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1日 星期五

09月11日 後佔中第270天 政改方案否決後第85天







0911 後佔中第270
政改方案否決後第85



順時序記錄





狄志遠黃成智組温和政黨 不介意做“忠誠的反對派”




  圖:狄志遠(右)透露,由於黃成智(左)因政見不同被革出民主黨才決定退黨 資料圖片

  大公網9月11日訊 (記者龔學鳴)已獲民主黨批准退黨的民主黨創黨成員狄志遠表示,就退黨的決定掙扎了一段時間,但眼見前民主黨黨員黃成智,早前因對政改有不同意見而被革除出民主黨,故觸發退黨決定。他透露,將與黃成智籌組新政黨,希望能走中間温和路線、提供理性務實的聲音。黃成智則表明,不介意外界稱他們為“忠誠的反對派”。
  狄志遠前天正式去信民主黨申請退黨,並獲民主黨中委會接納。他昨日出席一個電台節目時指,就退黨的決定掙扎了一段時間,稱自己與民主黨其他成員有默契,即使意見不同亦不會分裂,但看見黃成智早前因政改意見不同而被革除出民主黨,觸發他決定退黨。他表示,希望低調處理退黨一事,所以決定只撰寫一封信,不迴應傳媒問題。

  狄志遠透露,一直在尋找退黨的適當時間,由於與黃成智計劃籌組的政黨,前日晚上舉行首次籌備會議,所以決定在會議前退黨。他説,新政黨會在兩、三個月後成立,其路線與民主黨相若,但手法和策略會有不同,希望能走中間温和路線、提供理性務實的聲音,相信有很多空間與不同陣營合作。他和民主思路召集人湯家驊都認為,有需要壯大中間路線,但暫未有合作詳情。他又表示,會積極考慮参與新界東立法會補選,並一定参與明年立法會選舉。

  出席同一節目的黃成智對狄志遠退黨感可惜,他希望新政黨可以成為“泛民”和建制之間的“和事老”,修補政改爭議後的社會撕裂。黃成智被問到新政黨是否“忠誠的反對派”時表示,不介意外界這樣稱呼他們,稱若忠誠是指為香港市民及國家民族,便不介意這樣的形容。




下一代要承傳犧牲精神 期港出現忠誠反對派

  大公網9月11日訊 (實習記者 楊州) 全國人大常委范徐麗泰昨日出席活動時回顧在京觀看紀念抗戰勝利70週年閲兵感受,她表示,年輕人只是知道有抗戰70週年和大閲兵事件,但對當中苦難並不清楚,而抗戰苦難有香港人蔘與其中,“怎麼把苦難説給年輕人聽很緊要”。范徐麗泰表示,為國家、民族不惜犧牲精神,要承傳給下一代。她又指,反對派成員有機會同中央官員溝通是好事,可以互相增進了解,將來若有機會持續是好事。
  范徐麗泰昨日出席教聯會與高齡教育工作者聯誼會共同舉辦的2015年教師節聯歡致歡迎詞時表示,今年是抗戰勝利70週年,她剛從北京回來香港,對紀念抗戰勝利閲兵深有感受。范徐麗泰指出,我們這一代人經歷一場戰亂,以史為鑑,對這種侵略行為不能接受和不能認同,也讓我們想成為和平使者。

  讓青年認識當年苦難

  范徐麗泰認為,抗戰帶給我們要珍惜現有平穩生活和家庭等資訊,但香港年輕人只是知道有抗戰70週年和大閲兵事件,對其中苦難並不清楚。她説,其實抗戰苦難有香港人蔘與其中,“怎麼把苦難説給年輕人聽很緊要”。她續説,今次高齡教育工作者聯誼會出版抗戰70週年書籍,可以給年輕人看看,認識我們民族、國家,認識當年苦難,看到今日發展。范徐麗泰強調,“不發展在國際舞台上沒有‘話事權’”。范徐麗泰指出,近幾十年中國經濟發展上有成就,得來不易。她認為,年輕一代要有積極價值觀和抗戰精神,當年抗戰的人明知實力有限,前仆後繼,排除萬難,為國家、民族不惜犧牲精神,要承傳給下一代。

  范徐麗泰還指出,老師在無形之中改變學生,其個人價值觀、行為,思維方式影響他們,能夠讓他們人生道路“行直路,少走歪路”,她衷心向老師們致敬。

  期港出現忠誠反對派


  對於近期中央官員與温和反對派成員溝通問題,范徐麗泰在出席活動後向傳媒表示,反對派人士有機會在壓力較少場面和時間,跟中央官員溝通是好事,即使並非馬上有成果,亦可以增進相互理解。范徐麗泰又指,反對派中有些較温和,有些較激進,但要爭取理想,靠激進擾亂社會秩序,是得不償失,令市民不便或損失。她認為,温和派所採取手法,較易有溝通機會,但温和不表示無原則,激進亦不表示有道理。范徐麗泰亦表示,希望香港有忠誠反對派,認為有關人士應只是不同意政府做事方式,但忠誠於香港。



