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4日 星期一

高血壓飲食原則


高血壓飲食原則


高血壓患者首先要控制熱能的攝入。這樣可使症狀如呼吸困難等得到改善。提倡吃復合糖類,如澱粉、標準麵粉、玉米、小米、燕麥等植物纖維較多的食物,促進腸道蠕動。有利於膽固醇的排泄;少食葡萄糖、果糖及蔗糖,這類糖屬於單糖,易引起血脂升高。
限制脂肪的攝入。膳食中應限制動物脂肪的攝入,烹調時,多採用植物油,膽固醇限制在每日300毫克以下。可多吃一些魚,海魚含有不飽和脂肪酸,能使膽固醇氧化,從而降低血漿膽固醇,還可延長血小板的凝聚,抑制血栓形成,預防中風,還含有較多的亞油酸,對增加微血管的彈性,預防血管破裂,防止高血壓併發症有一定作用。 


適量攝入蛋白質。以往強調低蛋白飲食,但目前認為,除合併有慢性腎功能不全者外,一般不必嚴格限制蛋白質的攝入量。高血壓病人每日蛋白質的量為每公斤體重1克為宜,例如:60公斤體重的人,每日應吃60克蛋白質。其中植物蛋白應占50%,最好用大豆蛋白,大豆蛋白雖無降壓作用,但能防止腦卒中的發生,可能與大豆蛋白中氨基酸的組成有關。每週還應吃2~3次魚類蛋白質,可改善血管彈性和通透性,增加尿、鈉排出,從而降低血壓。平時還應多注意吃含酪氨酸豐富的食物,如去酯奶、酸牛奶、奶豆腐、海魚等,如果高血壓合併腎功不全時,應限制蛋白質的攝入。 

多吃含鉀、鈣豐富而含鈉低的食品,如
薯仔、芋頭、茄子、海帶、萵筍、冬瓜、西瓜等,因鉀鹽能促使膽固醇的排泄,增加血管彈性,有利尿作用,有利於改善心肌收縮能力。含鈣豐富的食品如牛奶、酸牛奶、芝麻醬、蝦皮、綠色蔬菜等,有利於心肌代謝,改善心肌功能和血液循環,促使膽固醇的排泄,防止高血壓病的發展。選用含鎂豐富的食品,如綠葉蔬菜、小米、蕎麥面、豆類及豆製品,鎂鹽通過舒張血管達到降壓作用。少吃肉湯類,因為肉湯中含氮浸出物增加,能夠促進體內尿酸增多,加重心、肝、腎的負擔。忌食興奮神經系統的食物,如酒、濃茶、咖啡等,吸煙者應戒煙。 

膳食宜清淡。適當的減少鈉鹽的攝入有助於降低血壓,減少體內的鈉水瀦留。每日食鹽的攝入量應在5克以下或醬油10毫升以下,可在菜餚烹調好後再放入鹽或醬油,以達到調味的目的。也可以先炒好菜,再醮鹽或醬油食用。在注意減少鈉鹽的同時,應注意食物中的含鈉量。可用食鹽代用品如無鹽醬油等,都有利於高血壓病患者。

根據流行病學研究,鈉的攝取量與高血壓罹患率成正比,也就是說鈉量攝取過多時,高血壓罹患率相對地提高。而肥胖也是造成高血壓的因素之一,因此鈉量的限制及理想體重的維持是預防高血壓的重點。

一般原則 :

選擇新鮮的食物,並自行製作。

含鈉量高的調味品,如:鹽、醬油、味精等,必須按營養師的指示使用。

一些含鈉量較高但卻不易被人察覺的食品,如:麵線、油麵、甜鹹蜜餞、甜鹹餅乾等,因為都添加了含鈉量極高的鹼、蘇打、發粉或鹽,盡量避免食用。

罐頭及各種加工食品,因為在加工的過程中,都加入了鹽或一些含鈉的食品添加物,必須忌食。

含鈉量較高的蔬菜,如:紫菜、海帶、紅蘿蔔、芹菜、發芽蠶豆等,不宜大量食用。

內臟(如:腦、肝、心、腰子)、蟹黃、魚卵、蝦卵等,因膽固醇含量高,如果有合併心血管疾病患者必須禁食。蛋黃以一星期不超過三個為宜。

烹調時可多採用白糖、白醋、蔥、薑、蒜、八角、花椒、肉桂、檸檬汁等調味品,或以蒸、燉、烤等方式來保持肉類的鮮味,增加可口性。

避免抽煙、飲酒。

食用市售的低鈉醬油時,須按營養師指示食用。且因其鉀含量甚高,不適用於有腎臟及某些心臟病患者。

餐館的飲食常使用較多的食鹽、味精等調味,所以應儘量避免在外用餐。萬一無法避免時,則忌食湯汁、醃製及加工的食品。









free counter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