波仔或搭橋心臟手術。研究顯示鈣質積聚越嚴重,即評分達 400以上,心臟病發風險就越高,這批患者中約一半人並沒有肥胖、高血壓或高膽固醇等傳統心臟病高危因素。

美國研究
Source: http://news.sina.com/us/chinapress/104-103-102-102/2008-04-05/02002789587.html
加州大學爾灣分校的專家研究亦證實,通過測量心血管中鈣的含量可以有效預知未來心臟病的發生機率。
由加州大學爾灣分校教授迪傳諾(Robert Detrano)領導的研究小組經過多年的研究證實,無論何種族裔和年齡的人,測量其心血管中鈣的含量可以有效預知未來心臟病的發生幾率。他們的這項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英格蘭醫學雜誌》上。
該研究小組對於6700個人進行了長達4年的跟蹤研究,這些人在最初研究開始的時候還沒有任何心臟病的跡象。研究人員對他們心血管中的鈣質含量進行了CT掃描測量。結果顯示,心血管中鈣含量與日後發生心臟病的幾率是成正比的。據悉,心血管中鈣含量的指數在101-300之間,他們患心臟病的概率是心血管中幾乎不含鈣的人的8倍,而當指數高于300的話,患心臟病的概率則是心血管中幾乎不含鈣的人的10.
以前斯坦福大學的克盧克辛教授等人經研究發現,心臟病患者補鈣過量,可因鈣沉積而引起猝死。實驗表明,當人體細胞內的鈣濃度過高時,有一種叫磷酸黴A2的黴在細胞內被激活,這種黴能破壞細胞內的結構,使細胞核中的DNA斷裂,細胞內骨架與細胞膜分離,進而導致細胞破裂死亡。
克盧克辛教授指出,美國每年有20萬致命性心臟病發作病人,主要由於心臟缺血,二是氧化碳濃度突然升高,造成鈣離子大量流入心肌細胞內,發生鈣沉積而猝死。最近,有學者通過大量臨床研究,指出有猝死預兆的心臟病患者,應長期服用小劑量的鈣拮抗劑以減少猝死的發生。
研究者認為,儘管猝死的原因多種多樣,但就心血管系統而言,鈣代謝失調主要表現為血管平滑肌中的鈣含量增高,使血管張力增加而引起痙攣,血流減緩甚至停止。研究證實,鈣拮抗劑如硝苯嗶啶、異搏定等阻止鈣離子大量湧入細胞內,解除冠狀動脈痙攣,保証冠狀動脈血流量。因此,高血壓、冠心病等心血管病患者宜在專科醫生指導下,合理攝取鈣或服用鈣劑來達到降血壓的目的。

人的血液
Source: http://zh.wikipedia.org/wiki/%E9%88%A3%E7%87%9F%E9%A4%8A
血漿中的鈣有48%為離子形式,46%與蛋白質結合,3%為複合物形式(Complex),還有3%未被確認 。血漿中鈣濃度大約為1011 mg100 mL,無年齡、性別差異。鈣離子對神經組織有特殊且重要的影響,如果血鈣離子濃度下降,神經組織會過度興奮,導致僅手/足或甚至四肢抽蓄;另一方面,高血鈣抑制神經興奮。血鈣的濃度相當穩定,由副甲狀腺素(PTH)精密控制,使骨鈣和血鈣處於平衡之中。血鈣濃度低,則由骨鈣補充;反之,血鈣濃度高,則將鈣沉積於骨中儲存,或經腎臟於尿中排出體外。

