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6月15日 星期日

郎世寧•雍正十二月令圓明園行樂圖




郎世寧•雍正十二月令圓明園行樂圖


\
郎世寧繪“雍正十二月圓明園行樂圖”是一組表現雍正皇帝日常生活的作品,按春、夏、秋、冬四季12個月的順序排列,分別為“正月觀燈”、“二月踏青”、“三月賞桃”、“四月流觴”、“五月競舟”、“六月納涼”、“七月乞巧”、“八月賞月”、“九月賞菊”、“十月畫像”、“十一月參禪”和“臘月賞雪”。從描繪的景物判斷,表現的對象應為圓明園。畫面以山水樓閣為主,建築描繪細膩,其中既有中式園林建築,又有西式亭台樓閣,更有中西合璧者,畫面的景觀可能是畫家以圓明園的建築​​結合自己的想像而創作的。圓明園是雍正作皇子時的封賜,他解釋說“圓明園”的賜名大有深意:“圓而入神,君子之時中;明而普照,達人之睿智也。”雍正三年(1725年)八月圓明園興修一新之後,雍正皇帝經常在園中居住並在此辦理公務,他明諭百官“每日辦理政事與宮中無異”。這12幅行樂圖展現了其在圓明園生活的各個場景,也表現了12個月的不同節令風俗。
\
1. 正月觀燈:一管纖毫舊未呵,待題正月恰正歌。人生頗喜披襲冷,又被春燈過眼波。


\
2. 二月踏青:萬物將期草木溶,取來蘸取杏花中。嫌君圖卷層巒少,不會遍山灼灼紅。


\
3. 三月賞桃:天地多情且複蘇,尋青踏馬意多徐。相逢就借東君便,一詠一懷正當塗。


\
4. 四月流觴:詩情新媚更詩餘,便傘褶裙總晏如。群卉亦知朝節氣,同人緩緩過長居。


\
5. 五月競舟:江閣登臨頗欲勝,中都子弟冶遊成。盛朝已附屈原老,競看龍船載妓新。


\
6. 六月納涼:就人新暑似江南,半蒲煙光嫩不含。得便畫舲聽雨去,詩懷夜宿到吳山。


\
7. 七月乞巧:年光欲看已青青,又度天孫河鼓星。我獨愛君山藐漢,中原相望氣何森。


\
8.   八月賞月:壯月江潮久不平,何為驅扇畫流螢。我來即是弄潮者,幾個中年不靡聲!


\
9. 九月賞菊:天地才生顏色老,人間詩客倍春思。茱萸一插豪情在,坐久峰巒竟不歸。


\
10. 十月畫像:金風待振秋蟬咽,玉露樊籠都唱歇,誰種無聲菊滿山,使之煥發於朝野。


\
11. 十一月參禪:尋山老道韻頗如,筆致蕭嚴待客詁。既在人間蟄守久,轉承意興竟全無。


\
12. 臘月賞雪:格物於今又一開,千門萬戶雪相埋。題詞見冷心情下,已素嬰孩何必猜。


郎世寧

郎世寧[1] (Giuseppe Castiglione,1688—1766)是意大利人,原名朱塞佩·伽斯底里奧內,生於米蘭,清康熙帝五十四年(1715)作為天主教耶穌會的修道士來中國傳教,隨即入宮進入如意館,成為宮廷畫家,曾參加圓明園西洋樓的設計工作,歷任康、雍、乾三朝,在中國從事繪畫達50多年。




中文名
郎世寧
外文名
Giuseppe Castiglione
別 名
朱塞佩·伽斯底里奧內
國 籍
意大利
出生地
米蘭
出生日期
1688年7月19日
逝世日期
1766年7月16日
職 業
傳教士、宮廷畫家
畢業院校
熱那亞耶穌會
信 仰
天主教
代表作品
聚瑞圖》、《嵩獻英芝圖》、《百駿圖》、《弘曆及后妃像》等

