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0月17日 星期四

受教育 ≠ 有教養



關先生又將離加返回國內住一段時間,按慣例近日來家話別。談笑間說起一小事:今年初開學之際他從北京乘機回多倫多,鄰座一男生第一次遠離家門和國門來多大讀書,臨下飛機時要關先生幫助記下他所乘出租車的牌號,以備不時之需。關先生說不必了,我女兒來接我,你也不認識地方,我們送你到學校公寓吧!男青年喜出望外。關先生住在16街,其女兒也不認識多大公寓,一路走一路問走法,就這樣一家三口送男生從7點多出機場,待送到了多大的公寓后回到家已11點多了。在臨離開公寓時,關先生又把自已家庭地址和電話寫了個條給男生。(在剛下飛機和到了公寓后,關先生都主動要他用關先生的手機向國內媽媽報了平安。)時間已過去幾個月了,該男生至今杳無音信,關先生說應該和希望是別來無恙吧!
由此我想起了親身經歷的一些事:
其一、侄孫子清華碩士畢業後到滑鐵盧大學再深造華大特長計算機專業,有次長周末來家約其在多倫多工作的北京同一中學女同學、北大物理系碩士小陶,待小陶開車來我家后再去找另一個也在多市的中學男同學聚會。這真是我都為他們高興的事----遠在萬里之外的異國他鄉竟然能有三個中學同學相逢!那天正好下着淅瀝瀝的雨,小陶來家車就停在馬路邊。出於關心和禮貌,我和侄孫子也沒打傘趕快跑去接應。侄孫子說,我二爺爺想請你到家裡坐坐,我也說謝謝你來接他。誰知小陶只點了一下頭說不用了,就不喜不搵的又手扶駕駛盤去了,而且再也沒了反應。
其二、妻弟家房子有多,妻妹夫的侄子小牛來多大讀書住其家。妻弟一家念其一人在外又有親戚關係,來后每逢周末、節假日必邀其共進午、晚餐,小牛倒也實在,有邀必到,但每到則在餐桌旁一坐,從來沒有表示過幫廚,更不必說實際行動了,平日表現也有如住旅館進餐廳。后其功課忙住學校公寓了,妻弟一家這一關懷舉措才告磬。
其三、兒媳妹妹一家三口剛移民落地至此時,暫住我家理所當然,我們一家也十分歡迎。兒媳妹夫乃北大光華學院高材生、清華機械系碩士生、妹妹為上外法語系畢業。自遠方來客到我家后,老伴就成了名副其實的主廚而我是下手:早、晚餐共8個人的飯,(客人3位、主人5),晚飯還需多加4個人第二天帶的午飯(兒媳妹及妹夫、兒子兒媳)。每日除去兒子兒媳幫廚之外,其餘兩位大人吃飯前後絕不伸手,衍然到了餐廳。(好在倒還不挑剔飯菜口味,話說回來,老伴的川菜手藝早已享譽親朋好友之間。)其室內清潔自然也是我和老伴多有效力。時光不到一年,他們租到了心儀的房子搬走了。我和老伴稍得以解放
其四、小孫女班上來一新同學,其外婆是位擅於與人溝通的中學語文教師,彼此熟悉后常話家常,有一天她很傷感的對我說,在國內與女兒家沒一起住過,現在來女兒家已兩年了,但女婿從來沒稱呼過她一次,讓她內心十分難受,為此有時一個人在公園的椅子上暗自流淚。
例子從近到遠、又從遠到近,不禁讓我才又想起了黃先生的話,實際上20077月我就在多倫多明報上看到過這一報道,當時認為此人頗有出口不遜之感,不料後來在多倫多,陸陸續續的身邊事實被其言中:接受了教育不一定有教養。而且上述幾例的這些學校都可謂中外聞名。我認為儘管這些是個別和少數,但應引起來加青年和家長的高度重視,加強自我修養和對子女的培養、教育。
我的感悟是,在教養的培養上要注意兩個誤區:
一是有禮貌、懂禮儀就是有教養,這不對。有教養的人必然是有禮貌的人,反之則不盡然。禮貌是教養的基礎和修鍊過程。有教養的人在心靈上的純潔與高尚表現出來的禮貌是出自內心的,反之那些言不由衷、行非本意的禮貌只能是虛偽。
二是有教養的人必須經過受教育--這不能一概而論。受過教育對於教養的培養與修鍊固然是好也有必要,但無論在過去還是在今天的中國也不能說沒受過教育或受教育不多的人就沒教養。眾所周知,偏遠地區的山村凡夫受教育的人並不多,但恪守村規民約、尊老愛幼、豁達待人、勤儉持家等等有教養的表現之人比比皆是就是實例。
在本文行將結束時,我以幾十年前在川西北的一個山村裡見到一位老者所講的一副對聯作為結束語吧!因為我覺得達到這樣的境界該是一個樸實而又有教養的人了。

上聯是:在高處立 着平處做 向闊處行
下聯是:懷上等心 結中等緣 享下等福
橫批是:為人一世

懷上等心 結中等緣 享下等福
世一人為
在高處立 着平處做 向闊處行



free counters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