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肝的現代觀
譚健民醫師
宏恩醫院胃腸肝膽科主任
在目前常規的健康檢查中,腹部超音波掃描檢查是必備的篩檢工具,而最常被腹部超音波掃描發現的異常結果就首推「脂肪肝」了。
在以往初期的臨床經歷中,「脂肪肝」僅是病理學或外科的診斷病名,而絕大部份的胃腸肝膽科醫師都認為「脂肪肝」是一種「良性自限性」的慢性肝疾病,也因此對脂肪肝的衛教工作沒有那麼積極;但經過這四、五十年來的流行病的探討,已知道長期進行性的脂肪肝罹患者中,也會有可能逐漸衍生肝纖維化甚至典型的肝硬化的前期病變。
根據病理生理學的研究,正常人每100克肝約含4~5克脂類,其中磷脂佔50%以上,三酸油甘油脂佔20%,游離脂肪酸佔20%,膽固醇約佔7%,其餘則為膽固醇酯。當肝細胞內脂質(尤其是指三酸甘油脂)蓄積超過肝重量的5%,或肝組織學上每單位面積呈現三分之一以上的脂肪變性時,則在臨床上可稱為「脂肪肝」。
此外,根據肝臟脂肪的含量,在臨床上可將脂肪肝分為四個嚴重度。脂肪含量佔5~10%者為輕度,脂肪含量佔10~25%為中度,脂肪含量佔25~80%為中度,以及脂肪含量大於80%以上者為嚴重度,此類脂肪肝的肝臟幾乎都已發生脂肪變性了。此外,脂肪肝本身亦可伴隨炎症反應,尤其罹患者本身是一個肝炎病毒帶原者或是長期多量飲酒者。
在臨床上,形成脂肪肝的原因很多,其中較為常見的包括有體重過重、肥胖、糖尿病、長期多量飲酒以及藥物中毒性肝炎,而其中亦有某些部份衍生為「脂肪性肝炎」以及「肝纖維化」,甚至最後發展成為「脂肪性肝硬化」。
根據病理生理學的研究,體重超過標準理想體重的50%時,其中有一半以上的肥胖者肝臟可能已有明顯的「脂肪變性」。事實上,「肥胖」是指體重增加,而過剩的脂肪(尤其是三酸甘油脂)也被屯積起來,在臨床上則會衍生「肥胖性脂肪肝」。糖尿病罹患者(尤其本身又是肥胖者)其伴隨有「脂肪肝」的比率亦高達25%。
在臨床上,慢性酗酒者常衍生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炎以及酒精性肝硬化等不同的病理階段,其主要的是由於酒精本身及其代謝產物(乙醇)對肝臟有直接毒害作用。根據流行病學的探討,亦得知酗酒者每日飲酒80~120公克,而持續10年以上者其中有10~35%的飲酒者會因而罹患「酒精性肝炎」及「肝硬化」,而高達90%的酗酒者會伴隨著脂肪肝的合併症。
在臨床上,根據脂肪肝診斷的定義,是指肝內貯存脂肪量佔肝重量的5%以上,或組織學呈現30~50%以上的肝細胞發生脂肪變性,即可診斷為「脂肪肝」。但在臨床並非每個脂肪肝罹患者都要接受肝組織切片診斷,而血清生化檢查也難確定診斷脂肪肝。事實上,根據筆者過去的臨床研究論文報告,得知脂肪肝的超音波掃描影像的診斷率的敏感度為85.7%,特異性為98.8%,而準確性更高達95.6%;由此了知影像學檢查中的腹部超音波掃描檢查是臨床診斷脂肪肝的最佳篩檢工具。此外,對於肝脂肪含量達50%以上的脂肪肝,CT對於脂肪肝的診斷具有某些程度的優越性,而其準確性的確亦優於腹部超音波掃描檢查,但由於CT費用昂貴及有放射性之虞是其不便利的地方。而磁共振(MRI)或肝動脈X光造影主要是用於局灶性脂肪肝難以與肝臟腫瘤鑑別時之用。
事實上,脂肪肝真正主要的致病機制尚未很明確,但下述因素可能具有某些程度的關聯,如脂肪代謝異常促使「游離脂肪酸」大量輸入肝臟中,及肝臟與碳水化合物合成三酸甘油脂並可屯積在肝細胞中;此外,某些常見荷爾蒙如雌激素、類固醇、生長激素、昇糖素、胰島素等,亦可誘發「脂肪肝」的形成。事實上,在日常生活環境中的飲食、營養、食物以及肝炎病毒感染亦可加速脂肪肝罹病者併發脂肪性肝炎甚至肝硬化。無論是酒精性或非酒精性肝疾病,都存在一定的遺傳致病因素。此外,個體免疫功能以及肝微循環障礙而導致缺氧(如慢性心衰竭罹患者)亦可使肝細胞逐漸缺血而壞死,並誘發肝纖維化甚至肝硬化的合併症。
在臨床上,脂肪肝本身缺乏特異性的臨床表現,但總是在某些常見的慢性疾病如高血壓、膽石症、冠心病就診中甚至體檢時才被發現。脂肪肝好發年齡為30~60歲之間,女性多於男性。大多數罹患者無自覺症狀,少數罹患者或許會感到上腹部不適或隱痛、全身倦怠或乏力,少數者則呈現輕度肝腫大,除非己進入肝硬化階段,否則很少會伴隨脾腫大、蜘蛛痣、食道靜脈曲張等門靜脈高壓典型的臨床表徵。基本上,脂肪肝的臨床表現與肝臟脂肪浸潤程度成正比,在肝內過多的脂肪被移除後症狀即可消失。
