瞭解世界最著名的六種教育法,選擇那一種最適合你?
1. 卡爾威特的天才教育法
卡爾威特 (Karl White) 是德國哈雷近郊洛赫村的教師,他認為孩子的教育必須和孩子的智力發展時開始,並用自己的理論實踐於自己的兒子卡爾威特,使他成為傳奇般的天才。於1818年寫成《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該書是世界上論述早期教育的最早文獻,他的教育理念被後人譽為嬰兒期的早期教育。
2. 斯特娜的自然教育法
斯特娜 ( M.S. Shiterna ) 是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匹茲堡大學語法學教授,畢業於拉德克利夫女子大學。在推崇卡爾威特教育法的同時,提倡根據孩子自身的習性,用自然的方法教育孩子,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於1914年寫成《MS斯特娜的自然教育》一書。在書中,她結合自己教育女兒的親身經歷闡述了自己的教育方法。
3. 蒙特梭利的特殊教育法
蒙特梭利 ( Dr. Maria Montessori )1870年8月出生在義大利安科地區的基亞拉瓦萊,自小受過良好的家庭教育。1907年開始在各地建立蒙特梭利兒童之家,致力於為孩子提供發展機會環境的教育方法,她不僅是偉大的教育家,還是著名的科學家,一生為了兒童和人類精神的復興奉獻了一生。著有《蒙特梭利教育法》、《蒙特梭利手冊》、《教育人類法》、《高級蒙特梭利方法》、《童年的秘密》、《兒童的發現》等書。
4. 鈴木鎮一的才能教育法
鈴木鎮一 (Suzuki Sinichi) 生於1898年的古屋,其父經營著但是世界上最大的小提琴工廠。22歲赴德國學習音樂,回國後對如何通過小提琴去開發和提高孩子的能力充滿了堅定的信心。他抱著每個孩子的能力成長,都有一種培養方法的信念,立志於對孩子天才教育,培養出大批的天才兒童。為了進一步發揚才能教育法,著有《早期教育和能力培養》一書。
5. 多湖輝的實踐教育法
多湖輝 (AKIRA TAGO) 是日本二戰以後傑出的教育家,對兒童心理和腦力開發研究造詣頗深。與許多以理論見長的學者不一樣。多湖輝的教育思想更具實踐性,直指兒童教育的具體實際問題,認為增強孩子能力的最好辦法,就是使父母成為教育的實踐者,著有《母愛促進身心健康》、《管理孩子的技巧》、《使孩子聰明的心理戰術》、《學習指導法》等書。
6. 周弘的賞識教育法
周弘 (Chou, Hung) 是中國南京市人,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賞識教育研究室主任,南京婷婷聾童學校校長。用賞識教育法教育自己聾障的女兒,使她成為中國第一位聾人大學生。他用賞識教育法培養了一批殘障兒童,也改變了成千上萬健全孩子的命運。起著有《賞識你的孩子》一書,一出版即風靡全國。
天才取決於後天的教育
愛爾維修說:“即使是普通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卡爾威特常向別人宣講這一道理。
這個現代人已經完全接受的觀點,在當時卻並不容易為人所接受。社會上存在著兩種完全不同的天才觀。一種強調的是天賦,認為人的命運是由其天賦的大小決定的,而環境的作用是次要的。另一種強調的是環境作用,認為天賦的作用並不重要。這兩種觀點的代表人物分別是盧梭和裴斯塔洛齊。愛爾維修是裴斯塔洛齊派的先驅者,他堅信:人剛生下來時都一樣,僅僅由於環境,特別是幼小時期所處的環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為天才或英才,有的人則變成了凡夫俗子甚至蠢材。
威特的父親顯然受到過愛爾維修學說的感化,認識到後天教育對於孩子成長的意義,正如我們在上面已提到的,在威特父親對兒子的培養過程中,他一直受到那些被冠以教育家頭銜的人們的敵視,因為他的教育觀念冒犯了這些權威們業已成形的信條。與愛爾維修有所不同的是,威特承認孩子的稟賦是有所不同的。有人攻擊他說他不承認孩子之間的天賦差異,他非常不能苟同。
他認為,孩子的天賦當然是千差萬別的,有的孩子多一點,有的孩子少一點。假設我們最幸運地生下一個稟賦為100的孩子,那麼生就的白癡其稟賦大約只能在10以下,而一般孩子的稟賦大約只能在50左右了。
如果所有孩子都受到一樣的教育,那麼他們的命運就決定於其稟賦的多少。可是今天的孩子大都受的是非常不完全的教育,所以他們的稟賦連一半也沒發揮出來。比如說稟賦為80的,可能只發揮出了40;稟賦為60的,可能只發揮出了30。
因此,倘若能乘此之虛,實施可以發揮孩子稟賦八到九成的有效教育,即使生下來稟賦只有50的普通孩子,也會優於生下來稟賦為80的孩子。當然,如果對生下來就具備80稟賦的孩子施以同樣的教育,那麼前者肯定是趕不上後者的。我們不要悲觀,因為生下來就具備高超稟賦的孩子是不多的,大多數孩子,其稟賦約在50左右。
威特進一步論及,縱觀有史以來的偉人和天才,他們大都有著這樣或那樣的缺點。倘若能給他們以再高明一些的教育,那他們一定會更偉大、更健康、更和善、更寬大、更出色、更聰明、更正直、更博學、更謙虛和更堅強。一言以蔽之,就會成為更加盡善盡美的偉人和天才。
如果對生下來就具備高超稟賦的孩子施以高明的教育,那他的發展就是不可估量的。但遺憾的是,生來稟賦高超的孩子為數甚少。
為此,卡爾威特認為,對孩子的教育必須與其智力曙光同時開始,只有這樣才能培養出天才。為了進一步說明這個道理,威特舉了橡樹的例子。
如果按照理想狀態生長的話,一棵橡樹可以長成30米高,那麼我們就說這棵樹具有能夠長到30米高的可能性。同樣的道理,一個兒童,如果按照理想狀態成長,能夠長成一個具有100度能力的人,那麼我們就說這個兒童具備100度的潛在能力。可是,要達到理想狀態,總是很不容易的。所以即使橡樹具備長成30米高的可能性,要真長成30米高還是很困難的,一般可能是12米或者是14米左右。假若環境不好,則只能長到6~9米。但是,如果給它施肥等等,好好侍弄,則可長到18米或者21米,甚至也可以長到25米或27米。同樣的道理,即使是生來具備100度能力的兒童,如果完全放任不管,充其量則只能成為具備20度或者30度能力的成人。也就是說,只能達到其潛在能力的二成或者三成。但是,如果教育得好,那麼就可能達到具備60度或者70度,乃至80度或者90度能力的成人。也就是說可能實現其潛在能力的六成或者七成,甚至八成、九成。教育的理想就在於使兒童的潛在能力達到十成。
令人遺憾的是,具有像威特父親那種思想的人仍然鳳毛麟角。在19世紀,心理學家們認為,天才只是發生於正常人中的某些極端個案。而且他們還認為,天才是遺傳而來的,天才的遺傳是心智能力遺傳的一部分。由於家庭成員之間的能力相似是一個已被接受的事實,家族中數代出現天才的幾率就較大,這使天才具有遺傳性的觀點具有了一定的可信度。
眾所周知,雅典儘管人口不多,卻出現了很多舉世聞名的天才人物。人種改良論者高爾頓將此歸結於希臘人是優秀人種的緣故。他說:“希臘人種優於我們歐美人 ,正像我們優於非洲土著人那樣。”遺憾的是,他絲毫不去關心天賦以外的東西所產生的重要作用。關鍵的一點是,他和許多人一樣,沒有充分認識到教育的價值。雅典的天才人物之所以很多,希臘人的人種優秀也許是其中一個因素,然而,更重要的原因還在於早期教育已成為當時雅典社會的一種習俗。高爾頓對此卻毫無察覺。因此,他的天才觀就不能不帶有片面性。
儘管高爾頓曾收集過一些所謂遺傳性天才人物的例子,但在我們看來,其中的許多例子也未必能站得住腳。很多即便具有天賦遺傳特性的人物如果沒有後天的教育,也不可能成為天才。正如諺語所言:“天才不傳代。”當然,我們絕不是一點也不承認能力是可以遺傳的,而且從理論上講,能力的遺傳也是合乎邏輯的。即便我們相信能力是可以遺傳的,但遺傳論者必須要回答以下問題:為什麼天才的遺傳比肉體特徵的遺傳要少得多,以及為什麼天才遺傳的例子很少見呢?
事實上,人種改良論者也承認,能力的遺傳從理論上講是合乎邏輯的,但是能力的遺傳並不像財產的繼承那樣。財產的繼承是現實的,能力的遺傳卻不是現實的。由父母遺傳給自己孩子的能力只是一種可能性,不發掘它就沒有效力,只有發掘了才會產生效力。
天才的出現與天賦有關,但是,更要強調的是,孩子如果只靠天賦那將是一事無成的。孩子生下來即使具有很高的天賦,若得不到發揮,也是無濟於事的。社會上曾出現了很多具備很高天賦的孩子,可惜其中很多人由於得不到充分發揮而成為極平凡的人。儘管能力的遺傳在理論上是成立的,但是,出現遺傳性天才的例子卻很少見,其原因就在於此。
深受卡爾威特影響的塞德茲博士說:“幼兒就像燒陶瓷的黏土一樣,教育得如何,決定他成就的大小!小孩只要從小接受教育,就可以成為音樂家、畫家、詩人、學者等等。”可是,有的人也許會說:“成為音樂家就需要有敏銳的耳朵,如果沒有敏銳的耳朵,多麼早教他音樂也不行。而敏銳的耳朵是一生下來就有的,所以你的教育我不信。”
有沒有敏銳的耳朵,這是對大人或小孩長大以後才說的話。如果兩三歲開始訓練,是完全可以培養出敏銳的耳朵來的。心理學家所說的視覺型和聽覺型,也是後天的,不是先天的。在歐洲,有的人說如果三代都是音樂家,才能出一個大音樂家。這是從天才遺傳論的角度來說的,是很錯誤的。從莫劄特的例子來看,他成為著名的音樂家,是由於他出生於充滿了音樂氣氛的家庭裡,從小就培養了對音樂的愛好。
米開朗基羅生下來不久就被送到鄉下,寄養在別人家裡,他的保姆是位石匠的妻子。後來他說:不僅在這個家庭裡吃了保姆的奶,而且從小就愛上了錘子和鑿子。而他的家庭卻是非常有名的豪門世家,非常反對他成為雕刻家。但當心之火已經燃燒起來後,他父親也無可奈何了。
林內家住在湖泊之濱,周圍有野花、有森林、有馬叫、也有小魚游泳。他所以能成為大生物學家,就是因為生長在這樣的環境裡。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
總之,幼兒像製造陶瓷的黏土一樣,可塑性是很大的,環境和教育願把他培養成什麼樣就能把他培養成什麼樣。
名人或學者的孩子不一定成為有名氣的人。過去有個學校,五六位教員在一次集會上做出一個結論:博士或名人的孩子一般成績不好。這當然不是正確的判斷,而且,孩子能否成為偉大人物,只看學校的成績是難以斷定的。可是,偉人的孩子不一定是偉人,這卻是事實。世上這樣的例子舉不勝舉,這是為什麼呢?這是才能的問題。才能這東西不光是遺傳問題,重要的是腦髓是否發達。
我們決不否定遺傳的重要性,但是遺傳對孩子的命運來說,也決不像很多人認為的具有強烈的決定力。在《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中,威特警告人們:“不要失望,不要相信萬能,堅定不移地去做吧,你們的孩子也有成為偉人的可能性。
世界上最早的育兒親歷手記
在威特成名以後,人們譴責其他教育家的無能,甚至責怪他們為什麼不能把孩子教育成像威特那樣的人。為此,一些思想狹隘的教育家們更加敵視威特的父親。
即便威特在當時已表現出許多優於普通兒童的才能,但是對於威特的表現,許多人依然認為,他的才能是天生的,並非教育的結果。為此,威特的父親感到無可奈何:
“人們都說我兒子是天生的天才,不是我教育的結果。很多人都不相信我的話,連我的許多親友也不相信。倘若上帝真給了我一個天才的兒子,這是上帝對我的仁慈,再沒有比這更幸福的了。然而,實際上並非如此。”
為了減少反對派對他的敵視,也為了向人們闡明正確的天才觀,威特父親決定將他的教育方法公之於世。
威特父親將自己的教育方法公開的第二個理由是為了答謝他的朋友們的關心。正如他所感慨的,小威特的成名,使他面對許多敵人,但也結識了很多朋友。他在書中寫道:
“朋友們對我的教育方法很同情,常常用談話或通信的方式來鼓勵我。因此我也往往被他們的好意所感動,有時感動得流淚。我的成功大半在於他們的同情和支持。因此,我終身難以忘卻他們對我的一片好心。我的朋友們希望我把我的教育法編寫成書公之於眾。而我屢屢拒絕,但是到最後還是被他們說服了。我就是在他們的再三勸說下,決定公開我的書的。但是不能斷言,運用我的教育法的人就一定能像我一樣獲得成功。另外,也沒有必要讓所有的孩子都像我兒子一樣接受那樣的教育。但是我相信,不管誰使用我的教育法,肯定都會取得良好的效果。”
裴斯塔洛齊是第一個承認卡爾威特教育法的人。當人們用懷疑的眼光看待這種教育法時,裴斯塔洛齊仍然堅定地鼓勵他:“你的教育法必定能取得成功!”除了裴斯塔洛齊,巴黎大學的朱利安教授也再三勸說他,希望把他的教育法以書的形式公佈於眾。
下面就是裴斯塔洛齊先生寫給威特父親的信:
我曾記得14年前,在布夫塞同你談過教育問題。當時,你說用你的特別教育法能非常有效地教育你的孩子。14年後的今天,我們終於看到了你兒子所受到的教育效果比你預想的還要好! 但是,不瞭解情況的人可能仍懷疑這是否就是你教育的結果,或許還有人認為這是你兒子的天賦所致。有鑑於此,我期待你能向世人詳細闡明你的教育方法,以使世上的所有孩子能通過你的教育方法受益。這是一件極有意義的事,請你務必考慮。 你最卑微的僕人和朋友 裴斯塔洛齊1818年9月4日于伊凡爾頓
正是在反對者的壓力和贊成者的支持下,卡爾?威特于1818年寫成《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一本稱得上是世界上最早的育兒親歷手記。
《卡爾·威特的教育》面世以後,在當時並未引起人們的重視,幾乎絕版,保留至今的只有很少的幾部了。有趣的是,哈佛圖書館裡藏有一冊,據說是美國的唯一珍本。因此該圖書館把它作為珍品,陳列在貴重品室裡。
這本書在當時受到冷遇,一方面可能與它的篇幅過長和敘述方式不吸引人有關。全書長達1000多頁,其中大部分都是一些與主題扯得太遠的枯燥議論,而且寫得雜亂無章。儘管後來從這本書受益的威納博士曾將之譯成英文,並省略了原著的一些無關緊要的之處,篇幅也壓縮到300頁左右,但它仍然使人感到囉嗦和枯燥。
除了書的表現形式有問題外,更為關鍵的因素可能是,由於書中所闡述的思想與當時人們的想法格格不入。威特父親教育理論的核心是:對兒童的教育必須與兒童的智力曙光同時開始。可是當時流行的主導思想是:兒童的教育應當開始於七八歲,這種論調在當時為人們所深信不疑。除了此論調之外,還有一種讓許多父母感到十分恐懼的觀念是:早期教育有損于兒童的健康。因此,在這種思想觀念籠罩下,威特父親的教育理論,在當時人們的眼裡簡直是荒唐至極,更談不上指望父母親們會利用他的理論將一個“凡夫俗子”訓練成“天才”了。
卡爾威特不僅造就了一個天才,使兒子成為通過早期教育取得顯赫成功的典範,而且將他成長的秘密公之於世,為後人成功地培養自己的孩子提供了第一份範本。以下內容就是對他的主要教育思想的介紹。
名人推薦
把一個低智兒童培養成聞名全德國的奇才,這是證明《卡爾.威特的教育》一書神奇和偉大的最好例子。
〔美〕 哈佛大學心裡學博士
《俗物與天才》作者:塞德茲
我根本想不到,由哈佛圖書館的這本孤本藏書
所傳播的教育思想,最終會把劉亦婷引向哈佛。
劉亦婷被幾所世界名校看中的優秀素質, 就是用該書中的方法打下的基礎。
〔中〕 《哈佛女孩劉亦婷》 作者:劉衛華
為什麼諸多神童同時集中於哈佛大學,
世上根本不可能有這麼多的偶然現象,
這全是受益於《卡爾.威特的教育》的結果。
〔日〕 《早期教育與天才》 作者:木村久一
後記
上帝給了他一個癡呆的兒子,但是卡爾威特通過自己的教育,讓兒子成為了一個天才:8歲學會6種語言;9歲考入萊比錫大學;13歲發表數學論文,並獲得哲學博士學位;16歲,又獲得法學博士學位,被柏林大學聘為法學教授。
一切的奇跡都來自卡爾-威特的天才教育法。
1、對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是教育,而不是天賦。孩子成長為天才還是庸才,不是取決於天賦的條件,而是取決於五六歲時的教育。開展遊戲,興趣記憶。多種感官,嘗試記憶。動作演示,準確記憶。善用比喻,理解記憶。找准異同,比較記憶。發散思維,創造記憶。綜合歸類,邏輯記憶。加強複習,強化記憶。
2、在老威特的持之以恆的教育下,雖然天生癡呆的兒子長到四五歲時,他在各方面的能力已大大超過同齡孩子,成為本地教育史的驚人事件。正是老威特對兒子實施科學的全面化教育,使小卡爾的成長非常健康,學業也進步十分神速。
3、兒童的潛在能力是遵循遞減法則的,如果從出生起就對他們進行理想的教育,那麼他們的潛在的能力就可能達到100%。為什麼早期教育能夠造就天才呢?要明白這個道理,就要從兒童的潛在能力談起。根據生物學、生理學、心理學等學科的研究,人生來就具備一種特殊的能力。不過,這種能力是隱蔽地潛藏在人體內的,表面上是看不出來的。這就是潛在的能力,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天才能力。因此,天才並不是我們平常所認為的那種只有少數人才具有的稟賦,而是潛藏在每個人的內心之中。如果所有的孩子都受到同樣的教育,那麼他們的命運就決定於其稟賦的多少,但是今天的孩子大都受到非常不完全的教育,所以他們的稟賦連一半都沒有發揮。威特堅信,教育的思想就在於使兒童的潛在能力達到十成。然而,教育開始的越晚,兒童潛在的能力實現的機會就越小。產生這種現象的原因是,這種潛在能力都有各自的發展期,如果錯過這個時期,那麼就幾乎很難再發展。
4、對孩子的教育必須儘早開始,開始越早,取得的效果就越顯著,孩子越有可能成為接近完美的人。因為即使是天生聰明的孩子,在出生時有很好的起點,但如果得不到正確的培養也不可能充分發揮其潛能,那麼他終究也不會成材。反之,即使天賦不好,但是後天得到合理的教育,他也能夠成為優秀的人才。
5、人如同瓷器一樣,小時候就形成他一生的雛形。幼兒期就好比瓷器的黏土,給予什麼樣的教育就會形成什麼樣的雛形。事實上,從出生起到3歲之前,是一段最為重要的時期,因為這一段時期,孩子大腦接受事物的方法會影響他的一生。
6、嬰兒對多次重複的事物不會厭煩,所以3歲以前也是硬灌時期。嬰兒依靠動物的直覺,具有在一瞬間掌握整體的模式識別能力,這是成人遠遠不能及的。他的大腦還處在一個空白狀態,無法像成人那樣進行分析,因此,可以說他具有一種不需要理解或領會的吸收能力。老威特的教育理論核心就是:對兒童的教育必須與兒童的智力曙光同時開始。哈佛女孩劉亦婷的母親劉衛華接受卡爾這一教育思想,堅持早期教育,使女兒的記憶能力明顯超越常規孩子。語言訓練要從身邊事物開始,巧妙地教他新單詞的發音和詞義。當孩子稍微大點,父母要天天給他講故事。必須注意發音的準確性。
