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7日 星期一

新三劍俠 (普藥可複+驍悉+潑尼松)


新三劍俠
(環孢素+驍悉+激素) / (普藥可複+驍悉+潑尼松)

預防急性排斥反應

近幾年腎移植手術例數逐年增加,並且由於新型免疫抑制劑的應用、手術及護理水準的提高、以及術後嚴格的隨訪對免疫抑制藥物劑量的調整,使移植腎一年存活率達到90%以上,但不應忽視仍有近10%的患者移植的腎臟在術後一年內由於排斥而失去功能。排斥反應仍然是移植失敗的一個重要原因。


移植的腎臟畢竟不是自己的腎臟。不少腎移植病人經常擔心的一個問題就是自己移植的腎臟哪一天會突然不工作了,被排斥掉了,這也是移植醫生術後最為關心的問題之一。根據排斥反應發生機制、病理、時間、和過程的不同,可將排斥反應分為四類;即:超急性、加速性、急性和慢性排斥反應,其中急性排斥是手術後近期最常見的排斥反應。急性排斥反應的發生及愈後與移植腎的長期存活率密切相關,直接影響到腎移植效果。


由於移植腎的細胞所帶的是異己的HLA分子,T淋巴細胞不會對此熟視無睹,必然對其進行攻擊,這是引起急性排斥反應的根本原因。為了保證移植腎長期的存活,我們需要抑制免疫系統對外來移植腎進行攻擊,使其不能識別和攻擊移植的腎臟。這也就是腎移植術後為什麼要終身使用免疫抑制劑的原因。急性排斥反應一經診斷就應馬上治療。


但關鍵還是在預防。預防急性排斥反應的方法目前主要有:術前群體抗體的檢測、淋巴細胞毒性交叉試驗、供受者HLA配型(HLA相容性越接近越好);術後合理的應用免疫抑制藥物,如新三聯(環孢素+驍悉+激素)。近年來,越來越多的證據顯示,早期的急性排斥是後期慢性排斥的重要危險因素。慢性排斥反應往往發生在手術後三個月至數年。據國外文獻報導,慢性排斥反應發生後,一年內約50%移植腎失功,而且目前對慢性排斥反應尚無有效的治療方法,因此預防急性排斥反應就顯得更為重要。


腎移植是治療終末期腎病的最佳方法。為使移植腎能更長時間地工作,病人應學會如何保護、保養移植腎。應注意以下方面:嚴格定期隨訪,注意肝腎功能的變化;合理應用免疫抑制劑,實行個體化的治療方案;定期檢測環孢素血濃度;防止感冒和低熱,如發生最好請醫生檢查處理;按時、按量服用免疫抑制劑,不要私自停藥或減藥;也不要服用一些可能會增強肌體免疫功能的藥品、補品。總之只有移植腎病人和醫師的良好配合,才能使移植的腎臟能更長時間的工作


腎移植後三聯治療6個月停用環孢黴素或強的松的相關研究
Smak et al.      J Am Soc Nephrol 2002 May;13(5):1365-73
http://www.wl120.com/jbdq/waike/shenyizhi/yzyy/2005-04-21/jbdq_24464.html


目前醫學界關於腎臟移植(RTx)後持續應用三聯治療(包括黴酚酸酯[MMF] (驍悉)、環孢黴素[CsA] (環孢素) 和強的松[Pred] (激素))的必要性仍然存在意見分歧。

荷蘭鹿特丹大學醫院內科的Smak Gregoor PJ及其同事對此進行了研究。他們將腎移植後6個月的212例患者隨機分為三組:停用CsA組(63例)、停用Pred組(76例)或繼續三聯治療組(73例)。其中,MMF劑量為1000mg,每天二次;目標CsA水準為150 ng/mlPred劑量為0.10 mg/kg/天。隨訪時間為移植後24個月。


在停用CsA組的63例患者中有14例(22%)經腎活檢證實發生急性排斥反應,而停用Pred76例中有3例(4%P=0.001)、對照組73例中僅有1例(1.4%P=0.0001)發生這一反應。


對照組中只有1例經腎活檢證實發生慢性排斥反應,在停用CsA組中有9例(與對照組比較P=0.006),在停用Pred組中有4例(無統計學差異)。在停用CsA組和停用Pred組中,分別有2例和1例患者發生移植物功能喪失,而對照組有2例患者移植物功能喪失(無統計學差異)。


成功停用CsA的患者在隨訪期間血清肌酐水準顯著降低。強的松的停用可引起平均動脈壓的下降和總膽固醇/HDL比率的增加。

Smak Gregoor
等總結認為,在腎臟移植後6個月很快停用環孢黴素可顯著增加腎活檢證實的急性和慢性排斥反應的發生率。停用強的松相對安全,並可導致平均動脈壓的下降。但是,腎移植後2年各組在患者和移植物存活以及腎功能方面並無差異。





free counter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