在現今日常生活中,脂肪肝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營養過剩」,而只要將導致原因去除脂肪肝就可以消失。因此,調整飲食是治療慢性脂肪肝的不二法門,也是預防和控制脂肪肝的重要措施。飲食療法原則上,應根據患者理想理想體重來調整每日食物攝取量以及均衡營養即可達到目標。
民眾都知道避免過量的脂肪攝取可以防止肥胖,但孰不知「澱粉」的過量攝取才導致東方人甚至女性的主要元凶。食物中醣份含量過高時,其糖份會被肝臟直接代謝變成「脂肪」,因此飲食中的澱粉類食物必定要刻意減少。同時,還要積極攝取可以除去肝臟脂肪的食品,也就是含有「必需氨基酸」的優質蛋白質食品;而少食用含脂肪過高的食品也是必需要的。最後,應減少任何酒類的飲用,養成高蛋白、低脂肪、每餐八分飽的良好飲食習慣,則是防止導致脂肪肝最直接、最好的方法。
此外,運動對於促進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等導致營養過剩性脂肪肝的消失尤其重要,而且可以促高血壓的穩定以及減少動脈硬化的發生,而運動亦應與飲食療法一起同時進行。肥胖者能夠養成持之以恆的運動比節食更為重要,因為運動主要是可以去除腹部內臟脂肪,而腹部內臟脂肪性肥胖比皮下脂肪性肥胖更易合併糖尿病、高脂血症以及高血壓等慢性疾病。
在臨床上,某些降血脂藥物雖能有效降低血清血脂,卻不能清除肝臟中的脂肪含量,況且長期大量使用降血脂藥物也具有一定程度的肝中毒性的副作用。因此,脂肪肝病人亦應慎重使用降血脂藥物的治療。對於不伴有高脂血症的脂肪肝患者原則上還是不要服用降血脂藥物。對於酒精性脂肪肝伴隨有高脂血症,還是以戒酒為最好的治療方法,而並不一定要堅持服用降血脂藥物。對於肥胖症或糖尿病性脂肪肝伴隨高血脂,則應以控制飲食、增加運動三個月後,如果總膽固醇、低密度脂蛋白或甘油三酯均仍異常高者,則再考慮服用對肝害影響較小的「降血脂藥物」。病毒性肝炎合併脂肪肝時,其預後基本上取決於病毒性肝炎本身。雖然長期的肝內脂肪蓄積可能促進肝纖維化,但因肝內脂肪本身不是主要致病因素。酒精性脂肪肝如果能堅持戒酒,則預後會更良好,但如持續飲酒,則可導致「肝纖維化」或「酒精性肝炎」甚至發展為「肝硬化」。
雖然如此,臨床上絕大多數脂肪肝的預後都是良好的,早期診治更可避免脂肪肝進一步衍生更嚴重的肝疾病。同時對於某些脂肪肝的誘發因素如肥胖、糖尿病、高脂血症能積極的改善,則脂肪肝的病變仍然可以完全痊癒的。
在病理生理學上,脂肪肝可顯示是由於肝臟內有過多的「脂肪浸潤」的現象,即在肝組織學檢查中,脂肪肝是指肝細胞的脂肪面積大於百分之三十,而脂肪量亦超過肝臟重量的百分之五以上,此外,腹部超音波掃描檢查是診斷「脂肪肝」最直接工具,根據筆者以往的研究結果,發現「超音波掃描檢查」對於診斷「脂肪肝」的敏感性高達百分之九十七。
在臨床上,「脂肪肝」是一種常見的肝疾病,而導致脂肪肝的原因很多,其中常見的包括有營養過量或不足、過度肥胖、長期多量飲酒者、肥胖型糖尿病罹患者(其脂肪肝罹患率高達80%),此外,長期服用含類固醇藥物也會導致「脂肪肝」的衍生。
目前尚無治療「脂肪肝」的特效藥,因此,治療脂肪肝的根本方法則在控制或消除病因,即改善營養不足和營養過量、維持理想體重、控制糖尿病、勿大量飲酒以及停止服用某些藥物,則脂肪肝的病症可以改善。
此外,脂肪肝亦是一種年齡增長的老化現象,因此在為數不少的中老年人口群中,其脂肪肝的罹患率有增加的趨勢,再者,以往臨床醫師認為「脂肪肝」罹患者不會衍生肝硬化後遺症,但由現今流行病的探討,發現倘若「脂肪肝」不加以治療,其亦會步入「肝硬化」的階段,因此脂肪肝罹患者千萬不可等閒視之。
何謂「肝包油」
所謂「脂肪肝」是指肝細胞的細胞質中,囤積過多的脂肪顆粒。當一定數目的肝細胞發生脂肪變性時,在臨床上便會呈現某些脂肪肝特異的臨床表徵。而脂肪肝最準確的診斷就是 「腹部超音波掃描」。