7、根據專家們的研究表明,不是經過早期教育而是依靠天賦產生的神童,只不過是一種病態的暫時現象。這樣的神童往往容易夭折。 這就是10歲神童,15歲才子,20歲凡人諺語所表達的現象。
8、儘管小卡爾有許多興趣,從事各種活動,可帶有偏見的人們還是認為他的生活除了坐在桌子前面,其他什麼也不會幹。他們甚至認為,小卡爾除了學究式的知識外,還有一點兒英語,其他就一概不懂。可是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瞭解小卡爾的人都知道,他坐在書桌前的時間比任何同齡人都少。事實上,他把大量的時間盡情地花費在了玩耍和運動上,他是一個健康活潑的孩子。各位父母一定想知道老威特到底使用了怎樣的獨特教育方法,才使孩子能這樣既輕鬆愉快又學到了如此豐富的知識。其實很簡單,老威特的教育秘訣在於:喚起孩子的興趣和讓孩子提出問題。老威特有一個教育原則,就是教育不能強迫。
9、孩子的不良行為是因為精力不知道往何處使的緣故,這其實也是一種精力浪費。在創造力方面,老威特鼓勵兒子多動手、多思考、多提問題。兩歲時,威特夫人每天堅持給他講故事,並且讓他參與猜測情節。在遊玩、散步和吃飯時,老威特總是想方設法地豐富小卡爾的知識。即使是普通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
10、隔代教育代替不了親子教育。迫於激烈的生存競爭,許多年輕的父母忙於工作,而將孩子全權交給老人。由於老人思想僵化、素質參差不齊,有的偏重于教孩子認字,以孩子能背唐詩宋詞為自豪;有的認為教育是孩子上學以後的事,只要現在不餓著,不凍著就行;有的無限溺愛,一切以孩子為中心,把孩子慣得渾身都是毛病。
11、在培養孩子的行為習慣方面,老威特的一條基本經驗就是:是非分明,始終如一。有家長疑問,為何自己孩子很聰明,但是學習卻不好。老威特認為有一點可以肯定,那就是多數孩子沒有從小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緣故。威特先生從不認為自己兒子有多麼高的天賦,也不相信成績差的孩子是因為他們天生智商低。老威特嚴格規定兒子的學習時間和遊玩時間,培養他專心致志的學習精神。他嚴禁兒子在學習語言和數學等知識方上敷衍了事,而要他養成精益求精的精神。他還注意培養小卡爾做事敏捷靈巧的習慣。正是由於在學習專業知識時專心致志,效率極高,才使小卡爾贏得了很多時間從事運動、休息和參加社交等。
12、福祿曾說:“國民的命運,與其說是操作在掌權者手中,倒不如說是握在母親的手中。因此,我們必須努力啟發母親—人類的啟蒙教育者。”我們騎馬,甚至也不雇傭不稱職的馬夫。但是有的母親卻把孩子交給無任何學識的奶媽。這樣的奶媽整天對孩子說,許做這個,不許做那個,因為她這樣最省事。但是這樣一來,非但不能發展孩子的能力,反而使之萎縮。家庭應該成為孩子的樂園。不良少年是冷酷家庭的產物。
13、人剛生下來時都不一樣,僅僅由於環境,特別是幼小時期所處的環境不同,有的人可能成為天才或英才,有的人則變成凡夫俗子甚至蠢材。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人生來就具備一種特殊的能力,它是隱秘地潛藏在人體內,我們稱之為潛能。這種潛能一旦被挖掘出來就是天才。因此,天才並不是我們平常所認為的那種只有少數人才具有的稟賦,而是人人內心都潛藏著的。兒童雖然具備這樣的潛能,但是這種潛能遵循遞減原則。教育越晚,兒童的能力實現越少。這是因為這種潛能均有一定的發展期,錯過這樣的時間就基本消失。
14、教育孩子的最重要之點就在於要不適時機地給孩子以發展其能力的機會,也就是說要讓孩子儘早發揮其能力。給3歲以前教育內容:一方面是反復灌輸語言、音樂、文字、計算和圖形等奠定智力的大腦活動基礎模式,另一方面則是輸入人生的基本準則和態度。人類的強弱,並非取決於人種或血統等因素,而是要看後天的教育與環境而定。
15、做父母的對子女的早期教育絕不是一種無效勞動。雖然在某些年月裡,好像被教育者處於沉睡狀態;但是,到後來終有一天,會看見大有好處的。 伏爾泰曾說:“忙是幸福的秘訣。”這也使用于孩子。總有事兒幹的孩子是幸福的。
16、培養觀察力是一切靈感的源泉。發展孩子的色彩感覺,培養孩子的記憶力。大自然是孩子的學習寶庫。幼兒在3歲以前,是語言發展的最佳期,因為語言既是進行思維的工具,也是接受知識的工具。若能在孩子6歲以前掌握準確的語言,那麼這個孩子的發展速度一定會很快,而且其速度是其他孩子無論如何也趕不上的。人的一生中,1至5歲是最富有語言才能的時期,父母千萬別讓這種才能白白枯死。
17、講故事不能只讓孩子被動地聽,應該要他複述。兒子這麼小,那些難懂的詞彙解釋了他也聽不懂。然而,這一行為的意義並不是讓他立刻記住或聽懂,而是解釋生詞的行為本身,教給兒子學習的態度和方法。如果大人在傳授知識的時候遇到難點就繞過去,孩子就會養成“不求甚解”的壞習慣。在孩子的樂趣中,最重要的是讀書。引導孩子讀書上,我利用故事的誘惑力實現這種過渡。我發現講故事的重要性,它不僅能豐富孩子的知識,而且能夠成為引導孩子看更多書的橋樑。我在講故事的時候,總是繪聲繪色,運用誇張的表情、形象生動的語言,並輔之以變幻不定手勢,甚至有時候站起來模仿故事人物的身形以不斷推動情節發展。兒子聽得如癡如醉,常常也禁不住跟著我手舞足蹈。但是我總是在講到最有趣的地方打住,並告訴兒子這個故事在哪本書裡,鼓勵他在閱讀中尋找快樂。
18、對於卡爾的教育,我首先是考慮發展他先天的個性,培養他的獨特見解和首創精神。對事物強烈的求知欲,對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索是開啟智慧之門的鑰匙。在創造力方面我鼓勵兒子多動手、多思考、多提問題。不論兒子提出什麼樣的問題,我都耐心地給予解答。心理學家造就解讀出人的智慧結構是由觀察力、記憶力、注意力、想像力、思維力、語言表達力以及動手操作能力構成,其中思維能力則是智慧活動的核心。思維超常的孩子經常表現出良好的思維品質。思維的獨立性和創新性。
19、幼兒學外語應該及早,越早越好。因為在0到3歲時期,幼兒屬於學習語言的零困難期,就是說無論多麼拗口的語言,無論多麼複雜的發音,他都毫不困難地能夠掌握。唯有數學,它是一門純抽象的學科,只能依靠自己的思維能力,好動愛玩的孩子會覺得太枯燥。尤其是在學習乘法口訣的時候,難度更大。但是如果首先讓孩子對數學產生興趣,孩子仍然可以很高興地學習數學。所以教育者的專業性和對於該學科的興趣會決定教育的效果。
20、從卡爾很小時候我就有意識地教他加快頭腦運轉速度。對容易問題回答得快的人,對困難問題的回答也同樣很快,反之亦然。這種普遍存在的心理活動的速度差異,是決定智力差異的基本和固有的基礎。卡爾的靈活敏捷的頭腦完全得益於日常訓練。所以從教育一開始,就應該有速度培養意識。這最後會成為智力的一部分。
21、記憶力的差異主要表現在記憶速度、準確性、持久性、準備性和靈活性上。記憶對於孩子的個性、情感、意志等都有很重要的意義。 22、孩子的適應能力、反應速度比父母所想像的要慢得多,特別是在做遊戲的時候。父母陪孩子玩的時候,要根據孩子的反應速度來進行,否則,孩子會心有餘而力不足。父母必須順應他的反應,要有耐心,否則,就成了父母的獨角戲。孩子在玩的時候,充滿積極性和主動性。
23、卡爾,你要知道,一個男子漢並不只是身體強壯。真正的男子漢需要有智慧,有堅強的毅力,並且敢於承擔生活中的一切困難和挫折,應該有超人的勇氣。因為對兒子的嚴格教育他很小的時候就開始。卡爾已經養成了習慣,也就不會感到任何痛苦。我對兒子的嚴格不知不覺成為他對自己的嚴格要求。我們時常告誡他,沒有人能夠約束你,只有上帝和你自己。
24、對自信心的培養必須從孩子最小的時候就開始進行。我發現一個家庭的可貴之處就在於,他們注意對孩子獨立生活能力的培養。一個真正愛護孩子的父母應關注的是孩子將來是否能夠自己應付外面的世界。從根本而言,一個人性格中自信進取的因素,堅強的意志和勇氣等都將直接影響他對前途的選擇和把握,決定起生存與生活的方向和方式,決定其發揮自身所具備能量的程度。
25、教育的前提在於以一顆寬大的心來瞭解、引導。對待犯錯誤的孩子,教育的目的就是把這些不利的消極因素通過適當的管道轉化,引導出積極的有利因素。杜絕孩子說謊的最佳對策是不追究,讓他瞭解沒有說謊的必要。
26、卡爾的哭鬧能得到他想要的東西,下次他還會哭鬧。長大之後,他的能力、他的方式就不僅僅是哭鬧了。那種無禮將不只是針對他的母親,還會針對其他的一切。他會以無禮的方式要求其他的人來滿足他的要求。一味縱容孩子並不是關愛孩子。必須告訴孩子,哭鬧是沒有任何作用的。
27、我是這樣對待兒子的:如果卡爾在房間裡行為笨拙,撞翻了桌子,打翻了杯子,或者不小心弄壞了我的東西。這些事情並不是他無理取鬧,不屬於他應該負責的範圍。他並沒有惡意,並沒有向我挑戰,只是不小心把罷了。我不會去責怪和懲罰兒子,只是隨時提醒他以後要小心,不要那麼魯莽。但是如果卡爾為了引起我的注意或因為某件事情不順他的意而向我挑戰的話,我一定會採取一些方式制止和懲罰他。我對待兒子,一貫是是非分明,始終如一,行就是行,不行就是不行。一切都要認真,這會對孩子產生良好的影響。我對卡爾的獎賞絕不會僅停留在物質上,而是要讓他體會到奮鬥與創造的真正喜悅。當孩子正在氣頭上,不要直接與他講理,因為這時他是什麼都聽不進去和不講理。父母不該向孩子發脾氣,否則,它就象傳染病,用發脾氣的方法制止發脾氣是不明智的,這只能使他的脾氣越發大。父母的粗暴和專制在孩子身上留下的陰影將永遠不可磨滅,這種陰影會讓一個本來善良和孩子變成兇殘的惡魔。我在對卡爾的教育上,從來不採取當眾訓斥的辦法,因為對孩子的教育應該建立在不傷害他自尊心的基礎上。否則,不但不會在某一問題上幫助孩子,反而會使他向相反的方面發展。我認為,父母在教育孩子時必須維護孩子的榮譽感。一個失去自尊心和榮譽感的孩子是很可怕的,也是最難教育的。對孩子的教育應該嚴格,但是嚴格不能傷害孩子的自尊心。我的教育方法是嚴格的,但絕不是專制。為了使孩子自重,必須信任他們。在卡爾犯錯時,我總以最簡單的方式讓他明白道理,而不是長篇大論和喋喋不休。我一直不主張體罰,也從來不對卡爾施行體罰。這樣的教育方法絕不能培育出優秀人才,只能造就出懦夫和蠢材。
28、提問是孩子獲取知識的嚮導,應充分利用它向孩子傳授知識。與孩子打交道感到痛苦是因為還沒有與孩子交心的緣故。我從不認為由於我比兒子懂得多,就有資格在他面前充當權威。最重要的教育方法就是要鼓勵孩子去相信自己,使他有積極進取的人生心態和百折不撓的意志力。同時我用各種方法來教育卡爾,防止他驕傲自滿。儘管這樣做要花很大的功夫,但我想最終一定會獲得圓滿的成功。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多次講:“離開鼓勵,孩子就不能生存。”我對兒子的教育中深深感到:最重要的教育方法就是要鼓勵孩子相信自己。“你是非常聰明、非常好的孩子。”這是我在對卡爾的教育之中用得最多的一句話。每當兒子遇到困難和挫折時候,我總是用這麼一句世上最美的語言説明他擺脫內心的苦惱。對兒子的教育,我把培養他的想像力放在第一位,往往把它看得比知識更重要。喜歡背誦、說話、講故事的孩子是具有天賦的表現。情感方式有表揚、親吻、擁抱等口頭或身體的行為。這種方式取之于父母,千萬不要吝嗇。我總是在他表現出良好行為時給予誇獎,並且告訴他因為什麼事情而得到誇獎。要使你表揚和鼓勵的語言有變化,避免多餘的言詞。不斷尋找值得表揚的行為。我教育兒子:知識能博得人們的崇敬,善行只能得到上帝的讚譽。我認為不經過早期教育而靠天賦產生的神童,只不過是病態的暫時現象。這樣的神童,往往容易夭折。
29、同情和關心他人非常重要,它關係到一個孩子將來能否成為一個受歡迎的人。我教育兒子懂得獲得一點報酬是多麼艱難,並儘量教他把錢花得有意義一些。我告訴他僅僅買點心之類沒有多大的意義,而買書等工具卻可以永久發揮作用。孩子是最容易犯錯誤的人,但並非就是該寬容的人。
30、擁有堅忍不拔毅力的關鍵是正視生活中的挫折和失敗。做到這點,首先應有恒心,也就是說在認准一個目標後保持在該目標上的持久注意力。我反復強調,孩子自己能做的事情,就讓他自己去做,千萬別替他自己去做。培養孩子的生活小節要從培養良好的習慣著手。我非常注意培養兒子做事珍惜時間的習慣。如果兒子做一件事情密磨磨蹭蹭,即使做得好我也不會滿意。這對培養兒子雷厲風行的作風很有積極的作用。有求知欲和多種興趣肯定是一件好事,但還要看父母怎麼樣去教導。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教孩子學會專心。只有專心孩子才能發揮出智力的最高水準。一個專心而智商不高的孩子能發揮出的能量會遠遠超過一個智商高而不專心的孩子。
“我對女兒進行這樣的教育時,決不強迫她去做什麼。孩子是活物,自然要不斷地發揮她的能量。我只是為了不讓她的精力白白地浪費掉,才努力進行各種有效的引導。由於實行了這樣的教育,使孩子總有事幹,她也決不會因無事可做而去吃手指頭,因無聊而沮喪、甚至哭泣了。” —— M. S. 斯特娜夫人
“3 歲開始寫詩,4 歲用世界語寫劇本,5 歲前用8 國語言表達思想,同時在音樂、美術、文史、數學方面才能超群,身心健康發展,富有愛心。
”——這是一個令人驚歎的“神童”女孩,更令人驚歎的是,她的“天才”不是天生的智力超群,而是由她的母親培養出來的。這種脫胎於卡爾·威特的早期教育方法被她的母親斯特娜稱為自然教育法。斯特娜從不用強迫的方式教育孩子,所有教育都是以遊戲或是故事的形式進行的。通過故事自然而然的學習,不知不覺就學會了知識,加強了女兒的記憶力,操作能力,並豐富了其想像力,開闊視野,促進智力發展。
“神童”女孩維尼夫雷特的卓越表現無疑是斯特娜自然教育法最好的成功證明和典型範例,斯特娜夫人用自己的教育實踐向世人證明了:神童不是天生的,任何一個孩子,只要教育得法,都可以成才;教育應當從孩子誕生的第一天開始,母親應對孩子的早期教育負主要責任;教育孩子,最重要的是引導,而不是強迫,給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人文環境,設計一些孩子喜歡的遊戲和活動,讓孩子在毫無精神負擔的前提下學習是取得成功的關鍵。時至今日,自然教育法值得望子成龍的父母參考和借鑒。
教育從訓練五官開始
斯特娜對女兒的早期教育從訓練她的五種感覺入手,充分利用豐富的生活環境,也就是現在常用的音樂、色彩、故事、圖片、玩具、戶外活動等,來刺激和促進女兒各種感覺的發展。在她看來,一切能力如果不利用與開發,就永遠不會得到發展。因此,孩子的五官必須儘早開始訓練。當女兒還是對世界懵懂無知的嬰兒時,斯特娜就給女兒輕輕地朗讀威吉爾的詩《艾麗績斯》,以此來訓練她的聽覺。日復一日,斯特娜的堅持不懈收穫了女兒1周歲時就能背誦《艾麗績斯》第一卷的前10行和《他的逝世》的成果。對此,斯特娜夫人強調,讓女兒背詩絕不是強制性地硬灌,而是她在母親每日的朗讀中順其自然地學會的。
為了培養女兒的色彩感,斯特娜在家中佈置了大量的色彩豐富的畫,並準備了許多美麗的花草鳥獸的畫兒和有美麗圖畫的小人書給她看,同時自己在一旁充當解說者,幫助女兒識別名畫的名稱、理解名畫的含義、瞭解小人書的故事。色彩玩具,如檢查色盲用的“測驗色系”、五顏六色的非常美麗的小球和木片、穿著色彩鮮豔的服裝的各種布娃娃、蠟筆等,也是培養色彩感的好助手,斯特娜的陪伴和參與讓女兒對色彩和繪畫產生了濃厚的興趣。斯特娜有意地利用生活中的每個契機來發展出各種有趣的遊戲對女兒進行教育,如路過商店門口時,她們玩一種叫做“留神看”的遊戲,斯特娜問女兒商店的櫥窗內陳列著哪些物品,並讓她在記憶中搜列這些物品。女兒能說出的物品當然越多越好,如果女兒記住的物品還沒有她能記住的多,就要挨批評。這樣的遊戲對維尼夫雷特專心注意某些事物,養成敏銳觀察事物的習慣十分有效。得益於這一遊戲,維尼夫雷特僅5 歲時就能在紐約州肖特卡大學的教授們面前,把《共和國戰歌》美國有名的軍歌朗讀一遍後一字不差地複述下來,使教授們大吃一驚。
完整的語言可以事半功倍
斯特娜認為語言教育不僅促進智力發展,也有利於孩子身心健康發展,將影響孩子的一生,所以應該加強幼兒的語言教育。從女兒出生時起,斯特娜就盡可能地對她說準確而漂亮的英語,絕對不教給孩子不完整的話。
這種完整的語言教育從一開始就起到了很明顯的效果。維尼夫雷特還不到1歲時,有位朋友對她說:“維尼夫雷特,我想看看你的汪汪。”她立刻糾正說:“這不是汪汪,是狗。”這位朋友對此大為驚訝。
斯特娜堅信,嬰兒期的語言教育將決定孩子一生的語言發展,因此她非常注意用準確的發音、精選的詞句和語法對女兒談話。她認為,在教孩子語言時,語法不是最重要的,特別是對於孩子來說,更是沒有多大必要,應當通過聽和說來教。利用孩子喜歡把學到的單詞反復地說著玩的傾向,斯特娜把孩子能理解的有趣的故事,用精選的詞句組成短文,讓女兒記住,女兒不僅能很快地記住,並總是高興地複述著,並很快地記住。
在女兒尚未很好地掌握英語之前,斯特娜不教她其他的外語。儘管有些語言學家認為,孩子能同時學會兩三國語言,但根據她的經驗,這可能會使孩子苦惱,而且弄得不好孩子哪一國語言也學不好。但是,在維尼能流利地說英語之後,斯特娜便不失時機地馬上教她學西班牙語,同教她英語一樣,仍然先從訓練聽力開始。這樣,維尼5 歲時,她實際上已能用8 個國家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思想了。斯特娜夫人甚至感到,假如她繼續教的話,女兒可能會學會10 個,甚至20 個國家的語言。斯特娜對女兒的教育是採取遊戲的方式進行的,在遊戲中,女兒的身心都得到了良好的發展。在這個過程中,斯特娜充分發揮了作為母親的責任感,親身參與、關注、推動了女兒的每一步成長和每一點進步。她認為,母親的作用在教育的過程中是不可替代的,人類的命運掌握在母親手中,一個人能不能成為偉人,完全取決於母親的教育如何。因此作為母親,盡力提升自己,在孩子的早期教育中充分發揮自己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斯特娜甚至建議母親們:撫育孩子時,母親自己更應當記日記,來記載孩子的進步和發育情況。這也是留給子孫後代的貴重遺產,使他們在培育孩子時,能夠從中得到教益。
瑪麗亞-蒙特梭利是20世紀享譽全球的義大利幼稚教育專家、科學家。蒙特梭利特殊教育法在於強調早期教育的必然性,是到目前為止最重要的幼稚教育改革成果。蒙特梭利用科學的方法研究出人類成長的過程、規律和法則,用科學的教育方法使孩子奠定智慧的良好基礎,挖掘兒童的潛能。它是一種全面提升兒童素質,發展兒童潛能的教育方法。 蒙氏教育的要點摘錄:
