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30日 星期日

華裔女教師:我在紐約學到的24條箴言




華裔女教師:我在紐約學到的24條箴言


學習、工作和做人其實有十分共通的地方,差別只是任務不同而已。哥倫比亞大學教育學院在讀華裔女教師李東,在到達紐約9個月後,總結出24箴言,無論對於學習、工作和做人都有發人深省的啟示。

在紐約這九個月來,每一天都獲得新知和新體悟。比起初來的時候,心智上已有一個飛躍。這兩天進行一個大反思,把所有悟到的東西總結出來,作為心路歷程和自我提醒。

Less is more

這句話所指示的對象包含很多:信息、機會、經歷、表達、人際關係等等。在紐約這樣集合一切美好和新鮮事物的城市,我經常感覺到被過分刺激(over-stimulated)了。

每一個場景都充滿信息(informative),會議和演講總是那麼激動人心(inspiring),各種機會和資源讓你眼花繚亂無從選擇,到處都是才華橫溢背景不凡的人……貪念重如我之人,就掉入這個“more”的陷阱之中,後果有三:

-迷失與碎片化信息的大海之中,茫然無方向,覺得什麼都想要;

-無法忍受寂寞專註地把事情一件一件地做好,每天都感覺很忙,人浮於事,成效不大;

-大腦被過分刺激而喪失正常思維力(paralyzed),抑制深度思考,抵制挑戰性工作,產生惰性情緒,工作拖沓,應付了事。

當出現這些癥狀的時候,我應該警覺,我的人生被信息超負荷所控制了。我需要嘗試做出改變——審視外物和我自身互動的方式。

這雖然是一座充滿機會的城市,但許多機會,僅僅只是看起來是有價值;雖然大量的信息能夠賦予我力量,但很多信息我並不真的需要,或者很多信息蘊含著相同的道理,或者我需要花比我想象的更長的時間來消化他們。

雖然我想做很多事情,想去很多地方,但一天只有24小時,我必須做出選擇而且專註於我的選擇;承擔過多以及選擇超出我能力範圍的事會讓我很累甚至很沮喪,而這樣的狀態並不利於高效的工作和生活。

所以我告訴自己,必須學會甄別信息,做出明智的選擇,做重要的事情而且一次只做一件事,抵擋誘惑,專註淡定,不奢求全面,不企圖完美。enough is enough

Everyone’s gonna start from somewhere.

這是一位好友告訴我的,對於一個新人來說,這句話的力量很大。

在這座彙集精英的城市裡,自慚形穢幾乎是我的常態,論教學比不上有經驗的老師,論語言表達無法跟英語是母語的人相比,學術論文寫得一塌糊塗,生活經歷和興趣專長也沒有什麼拿得出手或說得出口的。

每隔幾個星期我就有一次identity crisis:過去二十幾年我都在幹什麼了?作為一個金融界里最懂教育和教育界里最懂金融的人,我尷尬得很。經常陷入這樣的情緒的結果是,自卑自貶,自我效能降低,覺得前路無望,受到打擊后一蹶不振。

其實我一直在做沒有意義的比較——基礎不同的比較是無效的——我的背景,經歷,專攻方向,母語,接受教育的環境和我比較的對象並不相同。術業有專攻,聞道有先後,如是而已。

當然,我也抱怨過自己成長太慢,學習效率不高。從另外一個角度來想,我本來就能力平平,而消化信息和學習新知識是需要花時間的。或許我應該接受自己能力的局限並尊重自己的學習方式和速率。

我只是一個很普通的平凡的新人,在一點一點地積累和進步,做着那些看起來不那麼平凡的人堅持做了很多年的事。Everyone’s gonna start from somewhere. Be patient and faithful

Now or Never.

拖延症是許多現代人的病症。我的拖延症來自於被過分刺激和攬事太多而產生的疲憊、惰性和精力分散。

我的書架上永遠有一堆等待整理的課堂筆記和會議心得、等待的閱讀的學術文章和各類書籍,名片盒裡永遠有一堆等待跟進和梳理的聯繫人,慾望清單上永遠有一堆要去的地方要看的歌劇要看的電影。

有些事情,如果現在不做,就永遠也不會做了。假如趕在deadline之前才去做,那麼基本上就是草草了事,原本設想的所有細節和精緻都沒有足夠的時間來打磨。

如果清單上的一些事情並不那麼重要因此被一推再推,那麼大可把他們從清單上刪去,輕裝上陣,在重要的時間做重要的事,不被瑣事淹沒;如果清單上的事情很重要但工程宏大讓人畏懼以至遲遲不肯開始,則可以切分為小塊,制定符合實際情況的時間進程(我往往高估自己完成事情的速度)並強迫自己嚴格執行。

Face the reality.