在臨床上,一般民眾都喜歡以「肝包油」做為脂肪肝的通俗詮釋;但這是一個似是而非的名詞,確實也給臨床醫師不少的困擾。因為,在民眾的認知上,「脂肪肝」就是「肝包油」,其在觀念上則認為肝臟的外表被一層厚厚的脂肪組織包圍住,而使得肝臟無法發揮其固有的功能。有些民眾甚至以為「肥胖的人都存在有肝包油的現象」,甚至更有人以訛傳訛,認為脂肪肝的治療必須接受外科手術切除,並將肝臟外表的脂肪組織去除,其肝功能才會恢復正常。
何謂「脂肪肝」
在以往超音波掃描檢查尚未盛行以前,脂肪肝是最常被外科醫師提及的臨床診斷病名。因為一般外科醫師在剖腹探測時,或許會目睹肝臟的外觀,而脂肪肝在外觀上具有其特有的腫大或油脂樣的顏色;甚至外科醫師亦會為了進一步確定診斷,在肝臟的表面外緣切下一小塊肝臟組織,並送病理切片檢查,以確定其肝細胞組織是否具有特殊的脂肪空泡的存在。而在病理學的診斷上,經常會出現「脂肪變性」或者「脂肪浸潤」等特有的描述,由此,亦告知臨床醫師其所切片的肝臟已出現脂肪變性,在臨床上便稱為「脂肪肝」。
脂肪肝形成的原因
在臨床上,形成脂肪肝的原因有很多,甚至在同一病人身上的脂肪肝可能存在有二種以上的原因。而脂肪肝的治療亦著重於病因的去除;因此,在治療上而言,對於脂肪肝形成的原因必須要徹底詳細的認知才是最重要的。
根據臨床經驗統計結果,不難發現導致脂肪肝最常見的主要原因包括:過度肥胖(體重大於標準體重20%以上者)、高三酸甘油脂血症(尤其是血清三酸甘油脂大於正常上限二倍以上者)、長期多量喝酒者(每天酒精攝取量大於二十公克者)、糖尿病罹患者(尤其是肥胖型糖尿病罹患者),以及長期使用某些特殊藥物者(如類固醇及巴比妥類鎮定劑);而事實上,大多數脂肪肝罹患者都存在兩種以上的病因,如糖尿病加上肥胖症、酗酒加上高三酸甘油脂血症。
此外,倘若個體營養失調,尤其是蛋白質缺乏時(尤其是蛋氨酸、胱氨酸),或者攝取過量的醣類、維生素的缺乏、攝取過量的脂肪及膽固醇飲食,亦會使得個體衍生脂肪肝。
在內分泌代謝異常疾病中,如甲狀腺機能亢進、糖尿病、高尿酸血症、庫欣氏症侯群(cushing Syndrome),以及妊娠及肥胖,亦會導致脂肪肝的形成。
在心臟血管疾病方面,如嚴重的貧血、白血病甚至高山病,亦會出現脂肪肝。某些在慢性疾病以及肝炎的治療中,假若罹患者過度攝取高熱量飲食,而導致肥胖以及血脂肪過高,亦會使得脂肪肝提早出現。因此,有上述病症時,不妨接受一次 「腹部超音波掃描」,以排除脂肪肝存在的可能。
脂肪肝形成的機轉
根據病理學而言,脂肪肝形成的原因很多,皆是脂肪肝細胞內脂質異常過多囤積的結果。而此類脂質純大多數屬於三酸甘油脂。事實上,正常的肝臟亦含有微量的脂肪,其約占整個肝臟重量的3∼5%。假若脂肪的重量占整個肝臟的5%以上者,則可稱之為「脂肪肝」。而嚴重的脂肪肝,其中的脂肪堆積重量甚至可以高達50%左右。
雖然脂肪肝的形成是和三酸甘油脂的合成及排泄之不平衡有直接的關係,但其成因的機轉可能與下述因素有關:(1)脂肪由肝臟的輸出量減少。(2)脂肪酸大量湧回肝臟。(3)肝內脂肪的氧化作用減少。(4)肝臟合成脂肪的增加。
台灣地區脂肪肝的盛行率
事實上,脂肪肝是一種文明病。由於近三十多年以來,社會的繁榮以及經濟的進步,使得台灣地區的居民都有良好的飲食營養;也無形中在近十幾年來,造就了不少肥胖的人口。甚至於這些肥胖罹患者在嬰幼兒時,都早已呈現體重過重的狀態。
此外,工商業的進步,應酬喝酒的機會也日漸增加,因此也出現不少酒精性脂肪肝的患者。近十年來,身體健康檢查的盛行,也使得民眾樂於接受超音波掃描的篩檢,因此也找出不少無症狀的脂肪肝罹患者。根據一項某大教學醫院非正式的超音波掃描的結果統計資料顯示,在台灣地區居住的成年人中,其脂肪肝的罹患率居然高達百分之三十,這倒是值得我們國人必須加以警惕的健康問題。
生化檢查與脂肪肝
絕大部分的脂肪肝罹患者之肝功能檢查,皆在正常範圍以內。而在一般常規的肝功能檢查中,如轉氨酶(GOT及GPT)、總膽紅素、r-GT(一種存在於膽道表皮細胞內的酵素);其中會由於病因的不同,而使得各項檢查項目的敏感度出現不一樣的結果。
舉例來說,肥胖所引起的脂肪肝,可能會出現r-GT輕度的異常;酒精性的脂肪肝會呈現GOT不正常(GPT反而在正常範圍內)以及r-GT不正常;而少數的脂肪肝則僅出現GPT輕度的異常。但在脂肪肝的急性惡化期,其肝功能所呈現異常的結果,有時很難與其他原因(病毒性)肝炎做為鑑別診斷,因此若只是常規的肝功能檢查,並無法確定脂肪肝的存在。