1、蒙特梭利特殊教育法提出兒童的敏感期問題,即6歲以前的兒童對語言、動作、細節、程式、閱讀、計算等會分別表現出強烈的敏感。這應該是教育的絕好機會,一旦這段時期過後,這種強烈的興趣就會消失。因此,蒙特梭利認為,抓住時機進行教育,就可以奠定孩子一生的發展基礎。蒙特梭利反對填鴨式教育,主張以自我教育為主,從日常生活的訓練入手,配合良好的學習環境、兒童自發地主動學習,獨立思考,自我發現,自我教育和成長,使兒童對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2、兒童存在著與生俱來的“內在生命力”,這種生命力具有無窮的力量,教育者的任務就是激發和促進兒童“內在潛力”的發展。大腦有主掌人類智慧的能力,幼兒大腦有一股成人世界絕對做不到的電腦運作能力。移居海外的家庭都有經驗:最早學會當地語言的一定是幼兒。
3、 6歲之前的幼稚教育對孩子習慣的養成、個性的發展將對其一生產生重大的影響。這是人生最佳的黃金教育時間。3歲之前的幼稚教育則是白金教育時間。嬰兒一生出來,腦部猶如一張白紙,要有足夠的視、聽、嗅覺、味覺、觸覺等感官刺激,各種功能才會逐漸發達,刺激的越多,發展得也越快。但是這種快速發展的時間不會持續一生,它只存在出生的短短幾年內,其中又以0-3歲之間最關鍵。約50%的智力定於兩歲。
4、根據大腦生理學家們的研究報告:兒童的智力和性格,從出生到3歲就已經完成60%,而且這3年具有天才般的吸收能力。到6歲,腦細胞組織完成80%,在這一時期若能以遊戲化的學習方法教導音樂、語言、閱讀和繪畫,才會有明顯的進步。也就是說,在兒童步入學校時,聰明與否,大致已經決定。可見,年齡越小,培養越容易,效果越好。
5、“泡菜效應”揭示人是環境之子的道理,環境對幼兒的成長具有不可抗拒的影響作用。人前莫教子,不要在眾人面前經常提及孩子的缺點。“態度效應”反應教師的態度會成為孩子的鏡子。態度可以相互影響。
6、幼兒時期的各種感覺練習及日常生活技能的練習等自發的活動,都是手腦結合的工作。蒙特梭利的工作原理可以讓孩子的大腦更加活躍,可以科學地開發孩子的感知、空間、想像、創造、推理等多種認知能力;可以培養孩子的興趣、愛好,並在工作當中增強自信心、毅力、合作與社交能力等;同時能提高孩子身體的運動能力、協調能力及靈敏性,孩子通過這些工作還可以學到其他方面的知識,從而系統全面地提高孩子的綜合素質,並加深與父母之間的親情。
7、“饑餓教育”是日本小提琴教育家鈴木創造的一種教學法。只需要看,不許拉。漸次接觸,激發孩子的好奇心和學習的欲望。
8、蒙特梭利認為3到6歲的兒童已具備學習文化知識的能力,這種能力是與具有吸收力的兒童心理特點一致的。教具有:日常生活教具、感官教具、語文教具、數學教具。
9、日常生活訓練更重要的目的,在於可以培養出孩子的獨立、專心、協調、秩序等習性,奠定良好的發展基礎。家長必須停止那些把孩子搞成靜止狀態的無益言辭和舉動。蒙特梭利認為3到6歲的幼兒是鍛煉肌肉的最好時機,尤其應該為孩子設計一些體操訓練,最主要的體操練習應該是走步。蒙特梭利還認為利用節奏練習來促進兒童的動作協調,發展節奏感。
10、蒙特梭利認為3歲之前為黃金教育期,2歲以前更重要。然而,在現實生活中,有些父母對幼稚教育不重視,再加上做幼教工作的人也得不到重視,從而耽誤了新生一代嬰兒的智力開發,延緩了人類的發展速度。
11、印度狼孩的事件告訴人們教育環境的影響遠比遺傳更為重要。後天良好的教育環境能夠彌補先天的不足,也可以誘發內在的潛能,從而是孩子獲得足夠的發展動力。
12、蒙特梭利認為教育應該沒有什麼固定形式,最重要的是應該為兒童提供一種活動和發展的環境。兒童的內在潛能是在環境的刺激和幫助下發展起來,是個體和環境之間相互作用的結果。家長必須停止把那些孩子搞成靜止狀態和無益言詞或舉動。
13、蒙特梭利認為3歲到6歲的幼兒正處於鍛煉肌肉的重要時期。她認為應該為孩子設計一些體操訓練,最主要的體操訓練應該是走步。動作具有發展智力的作用,通過這些基本動作,促進兒童手指動作的分化,發展手眼協調能力和身體的平衡、自我控制能力,對兒童進行初步的自我照顧、日常禮儀等各方面的培養,使兒童逐漸具有適應環境、獨立生活的能力。
14、如何培養孩子獨立自主的能力?其實很簡單,那就是放手讓孩子自己做就可以。中國父母對孩子的關愛特別深,生怕孩子受一點兒傷害,什麼都幫助他們做得好好的,看起來是父母的愛心,實際上卻抹殺了許多孩子成長的機會。幫助必須適當,否則就不利於孩子的成長。比如說,看到孩子折手帕的動作很慢,母親忍不住搶過來幫著折。這種行為似乎是在幫孩子,其實,對孩子來講,是很殘忍的事,因為不但剝奪了孩子學習的機會,而且也剝奪了他的自尊。
15、蒙特梭利所說的黃金般貴重的敏感期,是指在0到6歲的成長過程中,兒童受內在生命力的驅使,在某個時間段內,專心吸收環境中某一事物的特質,並不斷重複時間的過程。順利通過一個敏感期後,兒童的心智水準便會從一個層面上升到另一個層面。這種內在的敏感動力並不是永遠的,到了6歲以後幾乎就減弱消失。這種看不見的生命力共有兩項,其一是吸收性心智,其二是幼兒期間的敏感力。嬰幼兒具有一種潛意識的、不自覺的感受能力和與特殊的鑒別能力,簡稱吸收性心智,也就是說,能通過周圍環境、人和事物的密切接觸和情感的聯繫,獲得各種印象和和知識,利用他周圍的一切塑造自己,從而形成心理、個性、智力和一定的行為模式。幼兒這種自然吸取和創造性的功能是成人所沒有的,兒童在幼年期所獲取的一切將長久保持下去,甚至影響一生。吸收性心智這項內在的動力會驅使他潛意識地從環境中大量而全面地吸收,就像照相機的感光底片一樣,將外部世界的印象全部攝入,然後內化成自己的東西,也就是從無到有的快速積累、儲蓄底基。這種潛意識的攝取,大約到3歲以後,便會轉變成有意識的吸收。也就是3歲前創造出功能,3歲後這些功能就會快速發展。敏感力表現在兒童的成長的過程中,會有某一段時間只對環境中特定的事情湧出泉水般的最大興趣和主動觸摸、模仿的舉動,成果驚人。作為家長,千萬不能錯過這項能發展智慧的敏感期,這不僅會丟掉學習的興趣,以後所花的時間和精力也會翻倍增長。
16、一切想直接達到紀律的目的都是不能實現的,真正的紀律對於兒童來說必須是主動的,只能建立在自由活動的基礎上。出自內心的紀律感及整個班級所表現的守秩序,是蒙特梭利教育方法最令人吃驚的結果。蒙特梭利的教育自由卻不是放任。她認為唯有在紀律中才能順利的進行一切事務。
17、永遠沒有最差的兒童,只有最差的老師,好的老師應該具有成功的啟發技巧。啟蒙教育是件非常複雜的事情。只有懂得工作原理和方法的老師,在指導兒童的工作時候,會深知它其中的目的、程式與啟發之間的變化,會懂得孩子內心的意識和學習的能力與自然的限制以及什麼年齡、什麼心態應該給他們什麼東西,可予以正確地幫助他們的身心能夠獲得正常的發展,才能提高其智慧潛力。老師必須具有謙卑、仁愛之心,有耐心和高度的教育修養。
18、導師應是兒童的示範者。導師應該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在儀容上要整潔,在風度上要自然、大方、文雅、端正。因為兒童是吸收者與模仿者,任何導師的言行舉止都可能無意識地影響兒童人格的發展。導師的職責是給兒童提供活動的環境及進行作業的教具。導師應該成為環境的保護者與管理者,使這個環境舒適、清潔、有秩序。指導的另外含義是維持良好的紀律和阻止不良行為。好的導師是啟發者,智者,是引領兒童走向成功殿堂的啟蒙者。
19、蒙特梭利認為發展數學心智是培養抽象思考能力的最好途徑,同時,發展智力需要通過雙手操作的思想。
解讀蒙特梭利:該給孩子多少自由?
毫無疑問,蒙特梭利教育思想中一個很重要的觀點就是要給予孩子自由。那麼蒙特梭利提倡的這種給予孩子自由究竟是不是很多人想像的那樣,只是在旁邊看著孩子,讓他自己做他想做的事情呢?
我們先來看看蒙特梭利《發現孩子》這本書裡的幾段話。“在蒙特梭利教學法中,活動的主要部分由孩子主導……”後面還有一些關於孩子主導活動的描述,這裡不一一抄錄。我想,這裡有兩個很重要的關鍵字“主要部分”和 “主導”值得提醒大家注意,這兩個詞不需要做過多的解釋,因為,蒙特梭利在接下來的一段話裡繼續給予了闡述:“很多老師問我,光是用溫和及鼓勵的方式把教具呈現給孩子就已經足夠了嗎?我的回答是:當然不夠。在孩子的自我學習過程中,教具的操作方法是最重要的一環。老師需要一而再、再而三地示範教具的操作,因為孩子對他身邊的一些東西常常不太在意,即便注意到了,大概也猜不到這些東西的用法。所以老師得隨時準備做示範……”並且緊接著還舉了一個東方人看到西式餐具時可能有的反應的例子作為旁證來進一步說明她的這個觀點。
從這些話裡可以看出,蒙特梭利提倡的“給孩子自由”並不是我們想像的那樣對他的行為放任自流。這其中仍然有施教、引導或者“灌輸”的成分在裡面,因此,老師需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孩子示範教具的操作。在後面的一段話裡,蒙特梭利說得更加明確了:“少數老師對於上述原則似乎只是一知半解,他們的做法是把教具發下去給孩子,然後老師就默默地退到一旁,不管發生什麼事。這種教學方法只會造成一種結果:整個教室鬧翻天。我們所謂的不干預孩子的學習、尊重孩子的活動,必須在孩子本質上的發展臻於成熟之後,才得以實行。”
這段話簡直說到我心坎裡去了。孩子能夠自己沉浸於某些事物之中,去自我發現其實是需要一個過程的,在他具備這種本領之前,他是需要我們引導,需要我們給予刺激。(比如蒙特梭利提到的演示教具的用法,其實就是一種刺激,或者說是一種“灌輸”的方式。)
這個說法如果用我經常提到的關於建築材料和構建大廈的比喻來解釋,實際上就是一個給孩子提供建築材料的過程。如果沒有經歷這個階段,孩子就不可能獲得足夠多的建築材料,他也不可能憑空建造出撼動人心的美麗大廈的。我認為,孩子這種“本質上的發展臻於成熟”應該在6歲前,重點在3歲前。所以在孩子3歲前我們給予他的各種刺激,包括幫助他建立各種概念,瞭解概念之間的邏輯或者因果關係等等都是非常必要的。換句話說,早教是完全必要的。因此,在我們給孩子施行早教的時候,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因此惴惴不安:天啊,我是不是給予孩子太多了?我是不是應該給他足夠的自由?我們需要注意的只是給予他這一切的方式,而不是擔憂給予他這一切是否必要。
蒙特梭利認為,干預有時候是必須的。因此,她在《發現孩子》這本書裡舉了一個很典型的事例:“當我經過一個孩子身邊,他(指老師)正小聲地在另一個孩子耳朵旁說悄悄話。我問他:“你在幹嘛?”“我小聲地講,才不會打擾到他啊!”這位元老師犯了一個非常嚴重的錯誤:他不敢干擾孩子的失控,卻又不試著去建立秩序,好讓孩子的個別工作可以順利進行。”我們可以將這個“干擾”理解為引導,我比較喜歡“引導”這個詞,因為它更人性化,更站在孩子的角度來說明問題。
所有這些都說明,蒙特梭利並不反對引導,甚至也不反對早期的“灌輸”,如此,那些崇拜蒙氏的父母就不需要有那麼多的疑慮,完全可以放開手腳給寶寶演示“教具”(當然,我們可以有別的教具,這些教具也許僅僅是一枚樹葉,一顆小石子……),在必要的時候甚至也可以給予他一些干擾了。就像前幾天有朋友在論壇提問的那樣,如果寶寶堅持要她畫一隻小白兔,為什麼不呢?並且,為什麼不以這個畫小白兔事件作為契機,給寶寶提供更多發現與探索的機會呢?
蒙特梭利教學法乃是義大利第一位女醫學博士瑪利亞.蒙特梭利女士(Maria Montessori)所提倡的教學方法、著重于孩子秩序感、專心度、手眼協調和獨立能力的培養。在教室中就像一個溫暖的“家”、而孩子來到學校也只是從自己的家庭到另一個“家”、養成孩子喜歡上學喜愛學習的態度。
一、日常生活教育 訓練孩子日常生活自理能力、以培養獨立、自主的人格和良好的習性。
二、感官教育 孩子籍由感官教具的傑作、可精練孩子的視覺、觸覺、味覺、嗅 覺,使孩子五官更敏銳、進而更聰明有智慧。
三、教學教育界 由少至多量的比較,最後引入加、減、乘、除等具體操作,而進入四則的運算、建立教學基礎。
四、語文教學 蒙特梭利博士發現兒童語言的敏感期在六歲之前;因此我們不但強調母語教學、同時培養多種語言、特別是英語的發展。
五、文化教育 在蒙特梭早的教室裡具備了動物、植物、歷史、地理、天文、地質,讓孩子學習如何照顧動物、植物,瞭解自己所居住的大環境、瞭解宇宙萬物的奧秘、認識各種礦物等。
六、體能、英文、電腦 21世紀乃是一個求新、求變的世界,本園除了採取蒙特梭利教學法之外,另外還注重幼兒體能發展、多種語言發展、多媒體教學、使孩子成為德、智、體、群、美五育並重的人格。
蒙特梭利教育
蒙氏教育的出發點——兒童生命的發現。以自由為科學的教育學的基本原則,透過觀察發現兒童生命的法則。
•以“工作”為核心而形成其教育體系。
•蒙氏教育的目的:個別兒童人格的完成,建設和平的理想社會。
•蒙氏教育的真正根基:兒童與成人的本性是不一樣的。
自由的本質
一、自由是兒童生命的法則,是人類與生俱為的權利
二、自由非放縱,而是一種“活動的自由”
三、自由非放棄,而是一種“智力的自由”
四、自由是以不違反共同的利益為原則
五、自由必須與自然法則或社會狀態相配合
真實的自由是透過教育的授助而使潛藏的導引力量得以發展的結果,是屬於活動的、智力的、紀律的自由。
自由的結果
一、獨立是自由的先決條件,但也唯有透過自由活動才能獲得獨立
二、透過自由才能產生堅強意志
三、透過自由才能產生內在紀律
存在生命本身即具有一種進化的力量,不可能導致破壞性的行動
四、透過自由才能表現服從能力
大自然已給予順從的驅策力,順從是正常人類的特徵
五、透過自由才能產生對智性的愛好
自由工作與重複練習便能得到知識與精確性,產生智性的愛好
六、透過自由才能發展良好的社會行為
自己解決社會性問題,以愛和尊敬來回報成人,關懷其他幼兒的工作與進步
一位真正的自由兒童,就是能夠一方面自己享有權利,享有自由,同時又能夠對同伴及環境皆樂意且有能力擔任責任的人。
鈴木鎮一(1898-1998):生於日本名古屋市,父親曾經創辦了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小提琴廠。鈴木鎮一在東京完成學業後,留學德國柏林,跟隨卡爾·克林格爾教授學習小提琴演奏8年。1928年與妻子回到日本,開始演出和教學活動。與三個兄弟組建鈴木四重奏樂隊之後,他發現了年齡幼小的兒童都具有學習潛力,隨後創立了世界著名的“才能教育研究會”(Talent Education Research Institute)。鈴木鎮一主張通過兒童早年良好的音樂教育,培養個性優雅、才能卓越、全面發展的新一代青年,他的教育理念引發了世界範圍的教育革命。
鈴木教學法
鈴木教學法(Suzuki Method)於一九四零年代末期在日本由鈴木鎮一(1898-1998)始創的,原先只應用在小提琴上,後來推至其他樂器。
鈴木教學法的基本理念
音樂好比一種語言,要掌握一種語言,最好是從小開始學,開始得越早越能把語言掌握得像母語一樣。只要孩子們稍有掌握某種樂器的能力,就可以讓他們學。
在教小孩子的時候,鈴木教學法都不教他們看樂譜(Music Score)或任何音樂理論上的知識(Music Theory),因為那就等如在一個正常的孩子還不會說話之前,便教他寫字和語言文法,那是違反自然的。
鈴木教學法強調讓小孩子先聽音樂。孩子每學一樂曲之前,無論多簡單的旋律,都必先重複聽其錄音。而聽的方法也很講究,不是全神貫注坐在那裡對著答錄機聽,是在最放鬆最自然的狀態下聽,如吃飯、嬉戲、入睡前各種休息或半休息的狀態等。總之,就是讓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像聽家人談話那樣聽他要學習的音樂。
但試想一想,如果要孩子在家裡經常聽到的是他學習的樂曲,而不是電視機或收音機播放的廣告歌曲、流行曲,那就必須家長通力合作,不厭其煩地在適當情況下為孩子播放音樂,並且也要犧牲許多自己的時間和娛樂。所以鈴木教學法對家長的要求可說是頗高呢。
鈴木教學法透過潛移默化的方法使孩子在下意識間熟習一首樂曲之後,就讓他在老師指導下憑記憶把樂曲在樂器上奏出,完全不用看樂譜或學樂理,整個過程由聽到模仿就像小孩子學說話一樣。
等到拿起樂器要學那首樂曲的時候,孩子基本上只是學怎樣以最舒適的方法把腦海中的樂曲奏出,而不是學那首樂曲的本身,故往往事半功倍。同時,因為孩子腦海中的樂曲是由名家演奏的,所以他在設法把腦海中的樂曲奏出時,其實是在設法達到他能力範圍內最好的演奏效果。
鈴木教學法訓練出來的孩子程度不一。事實上,不是每個孩子都能適應鈴木教學法。有不少孩子費盡腦力也無法把聽了無數遍的樂曲完整記住。不過,從另一方面講,時下常用的那種先看譜後聽音的樂器教學法,也不是每個孩子都能適應,訓練出的學生表現差異也很大。有不少孩子因看譜能力較弱,在學樂器的初期便被看譜一事拒之門外。在這種情況下,如果能吸取鈴木教學法的精神,不用樂譜而先讓孩子多聽所學習的樂曲,可能會有意外的收穫。
多湖輝,1926年生。畢業於日本東京大學文學部心理學專業,現為日本千葉大學名譽教授,多湖輝研究所所長。
二戰以後,日本掀起了一場教育改革的高潮,湧現了一批傑出的教育家,多湖輝便是其中之一。
多湖輝認為培養孩子最好的方法,就是使父母成為“教育的實踐者”。他的教育思想淺顯實用,深受人們喜愛,影響了一代代父母教育孩子的方式。多湖輝的著作從胎兒到小學教育,從教育心理學到具體的教育行為都有詳細的論述,可謂是“兒童教育的百科全書”,包括《母愛促進身心健康》、《如何開發孩子的能力》、《管教孩子的技巧》、《學習指導法》等。
20世紀80年代,日本經濟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人們在對其經濟和政治發展因素進行分析研究的同時,也對日本的教育表示了極大的關注。
許多外國研究者認為,日本近代經濟上的成功正是高識字率與教育水準提高的結果。二戰以後,日本朝野上下一直在討論一個話題:教育投資論。這種理論認為,不應該把教育開支看作消費,而應視為投資。這種思想深刻影響了一代日本政府的決策和父母的教育觀,全社會掀起了一場教育改革的高潮。正是在這種大的背景下,湧現出了一批頗具影響的教育家。多湖輝就是其中的一位。
作為一名日本傑出的教育家,多湖輝教授對兒童心理和腦力開發研究造詣頗深。與許多以理論見長的學者不一樣,多湖輝的教育思想更具實踐性,直指兒童教育的具體實際問題,並提出了許多具有建設性的意見。
多湖輝曾經擔任過大學附屬小學的校長,這使他有機會接觸許多小學生,並開始考察圍繞現代兒童的社會環境及家庭環境問題。在這期間他開始重新考慮,究竟什麼是教育?家庭作為孩子成長的關鍵場所,是否真正起到了它應有的作用?