鈣與高血壓
Source: http://tw.myblog.yahoo.com/bob510928/article?mid=82&prev=83&next=81&l=f&fid=11
人體的血液在血管中藉著強大的壓擠力而流動,這種壓力就是血壓。血管在外側被平滑肌包圍著,當這種不隨意平滑肌收縮時,血管就會變狹窄,平滑肌伸展時,血管就會變寬。這種不隨意肌的收縮動作受控於自律神經,自律神經中的交感神經可以使血管收縮,使血液能進入體內,血壓相對的上升。相反的,副交感神經可以使血管擴張讓血壓相對的下降,這就是人體血壓有收縮壓和舒張壓兩種。
當鈣質不足時,為了維持血液中一定的鈣濃度,所以副甲狀腺賀爾蒙出動,從骨骼中取得鈣離子以便平衡血液中不足的鈣質,但是從骨骼中溶出來多餘的鈣離子就會進入細胞內,當血管的細胞內鈣的含量增加時,血管的平滑肌就會收縮,而使血壓上升。
市面上有一種「鈣頡頑劑」的藥物,它可以把細胞中管控鈣出入的門戶鎖住,不讓鈣進入。由於從骨骼滲出的鈣進入血管細胞,導致血管收縮力加強使血壓升高,而服用了「鈣頡頑劑」之後,鈣就無法進入血管細胞中,因此對治療高血壓很有功效。但是,攝取充分的鈣質和服用「鈣頡頑劑」的藥物,同樣的可以達到預防高血壓的效果。只是前者是因為體內有了充分的鈣,就不需要從骨骼中溶出過多的鈣質而造成血壓過高的後果,而後者則是阻止血液中的鈣質進入血管細胞而達到降血壓的效果。攝取足夠的鈣質還是最天然、最安全,並且沒有副作用的降低血壓的方法。
高血壓患者往往必須控制每日鹽分的攝取量,這是因為食用過多的鈉鹽,使得綱胞內的納離子囤積,無法將鈉釋出到細胞外,和鉀離子進行交換。因此細胞內的納離子就與細胞外的鈣離子進行交換,使鈣離子進入細胞內,高血壓患者如果吃了過多的鈉鹽,使細胞內的鈉增加,同時也使細胞內的鈣增加,因此讓血壓更為上升。此外,飲食太鹹,也就是鈉的攝取量過高時,鈣會排到尿液中,促使鈣質流失,而當鈣持續性不足時,鈉就無法排出,結果就會一直囤積在體內,導致身體器官發生病變。因此,為了預防高血壓,就必須攝取充分的鈣質,充分的鈣質才會將體內多餘的鈉排除體外,消除攝取過量鈉的危害。

鈣與動脈硬化
Source: http://kenwind.myweb.hinet.net/new_page_33.htm
常聽到人說,某某人向來小心飲食也常運動,都結果還是中了風或心臟病發,令他們不知該如何預防諸如中風、冠心病等隱形殺手。
高膽固醇與缺乏運動固然是這些隱疾的主因,但很明顯的,許多人都忽略了鈣與這些疾病的關係,副甲狀腺亢進會令大量鈣質由骨骼釋放入血液中,過量源自骨骼的鈣質會滲透入各細胞內,包括血管壁內而形成動脈血管硬化,進而形成中風、心肌梗塞等問題。
所以,除了注重飲食及運動以外,讀者也該自問本身可有補充足夠的鈣質,以免副甲狀腺因人體缺鈣,將太多(源自骨骼)鈣釋放入血中,令這些鈣質滯留血管壁中而引起各種血管病變。

血管鈣化對人體的危害

Source: http://images.google.com.hk/imgres?imgurl=http://pub.creaders.net/upload_files/20090122131518.jpg&imgrefurl=http://news.creaders.net/society/newsViewer.php%3Fnid%3D370209%26id%3D857894%26language%3Dbig5&usg=__BQUZLMljtlvmh3z2Xab1Zmtty8s=&h=328&w=640&sz=38&hl=zh-TW&start=4&tbnid=kLuqSrajhygKeM:&tbnh=70&tbnw=137&prev=/images%3Fq%3D%25E8%25A1%2580%25E7%25AE%25A1%25E9%2588%25A3%25E5%258C%2596%26gbv%3D2%26hl%3Dzh-TW%26sa%3DG
鈣在錯誤部位沉積的重大危害就是心腦動脈血管的鈣化。血管鈣化是骨形成的另一種形式,換句話說就是由於鈣在動脈血管壁上堆積形成了骨骼樣的堅硬物質,造成血管硬化,管腔狹窄,最終導致心肌梗塞和腦中風。




其實,對每個人來說,血管鈣化的發生率應該說是百分之百,無一例外,只是血管鈣化發生的時間個體差異較大,有些人20多歲便有血管鈣化的形成,但大多數人發生在35歲以後,隨著年齡增長逐漸加重,血管鈣化幾乎沒有自動停止的可能性。
血管鈣化的癥狀與血管阻塞部位有關。發生冠狀動脈血管鈣化主要表現為胸悶氣短、心慌心悸、心絞痛、心律失常、脈搏不齊、肢體發麻和大面積心肌梗塞等;腦動脈血管鈣化常表現為頭暈頭痛、視物不清、頭頸部有緊箍和壓迫感、耳鳴、嗜睡、記憶力減退、易疲勞、走路緩慢及轉身不穩、步態僵硬、嚴重時出現昏迷、癱瘓或死亡。因此可以說,血管鈣化的過程就是通向死亡的過程。


天然食療
Source:http://blog.163.com/bing_fei.popo/blog/static/2649912920089401613289/

梨子的营养
梨是令人生機勃勃、精力十足的水果。它水分充足,富含維生素abcde和微量元素碘,能維持細胞組織的健康狀態,説明器官排毒、淨化,還能軟化血管,促使血液將更多的鈣質運送到骨骼。但吃梨時一定要細嚼慢嚥才能較好的吸收。




free counter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