我在哥大教育學院和實習的學校里學到最有用的東西之一就是面對現實,解決實際問題。所有完美的假設條件都可以被現實無情地反駁。一個針對白人中產階級的教育設計放在一個多族裔能力嚴重不均的教室里根本無法實施。一個有效的教育設計,必須在尊重學生能力分佈、家庭背景、文化環境和學校資源條件的基礎上完成。同樣,承認自己實力的局限,不好高騖遠,做力所能及的事情,人生才不會有那麼多失望和挫敗感。

Nothing could be perfect.

我的完美主義的一面常常讓我身心俱疲或者前進很慢。

一方面,我企圖面面俱到,雕琢所有細節,不完美讓我憤怒——像我的一個學生畫畫時候畫錯了一筆就憤怒的撕碎畫紙。一方面,我選擇等待完美時機,等待所有完美條件都具備才開始一件事情,假如真有那個完美時刻,動機和熱情也已經消耗殆盡,更何況,如果要說真的準備好了,我永遠都不會完全準備好去接受任何挑戰。

人生從來就不可能完美,也不應該完美。享受不完美的狀態,才可以從容的把事情一件一件地做起來。不是選擇完美的條件,而是拿到一手爛牌,也要把它打到最好。不完美才是真人生。

Down to the earth.

在中國教育體系里獃著么多年,我養成一種用大詞來忽悠,用含糊詞來逃避的習慣。這種語言習慣體現到行動上就是光說不練,不屑於做小事情。

很多事情看起來簡單,其實做起來並不容易,甚至很多時候,我們會被細節打敗。很多事情,不去做永遠不知道是怎麼回事,不會知道時間線可能會拉得多長,永遠不知道會面臨怎樣的挑戰,應該用什麼方法來解決。

能撐起大事情的人,肯定是把很多很多小事情做好的人。我接觸的許多美國同學和美國同事,都在做很具體的事情,而且能把那些具體的事情做得很精緻——我的mentor有一個博士學位兩個碩士學位,但一直在一線教幼兒園小朋友。雖然很多人都很能說,但所有的說法都很具體並且來自於切身的經歷。大家並不愛聽滿嘴的空話,而是尊重那些踏實的人,認可能夠接地氣的項目。

所以在紐約呆這麼久,我漸漸地不再以常青藤名校精英自居,覺得光環和背景都是浮雲,養成了一種少說話多做事的習慣,並且努力把小事情做好。

Learning is everywhere.

身在在教育領域,自然對學習有很多體會。國內的教育讓我對學習產生很局限的認識,對知識有很深的偏見。我在哥大所接受的研究生教育以及在紐約的生活經歷讓我對學習有了新的認識:世界,就是課堂;每一個人,都是我的老師。

我養成一種隨時隨地隨人隨事學習的習慣:用心觀察生活,在旅行中考察風土人情,思考為什麼並且找尋答案,詢問各種職業的人關於他們的工作。世界就是一本開放的書,學習也不應該局限在課堂之內。

Don’t do lousy jobs.

在美國,無論是教授還是管理者,他們期待我拿出來的是高質量的工作成果。認真經營還是草草了事,他們一眼就可以看出來。這讓我在工作和學業上都不敢怠慢。假如留下不良印象和lousy jobs的歷史,我很難被原諒而得到下一次機會的。隨着年齡的增長,我們犯錯誤的成本越來越高,年輕的時候要多犯錯誤,因為錯誤讓我們成長,但是如果是因為怠慢而犯錯——比如lousy jobs這種完全是人為可控的錯誤——以至喪失機會,那這樣的錯誤代價太大了。

Be professional.