多湖輝認為增強孩子能力的最好辦法,就是使父母成為“教育的實踐者”。不僅要瞭解孩子獨特的心理動態,而且應該針對不同孩子的個性特徵,不斷地在生活和學習實踐中摸索瞭解教育孩子的方法。
每一個做父母的對子女的培養和教育都十分用心,為了把孩子培養成才,他們甘願不辭辛勞,費盡心血。但是往往並沒有取得相應的成效,其原因就在於孩子的父母沒有以一個實踐者的心態來教育孩子,他們既缺乏教育的具體行動,又缺乏教育的藝術和技巧。多湖輝教授曾經有一段時間,每週一次做客廣播節目《育兒問答》,在節目中,他與父母和孩子進行了廣泛的溝通,瞭解到了許多在日常生活和現實社會中,孤立孩子、扼殺其應有才能的父母們的種種表現。他為節目準備了許多資料,並且以這些資料為素材,完成了一系列兒童教育書籍的寫作。
多湖輝是多產作家,其著作暢銷長久不衰,作品語言通俗易懂,對各種問題均能深入淺出,所提出的解決問題的方法更是行之有效,因此,他的大名在日本家喻戶曉。這些著作包括《母愛促進身心健康》、《如何開發孩子的能力》、《管教孩子的技巧》、《使孩子聰明的心理戰術》、《培養孩子學習興趣方法談》、《學習指導法》、《孩子的心理規律》、《責備孩子的方略》等等。他的著作從胎兒到小學生教育,從教育心理學到具體的教育行為,方方面面都詳細論及,可謂是“兒童教育的百科全書”,很有參考價值。
在一系列著作中,多湖輝強調,胎教是新事物,胎兒的靈性與母體息息相通。母親的生活習慣、飲食、健康、情緒對胎兒的健康成長有著直接的影響,母親切不可掉以輕心。胎動是胎兒向母親發出的各種信號,母親不可不知。
多湖輝:實踐教育法 - 把學習變為“遊戲”
日本人似乎都討厭“遊戲”,自古以來被稱為“玩耍的人”是指不受人喜歡的人,也就是說在日本“玩耍”變成了“工作”或是“誠實”的反義詞。
確實,“玩耍”存在逃避現實、消愁解悶、過分地為無謂的事消耗精力等不受歡迎的一面。但是,多湖輝卻發現了其另一方面,即玩耍之中也存在唯有其人所能知曉的喜悅和快樂。玩耍之中,也有不受儀式或習慣所影響的精神上的自由。這雖然稱不上是創造性活動,但不是也可以看作是與其相酷似的一種體驗嗎?甚至可以是說孩子所有的學習都來自於玩耍之中也不為過。將學習與玩耍明確地區別開,將其加以限制,這是大人的想法,而對於孩子來說,學習和玩耍是沒有區別的。
例如,美國面向兒童的電視節目“芝麻街道”,其主要創意就是從電視廣告中得到啟發的。孩子們對廣告特別感興趣,馬上就能記住廣告中的歌曲,並能馬上記住廣告中的詞句,將其運用到日常會話中。
既然如此,如果運用廣告的手法,在電視臺上播放具有教育意義的節目,孩子們不是就可以不知不覺地在娛樂之中激發學習的興趣嗎?“芝麻街道”就是由這種思路產生的,結果如所預想的那樣,取得了很大成功,在日本也頗受歡迎。
開發孩子的智力,首先要使孩子感興趣,並採用使他們快樂的形式進行。從這種觀點出發,重新探討今天的孩子所喜歡的遊戲,會根據創意的不同而取得意外的不同的結論。
美國的心理學家曾以在地面上寫英文字母,一邊玩著踢石頭的遊戲,一邊讓孩子們學習英文字母拼寫簡單的單詞的方法教育孩子,結果獲得了成功。借鑒此經驗,多湖輝在幼兒開發協會教育實驗中,讓孩子們使用小道具,輪流擔任劇中的角色、恰到好處地作各種姿勢和手勢、講英語臺詞,結果表明,孩子借此都能自然地掌握英語的發音,並理解臺詞的意義。
這樣,老師又能讓孩子一邊進行娛樂,一邊就能輕易地掌握英語會話。值得一提的是即使是付出同樣的辛苦,但是對任何人來講以工作的形式與以娛樂的形式,感覺都完全不一樣的。例如,如果是要求作為一種工作走10公里的山路,恐怕多數人都覺得很艱難。但是,同樣的10公里,如果說是旅遊、打高爾夫球,平時那些總是坐車的人也會高高興興地去走,而且對疲勞的感覺也完全不同。
孩子們能在娛樂中做事,從另一個角度來看,這也是孩子主動性得到充分發揮的表現。多湖輝認為這種學習的主動性尤為重要。我們在學習中真正學到的東西,都是從自己主動地想學開始的。
然而,在心理學中,常常把賞與罰的作用看成是這種動機形成的原因,即對成功者給予獎勵、對失敗者給予處罰的強制方法。由於賞與罰都是從外部用誘餌和鞭子來促使動機形成的,因而稱之為“外部動機形成”。與之相對應的,是學習者本身對學習抱有興趣,主動地進行學習,稱之為“自發的動機形成”。
母親們經常說:“我家的孩子熱衷於玩電腦,一點也不學習,叫人為難。”的確,目前在孩子中間形成了一股電腦熱。為什麼孩子那麼熱衷電腦呢?回答只有一個,即“因為電腦有意思”。把這件事反過來說,孩子不熱衷於學習,這與學習無意思有關。只會像背臺詞一樣說“你給我學習”的母親,大概沒有注意到孩子這一點。
過去的刑罰中有一種最殘酷的刑罰,就是把這裡的石頭搬到那邊,運完之後再搬回原來的地方,幾十年讓其連續進行這種單純操作。許多對這種工作感到無聊的犯人因過於痛苦而發狂自殺。對於人來說,被迫做“無趣”的事情實際上是非常痛苦的。許多厭學的孩子認為學習是一種“痛苦的工作”,或許其中也有的孩子認為,我什麼壞事都沒有做過,為什麼要用這樣的刑罰來懲罰我呢?如果按照這種思路來考慮,醫治孩子厭學的妙方就是把學習變成有意思的事。為此,首先著手做的事應該是把學習變成孩子最喜歡的遊戲。
把學習變為“遊戲”,是去掉學習原來的形象,使其變得有意思。學習的本來形象是為了達到目的而努力。而遊戲與學習完全相反,乍一看是無用的工作。但對於頭腦的訓練卻也是有益的。把“擺脫了辛苦學習的、具有有趣形象的”遊戲變成學習,在這方面多湖輝做了許多有意思的嘗試。比如“押考題遊戲”就消除了孩子對學習的抵觸情緒。
多湖輝曾教育過一個孩子,雖然還是幼兒,卻幾乎已經知道了車的各種型號,令周圍的人非常吃驚。當然,這並不是父母強迫其學習的。父母帶他駕車去旅行時,孩子在車裡感到無聊而哭鬧。於是,母親就與其一起進行“押寶”遊戲,讓他猜遇到的車的種類和顏色等,使其不知不覺地掌握了“專業”知識。
這件事使多湖輝深切地感到,只要孩子認為有趣,即使是很簡單的遊戲,他也能在遊戲中不知不覺地進行學習。比如,大人向孩子提議說:“你猜一猜明天會從哪裡出考試題呢?”孩子為了多猜,就有可能儘量擴大“學習”範圍。如果其覺得這種遊戲有趣,接著還會繼續猜,這就是孩子的心理。如果在孩子之間進行競猜,不僅猜的內容更具體,也會萌發競爭心理,效果將會更大。並且,孩子們還會在研究是否猜中的過程中,不知不覺地完成複習的任務,這很有可能使孩子從猜謎走向喜歡學習的道路。
為了進一步說明遊戲對孩子成長的意義,多湖輝對玩耍與學習是如何使孩子的頭腦變聰明的問題進行了深入的探討。他認為,普通的機器越使用越受到磨損,性能越變得落後,人的頭腦卻完全相反,通過對大腦生理學和心理學的研究可知,人的大腦幾乎是可以無限制地延長使用的。
甚至有人說,人的大腦大約有140億個腦細胞,其中能夠使用的僅僅是5%左右,剩下的約95%處於睡眠狀態。常常有人擔心給孩子的腦子裡塞入過多的東西會引起爆炸,這樣的擔心完全是多餘的。與此相比,更令人擔心的是因為不使用大腦,而使大腦的活動減弱。想一想如果我們因為得病半個月臥床不起,腿腳突然變得軟弱無力的事實,就會明白這個道理。
腦細胞也與此相同,一不使用,當然就會適應這個環境,產生類似停滯和老化的現象。因此,我們絲毫不應該有對孩子進行填鴨式教育的想法,而應該採取許多愉快而主動地鍛煉大腦的方法教育孩子。
孩子的玩耍就是其中有代表性的方法之一。只要母親在孩子娛樂的時候,稍微動腦想辦法,做一些努力,把理論基礎知識融於娛樂之中,單純的玩耍也會馬上變成使大腦變聰明的工具,可以說父母的義務就是掌握這種方法。
平時大家常說“好好學習,好好玩”,多湖輝教授則認為,從對孩子大腦的發育來說,不如改說成“好好玩,好好學習”,因為玩的比重正在擴大。即孩子們實際上是通過玩來學習各種各樣的知識的。一說“玩得發瘋”,在大人的世界就很可能受到譴責,可是在孩子們的世界中則與“拼命地學習”是一致的。
此外,玩耍對於身體健康也是必不可少的。而且可以說這是使孩子大腦健康的重要因素。
在英國,一放暑假,老師就要這樣與孩子們作短暫的告別:“到今天,學習就全部結束了。從明天開始,不要再想學習的事情,盡情地玩吧。9月份咱們再見!希望那時,你們都被陽光曬得黑黑的。”英國的孩子們用不著擔心暑假中會被圍在補習班、測試、作業的牢籠裡。
對此做法,有些母親肯定會擔心:“這樣的話,好不容易學習的東西,不就全忘光了嗎?”而歐美人卻不這麼想。他們認為:“暑假的意義就在於讓孩子換換腦子,充分做好吸收新知識的各種準備。”也有許多人覺得:“對孩子來說,除了在學校學習以外,還有許許多多的東西要學。希望孩子能利用漫長的暑假去學習並掌握這些東西。”
書本知識,只有同生活體驗結合在一起,才能成為活的知識,才能衍生出生存的智慧。因此,我們說遊戲和玩耍是孩子生活體驗的一種嘗試.。
周弘是中國南京市人,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賞識教育研究室主任,南京婷婷聾童學校校長。用賞識教育法教育自己全聾的女兒,使之成為中國第一位聾人少年大學生。他用賞識教育法改變了成千上萬健全孩子的命運。其著作《賞識你的孩子》一書一出版即風靡全國。
一個素質教育的奇跡:
這是一個催人淚下的故事,許多人很難想到在這樣一個故事中竟然有兩個傳奇:從小雙耳全聾的周婷婷在父親的教育16歲成為大學生,並被美國加德特大學錄取為研究生 —— 第一個中國聾人研究生;而僅初中畢業的父親不僅辦起了“婷婷人中人聾兒幼兒圓”,而且還提出了全新的“賞識教育”理論。
周弘是大海中的一滴水,屬於“什麼都被耽擱了”的老三屆1967年的初中畢業生,當過兵,當過翻砂工,南京機床技術員,進過“7.21”工人大學。
1980年6月27日,他的世界被徹底改變了,因為他有了一個不普通的女兒——一個雙耳全聾的女兒。全聾在全世界都是康復禁區,唯一的出路是上聾啞學校。
周弘深深體會到聾人父親的痛苦,來看病的孩子或多或少都有些聽力,只有婷婷是雙耳全聾,只能聽到100分貝以上的聲音。有的聾童父親一聽到醫生色宣判甚至會出現出崩地裂的幻想,周弘則是抱著孩子,不敢看婷婷的眼睛,他全身顫抖一路抱著孩子回了家。他說自己著輩子沒混好,本指望孩子有出息,但是……他絕望了。
婷婷像別的聾童一樣自卑,來客人時像小動物一樣躲在桌底下。從小直到哭昏過去,大人們都無法知道她要幹什麼。徹底改變周弘的是電視劇《血疑》。大島茂為了有礙1%生存可能的女兒幸子,付出了無盡的父愛,而自己的女兒不過是耳聾。生命是脆弱的也是美麗的。他決心一定為女兒打開有聲世界的門。
一開始周弘走的是“治聾”的路子,邊給孩子治療,邊讀教育學方面的書籍。婷婷的耳朵挨了萬多針,結果沒有一點起色。於是周弘開始治啞。一次背周弘賞識教育法免費下載著3歲的婷婷,一路著路燈不停地向婷婷耳朵大喊:“燈——”見一個喊一個,為了發准“哥”著個音,婷婷學了3年。
語言是思想的基礎,既然女兒聽不見,聾人的視覺特別好,於是周弘開始教女兒文字學習。除了上班,周弘將所有的時間都放到了婷婷的教育上。
周弘發明了母語玩字法,他把對女兒說的每一句話寫在牆上、地上、桌子上、身上、手上。看見星星就寫星星,看見孩子哭就寫哭,每次到大自然中玩,婦女倆都玩得滿身是字回來,他從不問孩子認了多少字,語言卻進入孩周弘賞識教育法免費下載子的潛意識。
正是因為聾兒反而更依賴文字,婷婷靠著這根繩索終於來到了光明的聲音世界,也開發了心智。在普通的小學,婷婷連跳兩級。
在婷婷的教育過程中,有一本重要的書對周弘產生了重大的影響,那就是我們前面提到的鈴木鎮一的《兒童早期教育》。
“讓孩子幸福,你就必須處於幸福狀態,讓孩子自信,你必須自己自信。”無盡的夫愛讓周弘改變了:“哪怕天下所有的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做父母的也要眼含熱淚地欣賞他、擁抱他、讚美他,每個孩子的生命都是為了得到父母的賞識來到人間的。你的孩子是世界上最美好的。”根據口型發音的婷婷說話有些古怪,她擔心地問爸爸:“我的聲音好聽嗎?”周弘笑了:“你的聲音好像一串串珍珠,棒極。”
周弘將美國天才兒童行周弘賞識教育法免費下載為表貼在台板上,你看,你符合天才兒童的第一條,讀書廢寢忘食,孩子,你不是天才誰是天才?”
當8歲的婷婷背出圓周周弘賞識教育法免費下載率1000位時,周弘說:“你就是天才,這就是證明。”當婷婷有一次數學不及格時,周弘笑著說:“太好了,你不是要當海燕嗎,現在暴風雨來了。”
每篇作文,周弘都用紅筆將好句子劃出來讓婷婷高聲朗讀,讓全家熱烈鼓掌,周婷婷高興得夢中都想好句子。
婷婷的智商是105,遠低於所謂天才兒童的130,但周弘告訴婷婷:“智商只能測記憶力,無法測悟性、靈感。而你正是這方面的天才。”周弘說他也許是中國第一個覺醒的父親。“不是我教育了孩子,是孩子教育了我。對於每個父母來說這樣的機會只有一次。以為我們無法教育自己,成年人被破壞了,我們受到的教育是苦難的教育,讓我們對任何事物艘從負面考慮,對苦難的想像力無限放大,這不准那不准,任何事物都往裡想,我們對美好的事物的感受力沒有了,而童心是任何事都往好處想……和女兒在一起我一點點成長,我將生命中最美好的東西揀了回來。我是世界上最不幸的,女兒殘疾;我又是世界上最幸運的,不幸跌了一跤,有幸揀了一個寶。”
將女兒看成是天才,並真周弘賞識教育法免費下載誠地去賞識她,讚美她,鼓勵她,是周弘教育孩子最大的特點。
“在教育婷婷中的最大體會是賞識自己的孩子。”周弘說,“沒有種不好的莊稼,只有不會種莊稼的農民,中國的孩子受的是物質的溺愛,精神上的挫折教育。我們總是拿孩子和別人比較,忘記了孩子的優點。”
在這些思想理念的培養下,周婷婷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
婷婷在6歲就認識了2000對個漢字,進普通小學,並跳了兩級;8歲背誦了圓周率小數點後1000位,打破了當時吉尼斯世界記錄;曾被評為全國十佳少先隊員、全國殘疾人自強模範;16歲成了中國第一聾人少年大學生,20歲被美國加牢德特大學錄取為研究聲——第一個中國聾人研究生;在人民大會堂7000人的表彰會上作了精彩的發言,引起轟動。
人稱婷婷“神童”、“超常”,周弘則清醒地知道女兒只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法,所有的孩子超出正常的發展,而是正常的孩子因為種種的壓抑沒有達到應有的高度。這種觀點與威特的天才教育法不謀而合。
婷婷成功了,但是這套方法是否具有廣泛的適應性呢?是否能夠培養出第二個、第三個婷婷呢?
“婷婷是了不起的孩子,別的孩子也是了不起的;婷婷能做到的,別的孩子也能做到!”周弘把婷婷看做是一棵樹,他從這棵周弘賞識教育法免費下載樹上看到了一片森林,於是創辦了南京婷婷聾童學校,向全國招生。
學校實性的是“追蝴蝶”的教育法,學校的標語只有:“老師你快樂嗎?”孩子你快樂嗎?祝你們時時快樂日日好心情。”沒有上下課,流動的課程完全根據學生心情興趣而定,玩數學、玩語文、玩鴨子,是混沌靈性教育。
經過幾年的發展,這些;聾童創造了一又一個奇跡,長成了一棵棵參天大樹,出現了一批批周婷婷式的早慧兒童,被媒體稱之為“周婷婷現象”。
一個周婷婷的出現是奇跡,一個又一個周婷婷的出現是希望。聾童尚偶如此潛力,為什麼多一雙耳朵的孩子卻爬得這麼慢、這麼累呢?
這一現象震撼了許多健全孩子父母的心靈,他們紛紛上門取經,結果不僅出現了一個又一個早慧聾兒,而且許多雜絕望中苦苦周弘賞識教育法免費下載掙扎的所謂“差”生,很快燃起了希望之火,命運產生奇跡般的變化。
瞭解周弘的人,無不為他那偉大的父愛所震撼,正是這份感人至深的愛,驅使周弘父女頑強地與命運抗爭,使周弘由一個普通的、曾經羡慕所有父親的父親,成為了改變千千萬萬家庭命運、孩子命運的教育專家,使用婷婷由一個自卑自憐、令人同情的聾啞孩子成長為一名自信自立,處處給別人帶來快樂的大學生。原本備受命運朝周弘賞識教育法免費下載嘲弄的父女,反而更多地享受了生命成長的快樂。
從一個周婷婷的成功到一批周婷婷式的早慧聾兒,從聽障孩子的成長到健康孩子的轉化,從孩子心靈的舒展到家長心態的回歸。周弘在不斷發展自己,他的事蹟也得到社會廣泛的關注。在這個過程中,周弘開始了對中國的教育方法和教育體制的思考。
學校本應是知識的海洋,學校生活應使孩子的眼神越來越有智慧之光,而現實的學校卻往往導致:
不少孩子上學後,亮晶晶的眼睛反而變得暗淡無光。
不少上學前能問十萬周弘賞識教育法免費下載個為什麼的孩子,上學後竟連一個為什麼也問不出來。
上學前個個都有“自己是好孩子”的感覺,上學後卻往往被“壞孩子”的自我感覺替代了。
求知本是人間最大的快樂,多數上學後的孩子卻感到學習是一種無盡的苦難。
有沒有一種讓所有孩子像追蝴蝶一般,如癡如醉、流連忘返的教育方法呢?
周弘陷入了沉思。他在教育實踐同時,通過演講和報告會與熱衷於教育事業的人士進行廣泛的交流。
全國十大傑出教師、全國勞模、陶行知式的教育家楊瑞傾聽了周弘的一場報告,非常激動,與周弘進行了徹夜長談。
他們談話的主題是:用什麼樣的語言來恰當表達心中早已認定的教育理念,概括這一系列成功的教育實踐。
當今社會是學習化的社會,周弘賞識教育法免費下載只有終身學習才能生存。於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提出了“學會生存”的理念。
面對日趨嚴重的道德危機,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嘔提出了“學會關心”的理念,引起了教育界極大的關注。
當今中國在應試教育的重壓下,無數家長、孩子充滿了抱怨、焦慮,是否應該大聲疾呼“學會賞識”?
一縷曙光驅走了心中的黑暗,照亮了一片清澈的前程。賞識教育誕生了!
在周弘眼裡,賞識是熱愛生命,善待生命,孩子無形生命的陽光、空氣和水。
賞識是溝通,是平等,是生命之間交往的橋樑。讓孩子找到好孩子的感覺,還孩子金色的童年。
賞識教育是每位家長本來就有,卻未曾發現,都本能使用過,無意中又遺忘的教育;是讓家長撿回寶藏,回歸到教孩子說話學走周弘賞識教育法免費下載路心態的教育;是承認差異,允許失敗的方法,是讓家長成為教育家的家的教育;更是使孩子舒展心靈、盡展潛能的教育。賞識教育是讓家長走進孩子心靈,走出教育誤區的教育;是讓家長孩子生命和諧、兩代人成為朋友共同成長的教育;兩代人成為朋友共同成長的教育;是家長在享受中教,孩子在歡樂中學的教育;是讓孩子天天快樂、家長日日讚歎的教育。
賞識用老百姓的話就是“侃侃而談得起”,對孩子而言,就是“你真棒,你真行”。這是讓孩子快樂成長的奧秘。
因為沒有賞識,就沒有教育。
在“行”的教育理念中,典型的教育語言是:太好了、你真棒、你能行。典型的教育動作是:豎起大拇指、鼓掌、拍拍肩膀、周弘賞識教育法免費下載握握手。賞識教育的形象標誌便是擬人化的大拇指,面對大拇指大孩子心靈舒展,發出了會心的一笑。
關於賞識教育,周弘說過許多這樣動人的話:
在愛的海洋裡,在和女兒學習、遊戲的天倫之樂中,我發現了我認為是世界上最好的教育方法,用這種神奇的教育方周弘賞識教育法免費下載法我把女兒由啞女培養成了所謂的“神童”。教育女兒的傳奇經歷,令我激動,生命像火一樣燃燒,後來我把這段教育歷程概括成兩句話:不幸跌了一跤,有幸撿了一寶。即不幸生了一個殘疾女兒,有幸發現了一個寶藏。大家肯定關心,是什麼靈丹妙藥讓一個聽障孩子成為正常孩子也可望而不可及的“神童”?我講了以後你們一定會恍然大悟。
哦,原來這是一種最神奇、也是最普通的方法,一種最新鮮、餓是最古老的方法,是我們家長本來就有的、卻沒有發現,本來使用過、缺無意中又遺忘的方法。
所以,我經常對家周弘賞識教育法免費下載長講“父母曾是教育家,撿回您遺忘的寶藏。”從你自己身上挖掘你曾擁有的寶藏,你的孩子一定會有歡樂、美好的明天。
因此,賞識教育——
是承認差異,允許失敗的教育。
是充滿人情味和生命的教育。
是讓孩子熱愛生命、熱愛時代、熱愛大自然的教育。
是肯定的教育。
賞識導致成功,抱怨導致失敗:
著名成功學家周弘賞識教育法免費下載拿破崙.希爾從曾經被認定是一個壞孩子。母牛走失了,樹莫名其妙被砍倒了,每個人都認定是他做的。甚至父親和哥哥都認為他很壞。人們都認為母親死了,沒有人管教是拿破崙.希爾變壞的主要原因.既然大家都這麼認為,他也就無所謂了.有一天,父親說再婚.大家都擔心新媽媽不知道是什麼樣的.希爾也打定注意,根本不把新媽媽放在眼裡.陌生的女人終於走進家門,她走到每個房間,愉快地向每個人打招呼.當走到希爾面前時,希爾像槍桿一樣站得筆直,雙手交叉在胸前,冷漠地瞪著她,一絲歡迎的意思也沒有.