脂肪肝的臨床症狀
在臨床上,有百分之八十的脂肪肝罹患者都不見有絲毫症狀,而大部分的症狀都是一些非特異性的胃腸道疾病的症狀及表徵;其中包括上腹部不適感或疼痛、食慾不振、全身倦怠、呃氣、腹脹(尤其是上腹部)、肝區有壓痛感。少數的罹患者可以觸摸出肝臟腫大的現象,極少數嚴重的個案或許會出現眼白鞏膜泛黃的現象;其中亦會有因急遽的肝腫大而導致脂肪肝內的囊腫破裂,在臨床上出現類似急性腹症的急症。
在某些導致脂肪肝的原因中,如藥物中毒性脂肪肝(常見有四環素),以及急性妊娠性脂肪肝,或許在臨床上會出現急性猛爆性肝炎的變化,而使得病況危急,很難與一般病毒性肝炎或藥物中毒性肝炎所導致的猛爆性肝炎做明顯區分。
事實上,雖然在病理學的分類上,脂肪肝可以分為「大濾泡性脂肪肝」以及「小濾泡性脂肪肝」,但卻無法由臨床的症狀來做此兩種疾病的鑑別診斷。通常來說,大濾泡性脂肪肝亦是不具任何絲毫的臨床症狀,只有在肝細胞脂肪變性發生急速惡化時,而造成每個罹病肝細胞體積腫大,並形成明顯的肝腫大時,才會使得罹患者感覺到右上腹部肋骨下有腫脹的感覺;甚至在偶爾彎腰的時候,亦會感覺到有東西頂住上腹部的感覺。其他罹患者或許會出現間歇性全身疲勞、消化不良,甚至厭食的症狀。但反之,有這些症狀未必就是表示肝臟有脂肪變性的存在。
事實上,根據病因的不同,脂肪肝罹患者在臨床上亦可能出現各式各樣不同的症狀,唯有接受超音波掃描才能確定脂肪肝的存在。
事實上,絕大部分的脂肪肝罹患者在臨床上都不具絲毫症狀的,更何況脂肪肝罹患者肝功能異常的出現率不到百分之二十。在脂肪肝合併肝功能異常時,其中GOT及GPT很少會超過一百單位以上(除了在某些酒精性脂肪肝、藥物中毒性脂肪肝或者妊娠急性脂肪肝,其GOT或GPT或許會高達兩百單位以上);因此,以症狀的有無以及肝功能正常與否來做為脂肪肝的篩檢依據,在臨床作業中未免太過於牽強。
因此。對於某些罹患脂肪肝的高危險群,如肥胖症、長期多量飲酒、高脂血症、糖尿病、長期藥物使用、慢性心臟循環衰竭,甚至營養不良的個體,建議其能夠進一步接受腹部超音波掃描,或許可以篩檢出某些具有治療價值的脂肪肝罹患者;也由腹部超音波掃描來確實告知受檢者真正罹患脂肪肝,以做為往後肝病預防工作的重點。
超音波影像的脂肪肝診斷
腹部超音波掃描是篩檢脂肪肝最佳的工具。典型的脂肪肝罹患者,具備下述各項超音波的特殊影像:(1)肝臟及腎臟出現明顯的對比(亦即肝臟的超音波迴響較腎臟為多)。(2)肝臟內的血管模糊不清晰。(3)深部超音波出現衰減的現象。(4)橫膈膜不清晰或消失。(5)肝臟邊緣不清晰。(6)肝內靜脈不清晰或消失。(7)膽囊影像模糊不清晰。
由以上這些超音波影像的組合來判定脂肪肝的診斷,根據筆者的研究論文報告可以得知,脂肪肝的超音波影像診斷其敏感性為85.7%,特異性為98.8%,而準確率更高達95.6%。由此可知,超音波掃描是篩檢脂肪肝病變的最佳首選工具。
事實上,超音波掃描是利用身體組織間不同的介質密度,造成不同的音波折射的原理,再利用接受器在螢幕上得到不同影像,並藉此來做為疾病的診斷工具的檢查方法。在臨床上,所謂的腹部超音波檢查,其主要的篩檢器官包括有肝臟、膽囊及膽道、胰臟、脾臟、腹腔內大血管(下腔靜脈、腹部主動脈、肝內靜脈、肝靜脈)。因此,由腹部超音波掃描,可以篩檢出上述器官的疾病,如肝腫瘤(膿瘍、囊腫、血管瘤、肝硬化結節、肝癌)、肝內結石、脂肪肝、慢性肝炎、肝硬化、胰臟腫瘤、急性或慢性胰臟炎、腹部主動脈硬化、剝離性主動脈瘤、脾臟腫大……等等。而對於某些實質性(非中空性)器官的病變,亦可經由超音波的導引來施行穿刺檢查,而由組織病理檢查來進一步診斷病變的良性或惡性。
長期多量飲酒與脂肪肝
酒精在學名上又稱之為「乙醇」,而乙醇的本身對於肝細胞具有直接傷害的作用。酒精在肝臟的新陳代謝中,需要「膽鹼」的作用,因此酗酒者本身對於「膽鹼」的需要量亦相對的增加,而「膽鹼」本身是合成磷脂的原料之一;因此,由於「膽鹼」的缺乏,而使得磷脂的形成減少,導致囤積在肝細胞質中的三酸甘油脂無法代謝出來,因而更加促進脂肪肝的形成。
