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13日 星期五

02月13日 後佔中第60天



02月13日 後佔中第60天


護士聯署促議員反政改





繼年輕醫生成立團體「杏林覺醒」,箍實醫學界立法會議員梁家騮於政改投反對票後,一班護士近日也發動聯署,希望向衞生服務界立法會議員李國麟施壓反對政改爛方案。發起人之一的註冊護士趙先生表示,八.三一框架不符合普選原則,至今已接獲三百名護士聯署,希望李國麟於投票時反映業界堅拒「袋住先」。

向李國麟施壓

署名「一群護士」近日在網上發起聯署,指出特首梁振英、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及立法會主席曾鈺成,已先後表明本屆政府不會承諾取消功能組別,加上八.三一框架不合乎普選原則,只容許一千二百人的小圈子篩選兩至三名候選人,「強稱此為普選,實屬指鹿為馬」。由假普選產生的特首推出任何假大空政策,都以普選特首之名竊取民意。現時不少超支工程,都是非民選特區政府向內地利益傾斜的鐵證。

趙先生稱,約十名聯署發起人中,不少是參加佔中醫療隊時認識;早前李國麟曾表示若北京承諾將來取消功能組別,將考慮通過假普選方案,但不少護士認為不能用假普選方案作為交易,故發起今次聯署。越多護士參與簽名,越能給予李國麟壓力,在政改方案表決時投反對票。衞生服務界包括護士及藥劑師等專業人士,「如果少咗呢一票,令政改方案更易通過,但我哋一定唔可以袋住先」。


大學生不撐港獨撐講獨





立法會昨起一連三日就施政報告致謝動議展開辯論。特首梁振英在施政報告點名批評港大學生會刊物《學苑》鼓吹「港獨」,是「不能不警惕」的「錯誤主張」,令港獨議題突成為輿論焦點。本報查詢學界立場,八大學生會無一主張港獨,但面對當權者來勢洶洶,學生無畏無懼,都堅守應有討論任何思想的自由。
記者:朱雋穎 白 琳

梁振英及官媒聲稱港獨思想瀰漫學界,辯稱批評《學苑》只因「有責任維護國家的統一和領土完整」,與學術及言論自由沒有牴觸。不過,八大學生會幹事會回覆本報查詢時,皆表明不主張港獨,部份更未曾討論過港獨議題。他們對港獨多數持開放態度,更關注言論自由是否充份獲得尊重,批評梁振英扣帽子、製造敵我矛盾。
大學生不主張港獨,卻普遍關注本土議題。時值大學學生會幹事會換屆,由候選內閣政綱中可見對本土議題的重視。港大學生會候選內閣「眀峰」主張堅守兩制,資源調配上應以港人為優先。浸大學生會候選內閣「弘毅」亦表明身份認同是「香港人」而非「中國人」,更將「平反六四」剔出政綱,不以建設民主中國為己任。

《學苑》受同學歡迎

《學苑》受壓,令原本未被主流討論的港獨思想頓成輿論焦點。上月出版的《學苑》續刊出多篇探討港獨文章,數天內派光;文集《香港民族論》一再斷市,兩度加印。負責《學苑》時政文章的陳雅明認為,事件反映討論港獨越來越有市場,「但唔係搞港獨喎,拎嚟睇唔代表accept,可能只係覺得『咁都唔講得?』而睇吓」。甚至向來予人關中感覺的國是學會,也趨關懷本土多於中國。中大國是學會有四十年歷史,開宗明義「認中關社」(認識中國,關心社會)。但現屆會長黃宇翔坦言,這一代的會員,認為認識中國的重要,在於中國作為影響香港的巨大因素,「爭取民主同自由,都要先了解對手做緊啲乜」,論調與太陽花學運一代的台灣年輕人如出一轍。

中大生:兩制勝港獨

最近一次會員大會中,他們論及港獨議題,初步結論是不贊成港獨,指香港的軍事及經濟實力不足以獨立成國,「由雨傘運動已可見,港人未準備為革命付出更大代價」。他們認為與其高舉港獨,不如堅守兩制,使其重新成為兩地共識。

不贊成港獨,也不代表反對。黃認為,不少主張港獨者認同勇武抗爭,不過論述太少,他們可補其不足,「佢哋激進啲係『革命派』,我哋係『改革派』」,情況好比晚清有行動為上的孫中山,也有主張君主立憲的梁啟超。


黃宇翔是少數自我身份認同為「中國人」的本地大學生,認為中華文化仍有許多美好特質應獲傳承。他認為,中港矛盾並非基於不能調和的文化差異,而是可收窄的文明差距。








港大法律院長:「毫無選擇」須保學術自由



香港大學法律學院近日被《文匯報》大力抨擊學術研究水平下降與前院長陳文敏高調議論政治而忽略研究有關,又斥陳無阻止下屬戴耀廷宣傳「佔中」。法律學院8名教授昨開腔回應,院長何耀明表示,不會揣測外界批評學院報道背後的動機,但學院「毫無選擇」地必須繼續保障學術自由,未來任何學術和人事聘用決定,不會受政治因素影響。另一教授傅華伶則稱,大學作為一個平台讓大家多元討論,日後各人會繼續發表政改意見,「我不認為任何人可令我們閉嘴」。
明報記者 賴偉家