“這就是拿破崙”,父親介紹說,“全家最壞的孩子。”令希爾永生難忘的是繼母當時所說的話。她把手放在希爾肩上,看著他,眼裡閃爍著光芒。“最壞的孩子”?她說,“一點也不,他是全家最聰明的孩子,我們要把他的本性誘導出來。”
繼母造就了拿破周弘賞識教育法免費下載侖.希爾,她相信他是個好孩子。對一個人有這種信心,他就會成功。
這點個故事應證了周弘在賞識教育法中提出的一個觀點:賞識導致成功,抱怨導致失敗。不是好孩子需要賞識,而是賞識使他們變得越來越好;不是壞孩子需要抱怨,而是抱怨是他們變得越來越壞。
心理學家的千百次實驗與觀察發現;未成年的小孩子對自己的看法完全取決於周圍人的評價,特別是父母的評價,哪怕是一句話,或周弘賞識教育法免費下載者是一個眼神,都會對孩子產生終生的影響。小孩子在無意識中按照爸爸的評價調整自己的行為,達到父母讚揚或者抱怨中屢次提到的“期望”。
為了說明這一道理,周弘舉了一個在奶奶和婆婆家判若兩人的孩子的例子。
一個孩子在婆婆和奶奶家判若兩人。
每次在婆婆家,婆婆都對他讚不絕口:“這麼好的小孩子真實難得,小小年紀就懂禮貌,還知道吃東西的時候要分一份給婆婆!”
可到了奶奶家卻是另一番景象了。
一進門奶奶就開始數落:“像你這麼調皮的孩子真是天下難找,要多搗蛋有多搗蛋,還整天搞惡作劇。”
再看看孩子,帽子歪周弘賞識教育法免費下載戴著,鼻剃也不擦,一副毫不在乎的樣子什麼原因?
婆婆總誇他,於是,越誇越好,在婆婆家,他就是好孩子;奶奶老是訓斥他,越罵越糟,在奶奶家,他就是壞孩子。
原因和奧秘在哪裡呢?
周弘書:“小孩子學說話,不論說得多模糊,父母都以熱烈的讚揚,結果呢,絕大多數孩子都學會了世界上最難的口語。而現在,我們為什麼不用賞識的目光凝視自己的孩子,卻要抱怨呢?”抱怨教育不承認孩子間的差異,肯定孩子的長處和點滴進步,結果使差異擴大;賞識教育承認差異,肯定孩子的長處和點滴進步,結果使差異縮小、消失。
“你想讓孩子聰明嗎?那麼找出孩子聰明的‘星星之火’,吹風鼓氣,它就會成燎原之勢。你嫌孩子寫字慢嗎?那麼他哪天有進步,你就小題大做,無限誇大地表揚他,一定會有驚人的結果!”
與周弘形成鮮明對比的周弘賞識教育法免費下載是,他們不是以孩子為鏡子,從孩子的一言一行中尋找自己的素質與管教藝術的問題,而是一味抱怨這不好那也不行,對子女進行百害而無一益的摧殘,把一個個活潑可愛、朝氣蓬勃的孩子,變成了沒有志氣、沒有理想、自暴自棄、平平庸庸地度過一生的人。
賞識導致成功,抱怨導致失敗,這樣的事例不勝枚舉。
20世紀初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路易.諾勒被人稱為“20世紀初國際間惟一權威公判人”。他之所以能夠取得巨大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母親的鼓勵與期望。小諾勒早年喪父,母親對小諾勒給於厚愛,同時也寄予厚望。她對周弘賞識教育法免費下載孩子總是情深意切,循循善誘,利用一切機會,用孩子可以理解的語言啟發他,教育他。
由於母親的教育與薰陶,諾勒自小就對社會不公正現象深惡痛絕。他考入大學法律系後,就決心做一個不畏強暴,不怕權勢,寧死也要維護法律尊嚴,為人民伸張正義的律師。
與此相反,有一位父親,大學畢業,還從事教育工作。孩子都非常聰明、可愛、活潑。可歎的是這位爸爸有個致命的弱點,怎麼也不相信自己的孩子有潛在的能力,稍不遂他意,孩子就要經受打、訓。更要命的是沒完沒了的嘮叨:“天生不是成才的料。”結果弄得孩子失去了信心,柔嫩的心靈抵不過世俗的“咒駡”,最終成了一個庸才。
而後,他更像個得勝的預言家,每日搖頭晃腦,口中仍是振振有詞:“說對了吧!我早就說過,你不行!”似乎,只要心安理得認為“早有預見”,一切責任就都歸於孩子了。
心理學家的研究表明:這類父親之所以認為自己的孩子“不是那快料,”實際上是自己沒有識才成才,由於不懂,甚至不相信哀叫能育子成才,因此就用“不是那快料”的惡棒,把自己與子女都毀掉了。要知道,即使是荊山之玉,儘管很美,也需要識別、雕琢,否則也只是一塊石頭。
讀書報告
賞識你的孩子
前言:賞識教育,是近年來在中國大陸頗為重視的教育概念。由周弘先生創導,書中以作者本人教導他的聽障女兒歷程,重新提醒父母及工作教育者,思索關於正面賞識,這個大家都明白卻又經常容易遺忘的教育原則。對於特殊教育工作者而言,尤其應該基於有成長便是有成就的學習前提。用愛及賞識來幫助有障礙的小孩。
摘要:
第一章 面對生命,講述一個故事
◎ 殘酷的診斷書
◎「啞巴」的白雪公主
◎ 渴望女兒喊「爸爸」
◎ 我要做中國的「大島茂」
◎ 這不是淚,是水
第二章 十年一劍,踏出一條足跡
◎ 每一個發音都要千錘百煉
◎ 一聲「餅乾」帶來智力曙光
◎ 「母語玩字法」
◎ 「大老虎」來了
◎ 父女命運變奏曲
第三章 無心插柳,發現一個寶藏
◎ 父母用愛心「摧毀」孩子
◎ 與眾不同的父親
◎ 假如沒有生命力,地球早已一片荒涼
◎ 孩子愛學習,不愛上學
◎ 越是真理越明瞭,越是大道越簡捷
第四章 快樂成長,出現一個奇蹟
◎ 海倫 ∙凱勒「轉世」
◎ 「你不是天才,誰是天才」
◎ 背圓周率小數點後一千位
◎ 「太好了,只少數了兩個」
◎ 兒子成了凱旋的英雄
◎ 「差遠了」與「強多了」
◎ 沒有種不好的莊稼,只有不會種莊稼的農民
◎ 「誰說了算」與「夠朋友」
◎ 豎大拇指還是豎刀子
◎ 「太好了,除了不對的地方」
◎ 「考了多少分」與「心情好不好」
◎ 「好消息」與「煩死了」
◎ 跳一跳,搆得著
◎ 「潑冷水」與「發動機」
◎ 兩個生命攻克一個難關
◎ 周婷婷現象
第五章 解開謎團,悟出一個原理
◎ 能否把教育奧秘概括成一個字
◎ 找到了,我終於找到了
◎ 家長擁有兩個寶藏
◎ 乾隆皇帝四歲才會說話
◎ 父母都像一座座大山
◎ 失敗越多,也許離成功越近
◎ 人是一口氣,佛是一炷香
◎ 不打不成材
◎ 「打」是橫在兩代人之間的一堵牆
◎ 「我們從不相信鱷魚的眼淚」
◎ 謾罵式播種,破吉尼斯世界紀錄
◎ 女兒嘴裡的小籠包差點吐出來
◎ 「這個題目我肯定不會,我笨哎」
◎ 「賜予我力量吧,我是希瑞」
◎ 別做「漁夫和金魚」故事中的老太婆
◎ 「人家的孩子這麼好,婷婷完了」
◎ 啞女也能成神童,天才就在你身邊
◎ 是松樹超常,還是盆松普通
◎ 美國專家挑神童
◎ 他贏了周婷婷
◎ 天賦差異有限,生命潛能無限。
第六章 渴望擁有,滿足一種需求
◎ 心靈深處最強烈的需求
◎ 士可殺不可辱
◎ 孩子彷彿是為賞識而來到人世間的
◎ 賞識的奧秘是讓孩子覺醒
◎ 發再高的燒,我也認了
◎ 難以忘懷的小石凳
◎ 董老師的家訪
◎ 「翻身農奴把歌唱」
◎ 本是一條根,都是受苦人
◎ 美國精神病專家的無奈
◎ 賞識教育的辭典裡沒有「缺點」這個詞
◎ 家長的目光像陽光,照到哪裡哪裡壯
◎ 「還不撒泡尿照照自己」
◎ 爸爸的表情一下不自然了
◎ 「你將來是掃馬路倒垃圾的料」
◎ 怎麼短了?怎麼長了?怎麼又破了?
◎ 老同學竟把兒子稱為「逆子」
◎ 小紅寶編小紅包
◎ 「媽媽,今天為什麼不打我」
◎ 在奶奶、婆婆家判若兩人
◎ 「我心理很苦,很苦,快要崩潰了」
◎ 玻璃杯都會爆炸,何況孩子脆弱的心
◎ 精神生命的百萬富翁
◎ 「孩子,你拉得太好了」
◎ 「我有一位不尋常的父親」
◎ 世上最幸福的人
◎ 「你真棒,你真行」
◎ 「首長,請拍拍我兒子的肩膀」
◎ 「相信你能把牆變白」
◎ 「聽你朗讀真是一種享受」
◎ 婷婷聾童學校的健全孩子
◎ 黎明前寫下了「學會賞識」
◎ 沒有賞識,就沒有教育
第七章 心態回歸,需要一種反思
◎ 走進孩子心靈,走出教育誤區
◎ 孩子果然像變了個人似的
◎ 「考砸了,媽媽夠朋友,分擔你的憂傷」
◎ 如果說在生活上是家長慣壞了的孩子,那麼,在學習上恰恰是孩子慣壞了家長
◎ 我打女兒一耳光的反思
◎ 教育家傅雷對兒子的懺悔
◎ 一位美國父親的懺悔
◎ 曉曉媽媽的信
◎ 「兒子,爸爸太愛你,也太不會愛你了」
第八章 雨過天青,走出一種誤區
◎ 「兒子變成老子,老子反倒變成兒子了」
◎ 好朋友的提醒是生命中最珍貴的禮物
◎ 「孩子,狗最喜歡吃什麼」
◎ 「先用掌聲肯定一下它的進步,好嗎」
◎ 孩子「怕」的是賞識、幽默和感動
◎ 幽默的力量
◎ 不是沒有挫折,而是挫折錯位
◎ 靜靜成了人見人愛的一朵花
◎ 大手拉小手,風雨人生路
◎ 沒有暴風雨,怎麼見彩虹
◎ 天生我材必有用,最後一名也自豪
◎ 輸兩盤贏一盤的戰略
◎ 孩子笑了,群山也笑了
◎ 最本質的教育是人格教育
◎ 享受苦難與樹開叉原理
◎ 「做一個自己快樂並給別人帶來快樂的人」
第九章 一通百通,達到一個目標
◎ 中國家長愛孩子,更愛面子
◎ 「爸爸,我發現你心疼的是衣服,而不是兒子我」
◎ 賞識教育的目標是一個字「通」
◎ 與己和,與人和,與萬物和
◎ 蝴蝶姑娘
◎ 「三種人生道路你會怎麼選擇?」
◎ 你好,我好,大家好
◎ 賞識的延伸
◎ 「不讓蚊子叮咬大地媽媽的皮膚」
◎ 孩子沒法對人說心裡話,意味著心靈沒有家
◎ 走進孩子心靈的爸爸
◎ 是對付孩子,還是對付自己
◎ 是自知之明,還是自知之「暗」
◎ 「我是一個終於學會了喜歡自己的人」
◎ 自嘲--自愛的高意境
◎ 失落是痛苦之源,得升是歡樂之源
◎ 眼朝下看,腳往上行
◎ 白紙黑點與黑紙白點
◎ 幸福之源--把壞事往好處想
◎ 享受每一天
◎ 撿回寶藏,成為天才的父母
心得:對於接受自己擁有一個天生殘障子女的事實,作者的內心有多大的掙紮及負擔,包括讀者都可以感受那無比沉重的壓力。而支持過度自我困難,和協助孩子成長最大力量是愛與不放棄。無論是日本的大島茂,或是中國的周弘都是如此。這種真情與堅持,也是我們特教工作者出發的原動力。
特殊教育的每一個個案,都是路程漫長而又進步緩慢的。每一份教材教法都是需要用心設計、量身訂做的。而每一次學習評量的成果是如此微少,但成長定值得欣喜的,在有學習的日子走過,成就確永遠有累積、有期待。
在面對每個不同的孩子時,首先必須從孩子身上去發現個別的特質,不要用大人的認知去抹殺孩子的一切可能,更不該想當然耳的扭曲孩子應該的成長途徑。如文中所說的「越是真理越明瞭,越是大道越簡捷」,找出孩子能接受及反應的方法,才是教育之道。
教育的目的在快樂成長,成長是學習的歷程和成果。如果把我們的目光移動到注意每個孩子的個人成長,而不是比較所有的孩子間差異,那麼我們會說:「太好了,十個題目中,竟然有一個題目會作」,而不會去說:「糟透了,十個題目中,錯了九題之多」。尤其在特教工作上,我們不正是在找每個小朋友比別人強多了的地方在哪裡,而用不著在意比別人差多少的地方嗎?!
教育的奧秘在開發孩子的潛能,雖然天賦有差異,但潛能卻是無限的。在各類的障礙學生身上,每個人都欠缺了某些天賦,但我們一定要確信上天是公平的,老天爺少給了他甚麼,必然也會多給了他甚麼。只要我們說「行」,就必然能找出每個小孩的潛能。也許在過程中,常會有挫折,但我們該允許失敗,藉由失敗找出別的成功之道。對障礙的孩子來說,失敗為成功之母。一旦體驗了我們辛苦找的成功滋味,那麼潛能就如洩洪般爆發成就了。
賞識教育的精神在沒有缺點,孩子似乎是天生為了尋求賞識而來到這個人世間,促進孩子成長的原動力是我們賞識他。在這一點上似乎老外比我們強,常常他們和孩子的對話,第一句總是Good、Great、Excellent,這種溝通方式的教導,即使是成人也能有信心的接受接下來的指示。
也許從父母或老師的觀點,我們常常把對孩子的期待看得太重要。而在這種錯誤的價值觀作祟下,我們忽略了教育的本質,忽略了孩子的需要,也忽略了我們真正應該為孩子作的是什麼。如果孩子正一層一層的往牆上砌磚塊,我們所應做的該是幫助孩子往上的扶梯才對,目光在看孩子是否一步步站穩,而不是他已經堆了多高。
一旦我們走出了錯誤價值觀的迷思,我們知道無論孩子進步多少,更值得我們讚賞。而接著我們只會看到孩子的進步是不斷接踵而來,我們將驚嘆孩子的潛能是那麼的驚人和無限。
上帝給每一個障礙的孩子一面學習的牆,在這堵牆後蘊藏了神奇的寶藏,只要孩子和我們一起努力,用真誠和愛,加上適合孩子的不同方法,就能貫穿這一個障礙的圍牆。一通百通,我們一定會找回孩子身上失落的寶藏的。
結語:對於投入特殊教育的工作者而言,面對的工作對象,都是一個個弱勢而熱切需要援助的小孩。因此對小孩的真誠與愛,是促進孩子成長進步的最大動力。
此外,特殊教育工作者的專業,及嚴謹的工作態度,是達成工作成效所必備的條件與技能。
在社會各個工作領域的環境特質比較下,特教工作者還必須有樂觀的生活態度,及開闊的濟弱扶傾心胸,才能面對工作的挑戰。
以上種種有關特教工作的真義,在短短的幾週教導課程裏,美滿老師讓我們留下深刻的楷模印象!
讀書會成長團體 讀書心得分享
「賞識你的孩子」
黃素雯 / 儲寧瑋
之一
誰不愛自己的孩子啊?從小就呵護備至,每個孩子都是寶貝,既聰明又靈巧,將來一定是人中龍鳳。難道有父母不懂得賞識自己的孩子嗎?還要特別寫一本書來教我們如何賞識孩子,這不是多此一舉嗎?
但是,當孩子進入學校,開始接受正規教育時,大多數父母發現自己的孩子表現不如期望,常常不知所措。怎麼聰明的孩子變笨了?心急之餘,各種偏方紛紛出籠,但是方法雖多卻不盡有效。 其實,聰明的家長,方法很簡單,而且您早就會了,並且已經實際使用過了,證明這個方法確實有效。那就是我們在教孩子走路、說話時所用的方法—認為自己的孩子一定行,一定做得到。所以能容忍孩子進步慢,能接受他暫時的失敗,還能不斷地鼓勵他。—這就是賞識教育的精髓。 當然,賞識並不是漫無目的隨意稱讚孩子,而是經過精心的設計在重要關頭適時給予鼓勵,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努力的肯定,以及激勵他再接再厲,不屈不撓。從孩子的內心自然會產生無比的動力向前邁進。本書雖然極力推薦賞識的教育方式,就連孩子發生錯誤行為時也可巧妙使用賞識的方式來激起他的自覺,自動改正錯誤。但是這部分的使用比較需要技巧,因為要保持心情的平靜,不被錯誤行為所激怒,並且使用反向的賞識教育法去除錯誤。雖然難度較高,可是一旦成功了,效果可會比正向的鼓勵更可觀。 本書並未多著墨於如何批評孩子的錯誤,我認為這部分也同等重要,甚至難度更高。但是,我想本書最大的目的,就是改正目前的父母普遍以嘮叨及責罰來教育孩子的心態。多用比較正向的鼓勵方式,讓孩子在被肯定的關愛氣氛中快樂成長,自然能發揮他的潛力。 之二
發自內心的讚美才會讓人感動。同樣的,出於真誠的批評才容易讓人接受。我們當父母的,要如何讓孩子感受到不論是讚美或是批評都是出自內心的呢?答案很簡單:讓孩子把你當成他的好朋友。 我們在孩子剛出生時,給他吃,給他穿,就能讓他滿足。孩子稍稍長大,我們開始對他下命令,要他做這,要他做那;不可這樣,不可那樣。孩子還不會反抗,頂多哭鬧一陣,還是得順從父母。但是孩子一天一天在長大,父母的心態卻沒有跟著長大,孩子已經有自我的意識,父母卻還是指使他做這做那,孩子和父母的距離無形之中越來越遠。 父母常常會感覺到孩子長大了,對朋友比對父母還要好,有心事會找朋友訴說,卻不肯對父母吐露秘密。其實,這不應該單方面的只怪孩子,做父母的應該檢討一下,到底有多久沒有像朋友一樣和孩子聊天了?設身處地為孩子想一想:他有心事時會找朋友說,還是會找一個每天管他,對他嫌東嫌西的人說呢? 「當孩子的朋友」投其所好,和他一起從事他有興趣的活動,放下父母的身段,尊重他所喜歡的事物,讓孩子感受到父母對他的愛。這些原則很簡單,只要願意實行,就會讓孩子成為我們的好朋友,這不就是對孩子最好的賞識嗎?我們對孩子的讚美或批評不是更容易讓孩子接受嗎? 盧秀珠
之一
「賞識教育是中國的學習革命」!此書再一次反應出中國的教育深受儒家思想及科舉制度的影響—「萬般皆下品,唯有讀書高。」、「棒槌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材」∙∙∙,為了要追求高分、考第一,更格外的凸顯另一個後遺症-打!在台灣不也是這樣嗎?為了孩子的成績斤斤計較、為了分數而獎賞或懲罰,甚至送到補習班補習,補英文、補數學、補作文、補才藝∙∙∙,無所不補,為的是不讓孩子輸在起跑點上,「愛」孩子的父母應當反過來想想,這樣的愛是否造成孩子的負擔而跌倒在半路上呢! 作者多次在文中提醒父母,要重拾賞識孩子學走路時的心,對待已長大的孩子。父母總希望孩子要依照自己的期望而行,順者為好孩子,逆者為壞孩子。其實孩子是大人的一面鏡子,孩子的缺點都是大人造成的,大人要面子,怕丟面子而剝奪了孩子自由發展的權利。 我的朋友中有一對難得的父母,兩位都是在大學任教,他們有一對毫無中學生應有的叛逆,但卻活潑開朗的兒女。他倆對孩子的教育乃著重適性的發展,認為求知是最大的歡樂,而求學只是求知的方法之一,所以既沒要求孩子上明星學校,更沒補過習,兩個孩子開朗健談、博學幽默。一天,朋友的兒子滿臉歡喜的對我說:「阿姨,我下學期一定是第一名。」「嗯?」我正納悶,但沒等我開口他又繼續說:「這學期我第八名,前七名下學期要升到前一班,哈哈哈∙∙∙那我不就是第一名了。」從他愉快的談話及笑聲中,心想在台灣有幾個跟他一樣的國中生?—這是值得深思的問題! 之二
現在的家長總習慣的認為:優點不說少不了,缺點不說不得了。希望孩子進步快,老說孩子慢;希望孩子細心,老說孩子粗心;希望孩子膽大,老說孩子膽小;希望孩子聰明,老說孩子笨(P153)。結果,孩子在父母的「心想事成」之下,因信心的打擊,而變得進步慢、粗心、膽小、笨∙∙∙。小女兒自幼就容易莫名的摔倒、隨意的打翻東西,而我們家的「兩光」爸爸卻是元兇。每每看到女兒摔倒就說:「我就知道妳一定會跌倒!」女兒手裡端東西或拿東西,爸爸總是誇張的說:「啊啊!快打翻了!快掉下去了!掉了掉了!」果然,每次都不負爸爸所望,淅哩嘩啦掉滿地、摔滿地。最後,女兒總氣得直跳腳、哭叫:「都是爸爸害的!」我請爸爸換句話說:「妹妹端得很好哦!妹妹好厲害呢!」效果的確不一樣。 書中215頁:「中國的父母太愛孩子了,也不太會愛孩子。」這句話很貼切地道出了多數父母的教育盲點,因為過份的追求眼前所看得見的(如:孩子的成績、才藝的表現等等∙∙∙),而忽略了孩子的未來,我們自認為這是孩子學習的基礎。其實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和自信,讓他們能快樂的學習,這才是學習的真正基礎,不是嗎?! 之三
「天生我材必有用」好棒的一句成語,可是現在多少父母對孩子會有這樣的看法呢?一天,與朋友各攜家帶眷的共遊淡水捷運邊的鬧街。在小吃店用餐時,因朋友的孩子拗脾氣,被帶到外頭以免干擾別人用餐。朋友對孩子說:「好好用餐呢?還是留在這香腸攤陪這位伯伯?」在孩子邊哭邊猛搖頭之際,攤販老闆沒開口,倒是旁人開口說:「賣香腸有何不好?既不偷也不搶,非但養家活口,還栽培四個孩子受高等教育,有醫生、有博士、教授,先生、小姐,行行出狀元啊!別瞧不起人哪。」連聲道歉後,心想我們到底給孩子作了什麼樣不妥當的教導呢?