除此之外,酒精不僅促進脂肪轉運到肝臟,其亦可減少脂肪由肝臟轉運出來。再者,酒精本身可以增加肝細胞將脂肪轉變為三酸甘油脂的能力,以及減少脂肪酸在肝內氧化的作用。而乙醇的代謝產物——乙醛,對肝細胞亦有毒性的傷害作用;因此適量的酒精攝取,才不會對肝臟造成太多的傷害。
長期多量喝酒會造成的肝疾病,是一般人都知道的事實。酒精不但會傷害到肝細胞,且亦能引起胃腸以及胰臟功能障礙,而使得食物的消化吸收不良,進而導致個體營養不良。由於長期的酒精食用,使得脂肪進人肝臟的含量增加,並減少脂肪由肝內溢出,甚至酒精本身可以直接影響肝細胞將脂肪轉變為三酸甘油脂的能力,或者減少脂肪酸在肝細胞內的氧化作用。況且酒精的代謝產物乙醛對肝細胞本身也會產生毒害,更加促進肝細胞的傷害。此外,由實驗證明酒精造成脂肪肝的主要原因,是由於酒精會促進腦下垂體的分泌,而間接的促進腎上腺皮質素的璔加,使得脂肪轉移至肝臟內;由於肝臟的脂肪含量增加而導致脂肪肝。
酒精性脂肪肝與肝硬化
因長期多量飲酒而罹患酒精性肝疾病的飲酒者,假若在戒酒之後,其將來亦能擁有一個健康的肝臟。但假若酒精性脂肪肝罹患者持續喝酒,甚至在缺乏良好的療養情況之下,則罹患者大約在往後的十∼十五年會轉變為肝硬化。事實上,早期的酒精性肝硬化是沒有症狀的。或許早期酒精性肝硬化會合併同時出現酒精性脂肪肝以及酒精性肝炎的病理變化。
因此,在臨床上對於早期酒精性肝硬化的確定診斷,或許需要罹患者接受肝切片檢查,以找出其特有的病理組織變化。而假若病理切片檢查發現肝小葉周圍的靜脈發生纖維化的現象,而個體繼續飲酒,則將極有可能轉變為肝硬化。因此,「戒酒」是治療酒精性肝疾病的不二法門。
B型肝炎帶原者長期多量飲酒與脂肪肝
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在其自然病史中,潛伏在肝細胞中的B型肝炎病毒會因繁殖生長而破壞肝細胞,並出現肝功能異常的現象,而使得個體的肝細胞持續破壞,因而衍生慢性肝炎、肝硬化,甚至會較非帶原者容易產生肝細胞癌。根據筆者的研究報告結果得知,假若將肝疾病以B型肝炎表面帶原之有無而分類比較時,發現在B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組中,脂肪肝的比例占百分之十一,肝硬化則占百分之三十四;而在B型肝炎表面抗原陰性組中,脂肪肝及肝硬化皆佔百分之三十四•九。
由此研究統計可知,B型肝炎帶原者在長期多量喝酒(平均每天飲酒量二十公克,並連續五年以上者),較容易導致肝硬化的出現。也就是說,在台灣地區的脂肪肝罹患者,B型肝炎帶原並不是最主要的原因,而飲酒卻可以加速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肝細胞的加成傷害。
慢性感染症與脂肪肝
在臨床上,某些慢性感染症在其自然病史中,可能出現肝功能異常的現象,甚至經由腹部超音波掃描才得知罹患個體已存有脂肪肝的病症。而由於脂肪肝的形成,亦間接導致慢性疾病對於身體的傷害。這些產生脂肪肝的慢性感染症,包括有慢性鼻竇炎、慢性支氣管炎、慢性肝炎、慢性膽囊炎、慢性胰臟炎、慢性腎盂腎炎、腎病症候群 、慢性潰瘍性結腸炎、肺結核、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傷寒甚至鏈球菌感染。此外,某些心臟血管的疾病如慢性心臟衰竭(尤其是肺心症罹患者),由於會使得肝細胞處於長期鬱血以及缺氧的狀態,而出現肝細胞脂肪變性的現象。
脂肪肝會傳染嗎?大部分的民眾都認為脂肪肝本身是一種傳染性的肝炎,但事實上,脂肪肝與肝炎病毒的感染絕對沒有關係。常見脂肪肝形成的原因不外是過度肥胖、罹病兼營養過剩、長期多量喝酒、中性脂肪(又稱為三酸甘油脂)過高(大於正常上限的兩倍以上)、老年性糖尿病、長期服用某種藥物(如類固醇、止痛藥甚至抗結核藥物等),都會引起大濾泡型脂肪肝空泡的狀態。某些臨床狀況如懷孕末期,亦會出現不明原因的肝衰竭脂肪肝。或某些嬰幼兒因發燒服用阿斯匹靈,所造成的黃疸及腦病變(雷氏症候群),都會導致罹患者的死亡。因此,千萬不要對於脂肪肝疾病過於掉以輕心。
肥胖與脂肪肝
