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7月17日 星期日

香港5條環塘徑 夏日散步兜兜圈






香港5條環塘徑 夏日散步兜兜圈


【經濟日報專訊】香港境內共有17個水塘(飲用水)及8個灌溉水塘(農業用水),但嚴格來說,當中只有5個具備可供步行環塘一周的環塘徑。這些環塘徑大多斜度平緩,而且林蔭葱鬱,位處水體旁,吸收大量熱能,涼爽散步之餘,又可了解本港水務歷史。
水塘老二 香港仔水塘
建於:1890年
香港仔水塘十分接近香港仔市區,只需10分鐘便可沿香港仔水塘路步往。沿香港仔健身徑及香港仔自然教育徑繞下水塘一周約需35分鐘,由於位置向南,夏日海風調節,又有樹陰,漫步相當涼快。
其實此水塘分上、下兩塘,前身為建於1890年的大成紙廠私人水塘,為繼黃泥涌水塘後,香港史上第二個水塘。當時紙廠與香港政府協定,須為居民提供食水。後來香港政府更買下此私人水塘,改建為公用。香港仔上水塘於1931年闢建,有8處建於1931-32年的水壩、石橋、泵房等建築,都被列為法定古迹。
交通:城巴7、70、70M、71、72、76號,在香港仔下車後再沿香港仔水塘路前往。
﹏﹏﹏﹏﹏﹏﹏﹏﹏﹏﹏﹏﹏
「馬騮」殖民地 石梨貝水塘
建於:1925年
石梨貝水塘是九龍水塘群的一員,位於俗稱「馬騮山」的金山郊野公園內,早已是九龍居民的行山勝地。於1910年建成九龍水塘時,政府想消除塘畔的有毒植物馬錢子,從印度引入獼猴,其後代繁衍至今。
石梨貝水塘落成於1925年,堤壩、泵房都刻有此年份;水塘環塘徑被改建為石梨貝水塘緩跑徑,它位於金山與獅子山之間的山坳,夏日不時涼風習習。由於在山上,可遠眺獅子山及九龍、香港市區。沿徑回到堤壩,可徑落到九龍接收水塘,其目的是接收城門水塘的食水,以供應九龍居民使用。現在水塘環塘徑已被改建為羅德塘緩跑徑。兩條環塘徑繞塘一周均需約25分鐘。
交通:九巴72、81號,在石梨貝水塘站下車,沿金山路步行約20分鐘穿過達金山樹木研習徑牌坊,然後再行約20分鐘,便可到達石梨貝水塘緩跑徑。
﹏﹏﹏﹏﹏﹏﹏﹏﹏﹏﹏﹏﹏
「香港千島湖」大欖涌水塘
建於:1951年
大欖涌水塘有「香港千島湖」之稱,大壩儲滿水之時,河谷中的12個山頭卻沒有被水淹沒,變成塘中島嶼。它是戰後香港首個興建的水塘,由於附近山谷土壤貧瘠,為防水土流失,被劃為香港首個造林區,至今已林蔭青葱。
大欖涌環塘徑由部分麥理浩徑第10段、部分大欖涌自然教育徑、部分水塘東岸林道組成,環塘徑與越野單車徑重叠,徒步環塘一周約需4小時。西岸麥理浩徑第10段林蔭較茂密,較適合夏天漫步;東岸林道位於山腰,可看到「千島湖」景象,但林蔭較稀疏,夏天到訪應量力而為,亦要當心單車。
交通:任何路經大欖涌轉車站的路綫,如九巴52X、53、61M,城巴962、962B、N962,港鐵巴士K51號,在大欖涌道起步。
﹏﹏﹏﹏﹏﹏﹏﹏﹏﹏﹏﹏﹏
首次「跨海過水」城門水塘
建於:1939年
城門水塘是以築在城門谷的兩條堤壩,攔截河谷內及大帽山南坡溪水而成的,是首個將新界存水以管道輸送到香港島的水塘。由於依傍在大帽山、針山及草山群山之下,景色千變萬化,所處的城門郊野公園在1976年已成本港首批郊野公園之一。城門水塘環塘徑由菠蘿壩自然教育徑、畔塘林道、城門水塘緩跑徑組成,途經樹木品種豐富的自然教育徑;林徑又途經俗稱「小夏威夷」的塘畔白千層樹林,昔日不少武俠劇都在此取景;水塘最深處又有全港最大的風水林;緩跑徑則包括水塘最寧靜的區域,終點的大壩是欣賞夕陽最佳地點。
水塘的鐘形溢流口、紀念碑、鐵橋、水掣塔及主壩均被列為第一級歷史建築。環塘一周約需2小時15分,在夏天或可分段進行。
交通:荃灣川龍街乘專綫小巴82號,於總站啟步。
﹏﹏﹏﹏﹏﹏﹏﹏﹏﹏﹏﹏﹏
「十大自然風景」河背水塘
建於:1961年
位於石崗的河背水塘是灌溉水塘,為八鄉農民提供灌溉用水。水塘的S形19孔溢洪大壩是其最大特色,從壩上遠眺,可望見錦田及元朗風光。水塘中央有小島,曾於1998年入選漁護署的郊野公園十大自然風景。它是本港唯一具備環塘徑的灌溉水塘,現劃為河背水塘家樂徑,環塘一周約需半小時,沿途湖光山色是攝影師的寶藏。
交通:專綫小巴71,在河背村起步。






Flag Counter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