「自信的大樹,不是溫室裡培養出來的,而是在風霜雪雨的洗禮中紮根、茁狀成長的。」(p245)現在的父母不是過度的保護孩子,不然就是忙得沒時間關照孩子。一位大學生腸胃炎須吃藥,見她捧著藥老半天沒動靜,一問之下,原來不曾吞藥丸,須磨成粉狀。在旁為她加油又哄了好久,仍維持原狀,請來六歲的兒子示範吞藥丸,學生大呼「不可思議」,而我則對她的反應更覺不可思議! 書中提到人們的目光會集中在白紙上的黑點,或是黑紙上的白點,這是大人經常犯的錯誤,老是挑他人的缺點,而忽視所有的優點,對孩子的要求更甚。此書的宗旨,提醒為人父母者,要多多讚賞孩子的優點,以優點修正缺點。讓孩子因此建立自信,進而對學習產生興趣,這就是為學習奠下良好的基礎。 李霜華
之一
啞女變神童?!-不是神話、不是奇蹟,而是確確實實成功的案例。 是什麼樣的魔力?使一位自認平凡的技術員父親-周弘,將先天不圓滿的「啞吧」女兒-周婷婷,由失望拉向希望,由生命的弱者成為全中國大陸皆知的神童?是「賞識」,賞識-使孩子充滿信心,賞識-使孩子充滿希望,賞識-使孩子充滿愛。 「賞識你的孩子」,聽起來那麼簡單易懂,隨手可做,可是我們往往知道要賞識,卻忘了去賞識,在教育孩子、照顧孩子上,總是參雜自己的面子、期待,甚至於想彌補自己過往的不足,於是不自主的用放大鏡看孩子不完美的部分,且毫不留情的給予「指導」及「批評」,也許「愛之深責之切」這樣冠冕堂皇的理由,使原本發自內心的關心,到了嘴裡盡是數落與埋怨,叨叨唸唸一大串,孩子似乎全沒聽進去,永遠「在狀況外」,因為,批評的話任誰也不愛聽,所以,適時的運用「賞識」,「收伏」你的孩子,可能比「哈利波特」的魔法還管用喔! 之二
常常受到賞識的孩子,他們的世界是美好、愉悅、正向的,這是可肯定的。於是「賞識教育」如魔法般引發熱烈迴響,許多對教養孩子感到壓力與瓶頸的父母在期待中躍躍欲試,但心中難免有些疑慮,擔心生活在滿是賞識與誇讚下的孩子,承受挫折的能力會不會比較低?也比較不能面對失敗? 「識自教育」倡導者顧瑞榮先生便談到,賞識是一種心態,一種教育者的精神狀態。賞識教育是源於對孩子的愛,發現並遵循生命成長的規律,造就父母、教師自身的賞識心態,落實到孩子、學生與父母、教師健康互動幸福成長的教育。(摘自303頁)所以,我們可以了解賞識並非全然的誇獎,而是包含同理心的良性批評,當孩子感覺你是和他站在同一線上,是同一掛的時候,你對他所說的「千言萬語」,他會自動化為「愛的叮嚀」。 所以,與其苦口婆心或是氣憤難平的指責孩子的不是,倒不如試試看用「賞識教育」來改變孩子,反正欣賞與讚美本是一件幸福、開心的事,能讓孩子學得開心,我們也教得輕鬆,何樂而不為。 期待,我們的孩子在你我的賞識下,學得開心,也活得開心。 之三
當我了解「賞識教育」蘊含著無窮的魅力後,便開始付諸行動,按照周弘先生的「撇步」,逐一歸納試驗。 第一招:找感覺-讓孩子自己找到天才的感覺。 「你認定他是好孩子,催眠似的他就會是個好孩子。」以前為了逼孩子寫練習卷,總是對他說:「你不多練習,考試就容易出錯。」結果他寫得心不甘情不願,還問題一堆。現在我改變策略,跟他說:「數學(或國語或自然)是你最拿手的,如果你再多加練習,恐怕什麼問題都難不倒你了。」果真,他開始自願寫評量,而且從頭到尾自己解答呢。 第二招:嚐甜頭-嚐成功的甜頭而不是失敗的苦頭。
1. 作錯的題不打叉,作對的題打了大大的勾。
2. 作文的好句子下面畫出紅色波浪線,再好一點,雙道波浪線,並朗誦給家人欣賞。
3. 太好了,除了不對的地方。 以前檢查兒子的作業,常為了叫他擦掉重寫而搞得氣氛很僵。現在學聰明了,先讚美他寫得很不錯,除了哪幾個字「怪怪的」,整篇都好漂亮。只要他聽了我這番話,就會心甘情願擦掉重寫,甚至問我還有沒有需要修正的地方。不用發脾氣,也不必打不必罵,運用「賞識」的技巧,輕鬆的達到目的。 其實每一個人都需要被肯定,但是我們常犯錯誤的引導,希望孩子好,說出口的盡是負面的話;希望他細心,老罵他粗心;希望他聰明,老罵他笨;希望他動作快,老罵他慢吞吞,結果孩子呈現出來的全是我們一再強調的缺點。「賞識教育」似乎用逆向操作方式對待我們的孩子,用襁褓期欣賞他成長的眼光,來看待他成長期間所碰到的障礙與差異,並著重培養孩子自信心。欣賞孩子的不同,接受孩子的差異,別拿自己孩子的短處和別人的長處相比,多讚美多鼓勵、常豎起大拇指說他棒,讓他覺得你是朋友、夠朋友,孩子會在「賞識魔咒」的孕育下更健康、更悠遊自在。 黃玲珠
之一
一個本為技術員的爸爸,把聾女變神童,他是怎麼辦到的呢?就是「賞識」她的優點,使孩子滿懷信心,樂觀積極的快樂成長。 儲副會長分享他和素雯教育孩子的方法,他們都是回想自己的過往,並設身處地的站在孩子的立場,為孩子著想。而且,要教會孩子如何享受生活情趣。 繡珠就是在父母全然支持、信任,又注重家庭休閒中,快樂的從職校唸到博士。 葉主任說,要培養孩子學習的興趣,慢慢累積能力,時候到了,就會將所累積的能量爆發出來。 書本中的故事、知識固然很有幫助,但彼此的心靈交流、心路歷程的分享,卻更顯珍貴,有時甚至更震撼人心,從書本和分享中所得的反思更有收穫。 之二
我們今天討論到關於「預約失敗」這個問題。書中提到「預約失敗,接受並享受失敗。孩子就不會被失敗絆倒,孩子就能透過失敗看到成功,透過黑暗看到光明。」 儲副會長舉了一個教小孩子騎腳踏車的例子。在教小孩騎腳踏車之前,他先為小孩準備了安全帽、護膝···等,做好了防護措施;接著告訴他摔跤的意義、並教他怎麼預防摔跤和如何摔跤,因而使失敗的傷害達到最小! 我們大人免不了有失敗的時候,當然也該允許小孩有失敗的經驗,教孩子如何從失敗中學習,並有勇氣接受下一次的挑戰,這是很重要的,如此做才不會辜負了已經經歷的失敗。面對孩子的失敗,我們應該以鼓勵代替批評並給予打氣,而不是又「打」又「氣」,不是嗎? 之三
這本書一直強調要「賞識」孩子,到底要如何賞識呢?我們覺得要「具體」的肯定他的「優點」,真誠的欣賞他!所以我們要具備賞識的能力,要用慧眼察覺孩子的「好」與孩子的「不得了」。並身教重於言教,溝通要婉轉而有技巧。 美莉分享了她的看法,她覺得除了要賞識自己的孩子外,也要賞識自己的丈夫、妻子、孩子的老師和身邊的每一個人! 葉主任則提醒我們,最重要的是要先賞識自己!善待自己、喜歡自己、多愛自己一點,不要放棄孩子,也不要放棄自己。 書本封面寫著「哪怕天下所有人都看不起你的孩子,做父母的也要含淚欣賞他、擁抱他、讚美他,為自己創造的生命而自豪。」校長說,只要我們能夠賞識自己的孩子,讓他發揮優點、改善缺點、建立信心,就能將潛能慢慢激發出來! 請多賞識自己、賞識自己的孩子,因為我們都是世上獨一無二的! 柯杏娟
之一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幾乎是每一位父母最大的夢想,然而並非每一個孩子都是天賦異稟,因此如何賞賜孩子,需要父母無比的愛心與關懷。 世界名人海倫凱勒的事蹟,我們耳熟能詳。周婷婷的成功絕非偶然,「天生我材必有用」,身體上有某一程度殘缺的人尚有驚人的潛力,那身心健全的孩子一定更有發展的空間。我們做父母的應該反省自己,想想自己的責任,仔細發覺孩子的長處,而不是只拿分數來做比較,這樣就能增進親子之間的感情,孩子也能發揮無窮的潛能。 「沒有種不好的莊稼,只有不會種莊稼的農民。」家長怎麼對待孩子,決定孩子的命運。的確,每個孩子都有其特質,家長必須適才適性給予肯定、讚賞。看完周婷婷的例子,使我們更有信心來教育我們的孩子。
之二
書中205頁「一位美國父親的懺悔」,他總是數落孩子的缺點,讓我彷彿看到鏡中的自己,對女兒的種種批評和否定,原來就是期望值太高,忘了她還是個孩子,而我總是用成人的尺度來衡量她、要求她,忘了批評否定的背後還有更好的方法就是賞賜和肯定。 老大今年上了國中,班導師是個極重視課業成績的人,所以每天總有二三科甚至五六科的平常考,成績未達八十分者就打,剛開始他會戰戰兢兢的去準備,深怕被打,直到有一天準備失利,終於挨鞭了,回家後紅著眼告訴我「被打了」,神情極為沮喪,當下我心痛的感覺遠比手痛來得深!後來被打的次數多了,似乎也痲痺了,他再也不會因為怕被打而用心的準備。反倒有一次,老師當眾誇他數學某單元肯用心學習,進步很多,他好興奮甚至還說:「我一定要認真下功夫,這樣才不會讓老師失望。」從此以後,他的數學都保持相當的水準,且很有興趣的學習。由此讓我看到賞賜的魅力無窮,而打罰的功效就沒有那麼長遠了。 之三
154頁提到,家長總是習慣的認為:優點不說少不了,缺點不說不得了。而賞賜教育的觀點恰恰相反:優點不說不得了,缺點少說逐漸少。 也許我們都太心急,看到孩子有缺點,總希望馬上糾正,唯恐「積習難改」,殊不知一再強調缺點,會有「負增強」效應。而對於孩子的優點,只有看在眼裡,內心歡喜,不知道用行動或言語表示肯定,難怪孩子會認為父母心目中的自己一無是處。—為人父母者該有所省思! 林美莉
之一
宇宙的潛能蘊藏在每個人的生命中,尤其在每個孩子身上更蘊藏著巨大的,不可估量的潛力。 如果我們能運用充滿生命力、充滿人情味的教育方法,喚起孩子對生命的熱愛,那麼孩子會感覺每一天都是一個新的生命。然後再激發孩子無窮的遐想、無盡的靈性去讀每個生命、讀大自然,鼓勵孩子快樂的學習,培養自信心,讓無限的潛能充分發揮。 從書中整理出這些心得,其實它用在父母的身上也是很棒的。請父母也能快樂的學習,並用心去雕塑身邊的任何一塊寶石,相信我們一定會挖掘出更多的寶藏。 之二
有人說「犯錯誤」是孩子的權利,「失敗」又是每個孩子必須面臨的人生課題之一,那麼我們做父母的所擔負的責任就是「人生導師」嘍!既然「失敗」是人生必修的學分之一,那我們是不是也可鼓勵孩子勇於面對困境,更引導孩子用樂觀的心態去享受「失敗」,讓「失敗」在無形中變成「邁向成功」的助力之一。因為古人曾說過:「失敗越多,就意味著成功越接近了。」 「賞識」是孩子無形生命的陽光、空氣、水,是溝通生命之間的橋樑。賞識教育則是讓父母走進孩子心靈的教育。讓孩子在歡樂中學習,是父母、孩子互動、共同成長的教育。賞賜能使父母、孩子舒展心靈,盡展潛能。請不要吝嗇給予孩子誇獎及鼓勵,相信我們一定能發現隱藏在我們身邊的「寶藏」。 之三
孩子是父母心中的寶貝,做父母的常認為「愛孩子」是我們的權利,保護孩子、為孩子做任何事是做父母的義務,替孩子擋風遮雨是義不容辭的事,不願孩子挨餓、受凍,害怕他們受挫折、受傷害,更不願意孩子受一點點委屈。但是另一方面,卻又要求孩子必須達到他們「高標準」的期望,及補償父母未完成的心願,孩子要盡一切所能的達成此任務。我們可曾細心的思考,當我們傾瀉「滿滿的愛」的同時,是否已經在無形中加諸沉重的壓力及苦難給我們的「心肝寶貝」了呢?我們常會有盲點。 在此感謝校長及葉主任的用心,讓我們有機會參加這個讀書會,能夠抽空多看一點書,從中學習和成長。在讀書會中和每個父母、朋友交換經驗,共同勉勵,再加上校長及葉主任專業的引導,可以跳脫自己的盲點,看待很多事情會比較樂觀,用賞識、鼓勵、尊重、傾聽、接納、信任的心情去欣賞我們的孩子。能夠陪伴我們的孩子一塊學習、一起成長!那也是我們的福氣呀! 翁淑青
之一
看這本書,首先我要感謝上帝賜給我三個身心健康、四肢完整、耳聰目明的孩子,心中不免湧上一個念頭,若是有婷婷這樣的兒女,我也能像作者周弘那般的賞賜她嗎? 前陣子有個著名的殘障作家—朱仲祥,他自喻是水泥匠丟棄的一塊破磚,一出生就患有先天性的肌肉萎縮症及數種重疾,他沒有周婷婷的幸運,父母親放棄了他,他在孤兒院長大,長年必須俯臥,連睡覺都需靠氧氣筒呼吸,當時醫師診斷他只能活到二十歲,然而他卻從不向命運低頭,勇往直前,最近他與世長辭,享年三十四歲。這個故事讓我想到一位登山專家高明和的名言:「我的生命雖然有遺憾,也因此而燦爛。」 賞賜的教育不是漫無目的,而是有規範的,對待孩子常以「和顏」、「愛語」、「讚美」,相信這麼一來,孩子這塊寶石經我們細心琢磨、諄諄善導,總有一天必然會光芒四射。 之二
「生命教育法」一書中提到,做個好爸媽,對孩子應「大聲讚美,小聲責備。」讚美的力量很大,一句肯定、讚美的話語,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所以能善用賞識教育,一定可以發現孩子的優點,更能激發孩子的能力。 若希望孩子聰明,就不要老是罵他笨,我們應以讚美的話語植入孩子的潛意識,說久了,他必定會表現得更優秀,更有自信。 之三
生命原是一種喜悅,然而「汪洋中的一條船」作者鄭豐喜的誕生,對本來就不富裕且兄弟姊妹眾多的家庭而言是一種沉重的負擔,他們必須承受外界異樣的眼光。他的父母也曾一度想放棄他,而他的爺爺不但疼惜他,且時時刻刻鼓勵及讚賞他,告訴他雖然像汪洋中的一條破船,但絕對不能因此喪志沉淪,一定要勇敢撐到彼岸,所以他才不懼生命中的層層波濤,勇敢的迎接命運的挑戰。 月有盈虧,時而被雲所遮,不管是弦月或者是滿月,事實上,月亮永遠是圓滿的。所以說,孩子表象是好、是壞,實質上孩子絕對是「善」。 「賞賜教育」如同一盞明燈,可引領一個人邁向光明,它讓你好、我好、大家好,這個世界更美好。 童鶯梅
之一
「人是一口氣,佛是一炷香。」人爭的是尊嚴,只要是人都有自尊、都愛面子,孩子也非常愛面子,心思非常脆弱。也許給予多一點鼓勵、讚美和尊重,孩子就會充滿信心,快樂的學習,他們未來的路還很長,請不要一次就把他們逼上盡頭。 之二
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就要付出百分之百的努力,有時候生命的殘缺,更可以襯托出生命的可愛。每個孩子的生命都是獨一無二的,不要盲目比較造成孩子的失落,結果孩子更怕失敗,對自己更沒有「信心」。孩子的自信源自環境的培養,父母、師長的鼓勵與讚美,他們會更有自信,所以要多賞識孩子,讓他們學習更有動力。 之三
教育的本質就是讓孩子的心靈看到生命的光明。要注重孩子心靈的教育、人格的培養和思想的健全,學業成績只是生命中的一小部分而已。 放眼望去,世界如此廣大,要學的東西實在太多了。請父母和老師多肯定、讚美和賞識孩子,消除孩子的恐懼感,盡力激發孩子的求知慾,喚醒孩子對生命的熱愛,讓他們能夠快樂的終生學習。 李春員
今天的讀書會我們討論這學期第三本書「賞識你的孩子」。作者周弘是一位工廠技術員,卻能把自己聾啞的女兒教成神童,而所用的方法既神奇又普通,又新鮮又古老;是所有父母本來就會就有,卻未曾發現,都本能地使用過,卻又無意中遺忘了,那就是學會欣賞自己的孩子,去發掘孩子的優點,鼓勵他,讓他(她)的潛力發揮出來,如同作者所言:「沒有種不好的莊稼,只有不會種莊稼的農民。」 家長怎樣對待孩子,決定了孩子的命運,孩子考試成績不好時,多數的家長只是一味地指責,且在分數上斤斤計較,這是不對的,為人父母眼光要放遠,不要在分數上計較,要知道孩子對功課了解了多少,遠比得高分來得重要,不要被世俗的眼光和觀念所同化,要多賞識我們的孩子,「賞識導致成功,抱怨導致失敗。」真是一點都沒錯。
賞識你的孩子
周弘
非常榮幸,今天我們和在座的校長、老師、孩子們共同探討一個當今中國壓在我們所有家長心頭上,最沈重的話題,什麼?教育孩子,為什麼?一個,失敗不起,許多家長跟我講,他們感到什麼都有的時候,只要一發現孩子不行,馬上什麼感覺?全軍覆沒,中國家長太愛孩子了,可是我突然發現,他們不會愛孩子,南京有一位教師,教育上很有成就,兒子卻進了監獄,選有十年監獄生活,他過去對別人講,他懂教育的,可是運氣不好,生了一個兒子,是一塊朽木不可雕的東西,他仁至義盡,問心無愧,可是聽了一場賞識教育報告,一夜無眠,從此以後,每到星期天,第一件事趕緊起床到監獄,看望最心愛的孩子,而見了兒子的第一句話是:兒子,爸爸太愛你了,可是爸爸終於發現,爸爸太不會愛你了,中國家長太愛孩子了,可是我終於發現,他們太不會愛了,愛孩子是動物,甚至是老母雞都本能做到的事,關鍵是會愛孩子,農民種莊稼光愛不行,他不懂,莊稼就沒有好收成,我們教育孩子,僅有愛也是不夠的,你只有懂,孩子才有美好的未來,所以我們今天想回到一個懂字,也就是懂孩子,我們今天進行的是心靈的教育。
我就是一個最普通的父親,很幸運的發現了這個寶藏,我今天把這個寶藏讓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撿回這個教育寶藏,所以說我今天談話的題目也許應該是:「父母曾是教育家-撿回你遺忘的寶藏」,我今天是想講我在教育女兒上的五次開竅,目的是我們希望在座家長、老師沿著我這個聾孩子,最普通的聾孩子的父親,教育的心路以及開竅。