肥胖的人不僅習慣攝取高醣類飲食,而導致體內脂肪酸過度的合成;此外根據生理學的研究,發現肥胖個體本身都存有醣類耐受性降低,以及「高胰島素血症」的現象。雖然肥胖的人不一定合併糖尿病,主要是由於某些肥胖者空腹時胰島素含量較高。根據生理實驗發現,肥胖性脂肪肝罹患者在口服定量的葡萄糖後,血清胰島素的濃度竟可以高達正常的三倍以上;而單純肥胖者並不具有脂肪肝的個體,僅比正常稍高一些。由此可知,高胰島素血症是肥胖性脂肪肝特有表徵,而此類肥胖性脂肪肝者,肝臟製造脂蛋白的量亦較其他個體增加,也是血清三酸甘油脂過高的原因之一。
此外,肥胖個體周圍組織對於胰島素感受性降低,肌肉本身攝取葡萄糖的功能亦下降,而使得葡萄糖和脂肪酸大量轉化為三酸甘油脂。根據臨床報告,脂肪變性的發生率及其程度,與個體肥胖的程度都有一致正向的結果。事實上,重度肥胖在長期追蹤中,竟然有某些肝臟會發生纖維變性。甚至在某些女性而非酗酒者,脂肪肝中細胞會發生壞死現象。長久以往,會使得肝臟形成纖維化,以及決定組織增生而進展為肝硬化。因此,女性肥胖者對於飲食熱量的攝取,以及體重的控制是非常需要的。
又根據長期的臨床追蹤,竟然發現一個有趣的結論:男性肥胖者合併脂肪肝與女性脂肪肝罹患者其將來形成肝纖維化的比例,竟然是一比三。此外,中年人較其年輕期之脂肪肝都有逐年增加的趨勢。而根據統計,因肥胖所形成的脂肪肝所需要的時間大約在五年以上。
小朋友也會罹患脂肪肝嗎?
脂肪肝罹患者不分年齡老幼,通存在任何年齡層中。換句話說,脂肪肝的盛行率與年齡無關,其亦可以發生在嬰幼兒,也可以發生在老年人身上。因此,脂肪肝的嚴重程度,亦會隨著致病原因的不同而有不一樣的結果。
由於近年來社會環境改善,以及生活富裕,使得人們在嬰孩期時都攝取了過量的營養及熱量;因此,也造就了不少胖娃娃以及肥胖小朋友。也因為如此,脂肪肝罹患者亦會出現在年齡較小的小朋友身上。小朋友除了攝取過量的熱量之外,也攝取了不少油脂類食物,而使得小朋友容易罹患高脂血症(主要指高三酸甘油脂血症),也因而容易衍生脂肪肝。因此,尚在發育期的小朋友千萬不要攝取過多的熱量及脂肪類食物,否則容易導致脂肪肝的形成。
脂肪肝痊癒後還會再復發嗎?
在臨床上,絕大部分的脂肪肝罹患者都會因為適當的處理,甚至服用某些藥物的治療,而會得以痊癒。例如因肥胖而導致肝細胞脂肪變性的現象,也因食量的控制以及適宜的運動,將體重控制在正常範圍之內後,肝細胞中的脂肪顆粒便會因為脂肪代謝的正常化後,便可以逐漸消失,使得肝細胞質內固有的器官功能都得以恢復正常。
但在某些脂肪肝罹患者而言,並非原因去除後,脂肪肝的現象便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恢復正常。根據臨床經驗,從發現脂肪肝起,至完全恢復正常(起碼超音波掃描診斷脂肪肝的參考依據不足以成立時),也必須花上四到五年的時間,因此脂肪肝罹患者必須抱持著恆心以及毅力來去除一切原因的存在,否則脂肪肝在痊癒後亦很容易復發。
脂肪肝是否能完全治癒?
在門診診療中,脂肪肝罹患者經常會詢問到類似的問題,個人在經過全盤的認知後,絕大部分都給予肯定的答案。事實上,絕大部分的脂肪肝都會由於原因的去除而逐漸恢復肝功能的完整性。例如,肥胖者所導致的脂肪肝,在經過飲食的控制,並恢復正常體重後,都可以得到一個很好的預後。但並不是說體重一恢復正常,脂肪肝就會馬上消失。根據臨床的追蹤發現,脂肪肝經過診治後,待其完全恢復正常的時間,必須需要四至五年。
因此,脂肪肝的治療是一種長期的規劃以及追蹤,而最重要的是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
事實上,脂肪肝在臨床上是最常被忽略的慢性肝疾病,假若形成脂肪肝的原因仍然持續存在,或有過之而無不及,則脂肪肝本身也會進入肝硬化的階段。但對於任何原因所形成的脂肪肝,假若能夠適時的認知及診斷,甚至給予治療,則脂肪肝中的脂肪變性現象亦都會「不藥而癒」。
因此,在脂肪肝的治療過程中,必須要嚴格遵守以下生活及飲食的規範:如不勞累及熬夜,避免食用加工食品如泡麵、醃漬類食物,甚至隔夜的飯菜,而應盡量攝取新鮮均衡的飲食,保持理想體重,千萬不要酗酒以及亂服偏方治療(否則必然會加重肝細胞的傷害)。此外,對於某些慢性疾病,尤其是糖尿病、高脂血症、慢性心臟病或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等等,都要好好地控制治療,才不會使得脂肪變性繼續惡化下去。