1人物簡介

1688年郎世寧[2] 生於意大利米蘭,19歲入熱那亞耶穌會不久即運用他的藝術才華為該市修道院內小教堂繪了兩幅宗教畫。那時歐洲知識分子對中國文化極為嚮往,年甫弱冠的郎世寧就請求該會派他前往中國。
郎世寧畫作
郎世寧畫作
郎世寧[2]  1715年以傳教士的身份遠涉重洋來到中國,就被重視西洋技藝的康熙皇帝召入宮中,從此開始了長達五十多年的宮廷畫家生涯。在繪畫創作中,郎世寧融中西技法於一體,形成精細逼真的效果,創造出了新的畫風,因而深受康熙雍正乾隆器重。儘管如此,洋畫家郎世寧也必須遵守作畫前繪製稿本,待皇帝批准後再“照樣準畫”的清宮繪畫製度,保留在美國紐約大都會博物館的郎世寧《百駿圖》稿本就說明了這一點。郎世寧還將歐洲的繪畫技法傳授給中國的宮廷畫家,使得清代的宮廷繪畫帶有“ 中西合璧 ”的特色,呈現出不同於歷代宮廷繪畫的新穎畫貌和獨特風格。
由於郎世寧帶來了西洋繪畫技法,向皇帝和其他宮廷畫家展示了歐洲明暗畫法的魅力,他先後受到了康熙帝雍正帝乾隆帝的重用。他是一位藝術上的全面手,人物、肖像、走獸、花鳥、山水無所不涉、無所不精,成為雍正帝乾隆帝宮廷繪畫的代表人物。他的代表作品有《聚瑞圖》、《嵩獻英芝圖》、《百駿圖》(見插圖)、《弘曆及后妃像》、《平定西域戰圖》等。
郎世寧原係來華傳教的耶穌會教士,但他在清廷官封三品,一直忙於為皇帝作畫竟沒有機會傳教。他擅於採納中國繪畫技巧而又保持西方藝術的基本特點。今日全球各大博物館都有他的作品陳列。

2人物經歷

抵達中國

郎世寧作品
郎世寧作品
11月獲康熙皇帝召見。當時康熙 61歲,酷愛藝術與科學,雖然不贊成郎世寧所信仰的宗教,卻把他當做一位藝術家看待,甚為禮遇。康熙對他說:“西方的教義違反中國正統思想,只因為傳教士懂得數學基本原理,國家才予以聘用。”他又表示詫異道:“你怎能老是關懷你尚未進入的未來世界而漠視現實的世界?其實萬物是各得其所的。”旋即派郎世寧為宮廷畫師,不給他傳教的機會。
宮廷畫師每日清晨從北京東華門附近的寓所步行進宮,七時向宮門禁衛報到。

康熙時代

在一所坐落於庭院與禦花園之間的畫室內作畫,直到下午五時為止。這間屋子夏天炎熱,冬天嚴寒,畫師必須把一缸缸顏料放在小炭爐上烘著以免凝結。除繪畫外他們還得修習文與滿文
郎世寧畫作
郎世寧畫作
康熙不喜歡油畫,因為年代久了就會變得乎乎的,模糊不清。於是郎世寧與其他歐籍畫師學習使用膠質顏料在絹上作畫的艱難技巧。一筆下去就不能再加第二筆,也不容修改潤飾。筆觸偶有躊躇,或下筆太重,那幅畫就毀了。
宮廷畫家都依照人郭熙定的原則作畫:“山水畫中,畫山盈丈,樹木盈尺,馬盈寸,人物盈十分之一寸。”平行線條就是不折不扣地平行下去。在郎世寧看來,中國繪畫的遠近配合觀念徹底錯誤。他向康熙建議設立一所繪畫學校,不獲採納。後來他幫助旗人年希堯出版了一本《視學》。
一幅畫中山水庭園表現不同的視點與角度
不過,在許多中國人看來,用幾何學透視原理來處理空間問題
聚瑞圖
聚瑞圖
,是虛偽的,非藝術化的。中國畫中對
郎世寧作品
郎世寧作品
物的視點不止一個而是幾個,視線的角度不是固定的,所以畫家在同一幅畫中能對山水或庭園表現不同的視點與角度。郎世寧的作畫題材由皇帝指定。人像必須畫平板板的正面,不能畫陰影,人們以為像上的陰影“好似臉上的斑點瑕疵”。

雍正時代

1722年康熙駕崩,皇四子胤禛即位,即雍正繼位,傳教士皆逢厄運,唯有在宮廷服務的教士受到特殊禮遇,向中國的皇帝和宮廷畫家展示了歐洲明暗畫法的魅力。作於雍正元年(1723年)的《聚瑞圖》軸、雍正二年(1724年)的《松獻英芝圖》軸和雍正六年(1728年)的《百駿圖》卷等畫幅,都顯示了郎世寧堅實的寫實功底,體現了他早期繪畫的特色和麵貌,具有濃厚鮮明的歐洲繪畫風格和情調。
郎世寧畫作
郎世寧畫作
雍正年間,郎世寧根據皇帝的旨意,向中國的宮廷畫家斑達里沙、八十、孫威鳳、王珓、葛曙和永泰等人傳授歐洲的油畫技藝,從此,純屬歐洲繪畫品種的油畫,在清朝的宮廷內 ​​也開始流行。從清代內務府造辦處的檔案中得知,在這段時間裡,郎世寧創作了不少作品,但是保存至今的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大多已經失傳了。
雍正二年(1724年),皇帝開始大規模地擴建圓明園,這為郎世寧提供了發揮其創作才能的極好機會。他有較長一段時間居住在這座東方名園內,畫了許多裝飾殿堂的繪畫作品。其中既有歐洲風格的油畫,還有在平面上表現縱深立體效果的歐洲焦點透視畫。雍正皇帝對於這位洋畫師的作品十分讚賞,曾經對一幅人物畫的圖稿做瞭如下評語:“此樣畫得好!”(見清·內務府造辦處檔案)
在宮廷之外,郎世寧還與雍正皇帝的幾個同父異母弟弟關係頗為密切,如怡親王允祥、果親王允禮、慎郡王允禧等,為他們作畫,並有多件作品流傳至今。如《果親王允禮像》頁( 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八駿圖》橫幅( 江西省博物館收藏)、《馬圖》冊( 上海博物館收藏)等。這些作品和這一現象,一方面說明了郎世寧在宮廷之外頻繁的藝術活動,另一方面也說明了在當時的滿洲貴族圈子裡,玩賞歐洲風味的藝術品是一種流行的時尚。