專業性是美國學術和工作環境下的基本要求。

所有的職業或學術活動都有設定好的標準和期望——對於做學問的嚴謹態度,領域知識的把握程度,實踐操作的熟悉程度,行業術語和慣行。我是一個在任何領域都不夠專業的人——鋼琴、表演、劇本寫作、體育運動項目、甚至是教學,經常感覺到以一個業餘者的身份出現在專業者的場合所受到的排擠鄙視

沒有實力,是沒有用的,兩句話講完,專業的人就知道你有幾斤幾兩了。不過我也知道,一切都需要時間來積澱,只是美國社會對專業性的高要求逼迫着我以更快的方式讓自己成為專業人士。一個人很難在很多領域都很專業,所以我現在只選擇專註於幼兒教育領域的課程和教學。

每個行業也有特定的職業規範,比如雖然小孩子很可愛總讓我想狠狠地親一口但是作為教師的絕對不能這樣做。在什麼場合說什麼話做出什麼行動也是專業性的要求,說話做事前一定要經過大腦思考,專業的人沒有一句多餘的話,而且是用邏輯和理性而不是情緒來指導自己的行動。

Everything comes with a price.

一切都有代價,這是老生常談了。用金錢換時間,用時間換金錢,犧牲原則取得利益,犧牲健康獲得成就……只是有時候,我們容易忽略隱性成本,拿人手短還覺得自己撿了便宜,其實現在沒付出的,都變成了人情債。

混跡紐約社交場合,學到重要的道理是無功不受祿,受祿必問“Is there anything I can do for you?”雖然人性當中總有那種一有機會就佔人便宜的傾向,但是公平交易永遠是最安全的。反過來說,No pains no gains.一份付出一份回報。美國社會是公平的,用心備課,認真教書,學生有進步,校長和其他老師都會看在眼裡。過程合理,結果也會合理。

Be cool with praise.

外表美麗的人,容易浮躁,被這個世界誇獎一下,就飄飄然不知今夕幾何年,更可恨地是,還會不停地期待更多的誇獎,渴望更多的關注,忘記自己的內在還是多麼虛空。對能力和成就上的讚揚也需要小心。

美國人喜歡讚揚別人,因為他們提倡以鼓勵帶動積極的進步,我的Mentor對我紕漏百出的教學滿口表揚,我的教授給我的並不十分出彩的論文給很高的評價。人容易被這樣的誇讚沖昏頭腦,忘記自己到底是有幾斤幾兩,忘記自己前路有多艱險,任務有多艱巨,所以我總是很小心,捫心自問自己的付出和實力,自己踏實,才是真的踏實。

Stay true to yourself.

在紐約這樣文化多元價值多元的城市,人有時候會迷失自我,尤其是像我這樣迫切地想融入這個社會的人。我的意思是,雖然紐約很包容,但這裡有無數的小圈子,每個圈子都有規則和壁壘,而我只能選擇進入不多的幾個。

有時候我會為了融入這些圈子,讓更多的人喜歡我而放棄自己真實的一面。當然,這樣並不舒服,很快我也原形畢露。我知道,有些東西如果我放棄了我不會快樂,如果我假作我也不會快樂。我必須知道我自己是誰,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什麼環境或者圈子才適合我。

真正適合我的環境和圈子,應該是能夠讓我展現真是的自我的地方,不僅是它在選擇我,也是我在選擇它。我必須有自己的偏好和標準,有自己不喜歡的東西和絕不妥協的原則,因為改變別人是不可能的事,而改變自己是痛苦的事情。

You can be original and empowered at the same time.

這是我個人長期以來的困惑。說得不嚴謹一點是,如何處理創造力和知識的關係。

我對原創性向來非常重視。一旦我發現別人有跟我同樣的我卻以為很獨特的想法時我就會變得很沮喪;或者,我會潛意識地排斥接觸現有的模型和知識,害怕他們影響我的原創性。這樣的結果是,我為了創新而封閉自己,結果創造出來的東西是市面上已經存在的或者並不如已有的模式。

我為了創新而創新,而忘記了創新所指向的真正目的——更好地解決問題或者適應新情況。人類社會發展了這麼多年,領域知識和模型日趨完善,我還有創新的空間嗎?當然,因為人的思維是衍生的,而對現存模型所有創造性的改良都屬於創新。

比如課程創新,可以是借一個適用於高年級學生的課程創意來調整成一個適合五歲兒童的課程——所謂innovational adaptation。於是我發現原創和被empowered, informed並不矛盾。已有的知識、模型、書籍、別人的觀點可以使自己更強大。拋開這個純原創的思想包袱,學會借力使力,能事半功倍並且使創新更具實際意義。

Don’t judge too soon.