在臨床上,脂肪肝都能有自癒(即其肝細胞的脂肪變性能夠自然的消失或減少)的機會。甚至在病因的去除以及誘因的控制之下,大多數罹患者在適當的調養之下,腫大的肝臟都會在一至兩星期左右恢復正常,而肝細胞的脂肪變性亦會逐漸緩解或消失。
但對於不同病因所形成的脂肪肝,其脂肪變性緩解所需要的時間,亦不太一致。例如肥胖性脂肪肝在經過體重的減輕,甚至高脂血症的控制之下,都有很好的療效。但其脂肪肝要全然消失,則需要四至五年左右。而藥物中毒性脂肪肝在致病藥物的去除後,都會迅速地恢復正常(平均三個月左右)。而一般單純性的脂肪肝不會發展成為肝硬化或肝癌。但脂肪肝假若合併病毒性肝炎或者酒精性肝疾病,其導致肝硬化的病變亦需要十到十五年左右。
脂肪肝的治療
一般民眾在被告知有脂肪肝的病症時,都會一時感到驚訝及擔憂。事實上,脂肪肝罹患者普遍存在中老年人口群中,只不過脂肪肝本身絕大部分都沒有任何臨床症狀,而被人們忽略罷了。但假若不及時接受診治,亦會衍生其他病變如慢性肝炎或肝硬化的合併症。
因此,脂肪肝罹患者必須要做好某些好的飲食規範。罹患者不僅要嚴格控制熱量的攝取,使得體重能夠維持在正常範圍以內,配合定時的運動,亦可以使得脂肪肝內的脂肪能夠得以消耗;戒酒更是當務之急。平常的飲食亦應著重高蛋白、低醣以及低脂肪為原則。此外,瘦肉或者雞蛋、牛奶亦可以增加肝細胞的恢復。事實上,對於脂肪肝的預防和治療,除了自我克制以及保健之外,是沒有特效藥的。
脂肪肝會變成肝衰竭或肝癌嗎?
在臨床上一旦被告知罹患脂肪肝時,最重要的就是要再進一步探討尋找出脂肪肝的原因,而不要一味的去尋我某些偏方藥物的治療。絕大部分的脂肪肝都會因為原因的去除而可以逐年得到痊癒,更可以恢復到擁有正常人的肝臟。
但假若原因持續存在或者不加以治療,長久下來脂肪肝亦會衍生肝癌。在脂肪肝眾多的成因中,會引起急性肝衰竭而死亡者,包括有妊娠性急性脂肪肝症候群,大量四環素中毒、孩童的阿斯匹靈急性中毒以及少數的黃熱病毒罹患者;而較常衍生肝癌的脂肪肝,常見的有化學藥物中毒,以及酒精性脂肪肝。
脂肪肝的預後
雖然,脂肪肝是一種較溫和的慢性肝疾病,但由於其在臨床上絲毫沒有症狀或表徵,因此絕大部分的罹患者都不知道,甚至忽略了脂肪肝的存在。根據病因的探討,少數的脂肪肝在致病原因的存在下,亦會逐漸發展為嚴重的肝疾病;如肝硬化、猛爆性肝炎,甚至罹患肝細胞癌的可能性。
因此,一旦被告知有脂肪肝的病症,罹患者最首要的工作,就是要積極的進一步探討導致脂肪肝的原因,立即治療。甚至於某些原因,如藥物中毒性脂肪肝、酒精性脂肪肝,以及急性妊娠性脂肪肝,都會在短時間內大量造成肝細胞的壞死,甚至導致肝衰竭,而使罹患者瀕臨死亡的邊緣。因此,一旦罹患脂肪肝,千萬不可輕忽。
B型肝炎帶原者與脂肪肝
所謂「B型肝炎帶原者」,是指罹患者血清中的B型肝炎表面抗原呈現陽性反應者;而B型肝炎帶原者本身就是一種傳染病。也就是說,帶原者的血液或體液可以經由接觸其他個體,而使得被感染者也因而得到B型肝炎。因此,對於B型肝炎帶原者而言,其沒有資格做為供血者。反觀脂肪肝本身卻是一種脂肪代謝異常的新陳代謝性疾病,並非由具有感染性的病原體所造成 。
因此, 脂肪肝本身絕對沒有傳染疾病之虞,所以千萬不要混為一談。脂肪肝本身就算是存有肝功能異常的現象,亦不會經由飲食或注射途徑來使他人罹患脂肪肝。除非其本身不僅是一個脂肪肝罹患者,且又是一個B型肝炎帶原者,則其所罹 患的感染病才具有傳染性。
B型肝炎帶原者是否容易罹患脂肪肝?B型肝炎是五種常見病毒性肝炎的其中一種;雖然某些B型肝炎可以接受特殊的千擾素治療,但假若過度強調臥床休息,以及補充高營養食品,如此不僅造成營養過剩、體重過重而導致肥胖症狀的出現,假若又造成血脂肪遽然增加,亦會形成 「脂肪肝」。
根據病理學的探討,病毒性肝炎合併脂肪肝的機轉與單純性肥胖所引起的脂肪肝有所不同。病理組織學的分析發現,B型肝炎中被診斷為慢性活動性肝炎,其合併脂肪肝的比率竟然高達百分之八•一六。而又發現,病毒性肝炎合併脂肪肝中的血脂肪異常的現象,較單純性脂肪肝為高;其中方發現病毒性肝炎合併脂肪肝的患者大部分是青壯年。
因此,在病毒性肝病的早期千萬不要過度強調絕對臥床休息或是長期輸液治療,這些都是可能造成脂肪肝的主因。
脂肪肝會呈現肝功能異常嗎?