乾隆時代

雍正在位13年,由乾隆繼承大統。乾隆皇帝雅好書畫詩文,在位期間重視宮廷繪畫的發展,
所以從康熙時就入宮的畫家郎世寧仍然得到重用,成為宮廷畫家中的佼佼者。乾隆登基時年24歲,每日必去畫室看郎世寧作畫。而且從現存的郎世寧作品上看,弘曆在即位前任寶親王期間,就與郎世寧相識,並有頗多接觸,關係甚為密切。即位後的乾隆皇帝多次頒賜 ​​錢和實物獎賞宮廷畫家,幾乎每次都有郎世寧的份兒,與宮廷畫家中的元老冷枚唐岱等人待遇相同。後來乾隆皇帝還為郎世寧舉行了非常隆重的七十歲壽辰祝壽儀式,賞賜壽禮甚豐,並親筆書寫了祝詞。這時郎世寧已77歲,諳習內廷事務,於是教會高級人士令他向皇帝呈遞奏摺,此舉很危險。某日乾隆照常來看他作畫,郎世寧匍匐跪下,說了幾句有關“我們的神聖教律”遭受譴責之類的話後,就從懷中掏出一卷用黃綢包裹的耶穌會奏摺呈上。當時內廷太監看見郎世寧的大膽舉動,都嚇得心驚膽戰,乾隆卻溫和地說:“朕並沒譴責你們的宗教,朕只是禁止臣民皈依罷了。”從此以後,郎世寧每晨入宮必受搜查,以保證他的確沒有懷帶什麼奏摺。
1746年有5名本篤會傳教士判處死刑。一日乾隆命郎世寧呈一幅新畫的畫稿時,他又跪下說:“求陛下對我們憂傷戚戚的宗教開恩。” 乾隆面有慍色,不置答复,皇帝的決定是不能更改的。
清乾隆純惠貴妃像鏡心
清乾隆純惠貴妃像鏡心
不過郎世寧在宮中也有輕鬆的時刻。某日乾隆見妃嬪環繞左右時郎世寧頗感局促不安,就問他:“卿看她們之中誰最美?”郎世寧答道:“天子的妃嬪個個都美。” 乾隆又追問:“昨天那幾個妃嬪中,卿最欣賞誰?”“微臣沒看她們,當時正在數宮殿上的瓷瓦。”“瓷瓦有多少塊?”郎世寧回答:“30塊。”皇上命太監去數,果然不錯。
此後郎氏就沒再受作弄。不過他還是奉命描繪一幅帝后及11名妃嬪在一起的圖像,畫題是:“ 心寫治平 ”。這是郎世寧所繪二百幅人物中最著名的一幅。乾隆僅在該畫完竣、七十萬壽及讓位時看過此畫三次。隨即將畫密封於盒內,旨諭有誰竊視此畫,必凌遲處死。
郎世寧身為宮廷畫師,將乾隆一生中的大事都一一入畫——戰爭的場面,壯觀的狩獵,喜慶宴會等。他最好的作品之一為“ 哈薩克貢馬圖 ”,整個絹捲軸中筆觸揮灑自如,景色生動逼真。[2] 

