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23日 星期日

誠——董陽孜的雕塑



誠——董陽孜的雕塑




在美學裡面有個著名的詞彙,叫「期待視野」。意思是說,當我們去面對一個藝術作品的時候,我們總會帶著自己的審美念和既定思維去看待這件作品,看它是否符合我們的想像。

情況就好像你看太多韓劇,當你遇到一位男生在你面前,你會說:

「為什麼跟我想像中的不一樣?」

是的,「期待視野」的出現是讓藝術家們能夠不斷地突破既有的框架,去開闊社會大眾的眼光。今天我想跟大家聊的,就是位在不斷突破我們對書法期待的當代藝術家:

董陽孜。

「我是一位喜愛書法的家庭主婦,不想只沈溺於自己世界的藝術家。」但在很多人眼裡,董陽孜可是一位在台灣甚至華人藝術界中擲地有聲的人。

讀西洋藝術出生的她雖然從8歲開始跟隨父親習字,但她的作品卻與傳統書法風格很不一樣。似畫非畫,似字非字,狂放的濃墨與空間的平衡是她的書法的特色;如果用「字如其人」去猜,你絕對難以想像她是一位年過  60滿頭白髮的老太太。

但令我最令最深刻印象的,不是她的書法,而是她的第一件書法雕塑:「誠」。

一般人在101大樓下看到LOVE的雕塑,都會立馬拍照打卡留念,但董陽孜看到的時候,她第一個反應就是:

「為什麼不是我們的文字?」「為什麼不是中文的雕塑?」「漢字結構會比拼音文字更有趣,書法能不能從平面走向三維空間?」這些念頭就像樹苗扎在她心裡,於是她決定要把書法以最真誠地方式呈現出來。

一般雕塑可以透過人手去塑形刻造,但「誠」這個字本來就是發自我們內心最自然、最本質聲音,她摒棄所有刻意的雕塑,為了這個天然的雕塑,她花了3年與友人不斷地搜遍台灣不去尋找最適合的木件,以木件最原始的形狀作筆畫去拼湊出「誠」的書法體,從線條還是質感,每一個筆觸都是渾然天成的,沒有絲毫後期加工。

學書法講求筆力千鈞、骨秀神清、險中求絕,與樹木本身堅實穩厚的外型不謀而合,以奇木把書法立體化是最適合不過的選擇。她的成功源自她對自己的真誠,如果沒有她當初受LOVE雕塑的影響激起她對漢字的堅持,不顧別人眼光做自己認為該做的事情;也許「誠」就不會在台灣站立起來,不會在你我的心目中種起來。

「人最美好的部分就是「誠」,背棄了這個字,也就失去了做人的本份。」

的確,把自己的想法坐「言」起行,努力地讓它呈現「成」真,忠於自己,說到做到,筆者認為就是對自己的真「誠」。特別是做創作的,唯有對自己真誠,作品才會像自己,才會感動到別人。

董陽孜,就是這麽一個人。













Flag Counter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