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友運動能有效擊退「癌疲憊」!3大類型建議
很多人都認為癌症病人身體虛弱,抵抗力差,應該盡量避免活動,多多休息。其實,若只是躺在家裡不動,可能會讓情況變得更糟糕。研究證實運動能幫助癌症病人早日復原,也愈來愈多人騎單車、練氣功。少活動、多休息的養病觀念已被推翻。
躺床頭一週,肌肉每天萎縮3%
台大物理治療學系教授曹昭懿說,癌症病人在治療期間住院臥床、活動減少,很容易導致像是心肺功能降低、關節攣縮、骨質疏鬆、肌肉萎縮等身體失調的情況。
其中以四肢的肌力與心肺功能的退化最明顯,研究發現,癌症病患躺床一週不動,每天肌肉就萎縮3%。尤其年紀大的病患,體力本來就比較弱,等到治療期間結束後,常已無力走路,需人攙扶,而且一走路就喘。
想要阻止抗癌期間體力下降,就得靠運動來維持體能。《癌症存活期刊》(Journal of Cancer Survivorship)曾刊登一篇回顧性研究指出,運動對於癌症病患心肺耐力、肌力、生活品質的提升都有正面的療效。還有研究指出,當癌症病患活動量增加後,能減緩病情惡化,降低治療帶來的副作用。
以有氧運動為主,再加肌肉訓練與伸展操
癌症病人的運動強度與頻率需因每個人的身體狀況適度調整,不管在哪個階段,執行運動計畫前還是應該先與醫師充分溝通討論,了解特殊的注意事項之後才開始。
為避免體能下降,運動應以增加心肺耐力、肌力、肌耐力、以及柔軟度為目標,建議以有氧運動為主,並加入簡單的肌力訓練與柔軟伸展操,每週3~5天,每天至少30分鐘。
■ 治療前:就要動
罹癌初期,多數病友與家屬忙於打探醫療資訊,加上心情低落、複雜,很難有心思擬定運動計劃。但如果在開始治療之前就有恆運動,有助儲備體能,避免日後體力快速下降。
因此若原本就有運動習慣,不要因為罹癌而中斷,沒有運動習慣的人最好開始增加身體的活動量,例如散步、伸展等。
■ 治療期間:勉勵自己動
開始治療後,最好擬定具體的運動計劃,以提醒自己達到足夠的運動量。要區分自己是「不想運動」還是「無法運動」,若因為治療造成的疲倦感而不想動,不妨稍微勉強病患起身。
■ 治療後:持續規律作運動
這個階段除了讓身體恢復至原本的健康狀態外,最重要的還是希望未來能夠繼續維持運動習慣,降低癌症復發率,因此如果能找到自己喜歡的運動,規律持續地做,其實就很有幫助了。
最理想的情況,還是繼續維持治療期間的運動計劃,或至少以有氧運動為主。
何時應暫停運動?
1. 化療期前3天。
2. 當發燒超過38°C、休息時心跳過快(超過100),或是心跳不規則、身體異常疲倦、(肌肉)無力、頭暈,有痠痛以及骨頭痛的情況。
3. 運動時覺得很喘、噁心,或是心跳或血壓急速上升、運動後的疲倦30分鐘內無法恢復。
4. 當身體白血球太低(3000/mm3)、血小板太低(50000/mm3)及血紅素太低(10 g/dL)的情況。
癌症病人每日建議運動量
運動類型/有氧運動(提升心肺耐力)
參考方式:走路、跑步機、固定式腳踏車、有氧舞蹈、太極拳、瑜伽、游泳(化療期間不建議游泳)
建議強度:低~中強度,也就是最大心跳的50~80%。(至少會喘,而且感覺有點吃力到吃力的程度。)
運動量:開始時15~30 分鐘,之後可增至40~50分鐘。一開始若覺得體力不堪負荷,可以每次至少做10分鐘,一天內分成3次做完。
運動類型 /上下肢阻力運動(肌力與肌耐力訓練)
參考方式:使用沙包、彈力帶、啞鈴、重量訓練器材(沒器材時也可舉水瓶、練習爬樓梯、蹲站等動作)
建議強度:舉12~15下會感覺吃力的重量為佳。上下肢分別向上、向前、向後各舉15下,肘與膝關節彎曲、伸直。
運動量:每日3次
運動類型 /伸展運動(增進柔軟度)
參考方式:弓箭步、體前彎等各種伸展操
建議強度:每個動作維持15秒
運動量:每日1~2次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