圓明園設計

乾隆要修建圓明園為夏宮,郎世寧又秉旨設計圖則。乾隆命郎世寧起草建築圖樣進說:“就採用歐夷的樣式吧。”從那幅帶有巍峨壯麗巴洛克風格的藍圖中,可以見到建築上的主要旨趣,大理石圓柱以及意大利式豪華富麗的螺旋形柱頭裝飾。
不過,屋頂上金碧輝煌的琉璃瓦和用獸形裝飾的飛簷,卻是中國傳統式樣。這項工程於1747年至1759年間進行。
郎世寧《百駿圖》局部
郎世寧《百駿圖》局部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百餘年間,清朝中央政權與西北蒙古族各部和維吾爾族回部爭戰頻繁,終於在乾隆中期平定了蒙古族厄魯特部和回部的叛亂,使得西北的邊境有了一個相對安定的和平局面。為此乾隆皇帝在宮廷畫家中挑選了以郎世寧為首的中外畫家,創作了一系列史詩般的畫幅。乾隆十九年(1754年),厄魯特蒙古族的杜爾伯特部首領車凌、車凌烏巴什、車凌孟克(合稱為三車凌)以及厄魯特蒙古族的輝特部首領阿睦爾撒納,相繼歸順清朝,乾隆皇帝特地在承德的熱河行宮避暑山莊舉行盛大儀式表示慶賀。時年66歲的郎世寧和另外兩位歐洲傳教士畫家王致誠艾啟蒙等一起,趕赴承德,畫了一批蒙古族歸順首領的油畫人物半身肖像。後來又根據此行蒐集的素材,郎世寧和其他中外畫家共同完成了兩幅大型的歷史畫:《乾隆萬樹園賜宴圖》橫幅(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和《乾隆觀馬術圖》橫幅(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這兩幅畫完成之後,張貼在避暑山莊內“卷阿勝境”殿的東西牆上。郎世寧描繪這一主題的繪畫作品還有《阿玉錫持矛蕩寇圖》卷( 台北故宮博物院收藏)、《瑪瑺斫陣圖》卷(有兩幅,台北故宮博物院和德國柏林東亞美術館收藏)、《哈薩克貢馬圖》卷(法國巴黎吉美博物館收藏)等。
乾隆二十七年,(1762年)開始,郎世寧和王致誠艾啟蒙安德義一起為銅版組畫《乾隆平定準部回部戰圖》冊(又稱《乾隆平定西域戰圖》冊,北京故宮博物院等很多博物館中均有收藏)繪製圖稿。這套十六幅的圖稿後來通過廣州粵海關將其送往法國巴黎鐫刻成銅版刷印,成為宮廷藝術的珍品之一。銅版畫草稿主要是由郎世寧負責,他畫了其中的若干幅,還用拉丁文和法文寫了具體說明。遺憾的是當這套銅版組畫竣工從法國運回中國時,郎世寧已經因病去世了。後來清朝宮廷仿照《乾隆平定準部回部戰圖》繪刻了一系列表現征戰場面的銅版組畫,這些畫幅是由清宮內供職的中國畫家製作的,它們成為中國最早的銅版畫作品,其中郎世寧的開創之功不可沒。
參與長春園歐洲式樣建築物的設計和施工。郎世寧除了作畫外,還於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參與了圓明園內長春園歐洲式樣建築物(俗稱西洋樓 )的設計和施工。大概就在郎世寧為修建長春園工作期間,一度擔任過掌管皇家園林工作的奉宸苑苑卿的職務,官職為正三品。[3] 

