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評:張德江帶來正能量 香港情勢尚待觀察
【明報專訊】全國人大委員長張德江這次來港視察,綜合他在不同場合的講話,於此香港情勢亂象紛呈之際,他的講話有助港人了解中央的取態立場,清晰了對香港未來的方向感。其中有三方面情况值得提出來討論。
未疾言厲色斥港獨
誰來買單陳以利害
首先是對「港獨」和「自決」的清楚表態。張德江在歡迎晚宴和昨日與各界人士會面的講話都提到港獨,對於北京中央而言,「港獨」、「自決」都是或明或暗的分離舉措,證諸中央應對「疆獨」、「藏獨」、「台獨」等分離勢力,從言行都擺出高壓態勢。今次張德江提到「港獨」只是點到即止,並無嚴厲批評指摘,這種低調或許與兩種情况有關:一是認為目前「港獨」只是極少數人在搞,絕大多數市民都反對;二是不想激化矛盾,避免惹來反彈釀成社會進一步撕裂。即使如此,有理由相信中央已經關注「港獨」、「自決」等分離言行,並在觀察事態發展,現階段容許在地方層面,按法律規定由香港自行處理應對。
張德江對「港獨」未見疾言厲色,卻陳以利害,指出拋棄「一國兩制」、《基本法》,「香港必亂無疑」;設若香港亂了,「誰給你買單?」,還說買單的只會是730萬香港市民。張德江坦率地指出「一國兩制」和《基本法》對香港的重要,拋棄了不僅背離國家與香港的利益,更是損害了香港市民的根本利益。張德江這個功利論,絕非警告或恐嚇,而是確切點出「一國兩制」和《基本法》乃香港特別行政區生根立命之所繫,若有所偏離,對國家、香港和港人都無好處。值得注意的是,中央現在應對「港獨」,基本上遵從「港事港辦」原則,這個也是從側面折射中央對「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的恪守與尊重。因此,若「港獨」思潮和「自決」暗湧到此為止,回到原來機制解決問題、尋求出路,香港在政治上的不明朗得以廓清,說不定可以為困局帶來轉機。
發展是硬道理
期望經濟搞上去
第二個值得討論的是,張德江再提出香港要把經濟搞上去。他在今年北京「兩會」期間,曾經說過香港有多少話語權,由經濟實力決定。回想北京決定在1997年從英國手中收回香港之時,香港的GDP約相當於中國GDP的25%,當年制定的對港特殊方針政策完全偏離了共產黨人信奉的社會主義,箇中肯定有利之所在的誘因;現在這個GDP比例已經不到2%,反映30多年來中國經濟突飛猛進,香港的經濟體積不可能比擬。張德江在講話中再次提到香港過去對內地各階段發展的貢獻,又指出中央高度重視香港繁榮穩定和國家戰略大局的作用;即是說,未來香港對國家的發展仍將擔任重要角色。
張德江表示「中國中央政府在制定『十三五』規劃綱要和設計『一帶一路』願景與行動時,均把香港參與和助力『一帶一路』建設作為重要的政策取向」,撇開中國整體戰略部署和策略,這個野心勃勃的計劃帶來的商機,可以用難以窮盡來形容,以香港的獨特優勢,若能積極參與和充分發揮,在協助國家走出去的同時,也會得到極其可觀經濟利益。過去香港之成功主要聚焦經濟建設,這些年香港內部沉湎於政治紛爭和內耗,經濟與競爭力已經呈現滯後,整體社會若把注意力回歸經濟範疇,借助中國經濟發展與「一帶一路」的東風,香港的經濟體積和實力將會再上新台階,屆時話語權也就不一樣了。
重申中央對港政策
「一國兩制」三不變
第三,近期「港獨」思潮、「自決」暗湧和所謂「二次前途談判」,在社會上攪動起一些思緒,不少人擔心中央會否調整對港政策,張德江則明確表示三不變,包括:一、「一國兩制」是基本國策,是戰略決策而非權宜之計,不會改變;二、「一國兩制」有堅實民意基礎,是內地和香港的最大公約數,不應改變;三、回歸實踐證明「一國兩制」行得通,沒有必要改變。這個宣示,不僅表示中央不會改變對港政策,實際上也回應了2047年之後的所謂二次前途問題,因為「一國兩制」再經31年實踐,屆時「一國」與「兩制」的磨合應該更為圓熟,更不會有改變的問題了。
張德江此行釋出的信息,對凝聚港人的方向感十分重要,只要對港政策不變,若社會氛圍經過狂飈之後沉澱,擺脫躁急盲動,回歸原來軌道,以理性平和的方式互動,香港事態就大有可為。當然,不應該諱言內地和香港就「一國兩制」的實踐,確實存在扞格與分歧;北京宜應在「一國」與「兩制」之間,找到更符合港情的平衡,做到減少波折和對抗,則「一國兩制」的長期存在,就有更堅實的客觀基礎。
除了上述三種情况,張德江此行的另一個亮點,是與泛民議員的歷史性交流。現在許多人都憧憬中央大幅度調整對泛民陣營的政策,與他們的接觸溝通常態化,以體現香港社會的多元、多樣特質,並顯示中央對於各種不同意見,都以超然身段體待;若能做到這樣,中央在香港的體現,將更為寬廣。另外,張德江也要求特首、特區政府與公務員都要多聽不同意見,這正是香港需要改善的施政。可以說,張德江帶來了正能量,至於會否給香港帶來改變,則視乎當局的回應和踐行了。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