在快節奏的社會裡生存,人們傾向於用自己很局限的思維框架快速下判斷——評價一個人、一個課程、一所學校、一件事。這樣的快速判斷可能可以節省時間和精力,但先入為主很容易誤判,相信交往尚淺的人話容易受傷害。對人對事,在收集到足夠證據之前,不好輕易下定論,言辭上留有餘地,心理上抱有一定程度的觀望,愛恨不在一瞬間,真偽良莠需要時間來證明。

Self-reliance.

自食其力,是美國社會的時代精神。雖然家庭背景和先天資源很重要,但自力更生是唯一長久繁榮的唯一辦法。

我認為自己是獨立的女性,我知道我不能依靠別人的資源來讓自己繁榮,只有積累自己的資源才不會受制於人,我知道我要堅強,很多困難我只能自己挺過去。我知道要在財務、精神和情感上都獨立,自己才能在被全世界拋棄的時候,也能活得很好。

Seek for optimal solutions.

雖然人生沒有完美,但我相信任何問題都有較優的解決方案,所有的事情都有技巧可循。在開始解決問題之前,一定要捨得花時間來理清問題的根本,尋找最有效最切合最直接的資源來解決問題,向對的人提問尋找答案,如果一條路子走不通,要毫不猶豫的換一條路,不要為沉沒成本而繼續做無用功過。

Respect others’ time.

紐約人的日程排得很滿,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安排,需要抽出時間來做一項事情之前人們總是要考慮三分——做做成本收益分析。

己所不欲勿施於人,我們不希望別人很突然地打擾到我們的生活,那麼也不要很突然地打擾到他人的安排。美國人對工作時間的界定很明確,工作時間之外不希望被工作上的問題所打擾。學會預約,給別人時間和空間來回應,因此短信和郵件是較安全的聯絡方式,如果別人不接電話,必然有充足的理由。

這世界不是圍繞着我們轉的,沒人應該隨叫隨到,我們需要互相尊重彼此的時間和安排。語言表達要言簡意賅,表意明確,不要廢話連篇含含糊糊地浪費他人的時間。simplicity is a virtue

Treat yourself well.

你怎麼對待自己,別人就怎麼對待你。不需要名牌來裝點,但要吃得健康,睡眠充足,穿着得體,精神飽滿,自信自尊。不注重養生之道,必會戰敗;精力充沛,才能有productive life。別把自己搞得那麼悲慘,以一副受氣包的形象出現。什麼樣的氣場吸引什麼樣的人。尊重自己,才能贏得別人的尊重。

Be flexible.

人生根本無法計劃,很多事先想象出來問題,可能根本不存在,很多沒有考慮到的問題,可以很給你突然的打擊。任何一種輸入,都會對輸出造成影響,很多時候你無法決定輸入——比如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experience will come to you,而你會改變對這個世界的看法。唯一能做的是,保持自己的彈性,適應改變,不至於大悲大喜,不至於因為突發事件而打亂陣腳。

Empathy.

我在紐約呆的這九個月,跟各行各業、不同年齡的人打交道,在教室里跟兒童進行各種各樣的對話,學到的最重要的東西之一就是共情力。真真切切地理解別人的感受,站在別人的角度考慮問題。人都有以己度人的傾向,每個人的自身經歷都是有限的,看世界的角度和看到的世界也並不一樣。共情需要開放的心態(慾望)和足夠的想象力(能力),是一件很有挑戰性的事情。但一旦達到那個境界,你可以更好地了解教育對象,設計出更有效的教學方案,更好地了解交流對象,跨越交流障礙,為衝突和矛盾找到更好的解決方案。

Hold on to your bottom line.

這是一個壞人當道的世界,每一場相遇都是一場博弈,博弈的過程是不斷試探對方的底線,你永遠不能完全掌握你對手的全部,因此也不要開誠布公地讓對手知道你的全部。堅守底線也許並不能讓我立刻快樂起來,但卻可以讓我們獲得尊嚴,而尊嚴才是最終的快樂。

Keep going, don’t settle.

每天都充滿挑戰,所以不能停止戰鬥。休息久了,後面地人會追上來。在沒完成一件事情之前,不要去想鮮花、掌聲和回報。淡化成就和光環,最好的作品是下一個。不斷思考自己能給這個世界帶來什麼,目標不能不止於表現良好,而應該是我真正被需要

Don’t repeat your mistakes.