3繪畫成就

郎世寧在宮廷內​​作畫,獲得了許多榮耀,不但超過了其他歐洲傳教士畫家,而且令眾多供奉宮廷的中國畫家也無法望其項背。但郎世寧在為中國皇帝服務時,其身份僅是一個宮廷畫家而已,並無優越條件。他的歐洲夥伴王致誠曾在寫往歐洲的信件中說起他們作畫的情形:“吾人所居乃一平房,冬寒夏熱。視為屬民,皇上恩遇之隆,過於其他傳教士,但終日供奉內廷,無異囚禁……作畫時頗受摯肘,不能隨意發揮。”其作畫場所及條件都十分艱苦,郎世寧的榮譽來之不易。爭議:郎世寧後又被皇帝賞賜官服併升官,與上方存在爭議,並且,郎世寧被獎賞的原因為:為圓明園的歐洲藝術區給予設計,以及30年的忠心。
乾隆三十一年六月初十日(公元1766年7月16日),郎世寧在他七十八周歲生日的前三天,病逝於北京,其遺骸安葬在北京城西阜成門外的歐洲傳教士墓地內。乾隆皇帝對於郎世寧的去世甚為關切,特地下旨為其料理喪事。郎世寧的墓碑上刻著皇帝旨諭:“ 乾隆三十一年六月初十日奉旨:西洋人郎世寧自康熙年間入值內廷,頗著勤慎,曾賞給三品頂戴。今患病溘逝,念其行走年久,齒近八旬,著照戴進賢之例,加恩給予侍郎銜,並賞給內務府銀叁佰兩料理喪事,以示優恤。欽此。”墓碑的正中下方為漢字:“ 耶穌會士郎公之墓”,左邊為拉丁文的墓誌。
郎世寧自康熙五十四年(公元1715年)來華,至乾隆三十一年(公元1766年)去世,在中國共度過了五十一年。他為二百多年前中國與歐洲的文化藝術交流作出了重要和積極的貢獻。由於郎世寧的一生幾乎都是在中國度過的,他的藝術創作也都以中國的人和事為題材,所以郎世寧的生平和藝術,已經成為了中國美術史的一個組成部分來加以敘述和評價了。
郎世寧於1766年去世,年78歲,喪禮備極哀榮,葬於城外數公里御賜的一塊土地上,乾隆還親撰墓誌銘,以示對這位高年教士永遠懷念
郎世寧死後被賜予侍郎之銜,在總計536卷的《清史稿》裡,對他的全部記述是:“郎世寧,西洋人。康熙中入值,高宗(乾隆)尤賞異。凡名馬,珍禽,異草。輒命圖之,無不栩栩如生。設色奇麗,非秉貞等所及。”
秋林群鹿圖立軸
秋林群鹿圖立軸
爆料文學腳本原是悲劇基調
湖南電廣傳媒節目分公司製作總監吳毅介紹,該劇改編自旅居英國華裔作家蘇立群的傳記小說《郎世寧傳》。與原作相比,電視劇最大的不同是改變了總體風格。小說用第一人稱描寫了郎世寧在清宮不得不改變自己的藝術風格,來迎合帝王的趣味和需要。他的內心痛苦惶惑,是一個悲劇人物。
吳毅說,一旦進入電視劇改編,就發現用悲劇風格來編劇本很困難。一方面電視劇首先是一種大眾的文化娛樂品,另一方面影視作品無法反复閱讀、咀嚼。經過研究,最終選取以一個外國人的獨特視角,來審視康、雍、乾盛世如何盛極而衰,以及中西文化在交融中無法避免的激烈碰撞。風格最終定位為亦正亦邪的輕喜劇,和清宮正劇、和“戲說”都有所不同。
爭議1 大山像不像郎世寧
正方:外貌不是主要因素
之前有媒體報導該劇選角經歷了一些困難,最終敲定了與郎世寧有幾分相似的大山。
“外貌的考慮不是主要因素。主角人選最初有兩個,一個是大山,另一位是美國演員。”吳毅說,最終選擇大山最主要是他身上的喜劇色彩和電視劇的基調契合,當然也考慮到他在中國的知名度。
吳毅說,雖然是首次“觸電”,但大山非常投入,特別是有一場郎世寧被打板子的戲,打的就是大山本人。
反方:人物外貌氣質都不對
“我對大山演郎世寧有意見,外貌、氣質都不對。”目前國內研究宮廷美術以及郎世寧最權威的專家、故宮博物院研究員聶崇正說,雖然沒有任何郎世寧的畫像,但郎世寧是意大利人,頭髮應該是黑色的,和作為加拿大人的大山外形區別很大。
“憑著多年的研究,我的印像中的郎世寧應該是個身材偏瘦、個性平和的人。因為他是個傳教士,需要有親和力。”聶崇正說。
爭議2 郎世寧可曾有養女養子
正方:為了豐富人物血肉
電視劇裡,郎世寧不僅收養了小叫花小弟,後來還和舒暢扮演的養女有一種若有若無的情感。吳毅說,這兩個人物都是虛構的,是為了讓郎世寧這個人物更有血肉、更立體。
“我們在完成的時候,將他和養女之間的那段感情大大地削弱了。”吳毅說。
反方:沒有任何關於親友的記載
聶崇正說,沒有任何資料顯示郎世寧的交友、愛好的記載。史料記載,郎世寧住在現王府井東堂,即王府井天主堂,每天穿過東華門上班。
不過,故宮檔案館的相關資料曾記載了這樣一件趣事:夏天到了,郎世寧的畫室很熱,便上書請求在畫室外搭個涼棚。不久後便被批准實施。
爭議3 劇中畫作是否有歷史根據
正方:《隔代傳位圖》有歷史依據
片尾出現了好幾幅郎世寧代表作,有《嵩獻英芝圖》、《八駿圖》等;片中也出現了很多作品,如《隔代傳位圖》和為十四阿哥畫的《僭越像》。劇中,康熙帶孫子弘曆射殺了一隻大熊,四阿哥殺了一隻老虎。康熙讓郎世寧將兩件事畫在一幅圖上。實際上,這是一幅隔代傳位圖。康熙想傳位給四阿哥,也希望四阿哥傳位給弘曆。吳毅說,像《隔代傳位圖》、《僭越像》是有歷史根據的。
反方:現存沒有雍正時期畫像
“ 康熙末年,27歲的郎世寧來到中國;但現存他最早的畫是雍正二年,並沒有雍正時期的作品,大量的作品產生在在乾隆時期”。聶崇正說,歷史上並沒有《隔代傳位圖》、《僭越像》這一提法。
經查閱,記者發現郎世寧曾畫過《弘曆擊熊圖》、《弘曆刺虎圖》,電視劇中的《隔代傳位圖》是將後者的主角“換”成雍正,並將兩畫合一;而《僭越像》中的人物也不是十四阿哥,而是乾隆,作品名為《乾隆皇帝大閱圖》。