大公社評:泛民謀求溝通 首要放棄對抗

  自政改之役後,本港政壇力量有何變化、反對派何去何從,是各方都關注的議題;而近日,隨着連串會見、溝通、改名、退黨等事宜,泛民陣營的分化與重組已在靜悄悄展開。

  繼日前“港澳辦”副主任馮巍在港與“民主黨”主席劉慧卿會面後,在北京大閲兵期間,獲邀前往觀禮的“大狀”湯家驊也有機會與港澳辦主任王光亞飯敍面談;與此同時,同樣獲邀赴京觀看閲兵的“民主黨”創黨成員狄志遠,返港後宣佈退黨,並計劃與早前因贊成政改方案“袋住先”而被革出黨的另一“民主黨”資深成員黃成智另起爐灶、成立新的民主參政平台。
  而就在前天,在政改之役中為反對派起到“箍票”作用的立法會泛民組織“飯盒會”,也宣佈改名“泛民會議”,並提出了願與中央溝通及期望溝通“恆常化”的要求。

  連串事實的確使人看到,泛民變了,泛民在變。這種變,首先是關係到他們自己的生存和發展,但同時對港人社會也是一個重要的訊號,值得關注。

  事實是,“萬變不離其宗”,“變”是有原因和“其來有自”的。自經歷政改爭拗和“佔中”之後,泛民面對的是一連串的質疑和挑戰:

  政改方案雖然在立法會被他們“成功”否掉,但經此一役,人們還能夠相信、想像泛民能為港人帶來更大的民主和普選嗎?中央已經三令五申,人大“八.三一”決定不會撤,下回再有普選還是“八.三一”,而且,反對派不反還好,一反之下,中央對港的憲制地位和政改決定權是更加彰顯、也更加牢固了。因此,如果泛民未來仍“一本通書讀到老”、“死性不改”,在政改以至其他議題上仍拒絕與中央溝通,不承認、不尊重中央的憲制權力和地位,那對不起,屆時“沒戲唱”的不會是中央而只會是他們。

  另一方面,自“反國教”和政改、“佔中”之後,“學聯”周永康、“學民思潮”黃之鋒等一批“新人”冒起,他們對泛民“老餅”的一些主張和做法是不以為然的,在違法佔領和衝擊警方執法行動上分歧尤其明顯;而更有甚者,在佔領行動中冒出頭來的所謂“本土派”和“港獨”勢力,更加視泛民為“絆腳石”,他們到處“光復”、“鳩嗚”,從不和泛民打招呼,更揚言要在未來的區選和立法會補選中落區狙擊泛民參選人。

  因此,眼前事實是,所謂“傳統”泛民被兩邊夾擊,愛國愛港羣眾罵他們“害港”,激進民主派罵他們“賣港”,真是“豬八戒照鏡子──裏外不是人”;而作為中央,對公然違反“一國兩制”和基本法、無視特區與中央憲制關係、阻撓特區政府依法施政的反對派,自然是“不予一顧”的。

  在此情勢下,泛民陣營中的温和民主派,除非甘願退出本港政壇,或者順從激進派的要挾,也上街去揮舞“龍獅旗”,否則,他們就必須求變、只能求變,不變就無生機、不變就無出路。


  不過,事情的實質或核心在於,光是求變、光是講溝通、謀會見,是不能解決問題的;真要緩解目前“左右為難”的僵局,關鍵是泛民必須改弦易轍,徹底放棄對抗思維,尊重中央、尊重“一國兩制”和基本法,在“一國兩制”下推動民主、落實普選,則這樣的溝通對話才有意義,作為一個民主政黨也才會有出路。




梁家傑點名指梁智鴻、李國章宋恩榮盧寵茂「阻住地球轉」 


公民黨立法會議員梁家傑表示,自己打算明年不再角逐連任,並非對香港及民主運動心灰意冷,而是認為年長一輩不應「阻住地球轉」,期待「新人事新方式產生意想不到的化學作用」。

梁家傑前日卸任泛民飯盒會召集人,與傳媒茶聚時又透露打算明年不再角逐連任,重拾原來的法律專業工作。他今日在《蘋果日報》撰文指出,從23條關注組、45條關注組,到2004年起擔任立法會議員至今,又參加過2007年特首選舉、2010年五區公投、2014年79天的雨傘運動,亦於今年否決人大常委8.31政改方案,自問已竭盡所能,無愧於支持者、香港市民及國家。他亦指,自九七回歸後,自由及法治要持之以恒保持不倒退,殊不容易,不能量化成績。

他又透露,告別議會後,會返回法律界工作,「守護法治與一國兩制仍然是我和每個香港人的義務」。

至於爭取普選,他說自問努力嘗試突圍,但可能資質有限、環境變了,或時機未到,沒有寸進,「普選目標繼續遙遙無期,不能說不沮喪」,又認為民主運動以至公民社會,應留給有質素的年輕人用他們的方法去嘗試。

梁又借用已故民主派元老司徒華的格言「成功不必我在,功成其中有我,於願足矣」,解釋退出正因為眼見新人輩出,雨傘運動產生的傘民、傘後組織如法政匯思、杏林覺醒等,令他期待「新人事新方式產生意想不到的化學作用,成就我未能成就的事情」。

他引用近期港大「等埋首副」風波,指看到一些「阻住地球轉」臉孔,「包括梁智鴻、李國章、宋恩榮、盧寵茂等,令我十分氣憤。他們食古不化,與時代脫節,六、七十歲自以為傲的『成功』之道硬是要套在現今年輕人身上;他們缺乏同理心,不去了解年輕人的想法,只會批評年輕人的表達方式,懲罰他們不屈從權威;他們戀棧在社會的位置,不讓路予年輕人」。他認為社會持續進步的自然定律,「是一代新人換舊人」,故願意以身作則。







Flag Counter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