錯誤是最好的老師的之一,但犯錯誤是有成本的。其實我們能犯的錯誤是有限的,大部分時候,我們只不過在犯同樣的錯誤。不要說去做多少正確的事情,能不重複犯錯已經很不容易。所以,總結很重要——在我們每天大量遺忘的過程中,不能遺忘的是那些不可以再犯的錯誤。

如果要慶幸什麼,我慶幸紐約給了我這麼豐富的經歷和疼痛的歷練,以及自己能一直保持一顆自省的心,不讓自己在這樣繁華的都市裡被淹沒或者變得更加浮躁。

如果說有什麼忠告,只是一句話:去經歷,你就會明白一切。























Flag Counter




11月30日 佔中第64天




1130 佔中第64





為響應梁特首呼籲,市民在旺角,佐敦和尖沙咀等地方瘋狂購物,振興佔領區經濟。一些市民表示警察一路在旁保謢他們,感到十分安全。






黃之鋒



不經不覺
我們撐著雨傘走過第二個月
吳康民便把佔領描述為「騷亂」
在民憤難平之際居然倡議重推國民教育科
常言政權盡失人心
已經失去一個世代的年輕人
當下卻想借機乘火打劫 
把洗腦教育捲土重來實在十分諷刺
滿月之日 左派元老發功
給予年輕人的回應是「騷亂」和「國教」
完全反映當權者在這六十二天的態度
「冥頑不靈 變本加勵」
正因如此 我們必須承認 —— 
我們在雨傘運動尚未取得任何一個政治成果
是.一.個.也.沒.有
除了取不到任何成果
從926在公民廣場被捕並扣留46小時
到1126在旺角被捕後翌日立即上庭
在這兩個月內
父母合照被公開、收到惡意滋擾來電
真的、假的、小學的住址在網絡流傳
手提電話號碼 更為誇張
由香港各區張貼至內地羅湖關口天橋
更不要說
上週日在街站被擲水彈 
前天在法院外被擲雞蛋
由私隱公開上升至人身安全的問題
六十二天以來
總有累、辛苦和落淚的時刻
但我仍深信 香港人沒有放棄雨傘運動的本錢
在「實現理想」和「接受現實」之間
我依舊選擇「實現理想」
的確 在認命和抗命之間
我不懂得取得「中傭之道」
也不明白政客在政治角力場
所謂「妥協的藝術」
學生 只單純地對運動還抱有希望
縱使沒有百份百的機會
但仍深信能夠找到轉機
終會取得成果
謹此而已
在獲准保釋期間 若果我再度被捕
便要被送到收押所禁錮
待至明年1月14日上庭判決
在這段時間
我很想跟大家在前線共同進退
但卻未必能夠達到大家的期望
未來 必定有更多學生和戰友被捕
我只盼望大家
能夠做一個有承擔的抗命者
堅持初衷與原則 —— 和平非暴力
在公民抗命之時 絕不投擲任何物品 絕不使用肢體暴力
只透過自我犧牲換來道德控訴突顯政權不義
當權者可以以暴力清空鬧市的街道
但絕不能清空通往民主的康莊大道
危機處處就正是尋找轉機的時刻

最後呼籲大家週未留守金鐘



周永康 重返金鐘





學聯及學民思潮宣布,周日將於金鐘舉行集會,呼籲自9月26日在金鐘,銅鑼灣或旺角的留守者重返金鐘,詳情明日公布。

學聯秘書長周永康形容是下一步行動,將最近想法付諸實行,被問到會否包括包圍政總,他指會考慮所有想法,無定案,亦已在五方平台商討,各團體亦表尊重。他又呼籲市民當日帶備安全裝備,包括雨傘,口罩及眼罩等,但不回應行動會否較現時激進,只稱最近警方連行人路上的市民都施襲,希望市民注意安全。

周永康站台時指,周日的行動是好是壞均未知之數,「但歷史是由港人撰寫,可能是另一次轉捩點」,但強調堅守非暴力原則,行動將謹慎,以免中任何圈套。

學民思潮召集人黃之鋒指,自己與學聯副秘書長岑敖輝仍在保釋,但不影響雙學判斷周日的行動,自己會否參與會與律師商討。


黃之鋒站台時指今晚發現有深藍色衫的機動部隊在公民廣場出現,認為危機處處,但相信危機中可找到轉機,又指雨傘運動以來對他的抹黑,令他有壓力,連媽媽都因私人資料被泄漏而換電話號碼,但不會臨陣退縮。