聶崇正認為,雖然郎世寧的繪畫可謂中西合璧,實際上主要的畫法還是西方的,只是根據中國人的審美習慣在光線利用上進行了調整。歐洲的肖像畫,比如荷蘭的倫勃朗,經常將人物置於側光環境中,人臉就會半明半暗,但這在當時,中國人是接受不了的,認為是“陰陽臉”,被畫髒了臉。郎世寧就借鑒中國人像寫真,讓人臉盡量接受正面光,避免側面光,同時在人物的鼻翼兩側、鼻子、脖子下,稍稍加重,這樣五官就更清晰、立體。
郎世寧對於透視法在中國的引進也起了很大作用。雍正時期的學者、大名鼎鼎的總督年羹堯的哥哥年希堯寫過中國最早介紹透視法的著作《視學》,文中就曾提到該書是和朗學士多次交談、探討才寫成。裡面附有很多介紹歐洲透視法的木刻圖。
在還沒有照相機的年代,郎世寧還用他的畫筆記錄了很多重要人物和重要事件,如乾隆皇帝在承德避暑山莊接見歸順的少數民族頭領的場景。
歲朝清供立軸
歲朝清供立軸
郎世寧和西洋樓
對美術不熟悉的人可能不太熟悉郎世寧,但他參與設計的圓明園西洋樓可謂無人不知。聶崇正認為,曾被英法聯軍掠走,前幾年被購回的大水法 12生肖部分獸頭,有些極可能出自郎世寧之手。雖然沒有任何資料可以證明這一點,但很多地方都明顯看到“郎式風格”。
郎世寧作品市場
聶崇正介紹,現存郎世寧的作品分為兩種,一種是有明款的,畫上題有“臣”字,都是為皇帝畫的,大概有六七十幅;另外還有一部分作品雖然沒有他的題款,但西洋風格很濃,也能達到郎世寧繪畫水平。兩者加起來可以過百。
郎世寧的作品現主要存於故宮博物院和台北故宮博物院,上海博物館、江西省博物館、鎮江市博物館、瀋陽故宮、天津藝術博物館也藏有一兩幅。美國克里夫蘭博物館、德國柏林的東亞美術館也藏有個別作品。
聶崇正此前曾為馬晉收藏的《百駿圖》稿本進行鑑定,該作品在皇城藝術館展出、並將於2006年6月15日-17日上拍北京鴻正春季書畫拍賣會。聶崇正介紹,美國大都會博物館也藏有同樣一件稿本。在古代,重要作品都要先畫圖稿經皇帝過目才能正式創作,所以檔案裡常有“成稿預覽”的記載。[4] 
聶崇正說,郎世寧的作品在藝術品市場上的價格很不規律,但總的來說,升值的空間很大,因為郎世寧的作品流失在民間和海外的很少。幾年前,《蘋野鳴秋》、《秋林群鹿》兩幅作品在海外拍出了很好價格,自己曾為之鑑定。法國也拍過一幅半身妃子像,但因為沒有明款,成交價很低。
郎世寧畫作拍賣過億人民幣:
2008年,在北京中嘉國際拍賣有限公司秋季拍賣會上,清代乾隆年間郎世寧繪“ 雍正十二月圓明園行樂圖”十二塊,以1.44億元(不含佣金)勇奪全場頭籌。

5學術評價

新體畫

從郎世寧一生的業績來看,他的主要貢獻在於大膽探索西畫中用的新路,熔中西畫法為一爐,創造了一種前所未有的新畫法、新格體,堪稱郎世寧新體畫。郎世寧來到中國後仔細研習了中國畫的繪畫技巧,他畫的中國畫具有堅實的寫實功力,流暢地道的墨線,一絲不苟的層層暈染,外加無法效仿的顏色運用,中西合璧,煥然一新。以其獨創的新畫體博得了皇帝的賞識和信任。從現存的郎世寧親筆劃跡來看,它既有歐洲油畫如實反映現實的藝術概括,又有中國傳統繪畫之筆墨趣味,確有較高的藝術感染力。在1724年所繪為雍正祝壽的《禽獻英芝圖》中,郎世寧充分展示了他的西畫功底。此圖造型準確、精細,以素描和明暗效果使圖中物象具有比較強烈的凹凸立體感。彎曲盤旋的松樹枝葉掩映,樹皮斑駁,居中挺立的白鷹則極為突出,羽毛的質感很強,呼之欲出。中國畫並不僅是將山水動植物當作自然存在之物,而是要賦予所繪對象某種喻意。圖中所繪蒼松、雄鷹、靈芝、山石、流水,在中國文化中多寓意強健、長壽和吉祥。在色彩上,鷹白、松綠、芝棕紅、土坡絳色和藤蘿花粉紫,也是不同於中國傳統的郎世寧風格的鮮明、絢麗和濃重。郎世寧以嚴謹紮實的寫實功底、注重明暗效果的繪畫特色,以及作品整體上濃厚的歐洲繪畫風格和情調,確立了自己在官廷畫師中的地位。