我的第一次開竅,「發現一個寶藏」,我怎麼發現這個追蝴蝶式的教育寶藏,我本來是不向命運屈服了嗎?以至於我女兒三歲半一個字不會講,也就在這個時候,我看了一部日本電視連續劇「血疑」大家看過吧!我就不知不覺從大島茂的身上,終於找到了一個做父親的感覺,在我女兒七歲的時候,我在上海買了一本書,這本書只有六萬字,六角錢,名字叫幼兒才能開發,介紹日本著名小提琴兒童教育家,鈴木鎮一的教育思想,有一天鈴木發現了一個我們在座家長、老師,司空見慣百思不解的社會現象,他認為他這個發現,不亞於牛頓發現蘋果掉在地上,什麼現象?你們有沒有發現,他發現很多孩子--學習一塌糊塗的孩子,口才好的不得了,家鄉話特溜,你們湖南人湖南話講得要多棒有多棒,多少家長老師百思不解,每天晚上從成千上萬獨生子女家庭窗戶裡,都往往會傳出我們家長,忍無可忍拍桌子打板凳的訓斥聲,你嘴巴靈得很哪,怎麼一到學習就傻眼了,就犯死相了吧!鈴木感到奇怪,趕緊把這孩子請來說:你們學習不好,口才為什麼這麼好,怎麼學的?孩子都不知道,好像是爸爸媽媽教的;鈴木趕緊把這些孩子爸爸媽媽請來,可憐這些孩子的父母,好久沒有老師表揚過他們了,鈴木把他們好好讚賞,你們這些父母很偉大,你很了不起,你們孩子的學習不好,口才為什麼這麼好,你們到底怎麼教的,介紹介紹經驗,在座的能不能把經驗介紹給我啊?他們大眼瞪小眼,你看我我看你,想了半天還是三個字:不知道,鈴木欣喜若狂,看來教孩子學說話的方法,實在太好了,好到什麼程度,你們都不知道,家長更湖塗了,鈴木這時候講了一段充滿哲理的話:「越是真理越明瞭,越是大道越簡捷」真理往往平凡得像陽光、空氣、水,找不到,感到神秘、奧妙、高不可攀,你一旦找到真理你就會發現,原來真理是這麼親切,平凡,時刻就在你身旁,我就是看到這本書開竅的,找到了,我想鈴木能夠把普通的孩子,不是超常的孩子,百分之百培養成小提琴神童,我為什麼不能用這種方法,把我雙耳全聾的女兒,從啞女培養成神童呢?於是周婷婷成了我的第一塊試驗田;大家注意,婷婷這時候變沒變?婷婷沒變,還是原來的,而我對她的看法天翻地覆,我從生命的最深處發出了一聲呼喚,哪怕天下所有人看不起,我這個殘疾女兒,我也要眼含著熱淚,欣賞她、擁抱她、讚美她,為我創造的生命,這個萬物之靈無限自豪,我教育女兒的第一招,找感覺,我的女兒小時候,她不喜數學的,對吧,我對女兒不喜歡數學這個弱點,我把它看成可愛的弱點,未來的優點,她現在的不喜歡,是未來的喜歡,既然別的孩子數學之花開了,她不久也要開放,首先不破壞它,找機會讓它開放,我女兒上二年級,有一次我給女兒出了十道應用題,我的女兒滿懷信心,做了半天做對幾道?一道題,一般家長是不是兩個耳光過去了,我們的小學一、二年級,有的老師都規定,90分以下算不及格,我看了做對的那一道題,想到的是美國電影「師生情」,那位優秀的白人教師,第一次見到一個長期受種族歧視,十幾歲的黑孩子,他幾句話一下子把這孩喚醒,他見到孩子第一句話說:孩子,老師一眼就看出來,你是天下最好的孩子,你是頂天立地的男子漢,老師現在只要你數一下,老師這隻手究競幾個手指頭?這孩子,乖乖,從來沒有受到這樣的鼓舞,熱血沸騰,數了半天,勇敢的說:「三個」,你猜老師說什麼?太好了,孩子,你太了不起,一共不就少數兩個嘛!眼睛一下就放光了;錯得九道題我不打叉,對得題我打個大大勾,我把對的這道題看成女兒第一次喊我爸爸,我淚流滿面的情形,我發自肺腑的說:婷婷,簡直不可思議,這麼難的頭目,十道題你第一次居然作對了一道,太好了,孩子,一共不就錯九道嘛!婷婷當時半信半疑,她說:爸爸,你像我這麼大敢不敢做這麼難的題目?我說爸爸像你這麼大,這麼難的題目碰都不敢碰一下,頓時興趣像火山爆發,三年把小學六年的數學學完,普小跳兩級。
我現在講我的第二次開竅:「悟出一個原理」,我們來講教孩子學說話,我發現了教孩子學說話,包括學走路,這個教育寶藏,那麼它的奧秘在哪兒?我通過多少年的探索,終於把教孩子學說話、學走路的全部奧秘,概恬成一個字,這個字反映了一種心態,你們有沒有發現,我們所有家長教孩子學說話,學走路的心態,跟教別的不一樣,完全相反,所有家長在教孩子學說話、學走路的時候,從內心最深處,都是無條件的,百分之百,絕對相信自己的孩子「行」一個字上面,我們堅信孩子行,我們眼精裡面充滿著無限的能量,我們堅信孩子行,教孩子學說話的奧秘,四個字:承認差異,說話早,好孩子,說話遲的孩子也是好孩子,說話遲的孩子不但不會抱怨、指責,反而享受什麼待遇,你們想過沒有?反而享受的是貴人待遇,中國有一句俗話叫什麼?貴人才語遲啊!說話早他不一定是貴人,有些孩子他四歲不會說話,爺爺奶奶反說高興,對年輕的父母說:沒關係,乾隆皇帝四歲才會說話,我看我孫子怎麼看怎麼像當皇帝的料,偉大吧!教孩子學走路也是一個「行」,奧秘:允許失敗,有沒有哪位家長教孩子學走路不許孩子跌跤的,孩子不小心跌了一跤,上前兩個耳光,下次走路再跌跤走著瞧,跌十跤、一百跤、一千跤,站起來,原來,賞識教育就是教孩子學說話、學走路的教育,就是一種承認差、允許失敗,符合生命成長規律的教育,是吧!那麼,這個寶藏我們家長本來都擁有的,為什麼把它遺忘了,大家有沒有想過?孩子一上學,學別的東西,我們家長心態變了,是吧!望子成龍,攀比;恨鐵不成鋼,幹嘛呢?是吧!不甘心,拔苗助長,把孩子的無形生命之根,自尊自信給毀滅了,我們講,賞識導致成功,抱怨導致失敗,拔苗助長的家長,搞抱怨教育的家長,整天也在研究教育的規律,絞盡腦汁、費盡用心,有一天我在南京騎自行車,看到一位年輕的母親,和另外一位父親在交流教育孩子的經驗,這位母親神秘兮兮的對那位父親說:告訴你一個好消息,教孩子的奧秘,我全部總結出來一個字,我心想她也總結出來了,我趕緊騎自行車追上去偷聽,你猜她說什麼?「打」,中國家長為什麼要打孩子?我發現確實有的孩子一打成績就上去了,好多家長總結確實有這個現象,甚至有個別老師對家長講,你的孩子成績不好,不就你捨不得打嗎?回家打一頓試試,成績馬上上去了,我們說到底能不能打孩子,如果有百分之五、六十的孩子一打成績就上去了,你否定這個好像也不太客觀嘛!爭論了幾十年,到底能不能打?我談我的觀念好吧!三字經:「打就好,打就高」,孩子一打成績馬上就好,農民種莊稼只要一拔,莊稼肯定比別的莊稼高,如果教育孩子的規律歸結為一個字,是打,農民種莊稼也可以總結成一個字,拔,農民為什麼不拔?拔高的莊稼是假象,根斷了,沒有生命,打好的孩子成績好了,是不是真的好呢?我們不講大道理,我這給裡讀一封信,是一位成績被打好的孩子,寫給報社的信,青島日報登過,所有青島的母親哭了一夜,再也不敢打孩子了,她這樣寫的:
我是一所省重點高中的學生,十幾年求學生涯中,一直是拔尖的學生,卻不是一個幸福的孩子,上小學的時候父母親規定,我的名次不能低於前五名,否則就要挨打,有一次考到第八名回家,媽媽二話不說,上來就是一巴掌,那天我挨的巴掌我至今還記得,想起來就心痛,所以我是在棍棒下長大的,棍棒下的孩子確實會有好成績,我成績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但我不能理解,考了第一名,父母也從來不會由衷的表揚過我,總是給我潑冷水,為的是不讓我驕傲,我不能次次考第一啊,結果後我考到第二還要挨打,一年四次考試,起碼挨三次打,還不算平時的小打,現在我已經上高二了,還沒有得到應有的尊嚴,父母幾乎天天翻我的書包,說是怕我學壞,每次翻我書包的時候,我都有小偷在公安局被審查的感覺,可怕極了,今天我又和媽媽吵架了,原因很簡單,她要求我先做物理作業,我先作了外語,結果媽媽一邊打我的耳光,一邊狠狠的罵我,我畢竟是個十七歲的姑娘,就讓她這麼一邊打一邊罵,聲音大得全樓都聽得見,我只有保護我僅有的一點尊嚴,求她別再罵了,她就說:我養妳十幾年,給妳吃給你穿,還供妳上學,罵妳怎麼都不行呢?媽媽是用皮帶打我的,手和胳膊都被打腫了,臉上全是巴掌印,我實在忍無可忍,最後搶下她的皮帶,她又狠狠的踢了我一腳,說了一句:真後悔不該生了你這個畜牲,就在她說這句話的時候,我突然彷彿聽見了,玻璃破碎的聲音,我僅有的一點尊嚴也被她徹底剝奪了,我當時大聲吼了起來:對,我是畜牲,不要你管我好嗎?她呆了,她萬萬沒想到我會如此強烈的反抗了她,也就在這一瞬間,我決定了,我要退學,我不能再讓那可惡的成績壓死我,我即使能考上大學也不想考了,我要自謀生路,也許,我的選擇是錯誤的,但我絕不後悔,我要走自己的路,我要爭回做人最基本的尊嚴。
這封信,最打動你們的這句話,是不是她媽媽講她是畜牲的時候,她怎麼會聽見玻璃破碎的聲音呢?孩子的心是玻璃做的,三字經「玻璃心,脆弱心」,當孩子跟我們反抗最強烈的時候,是心碎的時候,也就是根斷的時候,難道我們還能輕易打我們的孩子嗎?
我的第三次開竅是「滿足一種需求」,我們講,一個行字為什這麼靈,它是滿足了所有孩子無形生命中,最最強烈的需求,什麼?賞識,是不是?什麼叫賞識?賞識絕對不是單純表揚加鼓勵,賞識說到最老百姓的話就三個字:「看得起」士可殺不可辱,你可以把我殺掉,你不以看不能我,士為知己者死,你起得起我,我願意為你赴湯蹈火,兩句名言,千古絕唱,反映了我們每個人,都需要被別人尊重的一種心態,不僅孩子需要賞識,我們成年人一樣啊,我發現很多年輕的女同胞,新做一個髮型,新穿一件來服,對周圍人的評價很敏感的喔,你不需當面奉承她,哪怕你用賞識的目光,你多看她幾眼試試瞧,她心裡面都是熱呼呼的、甜絲絲的,成年人都如此,何況是孩子?就孩子的無形生命而言,彷彿都是為了得到賞識來到人世間的,我不講別人講我自己,我們家小時候姐妹四個,姐姐獨生女兒,哥哥長子,弟弟老巴子,他們三個人的稱呼含金量都很高吧,怎麼就把我夾在中間幹什麼?次子,我從小就感到我不被重視,好像我是一個次要的孩子,有點次品的意思,父母跟別的孩子開玩笑,說他們是馬路上撿來的,都不相信,唯獨我對這個玩笑有點半信半疑?小時候馬路上哪位婦女多看我幾眼,我馬上懷疑,她是不是我媽媽?長期得不到賞識,形成一種賞識飢餓,實在吃不消的時候,我們很多孩子就會自己創造賞識、製造賞識,我小時候怎麼辦呢?我就自己到院子裡,夜裡悄悄的把衣服解開來,讓寒風吹半小時,第二天只要一發燒,溫度計只要三十八度以上,賞識馬上就來到我身邊,父母再忙、條件再差,一碗雞蛋掛麵,幾塊蘇打餅乾,母親總是無條件坐在我的床邊,摸著我的額頭問寒問暖,那種溫馨、那種感覺,發再高的燒也認了,值,小學一個同學,留級生,臉上還有幾顆麻子,誰看得起他,讀書聲音比蚊子聲還要低,有一天他生命中出現了奇觀,他怎麼製造賞識,有一天他撿了十塊錢交給老師,當時十塊錢不少啊,全校廣播喇叭一表揚,我告訴你,他那天激動得讀書聲音,居然比我們全班同學聲音還要高得多,同學們都他好條有點是翻身農奴,在把歌唱的感覺,第二天上學出洋相了,被他爸爸打得鼻青臉腫,托進教室,當場宣佈,他昨天偷了他老爸十塊錢,明明知道要挨打也要偷十塊錢,圖什麼?就跟我小時候裝病一個樣,想過一把賞識癮嘛,嘗嘗賞識到底什麼滋味,現在多少家長百思不解,自己的孩子為什麼不喜歡跟成績好的孩子在一起玩,我告訴你們,現在有一些成績好的孩子,往往也是問題兒童,不要被成績好的假象迷住,他們不是愛學習學習好,他們是恨學習,在家長老師的逼迫下成績好,他們心裡面充滿了怨氣,這下有資本了,可以怎麼?欺負「貧下中農」了,我們的孩子成了他們的出氣筒,於是我們的孩子為了避免偒害,他們找成績一般,甚至成績比較差的孩子,他們在一起什麼,互相欣賞,找到一種什麼感覺,本是一條根,都是受苦人,我家訪了一個全班成績倒數第二的孩子,我說:你的知心朋友是誰?他說:還有誰呢?肯定倒數第一的,我們倆再不互相欣賞,還有什麼人賞識我們呢?我說:你們怎麼互相欣賞呢?可憐的孩子,他說:我們兩個受的懲罰最多,我們兩有一個暗號,老師不管懲罰哪個,我們另外一個就想盡辦法到他身邊,輕輕的咳一聲嗽,潛台詞:你不要太悲傷喔,還有我看得起你,可憐啊,生命中啊,生命中的最後一根稻草,美國精神病專家輕易的發現,百分之五十的精神病的病人,都是在現實生活中得不到賞識,精神崩潰的,信不信,你們發現人發精神病有什麼特徵?平時一句話不敢的,一發精神病幹嘛,往往當眾演說,口若懸河,滔滔不絕,一瀉千里,平時膽小如鼠不敢出家門的人,你們一看,往往一發精神病,站到馬路中間指揮交通,感覺找到了,美國精神病專家說:我們多麼想把他們治好,往往也不忍心讓他們重新回到,這麼冷酷,沒有人欣賞的世界裡待,所以說,賞識的目光像陽光,照到哪裡哪裡壯,我們每個孩子的無形生命,都像一棵棵果樹,一種是果枝、一種是風枝,我們把目光老盯在優點的果枝上,滿樹桃李,我們如果家長把目光,老盯在孩子缺點的風枝上,風枝瘋長,果枝萎縮,我們現在有一種叫「注意力經濟」,廣告鋪天蓋地,而我們卻忽視了教育的本質,是一種注意力心態,你注意孩子什麼,孩子就變成什麼,對吧,我們現在,如果注意孩子的光明, 孩子身上就閃閃發光,我們老注意孩子的缺點、弱點,孩子的生命就變得黯淡;你說我們孩子剛生來有什麼優點?整天在你身上撒屎拉尿,攪得你整夜睡不著覺,我們家長想到是一個孝敬我們的孩子,在一天一天成長,孩子剛學講話,含混不清,我們家長想到未來清晰的口語,孩子剛學走路,歪歪倒倒,我們家長想到未來矯健的步伐,我們家長心裡充滿光明,照亮孩子生命歴程,而曾幾何時?我們的孩子現在長大了上學了,優點比剛生下來多成千上萬倍,家長怎麼就看不見了?我辦家長培訓班,叫每個家長寫出孩子的十條具體優點,結果互相作弊,交上來我看了一跳,關心集體、大公無私,助人為樂,全是廢話,沒有具體,是孩子出了問題,還是我們的眼光出了問題?希望孩子快,總是看孩子慢,希望孩子細心,老是說孩子粗心,對不對,希望孩子勤快,老說孩子懶惰,全部搞反了,而賞識教育的黃金定律,是剛好反過來的,說你快你就快,是吧,說你勤你就勤,說你細心你就細心,講白了一點,運用了什麼?我們諷刺官僚主義的一句對聯,說你行你就行,不行也行,說你不行你就不行,行也不行,奧秘在此,這裡面特別要強調的一點,千萬不能說孩子笨,好朋友一說笨,一刀兩斷,別的家長說我們的孩子笨,我們可以跟他們拚命,而我們的家長講孩子笨是我們的專利,這叫謾罵式播種,還有一種對比式播種,家長用的太多了,爸爸媽媽小時候那麼聰明,你怎麼這麼笨啊,簡直懷疑你是不是我們生的了,左鄰右舍孩子那麼聰明,你怎麼這麼笨呢?早知道生你不如養條狗,還有一種憣種,叫啟發式播種,表面上最文明,殺傷力最強,還是我們有文化的家長,自以為自己比較成功的家長,一個頗有成就的父親回家了,兒子一道應用題不會做,老爸:這道題我不會,他爸爸一看哎呀,兒子耶:你連這簡單的題目都不會啊?潛台詞:你也太笨了吧,但是想一想,教育孩子要有耐心,好吧,我做一遍,你做就做了,他那個愁眉苦臉的表情,兒子一看,心裡面就發毛了,多少痛苦的往事湧上心頭,做完了,兒子:你看,他心一慌,眼睛一點花,看了半天,爸爸:我還是不會,你看這時候父親氣得,牙齒咬得咯吱咯吱響,好:我再來一遍,如果再不會,走著瞧,這下完了,逃都沒地方逃了,第二遍再做完,兒子,你再看,兒子眼睛徹底嚇花了,數字都看不清,爸爸:我實在不會,你看這位父親怒得把草稿紙撕成碎片,捏在水上,多少孩子脆弱的自尊,就在父親這個手上被捏碎了,更令人痛苦的,父親要做兒子的思想工作,兒子:你過來,爸爸看來不得不和你談幾句心裡話了,你說這個題目簡單不簡單?太簡單了,爸爸講了,你說你爸爸有沒有耐心,懂不懂教育?爸爸太懂了,爸爸做兩遍了,他有話講了吧!這麼簡單的題目,你老爸做兩遍你還不會,你說還叫我還能說什麼好呢?你說到底為什麼?你自己找原因,然後用無限失望的表情,久久的等待著兒子的回答,兒子想了半天突然開竅,爸爸:我是不是真的很笨啊?啟發式吧!我們剛才講我們的孩子笨,沒有一個服氣的喔!學說話學走路都是賞識教育,剛上小學的孩子,考倒數第三名,爸爸媽媽說:你都倒數第三了,他們說什麼?後面還有兩個,考倒數第一了,你都倒數第一了,我才第一次倒數第一,再給我一個機會吧!大無畏的英雄氣概,可是隨著家長不斷講他笨,很多家長更糟糕,平時還好,一旦來了親朋好友,趕緊跟人家介紹,我家兒子怎麼笨、怎麼笨,像介紹系列產品,滔滔不絕,好了,你整天講他笨,最後人家就相信你兒子笨,任何人在這個笨的鹽鹼地裡面,是很難逃脫的吧,於是一個孩子又一個孩子,終於相信自己笨了,任何孩子只要堅信自己笨,這一瞬間,眼神黯淡無光,言行舉止都笨了,老師只要出個題目,同學們,這個題目比較複雜,大家好好動腦筋想一想,他馬上條件反射,這個題目我肯定不會,我笨耶,種瓜得瓜,種豆得豆,播種笨種,結出傻瓜,誰之過?