拳打腳踢15歲校園記者




【妨礙採訪】

《警察通例》第39章「警察與市民和傳播媒介的關係」規定,在事發現場的人員,須以互諒互讓的態度,盡量配合傳媒工作。

繼記者背鋁梯變襲警後,昨再有記者被警毆打,一名15歲身穿校服的《明報》校園記者在旺角拍攝警民對峙期間,突然被多名反黑警員拖走按在地上拳打腳踢,事後警員盤問訓示後才釋放他。

昨日凌晨一名身穿校服、佩戴《明報》校園記者證的少年在警民推撞期間跌倒,隨即被數名反黑組警員拖走。其後警員得悉他僅15歲,便訓示:「父母知唔知你出嚟?呢度好混亂,並唔係拘捕你,係為你個人着想。」他獲釋後一面驚惶接受訪問指,他只是影相,並非參與示威,但突然有警員將他拖去警方防線後面,不斷拳打腳踢,他有表明記者身份,但仍然被打。

此外,一名《熱血時報》記者於旺角拍攝時,被一名警長查詢身份,其間胸前證件更遭扯脫,記者要求他道歉,但警長拒絕:「我唔覺意箒,你可以投訴。」

周二晚被警方指控用鋁梯襲警的now新聞台工程人員李小龍,被拘查27小時後,昨凌晨獲無條件釋放。他的右耳有瘀傷及腫起,左眼皮亦有腫及明顯的擦傷。李小龍指,警方表示由於沒有明顯證據,將他無條件釋放,但保留日後追究權利。他強調,從來無使用暴力,對被指襲警感突然。

必看短片:









被警方帶走的15歲校園記者王樂行
針對警方處理事件手法聲明



本人認為警方於十一月二十七日清晨,將本人帶返警署的行動中有其考慮因素,但絕不同意反黑警員「帶走」本人的理據及做法,並就以下數點否定警方説法:

一)本人是明報校園記者,當日的確在採訪新聞。自十一月二十五日起,每天均有到旺角進行拍攝並摘寫新聞稿(並非明報派本人到場,校園記者計劃是由學生自由投稿)。於廿六號晚至廿七號清晨其間,本人於Facebook帳號刊出十篇文字描述及相片,全部均以陳述句描寫。當中亦包括一張是警員感到身體不適的報導,反映本人當時並沒有任何既定立場而作出有傾向之報導。而在場其間更沒有呼叫任何口號或衝擊警方,證明當時本人絕非以示威者身份到現場集結。本人亦強調當時並沒有濫用校園記者證,只在警方防線外拍攝,攜帶證件只是避免警員混淆本人身份,絕無將證件當作「萬能頭盔」的用意,清楚明白現場風險。

二)本人質疑警方以「個人安全」為由強行帶走本人。實話實説,按照現場情況,本人認為站在人群中比起被「帶走」更安全,所遭受的傷害更低。本人對警方處理手法感到極度失望。尤其警方帶走本人時,先是將本人粗暴地按在地上,及後更極不禮貌對待你們應該「護送」離開的對象,即為本人。需然被抓一刻有表明身份,唯警方仍以相等於拘捕的手法「制伏」本人:六七人合力把一個十五歲的瘦弱學生壓倒,再踢、踏數次。收集資料其間更以粗口及帶有恐嚇語氣質問,大喝「咩學校咁教你?插袋咁X無禮貌?」,「你就算唔話比我知你有冇兄弟姊妹,你以為我唔知?」。又以近乎綁架方式帶往旺角警署:將本人押到客貨車中,高速駛離現場。竟以反黑組對付學生,手法令人極度不安,更令本人一度深深感到無助與恐懼 。

三)反黑組把本人帶到警署後,態度一百八十度改變。若果一開始就只是打算「帶走」本人離開危險地帶,為何不以友善態度對待?還是因為回到警署,知道自己押錯人才友善對待?

但是,本人考慮不追究警方,有兩個原因。

第一,傷勢輕。

第二,是怕被秋後算帳。

最後,本人重申不接受反黑組探員「見你跌親即刻扶起你」之説法。本人亦希望警方時刻保持理性。若以心理壓力為由就失控打人,警隊實在談不上為「紀律部隊」。在上月尾本人才協助警方在旺角一宗懷疑非禮案中提供證據協助調查,當日良好的警民合作關係,令本人留下深刻印象。可惜近日連串事件中卻令我對警隊撤底改觀,望警員行動前三思。期望不會再有同類事件再發生,不會有其他學生、比我更年少的同學受警察不公平傷害。