8教授開腔 稱續論政改

港大法律學院的研究項目,在教資會「2014年研究評審工作」中,有46%達到三星至四星的「國際卓越 」水平以上,較香港中文大學法律學院的64%低。《文匯報》早於教資會發布報告前一天披露報告內容,引述有批評指港大法律學院前院長陳文敏要為研究水平遜於中大負責,並指他不務正業,高調參與政治,又縱容戴耀廷推動佔中。

本地研究不納國際評審

港大法律學院院長何耀明接受訪問時表示,今次評審集中評價學院在國際學術研究上的水平,看不到學院的本地研究表現。港大法律學院系主任何錦璇和前院長陳弘毅解釋,負責評審學者主要來自英美大學,他們的研究興趣多針對英美案例,而有關文章較易在國際級法律期刊刊登和取得較高評價。何錦璇補充,政府進行的《競爭法》立法和公司法改革,皆邀請港大法律學者參與制訂工作,但這些本地立法工作卻不會納入國際評審。

教資會研究評審為期6年,由2007年10月至2013年9月,何錦璇稱,評審早於佔中前已展開,因此佔中運動並無對評審表現構成影響。

評審早於佔中 老師立場多元

對於有報道將港大法律學院的評審結果歸咎前院長陳文敏及戴耀廷,陳弘毅強調,佔中對法律學院的影響不多於其他院校,不少同學在佔中爆發後一周已陸續回校上課,而評審期早於佔中之前開始。就校內學者的政改立場,陳弘毅重申尊重不同老師的意見,校內亦有老師如他一樣,與戴耀廷立場不同,亦有老師沒有參與政治活動,「不可以因為一位老師的行為,去當作整個法律學院都有某些傾向,這絕對不符合現實」。

何耀明說,他手上無資料顯示有關批評報道的資料來源,不會就有關批評的動機作揣測,但大學是多元意見的地方,學者有學術自由做研究,學院「毫無選擇」地必須繼續保障學術自由。他又說,學院未來作出任何學術和人事聘用決定,也不會受政治因素影響。

指提政改具體方案唯一院校

法律學院教授張憲初說,自政府展開政改諮詢以來,港大法律學院貢獻最少5個普選方案,包括陳弘毅、戴耀廷、張達明、楊艾文和陳文敏方案,是唯一提出具體方案的院校,這對香港發展十分重要。教授傅華伶坦言,法律學院作為領先法學界的院校,「如果我們不做,那還有誰人去做?」他說,大學學者對政改意見多元,有人傾向左、有人較右,大家提出不同政改方案討論,是大學正常現象,就算因此有人報道和惹來批評,「我們也會繼續講,我不認為有任何人令我們閉嘴(We continue to talk this, I don't think anyone can shut us up)」。




致謝動議連續第三年被否決 支持票創新低 建制派都唔撐?












 
經過一連三天的辯論,立法會大會晚上就《施政報告》致謝議案進行表決,結果議案在分組點票下,雖然獲功能組別議員以20比8大比數贊成,但因地方直選以14比18反對,結果議案不獲通過,也是梁振英出任特首三年以來,連續第三份《施政報告》不獲議員致謝。

梁振英自上任後的《施政報告》幾乎從未獲好評,不獲致謝本屬意料之內,而仔細計算支持致議的得票,似乎連建制派議員都未必願力撐,因為支持議案的票數今年創下了新低。

比較三年的致謝議案,2013年在功能組別獲24票支持10票反對,地方直選的表決結果就是16票對18票,即總支持票是40票;去年的表決結果,功能組別是24對8,地方直選就是15對18,總支持票已下跌至39票,而今年就進一步跌至只有34票。而反對致謝的票數就相若,跟去年同樣是26票。

根據今晚的表決結果,雖然沒有建制派「倒戈」,但沒有出席投票表態支持的卻較過去兩年明顯增加,其中自由黨的張宇人、易志明及鍾國斌,近日表明不支持政改方案的「怪醫」梁家騮,另外廖長江、勞聯的潘兆平、新民黨田北辰及傍晚時在接受李慧玲的訪問中呼籲政府檢討「鬥爭文化」,及直言信唔過梁振英的謝偉俊,都沒有投票。

其中,謝偉俊就已經是連續兩年沒有投票支持致議動議,而跟梁振英心口都不和的田北俊,他所屬的自由黨在立法會手執5票,但今晚就有過半數3人沒有投票,是事有湊巧還是有心而為之呢?



順時序記錄


22:20 旺角

[馬年將結 市民依舊聚集撐傘表訴求]
馬年最後一個星期五晚上,旺角西洋菜街,荷里活商業中心外有約三十名市民聚集,撐起黃傘表達爭取「真普選」。
現場有市民開咪宣揚預防流感信息,亦有人高舉「689 政權 疫情少理 毫無應變」黃牌,表達訴求。
記者所見,馬路兩旁總共有約二十名警員把守戒備。西洋菜南街內大概有六七輛警車停泊。























Flag Counter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