雖然在臨床上被診斷有脂肪肝時,在生化檢驗上都看不出有任何異常的現象;而在實際臨床上,也無法預測其所罹患的慢性脂肪肝,何時才會出現肝細胞傷害的病變。但無可否認的,假若導致脂肪肝的原因持續存在,或者再加上其他致肝傷害的因素之加成作用,其結果必然也會使得脂肪肝出現肝功能異常的結果。
事實上,由臨床證實,假若個體在短時間內大量飲用酒類,亦會在不到三、四天的時間內,形成局限性脂肪肝,以及GOT或GPT異常上升的現象。甚至在某些高劑量藥物的使用(如類固醇或四環素),或者某些化學藥品(如四氯化碳、三氯乙烯)的影響下,都會在極短的時間內,使得肝細胞產生脂肪變性,甚至導致危及生命的猛爆性肝炎。
何種程度的脂肪肝才需要接受積極治療?
由臨床的經驗得知,絕大部分脂肪肝罹患者都會因為原因的去除,而使得脂肪變性的病變逐漸減少甚至消失。也由於絕大部分的脂肪肝罹患者的肝功能檢查(尤其是GOT或GPT)都在正常範圍以內;因此,也使得罹患者忽略了脂肪肝的存在,而使其逐漸進人不可回逆的纖維化病變。
事實上,在臨床診治中,脂肪肝罹患者的GOT及GPT的異常數據都在一百單位以下;僅有少數原因(如藥物中毒性或酒精性)脂肪肝罹患者的GOT或GPT的數據是大於二百單位以上(此種現象在臨床上便稱為肝細胞傷害的急性惡化)。或許,在此階段的脂肪肝,必須要密切地接受專科醫師的臨床監視,甚至服用某些特定藥物的輔助治療,才能預防其演變成猛爆性肝炎的可能性。
罹患脂肪肝的後遺症
絕大部分的脂肪肝罹患者,都有一個良性的自然病史,甚至於終其一生都沒有絲毫臨床症狀。但對某些病因所產生的脂肪肝而言,如藥物中毒性脂肪肝、妊娠急性脂肪肝以及酒精性脂肪肝中,則其在自然病史中較為坎坷;甚至在急性發作期時,這些脂肪肝罹患者會出現黃疸、腹水以及肝昏迷等嚴重合併症的肝臟衰竭的病症。甚至少數罹患者會因為進行性的肝衰竭而步人死亡。
而倖免者假若其致肝傷害的因素仍然存在時,如藥物中毒或過敏、長期多量喝酒、懷孕末期的脂肪變性,或許會使得肝細胞的生理解剖構造發生不可回逆的局面,不但在臨床上會呈現慢性肝炎的徵兆(長期肝功能異常),甚至會衍生肝硬化的病變。在極少數藥物中毒性脂肪肝罹患者,由於藥物異常的囤積在肝臟的組織中,而形成類似腫瘤的病灶,這些都是刺激肝細胞衍生癌前病變。
正確的保肝之道
中國人是喜愛吃藥的民族。在一般人的傳統醫療意識,或許都認為服藥的目的不外是「有病治病,無病強身」的作用,但卻忽略了藥物中所隱藏傷肝的潛在性危險。甚至絕大部分肝炎罹患者,在未能確定慢性肝炎的原因前,就開始服用親朋好友所推薦的偏方。
事實上,這樣的做法反而可能再次導致肝細胞加成的傷害。因此,一般性的正確保肝之道,不外是下列幾點:
一. 不要熬夜。必須養成作息時間的規律性。
二. 不要過度勞累。假若經過充分的睡眠休息後,還感覺到全身倦怠,則或許需要調節前一日的工作量。
三. 盡量食用新鮮的食物。也就是說,肝炎罹患者的飲食盡量採取新鮮均衡的飲食,就可以達到營養充足的目的。對於隔夜的剩菜、久置冰箱的食物,甚至醃製的食物加工品,也盡量不要食用。
四. 避免大量飲酒。酒精本身可以造成肝細胞再次的傷害。
五. 不要貿然服用不明成分的藥物及偏方。
哪些個體需要接受「腹部超音波掃描檢查」呢?
一、肝癌的篩檢
1、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不論其肝功能正常與否)。
2、血親家族中有肝癌罹患者。
3、慢性C型肝炎帶原或合併肝功能異常者。
4、肝硬化罹患者。
5、長期多量飲酒者。
6、不明原因的肝功能異常者。
二、疑似「脂肪肝」高危險群者(如長期多量飲酒者、高三酸甘油
脂血症、肥胖症、糖尿病罹患者、長期服用藥物者)。
三、臨床上疑似肝炎罹患者。
四、肝臟良性腫瘤,如血管瘤、肝囊腫的追蹤。
五、疑似肝內結石、膽道及膽囊結石或癌瘤者。
六、慢性膽囊炎罹患者。
七、慢性胰臟炎及其腫瘤罹患者。
八、腎結石、腎盂腎炎或腎病變如腎囊腫、腎水腫、腎腫瘤..等等。
九、不明原因的上腹部疼痛時間已超過兩個星期以上者。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