王樂行謹啟

二零一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








順時序記錄





( 0:05 AM)

亞皆老街 西洋菜街 交界, 警察已舉起紅旗並載上頭盔
西洋菜街已不能通往亞皆老街




( 0:30 AM)


旺角現場:百老匯戲院對出一段西洋菜南街封了行車線。


( 0:30 AM)

彌敦道登打士街馬路,大批市民在行人道上起哄,警方大量增援。




( 1:00 AM)

市民在窩打老道及彌敦道交界,油麻地站D出口外過馬路,現時人潮繼續往尖沙咀方向前進。













( 1:20 AM)

西洋菜街現場下起微雨,人群已散去只淨下少量市民在場。




( 1:30 AM)

旺角現場:警察也鳩鳴,選擇自由行最愛的地道小食。




( 2:30 AM)

一群從旺角出發示威者到達尖沙咀柏麗購物大道,大批警察跟隨戒備。



( 3:30 AM)

旺角現場:群眾往尖沙咀方向步行,現時去到佐敦。




( 4:00 AM)

油尖旺現場:往尖沙咀的群眾,龍尾現時在佐敦道裕華。




( 4:15 AM)

龍尾由海防道入廣東道。




( 4:30 AM)

鳩嗚團群眾轉入九龍公園休息,開始陸續散去。






( 5:40 pm)【佔領金鐘】

陸續有市民聚集於講台位置。






( 6:05 pm)【佔領金鐘】 

瑋倫為金鐘集會展開序幕





( 6:13 pm)【佔領金鐘】 

學民黎文洛與學聯羅冠聰上台宣佈
第一,身處大台位置
第二,命運自主台
這地點發放資訊為準

今天行動有三點, 請大家遵守
1. 不會主動挑釁或襲擊警務人員
2. 今天行動以集體形式行動

3. 不會主動破壞公共設施




( 6:32 pm)【佔領金鐘】 

今晚主題
"對準政權,誓爭民主"




( 7:30 PM)【佔領金鐘】 

一批中學生團體,實行苦行來支持運動




( 7:30 PM)【佔領金鐘】

金鐘集會情況,人數不斷增加。有部份參與人士響應呼籲,攜帶頭盔,眼罩,口罩到場。

而在另一現場,命運自主台暫沒有任何動靜,其附近的帳蓬外有參與人士正在收看現場直播。





( 7:32 PM) 中信大廈

大批警車和警員駐守。





( 7:47 M) 【佔領金鐘】

金鐘現場有少量市民開始聚集龍和道旁的草地。




( 8:15 PM)【佔領金鐘】

從龍和道可見,添華路現有大量警察戒備,道路內塞滿警車,並有警員與龍和道兩旁每隔一米站崗,氣氛尚算平靜





( 8:30 PM)【佔領金鐘】

金鐘集會現場情況





(
 8:34 PM)【佔領金鐘】

愈來愈多市民於龍和道旁草地聚集,人數為剛才一倍,偶有警察於聚集位置巡邏。





( 8:35 PM)【佔領金鐘】

約廿名警員突然來到添馬街與金鐘道交界,暫時只作停留沒進一步行動。





( 8:38 PM)【佔領金鐘】 

有傳今晚會硬衝的公民廣場內有大約二十名備有頭盔之警察及幾名保安當值戒備,門外添美道氣氛寧靜,人流暢通





( 8:50 PM)【佔領金鐘】

廿多輛警車集結添華道及政府總部內,部份警員進入政總。






( 9:00 PM)【佔領金鐘】

佔領金鐘現場,張秀賢呼籲市民包圍政總。




大台宣佈,包圍政總,現場人仕向不同方向前往




( 9:05 PM)【佔領金鐘】

雙學宣布包圍政總後,添美道的警員數目明顯增多。





( 9:10 PM)【佔領金鐘】

學聯宣佈今晚行動中心為添馬公園並呼籲在場市民包圍政總和特首辦,龍和道旁有大批市民聚集,高呼「包圍政總,癱瘓政府」。在場警察開咪「請勿衝擊警方防線」。








( 10:40 PM)【佔領金鐘】

龍和道衝突,市民用鐵馬砌成「攻城車」,後排的人打開雨傘,向前推進。










【包圍政總】重奪龍和道情況 PART A

http://youtu.be/r-Xz_KgGrhU


【包圍政總】重奪龍和道情況 PART B



http://youtu.be/8EXkjg29wd0







Flag Count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