我的第四次開竅,「走出一種誤區」,我們南京有一位家長,聽了我的報告,那個激動啊!想盡一切辦法找我到他家家訪,我的最大特點是家訪,我不敢說百分之百,百分之八、九十的孩子願意跟我談心裡話,都說我是一個懂孩子的伯伯,談得這孩子眼睛閃閃發光,他們的父母看得激動的,當著孩子的面向我表態:我保講無條件賞識兒子一個月,看看效果怎麼樣?一個月電話打來,他說:周校長,大事不好,兒子成老子,老子又成兒子了,中國家庭教育像翹翹板一樣晃來晃去的,你們注意有些家長打孩子,一邊打一邊說什麼?我們看一看,到底誰說了算?到底誰說了算?我一看,他家孩子十幾歲了,他們誰了算,這個問題還沒解決好,好像不是東風壓倒西風,就是西風壓倒東風,我的家長講得更有趣,說我們現在教育一個孩子,簡直不亞於一場階級鬥爭,我們只要鬆一鬆,階級敵人馬上攻一攻;我這裡面呢,用一個翹翹板原理,幫助我們家長走出一種誤區,現在獨生子女家庭教育,都很像一根一根傾斜的翹翹板,生活上小皇帝,精神上小奴隸,不該給的生活上給的太多,過份的呵護,過多的溺愛,而精神上該給的沒有,過高的要求、過份的苛刻,翹翹板是不是傾斜啦?剛才那位父母以為賞識就是表揚加鼓勵,回家是,為賞識而賞識,得不償失,翹翹板這邊沒動,這邊硬往上翹,兩頭翹斷了,人上人,還有一個家長聽說一種挫折教育,他不懂中國的孩子不是沒有挫折,而是挫折搞反,知道吧,生活上應該給挫折,溺愛,精神上應該賞反而變成挫折,搞反了,於是他們為挫折而挫折,翹翹這邊沒動,這邊硬往下壓,又斷了,人下人,是吧,所以賞教育是要讓孩子,不做人上人,不做人下人,不做人外人,要做人中人,這是偉大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老早就提出來的,我給這四種人做了一個畫像,做人一首打油詩,我首先用這隻手就能表達,我們人是否幸福?如果我們是人上人,整天手這樣子(舉得高高的),是不是要殘廢了,膨脹,要爆炸了,如果我們的手成天這壓抑(手握拳頭喻為人下人),也要崩潰,人下人也不是人過的,我給這四種人打油詩就是,人下人是你好我不好,活得太無聊,很多人連爸爸媽媽都看不起他,在這世界上還有什麼活下去的意思,人上人是我好你不好,未來也不妙,我們獨生子女小時候都是人上人,癩痢頭的孩子自己好,說別的孩子不好,好了,盲目之後,到學校後,第一名只有一個,許多孩子一下子都被打成人下人,更令人痛心的是很多孩子,一會兒人上人,一會兒人下人你信不信?在學校任人欺負的孩子,往往回家大發雷霆,把家裡面攪得一片狼藉,為什麼,可憐在學校忍了一天,肚子裡面裝的全是炸藥,回家敢快爆破掉,第二天還要上學去裝炸藥呢,是吧,孩子還有的在家裡面是人下人,被爸爸媽媽打得戰戰兢兢,渾身發抖,到了學校逮著同學往死裡面打,動作跟爸爸媽媽差不多,一會兒人上人,一會兒人下人,一會兒零上四十度,一會兒零下四十度,像玻璃杯是不是要爆炸?我們孩子的心靈怎麼會不扭曲?於是很多孩子小小年紀變成了人外人,什麼叫人外人?我不好你也別好,整個世界亂糟糟,差生為什麼要鬧事?一顆老鼠屎為什麼要壞了一鍋粥?東方嫉妒紅眼病的根子從這兒就萌生了,賞識教育讓孩子做什麼?人中人是什麼?你好我好大家好,這個世界才美好,讓每個孩子感到是什麼呢?都是像黃山上的松樹,各有所長,彼此不同,手姿百態,生命奇觀,翹翹板怎麼平衡呢?大家注意,翹翹板怎麼平衡,我告所你們,像我這裡面就講了,賞識教育和挫折教育的關係,賞識教育和挫折教育的關係是手心手背關係,沒有賞識的挫折教育是摧殘,反過來,沒有挫折的賞識教育是溺愛,對吧,它這個度怎麼把握?兩個生命,無形生命永達賞識,激勵,高呼加油,高喊:衝啊!有形生命千錘百煉,百煉成鋼,這就是翹翹板的平衡了。
我現在講教育女兒的第五次開竅,「達到一個目標」,我們很多家長賞孩子,剛開始效果很好,第一個階段,可是賞識了一段時間,很多家長發現效果不靈了,更令他們感到奇怪,孩子們求他們不要賞識了,你們的孩子們怎麼講,爸爸媽媽:求求你們不要賞識好不好,我們寧願回到解放前,過去打也打過,罵也罵過了,我們考試考砸了,心裡沒有負擔,誰也沒欠誰的了,現在你賞越多,我考試越緊張,怕考不好新帳老帳一起算,原來我們家長是一種什麼賞識,是一種功利賞識,功利性的賞識,目標是一個字「分」,所以這時家長的耐心讓孩子感到恐怖,三字經「假耐心,活火山」,隨時要爆發,對吧,有的孩子形容家長更好玩,說我們的家長,他的爸爸媽媽,賞識教育前一個個像惡野狼,一學過賞識教育成了笑面虎了,笑裡藏刀,那個刀就是分數,這個時候我才發現,中國家長大愛孩子了,可是更愛面子,信不信,我這裡面講一個故事,悟性高的家長,恐怕一下子就會開竅了,美國一位父親,給兒子穿了一套新衣服,兒子玩了一個上午回來,衣服髒得一塌糊塗,父親憤怒的拿起一根棍子就要教訓兒子,正要下手,兒子講了幾句話,他父親手一軟,棍子掉在地上,抱著兒子,流著眼淚向兒子懺悔,什麼話有這麼神奇的力量?兒子的原話這樣講的:老爸,如果你實在要打我,完全可以,可是能不能求你稍微塑等一會兒,讓兒子把衣服脫光了,你再打我好不好?我發現你心疼的是衣服,從來沒有心疼過我,恍然大悟,我們家長現在愛的是面子,愛的是分數,而是不是孩子生命的時候,孩子一旦發現是這麼情況的時候,傷心,哀莫大於心死,所以我們必須要從這種功利賞識,要上升到一種生命賞識,對生命的賞識,對不對,那麼我譬講賞識教育的目標,最高的目標是什麼呢?不是分,而是另外一個字,「通」,生命的溝通,怎麼想到這個通?這裡面有個非常感人的故事,我在南京辦家長培訓班的時候,有一位母親見到我第一句話:周校長,元旦女兒給了我一張賀卡,這應該是做母親最幸福的時候,可是我打開來一看,上面不是祝媽媽新年快樂,而是求媽媽今年別再打我好嗎?寫在賀卡上面,女兒見了我的第一句話,周伯伯:要是沒有賞識教育,我早已被媽媽活活打死了,六一兒童節,母親回家發現女兒沒做作業,憤怒的衝進聯歡會,把女兒拖回家,門一關,今天是妳的節日,沒做作業還有臉參加聯歡會,媽媽實在忍無可忍,看來我們今天晚上必須死一個,不是妳死就是我亡,女兒嚇得躲進廁所,母親本來想把廁所門撞開,旦一想,女兒死了,自己這位老三屆的母親還有什麼活著,活著還有什麼意思,她是為女兒活著,女兒也是為她活著,她們倆從來沒有為自已活過一天,她想了想去,女兒不死,自己要勇敢的去死,旦要死的其所,要喚醒女兒,找到女兒一條紅腰帶,在廁所門口上吊,一邊上吊一邊講臨終遺言:女兒,永達記住妳媽媽是怎麼死的,她就是死在妳的節日,活活吊死在的腰帶上,目的就是希望妳好好學習,將來成材,為九泉之下的媽媽爭一口氣,幸虧女兒的哭叫聲,鄰居上來了,培訓班過程中,這位母親始終淚流滿面,培訓班結束的時候,這位母親笑了,周校長:告訴你一個好消息,我認為我已經找回了遺忘的寶藏,你就等我的喜訊吧,一個月後我見了這位母親,我說:妳女兒變化怎麼樣?天翻地覆,我說:怎麼回事,怎麼會那麼快呢?她說我知道我失敗的原因,是什麼,我和我女兒有形生命近在咫尺,無形生命已經遠隔千山萬水,而且繼續遙遠,我只有走進孩子心靈,才能走出教育的誤區,我說:妳怎麼走進的呢?她說:就學了你一招,我們有一組三字經叫,「好孩子,好心情」我見了女兒第一句話,「心情好不好」?感覺怎麼樣?開心不開心?我是把孩子的心靈舒展,教育孩子成敗的關鍵,是孩子的心靈是否舒展放在第一位,這位母親開竅後,她培訓班結束後,她見了女兒第一句話勇敢的說:女兒:你的心情好不好?有什麼不高興的事情,告訴妳的媽媽好嗎?她說:講這句話的時候,那個彆扭你可想而知,女兒看我的表情:狼外婆來了,所以我希望我們在座的家長,聽完我的報告回家,有一個最的的特點,看孩子怎麼看怎麼順眼,孩子變了?孩子沒變,孩子沒變你們變了,賞識孩子就是千萬注意,要悠著點兒,否則要出笑話的,昆明有一位母親聽完報告,回家見了兒子大聲喊著:兒子,你的心情好不好?兒子衝到她面前,摸著她的額頭,媽媽,妳是不是發燒了?我在杭州做報告,我講了一個故事,希望我們家長千萬注意,回去賞識孩子悠著點,我說你們實在要賞識的話,你不要講話,罵他罵慣了,你講他的好話他不相信的,以為是假的,你不如乾脆寫封信給他,這位母親回家看女兒,怎麼看怎麼順眼,賞識吧怕孩子吃不消,不賞識自己憋不住,想到最後在女兒床頭寫了一封信,女兒醒來之後,一看媽媽寫的那封信,女兒,妳的心情好不好,有什麼不高興的事告訴妳的媽媽好嗎?從今以後,媽媽要做妳永遠永遠的好朋友,女兒看了淚流滿面,打電話給媽媽:媽媽,媽媽,我最幸福的日子終於盼來了。而我剛才講的這位母親,好在哪兒呢?她知道女兒最喜歡聽這番話,但是受的傷害太多,心靈上的冰太厚,她採取只問播種不問收穫,不斷的講,把她滆化了,一天比一天講得有感情,有時候講得淚流滿面,直到第十五天,這位母親見了女兒正要開口,女兒搶先說話了,媽媽:妳的心情好不好?有什麼不高興的先告訴女兒好嗎?母女抱頭流淚,冰化成淚水,她說怪了,我一走進女兒的心靈,是一通百通,全變了,哀聲嘆氣的女兒歡聲笑語,垂頭喪氣的女兒活蹦亂跳,全家人的感覺,小燕子回來了,動作還越來越快,我們問她:妳動作為什麼這麼快,女兒回答:周伯伯不講過了嗎?愉快、愉快,心情愉悅,動作就快,快樂、快樂,越快越樂,我的生命良性循環,學習也上來了,從倒數第十名變成前十名,從來沒有考過一百分,拿著一百分的考卷給我,上面寫著:周伯伯,我終於發現人人都是天才,我也是天才,天生我才必有用,最後一名也自豪,我終於看到了生命的無限曙光,告訴在座諸位家長,我跟孩子做報告效果更好,你們信不信?但是我孩子的報告,到現在為止只有十幾場,不到二十場,而對家長的報告一千多場,為什麼?我喚醒孩子沒用,你們家長如果不會種莊稼,還澆硫酸、鹽酸,我白忙,我只有喚醒家長和老師來關心孩子,我給孩子們做報告什麼效果,一、兩千孩子,我說孩子們:伯伯今天報告的頭目,天生我才…,孩子說「必有用」,我說最後一名…孩子們傻眼了,我說:也自豪,掌聲,歡呼聲,把場子都要折掉了,我說,孩子們,冷靜一點,安靜,實話實說,最後一名也自豪的,把手舉起來讓我見識見識,你們猜有沒有?往往一個沒有,我說:可憐的孩子們,應試教育的重壓,把你們都變成了膽小鬼、怕死鬼,你們中間就算有的孩子上了大學,也是怕死鬼中的倖存者,如果指望他們成為我們民族的棟梁,也許是一種悲哀吧!我說:孩子們,不怪你們,長期不許失敗的重壓,把你們的手變得那麼沈重,但是你們聽伯伯講故事,隨著一個個的故事,我相信你們的小手,會像雨後春筍般的舉起來,一般不多,講半個來小時故事,孩子的小手像雨後春筍,一個一個舉起來了,最後全部舉起,有的孩子是雙手高舉,兩行熱淚,我抓住這個機會,我說最後一名孩子們,千載難逢的機會仙了,有沒有勇氣在這種場合下,站起來向所有人宣佈,我就是最後一名,但我仍然深深的愛著我的生命,他們站起來,掌聲、呼歡聲,把他們沈睡多年的自信,重新喚起,我不得不想寫一本書,給我們的孩子們,我們的孩子們太需要鼓勵了,這本書前面一段話就是,賞識教育的理念,是讓那些感到孤獨的孩子、充滿恐懼的孩子,失去自信的孩子,重新燃起生命之火,重新獲得安全感,書的名字叫-孩子、別怕,副標題:天生我材必有用,等這本書出來的時候,我想我跟孩子們要做一系列報告,你們歡迎嗎?「歡迎」,一個動人的故事,悟出了教育的目標,一個字「通」,什麼叫通?通是一種和諧的生命狀態;學習的革命的作者戈登,兩年前我進到他,我說:你接觸世界的教育大師,能不能把教育的最終目標告訴我,他說三個和諧,哪三個?與己和,自身生命要和諧;與人和,與周圍生命和諧,是吧,未來一個人與人相處的能力最重要,為什麼?個人英雄主義的時代結束了,團隊智慧的時代到來了;三,與天地萬物合,天人合一,而我仔細觀察我們現有的孩子,為什麼不和諧的根子在哪兒?大家想不想知道,我告訴你們,原來搞了半天,是我們做家長做老師的生命不和諧,很多家長對孩子的不滿意,來源於對自己不滿意,把孩子當作圓夢的對象,對孩子百般苛刻,自己做不到要孩子做到,合理嗎?我過去做報告,都要讓我們家長給孩子帶來快樂,帶來和諧,帶來自信,我現在發現,如果你們不快樂,你們不和諧,孩子哪來和諧之源呢?原來我搞了半天,素質教育說到底,就是提高所謂的我們成人一代素質的教育,我這裡面最後簡單講一下,我自己怎麼從一個最普通的父親,小時候脾氣特別暴躁,特別壞的一個最普通的家長,怎麼走到一個比較和諧的狀態,三字經「由自愛,到自嘲」,我發現,現代人不和諧的根本,說明了,不喜歡自己,為什麼?祖祖輩輩的教育,希望我們成為人上人,都希望我們完美,在一個完美主義者的眼裡,處處是缺點、缺陷,沒有一天好日子,對吧!他們都恨自己的缺陷,人格是分裂的,而反過來一個人真正熱愛生命,一個人要和諧的根本就是,一定要愛自己當下時,不是說我改了這個缺點、那個決陷才愛我,而是從現在,此時此刻,就深深的愛著自己的生命,怎麼愛?古往今來生命和諧的大師,他們發現、我們發現能自愛的最高標準就是兩個字,「自嘲」也就是善待自己的缺陷,愛自己的優點不算真愛,包括自己的全部,善待缺陷,才是一種博大深層的真正的愛,哪一個人沒有缺陷?好多人為自己缺陷,把自己的潛能鑽在牛角尖裡,全部給扼殺了,對吧!一個人對缺陷的態度,是證明他生命是否成熟的特點,你們在座的拿我作個實驗品,我有沒有缺陷?從上往下仔細觀察,好像滿明顯的吧!頭頂就出問題了,真的,我二十歲出頭,這個頭髮就像秋風掃落葉似的往下掉,你們想一想,這對一個充滿夢想的年輕人,是不是一場滅頂之災?當時恐懼啊!跟別人談,慷慨陳辭,對方如果特別是年輕的小姑娘,哪怕無意當中把眼睛往我頭頂上看一眼,我馬上眼神黯淡無光,四面一片混亂,為了頭頂上長一點頭髮,洗冷水澡、剔光頭,擦生薑,十八般武藝就是不長毛,好不容易盼到假髮出現,這對一個禿頂的人來說,是不是生命的曙光,我在全廠五千多人的職工裡,一直勇敢的戴上假髮,太好了,是吧!麻煩也來了,怎麼一下子年輕了一、二十歲,麻煩在於全廠職工都認不出我,連爸爸媽媽都認不出我,見到誰都要介紹我是誰,好不容易介紹了半年,全場職工都認清了,一個嶄新形象的周弘,我以為美好的、平靜的人生就要開始了,哪知道後來兩件事,使我頓悟,假的就是假的,偽裝是偽裝不成的,有一次北京來了兩個朋友,我們跟他聊天聊到凌晨三點,那一天我講得笑得他們兩個是前仰後合,我以為我口才爐火純青,回家激動得總要照照鏡子,看看自己的光輝形象,一照嚇一跳,假髮老早反過來,真的,還有一次騎自行車,我在南京騎車,被南京一種電動三輪車馬自達撞倒了,他在逃跑,假髮掉在另一邊,你看我怎麼辦,周圍人笑彎了腰,我這時候才發現一個人,你越恨你的缺陷,這個缺陷對你的傷害越大,信不信?你手上破上,只有善待它,你虐待它,腐爛拱膿,好多年前臉上有一顆青春痘,如果你善待它,它也會自己消掉,好多人一定要把它,完全乾淨徹底消滅掉,整天在那兒摳啊摳,結果呢,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滿臉青春痘出來了,我們剛學自行車有沒有感受,一個這麼大的操場上,只有一塊石頭,閉著眼睛也撞不上,踩著自行車就怕這個石頭,你越怕它,它對你的壓力越大,最後滿腦子石頭,又百發百中撞到了,禁止意味著引誘,壓抑反而是一種強化,所以我們對我們的缺陷最好的方式,先接納後昇華,善待,古往今來的,我告訴你們,大師,他們都是善待自的缺陷的人,譬如說,我很醜但很溫柔,溫柔的目光把我的醜淡化了,我很矮,濃縮人生精華,是不是,我把這個道理想通了以後,我突然發現,我這個光禿禿的腦袋太好了,我用一種賞識的眼光看我的腦袋,我發現光禿禿的腦袋有什麼不好呢?沒遮沒擋的,可以更加自由的呼吸空氣,享受明媚的陽光,你們洗把臉,我頭洗好了,方便,我越愛我的腦袋,發現腦袋越長越漂亮,以致於你們看,孩子們都喜歡摸我的腦袋,現在長小絨毛了,有點返老還童的感覺,以前有個好朋友,有一天跟我開玩笑,把我笑倒了,他說:你呀!現在好多人議論你,遠看有點像列寧,近看有點像普金,感覺找到了,所以我對我的缺陷,是由滅頂之災,到感到自己什麼—聰明絕頂,一念之差,兩種人生,我這裡面就講到了和諧。
我的五次開竅,就這五次,我把五次開竅,高度的歸納一下,注意,我剛才是展開,現在把它收縮,三字經,「一字訣、二個寶」,賞識教育用一個字表示,首先是愛,沒有愛沒有教育,但是僅有愛不行的,必須要會愛,掌握生命成長的規律,就是愛到懂,什麼叫懂?懂孩子的標誌,我認為也是一組三字經,成功感,還是幸福感,如果我們的教育老是留在成功感上,我們的孩子往往成者為王,敗者為寇,要嘛就膨脹,要嘛就崩潰,成功了也沒有幸福的人生,是不是,誰不希望孩子幸福呢?反過來,幸福感的奧秘,是把成功變成成長,一字之差,什麼叫成長?一個人就是把自己享受生命的全部過程,凡事發生都往好處想,任何事無好無壞,全在你的心態,這樣的人特點是,享受苦難,享受孤獨,享受煩惱,享受失落,就像我們每一個人,享受黎明一樣的享受夜晚,每個夜晚是那麼寧靜溫馨,這樣人的最大缺點,他把百分之百的精力都用在成長上,他的生命之樹變得非常的茁壯,你們想一想,莊稼長勢好,可能不豐收嗎?你生命狀態好可能不成功嗎?所以說一個與幸福和快樂有約的人,必然與成功有緣,過去一個說法叫,如氣生財,家和萬事興,它是一種幸福感的延伸,是吧,那麼懂到通,通是什麼概念呢?注意,通則不痛,你和孩子通了,你在享受中教,孩子在歡樂中學,反過來是痛則不通,家長、老師、孩子對立了,你心口痛,孩子痛,你在痛苦中教,孩子在恐懼中學,悲劇人生,所以說奧秘在這兒,愛到懂、懂到通,是吧,兩個寶,一個是學說話,一個是學走路,你看我教我女兒的奧秘是,我女兒自從開竅後,我的女兒哪方面不如人家,馬上我想到假如我教她學說話,我會不會承認差異,我想到有的花早開、有的花晚開,對不對?有的種子先出土,有的種子後發芽,而現在我們家長已經變態到什麼,現在當今中國,像家長如果比喻成農民,想做一個不拔莊稼的農民太難,所有家長都在拔苗助長,他不拔覺得他有毛病,是不是,你看,當第一朵花開的時候,我們好多家長:我的花苞為什麼不開?趕緊把它剖開,死花,當第一個種子發芽時,我們的種子為什麼不發芽?把自己的種子挖出來,死了,所以一定要承認差異,當第一朵花開的時候,我們其他生命也快了,就快開了,以這種心態,你就能承認差異,再一個,我女兒考砸了、犯錯了,我就想:假如我教她學走路,我會怎麼對待她,會不會允許失敗?又靜下來了,靜能生慧,你們知道什麼叫慧?什麼叫智慧?智慧就是寧靜的產物,為什麼?我們的心靈像一面湖,知道吧,你接近你就看得越清楚,智慧講白了就六個字「看清了,不怕了」,你一看清楚就簡單了,所以說你就很平靜,靜能生慧,再一個,寧靜致遠,這時候你教育孩子,讓心靈舒展,持續發展,而用功利色彩教育孩子,孩子老不高興,沒有後勁,這種是偽成功,假的成功,我從上海到南京回去坐火車路上,看到一幕情景,有個嬰兒在哭泣,年青的父母馬上千方百計的安慰他,想辦法呵護他弄他,對不對,我看著看著突然想到,嬰兒的啼哭也許是身體有點不舒服,就受到如此的關愛、如此的照顧,而現實生活中,很多孩子的心靈飽受創傷,有幾個人來關照他呢?是吧…,我發現現在應試教育的重壓,使最富有人情味的家庭教育,也放異化了,我們好久好久沒有用賞識目光,凝視我們的孩子了,我們好久好久沒有擁抱我們的孩子,發達國家竟然看到這樣標語,你今天有沒有擁抱你的孩子?我們好久好久沒有和孩子談心裡話,其實孩子的心裡頭,最想和爸爸媽媽講,而現實生中,相對無言,默默無語,有個孩子他跟我講說,他被拋棄的三次感受,他說當他第一次接到,一個三類學校錄取通知的時候,發現爸爸媽媽臉上的笑容從此沒有了,他滿懷信心的到學校,希望得到老師的賞識,哪知道老師們一聲又聲,你們也不想想,你們是什麼東西,訓斥聲中他明白三類學校的孩子,享受四類份子的待遇,他感到被老師拋棄了,他想我不就是成績不好嘛,滿懷信心,挑燈夜戰,結果考試考了個全班第二名,他原以為賞要來到他身邊,哪知道當他發現,家長、老師、同學們一致認為,他百分之百作弊的時候,他終於感到生命中的最後一根稻草沒有了,怎麼辦呢?他躲在一個偏僻的地方號啕大哭,蒼天為之動容,世界沒有一日是快樂的,當我們孩子小時候,不知道什麼是賞,受到無盡的賞識,而我們隨著我們的孩子越來越長,越需要渴望賞識的時候,我們發現賞識卻離他們越來越遙遠,所以我們搞賞識教育的全體同志們,跟我們的生命發出一種呼喚,歸來吧,賞識,我們做家長的是否應該反省,我們是否應該讓賞識,重新回到每個孩子的身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