銅版畫

銅版畫是歐洲版畫的一個品種,距今已經有近六百年的歷史,因其所用的底版以金屬材料銅為主,故稱之為銅版畫。銅版畫的製作要求精緻細膩,故耗費人力物力較多,在歐洲也被視為名貴藝術品。銅版畫在康熙年間傳入中國。而乾隆時由郎世寧為主創作的《平定準部回部.錢圖》則是銅版畫的佳作。此後,清宮廷仿照《平定準部回部戰圖》又繪製了一系列表現征戰場面的銅版畫。這些畫幅是根據郎世寧等人所傳授的銅版畫技法而製作的,可以視為中國最早的銅版畫作品。清代第一套戰圖《平定準部回部戰圖》,共十六幅,是郎世寧奉命與西洋傳教士畫家王臻誠、艾啟蒙、安得意等起稿共同完成的。它描繪了清兵平定西北戰事的主要戰線及其始末,是一套有關戰史的組畫。根據郎世寧的建議將圖稿分批寄往法國巴黎,聘請著名雕刻家李巴刻成銅版畫,壓印200份,寄回內廷。這套銅版組畫具有極其濃厚的西洋風味,成為中外博物館的珍藏品。

歷史價值

以驚人的藝術表達能力,創造了大量具有高度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的作品,也使清代宮廷紀實繪畫的數量與水平遠超前代。這些繪畫以精彩的 ​​筆墨記錄了中華帝國最輝煌的歷史,栩栩如生地表現了盛世的恢宏光榮。據文獻記載,郎世寧的畫法被稱作“ 線畫法 ”,代表當時宮廷的主流畫派。郎世寧來到中國以後,畫有大量作品,存世的有近百幅。雖然郎世寧的繪畫並不能代表那時歐洲繪畫的最高水平,但是他擅於採納中國繪畫技巧而又保持西方藝術的基本特點,融中國工筆繪法和西洋畫三維要領為一體,從而形成了自己獨有的風格,創作了新的畫風。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西方文化和中國文化的匯通。郎世寧所作的油畫人物肖像畫,在造型上都相當嚴謹,注重解剖結構和立體感的表達,但是在光線的運用上則與歐洲畫法有所區別。歐洲畫家喜歡表現人物臉部在特定的光線照射下分明的凹凸感,而傳統的中國寫真技藝,則要求被畫者是處在不受光線變化常態下的相貌。從清宮的肖像上可以看到,歐洲畫家來到中國後,為適應中國觀者的欣賞習慣,而在畫風上作了微妙調整。郎世寧新體畫中最受乾隆喜愛的則是“御容”肖像畫。所謂“御容”肖像畫不僅包括皇帝正襟危坐的全身或半身的肖像畫,也包括各種行動中的皇帝像。

西洋繪畫技巧

焦點透視畫是產生於歐洲的一個畫種,它運用幾何學、物理學、光學等,為的是在平面的畫幅上更真實地表現出自然界立體狀貌。這種與中國傳統技法迥異的繪畫方法也隨歐洲傳教士進入了清朝內廷,郎世寧對於這一繪畫方法的傳播起了極為主要的作用。雍正年間學者年希堯在郎世寧的幫助下,出版了首次在中國介紹西畫焦點透視法的專著《視學》,序言中特別說明曾受益於翰林院畫院的“郎學士”。

藝術貢獻

1724年,郎世寧還曾參加過圓明園、長春園西洋風格建築物的設計與施工,為裝飾殿堂樓閣繪製了大量圖畫,有西洋油畫,也有在平面上表現深遠效果的焦點透視畫(線畫法) 。海宴堂前銅鑄的十二生肖動物頭像,也應有他的功勞,為此郎世寧一度擔任了奉哀苑卿(正三品)的官職。郎世寧的藝術風格影響深遠,特別是雍正和乾降時期的官窯粉彩瓷器上的構圖佈局、繪畫主題,多得於郎氏繪畫。郎世寧代表了當時的宮廷藝術品位。

6畫作欣賞

《瑞谷圖》

雍正初年,全國五穀豐登,雍正皇帝令大學士張延玉傳旨,著清朝御用畫師意大利傳教士郎世寧作《瑞谷圖》。雍正五年八月二十二日,雍正皇帝頒示《瑞谷圖》,並降旨曰:“今蒙上天特賜嘉穀,養育萬姓,堅實實好,確有明徵。朕祗承之下,感激歡,著繪圖頒示各省督撫等。朕非誇張,以為祥瑞也……自茲以往,觀覽此圖,益加儆惕,以修德為事神之本,以敬民為立政之基。”諭旨“末端鈐敬天勤民”寶璽。康雍乾三帝對此璽厚愛備至,三朝各刻一方。乾隆帝在《敬天勤民寶四言詩》中稱其為“匪貴其材,實珍其義,掌之黃閣,傳以億年”。
瑞谷圖》是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的鎮館之寶,作者是意大利畫家郎世寧。雍正初年(1723年)恰逢難得一見的豐收年景,雍正聞報各處糧食豐收,大悅,便令大學士張廷玉傳旨,讓宮廷御用畫師郎世寧作《瑞谷圖》。此後連年風調雨順,五穀豐稔。
2006年,《瑞谷圖》成為國禮贈送意大利駐華大使,《瑞谷圖》以珂羅版傳統複製技藝進行複制,工藝精湛是極少數可以進入藝術拍賣市場的複製品,真絲錦囊包裝,盛裝於黃龍錦筒內,瑞谷圖像徵五穀豐登,商業禮贈中寓意財源廣進、贈送長輩,寓意桃李天下、福壽雙至。瑞谷圖中有五穗,分別像徵:國泰、民安、家和、業順、人興。是禮贈的佳作。

《乾隆大閱圖》

則是頭戴盔、身著鎧的武裝騎馬像。毫無疑問,這是一幅形神畢肖的“御容”肖像畫,也是一幅非常成功的新體肖像畫。更成功的新體肖像畫則是表現乾隆接見少數民族領袖、塞北秋等政治活動的巨帙作品。乾隆禦閱後恢復了中斷十幾年的秋之製,親率王公大臣、八旗官兵至塞北皇家圍場(即今河北圍場縣),與蒙古八旗會合打獵。郎世寧奉命以大手筆描繪了很有作為的年輕君主,居安思危,習武練兵,在侍衛大臣前後簇擁護衛下,不顧鞍馬勞頓,繼續轉向新圍場的輕鬆遊蕩的情景。郎世寧畫馬最是聞名,卓然一家,頗有杜甫詩詠畫馬的境界:“須臾九重真龍出,一洗萬古凡馬空。”

《百駿圖》

1728年完成的長卷《百駿圖》共繪有100匹駿馬,姿勢各異,或立、或奔、或跪、或臥,可謂曲盡駿馬之態;畫面的首尾各有牧者數人,控制著整個馬群,體現了一種人與自然界其他生物間的和諧關係。在表現手法上,郎世寧充分展現了歐洲明暗畫法的特色,馬匹的立體感十分強,用筆細膩,注重於動物皮毛質感的表現。馬是中國歷代畫家描繪的傳統題材之一,繪畫史上曾經出現過眾多的畫馬高手,而郎世寧畫馬又別具一格。他在來華前系統地學習繪畫,打下較為堅實的寫生基礎;到中國後又接觸到傳統的中國繪畫,東西方藝術的熏陶,為他開創一種新穎的畫風提供了良好的條件。於是在繪畫的技藝方面,郎世寧開創了一種不同於中國傳統繪畫的新穎畫法。他運用中國的毛筆、紙絹和色彩,卻能以歐洲的繪畫方法注重於表現馬匹的解剖結構、體積感和皮毛的質感,使得筆下的馬匹形象造型準確、比例恰當、凹凸立體,而不像中國古代畫家採用延綿遒勁的線條來勾勒物象輪廓的方法。他是以細密的短線,按照素描的畫法,來描繪馬匹的外形、皮毛的皺褶和皮毛下凸起的血管、筋健。或者利用色澤的深淺,來表現馬匹的凹凸肌肉,與傳統中國繪畫中的馬匹形象迥然有別。郎世寧在清廷畫院的另一貢獻則是他將自己摸索成功的新體畫傳授給天主教西方傳教士畫家王臻誠、艾啟蒙等;同時,又將西方的油畫技巧、透視方法,甚至連製造油畫顏料的技術,也毫無保留地教給畫院畫家和滿族畫工。郎世寧的徒弟先後共有十幾人,在乾隆畫院內形成了實力雄厚並得到皇帝信任的郎世寧新體畫集團。

《百子圖》

此圖長116cm,寬59cm。作品由上海譽寶國際提供,郎世寧款《百子圖》為江蘇知名藏家舊藏。
據香港中建國際拍賣日前透露,郎世寧創作於清雍正時期的《百子圖》將在其本年度春拍中亮相,這一罕見佳作相信會吸引不少藏家的關注。
郎世寧《百子圖》
郎世寧《百子圖》
郎世寧佳作拍場惹眼
  據了解,郎世寧的作品在市場上十分罕見,每次出現在拍場上,均會引起極大的關注。像2000年,香港佳士得春拍推出的郎世寧《萍野鳴秋》,拍出1764.5萬港元的高價;在香港佳士得當年秋拍中,郎世寧《秋林群鹿圖》也以884.5萬元拍出,可見郎世寧畫作的市場號召力。


















http://www.aboluowang.com/print/406484.html
Flag Counter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